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2: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园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管理工作要想开展得有成效,需要管理工作者呈现自己的用心,针对管理工作者来说,管理工作需要有张有弛地开展,激发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因为管理是一项人的职业、人的工作。所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不论是心态还是业务能力方面,都要彰显出自己的特色来。有的对于管理工作者抓得过严、过紧,有的对于管理工作者抓得又比较松,这些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认为,管理工作应该有张有弛。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要进行激活、激发,对待学校的管理工作,笔者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合理部署校园管理工作,力求每一个管理工作者都能在有张有弛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注重管理团队
管理培训工作是一项人的工作,在学校的教育培训队伍中,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注重管理团队建设。在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梢哉攵悦扛鍪逼诓煌慕逃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便全面提升教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在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棘手问题的时候,懂得如何进行有效处理。对于高中骨干教师而言,作为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同样需要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这不仅是管理者自身的事情,从学校角度来讲,也应该高度重视管理者的师德建设,因为管理者是教师队伍的领航者,他们的师德建设关乎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所以,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管理者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师德在新时代的内涵;要经常组织教师管理者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或者邀请全国以及省市级优秀教师,到学校进行师德方面的讲座,从而激发骨干教师内心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对于教书育人事业的热爱。
三、构建家校联系网络,重视家校联合
1.1设计目标面向服务,本质就是以服务协同为中心,组织好各种服务间的工作。从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软件系统项目特点来看,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招生热线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等外部服务形式主要体现为Web服务,HTTPServlet服务,CORBA服务、Tuxedo服务、数据库表接口和存储过程接口等。服务控制系统需要将这些服务通过适配器集成到服务运行构件中,并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供外部调用,通过不断丰富其应用适配功能,不断开发新的面向典型应用的组建标准,使得用户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将已有的各种应用遗留系统和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集成到服务控制系统上来。该服务控制系统支持服务交互功能,提供消息传递功能,并以事件基础架构来支持这些功能。还提供合适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性,支持在异构环境中的组合应用。依据SOA原则,需要使用与实现无关的接口,被调用的服务位置对于调用者应该是透明的,需要支持可互操作性的通信协议,同时可以进行相对粗粒度的、支持重用封装的服务定义,可以作为分布式的异构基础架构进行实现。在框架模型中,构件根据承担责任角度分为功能构件和连接构件,业务过程的扩展体现在连接构件中,同时连接构件负责功能构件之间的交互,服务控制系统就起到了连接构件的作用。在系统中被集成的对象明确被定义为服务,而不是传统EAI中各种各样的中间件系统,明确强调消息处理在集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而且事件驱动成为重要特征]。
1.2系统架构对应于SCA的概念,服务控制系统主要发挥服务注册中心以及服务通道的作用,按主要功能分为4部分,
1.2.1服务配置管理服务配置管理主要实现将开发好的应用服务注册在系统可引用的配置文件中。服务配置使用XML来描述服务的引用位置,这保证了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支持在线演化,即意味着软件在运行期间随着配置参数改变则各个服务能被方便地增加、删除。服务配置,包括服务的声明、输入/输出端定义和服务这程序的位置。
1.2.2服务安全管理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应用软件,很多对应用的访问是要进行安全控制的。针对这一普遍需求,在系统设计了服务安全管理功能。服务安全管理主要是实现安全配置,分布在各处的服务经常被远程调用,服务组件本身必须实现安全设计来完成服务调用者验证等工作。本系统采用的安全策略是应用SpringSecurity对服务访问进行控制。数字化校园管理许多应用服务需要针对服务本身的动态特征提出访问控制要求,即需要对用户的各类角色设置权限。因此,安全配置设计采用Spring框架下的SpringSecurity相关组件作为安全管理组件,服务数据交换的Mule系统也使用SpringSecurity。通过安全管理,可以在HTTP的输入端(inbound)对用户进行认证,配置组件的访问权限。SpringSecurity是通过ServletFileter的方式嵌入整个Web应用,可以进行用户认证和权限控制的管理,从而提供一种统一的跨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当用户访问资源的时候,就会被相关的过滤器所拦截,进行用户认证和权限判断。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配置安全元素、配置组件访问权限以及通过拦截器阻挡非法访问来实现服务的安全访问。同时,结合最常用的WebService方法,配置了CXF。
1.2.3服务监控服务监控用于确定监控类型和被监控的服务执行过程数据内容,通过图形界面完成服务运行过程的监控浏览,主要实现实时事件监控和历史事件查询。本系统开发了一个管理控制器实现对服务构件运行过程的监控,通过管理控制台实现对服务注册、服务调用身份登记、服务过程的监控等,实现服务注册、服务调用身份的增删改查,以及上述安全设计。定制轮巡周期实现主动发现注册的服务构件是否可达。监控服务构件运行过程信息,即将存于运行日志库的监控信息通过界面展示,对于异常信息进行提示。在服务运行过程实现便捷的可视化监控,既是了解服务是否稳定运行的需要也是前期调试服务的必须。本监控设计包括2部分,即如何将必要的监控事件入库保存和如何显示这些监控信息。前者又主要包括2类监控事件;一是服务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服务是否被成功调用;二是服务组件本身执行过程的日志。对于监控信息的显示设计,考虑到实时信息数量可能会很多,因此设计了“事件读取状态”(点击记录读取信息内容后该记录被标记为读?。┓奖慵嗫卣叽哟罅啃畔⒅泄刈⑿鲁鱿旨锹?。
1.2.4服务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主要负责服务数据的底层交换,此处引用开源共享技术来实现,完成对不同协议数据格式的转义、过滤等处理。
1.3系统应用过程在服务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主要分为服务准备、服务、服务调用3个阶段:
1)服务准备。根据业务应用需求和运行环境完成应用服务的制作,包括服务逻辑设计、服务编写与编译、可调用的接口设定。
2)服务。将业务应用服务在配置文件中写明可调用的位置,有特定要求的(如安全调用)需要在配置中说明,然后在服务控制系统中予以。
3)服务调用。将业务应用服务的可调用接口情况提供给调用者,完成调用界面的设计,包括正常以及异常信息的显示;调用过程中,在服务控制系统的服务监控??榭刹檠裰葱腥罩?,了解服务运行情况。
