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媒体概论

网络媒体概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08:50: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媒体概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媒体概论

第1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 视觉艺术设计 制约美

网络时代,数字化的视觉艺术设计正经历一种飞速的变革与发展,丰富的图形、色彩以及充满动感的视觉元素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网络上每一天都会有新鲜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诞生:网页设计受众广泛,电子书、网络杂志迅速传播,网络游戏则以其精美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爱好者流连其中。

然而挑战也不期而至——网络与生俱来的种种的特性不同于传统印刷媒体,对视觉艺术设计的方式、形式形成了客观上的“制约”。

一、认识制约因素

关于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制约”因素,一些专业学者在其论著中进行过讨论。例如尹定邦在《设计艺术概论》中谈到视觉设计师与视觉艺术家的不同时,将以下三个因素看作视觉艺术设计中的限制:设计必须是针对特定对象与认知和理解的视觉符号;必须考虑设计的复制和制作计划问题;以及受委托者意见的影响。这种“制约”的观点放到网络媒体领域同样适用。

(一)设计必须考虑受众的情况

1.受众群决定了视觉特征有差异

以网页为例,不同功能的网站面对的受众不同,也就呈现不同的视觉特征。例如电子商务类网站的受众注重企业的踏实、可信赖感,界面结构应清晰完整、色彩简洁稳重;娱乐类网站的受众喜欢轻松活泼的画面,页面结构更加自由,色调则更加活跃、轻快。

2.受众的使用环境

网速、电脑软硬件配备情况会影响网络媒体设计作品的呈现效果。缺少某种播放器或插件,动态作品就可能无法显示;作品内容虽然丰富,但如果网速有限,受众就可能因下载速度过慢、等待过久而失去浏览的兴趣。

(二)设计的复制和制作计划问题

1.信息更新和维护需要纳入制作计划及成本

网络信息瞬息万变,其中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也处于一种“动”的状态:网站需要更新,界面风格需要定时更换以留住和吸引浏览者,游戏中的场景道具等视觉元素也要随节日、活动安排,不断推陈出新。

另一方面,网络的实时更新也提供了另一种制约,即制作成本需要与收益成正比。优秀的绘画作品可以在展览馆中保存完好,优秀的海报、书籍可以在收藏者手中得以流传,但再优秀的网络视觉设计作品也面临被更新替代的命运。

2.设计的复制与版权问题

网络传播便利、速度快也给设计作品的版权问题提出更大挑战。网络媒体中的视觉设计作品一般没有作者署名,版权?;さ南喙胤扇晕淳咛宓浇缑娣绺竦染咛辶煊?。在此情况下,网站功能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logo相似、界面雷同的情况更让受众难以辨清真伪。正如最近网络中很多人就版权问题展开论战,原因正是互联网产品视觉设计中的抄袭现象频频出现,一些企业甚至直接照搬竞争对手整个产品的界面风格,其中不乏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当前,企业和设计者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复制没有任何技术障碍时,作品版权如何?;?。

(三)委托方设计需求和意图的制约

网络媒体中商业广告是支撑其存在、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网页、电子杂志、游戏、广告,最终都要符合委托方的需求后才可以与受众见面。

(四)其他制约因素

1.网络媒体本身的规则规范

任何媒体上的设计作品,在制作时都要遵循其本身的规则和规范,这些规则也可被视为一种制约。例如网页、电子杂志往往需要运用到较为复杂的数据库作为支持,因此需要遵循文件格式、命名的约束;网络游戏在图像分辨率、色彩精度上的视觉效果,更是受到开发技术的直接制约。

2.无法被触觉和嗅觉感受

传统视觉艺术设计在纸张等印刷载体上有着精彩的表现。油墨叠加出神奇的色彩变化,“书香之气”是爱书者津津乐道的嗅觉体验;纸张或粗糙或光滑,海报、书籍等印刷品呈现的凹凸感,其触觉令人难忘。在这方面网络媒体似乎望尘莫及,因为电子屏幕中展现的世界相对于现实来讲是虚拟的,难以通过触觉和嗅觉等视听以外的知觉来感受。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中的视觉艺术设计中制约时时刻刻都存在。那么,制约如此之多,设计中对美的追求实现起来岂不是难上加难?

事实上,任何问题都应辩证看待,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由转化。只要善于因势利导,将“限制”转化成“优势”,那么,“制约”未必就是丑陋的,它也许会成为“美”的起点。

二、制约与自由的辩证分析

(一)制约与自由是相对的概念

网络媒体开发技术在不断发展,它既为基于网络媒体的视觉艺术设计带来广阔空间,又会相应地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如互联网诞生之初,网页的面貌只是代码形成的静态页面,随着各种可视化界面的网页设计软件诞生、网速快速提升,新的网页图文并茂,动画网页应运而生。元素的丰富化给网络媒体中的视觉艺术设计带来更丰富的面貌,带来更自由的舞台,但随之而来的视听竞争日趋激烈又成为新的制约。由此看来,制约与自由本身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期待没有制约、只有自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二)制约存在的必要性

在网络媒体中的视觉设计中,提供制约可以保证互动有序进行。

网络媒体具有交互性,受众在操作方式和范围上就具备一定自由度,但这未必是件好事。例如允许论坛、图库类网站,如果缺少对上传文件尺寸的限制,浏览者上传的图片可能导致页面版式改变;如果缺少对文件类型、大小的限制,浏览者上传超大文件时就可能迫使网站超负荷运转甚至出现瘫痪;缺少关键字限制和必要的权限设置,浏览者有可能使用违法言论,甚至攻击网站程序。对设计者来说,制约因素的欠缺会导致修补工作量成倍增加。因此,制约有必要存在。而杜绝因自由度过大而导致的不良后果,最根本的方法是在源头切断,即向受众权限进行限制。

这一点可以借用视觉艺术设计师之手,在视觉元素的布局、设计上做文章。

首先,合理规划表单,降低浏览者输入无用信息的可能性。例如网站对表单进行合理规划,只为必需的信息提供填写位置,并限制字数,这样既保证版面排版整洁清爽,又可避免无用、错误的信息的干扰。

