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设工程节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节能减排概念
节能减排总的来说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就是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掘利用价值,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资源的节约。
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不加快节能减排的推行、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节能减排,一是节约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支出,二来也为减少国家资源浪费,减缓资源短缺贡献了力量。
三、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节能减排的措施
(一)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前期论证工作
前期方案的提出阶段,需要重点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的研究与讨论。一切建设项目的施建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是对人民有利的且为社会所需要的。为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环境状况和基础设施状况等进行准确的把握与判定,杜绝出现所谓的经验主义,应基于现实做出合理的判断并进行准确测量、精确计算,对建设工程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不符合规划与社会需要的建设工程项目,造成社会负担的加重,国家资源的浪费。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要想做到节能减排,管理者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经济技术方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长期能源消耗与短期成本投入是不能达成一致性的,这一点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也有所体现。比如点式建筑的容积率较之条型建筑要高得多,但点式建筑的通风与采光并不如条型建筑理想,虽然条型建筑更适应人们的需要并减少能耗,但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发商还是会选择点式建筑。再比如安装太阳能在长期来看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但安装的费用增加了工程支出,令开发商望而却步,且后期的管理也会给其造成一部分开销。另外在地形与朝向之间的抉择、墙厚与造价之间的抉择、建筑形象要求与建筑功能要求之间的抉择等也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对于土方工程的论证也需要重点关注,在技术的运用,环境的协调,环境的?;?,设备的配置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对于涉及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部分要慎重研究,以社会的发展为重,做好充分的调查并严格论证。
(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设计管理工作
设计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点内容,为加强设计管理工作,管理者应做好以下内容:首先设置项目机构时应顺应设计工作的需要并方便管理工作的进行。在满足双方要求和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明确设计合同中双方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杜绝出现设计合同内容空洞暧昧,缺乏实际性和具体性的情况。另外合同中还应规定好违约法则,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应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流动,保证管理者能与设计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促进节能减排的实施,并且设计者也应听从工程项目管理者和设计院人员的领导,做好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工作。再其次应提高项目管理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人员懈怠,磨洋工等情况的出现。加强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人员的职业审核,确认好设计人员的职业资格,并做好对设计人员定期的能力审核与评估,以防项目出现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最后,公司可以设置质量监督部门,与项目经理一起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效能提升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效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提高完工效率,做好工程项目的节能减排,管理者需要加强对国家出台政策与方针的总体把握,在实施管理时灵活运用相关材料进行项目规划、资源利用,质量监控、工程造价等内容的管理,并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提高效能。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的具体工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内容。首先应提高前期手续办理的效率,以免后来环节会出现经济方面与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管理者的资源分配和政策指挥都应顺应建设工程的进度,以免发生工程的拖延现象,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且如果项目已完成的部分没有按照预计产生效益,则会导致工程项目出现重大经济问题,这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破坏。最后应控制工程进度,防止出现例如必需资源涨价等问题,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支出,防止工程款拖欠。
(四)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系统化与体制化
项目施工的过程是极其复杂而繁琐的,大量的人员与施工环节使得项目施工从传统的粗放型资源利用模式向节能减排型施工的转变过程也变得尤为繁杂。在运用节能减排的思想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措施条理化、系统化,并建立起科学的节能减排型施工过程管理体系,努力将节能减排的思想渗透到整个项目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管理措施,审核监理,造价估计,材料分配等。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详细严格的操作规范与节能标准,将节能减排这一理念化被动为主动,促使项目施工更加系统化与体制化。另外,对于项目管理者与设计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开发商等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应该体制化,促进他们之间的联系,并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节能减排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叶大华,冯雅薇. 推进轨道交通节能减排 建设节约型综合交通系统[J].北京规划建设.2009(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建设也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起来,环境污染的加重直接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在当代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培养绿色节能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些政策的执行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对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绿色低碳节能技术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着重对当下工程建设中的低碳环保技术进行了相关介绍和分析,并对当下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提出了看法,重点探讨了绿色低碳节能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
工程建设;低碳节能;应用
