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5:59: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共资源交易调研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受区政府委托,2020年6月3日至4日,区自然资源局组织各乡、涉农街道到焦作市,学习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经验和做法。调研组先后到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马村分局学习交流座谈,学习收获对我区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基本情况
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准备工作始于2019年初,截至目前,焦作市共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块,其中:地块一,位于武陟县北郭乡益庄村村北1.07公顷(16.05亩)土地,以140.38万元的成交价,被焦作市益瑞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拍得。地块二,由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乡庙前村、谷堆后村共同申请,经焦作市人民政府批准入市,决定以网上挂牌方式出让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委托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具体承办。具体地块位于马村区安阳城办事处庙前村、谷堆后村,面积约11.3186公顷(合169.78亩),起挂价格为2751万元,土地为工业用地50年使用年限。5月29日,该地块以2751万元被焦作市浩瑞建材有限公司拍得,是河南省首宗入市交易的城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二、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主要做法
(一)制定完善入市制度,推动依法入市
为了更好的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行为,焦作市印发了《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工作实施方案》《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拍卖挂牌出让交易规则(试行)》等文件,规范了全市入市交易程序,强化了过程和环节控制,对入市主体、入市地块、入市程序、交易细则、监督管控以及收益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既简化程序、提高了服务便捷性,也保障了入市合法合规。
(二)严格规范入市程序,保障农民权益
焦作市明确入市范围为国土空间规划(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主体为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未取得法人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可授权/委托其组建的资产公司,或者委托授权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实施入市。入市前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由村民自己决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否入市、怎样入市,形成决议后,逐级向上申请,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权益。交易结果需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公示栏公式,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保障农民受益的方法:一是逐年支付租金;二是一次性支付土地收益;三是作价入股,每年持股分红;四是租金保底加分红,每年收租金,定期分红。
三、焦作市相关经验、实例对的借鉴意义
(一)新《土地管理法》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法律依据
新《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新《土地管理法》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条款修改主要体现在四点:一是规定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合法化;二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规定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民主化决策程序;三是通过出让等方式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四是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二)简化程序,促进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加速落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省去了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征收环节,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审批,市(县)人民政府核准,节约了审批时限,更有利用各类项目加速落地,避免项目未批先建,造成违法用地行为。
(三)降低征地用地成本,减轻财政压力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涉及缴纳社保费等税费,征地用地成本显著降低。同时,出让起始价、出让底价等不得低于宗地实际取得的各项客观成本费用之和,每宗土地出让均可实现正收益,可有效避免以往工业用地供地过程中成本大于收益等情况的出现。
(四)拓展财政收入渠道,增加财政收入
按照焦作市试点的经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区财政可依法取得工业用地出让收益5%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下一步,焦作市正在谋划农村集体商业用地的出让,预计县(区)政府可获取出让收益的20%作为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
(五)有效盘活农村建设用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民获利,企业降低用地成本,为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农民收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仍在探索阶段,目前焦作市的试点仍局限于工业、商业用地,全国首批试点区域河南长垣县、重庆大足区在住宅用地入市探索中走在全国前列,但可复制性待进一步了解学习。在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仍需注重以下工作推进:
(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乡镇规划
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首要条件。受上级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的影响,我区各乡国土空间规划尚未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启用前,该项工作可依照各乡现有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覆盖的范围来实施。下一步,将加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力度,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预留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条件,在规划中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二)上级政策支持
向三门峡市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上级政府、部门申请政策支持,出台符合三门峡市、实际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政策,为入市提供政策支持。
(三)完善乡街道基准地价
基准地价是影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价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基准地价尚未覆盖全区广大农村,可能掣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下一步,将完善各乡基准地价。
