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7 16:41: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质量与标准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安丘模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安丘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提高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论文参考。去年4月份,山东省政府在安丘召开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现场会议,把安丘的做法确定为“安丘模式”,在全省推广。

1.主要做法

实施区域化建设,就是从源头控制和基础工作抓起,从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入手,通过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监控,逐步在全市形成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要求的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区域,把住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道关口,从根本上确保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主要抓了“五个体系”建设:

1.1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

在严格实施已有国家级、省级标准的同时,研究制订了与农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3个,参照出口国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了200多个生产标准,形成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按照“基地规模化、形式多样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已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30万亩、果品基地10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400个。对所有基地,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保证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按标准化要求实施。

1.2健全控制管理体系,搞好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和规范使用

坚持把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管理作为实施区域化建设的关键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安丘市农药管理办法》和《安丘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农业化学投入品供应管理体制,一方面,强化对标准化基地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供应管理,建设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店。论文参考。在专营店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在基地配备植保员,指导规范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目前,已建成市级农药兽药专营总店1处,镇和农村社区直供店67家;设立市级化肥专营总店1处,镇和农村社区专营店60家。另一方面,加强对全社会化学投入品市场规范管理,确定15家化肥、农兽药批发企业,负责全市化学投入品的网络建设和批发供应,净化规范社会化学投入品使用的大环境。

1.3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为区域化管理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是健全区域化管理科技服务组织。整合农业、畜牧、林业等职能部门的科技人员,落实区域化管理科研课题,积极开展良种的引进选育和试验示范,以及新农兽药的测试和推广应用。二是加强区域化管理的宣传培训。目前,已聘请检验检疫、农业、外经、畜牧等方面的专家进行骨干培训20次,培训人员2万多人次。通过电视台开辟专栏、编发科技宣传册、开展科技下乡等形式,培训农民10万多人次。三是开展区域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成立农业专家顾问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110免费服务热线,建立“安丘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110”网站,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21个,在全市形成了以农业、畜牧、林业等职能部门为龙头,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为纽带,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点面互动的科技服务网络。

1.4健全检验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已有的农业、畜牧、质监等检测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了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生产区和批发市场建立了快速检测点;在外贸食品公司成立了山东省首家自有出口蔬菜检测中心;在凌河镇、新安街道分别建设了高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检测资源为主体,农业、畜牧、质监、环保等部门检测机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实现了出口农产品从农资、土壤到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的监控和检验检测。

1.5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区域化管理整体推进机制

在国家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一导三动”的区域化管理推进机制。政府主导,发挥好政府统筹协调、行政推动作用,制定实施规划,加强政策扶持,搞好组织协调,实施联合执法和监管。论文参考。龙头带动,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为支撑,扩大基地规模,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示范带动区域化管理的开展。部门联动,根据区域化管理的总体规划和重点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在区域化管理中的职责,做到既各负其责、分工把关,又协作配合、执法联动,强力推进区域化工作开展。全民行动,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产品安全意识,真正调动全体农民群众参与和支持区域化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区域化管理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2.初步成效

2.1创新了管理模式,建立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通过组建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协调组织和机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了政府部门的人力、技术和执法管理资源,形成了长期稳定、联合协作、富有成效的工作机制。

2.2扩大了标准化基地规模,降低了基地建设管理成本

全市标准化基地由原来的6.5万亩扩大到30万亩,有效解决了企业基地过于分散、管理费用过高等问题,降低了基地建设管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建设一个300亩的标准化基地,可节约7.8%的用地,每年节约管理成本10万元,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成本降低15%。

2.3提高了安丘出口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扩大了农产品出口创汇

安丘区域内各类蔬菜的药残检出率(含药残达标蔬菜)由实施区域化以前的17.2%下降到目前的2.4%。供港蔬菜从未发生投诉问题。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今日关注》、《东方时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山东电视台等栏目对安丘市实施区域化建设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2.4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规范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有效地控制了农业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2.5培育了新型农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通过开展区域化建设,对农民进行大规模教育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壮大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2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GPRS,网络资源配置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量和网络规模的迅猛发展,如何在兼顾资源利用效率和客户感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合理调配网络资源已成为无线网络运营商解决网络容量与资源矛盾的重要课题。博士论文,移动通信GPRS。

在实际网络优化中,网络资源配置是影响GPRS服务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配置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GPRS平均吞吐速率的大小。博士论文,移动通信GPRS。因此,本文从特定环境下的数据业务速率需求入手,建立起了其与数据业务流量及空口信道资源三者之间的相互推导关系,从而得到了基于速率期望的GPRS资源配置算法。

1 现状分析

目前对于GPRS数据业务最常用的理论方法是根据爱尔兰C表求口口信道配置数。爱尔兰C表针对的模型特征虽然在“信道占满后呼叫不会被拒绝”这一点上符合数据业务的特征,但基于“排队服务系统”有悖于GPRS 的“信道共享”系统特征,即“同时占用信道而不是排队等待”。因此,如何为GPRS/EDGE业务提供一个符合其系统本质特征的模型计算方法,就成为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博士论文,移动通信GPRS。