1.4系统实现环境根据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门户工作方式的需要,构建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式时,需要将应用服务基于Poetlet技术,实现统一信息门户,有效实现校园各类应用服务异构系统的整合。为适应异构环境,本系统选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将XML作为数据格式语言用于服务配置的定义、数据传递等。研发运行环境选择PC服务器作为硬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选择Oracle10g,服务数据交换选用开源系统MULE,目前版本为2.1.1。本系统采用的MULE作为一个基于Java的轻量级消息框架,可以快速地将服务应用连接起来,并且确保在这些应用间交换不同协议的数据。MULE是遵循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系统,它提供了对现有系统的简洁集成方式,即可以集成JMS、WebService、JDBC、HTTP甚至其他的技术。MULE的可扩展性框架允许开发者逐步将更多的应用连接到它的系统,而且Mule透明地管理组件间的所有交互,不管这些组件在底层使用了怎样的传输协议,都可以利用在多个应用间读取、转换和发送数据的消息框架来解决这一问题。
2服务设定
根据SCA的模型框架,本文将服务定义为由服务组件、服务输入端和服务输出端3部分组成。
2.1服务组件基于Java的实现所提供的服务,可以有一个按下列方法之一定义的接口:1)Java接口;2)Java类。产生自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SDL)portType的Java接口,Java实现类必须实现服务接口定义的所有操作,如果服务接口是用一个Java接口定义的,那么基于Java的构件要么实现此Java接口,要么实现接口的所有操作。
2.2服务输入/输出端端点的传输类型有WebService(CXF)、File、HTTP、HTTPS、TCP、FTP等多种形式。不同方式传输时,作为输入/输出端的属性设置不同。其中常用的WebService(CXF)是一个高性能的Web-Service,同时还支持多种绑定,CXF比较适合创建各种不同传输协议的服务。
3服务控制系统验证
服务控制系统只是一个基础,需要通过应用场景进行验证。为了验证以上服务控制系统的可用性,设计一个简单的“用户信息管理(Custmos-Manage)”应用服务作为测试用例。采用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是在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软件中具有典型信息服务操作的小型管理系统,其应用??槎疾捎媚壳霸谝滴窨⒅薪铣<耐撤绞健?/p>
4结语
中小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情况一般比较复杂。赔偿责任和赔偿标准难以确定,常令有关方面感到棘手。同时大部分遇到此类事故的受害者监护人,不愿诉诸法院解决,而是迁怒于学校。学校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往往投入大量精力,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以后再组织活动时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面对几乎不可避免的校园伤害事故,学校应该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不同于学生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并不是所有的校园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校园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不全是学校,只有校方对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确有过错时才承担责任,事故发生当事人都无过错时,可按公平原则由学校适当分担经济损失。
【关键词】责任主体、过错责任、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
2005年10月14日,四川营山一小学因楼梯湿滑发生拥挤踩踏,造成9名学生受伤,2人重伤;10月16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一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10月24日上午,湖南省娄底市第四小学学生在楼梯间拥挤踩踏,10人受伤;10月25日晚,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发生严重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45人受伤。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警钟。
据《中国教育报》披露,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6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死亡40多人,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教学班的孩子,还有更多的学生在学校遭遇各种事故并受到伤害。校园内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不但学生遭遇不幸,而且还给学生家长带来巨大的创伤,有些事故的发生,会给一个原本圆满的家庭带来终身的痛苦和遗憾,同时学校、教师也成了“唐僧肉”动辄被推上被告席,给学校造成很大压力。因此,经历过这种不幸的学校,在带教学生、组织活动时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于是,春游没有了,课间活动减少了,体育课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学校究竟在这些事故或人身伤害案件中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应承担多大的责任?为什么要承担责任?学生与学校间的权利义务如何?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し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都未做确切具体的规定,有关司法解释也并不详尽。。2002年8月份,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其中规定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并规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承担责任及不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况。但教育部作为行政机关规定谁承担民事责任,谁不承担民事责任是否合适。这个《办法》的出台如重石击水,使本来就已沸沸扬扬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争议更起波澜。我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针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归责原则及赔偿范围进行探讨。
一、校园伤害事故的界定及类型
学校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期间,其人身受到侵犯,导致伤、残、死或其他无形损害的事件。它既属于一般人身损害的范畴,又不同于社会上发生的人身损害。学校伤害事故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损害的主体是特定的,受害主体只能是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包括公立、私立学校中走读制和寄宿制的学生。二是损害地点是特定的,学生损害的地点必须是在校园内及学校组织校外活动的特定场所。三是损害时间是特定的,学生受损害是发生
第1页
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期间,学生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据此我认为可将校园伤害事故分为以下四类:
(一)学生彼此之间因为运动、游戏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伤害;学生违反法律、法规、制度,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导致的伤害;学生的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导致的伤害。这类事故的加害人和受害人均是在校学生。
(二)由于学校未履行有关义务而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有关标准、要求的;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这类案件导致损害的原因是学校的消极不作为。
(三)由于教师或者其他学校员工、责任心不强或体罚学生等原因导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包括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教师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对未成年人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教师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ざ⑸撕Φ?。
(四)意外事故导致学生人身伤害。这类事故的特点是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原因并非学校的教师和同学,而是一些意外的事故。
