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德育的特殊途径

德育的特殊途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7 16:13: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德育的特殊途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德育的特殊途径

第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整合

一、概论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应该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了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是有各种生理缺陷的残疾儿童,数学课又是一门严谨而略显枯燥的学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丰富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残疾儿童的生理缺陷得到补偿。所以提高特校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十分重要。

二、特校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基本内容

1,基本的理论和信息素养

教师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包括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备课、写电子教案、编写测验试题等。

2,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运用

为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不同残疾类别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例如,聋童以视觉参与为主,盲童以听觉参与为主。就应该根据这些特点选择设备。教师应熟练掌握幻灯、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的使用。教师还应学会使用专业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例如:PowerPoint、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都是很好的制作课件的软件。通过课件的运用,使课堂教学直观、丰富、互动性强。除此之外,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还要具备助听器的使用保养,测听设备、语训设备的使用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盲文打字机的使用和其他一些盲人辅助设备的使用知识等。

3,利用网络素养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特殊教育方面的资料很少,互联网则为特殊教育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教学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各种教学资源,学会传输文件和进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创建个人网页和校园网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4,课程整合素养

也就是加强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具备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并且有机融人数学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1,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树立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教育新理念。

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受其教育思想、理念所支配,只有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残而不废的合格人才。新的教育理念包括:构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改变学习方式,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教学模式由课堂讲授式向协同式学习转变。将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与原有教育观念相融合,内化成自己新型的教育理念。

2,积极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比较少,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对特校教师而肓,参加各式的专业培训是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其类型有:(1)学位进修。这种方式主要是教师参加在职函授或脱产学习,如师范类本科函授、教育硕士等。(2)短期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修活动。主要由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3)校本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校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或教学研究等。

3,提倡自学,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通过培训方式可以很快获得一些教学新技能,然而要将它内化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关键还是自学。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1)态度要积极。(2)是善于借鉴。目前网上有很多免费课件,教师要学会内化和加工,根据自己学科和学生的特点适当借鉴,只有懂得借鉴,才能有所创造。(3)加强合作。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4)注重积累。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收集各种教学素材,收集各种类型的优秀课件等。

4,多实践,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

第2篇

土家族人散落居住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接壤的地带。这里崇山峻岭,连绵起伏,河流纵横,交织若网。由于山势险恶,交通闭塞,自然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直接影响着土家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土家族独具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族特点。在以集体和群团为主的生产方式中,产生和出现了薅草锣鼓歌的音乐表达方式。薅草是劳动人民在进行农事劳作中一件不可少看、忽视、马虎的大事,在深山薅草,由于山高人稀,野兽出没。土家族就以集体、群团式的方式开展薅草劳动。鸣鼓、击锣既可以驱赶野兽,防止对人和农作物的侵害,也发挥着鼓劲、催工、解乏、提效、抒志的积极作用。

薅草锣鼓歌在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是在薅草、插秧、挖土等生产劳动时,进行表演和演唱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也叫“薅草锣鼓”、“栽秧锣鼓”、“挖土锣鼓”。它既是土家族人的一种生产习俗,也成为土家族音乐文化的一种表现。2005年,被四川省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薅草锣鼓歌的生存环境

关于土家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着两种认定。一种以已故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潘光旦为代表。他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指出:古代巴人活动区域内的有些地名、人民和族民,是土家族自称“毕兹”的对章或转音;巴人崇拜白虎的习俗与土家族相同,巴人的主要姓氏与后土家族的某些大姓有沿袭关系;个别巴语词汇仍保存在今土家族语中。另一种说法认为土家族是古代今湘、鄂、川、黔、贵交界接壤区域土著居民和以后进入此区域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今湘西龙山里耶、泸溪浦市一带是最早的土著先民居住地。土家语地名“墨盆”是开天的意思,“里耶”是辟地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地方是土著居民最早开辟的。土家“梯玛”(巫师的称谓)神歌唱词中提到民族迁徙地名,基本上符合今土家族人散落居住的区域,楚灭巴后流入五溪的巴人和五代时入住湘西的彭氏族,同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融合为土家族。两种观点和认定,各有理由和佐证。经笔者根据历史文献、文物考古资料及其发展历史的观察和分析,认为土家族起源于楚、秦灭巴后定居在今湘、鄂、川、黔、贵接壤交界地区的巴人。

土家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夺目,内容十分丰富。它涵盖生产、生活、政治、经济、艺术、文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以其独具民族风情和地域特征的各种音乐、舞蹈文化引人注目。土家族的“梯玛神歌”、“毛古斯舞”、“摆手舞”、“山歌”、“薅草锣鼓歌”等众多内容和形式的音乐文化艺术,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土家族文化耀眼夺目的光彩。土家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音乐、舞蹈、民间传说、美术、宗教、习俗都有极深的文化底蕴,无穷的魅力。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传统,土家族也不例外。土家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共处,相互间的各方面交流比较频繁,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相近,其受汉族影响较深,逐渐融入有儒、佛、道教等色彩。但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其先祖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原始宗教。土家族崇拜自然、信鬼尚巫和敬奉祖先。隋唐时期史书曾用“蛮俗好巫,每词歌舞,必歌俚辞”和“风俗陋甚,家喜巫鬼”等语,描述土家等土著人的宗教习俗。

薅草锣鼓歌的产生和形成,笔者认为主要与土家族聚居地域的自然生存环境和观有着直接的联系和影响。据史料记载,人文与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它能派生出一部分文化要素,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选择。因此,许多音乐人类学家在描述某一族群的音乐文化时,会涉及该族群所生活地区的历史、自然环境、、语言、政治体制、经济形势以及服饰风格等。依据音乐人类学家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我们在探究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的艺术形态、音乐特征时,首先应当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人文与自然地理环境、宗教与信仰。土家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园中一个古老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历史、民族文化,其音乐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世界人类音乐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自古以来,土家族人就居住在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这种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据史料记载,土家族人除个体生产方式外,主要还是以集体和群团生产为主,这就为薅草锣鼓歌形成和产生,无形中提供了一个生成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土家族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土家族先民的生产力水平极低下,面对崇山峻岭和森林密布的恶劣、艰险的生存环境,土家族人唯有采取集体或群团式的生产劳作方式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就为孕育薅草锣鼓歌创造了直接的经济基础联系。劳动创造艺术,艺术反映和体现民族的生产生活面貌特征,在薅草锣鼓歌这种音乐艺术形式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土家族对自然界的万物都视作神灵的产物,这样的观念,使他们普遍信仰各种神,也反映出他们在无力与自然抗争的情形下的一种美好心理愿望和期盼。通过薅草锣鼓歌的演唱和击奏表现,于是,有了薅草锣鼓歌中的“请神”、“送神”、祭祀等内容,是其观的具体表现。

