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传统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31 18:42: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传统文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传统文化论文

第1篇

将中国汉字运用到标志设计中,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作品中的重要体现。汉字不仅是完成交流的符号,也具有艺术上的美感。在汉字形成的初期,其形象即使对事物形象的临摹,所反映的信息皆可以从其形象中发现。在后来的演变中,为方便书写和交流,汉字逐渐变得简单化,在形象上也更加完美。

1、书法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多种方式。在标志设计中,常常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所借鉴。在很多老字号商标的设计中,都可以发现书法艺术的痕迹。在现代的商标设计中,书法的应用也很常见。如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中,就将书法艺术完美的融入到了现代的标志设计中。该标志将三人携手相拥的画面以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书法的轮廓又构成了汉字“世”,不仅将团结、美好、和谐的理念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向世人展现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底蕴。

2、篆印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篆印字体是将汉字印在方形的工具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将篆印字体应用到标志设计中,能够将字体的线条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就应用到了传统的篆刻艺术,该设计将北京的京字以篆刻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将篆刻艺术的精髓提炼出来,也将我国的汉字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设计中,汉字“京”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正在运动的人,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上显示出我国汉字文化注重写意的特点,体现了民族性的审美观念。

3、繁复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在汉字发展到当前的形式之前,经历了很长的转化时期,繁体字是在汉字转化成简体字之前所使用的一种形式。这种字体虽然比较复杂,但其字形的设计更符合意境的传达形式。如凤凰网的标志就采用繁体字的形式进行设计,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美感。繁体字的应用能够将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更传神的表达出来,赋予标志古典形式的美,更好的展现标志的内涵,为现代标志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二、传统图形的运用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也取得了艺术上的重大成就。这些观念和成就在中国的传统图形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中国的传统图形多为对称性图形,表现出了我国注重和谐的精神。如中国银行的标志中,运用了我国传统的钱币图样,将方形和圆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图形左右对称,中间可看做一个“中”字,也体现出了中庸的儒家思想。在传统图像中,也有许多表现吉祥的象征形图案,将这些图形运用到标志中,能够表达美好的祝愿。如北京奥运会上的祥云设计,就是对吉祥图案的运用,这种运用既能表达美好的祝福,有能将古典与现代结合,展现我国的发展历程。在传统的图形中,不乏寓意深刻的图样,如我国的八卦图形,虽然看似简单,在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太极图形表现出了阴阳协调的意义,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也表现出了古人的探索精神。我国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的标志设计就运用了太极图案,并对图形加以调整,使其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除此之外,我国的龙形图案、凤凰图案,以及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图形被广泛的应用在标志设计中,我国丰富的艺术成就也为标志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传统颜色的运用

传统颜色在标志中也多有运用,很多标志设计钟情于中国的传统颜色,这些颜色的运用使标志展现出复古的风格,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在我国的很多标志中对中国红多有运用,如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书局的商标、东方卫视的台标等。传统红色的运用不仅能增添标志中的喜庆,也能展现独特的美感,使标志更有韵味。除了中国红以外,传统颜色中的暗红色、琥珀色等颜色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标志设计中,如中国航空集团的标志中,就是运用暗红色作为主体颜色。传统颜色的运用使标志既不失庄重,又富有独特的艺术气息,对现代标志设计具有独特的意义。

四、结语

第2篇

一般而言,学校课程资源选择和实施的渠道越宽泛,学??纬探ㄉ璧氖右肮愣群蜕疃茸匀痪突岵煌?,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效果就会越明显。针对目前民族地区一些学校(尤其农村、牧区学校)课程资源选择与实施渠道狭窄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策略拓宽学校课程资源选择与实施范围:

1.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提取学??纬涛幕试?。

收集信息的渠道可以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媒介获取各类课程素材资源;也可以通过举办和参与各项活动、参观工厂、深入百姓生活等各种方式直接获取民族文化资源,不断筛选和完善民族地区课程文化资源;还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及时总结、交流各个学校实践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经验,充分获得新的知识信息和教学素材。

2.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发民族文化课程,增加和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

针对目前学??纬滔薅ü?、过于机械的局面,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发民族文化课程,增加和开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比例是很多人的普遍共识。在民族地区,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是汉族学校民族生插班的情况很普遍,因此,即使是民族地区的普通学校,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讲,政府也应给予民族地区学校在课程设置与选择上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适当增加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让学校有更多设置民族文化类选修课程的权利。少数民族可资利用的文化课程资源很丰富,包括语言、仪式、民间游戏、社会活动、民族文化传统等等,开发民族文化课程,有利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构建符合学生需要的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民族地区各个相关教育管理机构、部门及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坚持课程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民族地区文化多样化的特点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独特作用,借助环境优势和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地扩充一些统编教材中没有而又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课程文化资源,开发和形成全方位的地域性优势民族文化课程体系。

二、寻求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及其方法手段的现代性转型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民族都不能、也不可能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它根植于本民族成员的心灵深处,又展现在其日常生活之中;同样,任何国家也不可能墨守文化传统而能够进入现代国家的行列,发展起现代教育。学??纬涛幕嗳绱???纬逃虢萄歉鲇猩挠谢?,它也有生长、发展、衰老、死亡等等多种存在形式。如果课程与教学中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养分,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经常保持新陈代谢的作用,对于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主体,保持民族文化的鲜活生命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保持课程与教学的新陈代谢能力,寻求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现代性转型,是必不可少的动力助推器。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某种意义上说首先就是观念、意识等文化内容与方法的变革。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前卫的思想意识作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驱动力,既使将教育价值潜力无限的民族传统文化摆放在师生眼前,也有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用封闭狭隘的视野和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方法去审视和实施民族传统文化,难免固步自封,徘徊不前,形成许多教育认识上的盲点。因此,要想发掘民族文化的潜在教育价值,促进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内容和方法的现代转型,首先应该树立传统文化内容与方法的现代竞争意识、与现代科技合作意识、传统文化内容与方法的理性化的扬弃意识、与外族文化教育的交流学习意识等等。其次,就要加强与外族、外校文化与教育的交流与学习,寻求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理性化的、合理化的建构途径,并将其适恰地纳入到学??纬涛幕虢萄Щ疃腥?。传统文化缺乏现代性的特质,这是传统文化之所以视为传统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否认其存在的价值,只要对其进行理性化的和合理化的建构,传统文化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况且传统文化中存在很多经过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构之后依然鲜活的事例,如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传统技艺、“天人合一”思想、“孝悌”观念等等,这些观念通过合理的方式融入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同样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一种民族文化与教育要想延绵存续并保持活力,就要审时度势,立足于社会主义和本民族、本地区现代化建设,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频繁交换,科学合理地借鉴、学习和融汇各族、各校文化与教育中精髓的东西,在比较中确认差距并寻找有效的创新发展路径,并将其适恰地纳入到学校课程文化与教学活动中去,通过选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相契合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寻求传统教育方法的现代性转型,并结合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与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性教学等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育文化传承主体,才能最终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陈代谢。

