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22 22:33: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第1篇

“不是说全球变暖了吗?为什么还会出现50年一遇的严寒?”中国气象局的有关专家解释说,这是一次大范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正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全球变暖通常伴随着局部严寒

不单是暴雪肆虐中国南方,近年来,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频繁发生,强度也不断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一般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不少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违背,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全球变暖是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但也通常伴随着局部地区的严寒。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 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南方雪灾导致5省降雪时间创百年新高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提供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已有湖北等9个省份降水量超过20年一遇,其中四川超过50年一遇,陕西超过70年一遇,而甘肃、青海则超过了百年一遇。

从降雪持续时间来看,1月,已有江西、湖南等11个省份降雪日数超过20年一遏,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山西等5省超过了百年一遇,安徽省降雪则是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介绍,与多年相比,今年这场暴风雪最大的特点就是雨雪天气过程时间间隔短。他说:“三九天雨雪天气频发并不少见,但是今年1 5天之内发生了三次过程,几乎一星期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范围的降雪,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顽皮小女孩“拉尼娜”是雪灾祸首

“造成近期大范围强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敝醒肫筇ㄊ紫けㄔ彼锞?。他分析,从中短期大气环流演变上来看,今年入冬以来冷空气比较频繁,暖湿气流活跃。尤其是1月份以来,中高纬度的环流以经向型为主要特征,冷空气活动频繁。此外,副热带系统偏强,较常年同期的位置偏西偏北,有利于把南方的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一方面是北方的冷空气很活跃,另外南方的暖湿气流又源源不断向北输送,冷暖气流交汇的位置主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创造了有利的环流条件。

而今年大气环流异常与正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拉尼娜”现象有关。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介绍,从气候变化上来看,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上海温偏低,是“拉尼娜”现象的表现形式之一。

“拉尼娜”是指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它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袄崮取笔侨却Q蠛痛笃餐饔玫牟?。当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候平均值0.5度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拉尼娜”就形成了。

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度以上。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事件是1 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世界气象组织报告说,“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并有可能持续至2008年第一季度。

就我国来看,“拉尼娜”现象使得北方冷空气很活跃,一路南下。而气象学观测发现,来自青藏高原的一支大气“急流”今年也出现了近十多年来少有的活跃,它携带着大量的水汽从我国西南侧直奔北上。于是,在冷暖气流交汇的位置,自然就产生了雨雪天气。

第2篇

不确定性是最大的困难

2008年1月10日~2月2日,我国大部尤其南方地区连续四次出现低温雨雪冷冻天气过程,灾害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而这次严重低温雨雪冷冻灾害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灾害的预报和预警不是很准确,二是对灾害的严重性估计不足,防灾抗灾的准备不充分。

而对低温灾害预报不太准确又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复杂造成的。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不过,从既往的灾害原因和预报中,也许能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2008年初春中国遭受低温雨雪冷冻天气后,有关专家总结了这一冷冻天气形成的自然原因。一是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这种情况是我国东部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大气环流异常。2008年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这种环流异常型持续了19天(1月气候平均值为6天),是多年气候状况的3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该环流型持续最长的一次,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

三是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

四是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到了2008年年底,上述四种原因还会不会成为中国冷冻天气形成的重要成因,需要气象和防灾部门的精心研究,并做到尽可能准确地预报和预警。

局部寒冷与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中国和世界一些局部地区反而可能遭受冷冻天气灾害,这便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而这一情况又与拉尼娜等气候因素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是一种异常气候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面水温低于往年的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由于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所以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一般紧随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是大自然修正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气候失衡的一种方式。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一个强信号。从近50年的统计来看,拉尼娜现象的发生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强度也比厄尔尼诺弱,持续时间则大多数偏长。

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拉尼娜造成的冷冻极端天气气候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对2008年初中国的低温雨雪冷冻天气有重要作用。不过,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和环境方面的一些专家就提出,尽管全球气候在持续变暖,但2008年将是自2000年以来最为寒冷的一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将达到14.3摄氏度。英国气象办公室的专家认为,这一平均温度比2001年至2007年的全球平均温度低了0.14摄氏度。