二.薅草锣鼓歌的艺术特征

初期形成的薅草锣鼓歌在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的眼里是土家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生产、生活习俗,而在音乐学家眼里却是一种将音乐和诗歌相结合的音乐表现艺术形式。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以音乐说唱的方式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独特的艺术创造性和过人的智慧。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典型的山歌风格。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土家族人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简单的击鼓鸣锣,而是对原有的薅草锣鼓歌进行改良和创新,在有规律的锣鼓点中配上生动、有趣、反映思想、情感内容的唱词,使音乐性逐渐增强,节奏、音律、演唱、和声等一系列音乐元素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改进。众人帮腔、锣鼓伴奏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汉族山歌演唱时的基本特征已十分吻合,这样,也显得比较丰富和生动,因此,薅草锣鼓歌彰显浓郁的山歌风格。作为一种在山野田间劳动生产时表演的歌唱形式,在传承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内容。演唱者进行的再度创作,极富表现性和感染力,唱词口语化,内容生活化,演唱个性化,使得薅草锣鼓歌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淡化了祈神驱灾,保佑平安的宗教祭祀功能,成为土家族一种粗放的、山歌色彩浓郁的歌唱形式。

2.浓厚的祭祀色彩。薅草锣鼓歌带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初民是在一切之上,并要去控制自然以切实用的,然其控制方法,乃是直接去办,是用符咒以强迫风雨气候以及动物禾嫁等遵从自己的旨意?!蓖良易逑让窬褪窃诩杩唷⒍窳拥淖匀簧婊肪持?借助他们对神灵对万物的控制以及自然的信仰和崇拜,运用实施画符,念咒的法术,采取所谓“压码子”、“枷土地”、“安山”等仪式,对神灵进行愉悦、抚慰,以求神灵对他们的保护,而实现心中美好的生产,生活愿望。在发展和历史的延续过程中,歌师已经不能同“邪巫”同日而语,他没有成套的法具,咒词以及法术的体系化,只是简单地挽几根草作结,用竹蔑夹张纸钱,简单地念几句咒词,而且当众念诵,既有公开性,所唱的请神歌、送神歌,也是当众而歌,大家既能听懂,也会唱歌,没有了神秘感。因此,歌师不能被看作是“邪巫”的替身,他只是薅草锣鼓的一个主持人,领头人。这些变化,使得薅草锣鼓歌在生态生成与功能逐渐变成“娱兴”或“催动”,但在当时土家族人生产力低下,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威胁着原始先民的生活情况下,土家族先民依旧信奉万物有灵,除了对他们认为能够领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超能力的“神灵”采取“迎合”或“抚慰”、“崇拜”等办法外,似乎别无它路可寻,薅草锣鼓歌自然就成为“娱神”、“悦神”这种宗教祭祀性活动的最佳方式。

3.巫傩文化的遗风。薅草锣鼓歌本身极具巫傩文化遗风,在演唱时,歌师和巫师一样,必举行祭祀仪式,虽有所不同,但不能完全取消。这种带有巫傩文化遗风的歌唱在演唱地点和形式上,结合了生活习俗和信仰特点,经过歌师们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和长期的艺术加工发展而成,通过挖土、薅草、栽秧等劳动作为载体,使用流传于土家族民众中的艺术样式,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薅草锣鼓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失巫傩文化的遗风,保留着巫傩腔体的本色。比如,今鄂西长阳地区的土家族薅草锣鼓歌还保留着“傩愿腔”、“端工腔”。由于薅草锣鼓歌声腔中的这些特点,又使得它与当地民歌、戏曲和道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薅草锣鼓歌咏落个伴奏以咏原生态的方式演唱,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挥着众多的作用,但巫傩行腔的保留,使得这种艺术形式散发着古朴悠远的艺术之美。

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信息行为;高校图书馆服务

所谓信息行为是指在动机支配下,用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的行动过程,是信息用户有了确定的信息需求时,以各种方式对所需信息进行寻求、传递和使用的行为,是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的支配下,进行信息查询、选择 、吸收、利用、交流和的活动过程。信息行为与信息使用主体和信息环境密切相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是指大学生在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思维支配下对教学、科研环境所做出的反映。大学生与网络环境下的其它信息用户相比,其信息需求有一般年轻人的共同特点,但也有其特殊性,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科研和学习的需要,是基于此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查询、选择 、搜集和利用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大学生学习科研服务的机构,只有了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网络信息浏览行为

网络信息浏览行为是指为满足已知或未知的信息需求,循超链接在不同节点间自由游移的目标导向或非目标导向的网上信息查寻行为。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查寻时,可以从系统中任一感兴趣结点出发进行浏览,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逐渐发现新的兴趣点或者逐渐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从而调整浏览的内容或者改变查寻途径。例如,一些学生在浏览某个网站时,可能事先的目标不是十分明确,但在浏览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进而深入浏览或通过其它渠道查寻相关信息,信息需求也由此逐渐明确。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浏览行为存在着一些原因:一是大学生潜在的信息需求。大学生在没有明确信息需求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通过浏览获取相关信息。二是大学生的检索技能欠缺,受其知识结构和信息搜索能力的限制,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通过浏览来获取所需信息。三是大学生查寻信息的定势习惯。一些大学生通?;峤约壕d赖囊恍┩窘惺詹?,并且习惯于浏览这些网页的信息。除此之外,大学生的信息浏览行为还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可支配的时间、上网的速度与费用、网页的质量与界面的友好性等。