其次,归类和精简信息,减少互动时出现差错的几率。页面中的按钮可以根据功能进行视觉分类,大小、位置、色彩,同类为一组。视觉元素可以帮助浏览者避免操作失误,并使之产生心理愉悦和舒畅感。

三、制约因素的利用

制约有存在的必要性,引导和利用就成为关键。笔者认为,观念与创意是视觉艺术设计的灵魂,它的价值在于创造和维系设计的生命力,这种力量不受载体和具体表现方法的限制。以下列举并分析一些优秀作品实例进行具体探讨。

(一)激发灵感——网速制约下的运用

硬件条件差、网速慢是一直困扰视频类网站、游戏运营商的老问题。然而,某个时装品牌网站的设计者将这种缺陷转化成独特的风格:在首页安置大分辨率的视频短片,由于网速有限,视频播放时画面中的人物动作像机器人般停顿、反复重复同一个动作,并允许浏览者控制视频倒放。这种设计其实恰好与网站“留住年华”、“时空倒转”的概念相吻合,非常巧妙。慢网速也能变成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品,制造奇妙的视觉体验。

(二)强调个性——色彩制约条件下的运用

色彩“少即是多” 在日本PS3游戏机宣传网站中表现得恰如其分。网站以黑白为主,只在按钮上点上红色作为标记,整体画面有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渲染的洒脱。“制约”在这里仿佛并不存在,一切元素烘托出的都是页面底部那个最有说服力的logo,简单明了、画龙点睛。因此,抓住关键,色彩少胜于多。

(三)以情动人——字体版式制约下的运用

在不影响信息传递的前提下,网页中文字的编排可以被赋予丰富的情感,以此作为烘托整体风格、实现标新立异的手段。文字的空间结构和韵律节奏变化可以体现各种情感动势:或轻快或凝重,或舒缓或激昂。文字倾斜、大小错落,可营造出强烈的透视感,使页面产生超出平面的纵深感。

(四)转换思维——方寸之间天地宽

众所周知,网络媒体中的视觉艺术设计,显示终端往往是显示器。显示器作为屏幕的确很“小”,因为它在平面上尺度非常有限。但它可以创造丰富的层次和纵深感,还可以利用动态元素将画面语言几乎无限制的拓展下去。题为《SMALL SCREEN(BIGGER PICTURE) 》(“小屏幕,大图像”)的网络多媒体作品中,文字组成线、组成面,在观众的眼前依次呈现。此时的“小屏幕”不再只局限于小小的平面空间,而是承载起了巨大信息量和明确的情感信息。

总结

对于网络媒体中的视觉艺术设计来说,恰恰是载体本身存在的一些看似“制约”的因素,使设计过程获得了再创造的契机。这种契机帮助设计师拨开迷雾、找到更大的自由,于是“制约”也成为了美的起点。

展望将来,一方面是科技的发展将使制约媒体发展的瓶颈一一打破,现在讨论的设计规则和制约因素,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媒体之间的共生关系日益加强,媒体整合的现象也将不断涌现。媒介和载体在不断演变,制约与自由的关系维持着动态且巧妙的平衡。今后的网络媒体视觉艺术设计,必将在时间、空间的无限探索中找到最适合自身的表达方式,最终将视觉艺术设计的灵魂不断传承下去。 “美”作为视觉艺术设计的追求,将不断在新的领域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2]尼科·麦克唐纳编著.俞佳迪,戴刚,王晴译.什么是网页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3

[3]曹方.视觉艺术设计原理.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2

第2篇

“编辑是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职业,因而编辑必须有深厚的语言文字修养。”这一要求,同样适应于网络编辑。但现实却是,打开网页,字词错误、语法颠倒、标点符号错用、病句横飞、修辞不当、逻辑混乱等语言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让人难以卒读。这样的编辑,连起码的语言文字关都把控不了,何谈胜任“把关人”角色,更不用说它还事关我们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发展了。因此,作为“把关人”的网络编辑,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做一个合格的网络编辑。

一、网络编辑“文字把关”能力弱化的原因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其一大原因在于网络编辑语言文字能力的弱化。

(一)对民族语文的规范使用重视不够,语言文字功底薄弱

许多人以为能说能写即是对母语的掌握,不愿意在汉字形音义、汉语语法等方面下功夫,达不到会说会写的标准,再加上语言文字功底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严格训练,致使很多网络编辑对文字的加工、规范能力欠缺,其所编发的稿件在语言规范上就很难保证准确性。

(二)网络编辑素质参差不齐,责任意识不强

许多网站只关注点击率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无视媒介传播过程中所应有的社会效益,对编辑的基本素质要求降低。而网络编辑的素质差异必然造成网络传播在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方面的差异。再者,相较“剪刀+浆糊”,现代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复制+粘贴”更便利、更快捷,人们所追求的是如何吸引“眼球”,根本无暇顾及其他,这明显和作为一名把关人的编辑职责背道而驰。

(三)网络把关程序过于简化

传统媒体的把关顺序是记者、编辑、责任编辑、总编,严格按照三审制,而网络媒体一般由网络编辑一人把关。传统的把关模式保证了稿件的质量和水平,而网络媒体简化了把关程序,使得稿件质量良莠不齐。

二、提高网络编辑“文字把关”能力的措施

不论网络编辑的专业出身是什么,都应该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担当起“把关人”的角色。

(一)提升写作能力,强化文化内涵

首先,可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课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眼界。其次,编辑要干一行,爱一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练就根据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标准对文字、语法等方面进行规范的“火眼金睛”。再次,企业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

论者指出,当代编辑要时刻站在文化素质和责任意识的时代前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因此,相关部门要明确网络编辑的准入门槛并加强管理,网站也要加强对编辑责任和素质的关注。

(三)建立健全媒体问责制

网络媒体只有像传统媒体一样,责任到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网络传播中的文字污染现象。只有从制度与体制入手,文字把关问题才能得到切实地解决。

作为把关人的网络编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时刻谨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角色,增强责任意识,把好文字关,才能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丽非等编著.现代图书编辑实务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18.