三、搭建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手段创新建设的平台

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创新建设的平台,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还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就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1.推进建立民族文化教育内容资源互动共享平台建设。

民族文化教育内容资源互动共享平台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建设:其一为文字、数字网络化的资源互动共享平台建设,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民族文化数字图书馆进学校活动、鼓励和支持政府、教育机构或学校建设开放型民族文化资源信息库;其二为物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如加强校际、校企、学校与各类民族文化馆舍、学校与民间、社区等的联合,按照地域划分若干小组,协调利用周边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其三为意识化的民族文化教育引领平台,如建立民族文化智囊团、讲师团,开设传播民族文化知识的各种文化讲坛等等。另外,民族地区学校还可以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作为民族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平台,创新学习载体,扩大民族地区文化传播领域与对象范围,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教育价值。总之,搭建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手段创新建设的平台,要调动各方力量,多方共建,并由专门机构调度管理,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课程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实现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局面。

2.研制开发多样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材资源和教育形式。

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资源主要是指教科书,或是与教科书有关的文字材料,教育手段也因此受到诸多限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文字教科书,还包括CD、DVD、影视片、MTV、文字图片、画册、电子立体声像教材等多种多样的视听音像和网络传媒等配套教材和教育方法手段。在内容和形式上融入声、光、电、多维立体等多种现代元素,实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材资源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育策略,增加教师和学生接触民族现实生活的知识视野

众所周知,课程与教学是个蕴含着巨大创造性智慧的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所采取的方法、策略得当,课程与教学就会焕发无限活力,整合多种教育资源,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会使课程与教学成为一种僵死的知识传递过程,为受教育者所忽视、甚至厌弃,从而失却了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价值。现实的教育中,一些新生代忽视、甚至厌弃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中所采取的策略方法过于陈旧和僵化,缺少学生与现实生活和经验的契合。因此,在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育策略,能够增加教师和学生接触民族现实生活的知识视野,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经验的深度接轨,从而发挥课程与教学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应有作用,实现其存在的价值。所谓“走出去”,就是鼓励师生充分利用活动课、双休日、寒暑假等业余时间走出校园,走到其他学校中去,走到街道、社区中去,走到农村、牧区中去,走到少数民族家里去,走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各类文物馆舍、相关的民族文化企业、部门和机构、活动中去;加强校际、校企、学校与各类民族文化馆舍、学校与民间、社区等的联合,鼓励相关的民族文化企业、部门和机构等向中小学开放,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作用;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或学生社团参与各种校内外民族文化活动,通过这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体验民族文化,形成对民族文化认同和接纳的情感体验,增强民族认同感。所谓“请进来”,就是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将民族文化及其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名人、传统艺人等校外民族传统文化主体教育资源,请进学校,通过前来学校作讲座、执教开设课程、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或作兼职辅导员等形式,通过榜样的感召,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五、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第3篇

1.教学内容突出价值导向性长期以来,高校传统文化教学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大学生进行知识型灌输教育,这与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目标并不相适应。因此,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精到的课堂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是当前高校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决定课程成败之关键。就课程目标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重在唤醒和引导学生身上的“人文需求”,开发其内在本具的善性、德性与智性,培养综合人文素质,使其成长为一个大写的、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遵循“人格养成,道德提升”的教学目标和原则,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现状,我们在《中国哲学史讲座》、《中国佛教文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社会实践》等多门课程中,皆以专题形式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宣讲,客观诠释和彰显儒、释、道思想中厚重深沉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传统文化教学的价值引领性。例如,在《中国哲学史讲座》课程中,对儒、释、道三大专题的讲解,皆落脚于结合当代社会、日常生活凸显三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儒、释、道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三大思想支柱,在古代有“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之文化定位。而在信仰缺失、道德失衡、行为失范、价值观失落的今天,三家共通的深厚的心灵之学不啻为救治迷茫、困惑中的当代人的精神良药。在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师生一起追寻哲人智慧的思想足迹,领略天地万物运行之道、人生之理,追问“我”之存在。通过哲学的反思,以“万物一体”的宇宙观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客观理性地定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反观内在生命,思维个体“安身立命”之处,从而建立健康而通达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神渐渐落实到当下的生活中来,达到和睦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及变化气质、提高修养的目标。可以说,大学生如能在生活中依自然之道,行“孝悌”、“仁爱”为人之本,便是寻得人生的密码,开启真正的幸福之门。在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中,《中国佛教文化》引人注目且不同寻常。长期以来,很多人包括有些大学生在内将宗教等同于迷信,或简单地以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或视宗教与科学水火不相融。这种对宗教不正确的定位和认识上的偏颇,既使人们丧失了正确评判文化现象的是非标准,也错失了弘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机。宗教同哲学一样,是文化形式中非常特殊的部分,它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和精神皈依之处,也是人类为自身创立的抚慰心灵、寻找精神家园和自我解脱的独特方式。因此,关注精神与灵性的宗教与注重物质现象研究的科学,不但不互相冲突对立,反可互相补益,共助共创人类幸福生活。佛教虽为外来宗教,但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已与本土文化水融,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处世原则等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不了解佛教,就不能了解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就不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所以,专题内容首先设置导论,主题为重新认识宗教,了解宗教的产生及其功能,区分宗教与迷信、,梳理宗教与哲学、科学之关系。事实上,只有去除内心深处科学本位的傲慢与偏见,客观理性地定位宗教,并对其持有同情之理解,才能还原并走进中华文化,开始佛教文化的学习。现代人包括大学生在内,精神上最大的迷茫和痛苦莫过于“自我”的迷失,而这种迷失正是由于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科技环境所支配。当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物质化,当人沦为物欲之奴隶而不自觉时,即会越来越丧失个体自我本有的自由,越来越找不到人生真实价值之所在,这就是马克思所说“人的异化”。而佛学对宇宙人生、人类生存状态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有着极其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能够给予人们精神生活极具震撼力的新启发。在人生观上,佛教更强调主体自觉,崇尚变革生命,寻求生命实相,更把一己之觉悟和解脱与他人乃至一切有情生命之觉悟和解脱紧密相联,所谓自度度人、自觉觉他。在专题讲授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适当借助优秀的佛教纪录片、影视作品,展示出佛教开阔宏大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伦理观、修行实践观。而在讲述佛教历史、哲学、文化时,其落脚点依然在结合时代热点问题、现实生活,通过课堂及课外讨论,凸显佛教在净化身心、道德重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让佛教回归现实、回归生活,不仅激起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在学习兴趣,变被动的灌输式教学为自觉式主动研习;更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无穷魅力和高度实践性特征,自觉地反观内在生命,确立止恶行善的行为原则。同时,端正价值取向,从生命深处自觉生起慈悲仁爱的力量,以自利利他的精神接人待物,促进道德的提升乃至开拓更深层次的生命境界。