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概念,我们必须对它做个全面、系统化的理解,在利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要对它的内涵有着基本的认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任何一个工程中,工程建设施工中应当大力推广绿色低碳节能技术。
1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内涵
就发展内涵来看,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绿色、低碳和环保。绿色,主要是指在工程建设的环节中要做到无污染。低碳,主要是指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降低碳的排量,从而做到有效保障能源。节能,主要是指着重加强对能源的合理利用,这是加强对能源?;さ闹匾胧?。因此,从内涵上来看,绿色低碳环保技术主要是用来促进整个人类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兴技术,在整个工程建设施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意义重大[1]。
2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如何强化绿色低碳节能技术应用的浅见
通过上诉分析,我们大体上了解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的内涵,为了更好的去利用绿色低碳环保技术,本文主要以建筑工程为例,以建筑工程技术中的绿色低碳环保技术的应用来进行具体分析。
2.1建筑墙体施工中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
在目前我国的建筑标准条例中,对墙体环保节能方面的要求包括很多方面,但主要是对墙体的内外部进行保温处理,在做到保温处理的基础上要做到绿色低碳环保,以达到绿色低碳环保为目的,可以在整个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墙体主要是有外保温和内保温以及自保温三种保温墙体。在墙体的节能环保建设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做到墙体保温的安全高效和耐用性。因此,在进行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时,要采用结合所选材料和技术措施来进行加强施工处理。
2.2建筑屋面施工中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
在现建设工程中,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屋面施工方面,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为了实现屋面施工的保温隔热,主要采取的绿色低碳节能技术有通风屋面、蓄水屋面和种植屋面以及实体材料层的保温隔热屋面。在主要的建筑屋面中,要采取的方法有选取种植屋面,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面上种植植物,以此来达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但在种植植物之前,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对屋面的荷载结构进行精确计算。然后要对屋面的构造体系进行专业的设计,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选择的材料要具备防水的效果。
2.3建筑楼面施工中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
绿色低碳环保技术施工的最重要一点体现在建筑楼层的施工方面。因此,在对楼层进行施工时,为了全面且更好的体现绿色低碳环保技术,要在很多地方全面体现出冬冷夏热的特点,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在客厅和卧室中要采用分户采暖的情况,这一方法会在时效性和空间性上体现出传统用能模式中所不能体现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用能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在研究构建加强保温节能的基础上,采取措施降低保温层的传热系数,在此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提高保温效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在注意外墙保温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板楼和内墙的保温[2]。
2.4建筑门窗施工中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
在整个建筑施工中,除了上述环节外,在门窗施工中也应注重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因为其属于整个保温和隔热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门窗导致的能耗损失往往为整个围护结构能耗的50%甚至更多,所以在门窗中也应注重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而在建筑内部,夏天主要是利用空调进行制冷,阳光通过窗户向室内照射,导致空调的负荷较大,且窗墙比越大,空调的负荷就会越大,因而应尽可能的选取节能的门窗,且应当优化门窗材料、玻璃、密封件以及五金件等的组合,确保所选取的窗墙比合理,同时又能满足房屋采光的需要。
2.5切实加强建筑碳排量的控制
建筑物的碳排放量一般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①建筑材料的生成和准备的环节;②建筑结构施工环节;③建筑物运维环节;④建筑物拆除环节。在建筑物的施工环节过程中,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是施工材料和运输材料过程。在运维阶段主要是各种生活家电所致。拆除环节主要指的是使用时能源的消耗以及各种废弃物所产生的碳排放。
2.6致力于绿色低碳节能建筑体系的构建
因为绿色低碳节能建筑的核心主要在绿色、低碳和节能三个方面。尤其是在能耗和碳排放方面,应建设绿色低碳节能模式下施工技术的建筑施工技术,这就需要在结构支撑、围护装修、设备管线等方面加强绿色低碳节能建筑体系的构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尽可能地采用信息技术模式,改变传统的施工模式,尽可能地将混凝土构件的预制装配率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走向低碳化的进程。
3工程建设施工中保证绿色低碳节能的措施
通过上述阐述,我们认识到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原料浪费的原因以及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讨论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实现低碳环保节能的措施。
3.1对施工原材料进行控制
加强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拙。严格贯彻落实工程建设施工的标准工艺、规范文件,增强施工人员及相关物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对计划使用的原材料按规定进行严格的检验。凡是有害物质超标的,或者国家明令禁止或限量使用的材料,全都禁止入场,真正从物料采购环节就开始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应积极使用合格的新型材料,加强材料采购、下放、使用和放样管理,能够循环使用的材料应循环利用,例如安全防护栏、灯塔等,进而避免施工材料的不必要浪费。
3.2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考虑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项目设计环节中,要做好工程周边土水资源的调研工作。通过有效的调研,来对场地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例如,工程建设要尽量避免占用农田耕地、远离人群居住地区进行施工等。
3.3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取土作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优先选取土壤贫瘠的区域进行取土,取土时注意对水资源进行?;?。同时,取土作业也可以同灌溉、养殖等项目结合起来,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尽量安置在水体下游,避开饮用水源地段,还可以建立沉淀池,对一些用过的水进行净化,实现循环利用,避免浪费。此外,还可以在建筑工程中设置污水管网,让建筑体系中产生的污水都排入污水管道,避免水污染问题出现[3]。
4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成绩,却忽视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危害。只有严格按照绿色低碳节能的要求,做好施工管理,积极发展和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我们的工程建设事业才能走的更好、更稳。
参考文献
[1]郭献珍.城市中心高速铁路地下车站绿色施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3):115~118.
[2]张雪峰.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58~59.