而造成这种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寒冷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拉尼娜现象,这也是全球某些地区,如中国的一些地区局部变得更为寒冷的原因。但是,英国气象办公室的皮特?斯哥特博士说,尽管2008年全球平均温度下降,变得相对寒冷。但这并不是全球变暖正在缓和的证据。相反,全球变暖还在持续。

中国气象和环境方面的专家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认为要提高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能力。建立10~30天延伸预报业务和重大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业务,以应对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发展。

预防冷冻天气灾害

2008年初的雨雪冷冻灾害天气过程正值春运高峰,主要发生地域又是中国交通、电力、煤炭和其他物资运送的重要通道和人口稠密地区,几乎影响到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各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机制也刻不容缓。

尽管预报和预警冷冻天气灾害有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做好应急准备是抗御灾害的基础。监测、预报、预警是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三个重要环节。首先是国家和地方气象部门要及时预报和预警冷冻灾害天气。而气象灾害按照影响区域、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分为特别重大气象灾害(Ⅰ级)、重大气象灾害(Ⅱ级)、较大气象灾害(Ⅲ级)和一般气象灾害(Ⅳ级)。

社会各部门和公民个人都应当响应这些预报和预警,在个人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以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应对,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例如,在个人生活方面,要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和降雪降雨的最新信息,注意添衣保暖,及时贮存食物、蔬菜并添置生活日用品,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同时,个人还需要学习和了解气象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知识。

而在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要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报纸、显示屏、网络等方式向社会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政府相关部门要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如供电、供暖、供水、急救、消防等要进入应急状态。而且,各政府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抗御灾害。例如,公安、交通、交警、民政、农业、水电、林业、商业等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落实防雪防冻工作责任,实行24小时值班、全员上阵抗灾救灾。

特别重要的是,需要汲取2008年初低温冷冻天气的教训,及早贮备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应急物质。例如,如果由于暴风雪电力和交通中断,在紧急维修期间,人们应当获得足够的衣物、食品和蜡烛等照明设备;如果煤气中断,应当有煤、柴火等能源以供生活和生产之需;如果电力中断电气机车不能运行,交通部门应当有足够的内燃机车提供应急,以恢复交通。

第3篇

不过,雨中的农产品市场却异常火爆,正上演一轮逆势上扬行情。跟踪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的文华财经农产品指数在5月25日(135.48点)逆势反弹,6月7日创下阶段性新高――146.32点,10个交易日涨幅超过8%。

来自国际天气机构预测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强度正逐步减弱,拉尼娜现象正在袭来。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当下更值得关注天气现象的原因,因为它对大豆、白糖等农产品生产会造成一定影响。

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肆虐

最近一次强降雨过程发生在5月31日至6月3日。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网站信息,期间,重庆、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西、贵州等13个省(区、市)被大雨覆盖,最大点降水量为湖北咸宁葵山的23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则为重庆武隆金子的211毫米。

据介绍,目前长江干流和两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高2.25-3.18米,较1998年同期偏高1.55-2.46米,但低于警戒水位1.79-3.64米;太湖平均水位3.82米,略超警0.02米。

来自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水情信息也显示,至6月2日14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涨至2.5万立方米每秒,创下近24年历史同时刻最高纪录。

其实,2016年整个春季都是多雨天气。6月3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新闻会传出消息,今年春季全国平均降水量174.9毫米,较常年同期的143.7毫米偏多21.7%,为历史同期第三高值,仅次于1952年的187.1毫米及1973年的179.1毫米。其中,全国共有22个气象观察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主要分布在华南、湖南、江西、新疆、青海等地,其中5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纪录。

据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全国很多地区仍将处在降雨天气。根据中央气象台6月7日的天气公报,6月中下旬,长江中下游至贵州和广西北部一带仍是主要雨带,江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沿江附近在6月16日至25日间预计有大暴雨。除了南方省份,西南地区同样将遭到强降雨冲击。其中,6月8日至10日,云贵川桂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北方地区多雷阵雨天气。