2.教学方法创新之实效性实现传统文化价值导向的教育目标,除需精要的内容安排,亦需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助,最忌“灌输”和“绝对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更重要的是直接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特质与精神的领会,当下启发悟性、身心受用。例如,在《中国哲学史讲座》、《中国佛教文化》课堂教学中,梵乐静心、经典诵读、内观静修几大亮点设计使课堂教学大为增色。其一,以儒道音乐或佛教梵乐静心、净心。在“化人”、“立人”的教育过程中,音乐之教化作用非同寻常。昔日孔子在齐国听“尽美也,又尽善也”之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并由此感叹音乐之美竟达如此之程度!正因至极之音乐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统一,给人以善的教育、美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故儒释道三家皆以音乐为教化世人之重要手段。就佛教来说,八万四千法门皆为净心之法,其中梵乐更是极方便、快捷、易深入人心的引导和启悟世人之重要方法?!独阊暇分兴担骸按朔秸娼烫?,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奔囱匀说难鄱巧嗌硪饬?,属耳根最利,最为灵敏。因此,音声教化最易感染人,最能产生教育效果。传统文化课堂当然也离不开音乐化人之绝佳手段,创设优美、宁静、高雅的课堂音乐情境是非常独到的教育手段。在课前二三十分钟,我们选择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儒道音乐或佛教梵乐进行播放,或课中读诵、讲解儒释道经文时配以背景音乐。儒道音乐清雅、宁静、中和,佛教梵乐则具虚、远、淡、静、庄严肃穆之内涵,可谓雅而不俗、觉而不迷。这些至真至善至美的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带给青年学子的心灵震撼是无与伦比的。大多数学生会主动提前到教室,静静地聆听梵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全新心灵体验,虽未上课却已然在自我教育、自我感悟、自我提升的状态之中了??吻昂涂沃械囊衾植唤龃锏骄残?、净心的效果,更创设了宁静、愉悦、平等、高效的课堂氛围。尤为难得的是,师生在共享美乐的同时得到了身心的净化,不自觉敞开各自的心灵,无形中消除了彼此间的心灵隔膜,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此不但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内心对学生的爱与期待,亦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尊重感和信任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毖挥性谇楦猩辖幽山淌?,在人格上尊重教师,才能听从师之教诲。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师生之间建立的“爱”与“尊”的情感认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因为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就是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坦诚、平等和接纳”的人际关系的过程。所以,一切课堂之成败关键在于“师”与“生”、“教”与“学”这些关系通道是否通畅,而传统文化的课堂因更多人文关怀、终极关怀,更具打通这些关系通道之优势。触动灵魂深处的儒道音乐和梵乐教学法,便是打通关系通道的极佳手段,成为传统文化课堂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其二,课堂内外开展经典和美文诵读。儒释道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具原创性、奠基性的书籍或文章,蕴含无量智慧精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钥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根本方法和古代启蒙教育的首要方法,其中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鬃釉唬骸八惺槎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专心诵读不仅可达到摄心、静心、提高专注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的良好效果,而且反复诵读、吟咏、熏修就是与古圣先贤进行精神对话,必能促使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更深入地说,如能长期净心诵读渐次达到“随文入贯”,将智慧经文一一消归自性,便能直契经典深义,这就是经典内化、智慧开启的过程。当经典已然化为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必将在生活中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完成伦理道德的养成及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构建。此为从诵读到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的过程。因此,从教育角度看,经典诵读是达到智育和德育兼具的简单、高效、科学的教育方法,可惜的是,“五四”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极端否定使经典教育法被长期摒弃遗忘,造成了教育的巨大损失。而在今天的传统文化课堂上,经典诵读法无疑是还原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方法。除了安排学生每日晨读、午读或晚读经典,为了创造高效课堂气氛,我们还在上课之始,让几十名甚或近300名学生齐诵儒学经典《大学》、《中庸》,道家经典《道德经》,或佛学核心经典《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等。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非??隙ê拖舶辆绕涫亲纤嗄碌募逅卸粱方凇5本湓谒堑纳胁饔?,内在的纯真、良善、光明被激发出来时,他们的文字感受读来也是令人感动,甚至唏嘘不已的:“每次背诵心经,都有种清凉的感觉,如夏日一阵凉风袭过……。又好似与心灵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对周围万物都有了一种不同程度的全新感触与交流,真想热情地拥抱自然,给与他人和社会最清新恬美的奉献。这让我感觉到了久违的轻松和自在,这是一个自我放松、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反省的有效途径。还有一种有与无之间的奇特感悟,一种大到没有边际又明净胜过月光的空间感,妙哉妙哉!”下课前,再让学生齐诵短文《能量朗读》。此文彰显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特质与精神,多次诵读强化,不仅能激扬志气,帮助学生重获人生之希望、重寻人生之梦想,亦能促进学生树立感恩、包容、尊重、精进的人生态度和原则?!啊赌芰坷识痢泛芾?,激发人心中的希望?!皇强谕飞系?,爱就在身边,原来生活如此美好。在诵读后,常?;崾头诺羯钪械暮芏嘌沽?,能心平气和地处理事情,并且知道如何取舍。更明确了应该心中有大爱,要放开心灵的境界,容纳整个世界。”其三,课堂内观静修体验。中国哲学是高度实践性的心灵学问,教理教义的理论探究并非谈玄说妙,而是用来指导身心变革之实践。儒释道三家皆有内观静修之法,其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更是求学问道之入门功夫。宋大儒朱熹就曾教导其学生:“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