【关键词】 建筑; 节能; 给排水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不仅关系国计民生,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能源?;徊郊泳纾试慈找娼粽牛澜绺鞴嚼丛街厥铀试吹谋;?、中水利用,以及污水治理。在建筑领域,给排水的设计如何能达到节能也成为检验建筑物是否节能的标尺,因此做好给排水节能设计很有必要,是设计环节中的重要环节。做好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要求分析
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一直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多年的努力,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逐年攀升,成效显著。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城乡新增建筑面积在18亿平方米-20亿平方米。各地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确定的许可和制度,逐步建立起从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备案到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机制。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从2005年的53%增长到2009年的99%,在施工阶段从21%上升到90%。2009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达到99%,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超过90%,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1个和8个百分点,基本完成国务院提出的“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的工作目标。
二、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主要措施分析
1、优化供水系统。(1)降低漏损水量。防止漏损是节水的前提,而最大的漏损途径是管道,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漏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漏损而流失的水量越来越大,导致城市水资源浪费加剧。以单位管长漏水量计,我国比发达国家甚至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高许多。管道接头漏损主要由接头不严密和接头刚性太强造成。其次是安装时密闭不好导致漏损,再有就是没掌握正确的使用和操作方法造成的。因此减少建筑内漏损需要做到:使用质量合格的管道、给水配件、给水附件和给水设备。(2) 降低超压出流量。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指为满足使用要求,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流出水头是指各种配水龙头或用水设备为获得规定的出水量而必需的最小压头。解决超压出流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遵循规范,合理分区,限制管网压力;采用恒压变频供水方式;设置减压装置。(3)减少热水系统无效冷水量。新建建筑应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减少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管线长度,对超长管道进行保温;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防止二次污染造成的浪费。水池、高位水箱、水泵加压给水方式是目前高层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给水方式。有研究表明,这种给水系统的水质指标合格率有所下降,其原因约有一半是水在加压输送和储存过程中变质造成的,即二次污染。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使得建筑给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用户用水困难。同时,受到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4)推广和发展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公共建筑空调冷却水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管理,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研究运用高效换热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5) 做好用水计量和统计工作。在建筑区域的用水点上安装用水的计量装置,来计量所用的水量。(6)实行综合管理。建筑用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其节水问题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的特点。
2、优化用水设施。(1)对设施采用节水型公共场所的淋浴喷头全安装成脚踏控制出水,大便器安装延时自动冲水型;给水管道中安装节流塞或减压孔板,降低供水压力,在不同程度上起到节水作用。(2)供水设施采用节能型。
3、选用节水管材。水在从水厂到配水点的输送过程中给水管道的流速及管道内、壁的粗糙度对水的水头损失会产生很大影响,管道内壁的粗糙度及局部阻力越小则水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也越小,因此当管径确定后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选用粗糙度小局部阻力小的管材,而对于需二次加压供水的给水系统,其工程管线越长其阻力损失值就越大,对于选用的加压泵对系统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稍显不足时可通过调整内壁较光滑的供水管材来降低阻力损失,并保证满足系统供水要求的目的。
4、利用太阳能制备住宅热水,节约电能和天然气。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循环管、循环泵、配水管等组成的。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较长,适宜推广使用太阳能。太阳能一般分为平板型和真空管型两种。单幢建筑或多幢建筑合用太阳能热水器,并设置热水箱,用作户内热水器预热水源,单户内设置快速热水器。热水系统可安装在屋顶、墙壁及阳台等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集热器与建筑完美结合,但在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中应注意在寒冷地区应考虑其抗冻性能、抗热冲击性能以及其承压能力等因素。
三、加强建筑节能监管问题分析
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监管,实行十项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建筑节能设计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建筑节能施工图审查要点,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对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的建筑工程一律不予通过施工图审查。二是实行建筑节能工程技术资料备案制度,未办理建筑节能技术资料备案的不颁发施工许可证。三是加强进场材料质量管理,实行建筑节能材料备案和推荐建筑节能系统组成制度,提高进场材料质量。四是加强建筑节能施工队伍管理,建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队伍的资格标准,未取得专项资格的企业不得承揽墙体保温工程。五是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开展建筑节能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水平。六是实行建筑节能工程过程监控制度,从开工、施工、竣工“三个环节”实施“四不准,四控制”的监管措施。七是实行建筑节能工程竣工专项质量验收制度,对建筑节能工程实行分项、子分部和分部工程等阶段专项验收,达不到要求的建设单位不得验收,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建设工程质量备案。八是实行建筑节能工程信息公示制度,印发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实施细则。九是实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制度,竣工后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理论测评,没进行能效测评的不予以竣工备案。十是实行供热计量设计和验收制度,新建建筑必须按照供热计量规程设计和施工,实施专项验收制度。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日益紧张。在建筑领域,给排水的设计如何能达到节能也成为检验建筑物是否节能的标尺。由于现代社会滥用资源,同时又不注意保护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大多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迫使人们在节约能源上作文章,水作为人们时刻利用的但资源紧缺的资源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现代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应坚持节能减排、治污节水等方面下手搞好节能节水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德林.浅谈建筑节能[J].科学中国人,2008
关键词:建筑节能;质量监理;节能措施;
前言:目前我国正处于房屋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大规模建造房屋本来是为了人民安居乐业, 但大量建造的是高能耗建筑, 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耗将近30%。这种大量建造高能耗建筑的情况是不可能持续的, 也是背离可持续发展战略、背离科学发展观的。建筑节能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重视和贯彻落实, 涉及房屋建造的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 而工程监理单位对实施建筑节能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所界定的范围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一般占该国总能耗的30%左右。
一.节能建筑的主要内容及节能理念
节能建筑主要是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运用各种保温节能措施,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地热等)做为能源供给,使用低能耗的设备,而形成的建筑,主要有以下内容及节能理念:
1. 建筑设计:根据规定建筑设计必须有节能设计专篇,且必须经审图部门的审查确认。从而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节能意识,并且发挥其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源头上为减少投资,起到了保证作用。
2. 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基本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无污染、取用方便、使用效果好,对改善城市环境居功至伟,目前有许多城市已强制要求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这些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并运用于工程,如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地热利用循环系统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改善围护结构:目前各地正陆续取消使用粘土砖,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轻质保温隔热和容重低的砌体材料;凡用金属门窗的应选用断桥隔热型材;外墙保温技术的运用;外遮阳系统的运用;填充惰性气体的中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的运用。这些措施都显著提高了建筑节能效果,是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4. 选择低能耗的设备:目前在建筑的总能耗中空调和照明设备的消耗占比很高,因而也是节能的重点,国内目前有些建筑已采用地泵系统替代传统的通风空调系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全国范围内节能灯的使用更是功不可没的。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要点
1. 熟悉设计文件,合理划分节能工程各子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隐蔽工程,确定质量检验标准。
按照《节能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包括: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检测与控制系统等,《节能验收规范》1.0.4规定: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各专业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因此要做好建筑节能工程监理工作,总监应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参加施工图会审和设计交底。识别出建筑工程具体包含哪些节能分项,以及各分项工程具体应遵循的各个验收规范的要求,按照协调一致,互相补充的原则,合理划分节能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隐蔽工程,并会同承包商或业主确定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2.要求承包商编制建筑节能内容的《试验检测计划》。监理应审核检测内容、检测频次是否符合《节能验收规范》或国家及地方相关专业验收规范或检测试验规范要求,并应审查承担建筑节能工程检测试验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关的检测资质。
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总监应要求承包商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编制符合建筑节能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并将节能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
三.设计阶段的监理要点
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阶段。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采用整体设计。建筑整体设计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建筑参数优化设计等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并结合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创造舒适的人居化境。在设计中,做好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建。例如南方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在北方,需要在建筑墙体中加仁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外温差可高达40℃以上;而南方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10 0C,这种气候条件下就不需要特别加强墙体构造来保温。
四.施工阶段的监理要点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土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1.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环保健康和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例如合理使用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可在满足舒适要求的同时使建筑节约1/3左右的能源费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冷联技术等在建筑的使用,将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
2.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的管理
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建筑节能施工图纸、审查意见及合格证,是建筑节能施工的法律依据。监管部门要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程项目施工前,设计文件在图审的基础上需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提出疑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会审纪要,经参会各方签字认可后执行。但对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报原图审单位审查同意后实施。
设计单位不得随意变更节能设计,凡是涉及到节能项目的变更,必须经原建筑师签字认可,并报原图审中心重新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加强对建筑节能的审查,对涉及到外墙镶贴面砖和采用新型节能材料的工程,以及没有国家相应技术标准的节能工程,要认真审查把关,对擅自变更节能设计、降低节能设计标准和效果的工程,一律不得通过审查,确保建筑节能标准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施工队伍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培训,组织节能建筑专业施工队伍.