二、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
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前提,要分清责任主体,首先要明确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学校对在校未成年学生负有部分监护责任,因而要承担无过错责任。对此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法定义务说”、“监护转移说”和“委托说”。我认为,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不是法定的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关系,也不是监护职责的转移关系,更不是委托教育管理关系。监护关系不适用于学校与学生之间没有法律根据,我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国家教育教学质量;(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四)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六)依法接受监督。”在这些内容中并没有学校对学生拥有监护权或监护义务的规定。同时,从《教育法》所赋予学生的权利来看,也找不到学校是在校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是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け患嗷と说娜松聿撇捌渌戏ㄈㄒ?,教育和关心被监护人,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等。而学校是一个主要以传授文化知识为目的的机构,学校没有条件承担监护人的所有职责?!堆撕κ鹿蚀戆旆ā返谄咛豕娑ǎ骸拔闯赡暄母改富蛘咂渌嗷と擞Φ币婪男屑嗷ぶ霸穑浜涎6匝邪踩逃?、管理的?;すぷ鳌!蔽薪逃芾砉叵凳且恢制降让袷轮魈逯涞娜ɡ逦窆叵?,而我国的中小学校绝大多数都是国办教育机构,而且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接受教育是儿童的监护人对国家应尽的法定义务,也就是说学生与学校之间并不是一种自愿的委托教育管理关系,而应当是一种法定的教育管理关系。学校是国家法定的教学场所,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实施和管理教学活动,在学校进行注册的在校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教
第2页
学管理。
学校与学生同属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在教育与被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受《教育法》调整,学校责任只能依照《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通则》的精神承担教育责任、管理责任和?;ぴ鹑?。如果学校在实施教学或管理过程中侵害在校学生合法权益,就当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否则,不应承担法律责任。对第一种类型的案件,应视具体情况决定学校是否应作为责任主体,而并非一律将学校作为责任主体。这类案件的责任主体首先是加害人的监护人,学校有过错的才可以适当减轻监护人的责任,由学校承担适当的责任。对第二种类型案件学校应作为责任主体承担责任,这在司法实践中基本上没有争议,因为这类案件中学校过错是明显的。对第三种类型的案件,是否可将教师与学校作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实践中有不同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只将学校作为被告,不应将教师列为共同被告,理由是教师是履行职务行为,责任应完全由学校承担。另一种观点认为只将教师作为被告,原因是伤害是由教师的不当作为或不作为造成的,学校没有过错?;褂幸恢止鄣闶怯淌τ胙A形餐桓娌渭铀咚?。我赞同第三种意见,因为此时教师的行为不应视为完全的职务行为,教师的职务授权中并没有可以、体罚学生这一项,教师有过错造成学生伤害是直接侵权人,而校方可视为共同侵权人,其侵权行为表现在对教师的管理不善,我国法律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以此类事故的赔偿责任主要由教师承担,学校负有连带责任。我国司法实践中这样的案例比较多,如陕西省鸡西市师范附小学生张某诉被告苗老师及该校人身损害纠纷一案,即是典型一例。对于第四种类型的案件,学校一般不承担责任,因为事故的原因完全是意外,学??筛莨皆虿钩バ缘爻械Q嘤Φ木盟鹗?,而并非承担赔偿责任,故此时学校不作为责任主体。
三、校园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的适用
归责原则是损害赔偿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损害赔偿理论的核心,也是处理赔偿纠纷的基本准则,所以准确把握归责原则对当事人合理解决赔偿纠纷,对人民法院正确处理赔偿案件,提高司法实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侵权理论在侵权归责原则时一般使用三种侵权责任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学校承担事故侵权法律责任必须符合下述四个条件:(1)学校自身的行为有违法性;(2)有在校未成年学生事故伤害事实存在.(3)学校的违法行为与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学校主观上有过锗。下面我根据学校的性质以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谈一下校园学生伤害赔偿案件适用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备荽颂豕娑?,学校承担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的前提是“单位有过错。”学校有过错才承担赔偿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过错推定虽然在实质上是过错责任,但究其目的是加强侵害人的责任更好地为受害人提供救济,基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校园伤害事故案件中能不能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存在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学校在无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或自身受到不法侵害的,可以适用该原则,即是学校在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情况下推定学校有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校园伤害案件中不能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我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学校与学生是一种法定的教育管理关系,如果适用该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将会加重学校负担,学校为免责会减少各种有可能形成责任的活动,如春游、做实验等活动,不利于学校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事实上已有许多学校已取消了学生集体活动,且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学校在校园伤害案件中也不适用过错责任推定原则。
(二)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它情况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分担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
第3页
分担责任。此项规定就是公平原则的重要法律依据,这里所说的“没有过错”是指:第一、不能推定行为人有过错;第二、不能找到有过错的当事人;第三、确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过错显失公平。适用公平原则应严格掌握以下几个问题:(1)公平原则适用的范围是在双方当事人均无过错,并且不属于无过错责任原则所调整的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它是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不能适用后才选择的一种归责原则。(2)所谓的“实际情况”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即实际负担能力,其他如社会同情因素、责任主体所尽义务的多少等,由法官自由裁量,但分担并不是各打五十大板。(3)判决时应使责任分担公正、合理,切忌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4)对受害人的赔偿应限于直接损失,一般不包括间接损失。