海通证券研究员关慧分析认为,目前的极端天气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延续,但拉尼娜现象才是市场最担忧的。所谓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拉尼娜现象将引发太平洋东岸严重干旱,这将直接影响大豆和原糖生产?!惫鼗鬯?。

澳大利亚气象局在5月24日的报告中判断,2016年下半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在50%左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5月30日的报告则认为,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强度在逐渐减弱,预计拉尼娜现象在2016年秋季和冬季发生的概率为75%。

今年灾害天气已致直接经济损失逾130亿

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令地方经济蒙受重大损失。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网站最新披露的信息,5月31日至6月3日的强降雨过程,共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重庆、贵州7?。ㄊ校?4县89.3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3.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3.81亿元。

据介绍,截至6月3日8时,今年以来已有14?。ㄇ⑹校?73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58.0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12.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37.82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9%。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消息也显示,受6月3日以来强降雨影响,广西柳州、桂林、南宁、贺州、贵港等地10余县发生洪涝灾害。截至6月5日16时,灾害造成受灾人口2.7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3千公顷,其中成灾0.69千公顷,绝收0.05千公顷。

灾害天气在西北部也显示出相当大的破坏力。据甘肃省陇南市政府官网消息,6月3日至4日,陇南市5县区25乡镇遭受暴雨冰雹灾害,致使小麦、大豆、油菜、玉米、马铃薯、花椒、核桃、油橄榄、中药材等农经作物,基础设施和部分农房不同程度受损。据统计,此次灾害造成7万多人受灾,近5000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548.1公顷绝收。此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606.68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9481.48万元。

大宗农产品期货逆势上扬

灾害天气成了商品市场农产品上涨的助推器之一,农产品期货出现逆势上扬的势头。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文华财经农产品指数从2月29日的历史最低点(124.84点)一路反弹,到4月22日已上涨16.2%至145.08点,在横盘整理了近一个月之后该指数于5月25日(135.48点)逆势反弹,至6月7日再度创下阶段性新高146.32点。

其中,豆粕、菜粕期货最为抢眼。其主力合约在近两个月时间里上涨逾30%。目前,豆粕期货主力1609已经突破3000元/吨大关,6月7日盘中最高价为3134元/吨;菜粕期货主力1609合约6月7日盘中最高价为2603元/吨。

在国外市场,农产品也受到各路资金青睐。以原糖为例,CFTC公布的持仓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当周,基金持有的原糖净多头仓位为250354手,处于原糖历史上基金净多持仓的记录较高水准。此外,证券市场中,以猪肉概念为代表的农业题材股也备受追捧。

鲁证期货分析师李振强对笔者说,目前安徽、湖北的小麦正在收割,强降雨天气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此外,暴雨对南方水产也会有一定影响,比如影响鱼类采食,进而对菜粕、豆粕的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比较小,因为对国内农产品来说,这个季节并不是敏感季。相比较而言,目前华南暴雨比较大,豆粕、菜粕的运输将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国泰君安证券6月6日的研究报告呼吁投资者,当下应重点关注厄尔尼诺后续影响。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异常气候,潜在利多于糖、大豆、国际玉米等价格。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还认为,投资者应关注夏季恶劣天气对生猪供需的潜在影响,猪价存在继续超预期上涨可能。

第4篇

至6月19日,南方强降雨已经持续20余天,防汛形势骤然严峻。人们在汶川大地震后尚未松弛的神经更加绷紧。

5月26日以来,先后四雨袭击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九个省区。

暴雨又一次考验了国家的防汛抗洪体系。据国家防总统计,截至6月18日,今年全国洪涝受灾人口已达到4300万人,因灾死亡176人,失踪52人,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元,且对秋粮收成造成影响。

随着雨带北移,北方地区也陆续进入紧张状态。

罕见强降雨

在湖南、江西等省份,此轮汛情比正常年份提早一周左右到来。总体看,各地降雨来势迅猛,且持续时间长,与往年同期相比雨量偏多。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高辉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日降雨量超过50毫米即为暴雨天气。此次广东大部分地区暴雨时间为两到三天,局部地区甚至超过四天。

