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校园卫生建议

校园卫生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5 18:12: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园卫生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校园卫生建议

第1篇

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入学体检和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保证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要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认真整理、分析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要安排好患有疾病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学生和他人健康。尤其是要将不便于从事剧烈运动学生的情况通知班主任(辅导员)和体育教师,以便在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时,班主任(辅导员)和体育教师及时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相应安排,防止学生隐瞒不报病情给自己和他人健康带来隐患。

二、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

要科学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进行每天的学科学习和体育锻炼。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总量(包括自习)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小学生、初中生、高中及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学生每天从事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基本保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快乐健康成长。

三、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

要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按照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使学生正确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克服惰性,战胜自我,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同时,要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防止平时不锻炼,考试(测试)拼体力的现象发生,帮助学生养成重视平时锻炼的良好习惯。凡体育课缺课达三分之一以上、大课间(早操)、课外体育活动缺勤(次数)达五分之一以上、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只见习不运动(次数)达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体育课考试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待补齐体育课课时和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后,准予补考(测)。

第2篇

一、打造绿色教育生态,促使师生共同进步

国家有国家的民族文化,学校也有学校的校园文化,而我校的校园文化正是从绿色生态教育做起。因为绿色生态代表着和平,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和谐美好的希望。所以绿色生态教育就是为了引导师生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进而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的意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最后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交往、和谐协作、相互关爱的道德境界,树立一种崭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

1.文化是行为的支柱

建设校园文化必须从为国家培育新人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提高人才素质,锐意树立良好的校风。其关键是优化师生的内部心理环境,建立民主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教学相长,奋发向上的教育氛围。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要求学生勤奋学习,自己先做到“发奋忘食”。所以,有文化的教师才能形成高尚的人格,才能感化和教育学生。建设校园文化,就是要打造一支德行高尚,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的教师队伍。

2.环境是育人力量

在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从整体着眼,从小处着手;既要有长远的百年大计,又要有短时的锦上添花;既讲求实用,又讲究艺术。在具体布置施工时,努力达到“三精”的境界:即内容精要,避免多而杂,密而满;设计精心,形式新颖,颜色协调;制作精细,讲求工艺。尽力使校园的每一景点,每一设施或以声悦耳,如广播;或以图文悦目,如宣传栏、墙报;或以文化赏心,如太极拳艺术交流场、书法图画展览园等。当师生们置身于生机勃勃,四季花香的优美环境中,一种安居乐业、流连忘返的恋园之情悠然而生。

二、创建绿色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健康发展的人如同一颗质量好的种子,只有在绿色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建设绿色文化校园呢?如果把绿色文化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走进我们的校园,一排杉树直插云霄,如同一位位学识渊博的老人,指引我们探索知识之奥秘。前行,脚踩在层层干净的阶梯上,听那春末的和风温情地拂动绿树的新芽,看那春日的娇花与鹅黄的幼蝶共舞,形成一个恍惚迷离、令人如醉如痴的世界。这声,宁静了我的心;这景,怡悦着我的情。此景此情,让学习的疲惫、工作的烦恼在瞬间消失无痕。这就是数千名师生心中期盼的绿色校园。

走进我们的课堂,映入你眼帘的是师生自由表达的赏识园地,如天使留言板、心灵加油站、创意文化园等,有欣赏、有鼓励、有提醒,有期待。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意设计作品、师生合作设计的名言无不彰显着和谐的绿色文化。虽然环境育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才能使学生享受阳光般的幸福,享受教育的快乐。这就是绿色的人文“环境”,它就是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辉煌的文化校园。

走进我们的教师, 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个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全完美的人格、学识渊博的圣人,他们身上分明就具备了与生俱来的某种感召学生的力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向。因此,创建绿色文化校园,首先要培育一大批具有健康人格魅力、优良道德境界的导师,作为学生提升自我人格修养的原动力。这就是绿色文化的创始者、高尚道德的引领者――教师应有的向上的生命气象。

三、构建生态文明学校,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构建生态学校的目标就是要创设一个具有良好的教育生态的学校文化。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个性发展,使人的生命活动处于自然和蓬勃的状态。