[2](美)施拉姆,(美)波特著;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6-138.

[3]李满.网络编辑把关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世界,2011,(02).70-71.

[4]蔺红英.浅谈编辑的文化修养[J].中国编辑,2015,(05).99-102.

作者简介:

第3篇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

主干学科:动画概论、新媒体概论、数字平面艺术等。

主干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素描、动画概论、新媒体概论、数字平面艺术、数字色彩艺术、数字立体艺术、三维图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结构、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场景设计与表现、软件工程、Windows编程、CAD技术、JAVA语言、景观表现技术、动画运动规律、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游戏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后期制作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就业前景

相比国际水平,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但不能否认的是数字媒体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信息传播、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字媒体。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如电影、电视、展览展示、广告、包装等,数字媒体艺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横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两栖性人才逐渐受到行业和社会的重视。

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数字电影制作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动画公司及其它各影视制作机构等单位从事数字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数字电影电视特效制作、电视片头设计与制作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影视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漫游和环境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广告;

4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5 计算机软件。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师、ui设计师、多媒体设计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平面设计师;

2 ui设计师;

3 多媒体设计师;

4 后期制作;

第4篇

关键词:网络媒介 大众传播 优势 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达受众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而且越来越个性化。正如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所揭示的,不同传媒的特性带来了人们接触媒介方式的变化。在这样一个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相融合的时代中,传播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信息流动的自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信息社会中的受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具有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更富有独立的个性。

今天,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网络新闻传播体系,已经能够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样,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迅速形成社会舆论?!兜?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在加速调查的网民中,有82.6%的网民表示,网络是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其他依次是电视,占总数的64.5%;报纸,占总数的57.9%;杂志,占总数的18.8%;书籍,占总数的18,7%;广播,占总数的14.4%;其他,占总数的6,9%。这样一个排名充分表明,网络媒体在发挥传媒的功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不输于其他大众传媒途径的程度??梢钥隙ǖ厮?,网络媒体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传媒形态。

这表明,网络媒介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发展迅速,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本文从网络的崛起、崛起的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部分为结论,即网络媒介的优势。

二、网络媒介的崛起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经历了几个阶段。而其中之一便包括网络发展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并逐渐为受众所广泛接纳。

1.以微博为例看网络媒介发展的迅速性

从1994年博客面世,到2005年的“博客热”,博客使网络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博得了无数用户的青睐。而如今大火的微博,更是真正使网络实现了大众化,迅速占领市场。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随后,微博本身也成为了新闻发生地。2009年11月21日,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微博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并在第一时间对“螺蛳湾”事件作出了简要说明。目前已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关注了微博云南?!拔⒉┰颇稀笨韬?,引起社会高度关注。11月23日《人民日报》载文,将“微博云南”称为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并评论说,“现场直播”不一定只在电视上 才有,突发事件现场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应对突发事件要 “边做边说”,才有主动。

根据事件发生当天每秒钟网友的相关微博的数量,网络上评选出了2011年度Twitter微博上的十大热门事件。“碧昂丝在2011MTV音乐录影带颁奖典礼上宣布怀孕”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旗下网站的统计,8月28 日这一天,每秒钟有8868条微博在谈论碧昂丝怀孕。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其影响力渗透到了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日常生活。尽管微博的规模化成长才仅仅两年,但它已经迅速拥有超过两亿的用户,并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主持的“网络舆情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的监测:在2010年,刚刚成长了不到一年的微博已经在各种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排位中位列第三。根据相关数据推演,2011年,微博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和信息交换的传播平台,影响力排位极有可能升至第二,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一。面对微博数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主流媒体也争先登上微博这辆大彩车,南方人物、凤凰卫视等均开通了官方微博。

由此可见,微博的草根性、即时性、便捷性,是它迅速发展并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特性也集中体现了网络媒介的优点。

2.网络文化的形成

关于网络文化,中山大学常晋芳下的定义是,“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网络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地实现多样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

在互联网上,人们能够利用各种软件设施进行各种活动,诸如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资料上传或下载服务、各类信息查询、网上聊天室、新闻网、BBS公告栏、免费个人空间主页、网上游戏、网上炒股、网上购物或商务活动、短信服务、网上教育、网络电话、网上支付、视频会议、多媒体娱乐等。几乎过去的各种社会性、日常性的生活与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以实现。

网络文化以技术为基础,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体现了更多的传播自由和平等。在网络交往中,传播主体可以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绪,甚至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身份。网络带给人们更为广阔和自由的交往范围,任何人都能找到一个发言的平台,获得一个发言的机会。

三、原因及分析

网络媒介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网络媒介具有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吸引受众的优势,且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新闻传播发展现状。它能充分满足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信息反馈更为便捷。(二)传统媒体意识到其自身的局限性,纷纷登录网络,在网络上开通了自己的传播平台。从最初主流的传统媒体开通博客,到今天的微博,包括报刊电子版,官方网站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媒介对网络媒介的利用也大大推动了网络媒介的发展。(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媒介提供了技术支持??萍嫉闹С?,是网络媒介崛起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四)人们思想观念上对新媒体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习惯于看报看电视。网络媒介最初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受。随着90后的成长,对网络的接受和认识逐步提高,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便捷,加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的优越性。上个世纪末计算机专业热,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意义。也带动了更多人对网络的接受和认可。直至今天,几乎大部分人都接受了从网络媒介获得信息。

由此可见,在如今这个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自身的优势的到发挥格外重要。美国新媒体专家杰夫·杰维斯(Jeff Jarvis)认为新的媒体规则是,首先,让人们支配媒体,受众或用户会使用它,否则这种媒体自然要失败;其次,低成本的媒体制作与发行,必然会导致小众,这样媒体成本越低,如果人们参与制作,信息的供应将是无限量的。

四、结论: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

有学者认为:“互联网络可以囊括以往传统新闻传媒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点,同时具备它们所不具备的特点?!?/p>