广东、广西的降雨量创下历年同期新高。从6月1日到6月16日,广东省和广西东部的降雨量多达往年6月、7月、8月三个月总和的一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如深圳,总量超过800毫米,城市严重内涝,致使围墙倒塌和山体塌方。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南方九省区平均降雨量也比往年同期高六成。

受强降雨影响,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水系6月中旬以来发生较大洪水。国家防总统计表明,此次洪水为1915年以来排位第七的流域性较大洪水,其中西江相当于20年一遇洪水,北江为10年一遇洪水,西江支流桂江、柳江支流洛清江等为超历史纪录的大洪水。

长江流域湘江上游和赣江亦经历了从较大洪水到回落的过程。6月14日10时40分,湘江上游永州老埠头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4.76米,列1940年建站以来第二位,流量达20年一遇。长江支流赣江的上游发生超警戒洪水,14日15时,干流赣州水文站洪峰超过警戒水位1.36米。

暴雨之源

连日暴雨雨量虽大,但多位专家均向《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南方暴雨仍属正常范围,并非极端气候现象。不过,他们也指出,全球变暖导致的拉尼娜现象增强,亦是此轮降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全球变暖加剧了厄尔尼诺现象和与之相反的拉尼娜现象,并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一系列极端天气。其中,拉尼娜现象通常发生在厄尔尼诺之后,表现为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雨量下降;而西部水温开始上升,降水量也明显偏多。这被学者普遍认为是1998年的长江流域洪水和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成因之一。

拉尼娜现象使得影响中国气候系统的因子增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员姜彤表示,以前影响中国气候的影响因子通常只有一两个,而现在却有三四个,包括拉尼娜现象、副热带高压和南海季风等。高辉也同意,本雨是受拉尼娜现象、南海夏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等因素共同作用。

据其分析,拉尼娜现象使西太平洋海温偏高,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活跃的对流。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沿着位置偏向西南的副高西北侧输送,与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在华南交汇形成水汽汇合,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以对流性降雨为主的天气。

与此同时,通常5月中旬暴发的南海夏季风今年提前到5月初暴发。过早爆发的季风使西南水汽输送到华南的时间更长,从而使降雨时间更为持久。

随着影响气候因子的增多,天气的预测将更加复杂,反常的天气也较以往频繁。在姜彤看来,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是在气温平均值升高的同时极端事件频发,干湿交替与温度升高同时发生。

他还分析,今年长江流域的情况亦符合上述趋势。整体而言,今年长江流域比较干旱。但长江流域部分支流如赣江和湘江却发生了洪涝灾害。这也是干湿交替与温度升高同时发生而导致?!凹耸录捣?,使得以往百年一遇的事情,现在就变成20年一遇了。”姜彤说。

防洪软肋

总体而言,今年国家和各地防汛应急措施启动比较及时。但即便如此,汛情仍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究其原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程晓陶分析说,以往中国主要将防洪的精力集中在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对此做出巨大投入,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中国对山洪的预警和城市内涝的治理依然属于薄弱环节,这一块成为防洪工作的重大隐患。

山洪是指汛期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是中国自然灾害当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之一。根据水利部2008年1月的中国水旱灾情公报,2006年因灾死亡人数为2276人,其中因山洪死亡人数达1612人,占总死亡人数70.8%。

在农村地区,山洪成为主要的洪灾危险。统计资料表明,全国21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就有1500多个在山丘区,约7400万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威胁。1950年至1990年,中国因山洪灾害死亡15.2万人,占同期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67.4%。

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比,今年以来有上升的趋势。国家防总信息处处长马涛告诉《财经》记者,此次因灾死亡的176人中,70%以上是由于山洪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致死的。

早在2006年5月9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共同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已明确各有关部委防范山洪的责任和目标。然而,由于山区多地质复杂、交通不便,防洪预警预测困难重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一直未能落在实处。