3.而在佛学中,禅即为静虑,亦指“心一境性”。禅的智慧不仅可以促进对事物本性和自心的了知,帮助人找到久已失去的精神家园,理性对待尘世的喧嚣和功利,还可以开发自性潜能,创造安乐祥和、洒脱自在、富有价值的人生。更为现实的是,禅的具体修习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消除热恼、平复情绪、抚慰心灵的方法和途径。在西方国家,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就很乐于用禅来引导人们顺归人性和自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更把禅与西方心理治疗方法结合起来,将其作为调节心理和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青年大学生也是社会中人,面临着来自学习、生活、心理多方面的压力,内心有着诸多的焦虑、迷茫和困惑,迫切需要由内观静修开启的智慧之引导,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疏导情绪、掌握认识自心、调控自心、净化自心的方法与技巧,以摆脱痛苦、愤怒、沮丧、忌妒等负面情绪,改变浮躁、易怒、自卑等不好的品性,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翁媚诠劬残匏淙惶跫邢蓿挥凶ㄓ玫木残奘液妥?,时间也很短暂,但是同学们颇感新奇,整个过程都能主动、积极地配合,取得的效果也是极其明显的。在静定内观的体验与学习中,同学们初次品味了禅的清凉甘露,惊异、震撼地体会和享受到内心深处久违的宁静、安详与博大?!翱翁锰逖槟诠劬残奘呛苡腥で矣凶饔玫?,觉得内心非常安宁,更加远离物质社会的喧嚣与烦躁,让人通达,让人更加冷静地去应对面前的世界,不悲不喜,不焦不躁。禅修启发人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它不是无尽的物质财富,而是无穷的、广袤的心灵世界……”而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美妙感受,又会进一步促使学生以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看待世界、社会和周围的人,体悟“万物一体”之真实内涵:“课堂音乐禅修时,觉得身心正渐渐趋于平静与淡泊,此时周围的一切都已无法干扰我。而我,正全身心地与宇宙融会贯通,每一个细胞都是打开的,宇宙中所有的思想、能量都由我而不断传输,输入大地,流入星空,周而循环着。我,既是小小的我,也是影响着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的我,我的情绪、心境、思想正时刻传向宇宙万物,影响着整个世界?!笨梢运?,虽然课堂的内观静修因时间、地点等限制,不能深入内观修习,但正如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几次这样的课堂精神训练不仅已起到了培养心的专注力、控制力,激发学生自觉调控内心的目的,还让学生直观内在地体验到个体与他人、社会、宇宙的和谐一体,从而在内心中生发起平等、感恩、爱与慈悲的力量。更主要的是,内观静修还初步培养了一定的觉知力,这种觉知力会随着日常练习的增加不断增强。而这份觉知在平日生活中极其有用,它能让人洞察问题的实质,不会被错觉、假象所蒙蔽,不会盲目地跟随旧有的习气产生恐惧、焦虑、嫉妒和憎恨等等,进而以真实、自由、有创意的行动来帮助他人。这,就是心的自主力,就是独立人格的建立。显然,内观静修的作用,是言语说教所根本无法企及,也无法代替的??翁媚诠劬残尢逖?,将成为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颇具魅力的重要部分。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外实践模式体验式情景式拓展

鉴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实践性之特质,必须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学与思结合、思与行结合,大力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长期以来,不少课程的课外实践仅仅停留在参观游览的层面,难以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中国传统文化课外实践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应引入现代教学理念的开放性、情景性、体验式教学理念,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事实证明,实地参访的体验式新教学模式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善性、德性、悟性等方面功用非凡,实非课堂教学所能比拟。几年来,《中国哲学史讲座》、《中国佛教文化》课外实践以带领学生多地游学、拓展体验的多内容、多形式展开。儒家文化课外实践以合肥国桢书院为本校实践基地,学生在基地先后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疃匀逖幕尘?,结合现代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实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有益尝试。如,家庭礼仪实践以“孝”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知恩”、“反哺图报”的家庭礼仪意识,并学习家庭礼仪知识,开展家庭礼仪训练;职业礼仪实践以“敬”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处事敬”、“与人忠”的职业礼仪意识,并学习职业礼仪知识,开展职业礼仪训练;生活礼仪实践以“谨”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居处恭”、“言行谨”的生活礼仪意识,并学习生活礼仪知识,开展生活礼仪训练;社交礼仪实践以“信”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诚则明”、“信则任”的社交礼仪意识,并学习社交礼仪知识,开展社交礼仪训练。同时,还指导学生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文明礼仪现状调查和文明礼仪宣传,具体包括孝道文化、文明修身、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四个主题内容。整个活动过程由国桢书院老师全程带领,以讲座、观看影片、小组体验、讨论、分享等形式展开,实现了“探索中认知”、“体验中学习”、“行动中教育”的教学目标,在大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佛教文化课外实践更是依托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场所,开展情景式、体验式学习,形成了一个新型立体、系统有序、颇具震撼力的参学模式。为开拓学生文化视野,尽可能实现多地参访,。寺院实地参访由法师全程带领,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参观以上四大寺院及东林寺大佛工地,感受千年佛教文化魅力;聆听儒学讲座,了解儒家文化实质,把握孝道、人伦精神;聆听佛学讲座,把握佛学文化特质,了知佛学精神对净化心灵、和谐身心、促进向上人生的积极作用;体验晨钟暮鼓的丛林生活和禅修实践,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感受心灵的震撼及来自生命深处的宁静感、愉悦感、尊严感和崇高感;举行传灯活动,体验合作、奉献、爱和感恩的真义;品味素斋,思惟五观堂“五观”之义,体会俭以养德、节用惜福的理念,生起知恩报恩、敬畏生命之心。从活动现场及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已采取的参观、听讲座、传灯、丛林生活体验等活动方式,文化内涵深厚、新奇多样,且紧紧贴近现代生活和大学生思想状况,学生们颇感欢喜,也收获良多,耳濡目染中不仅对儒释文化有了较为准确的理性认知、启迪关于生命、道德等问题的深度思考,且多能反躬内省、确立止恶行善的人生原则。几天的体验式生活虽然短暂,却得以零距离的感受佛教文化,成为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其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从这几年的教学过程来看,课外实践起着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当然,还可以就实践地点、活动内容及形式等多个方面进一步调整完善,形成更为成熟、高效的参学模式。比如,在实践地点方面,为解决因经费缺乏导致的课外实践难以可持续的困境,计划通过多方沟通、协调,以合肥开福寺为大学生传统文化实习基地,长期合作开展活动;在有经费来源的情况下,则应尽可能拓展外出实践地点,如可就近参学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庐山白鹿洞书院,了解古代书院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把握儒学精华。而就活动内容方面来说,可安排更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如可在参观、听讲座、禅修之余,增加山林行脚的活泼内容。在丛林山水间一路行脚、听法,参与讨论与分享,带给大家的感受应该是长时难忘的。既可沿途游访多个人文景观,感受文化魅力,又能让学生舒展身体、放飞心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在亲近自然的行脚活动中,极易打开尘封已久的心灵,不管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会显现出率真自然的一面,营造出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与交流氛围。在融于自然、回归本真的状态中,享受听闻真理带来的内心的深度喜悦,感受生命的律动,启发内在的精神资粮,从而达到开拓生命深度与宽度的目标。而这些,其实就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实现,仅凭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三、后课程建设新型模式探索