(一)传播速度迅捷?;チ直怀莆靶畔⒏咚俟贰保砻髁似湫畔⒋ニ俣戎?。网络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信息传上网络的瞬间便可以同步地到达用户手中。因此,最近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尤其是随着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的出现,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日臻完美。研究表明,利用光纤,每秒钟几乎可以传送万亿比特,也就是说,像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光纤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可以传送《华尔街日报》创办以来每期报纸的所有内容。网络传播的这种快速性使传播方式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传播信息的实效性。当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之时,正是网络传播走在了传播媒介的最前面,最快捷地向世界进行了报道。

(二)内容的海量性。网络传播凭借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快速传播的优势,使自身的传播容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传播媒介。一个9G的硬盘可以储存45亿汉字的信息量。同时,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实行全天候发稿以有十年的时间。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包括条数和篇幅)远远大于传统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是一个浩瀚的信息数据库。

(三)良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互联网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平台。除了商业型以及新闻性网站需要进行审核以及注册才能运行外,很多学术性的以及大量的个人网站的注册基本上是放开的,门槛很低。也正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平民化,它才真正发展起来,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电视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四)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是对互联网的很好概括。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五)兼具信息传播的同步性与异步性。网络传播可以进行同步与异步的传播与交流,体现出传播功能上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所谓异步性是相对与同步性来说的,信息的同步传播就是指传播的过程需要传播者与受众同时参与。而网络媒体则脱离了这个限制,信息的者将信息到网络服务器上则完成了他的工作,受众在此后随时可以上网查询该项信息,信息的发送与接受过程不需同时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异步性。此外,网络同时又可以进行如网上直播或网络会议等多种方式的同步信息传播。这样的特点,使网络信息传播可以满足不同传播形式的要求,使传播双方摆脱了时间的局限性,同时可以即时性的参与其中。BBC的新媒体主管阿斯里·海菲尔德(Ashley Highfield)说,现在媒体的发展正趋向于用户点播和用户制作内容。2008年,BBC用户制作内容占网站内容的2%,但是预计会增长到10%-20%。

(六)自主选择性。对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不管如何增强互动,受众大部分仍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在接受信息。并且,信息内容都是由传播者决定的,虽然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会考虑受众的需求,但是受众仍然只有接不接受的自由,而没有选择内容的自由。而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直接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七)具有多媒体特征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匡文波认为:“所谓多媒体,就是使电脑成为一种可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知能力的媒体,它集合了多种媒体表现形式来传送信息?!蔽颐侵?,网络媒体是基于INTERNET WEB网页技术存在的一种新型媒体。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WEB网页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因此,网络媒体实际上也就是包含了多种媒体形式的综合型媒体。多媒体的表现力将大大超过单一媒体形式。这是网络媒体先天优势。美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硅尔认为:“真正的‘传播革命’(communication revolution)所要求的,不只是讯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或者受众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之间分布上的变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一如以往,是技术(technology)?!?/p>

(八)网络媒体的信息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相连的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员,使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无须大量的播出设备和人员。因此,网络媒体的运营成本很低,小而灵活。

 

 

参考文献:

【1】       程洁,张健,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1)

【2】       田智辉,新媒体传播,中国传媒大学,2008(6)

【3】       常晋芳,网络文化的十大悖论,天津社会科学,2003(2)

【4】       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

第5篇

关键词:媒体技术;顷刻;途径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网络媒体通常又称为“第四媒体”,专指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媒体,是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知识、提供娱乐等功能的文化载体。①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媒体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被改变,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浪潮中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因特网这一新兴媒体的建设。

由于网络传播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是速度快、容量大、覆盖面广、穿透能力强,而且还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这就使网络真正突破了地球上时间、空间、地域、边界和媒体的界限,使得各种信息能够以文字、图片、动画乃至声音、影像等各种形式,全天候地在全球各地间迅速、海量、互动式地交流。传统的大众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也纷纷上网,借助互联网的魅力也可以做到快捷、丰富、全方位、多侧面、深层次地向世界各地报道新闻事件、传递新闻信息。

如早在1995年8月,美国ABC广播公司就己经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广播,仅仅两年之后,己有约85%的美国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现在,世界著名的广播电台都己早早地借助互联网,将自己的信息传入全球千家万户。发达国家的电视机构也纷纷在互联网上抢占“地盘”,②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怂构悴ス荆‵OX)、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大广播公司均已开展网上广播。其中,1996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还与世界著名的电脑软件生产商微软公司(Microsoft)合作,创办了微软全国广播有线电视频道(MSNBC)。它既播放有线电视节目,又通过互联网提供各类信息,全天24小时提供多达4000页的信息③。

另外,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的传者和受众角色的分界。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网络用户都能像一个新闻传播工作者一样,在获得新闻信息的第一手材料后,像大众传媒一样主动地新闻和其他信息,或者对新闻事件做出自己的报道、解释与评论,这样,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一个新闻信息的机构,并运用网络传播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所以,网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迅速发展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媒介。资料显示,国际互联网已经接入全世界2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覆盖面已超过拥有180多个成员国家的联合国,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信息联合国”④。

此外,网络还成为了国际信息传播的新途径。相比于广播和电视在进行国际新闻信息传播方面的昂贵投入和效果来说,网络在进行新闻信息的投入成本上则大幅度地降低了,这也就使得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个人或机构都有机会参与到全球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广度。事实上,那些在国际新闻信息交流方面一直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只要对现有的电信线路加以必要的利用或改造,再有必备的电脑等硬件之后,个人或机构即可以参与到全球化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来,而过去发展中国家要想参与全球性信息传播,就必须大笔投资办报社、电台、电视台,在传播方式上还要筹集巨资发射或者是租用卫星来传送版面、传播节目,而且还要在多个地方设立印刷点、转播站等等,投资可谓庞大。因此可以说,网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新闻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高效率的传播渠道,为世界各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闻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中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而且,遍布全球的网络传播已经没有国界的限制,凡进入互联网的信息,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所有的网络使用者自由地接触和调阅,甚至可以反复传播。可以说,在网上,国家的地域界线己不再是阻止新闻传播的因素,所以传统的国际传播观念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限的传播范围更是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国界已经不复存在。网络传播为全球化向更深入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机遇,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大大降低了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及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而且随着信息传播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功能更加全面,新一代的互联网就有可能进一步同时发挥甚至整合电视广播网、电话通信网和互联网等各种信息传播网络的多种功能。

总的来说,现在的网络其实己经成为并将越来越成为全球新闻信息交流的新平台,这种虚拟的、数字的地球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新闻信息传播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全球化的程度。

注释:

①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页.