节能建筑墙体、屋面、地面及门窗等的构造、材料和施工方法有严格要求,不少施工人员由于不理解节能设计意图,往往施工不到位,影响了节能建筑质量。因此,对施工队伍进行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专门培训十分必要,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节能建筑专业施工队伍。
施工单位要对建筑节能工程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重点审核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节能标准、规范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审核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施工工艺是否先进合理、能否指导施工、是否切实可行保证工程质量,尤其对易出现问题的保温细部详图进行审查,如:按相关标准图集设计出的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填充墙、封闭阳台、凸窗、伸缩缝、沉降缝等。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新技术;未来发展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increasingly serious water shortage and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refore, city industrial and civil architecture for water-saving, energy-saving drainage engineering can not be ignored. How to implement the saving water and prevent water waste has been widely social concern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made the following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waste problems and water-saving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energy-saving new technology; futur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严峻形势下,进行全面节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当前的各行业用水中,建筑用水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建筑节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筑给排水现状
1.1 建筑生活用水的分布范围广,难以管理,节约用水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对于广大的城市用户的生活用水,有些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的意识极为薄弱,政府部门和节约用水的部门往往停留在口头呼叫的具体实施方法,缺乏明显的效益。
1.2 超压出流现象。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压力,必须能将需要的水量输送到建筑物内最不利点的用水设备处,并保证有足够的工作水头。洁具供水额定流量需要按照卫生洁具及配件洁具供水单位时间出水量的目的和要求。最低工作压力是为基本上满足卫生器具使用要求而规定的给水配件前的工作压力。为了满足最不利点水头的要求,超压出流现象必然存在。超压出流现象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因超压出流的水未产生任何效益,即为无效水量。当水压过大,开放和关闭的水龙头容易产生水锤和管道振动,使阀门和挖掘磨损较快,缩短使用寿命,并可能导致管道泄漏,连接松动,加剧了水的浪费。
1.3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由于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浪费了大量的水。国内供水系统所需的垂直分区仍然存在部分卫生洁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水的压力过大,实际水流量,根据调查的一部分,卫生洁具的额定流量的4 倍-5 倍的量被浪费的水,水的压力过高时,泄漏增加的弊病,易产生水击,噪音和振动,导致管的破损破裂。
1.4 不合理的水价, 水价低廉也是造成水量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城市的自来水销售价格和水的成本形成逆差,低水价格政策落实实施,不仅阻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也推动了水的浪费。水价应制定合理或理性的发展,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系统测量多余的水费收入,增收“超量水费”,超量越大,收费标准越高,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减少水量的浪费。
2、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
2.1 建筑可中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HO。高层建筑,城市管网水压难以完全满足其供水要求。某些工程设计中将管网进水直接引入贮水池中,白白损失掉了HO,尤其是当贮水池位于地下层时,反而把HO 全部转化成负压,甚不经济合理。在高层建筑的下面几层常常是用水量较大的公共服务商业设施,这部分设施用水量占建筑物总用水量相当大的比例,如果全部由贮水池及水泵加压供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2.2 注意饮用水的压力和问题。在上面的叙述中提到的供水管网供水压力过大,容易出现超压流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为即使是在地区与最低级的水点的静水压力分区后仍高达300kPa~400kPa。在设计流量计算时,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在流出水头为20kPa~30kPa 的前提条件下所得的。如不采取压力和措施,卫生洁具的水流量将有4-5 倍的额定流量。随之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
2.3 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宜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立,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按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300kPa~400kPa分区为宜,消防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分区为宜。故若按消防要求水压值分区时,将使得生活给水管道超压而造成超量供水等问题;若常年用减压阀降压节流,又势必造成电能浪费;若按生活给水水压要求分区,则会相对增加水泵机组数目。
2.4 合理利用变速泵。在不设调节水箱的供水方式中应采用高效,节能变速泵。变速泵的应用可避免传统供水系统中按供水最不利情况计算所引起的水量、电能的浪费问题,在各类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样,在热水供应系统中,随着水泵自控技术及各种监测仪表和新型感温材料的出现,循环水泵的运行也可采用变流量变扬程的自动控制系统,根据热水的不同配水工况命令水泵时停时转随机改变其运行参数,从而节省电耗。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比一般供水设备节电10%~40%。
2.5 供水系统。供水通常位于每一层之间的水电热水锅炉燃油燃气热水锅炉。电开水器更灵活,供水要少宜作供水量少时用;燃油燃气宜于耗开水量大时用。小水锅炉可用于办公室,由用户在房间的使用电力,这是更方便和节能。
此外,在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及该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系列措施,如利用低阻力管道阀门和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等器具来减少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因塑料管材具有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内壁光滑、不结垢、耐腐蚀、污染小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在新型建筑物设计中尤其是在热水管道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塑料管材以代替原来的金属管材等。