1.自主学习、自由发展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情为主导、教师为助推,以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反馈为基本环节,课堂上以教师引导和点拨为主导下,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讨论、交流、展示、质疑、对抗、检测等形式,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教学改革。新课程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所以,生活在文化的、创造的、诗意的课堂中的学生,其真、善、美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扬,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学习品质不断地上升,学习质量不断地提高。

2.文化立校、德育为先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文化的主要载体,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强调文化立校。文化立校的前提是提高全体师生的道德水准,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生命本能,以人格养成和精神涵育为本体,凸现人的自信、自爱、自尊、自强,走出对功利追求的怪圈,摆脱低级趣味的竞争,使我们的师生具有恢弘的气度、高远的志向、纯朴的情怀、高雅的行为。

3.民主管理、制度保障

第3篇

Abstract: the 2011 is our city to create the national health city key year. My courtyard Chuangwei work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city Chuangwei do overall demand, always adhere to the" developing Chuangwei work, and promote the hospital developmen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hrough increasing pair of hospitals soft, hardware construction input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关键词:规划 建设 双赢 创卫

Key word:Study 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win news

十堰市太和医院始建于1965年。近年来十堰城区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教育,医疗大幅度提高。从2008年开始。十堰市开展了“三城联创”这一具有全民性质的活动。所谓“三城联创”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三城联创”活动中,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被市委市政府定为首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太和医院积极响应了市委市政府发起的创卫号召,并且敢于做起此次创卫的急先锋,勇于完成指定的任务目标,表现出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战斗决心。

一场考验医院基础建筑和环境规划的战役在后勤中心项目部里打响。各个科室响应号召,积极备战,找准目标,找对问题,积极面对。由于创卫工作已经展开,医院里部分原有的建筑物内外设施的规划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创卫的具体要求和需要,再加上我市土地资源缺乏已经不可能废弃原有的建筑物而去重建新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改造和维护已经是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考验一个城市的发达先进与否,关键在于城市地下管网排水系统的功能,这一问题在医院里也同样时刻被考验着,项目部在院内每一条道路的排水沟上都附加了钢丝网,并且清除了沟内大部分垃圾,保证了阴沟、下水道畅通、清洁,有效防止了脏、乱、差现象。这样使得一方面防止了四大害虫在沟底生存从而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使得以后下雨冲刷出来的灰土垃圾不会再进入地下管网,造成二次堵塞。

另外,医院内部的翻新以及外部的扩建也成为了摆在太和医院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是在迎接完国家创卫领导的检查后,我们便知道努力找准问题,从而一一破解难题是值得的。并且从太和医院建筑扩建的几种类型上就可以看出太和人是用百分百的心在面对创卫这件大事的。

一、局部性加建

即为了满足现有医院业务量的增加,医疗设施的完善,新增加一些医院的病房,同时,增加部分医疗设施,使得新旧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保持医院的整体性。这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院的中心手术室于各个大楼之间的天桥。该天桥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路程缩短,从而增加了医疗效率,保证了手术区在运用时的绝对封闭性。

二、 功能性加建。

即对现有楼房进行内部、外部的改造,包括内部结构、内部装饰、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外观等一系列的项目,使之成为功能较为合理的医院建筑。而这一建筑的典型就足够多了。例如济世大楼的外观改造,五楼和六楼(耳鼻喉门诊),二楼的干部保健门诊,济民大楼四楼的神经细胞实验室等等数不胜数。并且,我院一直在不断地维护和翻新各科室门诊区和病房。医疗设施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努力做到最好,一定让病患满意。

三、 整体性改造

就是在现有医院用地范围内分期拆除,重新规划建设,这一类型的例子就是太和医院的南广场的整体改造项目,使其不仅成为医院南大门一道风景,更成为集提供病患散步休闲,停泊车辆,医院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建设项目。即便是工期长、资金链条大,但是基建办的同志们一定可以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分阶段的成功完成改造任务,使其在不久以后成为太和医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也在我院的建设历史上留在了极有份量的一笔。