(二)网络信息搜索行为

同信息浏览一样,网络信息搜索也是信息查寻行为的一个子集,通常也称作为信息检索。网上信息检索行为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网上信息检索工具来满足特定信息需求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明确目标、有计划、能清楚表达信息需求的信息查寻行为。与信息浏览行为相比,信息搜索对大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提交给特定的检索系统。搜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是对信息搜索效果的主要度量标准,与大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经验等直接相关。搜索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是基于他们对网络的知识结构的了解而对其搜索行为进行提前计划,同时搜索效果也依赖于搜索系统的性能;搜索能力差的大学生一般则很少进行计划,并且会受外在表现的驱使。

(三)网络信息吸收行为。

信息吸收是信息行为的延伸和升华。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制约其信息行为与信息吸收的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包括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检索经验、价值观及态度等。同时大学生信息行为也倾向于搜集与自身专业、兴趣、社会发展相关的信息,而对其它受时间和精力影响的信息,关注较少,甚至漠然无视,毫无反应。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征

网络信息突破了传统纸质文献的局限性,逐渐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一)信息浏览行为多,随意性过强。

相关调查表明,60%以上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没有计划性。只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心情和意愿等点击浏览各种网页、电子书、电子期刊。对于浏览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计划性,网络浏览不是为了学习和查找资料,而是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大学生面对众多的网络信息缺乏选择最佳信息资源的能力,网络浏览成为“盲目阅读”。同时,在浏览中由于对复杂的浏览对象价值的判断力不够,不能迅速、敏锐、准确地把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挑选出来。这在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中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浏览对象没有选择,浏览失去了意义,变成一种单纯的意识行为。

(二)网络信息吸收行为少,深度不够。

大学生在数网络信息行为中普遍存在着“浅阅读”现象,对一些有一定深度,需要思考的信息不愿意吸收,只愿意选择那些轻松愉快的短小的信息浏览阅读。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观念错误,认为网络信息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快餐文化”。只要吃饱不需吃好,对于任何信息内容只要大概了解即可,无需深入研究。二是不能合理分配课余时间。在课堂外时间除了运动、娱乐、聊天、购物外所剩时间不多。但又对网上每天各种信息的更替充满好奇,只能匆匆浏览。三是认识有误区,多数人认为读 “深”的读物乏味无趣,读“浅 ”的读物轻松有趣;四是达到目的即可,只要了解到自己所需的一部分信息已满足,其他内容则视而不见。

(三)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差,能力下降。

网络信息内容丰富,跳跃性强,加上一些低级趣味的网络资源不时挑战着大学生的神经,使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态越来越浮躁,无法选择和鉴别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而使阅读处于表面浅尝辄止的状态,也影响了对信息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网络信息以声光电影像直接充斥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随着阅读时间增长,大学生慢慢会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无法将信息形成系统的逻辑体系,必然造成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据调查仅有约 25%的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电子书或电子期刊进行阅读,并且能够深入思考或进行资源的整合与深加工处理。约75%的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强,主观上存在阅读的惰性以及从众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其阅读的计划性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网络信息行为成为信息行为主体。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快捷性、移动性等特点,只要拥有数字化阅读载体和服务器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大学生都可以查找所需信息资源。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终日与网络为伴,上网成了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大学课堂上的计往往出现一种怪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经思考,纷纷拿出手机 “百度 ”,然后把答案直接念给老师听,这种依赖已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

总的来说,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时,整体上是希望快速、便捷的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因此在查寻信息时匆匆忙忙,较少注重信息的质量,也没有对信息作细致 、深入的分析,当然这也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一定关系。

三、基于大学生信息行为特征的高校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广大教职工生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秉承 “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理念,认真分析读者信息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取使其服务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针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图书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能力。

利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需要一定技巧,大学生在查寻引擎查寻的技巧不够是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能力不高的一个突出表现。在互联网上,很多网站也提供有关资料查寻的功能,但这些查寻引擎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很多学生还不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些查寻引擎来为自己获取有关的知识提供帮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管理中心、信息素质教育中心,应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以提高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服务时的效率,满足其特定的信息需求,如:分别针对新生、研究生、教工及科研人员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讲座和培训,提高网络知识利用率,加强其信息服务?;褂褂没畔⑺匮靶畔⒌赖陆逃?,信息素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在面对信息超载时,判断其中的权威与可用性的能力。信息传播科技使得信息抄袭及信息产权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教育学生,在道德面上养成对信息产权的尊重,信息素养课程中纳入信息伦理议题的讨论亦有其必要性。

(二)整合网络资源,提供专业化信息咨询服务。

要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满足大学生越来越精细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使大学生能快捷、便利地查到分布于所需的各类型资源。针对不同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不同专业的差异化信息需求,图书馆应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及时将相关信息资源或检索结果直接推送到用户桌面,同时,应针对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积极开拓信息增值服务??剐畔⒎治鲇朐げ?,根据已有数据、信息进行知识挖掘,实现知识发现。要利用网络做好数字化参考服务。数字化参考咨询是采用电子方式如 e-mail、电子公告板等来进行的网上用户提问和咨询专家解答。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量增加,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增多,信息服务质量和模式的要求提高。这种情况下,需要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并延长服务时间,保证知识的广泛利用。

(三)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网络阅读能力。

高校图书馆首先要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气息浓郁 、界面简洁、功能清晰、体验良好 、图文并茂、操作简单、方便下载、适宜阅读的网络阅读空间来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网络阅读效果。其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创建健康有序的网络阅读环境。通过多种手段对大学生开展在线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告知他们如何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等,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下,必然会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访问量。同时,图书馆应采取各种形式的阅读激励机制,让大学生都自觉自愿参与到网络阅读的学习中而且通过学习收获知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实现阅读的根本目的。

[1]陈梅,黄丽霞.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6):79-81.

[2]衣春霞.论信息时代高校数字化阅读的问题与引导策略[J].图书馆研究,2013(6):61―64.