对学校归责时,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兼顾公平原则。即只有校方对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确有过错时才承担责任,对事故发生当事人都无过错时,可按公平原则由学校适当分担经济损失。
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しā返墓娑?,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职责与学生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虽有相近的内容,但这两种职责的性质和法律渊源却不相同。建立在亲权基础上的监护权是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教育与被教育的基础之上。因此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是教育、管理和保护,在此类案件中只要学校履行了作为管理者的义务,本身无过错,就不应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第160条规定,我国一些地方也颁布实施了“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如上海市人大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认定学校承担责任的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兼顾公平原则的归责原则。如果法律上没有规定学校额外的义务,则学校没有确保学生和学校其他成员安全的义务,换言之,法院并不是对每起学生伤害事故都去追究学校的责任,而仅仅追究由于学校的故意或过失而导致学生受伤害的责任。正如一位法学专家所说的那样:学校并非是绝对安全的保险人,不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所有伤害都负有绝对的责任。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除非学校有过错才承担责任,比如在体育运动或上体育课时,如果教师将器材放置不当,存在危险因素,竞赛选手搭配不当,诱导学生从事其身心未有准备的活动,险象环生场合布置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应认定学校有过错。如果学校和教师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尽到了提示义务,而是由于学生自身过错造成伤害的,学??梢悦庠鸹蚋菅墓沓潭仁实泵獬糠衷鹑巍H缭诮惺笛椴僮魇?,学生进行危险的化学实验或者在给学生安全指导过程中,学生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从事实验,受伤害的,应认定学生有过失,学校和教师无过错不承担责任。对在学校发生的意外事件,双方均无过错,学校一般不承担责任,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公平原则来确定学校补偿学生相应的经济损失,但也仅限于直接的损失,不应包括间接损失。
四、校园伤害事故赔偿范围的界定
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一方因侵权而给对方造成损害时,应当承担补偿对方损失的民事责任。赔偿范围,按照一般的解释,就是依法应当予以赔偿的损失。界定赔偿范围,就是指在受害人所遭受的所有损失中,确定哪些损失应当予以赔偿,而哪些损失不应当予以赔偿。准确界定赔偿范围,既有利于?;な芎θ说暮戏ㄈㄒ?,救济其损害,也保障加害人不负担其侵权行为以外的原因而造成的受害人的损失,从而符合公平等价的民法原则。
确定财产损害赔偿范围,应当以全额赔偿为原则,即财产损害数额的确定,以客观的财产、财产利益所损失的价值为客观标准,损失多少,赔偿多少。实践中存在争议较多的是人身伤害赔偿的范围。
在法律实务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就如何确定人身伤害赔偿范围的问题作了一些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了人身伤害的赔偿范围,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了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根据这些规定的精神,确定损害赔偿范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必须符合法律?;ず戏ㄈㄒ娴淖谥?。也就是说,应当依据法律规定的意旨确定赔偿范围,超出
第4页
法规意旨的利益损害,则不应予以赔偿;其二,确定损害赔偿必须依据相当因果关系。与侵权行为无相当因果关系的损害,不应计算在损害赔偿范围之内;其三,在必要的时候,应当考虑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轻重。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时候,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轻重,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考虑确定赔偿范围的重要依据。
根据人身伤害的内容,人身伤害的赔偿范围应当是:
1、人身伤害的一般赔偿范围。这种赔偿范围,是造成人身伤害一般都要赔偿的项目,无论致伤、致残、致死都要予以赔偿。
(1)医疗费赔偿。医疗费的赔偿应当以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疗费单据为凭。确定医疗费的赔偿项目应当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既不能使受害人合理的医疗费支出不能得到补偿,也不能让受害人任意扩大支出,不合理的加重侵害人的侵权责任。
(2)受害人误工工资赔偿。赔偿数额的标准,按受害人的平均工资或平均收入的数额计算;赔偿的误工日期,以治疗单位出具的出院通知单和诊断休息证明书为依据。校园伤害事故不会出现这项赔偿。
(3)护理人员误工工资赔偿。对受害人专人护理应当经医院批准,误工补助费以护理人员的实际损失为计算标准,护理人员没有工资收入的,按照当地普通工人的一般收入作为计算标准。赔偿的期限,依受害人应当护理的期限为准,医院有证明的,依其证明;医院无证明的,依法医鉴定确定。
(4)转院治疗的交通费、食宿费补偿。
(5)伙食补助费和营养费补偿。
2、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致人残疾的赔偿。这种赔偿是指人身伤害所致残疾,造成劳动能力丧失所应赔偿的范围。
3、丧葬费等致人死亡的赔偿。
4、间接受害人的抚养损害赔偿。侵害人的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的劳动能力丧失或生命权丧失,对受害人在致残前或生前由法定抚养义务的人,侵害人应当赔偿其抚养费损失。校园伤害事故也不会出现这项赔偿。
5、精神损害赔偿。侵害身体权、健康权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或侵害生命权给受害人的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予以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由法院酌情确定,参考的因素主要有:侵害人的过错程度,受害人受伤害的程度,受害人的生活水平,侵权人的赔偿能力,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校园安全无小事,面对形形的校园安全事故,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坚决把学校的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放心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曹占武主编《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卓晴君主编《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典型案例大全》,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3、祝铭山主编《学生伤害赔偿纠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1.现阶段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完成新校区网线布局、搭建、联网建设,校内的办公室全部联网,校园内无线网络连接覆盖了部分办公室和重点室外场所;完成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完成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配备有网络管理员用来提供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服务;提高带宽、增加网速,满足办公和教学的应用需求;根据教学需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内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
2.数字资源建设。建成数字图书馆;建成数字档案室;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各学科的课件、视频、动画、测验、试题等);建成录播室,实现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