另外.我院对职工住房环境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供电、供水、供暖、供气、洗涤等后勤保障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医院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稳定人才队伍,修建职工住房以及对全院供配电系统、供水、供气、供暖管、线进行彻底改造,消除了潜在隐患,使用供电、供水、供气、供暖安全足量,为医疗活动,职工生活与工作提供最佳保障服务。医院为了给病人,职工提供更加优美、舒适住院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对院内破烂不堪、杂乱无章的环境进行了彻底全面整治的改造,并围绕新的建筑重新进行绿化设计,重新修建了花园,人行车道,种花、种草和栽树,院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院内绿化面积达到35%以上。如今,院内旧貌变新颜,使人漫步于院内,但见芳草青青,绿树成荫,鸟鸣花香,四季如春,置身于如此优美、洁净的环境,信步而行,真让人感受到“医院之中有园林,园林之中有医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境。不得不说。这都是创建卫生城市给太和医院带的积极效果。

这次创卫活动之后。我院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医疗设施都取得了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的提高,从正面反应了此次医院创卫取得的积极成果。虽然顺利通过了国家创卫领导的第一次大考,但是仍存在着不足和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在市卫生局、我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部署下,全院职工将继续努力,以我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继续加倍积极开展创卫活动,加大扩大创卫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创卫意识,为我市顺利通过以后各个阶段的国家卫生城市验收做出积极贡献。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和谐校园

在高等教育高度重视自身发展的时代,繁荣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近半比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创建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受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自身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发生了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因为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氛围也是学生心理和谐的体现。心理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概念,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大学校园的和谐涵盖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根本上说,指校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校园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只有当作为主体的人内心和谐,心理健康,才会有和谐校园的基础。否则个人心理的不健康就会阻碍个体的正常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个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从而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消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条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是培养和建设社会人才的前提。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教师才能乐于施教,发展创新;学生才能安心求学,快乐成长。因此,要把和谐校园的发展纳入到大学发展的主要任务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生置于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广大的高职院校有着历来不受重视的历史原因,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级而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就需要作更多的努力,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变得更为迫切,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落差感导致的心理冲突。

首先,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卑感比较强烈,尤其是作为在高考中失利,没有发挥正常水平而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看到原来的同学都上了理想中的大学,难以平衡自己的心态,强烈的落差感导致心理失衡。其次,学生家长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期望,容易给学生造成强大的压力。尤其是家长对于子女就读高职院校所表现出来的自卑感放射到学生身上,会更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最后,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一高再高,导致了高职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错误判断,强烈的落差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学习问题导致的焦虑心理。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群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由于高职院校的学习更注重实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具有实践动手的能力,这对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生而言是一种挑战。很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欠佳,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诉求,但是仍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有效的突破,于是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困惑心理。

在笔者进行学生访谈的记录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反映出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迫切需要帮助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宿舍同学关系的处理,同学之间的交往,与陌生人的沟通及情感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处于青春发育成熟期的高职学生,一般自尊心和好胜心都比较强,对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需求都比较敏感,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身份及他们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弱势,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在交往过程中小心谨慎,畏缩胆怯,甚至产生严重的压抑心理。

(四)自我认知问题导致的消极心理。

虽然说高职学生的心理已渐趋成熟,开始自主地思考人生,反省自己。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人情世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总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于是产生了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但是受外部和自身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受到挫折时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和否定,从而因为自我认知的不完善而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

三、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面对高职学生目前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校园文化环境尤为重要。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要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入手,引起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发学生学习的渴望,供给学生发展的动力,构建学生成长的环境。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风尚。

首先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程,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询工作。在校园中极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确立起安全心理的自我成长目标。同时,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及与人沟通的机会,促进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逐渐被重视,本科生中已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但是在高职学生中,受学生人数较多、师资力量有限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在积极准备中。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做好教育和咨询工作。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学校要有一支以心理教育专职教师为主,素质较高、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工作队伍,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因此,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制订长远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重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能帮助解决学生常见的普通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