3、建筑给排水设计未来发展
建筑给排水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们提供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生活、生产用水,保证消防给水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排水通畅。以下从不同角度解析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方向。
3.1 供水和设计的发展方向
学校,宾馆,写字楼等公共建筑,应设置蹲式大便器延时自闭阀。为了便于维护的供水管道检修,每个单体的建建筑都需要设置室外控制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冒水现象,可及时关闭供水阀,排污控制量降到最低的有效范围内?;夥О沧?,要注意安装类型。目前,中国户外安装阀一般是法兰安装。在法兰连接阀处设置伸缩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室外阀门常见问题。做好给水管道的一切?;ご胧?,例如遮光措施、保温措施,保证给水管道的正常运行。我们可以研发新型给水管道,解决常用给水管道存在的易受外界环境改变而破裂或爆破的现象。新型管道应该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伸缩能力与柔韧性等特点。
3.2 排水设计
我国通用给排水标准图集中对圆形钟罩式地漏的存水高度做了具体规定,但是其存水量小,水分蒸发会破坏水封。我们可以在楼房承接粪便污水的排水系统地漏部分,设置与排水系统相配套的存水弯,可以有效解决串味现象。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水节能设计
吴浩亮
广州市卓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0055
摘要:目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水、节能不容忽视。如何实施节约用水和防止水的浪费已是社会广为重视的问题。笔者结合给排水的设计工作,对水量的浪费隐患和应采取的节水措施作如下剖析。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新技术;未来发展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increasingly serious water shortage and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refore, city industrial and civil architecture for water-saving, energy-saving drainage engineering can not be ignored. How to implement the saving water and prevent water waste has been widely social concern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made the following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waste problems and water-saving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energy-saving new technology; futur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严峻形势下,进行全面节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当前的各行业用水中,建筑用水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建筑节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筑给排水现状
1.1 建筑生活用水的分布范围广,难以管理,节约用水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对于广大的城市用户的生活用水,有些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的意识极为薄弱,政府部门和节约用水的部门往往停留在口头呼叫的具体实施方法,缺乏明显的效益。
1.2 超压出流现象。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压力,必须能将需要的水量输送到建筑物内最不利点的用水设备处,并保证有足够的工作水头。洁具供水额定流量需要按照卫生洁具及配件洁具供水单位时间出水量的目的和要求。最低工作压力是为基本上满足卫生器具使用要求而规定的给水配件前的工作压力。为了满足最不利点水头的要求,超压出流现象必然存在。超压出流现象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因超压出流的水未产生任何效益,即为无效水量。当水压过大,开放和关闭的水龙头容易产生水锤和管道振动,使阀门和挖掘磨损较快,缩短使用寿命,并可能导致管道泄漏,连接松动,加剧了水的浪费。
1.3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由于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浪费了大量的水。国内供水系统所需的垂直分区仍然存在部分卫生洁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水的压力过大,实际水流量,根据调查的一部分,卫生洁具的额定流量的4 倍-5 倍的量被浪费的水,水的压力过高时,泄漏增加的弊病,易产生水击,噪音和振动,导致管的破损破裂。
1.4 不合理的水价, 水价低廉也是造成水量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城市的自来水销售价格和水的成本形成逆差,低水价格政策落实实施,不仅阻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也推动了水的浪费。水价应制定合理或理性的发展,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系统测量多余的水费收入,增收“超量水费”,超量越大,收费标准越高,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减少水量的浪费。
2、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
2.1 建筑可中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HO。高层建筑,城市管网水压难以完全满足其供水要求。某些工程设计中将管网进水直接引入贮水池中,白白损失掉了HO,尤其是当贮水池位于地下层时,反而把HO 全部转化成负压,甚不经济合理。在高层建筑的下面几层常常是用水量较大的公共服务商业设施,这部分设施用水量占建筑物总用水量相当大的比例,如果全部由贮水池及水泵加压供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2.2 注意饮用水的压力和问题。在上面的叙述中提到的供水管网供水压力过大,容易出现超压流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为即使是在地区与最低级的水点的静水压力分区后仍高达300kPa~400kPa。在设计流量计算时,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在流出水头为20kPa~30kPa 的前提条件下所得的。如不采取压力和措施,卫生洁具的水流量将有4-5 倍的额定流量。随之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
2.3 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宜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立,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按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300kPa~400kPa分区为宜,消防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分区为宜。故若按消防要求水压值分区时,将使得生活给水管道超压而造成超量供水等问题;若常年用减压阀降压节流,又势必造成电能浪费;若按生活给水水压要求分区,则会相对增加水泵机组数目。
2.4 合理利用变速泵。在不设调节水箱的供水方式中应采用高效,节能变速泵。变速泵的应用可避免传统供水系统中按供水最不利情况计算所引起的水量、电能的浪费问题,在各类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样,在热水供应系统中,随着水泵自控技术及各种监测仪表和新型感温材料的出现,循环水泵的运行也可采用变流量变扬程的自动控制系统,根据热水的不同配水工况命令水泵时停时转随机改变其运行参数,从而节省电耗。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比一般供水设备节电10%~40%。