3.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功能,实现统一登录、认证、权限管理。扩展一卡通功能,加强对学生出入校门、校内消费需求的管理等;完善教学监督系统流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授课和考试纪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用来加快传统课堂教学和资源库教学整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主要是在我校现有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基础上,调试出符合我校办学模式和办公需求的管理系统,使其能够实现综合教务管理、综合办公、学生综合管理、资源下载、邮件、通知等多个功能,实现并推行无纸化办公。
4.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我校在创建示范校期间建成录播教室,在录播教室自带功能的基础上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教学和学术讲座网络直播功能,该平台实现资源贡献并推出新型评价模式,扩大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的平台。
5.数字信息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培训后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数据管理、网络维修、网络监管能力。每隔一段时间信息化建设人员应外出培训并对校内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办公能力。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截止时应完成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共享、办公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水平要达到全市中职学校的中上等水平?;∩枋┯τ媚芄皇迪质悠?、声音、图像等多媒体资源传输,教学共享资源能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校内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应用
1.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我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是在原有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包括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管理,对校园信息的、处理、存储、下载的管理。实现从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软件资源到OA办公系统的应用全部数字化,将传统教学、教研与办公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的、整洁的数字空间,最终实现教育和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公效率。OA综合管理平台,是结合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的一套管理系统软件。系统以学生的学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为主体,可用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学生信息数据库可对学生的学籍、成绩等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教师通过管理平台能够更方便地浏览信息和传送文件,及时了解行内其他教师的教学、科研进展情况,有效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系统还提供了排课、选课考务等教务管理功能、办公事务管理等应用???,学校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管理平台,为今后的校内管理测评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办公水平。随着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成后的推广与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方式、体制、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成后及时开展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与办公的培训,增强教师现代化教学和办公水平,为学校今后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远程教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关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的几点回顾
1.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应重视总体规划。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校已有的数字化资源功能与应用基础之上,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应综合学校各个行政科室与管理部门的意见,确定符合我校的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2.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应统一标准、规范接口。学校内部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但标准化问题并不局限于学校内部,更要关注其他示范校的数字化资源与本校教学资源能不能对接,教育部门就“资源共享”已经批准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使用共建共享平台,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数字化校园中的教育资源这一部分可以考虑部分资料的开源管理。
1计算机网络管理
1.1计算机网络管理概述。计算机网络管理是对网络进行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组合管理。硬件方面主要是对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防火墙)、服务器、网络存储、用户终端等进行参数配置、运行监测、故障等方面的管理。软件管理方面包括应用程序、用户账号、网络地址分配、网络文件读写访问权限等。通过软、硬件组合管理系统来管理网络,保障网络正常运行。
1.2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5个网络管理功能域: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的划分针对OSI环境,目前已经广泛地被标准和非标准的网络管理系统所接受。
1.3网络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校园计算机规模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在机房管理时,有的上机学生需要上网,有的课程不能上网。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具备良好的使用性,满足教学需求,确保向教室和学生提供满意的网络环境,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校园网络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3.1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不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不够完善是影响网络管理的最主要的原因。网络管理模式单一,网络统计数据出现漏洞,都不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操作。网络管理缺乏集中性会对计算机操作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断加强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建设,才能增强网络管理的执行力。
1.3.2网络管理技术配置落后。现代网络管理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落后的网络应用设备必然会遭到淘汰。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核心应用环节就是网络配置管理,在拥有先进设备的前提下,才能建立更完备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1.3.3网络管理的检修技术落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网络故障,而相关的网络故障检修软件功能也不完善,不能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制约了网络的效能。