第4篇

在各国文化不断交织与共同发展的今天,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发展与传承是每一个国人的使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拓展与传承,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其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充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从而营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会给设计本身带来较为可观的商业与审美回报。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播与设计的表现效果都具有推动作用。

二、现代视觉传达传达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

1.现代视觉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借鉴应以设计为主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是传统文化代表性事物简单的重复利用,也不是仅仅表现于对传统事物的重现,而是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来,以设计为主体展开对传统文化的传达。在经济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设计者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对设计的元素进行深究,使自身的设计重点不仅仅表现在商品经济的需求上,还应表现出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2.传统文化视觉表达过程中应考虑文化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时,应对文化的象征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设计者在设计应用时,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将文化内容的运用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结合起来,使其更符合当地的设计特色,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是通过人民不断的社会劳动下来的。因此在设计时,还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化的象征意义。

3.应注意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在现代化设计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利用层次,应该充分考虑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一项设计,如果与中国传统文化偏离较远,则无法充分表达中国特色,与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的理念相悖;如果在设计中,过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生搬硬套,则会使设计显得生硬,缺乏技术含量,反而无法起到美学与文化传播效果。

三、结语

第5篇

有学者认为“榜样”具有二元性,既有体现真善美并对人起示范、引导作用的“榜样”,也有假恶丑并对人起反面诱导作用的“榜样”,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和家长也习惯于运用诸多反面案例给孩子以警示和借鉴。那么,榜样是否真的具有二元性呢?我们可以从对“榜样”二字的解释出发进行考究。《现代汉语词典》对“榜”的解释为“张贴的名单”,如“光荣榜”。对“样”的解释为“样子”,如“样衣”?!断执河锎实洹方鞍裱苯馐臀白魑Х碌娜嘶蚴吕ǘ嘀负玫模盵3]?!鞍裱币淮试凇洞呛!分薪馐臀霸诟鞲隼肥逼谀诓耐嗍挛镏凶钔怀龌蜃罹叽硇缘娜嘶蚴拢殖葡冉湫汀!盵4]从解释中可以看出“榜样”是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坏的榜样虽然也具有代表性,但其不具备先进性这一特点,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榜样”一词只有一元性,是褒义词。在古代,人对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或者有突出事迹,才会在榜单上写上他的名字,以供大家学习和模仿??杉鞍裱敝傅氖侵档么蠹已暗挠判闳宋锛捌湎冉录?。从古代对于“榜样”二字的运用也可以发现“榜样”是褒义词。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榜样”一词的语用着手来探究“榜样”的词性?!鞍裱庇小敖逃币?,而“教育”一词本身就包涵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即引导人向好的方向发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盵1]叶澜将“教育”二字合起来理解为“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善,手段是模仿?!盵5]从上述种种论述中我们可以明确肯定“榜样”只具有一元性,是个褒义词,指的就是那些广为人知、品质高尚的能引起他人学习、敬仰和模仿的人物。

二、榜样的近义词

“榜样”一词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意思相近的词。如:

(一)典型“典”的本义是“标准,法则”,“型”的含义是“模型”?!暗湫汀蓖ǔV妇哂写硇缘娜宋锘蛘呤录?。它属于中性词,具有二元性,可以是正面典型,也可以是反面典型。正面典型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根据教育的需要,可以选取为榜样,用来教育广大群众或特定范围内的群体性对象。但就其本义而言,典型的价值性要低于榜样,尚未达到榜样的高度。因为榜样是值得学习的好人或者好事。典型仅具有代表性,但不一定具有先进性,因此也不一定都具备被学习和效仿的“值得性”。

(二)楷?!翱薄澳!倍侄即小澳尽弊?,原来指的是两种树木,“楷树”和“模树”。清《广群芳谱》和《广阳杂记》中都记述了这两种树:楷树又名黄莲树,系落叶乔木,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细致。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巍然屹立,似为众树的榜样。模树,树叶随季节变化,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亦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因为这两种树都长在我国圣人的墓边,又枝繁叶茂,为众树之模范,因此称这两棵树为“楷”和“?!保允饔魅?,故把人的模范行为,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它的含义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指的是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学习的楷模。在词义上,“榜样”和“楷?!庇凶乓烨ぶ睢?/p>