2 算法提出

针对GPRS网络“带宽共享”这一特点,本文根据用户数量及状态转化的概率分布,建立了一个近似GPRS系统特点的数学模型,如图所示:

图1 GPRS用户状态转换系统模型图

根据以上GPRS用户状态转换系统模型,推导出了“数据量”、“业务质量”及“信道资源”三者的数学关系公式,对应到统计变量即为:“数据等效话务量”、“每用户速率期望”及“GPRS信道配置数”,从而得到基于速率期望的GPRS空口信道配置算法,公式如下:

其中,数据等效话务量可由数据业务流量得到;每用户速率期望可由每信道速率V 与每用户平均速率n计算得到;n为手机终端支持的最大下行接收时隙个数,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在现网中统计得到。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以“每用户速率期望”作为质量要求的限制条件,从而可以得到一定信道配置情况下可以支持的最大数据业务量或者一定业务量需求下所需的信道配置数量。博士论文,移动通信GPRS。

目前,本算法已申请专利保护。

3 实践应用

在本文提出的“基于速率期望的GPRS空口资源配置方法”基础上,通过多次实验修正,结合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从空口到Gb口一系列相关资源的标准化调整方法与流程。博士论文,移动通信GPRS。

图2 GPRS相关接口及网元资源分布图

为满足实际网络维护工作的需要,中国移动吉林有限公司通过网管支撑平台实现了“一键式”的快捷IT支撑,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博士论文,移动通信GPRS。在保证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GPRS/EDGE网络资源优化的工作效率。

由本文算法衍生的《数据资源管理一键式服务》项目,不仅在保证客户感知度的基础上,为吉林移动降本增效达400余万元,更实现了GPRS网络资源配置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

结语

基于速率期望的GPRS资源配置算法,是在创新系统模型架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理论推导与实验修正,结合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强的新型GPRS资源配置算法。通过现网实践应用证明,通过速率期望、数据流量与资源配置三者的科学计算,可以有效地平衡GPRS业务的服务质量与资源成本,为企业与客户创造价值。

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指导;效率;共性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11-02

一、导论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关键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整个大学期间综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的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综合反映了大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很好的衡量大学生是否具备继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能力。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国家先后两次决定扩大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短短16年时间,从1998年的9.8%跃升至2014年的37.5%。在此大背景下,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随之出现。其一,每位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学生数量相应上升。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必将对毕业论文教学带来压力,教学资源趋于紧张,毕业论文教学的师生比相应上升。而毕业论文指导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无法像课堂授课一样可以对众多的学生同时传授知识。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上升,中国高等教育一举从精英化时代进入大众化时代,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随之有所下降。因此,对于每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毕业论文指导时间内指导较多的学生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从而提高毕业论文指导环节的效率,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毕业论文指导环节存在的效率问题

由于上述现象产生的毕业论文指导环节的效率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毕业论文单次指导耗时较长。由于一位导师所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有时可能达到十几位学生,假设每位学生指导至少10分钟以上,那么一次当面指导总共耗时可能达到3小时左右。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全神贯注的专注时间过长;而另一方面,学生等待被导师指导所需的时间也较长。

2.毕业论文指导中重复性工作较多。在毕业论文指导中有很多环节存在一定的共性,学生写作论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如果指导老师对每位学生都针对类似的问题指导一遍,会有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而且教师也容易感到乏味和疲惫,从而最终影响指导效果。

3.毕业论文指导中容易出现疏漏。由于指导教师精力有限,而重复性的工作很容易使人乏味,因而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可能会容易出现遗漏,忘了对某些学生纠正一些重要的错误,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

要解决上述三类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毕业论文指导的效率,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对较多的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这已经成为一个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所面临的非常现实的课题。

三、提高毕业论文各环节指导效率的措施

针对上述三类效率问题,可以考虑在毕业论文指导的共性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以提高论文指导效率。对于毕业论文,学校一般会从论文的选题、写作时间、论文格式等方面制定一些一般性的规定,而具体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论文正文写作以及收尾检查等工作均需指导教师因材施教,分别指导。不过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存在一些对所有学生均适用的共性环节。对于这些共性环节,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相对标准化的表格和参考文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下将从毕业论文指导进程中的五个环节入手,分别提出具体对策。

1.论文选题环节。论文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一般是在当年的12月份进行。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指导教师可以考虑进行以下工作:①将学生手机号、邮箱分组,方便与学生联系和沟通毕业论文。②编写《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工作安排》文件,在办公桌前粘贴并发放给学生,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及相关内容、格式、字数等基本要求。③设计《毕业论文进程一览表》并粘贴出来。可以考虑按毕业论文指导的内容设计该表格,这些内容包括:第一次与导师见面、与导师讨论选题、上交开题报告、上交论文初稿、论文修改稿以及论文最终稿等。待以后学生完成特定任务时,可以记录下其完成的时间。这样做学生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毕业论文进度是否达到学校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同学之间互相激励。④编写论文《等级评价标准》并告知学生。等级主要分为优、良、中、及格,细化每个档次应达到的论文质量具体要求。学生看过之后就会有明确的努力目标,并了解实现目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⑤编写《论文选题及资料查找相关事项》并发放给学生。对于论文写作经验较少的学生可以较快速的熟悉查阅资料的方式和途径。⑥设计《开题报告写法及格式》、《论文写作提纲写法》等论文写作的前期参考资料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向学生群发。