第4篇

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于受教育者所经渠道的总称。学校教育的途径主要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劳动活动、学生群体活动、学生日常生活(包括宿舍)活动等。

每一个较大的教育途径又可分为若干小途径。如教学活动分为上课、辅导、参观、课后(家庭)作业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错综复杂,既有共同的途径,如均需通过教学和课外活动;又有各自的特殊途径,如德育的班主任工作和团队工作,体育的早操、课间操、运动会等。教育途径虽有主与次、一般与特殊之分,但每一个被实践肯定的途径都有其特点和功能。在多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是主要途径,以教学为主、其他途径为辅是学校教育的一条规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

当前国家开展的选拨人才的方式以高考为主,对于一些有着美术、体育以及舞蹈特长的学生,国家开放了特长生选拨的通道。这种特殊选拨的方式既考查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程,又要检验其专业成绩,很多特长生不能平衡文化课与特长训练,很容易造成特长生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其文化课与专业训练两方面的成绩。在这些特长生中体育专长的学生表现尤为明显。如何将文化课与专长训练协调好,将两者成绩共同提高,是当下教育研究的重点。

1当前高中阶段体育特长学生现状

1.1学习现状

曾有国内学者对高中体育专长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进行过调查显示,95%的特长生文化课都处于不及格状态,平时对于文化课学习普遍处于排斥状态,这些特长生的整体成绩都处于年级的中下游。这些体育专长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走特长生这条道路,多数都是为了上大学,为自己的将来谋一条出路。如果说是特长生主动选择了体育,倒不如说是他们只是选择了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调查还显示,体育专长的学生专业成绩越好,其文化课成绩就越差,这种情况约占特长生总体的65%。

1.2训练状况

高中阶段,体育特长生所接受的日常体育训练根本达不到一对一这样的训练形式。目前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有限,而体育专长的学生却有许多,教师只有采取大班式训练方式。除了基本的体能训练之外,专业内容主要围绕考试展开,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很少会考虑到特长生的心理以及情感状况。此外,当前高中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们很少有专业素养过强的,不是专业不对称就是教师不是专业体校毕业的。如今国家在大学增设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但从事高中体育教育的教师们开展的体育教学还围绕着田径和球类展开,显然这些教师已经无法跟上时展的节奏。

1.3自身状况

据调查,体育特长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喜爱体育而选择走体育特长的道路。这种出自于非兴趣驱使下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认识的程度不够,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体育以及专长特点就选择了体育,并不是所有力气大的人都适合当举重运动员,所有跑得快的人都适合田径。每一项体育运动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之外,对其心理素质以及体育方面素养都有一定要求。例如,射击项目,除了对技术要求很高之外,对心理素质要求更高。体育运动是具有竞技精神的,而竞技运动就会有输有赢,特长生在面对输赢时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同时,每一种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学生必须先对所选择的体育项目及自身素质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身体育特长发挥到最好。显然,现阶段高长生对于这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完全没有这些概念,这必然导致其日后的训练效果无法达到要求。

2影响体育特长生体育训练效果的因素

2.1自身因素

如今,许多高中学生将上大学作为一种终极目标,其目光仅仅局限在了大学,都受着这种固有思维的深刻影响。笔者并不是认为将上大学定为目标是错误的,但是将大学作为学生一生的终极目标,显然对未来缺少规划的学生思想比较固化。当前许多高中生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知道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过于局限。尤其是体育专长学生,为了上大学而选择体育,其是许多特长生通往大学的一条特殊途径。本身就没有对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未来更加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及目标。现阶段多数高中生为了上大学盲目的进行体育训练,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对待体育不端正的态度必然会限制特长生日常训练成绩的提高。

2.2学校因素

特长生平时的训练以及文化课学习计划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的,可以说,学校制订的计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特长生的训练及学习成绩。学校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训练及学习态度可以直接影响特长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当前,高中开设的体育方面特长生培训方法主要是为了升学需求,由此可见现阶段高中阶段具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具有很强应试性。在这样的训练期间,教师过于关注成绩必然会造成教练对于学生其他方面因素的考察。而缺少对体育专长学生全方面的情况了解,教师很难针对特长生各自的特点开展相应的训练。所以,学校也是影响特长生体育训练效果的因素之一。

2.3家庭因素

如今家长对学生关注的重点在学习成绩上。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文化课都偏差,家长很容易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于他们选择体育的态度也大多处于不认同的状态。家长的固有思维都认为孩子在普通高考的道路上走不通了才会选择体育特长的道路。家长的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偏激的,缺乏对体育正确的理解。而且,家长这种态度很容易传染给孩子,让学生对自己的选择存在一定怀疑。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反对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不仅在思想上不支持学生的选择,而且在经济上更不予以支持。家长的这些想法都会影响着特长生在体育方面的训练效果。

3提升体育特长生体育训练的有效措施

3.1重视德育教育

据调查,大多数高长生都有着桀骜不驯的个性,普遍自控能力较差,这直接导致体育特长生相对其他学生更难管理,所以大部分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和训练没有较强的自控性。这种随心所欲的特点多是因为他们时常参加各类竞技性与高强度比赛与训练导致的。体育方面具有专长的高中生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枯燥的体育训练,不仅与同学接触较少,而且对于道德方面更是学习不多。因此,教师在开展专长训练与文化学习时,必须重视对特长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其竞技体育下的协作精神。德育教育不仅起到提升高中生品质的作用,道德更能增加体育方面特长学生的坚韧程度,帮助高中生在这种竞技体育长期的训练之中,坚守住对于专业的坚持。道德修养可以帮助特长生在面对失败时及时调整自己。由此可见,特长生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有效提升其训练效果。

3.2全社会必须对具有体育特长

生有全面的认识现阶段,社会、学校及家长对体育特长生的认识都有失偏颇,这就需要教育部门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宣传,正确引导社会和家庭对体育特长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学??梢匀缭硕帷⒔沧约肮餐劭刺逵碌姆绞街鸾ヒ冀淌Χ蕴爻ど幸桓稣返娜鲜叮酝淌τ胪Ф蕴爻ど呐懦馑枷?,让教师以及学生主动与体育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沟通,帮助特长生打开其较为封闭的内心。另外,学校也要时常与特长生沟通,让特长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同时,学?;箍梢圆捎靡恍┕睦恼?,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如语言鼓励,教学表彰以及奖学金等。精神与物质方面的鼓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对体育方面训练的热情。