(三)范例《论衡•物势》:“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故作之也?!薄独窦?#8226;礼运》:“范金合土?!笨杉胺丁痹诠糯侵腹┳鹘街蛘咛找庇玫摹澳W印?,而“例”在古代的含义是“类比”,也可以理解为行事的规则、规定或者可以做依据的事物。从字面意思来讲,“范例”是指“具体可感的、特定现实的榜样?!盵6]“榜样”就是“可资学习、效仿的范例”。“榜样”“范例”虽字面意思不同,但属同一语义。

(四)模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庇辛讲愫?,一是名词,有“法式,规范,标准”义;二是动词,有“效仿”义?!胺丁钡谋疽迨恰澳W印保谱髌魑镆云湮>撸晡挛锏墓娣痘虿握盏谋曜?。从“?!焙汀胺丁钡谋疽謇纯?,两者的含义是一致的、相通的?!澳!薄胺丁焙掀鹄吹囊馑际恰翱梢苑抡?、仿效的模式、标准”?!断执河锎实洹范浴澳7丁钡慕馐臀骸爸档醚暗娜嘶蚴挛铩盵3]。说明模范是同类事物中的佼佼者,且有可资学习的示范作用。因此,“模范”是褒义词,它比正面典型具有的示范意义更强烈,所具有的“榜样”意蕴更突出,因此也更加接近榜样的内涵。

(五)典范“典范”指的是典型的模范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模范。《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盵3]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典范”突出的是“学习”和“效仿”二词,是褒义词,它的意思也更接近于榜样,具有可学习性。在绝大多数语境下,“典范”是可以和“榜样”通用的,例如,某人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榜样)。

三、榜样的延伸词

“榜样”一词被众多的学者和领导所运用,也越来越多地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为应对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榜样”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被不断扩大,从原来的名词逐渐演化成了“名词+动词”的形式,如“榜样培育”“榜样示范”“榜样教育”,这三个词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

(一)榜样培育榜样培育是指榜样的培养教育,一方面是指针对某些有突出表现的人或群体进行特定的培养,以让他们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是指对那些已经是榜样的人进行再教育培养,防止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经不住诱惑或者停滞不前,无法成为众人学习的对象。建国之初,为了恢复生产力,树立了很多在生产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榜样,在榜样的培育方面大多采取的是行政干预的手段。

(二)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以他们自身高尚的思想、模范行为给受教者以影响,促使其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技能。“榜样示范”与下面要提到的“榜样教育”几乎同义,但是“榜样示范”更加侧重于榜样的身先示范,更加注重榜样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受教育者一种无声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在教师给予学生行为示范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三)榜样教育榜样教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学习途径,它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榜样,启发、引导受教育者模仿榜样的一个行为。榜样教育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它总是能够将抽象、复杂的道德准则简化为简单易懂的实际行动,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激发人们内心的善念,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使“麻木者转而猛醒,怯懦者转而勇敢,动摇者转而坚定,盲目者转而奋起,幼稚者转而成熟,嫉妒者转而谦逊”。

四、榜样在传统文化中的运用

榜样是一种行为的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的是一种理想人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如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改之”等等。将榜样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进行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榜样的本质,更好地发挥榜样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榜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榜样代表的是“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儒家传统文化认为,理想的人格教育应该是成为“仁人”“善人”“君子”“圣人”,他们希望通过这些人给普通民众以思想和行为上的启蒙。在孔子看来,“君子”就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而与之相反的“小人”则是无道德、无修养的人。儒家学者希望通过“圣人、君子”的言行举止给众人以仁义礼乐方面的教化,教导他们成为道德完善的人。为使民众能够受到良好的启蒙,他们主张要与“善人”“君子”交往??鬃尤衔游擞弑溉龇矫?,即“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7],要成为“仁义礼智信”的结合体。只有具备这些完美精神品质的“君子、圣人”才能给民众树立可模仿的榜样。

第6篇

论文摘要:广告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促销手段,如何使广告更好地打入消费者的心智,赢得消费者,本文认为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并从价值、伦理、审美、风俗、语言等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论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种多样、浩瀚灿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企业广告在促销产品的过程中,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就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从而取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哲学理念呈现的作用。中国哲学思想总体上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终极宇宙观境界,因而中国人对自然抱着一份心心相印的感情,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自然与我在本质上是属于一体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知人即可知天,没有人与自然的统一就决不会有美的事物。因此,在中国广告中往往以自然为表现主体,将人的感情溶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主客体交融来展现一种深层的理念,使商品品牌深入人心。比如广告“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长虹电视机),“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白沙香烟),“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太阳神品牌),“志在蓝天,心有绿洲”(太平洋鸟服饰)等都是典型的体现“天人合一”哲理的广告代表作?!吧忌肌逼放聘墙艨邸疤烊撕弦弧钡睦砟睿笠当曛旧杓瞥桑阂豢寐躺拇笊际髋砸浴吧忌肌逼匆糇帜浮癝”形成两条蓝色的小溪,表达了人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2.价值观呈现的作用。中国传统价值观集中表现在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它表现为对自己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看待,形成了宁愿为祖国的富强而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我们的一些民族工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注重抓住民众的这种爱国心理,纷纷打出“民族”、“国家”的旗号,把民族精神、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我们??煽吹揭恍┢笠狄浴鞍抑谢?,用我品牌”为切入点做广告,如“长虹”、“海尔”、“恒源祥”、“红旗”、“中华”等品牌在传递企业商品信息的同时,提出了“以民族昌盛为己任”,“产业报国,追求卓越”,“振兴民族工业”,“开放的中国路,时代的红旗车”,“道不尽的强国梦,述不尽的红旗车”,“中华永在我心中”等广告语,他们以自己的企业精神影响着国人,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撞击着?肖费者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广告促销。