2.交开题报告环节。这个环节一般是在次年的3月中旬进行。在此环节可以做以下三方面工作:①编写《开题报告写法及格式》,并发放给学生参考,指导开题报告写作。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了解开题报告的基本写法。②告知学生《教师指导记录手册》的写法。③约定每周见面一次的时间,要求学生与导师见面时上交至少一章的论文内容,并告知论文第一章即《前言》的写法。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定时监督、及时指导的作用,将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化繁为简。

3.正文和结论的写作环节。在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前言之后,紧接着在4月份开始正文及结论的写作。可以编制并向学生发放《毕业论文正文写法》等相关资料。简单的来说,正文的写作可以分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在正文写作完毕之后,可以告知学生《结论写法》。比如可以将结论写成三段式:第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第二段可以写该选题可能的发展方向;第三段为论文的不足之处。

4.摘要、目录、参考文献、致谢和外文翻译的写作环节。在论文主体部分写作完成之后,通常在5月份学生将开始摘要、目录、参考文献、致谢、翻译的写作。此时可以设计并向学生发放以下资料:《摘要写法》、《目录写法》、《参考文献写法》、《致谢写法》和《外文翻译写法》等。

5.收尾检查环节。最后,最晚在6月初将进行论文最后的修改和格式调整。此时可以参照学校发放的《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对学生论文进行检查。可以重点检查以下四个容易出格式问题的环节:①页面设置;②目录;③页码编制;④表内文字大小。同时可以制作《检查项目一览表》,对照该表让学生互查,教师最终审核以下内容:①各处中英文题目是否一致;②务书是否填写;③中英文关键词是否对应、格式是否正确;④目录中标题页码是否与文中一致;⑤参考文献格式;⑥外文封面的题目;⑦外文原文及译文装订顺序是否正确;⑧论文全部内容是否成功刻录到光盘中,光盘能否顺利读取。通过这样细致的列出检查项目,可以有效的减少错误和遗漏,提高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性。

四、提高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效率的其他对策

如上文所述,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毕业生的一个综合考核,教师在有限的精力下需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除上述针对毕业论文指导五个相关环节中的一些策略之外,还可以在前期采取一些对策,提高毕业论文指导环节的效率和毕业论文质量。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撰写小论文。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当的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穿插课程论文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可以依据授课的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些选题和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按照专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撰写课程论文。这样可以让学生习惯论文的基本写作框架,从而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减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2.在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中指导学生依据相关选题写论文。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素质,各个学校都会开展类似的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这些项目实施类型不尽相同,但若可行,可以尽量让参与训练计划的学生依据自己的项目撰写相关论文。如果论文质量较好,可以由教师指导后在杂志上公开发表。如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还有利于提高教师与学生一对多指导论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效率。

第4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第5篇

关键词: 电工技师论文 工艺性 标准化

一、专业项目论文的工作观

技师技能考核或鉴定首先应注重的是工作者专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写作和提交论文是申报鉴定者应对技能考核鉴定的准备过程,同时是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示过程。

技术工人的专业工作目的一般要求是: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有效益价值核算或向好性预期。凭借论文关于专业工作项目立论确定、技术路线解析、工艺方法选择、调试过程记录等的描述,充分显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专业规范把握、主流技术运用、工艺方法适当、工序工步明晰。

技师论文应该强调较高级工艺性内容,应该是工作技艺和业绩展示、以专业文献范式表述的文章,并不一定要用某效益指标来显示工作价值。如工艺改进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专业技巧水平;又如新技术应用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对工程新技术或复杂工艺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强调论文项目的工艺性价值。技能,应理解为专业工作的技能工艺能力。也许是简称,总易误认为技能偏指技术能力,而忽视工艺能力。技术一般是指工业过程的方法论,即一般是可行性确定后在标准化设计前提下选材、加工手段、加工流程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获得目标产品的方法。而工艺,可以理解为加工的“艺术”,强调工作过程中获得目标产品的技巧性、保障性和完美性。技术工艺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工艺互渗而形成的知识型、技巧型、成熟型的生产力。

较高级的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工作,应能体现技术工艺引人入胜的技巧性,工作项目论文也理所当然要求显示出工艺性价值――论文应显示出写作者关于工作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解能力和工艺质量层次。基本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引用或引证,工艺质量则涵括改进能力、工作技巧、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和补足能力、安全防护构思能力、提高工作对象商品化的能力。工艺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市场性。