1.4网络管理发展的前景
1.4.1实现网络管理平台化。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能够为学校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资源,形成有价值的数据管理模型,提高网络的综合管理能力。
1.4.2实现多种网络技术综合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会融合在一起,从而全方位地传递信息,提高网络的效率性。
1.4.3实现网络管理自动化。网络管理自动化可实现拓扑发现、告警管理等常规网管功能,还能进行配置管理、VLAN管理、VPN管理、无线管理等众多扩展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很方便地对网络进行全面、准确而深层次的管理和维护。比如路由器自动报警功能,当路由器的CPU资源使用率达到指定的标准后,系统会以消息或者邮件等形式向网络管理者报警。
2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网络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ね缦低车挠布⑷砑捌湎低持械氖莶灰蚺既坏幕蛘叨褚獾脑蚨馐艿狡苹?、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蹦壳埃谛T巴缰写嬖谥疃喟踩?。
2.1存储设备产生的隐患计算机存储设备存储着大量的数据。用户在操作数据,进行读、写、存储的过程中,数据信息容易受到不法行为的威胁。信息泄露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U盘、光盘等外存储介质很容易被复制。二是数据存储设备在接入互联网时,信息被木马、病毒等窃取或毁灭。三是计算机出故障时,存储设备不经保护而进行维修,造成泄密。四是存储设备失窃,会造成大量的信息泄露。
2.2网络产生的隐患在网络中,计算机中的数据有些是共享的(包括windows系统默认的网络共享),这些存在网络中的数据,就有信息泄露的风险。一是当计算机联网后,使得数据很容易暴露在网络系统中,这就使计算机泄密的范围大大增加。例如接入互联网,数据就有可能被远程访问而导致泄密。二是黑客利用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或应用软件存在的漏洞进行网络攻击,破坏数据或者泄露数据信息。三是黑客在Internet上利用特洛伊木马技术找寻“肉鸡”,植入木马病毒后,对其进行控制或窃取信息。
2.3管理不严谨产生的隐患一是违反信息操作规程,疏于管理,造成数据丢失。二是信息丢失。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窃取信息。三是数据损毁。信息数据大多集中存储,保存在服务器磁盘或磁盘阵列等设备中,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就可能使全部数据丢失或者损毁。
3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来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3.1利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隔离与?;ぷ罨镜陌踩椒ㄊ鞘褂梅阑鹎?。目的是要在内部LAN与外部WAN两个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隔离,从而保护内部网络(Intranet)免受外部网络(Internet)非法用户的侵入。
3.2增强用户信息安全意识
3.2.1用户系统访问应设置安全密码:要求计算机用户设置账户名和密码;建议使用大小写字母、字符加数字的组合密码,增加安全强度;还要经常更换密码,减短密码使用的时间周期。
3.2.2日常病毒防护: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定期检查并扫描系统。
3.2.3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定期对电脑进行清理。个人用户要养成定期对电脑体检,定期进行病毒扫描的习惯,从而保护个人电脑安全,?;じ鋈诵畔踩?。
3.2.4可移动介质管理:减少或者禁止使用可移动介质,以避免恶意程序进入网络。
3.2.5数据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备份,数据库文件自动定时备份,数据容灾备份,双机热备,服务器系统具备便利的存储快照管理系统等。
3.3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常规化管理
对计算机系统的常规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3.1业务系统的维护。在校园网络系统中,往往运行着许多业务管理系统,如教学管理、学工管理、招生就业管理、资产管理、OA系统等。业务系统是通过程序的运行而工作的,如果发生软件故障或者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就需要对应用程序进行维护。
3.3.2及时安装系统漏洞补丁。为了解决计算机系统的漏洞问题,系统开发商会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保护系统的安全。系统漏洞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机系统漏洞包括软件漏洞、硬件漏洞以及应用程序漏洞三个方面。计算机用户应及时安装补丁对系统漏洞进行修补。
3.3.3加强硬件设备的维护。主要包括对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存储、计算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为方便设备维护工作,应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并建立设备故障记录表和设备检修记录表。
3.3.4建立维护文档。在对设备、系统等进行维护后,及时建立维护文档,记录故障原因、时间、维护方法和维护结果等情况,以便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查询依据。
4结语
1.1高校管理岗位人员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来,高校管理岗位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从事管理岗位工作的新进人员已全部具有硕士学历。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学历结构上看,高校管理岗位从业人员的整体层次、技能均高于过去。年轻同志思想活跃,充满生机,可塑性强。但他们缺少工作经验,所学专业大多数为非管理学专业,在管理理念上仍然是生疏的,特别是在对待繁忙的服务性工作中,还是表现为缺乏耐心,难以吃苦。同时,年轻同志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并非出于主观愿望,而更多的是迫于就业需要。尤其是近几年来,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不断加重,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造成管理岗位流动性加大,工作稳定性受到影响。这种现象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更不利于管理岗位的创新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岗位的老同志依旧发挥着淡泊名利、吃苦耐劳的模范作用。他们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敢于担当,更能吃苦,为年轻同志树立了榜样。但新老同志工作中如何搭档配合,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同事间合作往往以工作职责、范围为依托,同时集合个人工作上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最大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和潜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同样存在着职务高低,年龄大小的人员如何共同发挥作用的问题,老同志深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又受现代信息的感染,在日常工作中会选择比较稳健的思路与做法,而年轻同志则选择相对激进的思路。同时,人情关系又在工作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如:有的同志职务不高,但办事负责任,工作有成果,却不受重用。同样,有的同志工作非常一般,但人脉多、路子广,却能被重视。这种现象也会影响日常工作效率的发挥,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工作需要,高校管理人员会经常与各级领导打交道,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道德规范,给领导提供客观、公正的汇报,便于领导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管理岗位处于各种人情世故和矛盾的交汇口,闲言碎语较多。这就要求管理岗位人员讲原则,讲情感,更讲责任。