按照中国社科院汪向东教授的说法,“沙集模式”是指:农户自发地使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自己变身为网商直接对接市场;网销细胞裂变式复制扩张,带动制造及其他配套产业发展,使得各种市场元素不断跟进,塑造出以公司为主体、多物种并存共生的新商业生态;这种新商业生态,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户网商的进一步创新乃至农民本身的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沙集模式”中,“农户+网络+公司”相互作用、滚动发展,就形成了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创业致富新路。“沙集模式”是历史的产物。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的农民通过开网店,彻底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在2006年,当地三个年轻人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经营各类小商品,但从2007年开始,生产、销售拼装式的实木家具。发展在2008年,带动了周边农民开办网店和家具厂的热潮。目前全镇在淘宝集市上一钻网店195家,两钻网店157家,三钻网店100家,四钻网店43家。2000家的网店带动一条产业链条,目前该镇拥有16家物流企业。农民通过开设网店,不仅提高了收入,还解决了就业和创业难题。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基本都已返乡,而且村里还出现了上千人的劳动力缺口,治安问题也大为好转。现在,沙集镇作为一个只有1.3万户的小镇,已拥有农民网商超过千人,2010年整体销售额超过3亿元。正因为如此,“沙集模式”被人们称之为“农村的草根创造力与网络大市场结合以后产生出的一个巨大的巨变效应”。和传统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就是“沙集模式”使农村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之间的联系方式有了彻底的改变。使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传统联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对此由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阿里研究中心的《“沙集模式”调研报告》中就曾指出,沙集模式是农村经济中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典型。具体讲,沙集模式的核心是“网络+公司+农户”。其中,农户是主体,公司是基础,网络是龙头。在“沙集模式”中,家庭经营的农户是发挥主导作用的主体,实体公司是农村产业化的基础,而电子商务平台所代表的互联网,则是带动农村产业化的引领力量。从这个角度说,沙集模式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现代化道路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沙集模式”的重大意义
“沙集模式”的经济社会影响意义深远。应该说,它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向和可能。
(一)“沙集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采集信息弱势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过去“公司+农户”结构下,公司控制农户、与农户争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信息不对称,因为市场信息大部分掌握在公司手里,这使得传统的“公司+农户”结构并没有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难以得到农民的真正拥护。“沙集模式”则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它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加了“网络”这一重要要素,使农民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了真正的商品需求和销售信息,这就解决了农民信息弱势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产品定价会更低,买卖双方互相受益。由此形成的结果是,农民足不出户,在家中就可以创业致富,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地覆改变,农民实现了充分就业,还需要从城里招工补充人手不足。
(二)“沙集模式”能够直接催生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沙集模式”的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不像一些发达地区,网店是在相对发达的产业集群和特色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而是完全由电子商务直接催生出本地的主要工业。像沙集镇这样的贫困地区,信息化都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说明农村并不一定非要等到工业化完成之后才进行信息化,而是可以采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式,快速发展农村经济。
(三)“沙集模式”是破解“大城市病”、实现城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沙集镇,网商群体不仅有返乡大学生,还包括文化程度不高的村妇;既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网店雇佣人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木工,也有刚走上社会的毛头小伙子,甚至是还有五六十岁的老人和残疾人。通常在网店经营中,年轻人负责打理网店,老年人和残疾人从事简单的包装、打磨工作。农民们在网店生产经营中各得其所,这样既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又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还减少了大规模外出打工带来的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沙集模式”也就成为我国破解“大城市病”、实现城镇化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了。(四)“沙集模式”对发展地方经济会提供一些新思路。多年来,发展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希望通过引进重大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现在招商引资困难重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且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还日益导致这个代价不断加码。另外,外来的项目也“难养熟”,来的难,走的易,一有风吹草动,或别的地方给的条件更优越,可以拍拍屁股就走。而“沙集模式”对公共资源的索取很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却很大。特别是它具有内生性,即使有风吹草动、市场有变化,本土网商也会共同抵御风险。
三、“沙集模式”成功的条件分析
那么,“沙集模式”要能够成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呢?本人对此梳理出以下几条:
(一)“沙集模式”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2010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就达到1.2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7.3%,并保持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便捷的物流和支付体系、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便必然会使网购市场拥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选对产品也是沙集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一。沙集镇是通过生产、销售拼装式的实木家具,才真正走向市场的。事实证明,以简易拼装家具这种产品切入市场是最佳选择。因为它需求容量大,市场进入的门槛低,能够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产品适合储存和长途运输,产品拓展空间大。
(三)需要不断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随着实践的发展,沙集镇就在去年底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了完全由网商来主导的行业协会,以协会牵头制定出两个标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在沙集镇网商所使用的淘宝网平台,就实行店铺评分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并且客户在拿到并验收商品合格后,才把购买费用划转到商家账户,这就使得消费者放心,对网商构成了信用制约,有力地保证了网上交易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