对此,程晓陶认为,应加强山区防洪,而山区防洪的重点在于加强山洪预警预防能力和保证中小型水库的安全。

目前中国对于汛情的中长期预报往往不容易十分准确,且易在实践中引起误解。程晓陶认为,应当主要加强短期的预警预报,令其准确及时地到位。但在山区,政府现有的预警预报系统并不完善,因此,应主要依靠群众的力量,群防群治。

同时,中国南方及西北、西南地区多为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中小河流之上往往密布中小水库,其中相当一部分为病险水库。一旦连日暴雨,中小河流上涨很快,极易超过警戒线,给中小水库造成压力,因此需要提前检修、预防到位。

此外,本雨造成多个城市严重内涝,凸显城市防雨功能不足。不少专家指出,要改善城市内涝局面,必须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加大排水系统改进力度。

未来防洪形势严峻

今年以来的四轮强降雨,仅仅是气象专家所说的前汛期。前汛期过后,紧接着将是梅雨期。

往年南方前汛期一般结束于6月中旬,此后雨带北移至江淮流域,从而进入梅雨期。但此轮降雨时间持久令华南地区前汛期向后顺延,延续时间长于往年,梅雨期于6月19日才开始,比往年推迟十天左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告诉《财经》记者,从6月19日起,大气环流开始调整,副热带高压开始控制华南,主要雨带将北抬,江淮地区转为多雨时段。其中,四川盆地东部、长江中下游等地将出现强降雨,降雨量一般有40毫米至70毫米,部分地区降雨量有80毫米至130毫米,局部地区有180毫米以上,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随着前汛期水位下降,珠江流域暂时告别了洪水威胁。但是随着雨带的北移,洪水的“阴影”转移至江淮流域。太湖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此外,黄河流域也存在一定的洪涝风险。

伴随着降雨,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风险正在集聚。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6月18日上午,太湖流域已降雨176毫米以上;太湖下游地区,即东太湖地区已经超过警戒水位。据国家防总预测,太湖流域将持续降雨。自6月18日至21日,太湖流域每日将有10毫米至15毫米的降雨量。6月22日,降雨中心将南压,太湖流域将有50毫米的暴雨。

太湖极易形成内涝。由于东太湖周边的杭嘉湖平原(即杭州嘉兴湖州地区)海拔较低,杭嘉湖地区围区依靠蜘蛛状的河流串流排水进入太湖,一旦连日暴雨,太湖水位升高到河流水位以上,湖水倒灌便会造成内涝。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员姜彤告诉《财经》记者,太湖地区目前的排涝能力可以应对每日50毫米的降雨量。但他也提醒,一旦连日降雨,内涝的风险不可忽视。国家防总亦表示,6月18日后一周内,太湖成为防汛的重点。

此外,雨带北移之后,淮河流域笼罩在梅雨之下。尽管淮河流域目前水位较浅,但是由于淮河河道较窄,地势低洼,一旦面临连日降雨,不能免除洪水的威胁。

在长江流域,目前湘江和赣江的水位逐渐回落,但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内降雨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旦发生强降雨,长江水位也存在超警戒危险。

此外,一旦长江上游和下游的水相叠加,便容易形成洪灾。7月中旬,长江上游将进入雨期。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如果长江中下游持续降雨至7月中旬,“到时上游的水和下游的水叠加,长江就会重现1998年时的险情?!苯?。

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也表示,今年长江防洪度汛形势不容乐观,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

6月15日,黄河也正式进入汛期?;坪铀被岜硎荆雌谥饕嘤甏挥诨洗蟛?、华北中部至淮河流域一带,黄河中下游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加之“二级悬河”形势加剧,病险水库安全隐患更加突出,东平湖滞洪区运用几率大、风险高,麻痹懈怠思想不同程度存在,使得今年的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第5篇

在2012年初的龙年春节中,恐怕很多人都感觉比往年要冷。

气象资料显示,2012年1月和2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普遍比常年温度偏低1℃左右,是1986年以来第二冷的冬天。以广州为例,龙年春节期间,广州一直冷雨霏霏,最高气温都没超过10℃,让习惯了华南温暖冬季的人们感到阴冷难耐。