②童兵.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新闻文化消长[J].新闻记者,2002(6):7-9.

③童兵.加入世贸组织三年中国传媒格局的嬗变与前瞻[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5(1):86-92.

第6篇

>> 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发展与展望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现状分析 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研究 搜索引擎传播对中国质检行业网站服务效能的影响分析 搜索引擎行业竞争策略 企业搜索引擎营销分析 搜索引擎:行业深入搜索已成定局 搜索引擎2.0 决胜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DIY 浅谈搜索引擎 中毒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搜索引擎行业独大格局受挑战 中国总机网:电话搜索引擎 中国搜索引擎用户已达3.96亿 等 中国网络音乐搜索引擎著作权侵权问题分析 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趋势分析 搜索引擎的动力引擎 搜狗搜索引擎的SWOT分析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年4月18日访问

6.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92页

7.侯继勇.《技术壁垒是核心》..2008年4月21日访问

12.东方网-文汇报.《中国将成“谷歌”最大研发基地》..2008年4月18日访问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2】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3】喻国明.《传媒的“语法革命” 解读Web2.0时代传媒运营新规则》.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4】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5】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6】陈懋.《搜索引擎营销》.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黄薇.《搜索引擎传播与盈利模式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朱瑜.《搜索引擎广告的经营对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何小丽.《用户体验在搜索引擎营销策略中的作用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闫兵.《国内搜索引擎盈利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陈界伟.《面对互联网高速拐点的到来――搜索引擎的今天与明天》.科学•技术.2007年4月

【12】焦玉英,金士发.《搜索引擎的发展和盈利模式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

【13】艾瑞咨询集团.《2007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2008年4月18日访问

第7篇

关键词:传播形式 网络新闻 互动性 双向流动

对于日渐兴盛的网络媒体来说,网络信息表现出来的非线性特点注定了以前旧模式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缺憾。构建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新模式能简洁、直接、有效地给接受者展现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能把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看到的信息传递以及接受者反馈展现出来,有利于其他相关网络理论的形成。

为了较好地区别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传播新闻方面的异同,本文由二者的传播特点着手,经过比较构建起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新模式。

传统的媒体新闻传播模式

报纸、广播、电视是日常生活中的主流媒体,尽管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有不一样的工具、途径与传播形式,不过也有共同的传播特点:1.传播与接受关系明晰。也就是在新闻信息传播之中,报社、电台、电视台通常掌控“发言权”,是唯一的新闻信息源头,即新闻传播的掌控权是在媒体之中,而普通民众是信息的接受人。2.接受者之间互相孤立,联系不紧密。报社、电台以及电视台表现出星之构造往外传输新闻信息。与此同时,所有接收到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正常情况下不会运用相同的途径把新闻信息重新传递给别的人。并且,接受新闻的民众是不会再运用媒体来再次传播新闻信息,仅仅是运用谈话和对话等方式来进行。3.传统媒体把信息传播给接受者,接受者却不能运用相同的途径来反馈信息。就是安排设置“读者反馈”、“民众热线电话”甚至是邀请民众亲身参与到节目中来,都无法切实有效地变换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接受者之间“我说你听”的传播模式。因此,接受者的反馈信息却是时间晚的,或信息量少,或运用其他的工具展现出来,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那种“传播”和“接受”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在新闻媒体与接受者之间树立了一面隐形之墙。

根据以上观点,能够得出以下结论:在新闻信息资料的传播中,传统媒体的最大缺憾是不能给传播者和接受者两方都提供一个相互对等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接受者对某个新闻信息的反馈情况与需求状况都无法迅速传递到传播者那里,传播和接受之间没有交互性。和传统媒体来作比较的话,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传输在交互性方面有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优点。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模式

根据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每次技术层面上的创新都会推动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向前大步跨越。网络媒体传播新闻信息是以因特网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的传播技术,在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方便人们阅读等方面全面做了改进,有很强的立体性信息传播功效。和传统的新闻传播作比较,网络新闻一是经过内容的设置、结构的取舍等方法,让新闻报道有了“最好状态”,方便人们获取立体认知,能更清楚更深层次了解新闻信息;二是接受者的建议和态度能马上传递给传播者,传输与接受间有了某种互动关系,进而让新闻立体传播功效在网络的氛围中有更加深入的展现。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构造中无固定新闻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无明显界限,不管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全部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一个环节,所有环节都能向其他环节传输信息,与此同时所有环节也都能向传输信息的环节传输所反馈的信息。全部网络传播展现出那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网状构造,并且伴随网络覆盖面的拓宽而持续拓宽。

在实际网络传播中,传播者和接受者间有着一个信息互换平台。此信息互换平台包含计算机、终端机以及信息交换设备,它事实上是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中枢。不管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都能运用这个途径做传播和接受的活动,传播者把新闻信息汇总于此平台之上,接受者能通过这个平台随意挑选相关新闻信息。

网络传播融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所有特点于一身,相互交流与双向流动是它最突出的特征。伴随网络技术持续提升与完备,接受者的反馈信息慢慢变成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传统媒体接受者的反馈信息不一样的是,使用网络的接受者对网络新闻信息的反馈依然运用网络来传输给传播者;把自身的反馈信息传输给传播者的时候,使用网络的人还能运用信息互换平台与其他客户作建议、思想、观念之碰撞,相互碰撞的结果一般会最终形成全新的信息与建议。