3.3学校可以给予体育特长生一些特殊照顾

特长生除了学习文化课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专长训练,很容易导致特长生与普通学生存在一定差距,这样一来,特长生在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而成绩越差特长生就越缺乏学习的动力,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必然导致对特长生在进行更深的教育途径受阻。针对这些情况,在日常教育中,学??梢愿杼爻ど恍┨厥庹展?,以此来提升体育特长生文化课与专长训练两方面的成绩。例如,学校可以将各年级的所有学生集中在一起,让教师单独对他们进行文化课辅导,根据其自身水平,帮助其在有限时间里提升文化课成绩。

3.4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心理教育

因为体育特长生常参加一些竞技比赛,所以心理素质对特长生而言非常重要。学校平时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长训练及文化课教育外,一定要对特长生定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其疏导内心的压力,构建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例如,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要主动联系体育特长生,增加与特长生的心理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对于心理有些偏激的体育特长生心理教师一定要及时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教师可以多开展课间活动,增加特长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毕竟同龄人之间同共语言较多,这样也可以帮助体育特长生打开心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

3.5采用科学训练

一个科学的训练方案是保证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重要保障,如果训练方案不科学,不但不会发挥体育特长生的优势,反而可能会抑制其天赋的发挥。所以,教师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长训练时,一定要讲究方法的科学性。例如,在体育特长生训练之前,教师一定要先向特长生讲授该项目的特点与训练之中的难点与注意事项,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训练,掌握技术要领。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标准动作演示,让体育特长生保持一个标准的姿态进行特长训练。教练也可以先进行基本动作的讲解和示范,然后结合特长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确保训练效果。

4结语

高中开展的教育之前必须区分学生的群体,将体育特长生与普通学生区别开来,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这样的方式可以给予体育特长生与普通学生相对公平的教育。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必须对体育专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正确看待这一群体。同时,学校在主抓特长生体育与文化课之外,还要重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运用科学的手段提升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成绩。

作者:周富平 单位: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萍,高雪娇.普兰店市高中体育特长生田径项目训练现状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4(4):114-117.

[2]王国强.简析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J].青少年体育,2015(3):79-80,121.

第6篇

关键词:学困生人生观引导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其人格颇具可塑性,然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信息膨胀泛滥,中学生中的学困生,辨别是非善恶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污染,形成错误甚至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之目前中国社会家庭结构以子女为中心,长辈宠爱有加,难免疏于对孩子良好人格养成的引导和规范,使其自主能力、适应能力、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感恩意识、关心他人、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人格缺陷,不能以辩证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因此,立足青少年成长规律,探索并有效开展学困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走出一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健康人格教育培养之路十分必要。

学困生是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受到多方面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厌学、人际关系淡漠、自私等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下面我就如何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策略试谈如下几点:。

一、:紧抓教育契机,做好德育工作的引导和教育

人格的变化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对学困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非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坚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节。只要注意德育工作的引导和教育,不同的教育契机、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都能殊途同归,落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的目标上。

有一天,一位学困生我问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现在的社会好不好?”我反问他“你说好还是不好?”学生说:“按理说社会主义好,但是您看那些不正之风,有的当官的拼命捞钱,有的给自己的亲属子女安排好的工作,有的利用职权压制老百姓等等,您怎么看这些东西?”“你提了一个非常深刻而且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要用一节班会课,全班同学一起来讨论吧?!卑嗷峥紊?,一位同学说“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坑蒙拐骗,打架斗殴的坏人,我觉得这个社会不好。”另一位同学马上反驳“你说的那些坏人不是有我们警察去抓他们吗?”;“我们学校都有同学打架?!薄拔颐堑睦鲜峤逃切┐蚣艿耐В幸淮稳嗟牧蹒狄蛭遥隼鐾Ъ笆迸苋ジ嫠呃鲜Γ晕揖醯谜飧錾缁峄故呛萌吮冉隙嗟摹!薄熬6加腥寺胰永?。”“每天也有我们同学把我们的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贝蠹胰攘业卣哿税虢诳?,大家慢慢地明白了: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上有坏人,就说所有的人都不好;不要因为有垃圾,就否认世界的美丽。同样的道理,也不能因为社会上有不正之风,就说一身正气的干部不好,就说整个社会不好。社会再向前发展一万年,也会洋垃圾,也还会有坏人。问题是我们应该让自己心灵的窗口对准什么。这常常决定自己心灵世界是阴暗还是晴朗。一个学生,从早到晚两只眼睛,总看到垃圾、苍蝇、打架斗殴、违法乱纪等。久而久之,他的人生价值观就收到这些假恶丑脏的东西的影响,于是他牢骚满腹,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光明。反过来,一个学生,他的眼睛看到的是阳光、鲜花、团结友爱、勤奋进取、廉洁奉公等,时间长了,他的人生价值观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因素,于是他奋发向上,乐观豁达,自己的内心一片有光。通过讨论,学困生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改变。