不过,与我国北方边陲遭遇的严寒比起来,广州的寒冬可就不算什么了。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很多地方在龙年春节前后的最低气温一直低于-40℃,其中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甚至达到了-50.7℃的低温。

寒潮也席卷了我们的近邻。在日本,北海道气温曾降至-32.6℃,暴雪天气在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持续了数周,最大积雪超过4米。雪灾导致100多人丧生,并使交通、通信严重受阻。韩国的最低气温也直逼-20℃。

而严寒的重灾区当属欧洲。从2012年1月底开始,强劲的寒流自东向西席卷整个欧洲,欧洲中东部广大地区的最低气温普遍降到-20℃以下。很多地方的最低温度都打破了纪录。波兰首都华沙出现了-26℃的低温;德国某地的最低气温达-30℃;在捷克南部,气温甚至降到了-39.4℃。而在正常年份中,这些地方冬季气温都在0℃上下。即便是守着“天然暖气”――北大西洋暖流的英国,也出现了-18℃的低温。寒流使常年不冻的多瑙河结冰,大批船只被困。为了取暖,匈牙利人开始“烧钱”(用废弃的旧钞票来烧火)。连举世闻名的比利时“小尿童”也不得不“休息”一段时间。

伴着寒风而来的还有强降雪,在巴尔干半岛诸国,很多地方积雪没过屋顶,约11万人被暴雪围困,其中黑山被困的人口达6万,占该国总人口的10%。

截至2012年2月,整个欧洲因寒潮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600人。共有22个国家了极寒警报。东南欧多个国家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强劲的寒流,令很多人抛弃了长期以来“全球变暖”的言论,转而认为地球会变冷。英国《每日邮报》宣称:“未来20~30年将出现一个偏冷的阶段……我们甚至可能会走向一个小冰期。”

寒潮缘何而来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大范围的寒潮爆发呢?

气象学家认为,这与“北极涛动”的异常有关。北极涛动,指的是环绕北极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在正常年份的冬季,北极地区为强低压带控制,而中纬度地区气压相对较高,此时,冷空气就会盘踞在北极附近;当北极涛动发生异常时,北极地区会形成高压中心,积压已久的冷空气就会向气压较低的南方爆发,给所过之处带来大风、强降温和暴雪天气。

有学者称,“北极涛动”异常的罪魁祸首是太阳。2012年1月24日,爆发了近6年来最强的太阳风暴,强劲的“太阳风”(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引发了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化,致使寒潮随之而来。

还有科学家认为,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冰融解,导致了北极地区气压带的高低颠倒。他们认为,2011年冬天,北冰洋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海冰较往年大幅减少,原本覆盖于冰面之下的海面,开始直接与极地大气环流发生复杂的联系,加速了北极周边高压气候系统的形成,并把寒流吹向南方。

也有人把气候异常归结于“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指发生在太平洋中东部赤道附近的海水大范围变冷的异常现象?!袄崮取被岫源笃钤队跋?,造成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大气环流形势。世界气象组织宣称,本轮“拉尼娜”在2012年2月正位于顶峰,预计到5月,才会缓慢减弱。

与“冰期”无关

那么,2012年的寒潮到底有多严重?未来几年,会不会进入另一个“小冰期”?

虽然欧洲中东部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低温,但是,由于西欧在2011年整个12月和2012年1月前半段经历了暖冬,所以总体上西欧整个冬季的气温仍较往年偏高。就整个欧洲来说,2011~2012年冬季的严寒并没有超过2005~2006年冬季的寒冷程度,2009~2010年冬季的情况反而更严重些。

从全球角度来看,在欧亚遭遇严寒的同时,北美大部分地区却迎来了异常温暖的冬天。在华盛顿,?;ㄔ?月就已提前开放;在加州,有些地方的气温甚至超过30℃。如果单单看这些地方,恐怕又有人会惊呼全球变暖加剧。