不利于团结和工作的话,不要讲,不可传,以免引起误解,使同事关系变得紧张复杂,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1.2高校管理水平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管理水平随着学校的发展、创新与提升,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目前形势的发展及要求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校管理岗位作为学校的日常办事与服务窗口,涉及到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形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和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注重规范性、条理性和灵活性的有效结合,对于复杂性的事务要提前做好多种准备,确保工作顺利完成。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管理水平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压力,高校现有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有待实质性的提升,日常工作中的规范性及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也有待新的突破。目前,高?;镜娜粘9芾砉ぷ魍瓿傻纳锌?,但创新的、高水平的管理能力依旧一般化,难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求。现阶段,高校的各种现状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如校区分散、多重管理、学生人数较多、经费配置不合理等现象。但作为一所大学,必须首先抓好校园管理,依法治校,科学管校,提升管理能力,提高人员素质,为社会提供文明和规范的精神动力,为提升全民素质做出贡献和榜样。面对现状,高校各级领导要认真总结,深入思考,学习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指示和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指示和理念,按照中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加大制度建设和依法治校的力度,形成新的改革方案,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使高校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2.高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设想
2.1主动培养责任意识
责任是指应尽的职责,也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一个公民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里存有责任,尊重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高校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有自觉培养责任意识的精神,做任何事务都必须讲责任,牢固树立责任第一的思想观念。努力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单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把增强责任心贯穿在日常工作和平时的每一件小事上。责任的培养源于日常生活的习惯积累,并通过日常反复的实际行为逐步养成而固定下来,良好习惯的养成又离不开责任和意志的支撑。责任的培养还来自对日常工作及生活的点滴小事的态度,小事的责任是大事责任的基础。因此,培养责任要从平时的小事开始抓起,日积月累,逐渐养成做事负责的良好习惯行为。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工作责任心的培训,必须具备基本职业道德,提升敬业精神,诚信守言;加强社会责任感的熏陶,讲公德,守规则,对自己、单位及社会负责任。高校管理岗位工作职责要明确规定培养责任的条例,强化管理人员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与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内容的学习班,有意识地加强责任心的培训与训练,积极主动承担工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行为。每一位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积极主动训练自己,使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有明显的提高,工作状况有明显的改变,从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实质性的提升。
2.2有效强化目标管理
目标是指需要寻求的对象或想要达到的标准。目标管理概念由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1954年创立提出,并被全球各大工商界、企业界及商学院广泛运用与推广。目标管理就是在工作中首先设立目标,把目标当着核心任务,通过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来承担或完成任务,最终实现目标。高校各级领导首先要具备创新思维,强化目标管理理念,把目标管理理念贯穿于日常行政管理理念之中,在管理岗位职责中增设目标管理的环节和要求,并将目标管理的考核列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对于目标管理完成较好的部门与个人给予奖励。学校职能部门要根据学校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工作目标,并力争落实到位,努力改变办事拖拉、推诿的低效率现象。对于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意识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了解和掌握现代大学管理新理念、新思路。在本职工作中注重自我目标设定,通过对自我目标的设定、管理和实现来尝试工作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从完成工作的业绩中感触到目标管理成果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2.3积极搭建发展平台
高校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层次,也代表着学校发展的方向。由于目前高校的管理水平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化、质量化和制度化的程度。因此,高校管理岗位队伍建设与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任务。在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中,要特别强化制度建设的创新与完善,努力为管理人员提升素质创造发展机会,搭建发展平台,力争出现新局面。全面强化制度建设,努力搭建发展平台,加大自身素质建设力度。这是管理岗位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必须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高校相关部门可通过岗位培训或进修等方式,积极组织,有效安排在岗管理人员学习培训与进修,力争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技能,并将这种岗位培训方式制度化、常态化,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环节,促使制度建设循环发展。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于平时的日常工作积累。高校的基层管理工作人员,绝大多数要在原岗位上工作到退休,时间一长,难免厌烦,工作热情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有效安排管理岗位人员内部交流轮岗便是改革创新的一种方式,同事之间互换角色,相互学习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挖掘新的潜能,发挥新的优势。学校领导及职能部门要充分考虑到管理人员的自身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努力为管理人员提供发展与深造的机会,搭建更多的创新学习机会与发展平台,使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自身发展能有新的突破,从而真正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
3.总结
这种做法突出的是双方的金钱色彩而忽略了双方的感彩。现代酒店客源管理要求企业将重心转移到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源重复使用或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注重巩固酒店和更多顾客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做为酒店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客源管理发展方向。