二、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由于学困生对学习缺乏明确的计划目标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约束力弱;学习上敷衍了事,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遇到疑难绕道走,不愿动脑思考,依赖思想严重。如果没有老师亲自督战,就不会自觉学习。他们对学习只有被动接受,疲于应付,时间一长,导致自主学习能动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困难也就越来越大。于是产生自卑心理,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很难获得教师同学信任,最后形成破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学习方法呆板,不会灵活运用,结果是花费时间不少、学习效率不高、事倍功半;而自己又缺乏相关的参考资料、工具书,不能释疑,因此对那些疑难问题就只好束之高阁,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困难也就越来越大,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思进取。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部分同学对青春期的一些生理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对异性产生朦胧向往爱慕,思想不单纯,精神恍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对班级活动、学?;疃踔良椅袷碌纫哺挪还匦?。甚至还出现早恋现象,当然这和现在的一些电影、电视、录像、歌曲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分不开的。因为现在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这类文化品实在是太少了。正是这样,才导致他们去盲目崇拜那些歌星、影星、球星,所以无心学习。于是有些教育专家惊叹:“现在的教育滑坡了,青少年变得不爱学习了?!毖Ю鋈巳松?、价值观、知识观不正确,从而导致对学无所谓,产生了厌学、畏学的思想。学困生个体意志品质、自控力不强。上课易“走神”,课堂上自行其是,该节课学习其他科目,结果是鸡飞蛋打,得不偿失;做小动作,看课外书,完成作业自觉性差,正是该因素的普遍表现结果。部分同学自尊心过强,“面子主义”严重,有疑难问题羞于向老师同学请教,许多学困生或因基础差未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或因遭遇冷遇、排斥等而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情感和心理,影响了学习。智力薄弱,思维能力发展迟缓的学困生。他们有学习好的愿望,但受自身智力、条件的限制,导致学习被动,以致学习成绩不佳。此类学困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因自身努力但成绩一直未能提高,或因未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或因遭冷遇、排斥等而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情感和心理,影响了学习。家庭教育影响。这方面也有多种类型,诸如:有的家长太自私,以至影响孩子,使子女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更不关心集体,在个人利益方面斤斤计较;有的家长给孩子灌输“强梁得吃啥,利害有人怕”的观念,造成他们的孩子说话粗野,欺侮同学,顶撞老师的严重缺点;有的家长夫妻间经常吵闹、打骂基至闹离婚,使孩子心灵上遭受严重创伤,他们无心学习,无心工作,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样要不了多久也会出事;有的家长溺爱、娇惯孩子,大把给钱,过多的买衣物用品,使其根本就不知道艰苦朴素为何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成长的榜样。我所接触的一些学困生,其父母大多有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和、离异、沾染不良习气,价值观不正确等问题,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孩子的人生觀、价值观、知识观不正确。

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健康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身有着一种深远的影响。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影响他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做出最适合人生的选择,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人生能否朝着正确的方向航程。

三、运用情感手段促进学困生转化的人生观

(一)热爱学生,促进情感的交流,用爱的力量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毖上不独鲜迹不独鲜ι系目?,对学习感兴趣,从而接受老师的教育观点。学困生一般特别注意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会意的眼神,都是一种情感的交流,都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很多教育家也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困生来讲,这种爱就是一种动力,在思想上鼓励,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使他们愉快的接受教育和批评。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这样的学生:学习差、爱捣乱,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同学不理,老师难管,家长也是无可奈何,加上教育方式的偏激等等,使得他们很是自卑,人也变的颓丧,破罐子破摔。但通常他们身上也有着许多闪光的地方,比如:热情,乐于助人,爱劳动等,只要好好引导,他们会有很大变化的。于是,我便利用所教学科的特点,和他们做朋友,课上悉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多发言,多上台表现,多交流学习方式,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及时解决和疏导,从内心把他们当成可教育的人,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是真诚的。在情感和谐的基础上,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培养和?;に堑暮闷嫘?,慢慢引导他们去探索和思考,使之体验学习的愉悦和集体生活的快乐,在教师的关爱中得到无尽的爱。这种愉悦的情感使得他们进步了,从不爱学习、排斥学习,变得会积极主动的来配合老师的教育,有效的排除了与个体发展不相和谐的因素。教师就能以人为本,塑造学困生的主体人格,对学困生进行人格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聚焦正面能量、携手家校合作等方面探讨了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信任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价值观。

一般来讲,学困生最苦恼的是得不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们的关心。在现实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成绩好的学生犯点错没什么,成绩不好的学生犯点错要么是狠抓不放,要么是不予理睬,放任自流,使他们心理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当几个同学在一起时,首先会把嫌疑的目光投向学困生,这样使得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以及行为上产生了更多的抵触。教师的不信任也影响了其他的人,于是把这些学困生当作另类孤立起来,以至于这种矛盾变的日益强烈。这种不信任,对学困生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的能力,有了信任,学习才能有动力,态度才能变的积极。其次,要学会放手,放手不是放弃,在学习中应注意其意志品质的养成,教师应以自己为基点,通过影射的作用,让学生学会清点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价值观。情感教育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像花香一样沁人心脾,但对学困生的转化和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作为教师,对他们应该多一些沟通、尊重、宽容和耐心,学会用情景交融,以真情来感动,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建立一种和谐的、温馨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沐浴在老师的爱和同学的友情当中,相信他们会改变,相信他们最终会成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价值观。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很多。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其人生观和价值觀会成为一种模式而被学生模仿、学习。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优化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身的育人信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要真正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引导,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7篇

关键词:先秦儒家;人格教育;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4

一、人格及人格教育

在中古英语中,没有“人格”一词。近现代西方所使用的“人格”,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具),原意为舞台上演员表演时为了角色的需要所戴的面具,面具根据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所谓人格就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consistent behavior patterns and interpersonal process originating with in the individual)。它包含两本分内容。第一部分讲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是稳定的。第二部分关注的是人际过程。它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过程,指的是发生在我们外部,影响我们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过程、动机过程和认知过程。[1]

人格不是天赋的,它是在先天生理结构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先天遗传因素只是为人格教育提供了一般可能性,教育和社会实践对完美人格的塑造更有赖于人格教育的教化作用。所谓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以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技能和智力的形成,而且是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通过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重视人格教育,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的鲜明特征。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各家学派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过人格教育思想。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格教育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影响意义最为深远。在经济越来越发达、政治越来越进步的今天,更加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格教育也将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因此,探讨先秦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对当代我国的德育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先秦儒家文化中优秀的人格教育思想

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主要是由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人阐发和构造的一系列人格教育的观点的总和。先秦儒家文化重视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注重培养理想人格,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重视“成人”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格完善的“成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所在。先秦儒家文化中丰富的人文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科学教育中人格塑造方面的不足。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深刻的人文教育思想,应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同时也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公而忘私的整体主义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而献身的整体主义思想。注重个人服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传统道德的重要特点,这种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以先秦儒家表现的最为充分?!熬佑兄丈碇恰笔强酌系乃枷牖?。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正是偏重于社会的整体意识,对于完美人格的塑造标准是“内圣外王”之道。通过对内在道德修养的培养达到“内圣”的境界,而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也就是达到“外王”。即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秦儒家文化对于人格塑造的基石是对国家、对社会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它所倡导的是天下为公,提倡对国家尽忠职守,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疤煜挛币挥锍鲎浴独窦?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贝舜λ驳摹疤煜挛?,贵在一个“公”字,其要旨在于倡导一种整体主义精神,强调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义务。要真正做到“公”,就必须具备“忠”的情怀,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主忠信”、荀子讲的“出死无私,致忠而公”。结合“公”和“忠”的意思,剔除其中的消极成份,便构成了儒家所极力推崇的公而忘私的整体主义思想。正是这种整体主义思想孕育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死观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虽然整体主义的具体内容随时代和社会不断地变化着,但就群体生活中个人需要顾及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这一点是共同的。当代青少年由于思想尚未成熟易走极端,一些人崇尚利益至上,社会责任感明显淡化。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先秦儒家文化中的整体主义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当代的青少年从典籍、故事以及历史人物身上再次感到了这种美德的存在并受到感染,使中华民族的这一美德得以继承和发扬。