2.5 供水系统。供水通常位于每一层之间的水电热水锅炉燃油燃气热水锅炉。电开水器更灵活,供水要少宜作供水量少时用;燃油燃气宜于耗开水量大时用。小水锅炉可用于办公室,由用户在房间的使用电力,这是更方便和节能。
此外,在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及该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系列措施,如利用低阻力管道阀门和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等器具来减少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因塑料管材具有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内壁光滑、不结垢、耐腐蚀、污染小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在新型建筑物设计中尤其是在热水管道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塑料管材以代替原来的金属管材等。
3、建筑给排水设计未来发展
建筑给排水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们提供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生活、生产用水,保证消防给水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排水通畅。以下从不同角度解析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方向。
3.1 供水和设计的发展方向
学校,宾馆,写字楼等公共建筑,应设置蹲式大便器延时自闭阀。为了便于维护的供水管道检修,每个单体的建建筑都需要设置室外控制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冒水现象,可及时关闭供水阀,排污控制量降到最低的有效范围内?;夥О沧埃⒁獍沧袄嘈?。目前,中国户外安装阀一般是法兰安装。在法兰连接阀处设置伸缩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室外阀门常见问题。做好给水管道的一切保护措施,例如遮光措施、保温措施,保证给水管道的正常运行。我们可以研发新型给水管道,解决常用给水管道存在的易受外界环境改变而破裂或爆破的现象。新型管道应该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伸缩能力与柔韧性等特点。
3.2 排水设计
我国通用给排水标准图集中对圆形钟罩式地漏的存水高度做了具体规定,但是其存水量小,水分蒸发会破坏水封。我们可以在楼房承接粪便污水的排水系统地漏部分,设置与排水系统相配套的存水弯,可以有效解决串味现象。
3.3 建筑节能给排水
我们需要推广国民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与配水管件。虽然这样的节水设备价格较为昂贵,但是一套质优的节水设备可对节约水资源产生巨大的作用。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淋浴喷头、节水水箱、自动控水系统等。
4、结语
日益短缺的水资源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节约用水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节水节能技术的使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大多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迫使人们在节约能源上作文章,水作为人们时刻利用的但资源紧缺的资源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这迫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现代建筑设计,要坚持以节约能源,治理污水和节水,做好节能节水。
3.3 建筑节能给排水
我们需要推广国民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与配水管件。虽然这样的节水设备价格较为昂贵,但是一套质优的节水设备可对节约水资源产生巨大的作用。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淋浴喷头、节水水箱、自动控水系统等。
1.1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
为了保证建筑具备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效果,首先应制定科学健全的建筑节能设计,并根据相关的审核制定,提交给相关部门。加强所以参与的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进而在建筑节能施工中充分发挥其效益,从工程源头将投资进行控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将自然中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到建筑节能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有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我们应合理的将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并进行广泛的推广。从目前的经验来看,这些资源具有零污染、取用方便、使用效果良好等优点,也能有效的将城市的环境进行改善。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一些城市对新技术及自然资源的使用具有硬性要求,例如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及地热利用循环系统等。
1.3科学设置围护结构
目前,在建筑业中粘土砖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容重低及轻质的保温隔热材料的使用得到了积极推广,使用断桥隔热型材制作金属门窗,外墙保温技术等得到了良好的使用,外遮阳系统的科学布设。这些技术对于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节能控制具有良好意义,也是促进现代建筑业节能施工的重要措施。
1.4科学选择电气设备
在建筑能耗中,照明与空调是能耗最高的电气设备之一,因此也是加强建筑节能的重点,目前一些城市中已实现了利用地泵系统取代传统的通风空调系统,进而有效的节约的能源,在全国各地进行试验性推广。
2、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及责任分析
2.1节能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
节能管理人员应具备下列技术要求:采取新型保温节能墙体技术,加强节能与保温效果;门窗节能的密封与隔热技术;集中制冷与供热技术;采暖系统温度调节及分户热能计量装置及技术;地热能及太阳能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使用节能照明设备;节能空调制冷技术及产品。
2.2土建管理人员的责任
工程师管理审查通常采取第三方审查模式,在施工企业进行自检完成后,在经过批准的条件下,进行再次审查。结合授权及合同的明细,建设单位的审查项目交由管理工程进行实施,因此,管理单位与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存在差异。根据法律规章可知,“管理责任”应由管理单位进行承担。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任务,管理机制对于施工组织的审查仅属于程序性的检查,应承担管理责任,相关责任人需要承担责任。而施工企业不应认为自身的施工组织等工作,在通过审批管理或未获得审批合格的的情况下,要求管理方对自身责任进行承担。因此施工企业应对工程的施工进行负责,管理单位应对工程管理进行负责,这不仅是法律的规定,也在施工合同中周密拟定。合同的标的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的责任程度不同,应对责任管理进行科学对待,进而使工程施工得到有效的保证。
3、加强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节能控制
管理工程师应加强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节能控制,从工程初期就进行高度的重视,设计单位应结合建设单位的委托及具体节能标准,科学的控制节能质量,使工程的节能效益得到保障,进而使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改善,并提高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
4、施工阶段节能控制的管理工作
4.1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的验收
在进行节能施工时,应严格的检验工程的节能材料,根据国家相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检测。施工人员在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后,还应注意对材料进行节能审查,尽量选择合理的低能耗材料及施工设备,进而合理的控制建筑工程的节能施工。