2.注重专业性表述的标准化概念。技师的基本技术理论理解力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工作的方式、目标往往约束了专业理论的扩充速度和应用空间。许多长期在特殊电气工程岗位工作、工艺经验丰富的技艺型人员理论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本职工作很出色,工作质量的工艺价值突现。一般认为长期的专职工作经验中积累着较高的专业工艺悟性。应该看到,高专业工艺性主要表现为相对行业标准、生产规范有很强的理解力,对生产流程有很强的连接、补足、改进的能力。正是高的专业悟性使得技艺型人员与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相得益彰。

3.把握过程分析的理论深度。一些技师工作项目论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理论的依据――数理公式推导过程或教科书式论说,然后绘出基本原理图,最后给出相当肯定的可行性结论。必须注意,这种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没有表达―作者的操作工艺技能水平得不到显示。缺少相关工程经验公式或者经验系数(理论公式受客观实际过程条件的约束),易使得项目实施性这一关键工艺环节受到鉴定评价者质疑。这类论文的缺陷在论文大辩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弥补。

4.妥当运用“技术进步手段”、“技术创新理念”、“精湛工艺过程”。机电工程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视下述工作能力为工艺能力;把握专业标准和规范的运用方法、流畅的专业语言(术语,编程,工程图,解析图表等)表述、撰适用的工程文档、规划工作技巧和效率。

技术进步:在产业规范约束下,采用现代的、主流的专业技术成果。

技术工艺创新:在产业规范约束下的工作能够在去除隐患、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形式优化、节能提效、减污去噪、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诊断运行等某些方面有显明的特色成果。

基本完备和适配的资料:是指可以作为施工提纲或设备的档案基本资料。

二、电学原理在工程运用中的本征性理解

机电技术中的电工技术是关于电能量分配和智能控制的技术,应用电工技术的基础原理是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本征性理解。客观导电材料上的电量分析应划分为以电压(电动势能信息)为主量的“信息变换及传递系统”和以电流为主量的“能量传输电路”。控制信息传递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控制系统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固形材料(例如可通过空间电磁场感应传递)。

使用电动机为电能耗用终端的设备继电器线路形式控制电路主要形成运动控制“逻辑、时间、顺序”机制,自保、互锁、延时、中继等都是形成控制信息的电路。

采用集成运放器为核心的信号电压调节器主要解决比例(信号放大)、微分(信号即时变化率)、积分(信号的时间积累效应),而整流、检波、限幅、隔离、跟随、调零、保护等都是附加电路。

电能量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电路成为回路,依赖有形的导电材料,再者就是能量规模(大小)和传输时间可控。因此,控制电路的关键功能是信息“变换(如电压放大器)”和“调节”。

主电路的关键功能是能量的“被控”和“驱动”,而反馈电路则是对于完成基本运转功能的、由基本控制器和驱动器(主电路)组成的开环系统输出量检测并形成修正信号的“智能化”部件。

现时的机电“主流技术”指由集成PID运算器件、逻辑运算器件(CPU)及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技术、由可高频全控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元件为核心的驱动器运用技术及由新型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信号接收变换电路技术。

2.机电能量转换技术离不开磁材料技术,也离不开磁路分析技术;传统的磁路材料由于磁传导敏感于温度和介质成分,其电气特性检定比较困难。但是近些年来,新型合成磁性材料技术迅猛发展,其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机电技术领域)急速扩展。

再者,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双引擎,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和形成系统信息的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系统的前端。

从对于控制方式本质的理解判断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一个四端电路(网络)为例,若以改变激励能够实现相应响应,则控制方式可分为:a.电流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流放大系数),b.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导(跨导)),c.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压放大倍数),d.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阻(跨阻)),实现电能利用的机电设备的电路多以电流为被控量,所以上述a,b两种控制方式是驱动器电路,c是信息处理电路,d不是机电设备电路优选形式(能量控制信号)。

上述a、b方式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的电能传输电路(主电路、驱动器)形式。

a方式中,电流控制电流的中心技术是: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一路电流控制多路电流。代表器件有三极管和继电器。

三极管,响应速度高,无动作触点,但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有公共支路,控制量与被控量的高次谐波相互影响或制约,而且可承受功率在瓦特级,一般不符合机电设备功率规模要求。

继电器(接触器),以电-磁-力形式驱动开关触点动作,实现电流的小控大和一控多。但触点动作时间不准、电弧现象、线圈断电反电动势高并形成高频干扰源、体积大等固有弱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非理想器件”。

b方式是经典控制技术体系中理想的控制方式――信息控制能量。

上世纪后半期,业界使用大功率半控型电子器件晶闸管加之PWM技术的移相触发器实现有缺陷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于机电设备能量控制――主要是直流电动机的荷载调速。

上世纪末期大功率全控型电子器件IGBT(一种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器件)的商品化普及,机电设备用全控型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成为现实,例如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交流电动机实现宽范围荷载的变频调速。

3.电气主流技术发展的瞻望。机电设备机械构件的技术进步程度受制于材料技术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通用机电电工技术范畴的技术开发重点有:

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成果。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开发电能转换电路,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电路。

电动机技术:强磁材料与低温环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型传感系统分析与仪表。

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机械、液压、电子融合控制技术使得机器的效率、性能、品质、可靠性等大大提升,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深海或隧道的巨力液压控制系统。

微机电系统技术:常规电气系统元器件微型化组件化甚至实现“叠层组件―集成化”,即把微型化的敏感元器件、微处理器、执行器、各种机械构件、电动机、能源、光学系统等都集成于一个极小的几何空间内,并且能像集成电路一样大批量、廉价地生产。

电致流体相变技术: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electrorheological fluid)可在“固”―“液”两相之间转换,转换过程可控而且可逆,转换时间为ms级,利用其电控力学行为,可以预期得到较之传统力学元件更为理想的(机―电能量转换控制的)响应指标。

磁致流体相变技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黏度、低流动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硅胶导电与绝缘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作为可以在电磁场发挥“柔性”功能的新型器件必将影响机电设备电路构造技术。导电硅胶是具备导电性能的硅胶制品,用于一些电子硅胶产品上发挥开关接通的作用,现时应用于一些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设备中,比如导电硅胶按键、电线连接管、影印机滚轴、电缆插头、连接器衬垫等。

三、要强调通用电学知识与电工新技术运用衔接的工艺能力

机电设备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文件、超级公司企业标准)的意志和执行能力。标准化是机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国家标准中对机床的控制方式、接地方式、抗干扰、容错、机械连锁、危险部件防护等,作了较完善规定,有效保障了机床的安全可靠运转。经验证明,符合标准的机床,故障率较低,反之故障率则高,可靠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器件和装置损坏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体系强调了标准化水平是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技术资料规范化编整能力、微机控制应用程序解析能力、逆向工程能力(逆向于在确定材料条件下设计制造的路径对产品拆解―解析技术工艺特征,提交改进或改性方案,以期获得结构或功能更优化的产品)、工程数学与物理运动现实的映射解释能力。

四、提高论文的精致程度和新技术含量的着眼点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技术工艺核心领域(空间范围,对象)。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一、生活质量的涵义及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

生活质量是用来反映居民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一个概念,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又反映社会和心理特征,具体包括: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生活环境、精神生活和居民素质,其最基本特点是综合性。

本文根据我国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自身的特点,按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以下指标体系,分别从收入消费、居住条件、医疗条件、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生活环境等几方面加以反映,见表1:

表1指标体系

二、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选取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以及传统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于权重选择的复杂性,本文应用SPSS11.5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的全国31个省上述14项指标的数据进行研究评价。

由于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在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标准化以后所有的数据均值为0,标准差为1。对于逆指标,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值前加负号,将其转化为正指标.

2.1模型的建立

1、因子分析模型

х是经过标准化后的指标,均值为0,标准差为1;f是主因子,也称公共因子,其均值为0,方差为1,且各f之间不相关,qε是特殊因子,其均值为0,方差为1,各ε之间不相关;f和ε相互独立;A是因子载荷矩阵.

2、因子得分模型

其中β是因子得分系数向量,

3、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因子方差贡献率确定各因子权重ω

其中,λ表示第i个地区的综合得分

2.2评价分析结果

2.2.1标准化及相关性分析

由标准化后的数据作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如果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都小于0.3且未通过统计检验,那么这些变量就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可见各因素之间有共同因素,故可用因子分析。

表2相关系数矩阵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

1.000

0.976

0.090

0.819

0.489

0.150

0.768

0.239

0.640

0.540

0.919

0.793

0.705

-0.185

x2

0.976

1.000

0.182

0.834

0.485

0.154

0.710

0.182

0.651

0.561

0.930

0.837

0.701

-0.269

x3

0.090

0.182

1.000

0.262

0.351

-0.006

-0.033

-0.276

0.191

0.146

0.174

0.166

0.046

0.074

x4

0.819

0.834

0.262

1.000

0.415

0.291

0.588

0.093

0.541

0.434

0.760

0.711

0.505

-0.151

x5

0.489

0.485

0.351

0.415

1.000

-0.267

0.210

-0.013

0.524

0.492

0.368

0.327

0.326

0.036

x6

0.150

0.154

-0.006

0.291

-0.267

1.000

0.321

0.003

-0.161

-0.299

0.178

0.124

-0.086

0.068

x7

0.768

0.710

-0.033

0.588

0.210

0.321

1.000

0.194

0.258

0.229

0.766

0.630

0.430

-0.058

x8

0.239

0.182

-0.276

0.093

-0.013

0.003

0.194

1.000

0.215

0.300

0.044

-0.077

0.143

0.174

x9

0.640

0.651

0.191

0.541

0.524

-0.161

0.258

0.215

1.000

0.926

0.546

0.396

0.865

-0.284

x10

0.540

0.561

0.146

0.434

0.492

-0.299

0.229

0.300

0.926

1.000

0.461

0.312

0.754

-0.309

x11

0.919

0.930

0.174

0.760

0.368

0.178

0.766

0.044

0.546

0.461

1.000

0.871

0.693

-0.300

x12

0.793

0.837

0.166

0.711

0.327

0.124

0.630

-0.077

0.396

0.312

0.871

1.000

0.504

-0.363

x13

0.705

0.701

0.046

0.505

0.326

-0.086

0.430

0.143

0.865

0.754

0.693

0.504

1.000

-0.313

x14

-0.185

-0.269

0.074

-0.151

0.036

0.068

-0.058

0.174

-0.284

-0.309

-0.300

-0.363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一、生活质量的涵义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