总的来说,目前全球的平均温度还是处在一个历史上相对偏高的水平。退一步说,即使我们真的会像《每日邮报》说的那样,迎来20~30年的寒冷时期,那也只与较为寒冷的20世纪50~70年代相当,与小冰期相比,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寒冷程度,都还差得很远。

第6篇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 恶劣的天气状况

desertification 沙漠化

sandstorm 沙尘暴

air quality rating 空气质量评级

visibility 能见度

sand and dust weather 沙尘天气

forestation 植树造林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ation Project “三北防护林”工程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topsoil 表土层

high temperature 高温

less rainfall 少雨

cold snap 寒潮

stormy wind 暴风

blizzard 大风雪

snowstorm 暴风雪

ice rain 冻雨

thunderstorm 雷暴

hail/hailstone 冰雹

frosty 霜冻

cold spell 春寒期

dry spell 干旱期

drought-relief efforts 抗旱

drinking water shortage 饮用水缺乏

drought region 干旱地区

rain spell 雨季

precipitation 降雨或降雪量

fog 浓雾

sleet 雨夹雪;雹;冻雨

hurricane 飓风

cyclone 旋风

typhoon 台风

whirlwind 龙卷风

waterspout 海上龙卷风

Indian summer 秋老虎

weather modification 人工影响天气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rainfall enhancement 人工增雨

artificial rainfall infiltration 人工降雨

第7篇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 在图示时刻( )

A. ①地处于伏旱季节,多晴朗天气

B. ②地受暖锋影响,多阴雨天气

C. ③地受冬季风的影响,风力较大

D. ④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2. 在图示季节( )

A.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

B. 洛杉矶气候温暖湿润

C. 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动

D. 密西西比河易发生凌汛

读“陆地和周围海洋的气压分布图”,完成3~4题。

3. 关于空气在垂直方向及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时空气在陆地上空下沉、海面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 此时空气在陆地上空上升、海面下沉,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C. 此时空气在陆地上空下沉、海面上升,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D. 此时空气在陆地上空上升、海面下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 若图中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 太平洋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B.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小麦生长旺盛

C. 是我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最佳时期

D. 南极上空臭氧含量达到最低值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温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下面“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5~6题。

5. 在沃克环流中( )

A. 甲地为高压

B. 乙地为低压

C. 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 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6. 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我国南方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指的是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下图表示我国年降水、年径流曲线与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 ①年降水量 ②径流深 ③河道频率

B. ①河道频率 ②径流深 ③年降水量

C. ①径流深 ②河道频率 ③年降水量

D. ①河道频率 ②年降水量 ③径流深

8. 下列有关河道频率南北地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道频率与径流深的变化趋势呈反比

B. 东北地区河道频率高于华北地区河道频率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显著增多

C. 华北地区地表物质渗透性强,径流深偏小,故该地区河道频率较小

D. 湛江以东石灰岩地区大量的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使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达到最大值

读下图,回答9~10题。

9. 除赤道地区外,全球还有两个水分过剩地区,该地区降水主要类型是( )

A. 对流雨、气旋雨 B. 锋面雨、气旋雨

C. 气旋雨、台风雨 D. 地形雨、台风雨

10. 图中世界年平均蒸发量极大值出现地区的西海岸分布着( )

A. 暖流,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B. 寒流,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C. 暖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D. 寒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读“印度洋西北部海域上升流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区域所示季节为 季,依据是 。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洋流A的成因并说明它对索马里半岛沿岸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下列洋流的成因中可利用图中a处洋流的运动方式进行解释的是( )

A. 日本暖流 B. 拉布拉多寒流

C. 东澳大利亚暖流 D. 秘鲁寒流

(4)对比分析该季节B、C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列为 。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是图中 岩;按成因分类属于 岩,经高温高压变质之后形成 (岩石名称)。

(3)如果该图表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那么 ,(代号)中不可能有煤炭;厚厚的黄土层是 经外力破坏后,由风力搬运、堆积而形成。由此可知,地壳物质循环可影响 形态,对地球表面的 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13. 读我国某区域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沿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2)此区域由西北向东南自然景观变化规律为荒漠和半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试分析形成此变化规律的原因。