现代酒店在现实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那就是这个酒店的客源,顾客购买酒店服务产品后,若感到满意,其有可能再次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并且成为企业的忠实顾客和正面传播者,这就是酒店的口碑。若其感到不满意,那么其不可能再次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并且会成为酒店的负面传播者,他会继续寻找购买对象。也就是说,酒店的客源管理建立在相当大的满意顾客群体基础上,必须要有相当大的满意顾客群体,才有稳固的客源市场。得不到顾客认同的酒店,最终会失去客源群体,那么客源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事实证明顾客的高度满意率,不同程度的建立在酒店的各类有形优质服务产品上;建立在各类无形服务产品的高附加值上。所谓服务产品的高附加值,就是在提供服务产品的过程中各类顾客利益的追加。和各类顾客成本的节约程度。首先是各类顾客利益,其包括服务产品本身附加值,对于酒店来说,为巩固与顾客的关系,应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利益,以附加值来增加酒店产品的价值,企业应该提供一百零一的满意,这额外的百分之一的满意,就是产品的附加值,其价值越高服务产品附加值越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应把顾客的一些超常需要当做增加价值的机会,而不是对正式工作的扰乱,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寻找提供附加值的机会。
当然,附加值的追加不等于是简单地削价或提供某些实际的物质利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追加附加值;第一物质利益的追加,可以通过某种特殊的物质来满足顾客的需要,第二财务利益的追加,相对来讲是指企业的某些忠诚顾客而言,支付相同的价格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产品,第三社交利益的追加,其多是通过专门服务,个,癖好服务,超前服务等方式得以实现的。酒店为VIP客人建立客史档案据此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增加顾客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社交利益的追加要求服务人员在工作时眼明,耳灵,手勤,脚快,心细,及时抓住各种机会追加社交利益。很明显,酒店在为顾客追加各种利益的同时,顾客在为酒店创造效益,这里面包括了顾客的终身价值和连带价值。
酒店在作好各种顾客利益追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少顾客消费总成本来增加顾客满意度,顾客消费总成本包括;第一、货币成本,顾客购买,消费酒店的产品所付出的货币总和。第二、时间成本。顾客在购买酒店的产品时所付出的时间代价。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中,酒店应重视节约顾客的时间成本。第三、体力成本,顾客在购买酒店的产品时所耗费的体力价值。第四、精神成本,顾客在购买酒店产品时所承受的心理代价,可以说是顾客的精神成本。酒店应尽量节省顾客的总成本,让顾客意识到自己购买的产品是最经济实惠的产品,从而获的最大的满意评价。
创造满意的顾客,首先要求酒店能按照顾客的共性需要提供共,满足每一位顾客的基本需要。在此基础上酒店还要根据每一位顾客的不同需要,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这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可表现物质属性差异,服务差异,员工差异,区位差异,形象差异[如某些高档星级酒店的价值领先者的形象],这些产品的差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重要性:对顾客而言这种差异是关键的。第二、独特性:竟争对手是无法模仿的。第三、优越性:这种差异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第四、可沟通性:通过某些方式,酒店可以将自己的差异传递给目标顾客。第五、可承受性:符合顾客的购买能力。第六、可盈利性:对酒店而言,通过产品交换可获利。第七、领先性:这种差异是一种流行时尚的前奏,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传统的“以书为本”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中,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往往不是将图书看成为广大教师与学生的资源,也不将各类图书刊物的使用效能发挥到最高作为图书馆管理的核心目标和管理价值追求,而将图书刊物当作与课桌椅一样的学校资产,将其作为装潢学校的一个门面,将图书馆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面子工程……无疑,这是对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严重误解,也是对图书馆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和信息传播功能的发挥,也严重违背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发展与管理的根本目的。对此,广大高职院校的领导层以及广大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和核心价值,清醒地认识到图书馆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将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的管理理念迅速转向“以用为主”的管理模式,将“面子工程”变为实事工程,从而让更多的师生可以借助图书馆获取更加丰富、更加新颖、更加鲜活的各类知识,进而更有效地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在图书管理中注入人文关怀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首先就要在服务模式中注入人文关怀理念,只有人文关怀真正到位,才能让广大图书馆服务对象更加亲切地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文熏陶。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关注“人文”,改变传统图书馆管理中那种刚性管理模式与手段,取而代之以更加“柔性化”、更加独具“人文气息”的图书管理风格。根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河海大学图书馆在管理模式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些独特的成果,其中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模式,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赞誉。例如,图书馆为了给予广大读者以温馨的人文关怀,特别在亮化和美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让图书馆的四壁更具人文气息,营造出更加适宜广大读者静心、安心读书的温馨环境;又如,引入较为先进的3M防盗监视测仪器,当监测或发现有人未办手续将图书私自带出之时,不用生硬难听的话语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忌用“偷书”之类的语言激怒读者,而是心存善意面带微笑地对他们说:“您是否有急事,一时之下忘记了办理有关借阅手续?”,又提醒了那些无意中违规的读者,使他们在瞬间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错误,体现出图书馆管理的文明、宽容与高尚的人文品质,进而促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三、完善信任读者的管理制度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出生背景、成长环境不尽相同,发展过程和所经历的事件也不一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影响、相互碰撞,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有些读者不严格遵守图书管理规定,有随意在图书内部乱涂乱写乱画者,有在规定的借书期限内不及时归还者,有不小心损毁图书者,甚至还有故意撕取其中某些页面或有剪取“天窗”留存者,但这毕竟不是主流,不要“以偏概全”,一棒打死所有读者,不能对读者付诸“不信任”眼光。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切实本着关心学生成长、成才、成大器的角度来加强图书馆的管理,首先投之以善良、宽容与大度的心,完善管理制度,进行和谐管理、文明管理,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使恶得到遏制,使善得到发扬。
四、将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