生活质量反映居民生活需要满足程度,它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又反映社会和心理特征,包括: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生活环境、精神生活和居民素质,其最基本特点是综合性。

本文根据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及特点,按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以下指标体系,分别从收入消费、居住条件、医疗条件、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生活环境等六方面加以反映,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人均消费支出,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表液化石油气用气人口比率,代表人均电力消耗量,代表人均生活用水量,代表人均住房面积,代表人均本年竣工住宅面积,代表每十万人拥有医生数,代表每十万人拥有病床数,代表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代表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代表每十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代表人均城市道路面积。

二、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选取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以及传统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于权重选择的复杂性,本文应用SPSS11.5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全国31个省上述14项指标的数据进行研究评价。

由于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所有的数据均值为0,标准差为1。对于逆指标,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值前加负号,将其转化为正指标.

1、模型的建立

(1)因子分析模型

是经过标准化后的指标,均值为0,标准差为1;是主因子,也称公共因子,其均值为0,方差为1,且各之间不相关,;是特殊因子,其均值为0,方差为1,各之间不相关;和相互独立;是因子载荷矩阵。

(2)因子得分模型

其中是因子得分系数向量,

(3)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因子方差贡献率确定各因子权重

其中,表示第个地区的综合得分

2、评价分析结果

(1)标准化及相关性分析

由标准化后的数据作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1)(如果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都小于0.3且未通过统计检验,则变量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可见各因素之间有共同因素,故可用因子分析。

表1相关系数矩阵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

1.000

0.976

0.090

0.819

0.489

0.150

0.768

0.239

0.640

0.540

0.919

0.793

0.705

-0.185

x2

0.976

1.000

0.182

0.834

0.485

0.154

0.710

0.182

0.651

0.561

0.930

0.837

0.701

-0.269

x3

0.090

0.182

1.000

0.262

0.351

-0.006

-0.033

-0.276

0.191

0.146

0.174

0.166

0.046

0.074

x4

0.819

0.834

0.262

1.000

0.415

0.291

0.588

0.093

0.541

0.434

0.760

0.711

0.505

-0.151

x5

0.489

0.485

0.351

0.415

1.000

-0.267

0.210

-0.013

0.524

0.492

0.368

0.327

0.326

0.036

x6

0.150

0.154

-0.006

0.291

-0.267

1.000

0.321

0.003

-0.161

-0.299

0.178

0.124

-0.086

0.068

x7

0.768

0.710

-0.033

0.588

0.210

0.321

1.000

0.194

0.258

0.229

0.766

0.630

0.430

-0.058

x8

0.239

0.182

-0.276

0.093

-0.013

0.003

0.194

1.000

0.215

0.300

0.044

-0.077

0.143

0.174

x9

0.640

0.651

0.191

0.541

0.524

-0.161

0.258

0.215

1.000

0.926

0.546

0.396

0.865

-0.284

x10

0.540

0.561

0.146

0.434

0.492

-0.299

0.229

0.300

0.926

1.000

0.461

0.312

0.754

-0.309

x11

0.919

0.930

0.174

0.760

0.368

0.178

0.766

0.044

0.546

0.461

1.000

0.871

0.693

-0.300

x12

0.793

0.837

0.166

0.711

0.327

0.124

0.630

-0.077

0.396

0.312

0.871

1.000

0.504

-0.363

x13

0.705

0.701

0.046

0.505

0.326

-0.086

0.430

0.143

0.865

0.754

0.693

0.504

1.000

-0.313

x14

-0.185

-0.269

0.074

-0.151

0.036

0.068

-0.058

0.174

-0.284

-0.309

-0.300

-0.363

第8篇

关键词:评价系统;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79-04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为完成学业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就所学专业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后对成果加以系统表述形成的具备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文本。它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各院校和教育界学者重视。笔者对国内研究的检索表明:1998年至2014年,研究论文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1]然而,与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有关的论文仅有两篇,简要谈及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评价原则。加强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国际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鉴于此,笔者拟从该项工作的现状出发,基于其特征设计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希望推动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

一、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1.调查发现

笔者对国内30所各层次外语专业院系[2]的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进行调查后发现:

(1)大多数院系都采用了科学的工作流程:指导教师评阅―交叉审阅―答辩评审―综合评分。

(2)大多数院系都采用百分制量化评价方式。

(3)总体上,学校层次越高,工作过程也越科学越严谨。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该项工作中得到了良好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顺应了当代社会对低碳环保的追求。