4.2加强建筑节能施工中的巡视监督
在建筑施工中,存在许多的隐蔽工程,对于能源的检测及使用需要严格管理,并加强施工中的隐蔽工程的检测与监督。建筑工程的隐蔽工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也是工程中难以有效控制的环节。相关工程节能控制的工作人员应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及抽样检测,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还应采取分别责任制使节能管理工作的力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提高节能控制的监管效率。将节能工程的各个分项落实到个人,并指定专人对其进行严格的整体监督,这样也能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合理的控制节能质量。
5、竣工验收的管理工作
工程管理人员应结合建筑业相关节能质量验收规范,在建筑工程竣工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节能工程的验收,在所以的节能设计及工程满足验收条件后,施工企业出具质量验收报告,结合节能工程的具体要求,将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及监理对建筑的节能专项进行验收,结合验收实际作出相应的质量报告?;挂邢喙丶觳饣?,对工程的节能施工进行检测。当地政府也应对建设单位进行质量组织验收、程序验收以及对标准情况的严格监督,合理的对建筑工程的节能进行抽样检查。
6、结束语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暖通空调工程;节能设计
从当前形势来看,暖通空调逐渐成为建筑工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节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节能,因此,建筑工程的该项功能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节能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这就对暖通空调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其设计标准要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要求,节能作用的发挥能效更成为了评价建筑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这就需要在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环节运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段优化其结构,从根本上提高节能效率。
一、建筑工程项目中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现状
(一)部分设计师节能设计理念淡薄,对相关规范遵守的不严格
设计是开展一切施工项目的首要前提,因此这一阶段的能效发挥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弊端性问题却日益凸显,尤其是设计理念上,虽然我国的大部分设计师会对暖通空调与建筑工程进行符合性应用设计,而这一过程中却缺少相应的节能设计理念,多数情况下设计师的设计思路都停留在了设计性能及美化外观上,这就使得节能层面相对匮乏,并在投入使用后出现相应浪费问题,因此不难看出,一些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的设计人员并没有从个思想上认定节能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其主观行为上出现偏失。
(二)与其他专业配合不紧密,设计中各项参数仍按非节能建筑考虑。
由于设计环节并没有涉及节能理念,这就使得完成设计的暖通空调工程存在一定的缺失选项,而设计质量也难以与预期目标高度相符,后续在使用过程中其应用问题就会逐渐显现。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暖通空调的设计存在不合理及非常规操作问题,这种设计是脱离应用设计标准的不完全体, 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部分设计师为了提升暖通空调的性能优势,并用独特的外^去吸引用户,而设计标准却会对以上两点做出限制,当设计师忽略这一问题时,就会直接导致违规问题的发生,这不仅会阻碍暖通空调节能效能的发挥,更会对其正常使用产生反作用,为后续使用埋下不良隐患。
二、建筑工程项目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设计优化对策
(一)空调风系统方面
由于空调运行是依靠机械运行带动其能效发挥,所以在其运转流程中会产生相应能量,而这部分能量在转化环节就会传递热量,如果该热量不能在建筑结构中得到有效消散,就会直接导致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受到阻碍,其运行环节也会趋于复杂。为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主流形式,针对这类建筑,不仅其主体会呈现面积庞大的特点,余热更是常年积存于内部,这就需要应用空调系统对其进行控制及调节,通过这种方式对余热进行消化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特别是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效果差、面积庞大的建筑形式,应用暖通空调不仅能够对余热问题进行精准控制,更不会耗费过多成本,这就避免了不必要浪费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建筑节能效用。
(二)空调冷热源
在建筑工程项目暖通空调工程节能设计环节,对空调冷热源进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项目,这就需要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冷热源进行集中控制。从当前应用形势来看,空调冷热源的应用设备具有多样化特点,无论是机组还是设备类型等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点及优势功能,但是不同的设备在应用过程中会直接受到相应因素的影响及限制,这就需要综合多方因素对应用类型进行考量及确定,这是因为在设备安装时,由于其体积及容量大小不同,会对周围安装场地提出硬性要求,而设备运行功率的差异性会对费用产生直接影响,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建筑物的应用标准进行精准衡量,并在对多项因素进行考察及确认后,对冷热源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节能效率,为建筑物的节能应用夯实基础。
(三)空调水系统
开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水泵扬程,因此耗费的能量也较大,所以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闭式循环水系统。因为三管制水系统的冷水和热水都经过同一根水管作为回路,会产生冷热混合损失,所以这种方法在使用时也应当谨慎的选择。同时,空调系统管径的回路的确定与其所产生的运行费用有着较大的关联,如果系统较大的情况下,回路产生的阻力也较大,这时不同的环路之间会产生的负荷差距也较大,就应当选择双级泵系统。另外,可以考虑在冷热源侧分别设置不同负荷级别的循环水泵,这样便能够有效地降低对电能的消耗。
综上所述,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设计是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及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这就需要将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重视起来,在推进工作项目时,应当在结合工程实际的基础上,对节能方向进行精准确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暖通空调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实际运行环节会耗费较多能量,这就需要以节能设计为切入点,促进各个项目的相互融合,在完善建筑物应用功能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能源损耗。
【关键词】建筑与气候; 建筑能耗; 节能设计;应变策略
1引言
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有时过分地依赖人工设备技术力量,以期实现更高的室内热舒适度要求,结果导致高能耗和自然生态的破坏。我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但建筑能耗却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高能耗不利于建筑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我们重新研究节能设计策略,充分挖掘建筑节能的潜能。