3.伦理道德呈现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以儒家仁爱为核心基础上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十分重视以道德来调节人的行为,侧重于唤醒人的内在良心;重视家族人伦,倡导孝亲精神,追求“格物致和,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境界。以弘扬传统伦理道德为诉求点的广告,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促销效果。如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就变成一种心灵深处的家乡情怀;而“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真情付出,心灵交汇”(雕牌牙膏),“天冷了,多穿点”(张裕品牌),“养育之恩,何以为报”(养生堂药丸),“孝敬爸妈还是脑白金”(脑白金)等则是典型中国传统道德观浓缩,都是让商品广告在中国“孝”与“亲情”的伦理层面中得到展现的。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广告传播中,品牌、店名常常以仁义诚信展现,如“同仁堂”、“积善堂”、“德寿堂”、“全聚德”等。在当今中国,就有许多以诚信为其广告宗旨的企业,如“海尔”提出的“真诚到永远”的经营理念;“娃哈哈”叫出的“爱你等于爱自己”广告语,都是传统道德观的集中展现。

4.思维方式呈现的作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具有本民族显著的特点的思维模式,即思维的现世性取向和实用性取向。这种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是直觉体悟,也就是说它是直观性的而不是思辨性的,是领悟性的而不是逻辑性的,是模糊性的而不是精确性的,是经验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中国人习惯于用一种非逻辑的通感直接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如《人民日报》刊登的韩国大宇公司的广告《拈花微笑》:图片上展示是中国与韩国的两位少女,手拿一朵鲜花面带微笑的情景,广告借用的就是佛教禅宗讲求顿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广告运用中国传统的这种直觉思维方式,把一种纯商业的行为提升到精神交流的境界,其传播取得了意在言外的效果。再比如浙江纳爱斯“雕牌”牙膏电视广告《后母篇》中,那小女孩同后母的会心一笑后,接着广告语“真情关爱,心灵相通”,表达的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直觉体悟性。

5.审美情趣呈现的作用。人类的审美感受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不同的文化地域,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语言形式、风俗习惯等的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审美原则、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追求会有很大的不同。广告正是通过视听审美器官,引导消费者对商品进行深入的审美感受与领悟来达到理想的促销效益的。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突出地体现在对意境的追求,重视作品“立意”的构思,要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妙在无处,寻求一种空灵回荡的意境。在广告传播中这种审美追求是常有的。如太阳神品牌广告《形象片》就展示出一种境界:天涯的大地,广阔的天空,辉煌的太阳;一群人奋力将一个巨大的人字从地面拉起,使之顶天立地,沐浴在天地阳光之中。广告传递出一种超现实的、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神秘境界,其中的哲理意蕴令人回味无穷。深圳原野公司曾在电视台播放过一个广告:画面是湍急的河流、巍峨的高山、茂盛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广告配音给人以深远辽阔、如诗如梦的感觉,仿佛把受众引入了朦胧的远古境地,让人体悟出一种意境之美。

6.艺术风格呈现的作用。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艺术风格与特征。中国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成就卓越的一部分,而且应当说是中华古国文明最富有民族内蕴与特征的一大标志。它的绵延不断、多彩多姿的历史发展,它的琳琅满目、门类繁多艺术风格,令世界所惊叹。当下中国艺术在广告中的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中国绘画、诗词、音乐等艺术等在广告中随处可见。比如“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奶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制衣),“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电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酒),“春眠不觉晓,还是‘蓝梦’好”(蓝梦席梦思),“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计算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等。在广告中也有许多以神话传说、世俗小说作为传播内容的,如中国电信做的“牛郎织女篇”、“西游记篇”、“西厢记篇”就是典型的范例。

第7篇

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国。198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伦斯•狄尔(TerrenceDeal)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AllanKennedy)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诞生。企业文化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学说,是科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的作用,在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的引领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并且陆续在我国传播媒介上出现各种介绍、研究企业文化的文章,“企业文化”这时才逐渐引起我国的理论研究界与企业人士的关注,并不断升温,从此,我国出现了企业文化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生长点。这与当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企业逐步从垄断走向竞争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我国企业在逐渐探索的企业文化这一理念的过程中,真正实践成功的案例还并不是很多,特别是与国外企业几十年近百年的企业文化探讨和建设历史相比较,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阶段,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和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研究,并努力通过不断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企业带来了预期效益,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企业文化是根植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任何企业文化如果不能与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不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就很难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纵观近20余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所走过的发展历程,我们存在着偏重于对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借鉴,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挖掘和提炼的问题。很多企业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企业文化,认为外来的就是好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一味照搬照套,而脱离与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致使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3.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归根结底仍然是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观念和价值观的体现。在中国,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积极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发挥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指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和欧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在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备受推崇,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前总理李光耀曾表示:新加坡是靠继承和发扬儒学文化、孔子思想,才达到今天的富强。中国传统《孙子兵法》等一系列战争思想,也在韩国企业受到热烈追捧,他们把市场竞争当作军事战争,以军事思想来指导企业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韩国企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思想,在日本企业中广为信奉,成为日本企业发展的精神源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中国的企业要建设企业文化,要实现持续发展,就要积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传统文化的智慧,创造由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4.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构建企业文化