2.缺陷和不足

(1)忽视评价工作的模糊性

标准的笼统性和评价的主观模糊性导致作为主观决策过程的毕业论文评价本质上不能做到精确量化,但绝大多数高校均要求参评教师给出精确分数,这与评价工作的模糊性相背。

(2)评价维度不全面、指标不完善、权重分配过于主观

虽然多数院系采用了多元评价,涉及语言表达、论证过程、格式规范、答辩表现等,但诸如选题价值、外文资料翻译、开题答辩、工作态度等与论文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都未涵盖。评价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交叉审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分等三或两部分成绩按主观比例如4:3:3构成,甚至仅由指导教师或答辩小组判定论文成绩。

(3)缺乏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

评价工作固有的主观性加上师生之间因种种原因产生的人情关系容易导致教师对评价对象作出过度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遗憾的是没有院系在评价步骤中加入针对此缺陷的防控设计。

二、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基本特点、原则与方法选择

1.基本特点

(1)主观模糊性

毕业论文评价工作本质上属于主观决策过程,它要求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作出尽量客观公正的评价,但评价标准及过程固有的模糊性导致评价主体无法作出精确的量化评价。此外,作为群组决策,不同评价主体的心理标准难免存在差异,加重了评价的主观模糊性。

(2)系统综合性、指标及权重差异性

评价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尽可能涵盖各相关评价维度。就某一维度来讲,指标设计也必须具备科学性、差异性和明确性,方可让评价主体有章可循。此外,各指标贡献率并不相同,必须尽可能赋予合理权重。

(3)评价结果量化要求

尽管评价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但为了确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和合格率,绝大多数院系均要求为评价对象打出百分制分数。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将模糊定性操作转化为精确的定量操作。

(4)严肃性和公正性

毕业论文评价是对学生四年学业能力的终极评定,不仅关乎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等切身利益,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必须确保严肃性和公正性。

2.基本原则

(1)专业性原则

外语专业毕业论文不同于理工科论文,如表达符号为外语、更注重逻辑推理与系统建构等。其评价体系构建必须考虑专业特殊性来设计评价指标并为其分配合理权重。

(2)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阶段性动态过程,评价体系既要涉及对论文的静态评价还应包括对工作过程的动态监控性评价,即做到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3)公平公正原则

鉴于评价工作的主观模糊性及评价主体可能作出的过度主观性评价。评价步骤设计必须想方设法减少种种主观随意性,尽最大努力保证评价结果严肃公正。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设计必须具备可测性、精细性和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要素交叉。同时,具备经济可操作性和信息化优势,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效率优势和绿色环保等特性。

3.方法选择

据此,笔者整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设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并加入了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塞蒂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专家级决策人员的丰富经验和精准判断力根据问题性质和决策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结构要素,并按照要素间隶属关系和相互作用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合为一个递阶模型,从而将决策问题归结为指标层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值定量化。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整合主观逻辑分析与客观精确运算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现象做出评价。前者能有效避免毕业论文评价体系设计不够全面、指标权重分配过于主观的缺陷;后者可以将主观模糊评价转化为量化评价。整合两种方法系统性强和结果明晰等特点可有效解决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系统的步骤设计

1.建立评价递阶模型

该模型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目标层是对评价对象题的概述,准则层是隶属于目标层的具体描述,指标层则是各准则层下属的细化评价内容。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1)根据递阶模型相邻层次间的隶属关系,请K位行业专家依据两两比较法对各层指标的重要性比较标度进行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设矩阵有i个元素,则判断矩阵为Pk(1)。

(2)检验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由于判断矩阵易受个体认知模糊性及评价系统复杂性的影响,必须对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进行检验。计算过程如下:首先计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鉴于该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此处建议直接在Matlab7.1中输入各矩阵Pk后,调用最大特征值计算函数max(eig(Pk))即可获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各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应的RI值,计算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CR=CI/RI。当n=1或2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当n>2时,若CR

(3)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和积法、最小对数二乘法等方法。合积法计算过程如下:归一化各矩阵[1],将归化矩阵按行相加[2]后再次进行归一化处理[3],计算各个专家的权重[4],组成专家权重矩阵后将之归一化[5],然后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6]。

3.设定模糊评语集及对应评语分值向量集

设评语等级集E={e1, e2, …, eh}, h为评语等级子集的个数。与E相对应,令评语分值向量集F=[f1, f2, …, fh]。

4.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并检验其离散程度

请R位评价主体按递阶模型为评价对象打分构造出各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Ri(2),由于评价结果可能受评价主体特定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检验Ri的离散程度。令E={5, 4, 3, 2, 1}。依次计算R位评价主体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离散系数CVi(i=1, 2, …, n)[7]及其平均值AVG(CVi)。经过计算,在评价主体少于10人时,若AVG(CVi)>0.15,则说明各评价主体对该指标层的评价存在不公正极值。计算各分值与均值之间的标准差,标准差最大者即为极值,更换该评价主体重新评价,直至评价结果满足要求。