2 设计应变策略
建筑节能设计就是从分析地区的气候条件出发,将建筑设计与建筑微气候,建筑技术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相结合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也就是说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
2.1 从建筑设计入手,综合分析地区气候特征,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和防御不利气候因素影响。
地区气候特征包括太阳能辐射强度、最热(冷)月平均气温及空气湿度、夏(冬)季主导风与平均风压、雨雪量等要素。这些要素是我们节能设计需要注意的“气候条件”。此外,还需注意区域的“微环境”,如地形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和环境植被等。只有这样,才能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统筹运用气候因素。
2.1.1 合理群体规划布局。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夏季有利的主导风向(通风致凉)和避免冬季不利的主导风向(避风保暖),综合考虑采光、通风、保温和防晒等因素,合理安排群体布局和建筑朝向。
2.1.2 合理控制体形系数。体形系数就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F0(m2)和其所包围的体积V0(m3)之比值。也就是说,单位建筑空间的外表面积越大,体形系数越大,能耗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在考虑节能设计时,建筑平面外形不宜凹凸太多,力求完整,避免因凹凸太多增大而提高体形系数。在所有几何形体中,球面体体形系数最小,同等条件下能耗最低。
2.1.3 合理控制窗墙比。窗墙比就是建筑外窗总面积与护墙体总面积之比值。由于护墙体的热工性能比玻璃窗户要好。尽管外窗面积比外墙面积要小得多,但通过外窗得失热量却占护结构得失热量的40%左右,因此需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征合理控制窗墙比。
2.2 从细部构造设计入手,有效利用隔热保温、遮阳和自然通风等被动式节能技术,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
2.2.1 外墙体的隔热保温与遮阳。目前,我国正提倡新型复合墙体自保温系统和外隔热保温技术,外保温的优点:建筑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波动影响小,有利于主体结构保护和避免热(冷)桥的产生。
2.2.2 玻璃门窗的隔热保温与遮阳。外墙玻璃门窗是阻挡夏季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和冬季室内热量散失的最薄弱环节,其能耗是同面积墙体的4倍,屋顶的5倍,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除控制窗墙比外,需增加玻璃门窗的热工性能:一是设计选用单层或多层中空或低辐射玻璃和经热断桥处理的门窗型材,同时加强窗墙间、框扇间的接缝气密性设计。二是增加外墙玻璃门窗遮阳设计,防止夏季太阳辐射热透过玻璃门窗直接进入室内而耗能。由于遮阳位置和方式不同,主要有:①水平式外遮阳,适用于接近南向外窗,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口上方射来的阳光。②垂直式外遮阳,适用于东北向、西北向外窗,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为克服传统固定式遮阳在采光、自然通风、视野等方面的矛盾,上述两种遮阳方式在生态节能建筑中较多地采用活动百叶遮阳,可根据光线变化自动调节百页角度遮阳,不影响自然采光和通风。③活动内遮阳,主要有遮阳卷帘和遮阳百页等。相比外遮阳,更灵活,更便于用户根据季节天气变化调节使用。但内遮阳有较大的缺点,除部分热量被反射出窗外,其余热量留在了室内而增大空调制冷能耗。
2.2.3 “可呼吸”玻璃幕墙。它一般由双层玻璃幕墙构成(外层通常为单层玻璃,内层为绝热的双层玻璃),在两层幕墙间形成一定宽度的空气夹层,并配有可调节的百页。在冬季,双层幕墙间的空气夹层形成一个利用太阳能的玻璃温室,有利于建筑的保温采暖;在夏季,则利用热压通风和百页遮阳,达到降温的目的。
2.2.4 屋面隔热保温与遮阳。屋面隔热保温除采用倒置式设计外,蓄水屋面和种植屋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①蓄水屋面,就是利用屋面蓄水层蒸发带走太阳辐射热(蓄水层深度一般保持在200mm为宜),从而有效地减弱屋面的传热量和降低屋顶内表面温度(可比一般屋面低2~4℃),具有明显的隔热效果。②种植屋面,是一种生态节能型屋面,不仅能够提高屋面的隔热保温性能,还能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2.2.5 自然通风。风压与热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两种手段,二者互为补充、密不可分。风压通风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与具有良好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选择有利通风的建筑朝向、控制建筑进深、“引导”自然通风等,可实现良好的风压通风效果。热压通风(即“烟囱效应”),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从建筑上部排风口排出污浊的热空气,从建筑底部吸入新鲜的冷空气,实现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在设计中,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间(如楼梯间、中庭),结合拔风井、风塔等构造,创造出满足热压式自然通风进出风口的高差。
2.3 从环境控制技术入手,合理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主动式节能技术,开发运用可再生能源。
2.3.1 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优良条件。目前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有:①被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或真空管吸收太阳辐射热,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②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在太阳能居室采暖方面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但需要外在能源启动运行,并需借助电扇或泵等装置来转换和传递太阳能,以此获得生活热水或提供居室供暖。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室内设备用电或接入市政电网送电。
2.3.2 地源热泵技术设计。利用地下水、深层土壤和水库、湖泊等深水层受自然季节气候影响小、温度相对保持稳定的特点,通过水作为媒介,与地能(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进行冷热交换提供热泵的冷热源。冬季地能作为“热源”,从地下或水中“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作为“冷源”,供室内致冷,同时将室内热量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贮存起来作为冬天采暖的“热源”。地源热泵系统根据换热方式的不同分为: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热泵系统等。因不同工程的地质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场地状况等有所不同,需因地制宜地选择设计不同的换热方式。
在生态建筑和低能耗建筑中,太阳能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往往采用联合运行的方式,可以克服自身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结论
建筑节能研究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提倡运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简单节能技术为主,切不可为片面追求低能耗目标而不顾经济成本,大量使用节能新技术。同时注重太阳能、风能、地能等可再生自然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逐步从大城市与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向全国推广运用,实现我国建筑节能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