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汲取传统文化文化精华,将优秀传统企业文化与当代市场经济文化相融合,促进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要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我们要以“以人为本”为基础,以“礼”和“乐”为核心,以“和”为目标,全方位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一是要以“以人为本”为基础,构建企业文化基石。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很多先贤也都注重强调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中,就讲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庇搿妒菲朊摹妒榫吩蛩担骸懊裎畋荆竟贪钅?。应该说,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意思完全相同。孟子强调“民为贵,君为轻”。孟子所说的“民为贵”也就是以人为本之意?!盾髯萤q王制》中也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杉?,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就十分盛行。这些文化,被其他国家学习借鉴后,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比如在日本,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运用孟子“民为贵”的思想,通过建立“盈利分红”、“终身雇佣制”等制度,员工的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得到极大增强?!耙匀宋尽保擞玫狡笠滴幕ㄉ柚?,就是要以人为核心,尊重发挥人才的作用,积极为人才培养的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文化氛围。这样,企业才更具有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才更具有持续性,更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大繁荣。二是要以“礼”和“乐”为核心,打造企业文化灵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是其代表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十分重视“礼”和“乐”的重要作用,他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多有不满,一生致力于回复西周时期的礼乐时代。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值得孔子如此推崇。据史料记载,在商朝末期,商纣王昏庸无道,引起民怨沸腾。周武然举旗伐纣,一举灭商,建立周朝。然而当时万物萧条,百废待兴。面对如此社会局面,为了安定天下,周公通过制定典章制度,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用“乐”来提升人们的修养,改变自己的行为,有效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华夏民族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明白了“礼”和“乐”的来历,我们可以发现,这一传统文化对当前我们建设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我们可以把“礼”视为制度建设,把“乐”当作文化建设,并将二者相互融合,把“礼”与“乐”的基本原理转化为“严管”与“厚爱”的操作方式,一方面不断加强加强企业自身制度建设,规范员工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关心员工的成长和成才,为员工发展创造条件,让员工在企业工作中不断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与关怀,逐步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样,整个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将会不断增强。三是要以“和”为目标,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昂汀笨梢运凳谴澄幕牧榛辏秤肫笠滴幕哪诤撕土岬?,构建和谐企业是建设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和”又是其核心。早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中国的就有了“和”的概念,后来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印章了这一点。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和”的概念更加普遍,当时很多先贤都经常用“和”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最出名的莫过于孔子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及孟子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中也曾提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说明在当时儒家圣贤已对“和”的理念十分推崇。其实,我们古人所说的“和”并不是是非不分,毫无原则的苟同,他们还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认为“和”其实是由不同内容、不同要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对我们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而言,领悟传统文化的“和”实质,就是要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构建和谐企业,不断实现员工、部门、软硬、远近、内外、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的和谐统一体,最终达到员工身心和谐、员工价值取向与企业价值取向和谐的目标??梢运?,这也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标。

5.小结

第8篇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视觉艺术范畴,两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共通之处,二者都属于平面艺术表现形式,将三维甚至运动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构思和表现手法将他们在某一时刻定格,然后展现给观众。只是摄影和绘画在将三维的现实事物进行二维的艺术转换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而已?;婊治词岛托匆饬礁龇较?,写实的绘画与摄影艺术有着较大的关联性,都是将某一时刻人所看到的视觉现象尽量地还原出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还原现实;而写意的绘画艺术更多的是突出现实所暗含的意境之美。从表面看来这和摄影的意图相去甚远,但是现代摄影创意却试图将摄影艺术与写意绘画联系在一起,让摄影不仅能够记录现实,同时还能够利用特殊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段,表达生命的意趣之美,为摄影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的摄影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借鉴和运用了中国画的意境。因此,在中国摄影史上,许多摄影人在创作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强烈的主观情感和特有的意境。中国的集锦摄影和影画合璧就是以摄影的形式表现中国画的形象和意境,而且这是中国特有的,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摄影师之所以借鉴中国画艺术,是因为中国画艺术的特殊意境美,这种意境美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不同派别和风格的中国画中,被借鉴得最多的就是山水画,而且写意山水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从内容方面都跟摄影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例如山水画大都意境恢宏,山峦重叠,树木苍翠而古朴,人物与苍茫的大山大水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每一幅山水画都给人不同的感觉,这种苍古高华之中所蕴含的哲思和意趣,正是中国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另外山水画一般采用黑、白、灰来表现山水的色调,简单的黑、白、灰就能够营造出千变万化的意境,同时还能够彰显山水的凝重和浑厚,这与摄影当中的黑白片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中国人对山水情有独钟,诗歌以及画作中对山水的描写最多。中国山水画在技法上高超,而且色彩的层次丰富,大量运用协调和晕染的技巧,对于色调的冷暖、浓淡以及厚薄、交错的关系能够给予很好的处理。中国山水画的细节丰富,不仅是对山水本身的模仿和描绘,更重要的是画中的意境超出了纯粹的自然美,这给摄影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很大的启迪。

二、以郎静山作品为例分析

郎静山开创了中国画意摄影的先河,他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他的集锦摄影以及影画合璧已经成为了现代中国摄影的一个重要流派。《湖山揽胜》是郎静山个人较为得意的一幅摄影作品,第一眼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不是摄影作品而是一幅国画,但是它的确是一张照片。这让人不得不感慨中国摄影师的技术和对中国画在摄影技术上的创新。这张作品采用了中国画的构图方式,画面的重点放在了山水上面,画面的右侧一点,老翁在眺望远处的山峦雾霭只是画面中的点缀。在近景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奇石、松鼠,与画面远处的村落、湖边的倒影形成一种对比。这张作品体现出了中国画的意境,人类在自然界中永远是渺小的,这也是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三、传统文化背景下摄影的未来前景

现代摄影已经不再拘泥于利用镜头语言对现实进行忠实的记录,而是将摄影家的创意思想加入摄影艺术当中。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被现代的视觉艺术作为设计之中的特色元素,以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风格。例如,现代摄影当中有一些将中国的京剧元素进行摄影化处理,并且利用中国国画的用色和意境,在一张照片当中融入了京剧元素、国画的构图以及中国的书法,用摄影的技法把这些元素糅合以表达自己的意图。在对近代人类文明的记录上,摄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摄影在记录历史的基础上,也在视觉艺术的道路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现代社会人类审美意识的提升,促使现代艺术开始走上将各种文化加以融合的道路,艺术本身就是相通的。因此摄影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上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与中国画的融合可谓走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前列。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摄影艺术融合创造不同的表达形式,是将来摄影发展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一条新渠道。二者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也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び氪小V泄且桓鲇凶攀晡拿鞯奈幕蠊凭玫睦犯颐橇粝铝撕芏辔幕灞?。就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传统音乐、民族戏曲、国画、对联艺术等都是其中的精华。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免费在线电影 | 99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奸| 成人a视频片观看免费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在线观看二区 | 少妇3p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91高清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天天拍小说 |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 91成人入口| 97国产超碰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 999国产在线 | 国产欧美一二三区 | 91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资源速度 |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午夜欧美成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久热国产精品视频 | 5lⅴ精品国产91久久 | 中文精品久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7人妖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99热精品免费 | 91视频免费版污 | 99热在线免费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二区国产| 亚洲www啪成人一区二区 | 91视频在线免费 | 天天综合7799精品影视 | 99热精品免费 | 久草999| 小早川怜子一区二区的演员表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