5.计算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

若模糊评价矩阵Ri通过离散程度检验则将之归一化后计算评价对象在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8]。

6.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

综合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建立针对目标层的模糊评价矩阵A(3),然后利用准则层的权重矩阵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9]。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精确得分S[10]。本段提到的矩阵和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四、应用实例

1.构建评价递阶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笔者整合了国内已有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和校内外专家和专任教师的意见,构建出如下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综合评价递阶模型,如表2所示。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请校内外8位专家和教师对各层指标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因篇幅所限,笔者仅对准则层U5对应的矩阵Pk=8为例演示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运用Matlab7.1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依次为{3.0092, 3, 3, 3.0092, 3.0092, 3, 3.0037, 3}。计算P1的一致性指标CI=(3.009200-3)/2=0.0046,各专家矩阵的λmax依次为{0.0046, 0, 0, 0.0046, 0.0046, 0, 0.0019, 0};据公式CR=CI/RI,各专家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值依次为{0.0079, 0, 0, 0.0079, 0.0079, 0, 0.0032, 0},均小于0.1,通过检验。

3.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

本节以第一位专家的判断矩阵为例演示计算过程。首先归一化P1;按行相加得M1=[0.2678 1.7608 0.9713]T;再次归一化得1=[0.0893 0.5869 0.3238]T。其他各专家的打分归化矩阵依次为:2=[0.1111 0.2222 0.6667]T、3=[0.1667 0.1667 0.6667]T、4=[0.1638 0.2973 0.5390]T、5=[0.1066 0.1935 0.6999]T、6=[0.1000 0.3000 0.6000]T、7=[0.1299 0.1381 0.732]T、8=[0.1429 0.1429 0.7143]T。计算第一位专家最终权重W1=1/(1+10×CR1)=1/(1+10×0.007931)=0.9265;其他专家的最终权重依次为{1, 1, 0.9265, 0.9265, 1, 0.9691};归一化各专家权重组成矩阵k=[0.1196 0.1291 0.1291 0.1196 0.1196 0.1291 0.1251 0.1291]T;计算U5各指标的权重值为:W1=k*k=[0.126441, 0.253472, 0.620088]。其他指标的计算结果请见表2。

4.模糊评价过程示例

下面说明运用该递阶模型对某位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模糊评价的过程。因篇幅所限,此处以准则层U1为例演示计算过程。

(1)设定模糊评语集和对应评语向量集为:V={e1, e2, e3, e4, e5}={优,良,中,合格,差},F=[f1, f2, f3, f4, f5]=[5, 4, 3, 2, 1](五分制)或[100, 85, 70, 60, 40](百分制)。

(2)由3位老师对U1各指标按V打分,构造出隶属度矩阵R1;计算该矩阵离散程度AVG(CVi)=0.0787

[11]

(3)归一化矩阵R1,计算该论文在准则层U1下的评价结果为:

A1=WT

1×R1=[0.3223, 0.2239, 0.2749, 0.0977, 0.0308, 0.0505]T×R1=[0.2858, 0.4563, 0.2579, 0, 0]

A1可解读为:所有评价主体认为准则层U1为优的概率为28.58%、良为45.63%、中为25.79%、及格和差的概率为0%。其他各层评价结果依次为:A2=[0, 0.6667, 0.3333, 0, 0]; A3=[0.1751, 0.4075, 0.4174, 0, 0]; A4=[0.0327, 0.2925, 0.6748, 0, 0]; A5=[0.0845, 0.5822, 0, 0, 0]。

(4)构造总目标下模糊关系矩阵A,利用准则层权重计算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

[12]

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等级分或百分制分数: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5, 4, 3, 2, 1]T=3.637133≈3.64;S∈[3.5, 4.5)。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100, 85, 70, 60, 40]T=79.187≈79.2。

必须指出,运用本法求得的论文最低分为1或40,即本法对质量更差的论文不具备区分度,但这并不影响其适用性,不达标的论文必须退回修改,对学位证发放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五、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了该项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原则,在整合AHP和FCE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备良好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能有效地解决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此外,鉴于本系统计算过程的数学规律性极强,可以设计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网络系统,实现全部计算过程的自动化,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Saaty T L. 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Int.J.Services Sciences 2008(1): 83-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天堂国产香蕉三区 | 91久色蝌蚪 | 日韩精品视频专区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91视频免费观看 | 99热在线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91 | 91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91亚洲精品久久久 | 91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91官网视频 |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1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久久成人精品 | 一本久道竹内纱里奈中文字幕 | 午夜在线观看福利 | 一级片亚洲 | 能看湿的h文小说 | 91视频在线免费 | 91亚洲精品久久 |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 91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91视频-全网资源最全平台 | 91国内在线视频 | 久久二三区 | 天天添夜夜操 | 91亚洲精品在线 | 人人爱夜夜爽日日做蜜桃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 91.xxx.高清在线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九色网站在线观看 |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图片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 九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99热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 午夜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