(三)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跟进后期辅导咨询工作。

针对学生有心理问题却没有重视,甚至因为羞怯不愿求助一味压抑的情况,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学生中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妥善运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针对新生入学、毕业生入职等特殊情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于测评出来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并有效控制。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于所有入学新生都有心理普测,针对排查出的结果,确定重点关注人群,制定辅导方案,对于后期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四)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分享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风会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会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学校应该关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同时利用校园媒体、主题班会、咨询接待等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感受,分享学生的情感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乐观勇气,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引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五)增强学生活动的集体意识,鼓励学生社团积极活动。

人是社会属性的,所以需要来自群体的支持,群体的支持会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学生有校园的群体环境,因此学校要形成良好的群体属性,在班级、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组建不同的学生社团,让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彼此认识,亲密接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有陌生且亲近的朋友可以倾诉。良好的团体互动氛围,能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环境中得到思想的提高,意志的磨炼及心理的调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蓓颖.谈教育管理视阈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2(11).

第5篇

关键词 卫生法学 课程建设 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高等医学院校卫生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编写质量低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目前,全国医学院校共有自编或协编教材20多个版本。但整体而言,卫生法学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缺乏应用性较强的特色教材。多年来,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与部分医学院校多次组织卫生法学教材的编写,教材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力度不够,教材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内容陈旧、相对滞后,跟不上最新立法发展,缺乏时效性。第二,与医疗实践相脱节,结合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实际和社会现实不够紧密,缺乏实用性。第三,有些教材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不够具体,大而全,缺乏针对性。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对于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卫生法学》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其中“法律基础”部分在《思想道德修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约占三分之一的课时。笔者认为,《法律基础》与《卫生法学》应合并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法律基础》与《卫生法学》不衔接有两个弊端:一是授课时间间隔太久。医学院校往往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安排《法律基础》课程,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安排《卫生法学》课程,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法律基础知识概念模糊,卫生法学教师在教学中面临是否重授法律基本知识的问题。二是教学内容上有一定脱节。《法律基础》仅仅停留在普法教育,不能与《卫生法学》的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1.3教学效果不理想

卫生法规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没有得到新的突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尤其是单一的课堂讲授,缺乏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教学活动方式,考核方式也仅限于笔答考试,不利于高等院校医学生法规素质的培养。并且,目前卫生法的教学仍是传统大课讲授,影响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卫生法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抓好课程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要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教学改革之后要靠课程建设进、深化和完善。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综合性建设,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稳定性等特点。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建设。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从教学改革内容上来看,虽然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教学工作的诸多方面,但就本文而言,高等院校的卫生法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主要围绕上文提出的问题,需要注意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

2.1改革现行教材

第一,建议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卫生法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有经验的医学、法学专家编写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教材,将与各专业相关的法学知识、法律法规整合到医学院校各专业中去,使医学和法学融为一体,编写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卫生法教材与辅导,实现卫生法教育目标。

第二,在教材的编写结构上,要根据职业岗位群,采用模块化形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及时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更新和修订,使教材内容的更新与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和新法规的出台相同步,体现教材的新颖性和时效性。

最后,在教材形式上,除传统的纸质教材外,还要开发电子教材、视频教材、多媒体课件,以满足人文课程的教学需要。

2.2优化课程设置

就本校而言,建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与《卫生法学》合并教学。这样可以避免前述弊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考虑到医学生的课程设置安排,笔者认为如将《法律基础》与《卫生法学》合并教学,以安排不少于48学时为宜。

2.3增强教学效果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根据卫生法学教学实际,最有效的教学内容优化就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精选,实施卫生法学的专题教学。此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医科生的专业集中在医学、药学、护理以及管理方面,卫生法学是作为其公共课或者专业课的补充,课程单一,课时量少,不可能平铺直叙长时间地系统学习包括卫生法学在内所有核心或主要法律课程。二是由于现行卫生法尚缺少一部成型的基本法,其层次较高的内容主要是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和一些行政法规。每一法律法规自成体系、独立性较强,相对整合性较弱,而且权威的或者高质量的卫生法学教材著作缺乏,所以结合法规分专题教学是现实的需要。