接受者运用网络媒体看新闻的时候,他们反馈信息常常会与所阅读的网页一同进行,有多元性、时效性、同步性的特征。

大多数情况下,网络新闻在页面上仅仅展现出相关新闻的标题,把重要的、有可看性且可以吸引接受者的新闻标题留在第一层面上,把相关内容以及新闻报道、新闻背景留在第二或者第三层面。唯有第一层面的相关新闻标题牢牢吸引了普通民众,人们才会慢慢深入去了解,并会不停地点击相关的新闻信息链接,进而了解相关新闻信息的全部过程。民众对新闻信息的反馈有下面一些形式:1.对新闻第一层面毫无兴趣,不想点击接着阅读,和传播者也无交流沟通。2.被新闻标题所深深吸引,慢慢去看新闻的所有内容,乃至去点击相关链接看相关的新闻信息。例如在攻打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没有开始之前,全世界都非常关注伊拉克局势之时,新华网在其网页的首版《最新播报》中专门开设了“伊拉克局势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报道”栏目。对伊拉克局势有兴趣的民众能够先进入“滚动新闻”,走进第二层次,且由“美军动态”、“伊拉克时局”、“联合国态度”、“核查行动”、“大家评论”、“相关时局图片”等栏目上挑选自己喜欢看的内容进入,在第三层次上挑选其非常想知道的相关新闻信息。此种传播和接受模式极大地强化了网络客户挑选新闻的自主和自由性,符合接受者接纳相关新闻的内心需求,很大程度上吸引接受者运用网络去看新闻信息。3.接受者能在阅读新闻的时候运用电子邮件,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和要求很快反馈到传播者那里,有利于传播者迅速知晓新闻信息传播状况以及功效,改善与完备采访、编辑等相关工作。4.接受者可把他对某个新闻或者某个事情的意见发表在网络相关论坛上,和别的网络客户能马上作一些讨论,达到横向建议的反馈目的。另外,人们还可以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信息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推荐给朋友,也可以发到BBS上面。5.接受者能通过聊天的形式与网络新闻的记者和编辑们相互交流对一些新闻事件的意见,或者是通过网络与嘉宾们就一些新闻热点和焦点问题作“面对面”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构建新模式的过程以及相关分析

根据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在技术上以及运用上展现出来的特点,我们在构建模式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怎样展现传播者和接受者、接受者和接受者间的新闻信息的相互传递、反馈、互相交流、结合、意见和建议相互碰撞?把现实生活中虚拟的信息资料交流平台摆在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运用它的媒介作用展现网络新闻传播各个方面的信息互动是此模式非常特别的地方。2.怎样把实际传播中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以及反馈途径展现出来,表现出传播者的主导性以及接受者的独立自主?依照接受者的内心表现与阅读方式,我们把接受者的反馈分为三种类型:不作反馈型、点击阅读型、相互交流探讨型,将接受者通过相互交流的平台与传播者的互动一同构建起来。3.怎样强化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整体性和社会性?在刚开始构建此模式时,我们没考虑到接受者与传播者的个体要素,没把二者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去思考??墒谴有睦硌咏抢瓷笫樱写バ畔⒄咴诙孕挛判畔⒋ナ被峄蚨嗷蛏偈芷渥陨硪蛩氐挠跋?,且会受到自身价值观与倾向性的束缚。与此同时,众多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传播者与接受者,致使他们对有些新闻信息是不是有兴趣,程度深不深,是不是展现出其兴趣,他们的反馈展现到何种程度。在此模式最后成型的时候,我们专门考虑这些因素对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影响。

根据上面问题综合考虑,综合互动和互向交流性为一体的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模式的展现如下。以人民网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时局的报道为例,来了解新闻信息怎样在接受者与传播者间相互产生互动。2003年4月12日头版新闻大标题是《美国军队扑克牌通缉令:萨达姆是“黑桃A”》。普通民众若对此条新闻不感冒,也就不可能点击相关新闻,更不会对这个新闻发表任何评论,仅仅会在《最新报道》与《深入阅读》中挑选其他战争新闻信息。有些接受者对此头条新闻出现“心理忽视”,隔断了反馈途径;若接受者对这有兴趣,则能点击“深度报道”去进一步了解情况,且在子页中还能够点击“相关评论”去了解别人对此新闻信息的一些看法,或者表达其本人意见,实现网络交流沟通。与此同时,接受者还能够在子页中去看“其他新闻报道”,进入其有兴趣的第三层、第四层信息;另外,接受者还能通过“人民论坛”在《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建设谁买单?》中和学者、网友相互交流。

从接受者接受新闻信息的视角来审视,接受者每遇到一则新闻,大都会呈现出没有实际反馈、阅读新闻、相互讨论等几种情况。接受者不管选择什么信息都会对别的信息造成短暂的内心忽视,对别的信息表现出不作反馈的态度。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接受者对那么多信息的一个综合排队的过程,排在第一位的新闻信息首先被接受者阅读以及相互交流和探讨,排在第二、第三位乃至后面的新闻信息唯有等下一次的接受者挑选――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

现代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模式的特征和优点

综上所述,此模式很好地处理了我们在刚开始建立时所考虑的因素,契合了具体应用过程中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特点:凸显了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的重要性。现代网络新闻传播能在接受者和传播者乃至大众传媒等外部氛围之间作自由连通与信息相互交流,不能离开信息交流平台的桥梁作用。本模式将它的桥梁作用很好地展现了出来。注重信息的双向相互交流。此模式把现代网络媒体和原来的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最大不同――互动性运用不一样的反馈类型展现了出来。注重现代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综合和社会性。

麦奎尔与温德尔在《大众传播模式论》中指出:“适合所有目的与所有分析层次的模式肯定是没有的?!币虼?,在构建现代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模式中,把研究难点放在接受者的反馈与传播的互动方面,由实用视角去勾勒出新闻信息的相互交流,为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提供大致结构。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网络技术的持续提升,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日臻成熟,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模式也会持续提升、创新与完备。

参考文献:

1.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运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雷跃捷、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第8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 搜索引擎营销 SEM 新媒体传播