(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易经》中《乾卦?象曰》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主自强的精神,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最深刻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怕各种困难,像天那样刚健,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先秦儒家所提倡的人格境界,即君子一定要具备顽强的意志、积极地进取精神。他们大都讲究天人合一,从天道的运行法则中悟出了人生也要自强不息,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因该如此,要有笑对磨难、上下求索的顽强意志。先秦大儒们推崇天道运行法则,强调自立自强的进取意识,倡导人们要具有一种“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大畜卦?象传》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乾卦?文言传》 曰:“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孟子也告诫人们“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必然要经历各种磨难和挫折,所以必须积极进取、永不懈怠。儒家反对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强调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鼻Ю锫硖疽幌?,也达不到十步远;而劣马跑十天一样能达到很远的路程,原因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前进。雕刻一样东西,用刀子刻几下就停止,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持之以恒地雕刻,哪怕是金属、石头,都能雕刻成功,原因也在于自强不息精神的强力支撑。今天,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仍是支持我们抵御外界诱惑,自尊、自强、自立的重要精神支柱。当代青少年通过学习先秦儒家文化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有助于培养面对困难、勇于前进的进取精神,使他们有百折不挠的执着与勇气,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三)追求人际和谐的仁爱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了以“仁者爱人”为核心的伦理哲学,并试图用这一原则去处理人际关系。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鬃犹岢觥爸宜 敝?。所谓“忠”,即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所谓“恕”,即宽容、包容,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认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应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尽力的理解他人,对待别人的过错也应该采取谅解的态度。“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究问》);“既往不咎”(《论语?八佾》),这种仁爱宽容的态度本身就是完善人格的体现。孔子还提出了“周而不比”与“和而不同”作为君子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鬃拥牡茏右菜担骸袄裰?,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到了孟子那里,“推己及人”表现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思想。先秦大儒们把“仁”由西周是的“爱亲”扩展为“爱人”,由一家之爱推广为天下之爱,不但体现了又亲而疏的爱的变化,而且包含着“泛爱众”的质的飞跃。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与他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以情交情,以诚求诚。爱是情感的双向交流,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人恒敬之”。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虽然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古代差异很大,但以“仁爱”为总纲所提倡的礼让、爱人、团结、互助等精神,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深刻领会并汲取传统文化中这些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有助于引导我们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且是指导我们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四)修身为本的道德精神

修心养性,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先秦儒家的完美人格塑造渠道是由内而外、内外共同作用的。一个人完美品格的形成,一方面要靠社会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身的内在修养和反省。先秦儒家就特别重视“慎独”和“内省”。“慎独”是指单独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内省”是指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通过自觉的自我反省,使自己的内心修养不断提高、日趋完善。儒家重要的典籍《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杉凇靶奁胫纹健钡募壑等∠蛑?,“修身”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它不仅是做人的基础,而且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要求。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也说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都是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注重修养为本的表现。《大学》中还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个涉及人格理想的宣言表达了先秦儒家的一种信仰:修身立德是做人的根本。为此,先秦儒家认为要正确地认识自我,通过内省的方式来完成对自身的改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有缺点并不可怕,既不需要产生自卑心理,更不能因此不能正视缺点而产生心理偏差??鬃尤衔骸扒鹩行遥队泄?,人比知之”。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乐意看到自己的错误被别人指出来。同时,孔子也反对有些人逃避错误、掩盖错误的做法,提出“小人之过也必文”,认为那些把过错掩盖起来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勇于承认错误、改正自我??鬃踊顾担骸熬又?,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币簿褪撬狄桓鋈瞬欢细恼砦蟮墓?,也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简言之,学习先秦儒家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经过“修身”还可以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君子为人处事的原则,对于塑造和健全当代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格教育是在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并完成的。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民族特性、家庭背景等,都至始至终对人格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个体也因此获得与所在社会生存方式深层次联系的稳定的人格特质和倾向。因此,要研究先秦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就必须从它的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探究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条件,才能准备的把握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精髓和主要内容。

(一)“天人合一”学说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先秦大儒们最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它既是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同时又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的精神境界。先秦儒家文化将天道的合乎规律和人伦的井然有序相融合,认为理想人格的实现就在于与天地合其德。在先秦儒家的心目中,天就是人格化的天,这其实也是将人格天道化了,“天人合一”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在理论形态上的表现形式。在先秦儒家看来,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们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儒家把人的完善和对天的认识联系起来,将道德的终极根据置于天上,从而通过“天人合一”巧妙地确定了自己的超越性和宗教性,从而为儒家道德学说(人格理想)提供了一个形式上的保证。儒家所谓“天人合一”,其基本含义是天人合德?!吨杏埂范匀寮摇疤烊撕弦弧彼枷胍砸弧俺稀弊指爬ㄖ?。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既是“天人合一”的中枢,又是“天人合一”的化身。在先秦儒家看来,个体的伦理生活、伦理关系以自我与天的关系为开始,从天那里找到自己品格的根据,再基于血缘关系向外延展直至整个社会的安顿,这就要求个体必须向天看齐,而人的伦理生活、伦理关系都具有了先验神圣性,其中的伦理法则不仅具有人道的涵义,更兼有天道的依据,这样,“天人合一”便成为儒家理想人格设定的前提,并以此为出发点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天”这样的“极高远”的最高境界与最后归宿,使人的宗教情结通过伦理加以安顿、规范、引导,同时个体的安身立命也就立足在现世的生活之中。