要考虑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卫生法律实践工作,给学生传授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知识,突出适时性。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与卫生法律制度发展步伐协调一致,与时俱进,及时充实新的卫生法学理论成果和法律规定。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颁布之后,如果教材未能及时修订,讲授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时要着重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于医疗纠纷处理带来的重要影响以及在有关制度上发生的重大变化。

参考文献

[1] 刘宏岩等.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第6篇

一、主体性德育观的基本内涵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即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在青少年学生道德个体性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其道德品质形成、道德习惯养成的客观规律,尊重其自然个性。由于主体性德育体现了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承认和尊重,所以它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同时,主体性德育是人们在对道德、道德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所以,这一理论本身就是科学化与人性化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1、遵循大学生主体发展的自然规律

传统的条条框框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主体性德育观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个性,要求我们摆脱传统条条框框给学生自然个性的压抑,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张扬个性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认识到良好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热情。

2、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主体性德育观认为只有面向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内化促进自身发展的道德和社会规范。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急剧变革和发展的年代,由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人才竞争加剧,他们的思想观念、理想选择、需要层次日趋多元,也更加纷繁复杂。为此,我们应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要,拓展出全面的教育内容、开发出多样的教育方式,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选择,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人成才的需要。

3、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主体性德育观重视学生对道德原则、价值理念自觉认同、自主接受和自我内化。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触及大学生内心深处,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主体性德育观强调每个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目标,全面细致地分析每个大学生,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策略

1、以弘扬学生主体为目标,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一要建立信息畅通的工作体制环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层、协调层、落实层能层层递进,职能分工明确,及时交流反馈,充分发挥团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二要营造宽松的宣传舆论环境,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树立良好的校园风貌。三要开辟有效渠道,鼓励学生对学校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文化环境建设还包括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特别是搞好学生社团建设。

2、从学生生存需要出发,拓展丰富全面的教育内容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事务性工作服务和形势政策教育、道德法纪教育,应立足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树立“大德育观”,积极拓展自身在德育、社交、心理、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还应注意以预防为主创造最佳教育时机。要有效地预防学生重大思想问题的出现,必须及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心理需要的发展变化。

3、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设计新颖多样的教育方式

我们必须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迎合他们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设计新颖、多样、创意的教育方式,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自我教育。

思政教师应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角色表演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思政工作者可建立学生权利保障会、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道德法庭等各类学生非正式组织,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道德实践平台。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引进项目管理、创意投标的方式。项目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是一种质量可控、评价透明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

4、以学生行为表现为本,开展系统科学的教育评价

首先,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的工作绩效评价和监督。高校思政教育者也应定期接受学生的评价,面向学生开展工作述职,还要增加来自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的学生评价内容,学生活动现场观摩情况、学生活动成果、学生行为表现等内容。其次,重视高校学生德育实践过程和结果的系统评价、定性定量结合的可操作性评价。

5、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培育高素质的思政师资队伍

目前,在高校基层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两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党团组织教师。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适应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类别、创意教育形式的需要,这些教师的素质结构也急需“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既要考虑他们的学历结构、思想素质、品德修养,又要注意队伍专业结构的全面性,鼓励他们不断增加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综合知识含量。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使之成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以人为本,严格管理

第一,严格管理符合管理育人的原则。学校通过规范、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学习、生活等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进而使其在受到一定法律、规章制度或规范约束、警戒、惩罚等过程中,激发道德情感、强化道德体验、增强道德意志,提高道德行为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第二,严格管理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并且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校可以用严格的、科学的管理来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严格管理对高职学生的成人和成才是行之有效的。

第三,严格管理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现代企业、事业单位对从业人员纪律性、规范性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严格管理,正是为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角色转换。

2、以人为本,热情服务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出发,热情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切实为学生成人、成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真实体现。

第一,为思想困惑的学生服务。高职学生普遍的思想都比较复杂,我们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为经济困窘的学生服务。高职学生农村的、贫困的相对较多,通过国家和学校的奖学、助学政策积极为经济贫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安心学习、顺利毕业。