一、搜索引擎营销发展历程

搜索引擎营销的发展是紧随搜索引擎的发展而发展的。1994年,以Yahoo为代表的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相继诞生,并逐渐体现出网络营销价值,于是搜索引擎营销思想开始出现。新的检索技术不断改进,使搜索引擎营销策略不断向着针对性更强、更精准的方向发展。

1.自然搜索引擎营销阶段

我国在 2000年之前的搜索引擎主要靠人工编辑分类目录为主,搜索引擎营销需要做的工作包括网站描述,准备关键词等基本信息,免费提交给各个搜索引擎,并保持跟踪。一旦提交成功,就基本不需要对 META标签等进行修改了,因为搜索引擎收录的网站信息等内容不会因为网站的修改而随之改变。

2.简单搜索引擎营销阶段

我国在2001年之前,搜索引擎营销是以免费分类目录登陆为主要的方式。2001年到2003年期间,由于出现了按点击付费(Pay-per-click)的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带来了收费问题,加上网络经济环境因素,搜索引擎营销市场进入了调整期,传统网络分类目录的推广作用日益减弱,甚至有人预言其将消失。

2003年后期开始,以Google为代表的第二代搜索引擎渐成主流。网站建成后无需人工提交,于是,基于自然检索结果的搜索引擎优化开始得到重视。同时,搜索引擎广告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出现了以Google AdSense为代表的基于定位内容的搜索引擎广告。

3.专业化搜索引擎营销阶段

从2004年开始,新的搜索引擎不断出现,搜索引擎营销效果逐渐被企业机构认可,搜索引擎广告进入快速成长时期,搜索引擎全面引领着互联网经济,企业机构开始普遍认可搜索引擎营销的价值。

随着网站数量的快速增长,优质的搜索引擎推广资源成为企业机构争夺的对象。同时,国内外多家搜索引擎都看准中国搜索引擎营销服务市场。人们对搜索引擎认识的逐步加深使搜索引擎营销逐渐发展成具有专业化的知识体系。

2007年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1.72亿人,超过美国的1.65亿人,同时,搜索引擎请求量月均超过110亿次,也超过了美国,中国已经成为搜索引擎用户最多的国家。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搜索引擎访问次数平均营业收入依然很低,表明有大量的流量没有被挖掘出商业价值。

二、搜索引擎营销现状、问题及相关对策

1.搜索引擎营销现状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搜索引擎正日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被各企业比较认可的网站推广手段之一,也成为网络营销服务商最主要的服务项目;搜索引擎营销目前最活跃的群体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渐渐开始关注搜索引擎营销(SEM)策略;搜索引擎营销服务市场以关键词广告和网站登陆广告等形式的搜索引擎广告产品销售为主,基于自然搜索排名的搜索引擎优化市场非常混乱;面对我国市场的不成熟,大多数的企业还不知道如何利用搜索来推广自己,没有把搜索引擎营销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应用搜索引擎营销。

从2005年开始,在互联网市场上,国内外发展最快的领域就是搜索。目前Google的市值已经超过IBM,而百度在纳斯达克也成为中国股价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此外新浪、搜狐也纷纷进入搜索引擎市场,这已经成为在短信、网游之后的又一个赢利途径。据统计显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2007年达12亿元,2008年达到16.2亿元,2009年将超过33亿元。

2.搜索引擎营销问题

(1)付费搜索广告影响了用户体验

当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产品信息的时候,看到的搜索结果的前几位都是“推广”字样的广告信息,虽然大部分用户还会继续使用这个搜索引擎,但是这已经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一个想做整形美容的的女孩,当她输入“整形美容”的搜索关键字后,搜索结果的前几位都是付了钱做广告的整容医院。即使这是一个对整容手术一无所知的女孩,她也会对这样的广告性质的整容医院产生怀疑。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搜索结果肯定会削弱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信任,他们在解决类似问题的时候,如果有其他更可靠的途径,就会放弃搜索引擎。尽管搜索引擎的方便性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当用户真要寻找可靠信息的时候,是会很理智的,对于搜索引擎给出的前几位的产品信息,特别是当他们看到这些产品的商家不是他们印象中那么有名气的时候,就会削弱他们对搜索结果的信任,进而影响他们的用户体验。

(2)付费搜索广告助长了恶意点击

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广告是按点击量付费,如果是点击量能真正反映用户流量,那么,对于做广告的商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反映广告效果的途径。但是互联网的广博性也注定了它的难监控性,让商家始料不及的是,这个点击量有可能是虚假的,其中的原由就是恶意点击。从用户、商家、搜索引擎三方的利益来看,恶意点击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商家。恶意点击有几种可能的原因:第一是竞争者所为,目的是消耗完对手的预算费用,以获得自己的广告排名上升;第二种情况是来自搜索引擎广告联盟网站,他们为了获得每次点击的广告佣金而自己实施广告点击行为;第三种原因则可能来自付费搜索服务商,由于部分搜索引擎付费搜索服务商给商的佣金来自用户所投入的费用,用户的付费搜索广告被点击越多,服务商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第三方广告监测的方式来保证广告客户的利益,但这种方式在操作上有很大的困难,并且即使采用第三方网络广告监测也不能杜绝恶意点击问题,至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搜索引擎服务商本身的不规范行为。搜索引擎广告的点击欺诈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搜索引擎服务商的态度和实际行动?;チ且桓雠哟蟮男畔⒖占?因此,如果要去监管互联网用户的恶意点击行为,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它是一个自身道德的问题。这需要广告客户去遵行共同的行业规范,搜索引擎服务商对广告客户负责任,如果搜索引擎服务商失去了自己的客户,他自身也要面临很大的威胁。新竞争力网络营销管理顾问综合多项有关付费搜索引擎营销的调查结果发现,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的平均费用在不断上升,这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恶意点击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采用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有限的广告空间使得广告用户只有支付更高的费用才能获得被用户发现的机会。