(二)人性论

“人是什么”(人性论)和“人应该成为什么”(人格理想)是先秦儒家视野中的基本教育哲学问题。人性论是说明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理论。人性是可以教化的、可以塑造的,而且,人性是必须教化、必须塑造的,这可以说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特点。关于人性问题,先秦儒家的观点是多元的。在中国教育哲学史上,最先提出人性问题的是孔子。孔子讲“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在这里孔子提出了性与习的关系问题,把“性”作为人的本性的思想奠定了其以后人性论的方向??鬃铀淙幻挥忻魅返靥岢鋈诵月郏颐且部梢钥闯?,他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是由于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展有重大差别。而最早比较系统地阐述“人性”问题的则是孟子,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认为礼仪仁智是人的四大善端,只要努力扩充就能达到至善的境界。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保ā睹献?告子上》)??隙ㄈ诵员旧疲衔仗煜碌娜私杂辛贾寄?,只要通过“反求诸己”的“尽心”功夫,通过“尽心知性”与“求其放心”的结合,就能实现理性自觉和道德自觉的统一,以此来塑造孟子认为的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先秦儒家的另一位大师荀子则主张人性恶,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句话是荀子人性论的总纲。也道出了荀子人性论的实质是“性恶善伪”论。荀子的性恶论,是用来批驳孟子的性善论时产生的。荀子不同意孟子的先天“四端”之说,认为“四端”作为人的道德观念的萌芽,是人们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不是先天具有的自然属性。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的论断。荀子认为人生来就带有一些本能的欲望,如“目好色,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以及“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荀子?非相》)等等。这些本能欲望,无论是圣人还是坏蛋都与常人一样是生而具有的。人的天性自然不知礼义,因此,荀子认为人性本质上是恶的。但他的理论动机是试图通过后天的理性自觉和道德自觉来限制人类无尽的感求,所以他提出“化性起伪”,主张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造人性中恶的一面,意即理想人格是文化教育改造人性的结果??杉淙幻献雍蛙髯釉谌诵晕侍馍弦桓鲋髡判陨疲桓鲋髡判远瘢堑哪康氖且谎?,即都强调教育对于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三)人贵论思想

人贵论和人本论是先秦儒家人格心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人贵论思想最早见于《尚书》。《尚书?泰誓》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意思是说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中最有智慧的,这一思想开创了人贵论的先河。作为儒学的奠基人,孔子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从而形成了儒家思想的突出特色――人贵论。孟子从“施仁政,得民心,王天下”的角度出发,将“人本”视为“民本”,将民本定位于重视民生。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到了荀子,则明确提出了“人为天下贵”的论断。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比衔斯笥谕蛭锏脑?,主要是人在有气、有生和有知的基础上,还有“义”这种社会性心理素质。这里荀子看到了人与其它事物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人置于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先秦儒家贵人思想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这也是当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活水源头。先秦儒家人格学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人的道德完善的心理过程。在孟子看来,道德人格的培养即是道德心理的培养,所以他才把道德人格建立的过程看作是心的存养和扩充的过程。先秦儒家人格理论既强调人的心理意识的自觉自省,又注重道德实践的人际关系性,从而为人格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指导。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都十分重视修身的重要性,都强调人的耻辱感。儒家讲修身明德是为了发现人的心理自悟的能力,找到人的道德实践的途径。而强调耻辱感则说明了儒家式的理想人格是把个体感受耻辱的能力放在特殊地位的。先秦儒家认为人有耻辱感才有生命的格调和尊严,这不仅为人格塑造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引,而且为人格教育奠定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四、先秦儒家文化中人格教育思想的启示及其运用

现代社会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内涵方面与先秦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先秦时期的传统人文精神仍然对现代社会有着积极地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取向。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先秦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汲取其中的精华,价值之大、意义之远。

钱钟书认为:“古典诚然是过去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兴趣和研究是现代的,不但承认过去东西的存在,并且认识到过去东西的现实意义?!盵2]立足传统,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利用先秦儒家思想进行当代青少年人格教育方面我们的确应该向韩国和日本等临近国家学习。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正面肯定。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当今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各种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和交锋,许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随之进入我国校园,使得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冲突、困扰,甚至一度出现混乱状态。俗话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年轻的一代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培养好年轻的一代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先秦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利用其对当代青少年进行人格教育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如何利用汲取先秦儒家文化中人格塑造理论与实践的精华,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原则

主体原则即在当代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这也与先秦儒家文化中体现出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是统一的。我们一定要着眼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志趣和特点,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简单的“你听我讲”的灌输方式。

(二)创新原则

利用先秦儒家文化进行人格教育,必须遵循创新原则。因为历史上优秀的、进步的文化,也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阶级、集团中形成、发展和起作用的,所以它不免带有某种时代的阶级局限性,有着许多的糟粕,但也有许多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只要我们在“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3],对于当代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塑造具有非?;慕逃庖?。

(三)开放原则

先秦儒家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任何一个时代的文明和精神都是人类传统文化的延续,世界上每个国家在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时,都必须吸收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因此,弘扬先秦儒家文化的人格教育思想时并不是要排斥外来的思想,而是要积极地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才可以使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思想提升到更广阔的境界,这样也才能使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更好地服务于当代青少年的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美]伯格.人格心理学(第六版)[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a毛片免费观看 | 久草这里只有精品 | 嫩草九九九精品乱码一二三 | 天堂vs亚洲 | 美女污视频网站 | 亚洲 欧美 日韩 综合 | 天堂网亚洲|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96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视频97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中文 | 日本在线观看www | 亚洲人人舔人人 | 91观看在线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悠悠色av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 | 免费真人毛片在线播放 | 91成人短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 | 91视频免费观看 | 91高清观看 | 九九热久久久 | 亚洲天堂91 | 91视频在线免费 | 久久久成人999亚洲区美女 | 91亚洲国产 | 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 人人干日日干 | 五月天婷婷色综合 | www.久久久.com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91免费版网站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1在线精品| 国产网站入口 | 在线一区国产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夜夜草影院| 久久男人精品 | 夜夜骑夜夜操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中文 | 91视频在线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