第三,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服务。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压力较大,我们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7篇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网络评审系统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学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请博硕学位,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量相对较大。由于中医药专业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X大学论文送审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

1 中医药院校学位论文评审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少,且中医药大学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发展与中医药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论文评审很难在省内找到一定数量的评阅专家。论文评审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来,X大学论文送审院校主要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领域较为独特,随着近年来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医药相关学科专家数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总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间的指导教师大多互相熟识。论文评阅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锐的看法,也很少会给论文不通过。因此,作为研究生学位部门管理人员,亟需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有效的论文评价方法。

2 传统论文评阅的弊端

2.1 评审过程繁琐

传统学位论文评阅的方法主要是,X大学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将抽到的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编号,记录好编号对应的作者,将论文送至复印社打印。提前与送审院校研究生处联系,将打印好的论文邮寄至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领取论文,按论文方向将论文分发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书将论文发放至相关专业专家评阅,专家评阅论文后返给各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返回所在学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学位办将评审完毕的论文评阅意见书邮寄回X大学研究生处。整个工作十分庞大而复杂。很多学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论文,邮寄的论文如涉及专业过多,或涉及专业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过多,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论文。特别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延误。加上往返快递时间,一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②

2.2 论文评审费用高

送审论文需要印刷,1本硕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为100元左右,邮寄费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费在每本50元左右。这些费用占论文评审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费巨大。③

2.3 论文评审时间集中,工作压力大

从全国中医药院校看,学生多在3月份提交论文,很多导师在提交论文前,会临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尽管学校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但碍于导师情面,很多学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论文。由于每个学校都需要将研究生的论文送到外校审阅,且各个学校发放论文评阅意见书的时间都为四五月,这一期间,全国的研究生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很多学校同时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论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处学位办的工作压力。因此,学校在选取发放盲审论文比例时,不太放心选取过多学生的论文,怕给自己、给他人造成工作负担。由此可看出,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束缚了学校发放论文的热情。

3 采用网络评审的优势

3.1 网络评审简介

现代计算机快速发展为网络评审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评审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论文评审专家行列,且学生的论文可以快速呈现到专家面前,同时,利用WEB程序开发技术,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论文评阅方法。最大限度地对论文保密、对评阅专家信息保密,较传统评审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网络评审节省资源,降低费用

传统评审方法,需要将送审的论文印刷,邮寄至送审单位(多为外省份)。通过快递公司邮寄论文,通过快递公司取论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采用网络审阅,环保、快速、省心,优势明显。

3.3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材料收集好,只需给评阅专家网址(或二维码)、账户、密码,专家即可在网络端审阅论文,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评审结果,便于安排答辩

专家审阅论文过程中,可随时提出评审意见,待论文评阅完成后提交论文评阅结果,学生收到评阅反馈意见后可及时修改论文,管理单位可随时了解评阅情况,以尽快通知各学科、各学院,各学院可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

3.5 建立评审专家库

网络评审经过几年发展,管理单位可对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今后,管理部门可直接与专家交流、沟通,不再走传统的研究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专家这一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同专家面对面建立关系,评阅论文。专家库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选取更多院校、更合适的专家评审论文。

3.6 利于数据分析,指导管理者调整政策

网络评阅论文,数据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观掌握各年度论文评阅情况,有利于论文评阅工作的总结,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论文评阅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网络评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年龄大的专家不习惯

年龄大的专家接触网络相对偏少,对网络评审工作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开发更为清晰、便捷的网络论文评审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不习惯网络评阅,可在线打印学生论文及论文评阅意见书。

4.2 电子版论文暂不能实现快速标注服务

纸质版论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标注,网络评阅论文暂时无法随意标记。目前可采取在线打印的方案解决,未来尽快实现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标注服务。

4.3 网络评阅论文对软硬件有一定要求

网络评阅论文对专家使用的电脑系统、浏览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还不够完善。论文评阅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上,尽可能地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汇总编入。

4.4 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评阅论文的学校还非常少,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尚处于未开发阶段。X大学尚未接到网络送审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的评审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网络评审。