(3)付费搜索广告降低了搜索引擎的可信度

2008年11月15日,央视《新闻分》节目播出了有关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积30弊的新闻,披露其客观上虚假医疗广告,助长虚假医药信息的传播,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一消息的迅速使搜索引擎在医药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如今,许多患者在去医院之前,常?;嵯壬贤霉丶仕阉饕幌?以了解与病患相关的信息。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诉因搜索引擎付费搜索结果所提供的虚假网站或信息而上当受骗甚至损害健康。实际上,患者发现通过搜索引擎查得的结果里有不少打着专家幌子行医的医院,混乱的搜索结果严重地误导了患者,轻则浪费金钱,重则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搜索结果中的付费广告结果占的比重越大,越影响网民的体验,也越容易影响搜索引擎的搜索质量以及可信度。

2008年9月13日下午,网上出现一封据称为三鹿集团的内部文件,称在最近三鹿的公关?;?曾计划投放300万元人民币,寻求百度协助屏蔽关于三鹿集团的一切负面新闻。尽管百度在9月14日下午发表声明:“确实收到三鹿的公关公司类似要求的电话,但是当时就予以拒绝了?!彼婧笥胁簧偻阎な?在9月13日搜索《三鹿,在小朋友的生命健康面前请不要表演》一文发现,百度检索的结果只有54篇,谷歌却多达11800篇之多。百度的行为引发了网友对百度的口诛笔伐,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3.搜索引擎营销问题对策

(1)加快立法,规范秩序。

需要加快立法,完善互联网的法治体系,明确政府、网络媒体和个人在网络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网络行为的责任感与约束力,提高网络媒体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行业自律。

搜索引擎媒体需要组建一个能够切实维护自身意义,有利于搜索引擎媒体发展为宗旨的行业组织,制订行业规范。一方面,为网络立法作准备和补充;另一方面,指导搜索引擎媒体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行。

(3)网民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网民作为网络媒体的受众、消费者、监督者,只有将自己的眼睛擦亮,才能辨别真假好坏,才能督促网络媒体更人性化,更好地为网民服务。

(4)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在《搜索引擎消费者警示》中指出:凡是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关键词发现网页付费推广未与自动搜索结果区分、或故意混淆付费推广与自然搜索结果的,都可以举报。FTC呼吁广大消费者对搜索引擎商进行监督,并警告搜索引擎商必须承担起自身的道德责任,接受法律与行业监督:一是搜索结果与付费广告严格区分;二是要求搜索结果务必保障诚实,不能屏蔽搜索结果损害消费者的搜索体验。

三、搜索引擎营销趋势

1.搜索引擎营销服务深度增加

随着我国搜索引擎运营商逐步开放 API数据,第三方公司将开发大量搜索引擎营销技术工具,广告主可以在本地系统中完成统计、分析、修改等管理功能,无需访问 Web用户界面。自动智能体系取代人工方式,应用深度增加。

2.搜索引擎营销得到广泛认同

随着搜索引擎用户的不断增长,搜索引擎将逐渐成为细分覆盖最高的媒体。虽然还是有企业把网络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和传统营销在经营思想上分开处理,但是无论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在关注网络营销和搜索引擎营销,他们积极与技术先进的第三方公司合作,完善他们的搜索引擎营销服务体系,共同驱动未来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

3.搜索引擎营销渐成营销战略组成部分

信息化和网络营销得到企业重视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仅购买搜索引擎广告或者搜索引擎优化,更是将搜索引擎营销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搜索引擎营销可能发展成为网络营销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支,这种产业化的趋势将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4.搜索引擎营销服务紧贴民生

从我国搜索引擎服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除了与全球范围相似的趋势,还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趋势。目前,搜索引擎用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生活等服务都在一个搜索平台上实现,人们希望一站式服务来满足多方面搜索需求。因此,融合了门户、社区等优势元素,我国搜索引擎服务逐渐向产品多元化转型。根据 iUserTracker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搜索引擎运营商正根据用户搜索内容的转变来不断优化产品线,力图使搜索服务一站式满足用户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和内容需求。

目前我国搜索引擎营销市场已经进入起步阶段,深化搜索引擎营销服务是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发展的必需,而有效的搜索引擎营销策略也需要专业化经营和管理。搜索引擎营销专家认为,随着企业间搜索营销竞争的加剧,搜索引擎营销知识和技巧的欠缺已成为制约搜索营销效果的关键。因此,搜索引擎营销技巧的推广将提升搜索引擎营销的应用层次,同时成熟的企业用户也有利于搜索引擎营销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1).

[2]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1).

[3]喻国明.传播的“语法革命”解读Web2.0时代传播运营新规则.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12(1).

[4]李政.搜索引擎营销策略.企业技术开发,2008,(12).

[5]于常瑶.搜索引擎营销发展研究.科技广场,2008,(11).

[6]张,胡豪,王一涛.搜索引擎作为医药传媒的道德考量.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7).

[7]赵翔.竞价排名:搜索引擎永久的福音.青年记者,2007,(11).

[8]邱伟,欧阳修,张元圆.百度“三鹿门”事件的传播学思考.青年记者,2009,(1).

[9]郭小平.论搜索引擎与网络传播的道德与法律-百度“垄断门”的启示.今传媒,2009,(4).

[10]何丹.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分析.科技传播,2009,(7).

[11]张艳萍.浅析中国新媒体发展及趋势.安徽文学,2009,(11).

[12]孟玉静.搜索引擎:网络大百科的总目录.今传媒,2008,(2).

[13]黄健.网络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传播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3).

[14]陈刚.新媒体时代营销传播的有关问题探析.国际新闻界,2007,(9).

[15]周永生,陈小金.在新媒体时代做营销.综合管理,2007,(7).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亚洲成人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 | 91.xxx.高清在线 | 国产一级电影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 免费观看麻豆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 91大神视频网站 |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 久久天堂 | 999在线观看精品免费不卡网站 | 9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 snh48国产大片永久 | 成年免费视频 | 99热在线观看免费 | 天堂精品一区 | www夜夜操com | 热久久最新地址 | 亚洲免费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99天堂一区 | 国产区久久 | 91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片精品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人人爱夜夜爽日日做蜜桃 | 日本在线观看www | 99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天堂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男人的天堂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www,99| 九一视频污 | 91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97桃色| www.色涩涩.com | 久草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