第8篇

棉花 2011年期棉价格下跌甚多,幅度甚大,基本上回吐2010年全部涨幅。就供求而言,因为2011年植棉成本提高,加上官方收储,对2012年的棉价会有一定支撑。但整个市场的恢复却并非易事,高成本难以顺畅传导至下游行业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棉花库存并不算高,但因为中间商、生产商缺乏补货热情,以至于棉花供应宽松。而相对宽松的供求格局并非因为产量增加,而是因为需求疲弱。下游纺织行业对棉花需求疲软。2012年,下游纺织行业能否有所起色仍将是棉花市场关注焦点。

预计2012年一季度之前,官方收储将成为期棉主要支撑因素。如果春季需求旺季棉市购销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则可望推动棉价反弹。4月份是植棉意愿确定的关键时期,按照棉花产量一年增一年减的统计规律,兼顾到2011年棉农和贸易商收益水平并不太高的现实,预计2012年植棉意愿或较2011年有所降低。照此逻辑估算,2012年一季度棉价企稳反弹走势或将延续到夏季。2012年下半年市场焦点将转向政策面和消费面,包括2011年官方收储库存如何处置、进出口政策变动、下游纺织行业消费有否回暖等都要给予关注。

白糖 2011/2012榨季糖市将进入增产周期,全国有潜力超过11月初1150万吨的预期产量水平,达到1200万吨。这意味着新榨季将会有100~150万吨增产。不过,榨季初期还在白糖生产过程中,具体增幅不确定。虽然截至本报告完成时,天气条件还不错,但2011年年底~2012年年初的糖市还没有摆脱天气影响的危险期。不论如何,因为增产原因,新榨季糖市供应紧张局面必然会缓解。

新榨季糖市最大障碍是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增产周期遭遇糖市需求增速衰减,不利于糖价走势。此外,原糖期价也可能因为全球供应增加而逐渐下行。这将制约国内糖价,即便是在原糖期价下行速度慢于国内糖价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为国内外糖价的高价差状态将随着国内糖市增产周期到来、供应格局转向宽松而逐渐向低价差状态,甚至负价差状态演化,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糖价相对原糖期价而言有更大下跌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减缓进口的进一步扩张。

油脂 豆油方面,由于消费增长高于产量增长,导致全球豆油期末库存减少,并且库存消费比创出最近几年来新低,造成全球豆油供应相对紧张的局面;而菜籽油则是因为产量减少幅度超过消费减少幅度,导致全球菜籽油期末库存减少,库存消费比也出现连续下降,全球菜籽油供应处于相对紧张局面;不过,棕榈油情况正好相反。棕榈油产量增长高于消费增长,致使全球棕榈油期末库存增加,达到仅次于2009/2010年历史高位水平,上一年度供应不足局面也有所改善。

豆油与菜籽油均处于供应相对紧张局面,只有棕榈油供应不足局面有所改善,所以新年度全球植物油整体处于供应紧张格局中,主要体现便是全球植物油期末库存与库存消费比继续下滑。不过,虽然全球植物油供应仍旧偏紧,但品种结构性分化或将使豆油与菜籽油走势相对棕榈油更强些。只是,在国内市场上,植物油供应却比全球市场要宽松,主要是因为虽然国内植物油需求还在稳步增长,但是国内供应增长却超过需求增长,造成期末库存有所增加。也因为国内植物油供应相对宽松,国内植物油期货走势也将弱于海外期货价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av电影在线 | 国产精品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视频专区 | 97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 www.久久国产精品 | 91免费成人| 91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女教师久久二区二区 | 91官网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91极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手机免费视频 | 久99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嫩草九九九精品乱码一二三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桃色 |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九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久久麻豆v国产 | 天堂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视频在线免费看 |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 国产深夜福利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www.91视频com|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91sex国产海角社区 | 国产三区在线观看 | 99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久 | 国产区中文字幕 |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 | 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和老外做的h文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国产第一区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臀 | 中文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