4.5 电子支付

专家评阅论文后,填写论文评阅专家费用领取单,由X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核无误后直接支付。目前正与技术人员协作开发,争取未来可通过支付宝应用来支付评审费。

4.6 网上签名和盖章

网上签名已无技术障碍,电子盖章相对困难。目前的想法是,在线打印后,盖章,传真回X大学研究生处。

远程网络论文评审工作才刚刚起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论文评审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讯作者:王洪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204070YY)

注释

① 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③ 吕向前.研究生学位上评审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3(6):27.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团队;以学生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更需要努力创新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的创业创新教育理念。

1 “以学生为本”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理念,主动了解学生,在解决学生最为关心的学业和就业、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等实际问题中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1.1 注重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创业创新教育关键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提高解决大学生学业、专业、就业等现实问题的针对性。比如帮助大学生以创新的观点和角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积极帮助大学生做好创业创新的准备工作,营造出“青春与创新共舞、创业书写灿烂人生”的激情与行动氛围,确实提高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1.2 注重被教育者的关注点。努力成才、健康成才、成就自己的梦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关注点,是每个大学生的共同心愿。创业创新教育应从帮助学生实现这一最大愿望出发,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例如,用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积极推进“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作品大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正视、剖析自身,制定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创业创新的价值。

1.3 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创业创新教育要特别注重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例如,利用大学生的心理和专业特点创意推出“最具创意的创业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和“在校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新手和专家谁更容易出成绩”等大讨论兼现场辩论赛等主题教育活动,由学生去描述、评判身边的人及自身的创业创新的观念和行为,通过描述、评判过程,去觉悟、去警醒,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创业创新意识。

1.4 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业创新教育要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业创新素质。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及时抓住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发掘和培养,因材施教。

2 实施创业创新教育团队建设工程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少创业创新教育知识和经验的情况,高职院校就应该积极实施创业创新教育团队建设工程,组建有志于参与创业创新教育的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专兼结合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师团队。

2.1 集中最优势的学术力量组建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高职院校可以运用行政指定、个别协商、择优竞争等的方式,在全校教师中组建一个高素质的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优秀的创业创新教育团队,需要高素质成员,尤其要有合理的学科和素质结构。因此,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团队要跨部门、跨专业、跨学科组建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团队成员的研究和实践应涉及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营销学等多项学科领域和专业人才,以形成互补效应。

2.2 定期举办创业创新教育训练班。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要通过广泛搜集各类机构或学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资料,认真研讨交流。同时根据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合理分工,分头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创新培训:不仅要传授有关知识,更要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其学习方式应多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任务情境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方法,按照创业创新能力素质的要求引导学员分析自己和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寻找市场机会,撰写创业计划。

2.3 逐步完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以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为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基本师资力量,聘请创业创新教育训练班的优秀教师组成创业创新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兼职指导教师团队,以创业创新教育训练班的运作方式作为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总结经验教训,拾遗补缺,尽力弥补课程知识内容、活动组织安排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优势,精选校外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较为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2.4 在校内各专业教学实训中推广创业创新教育实践训练。有了遍布全校各系、各专业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团队及课程的带动与熏陶,有助于渗透课程以及相关隐性课程的建立。有了较为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团队和创业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创业创新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可以积极帮助校内各系、各专业熟悉掌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模式的各个要素、运行环节及质量要求,促进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华. 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罗建国 赵亮. 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0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在线免费播放 | 久草热久草视频 | 快播91| 九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天堂91| 亚洲在线观看视频 | 91成人破解版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橹88 | 亚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91免费观看网站 | 91视频官网 | 91成人在线电影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 国产区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 91国在线高清视频 |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 伊人色私人影院蜜桃va | www.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 91成人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www.蜜桃视频.com | 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伊免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人人干日日干 | www.国产91|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蜜桃女 | 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成人在线播放 | 亚洲在线视频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午夜免费播放观看在线视频 | 国产视频三区 | 天堂网久久 | 91久久精品久久国产性色也91 | 天天操夜夜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