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9 16:27: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知识管理的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档案管理知识管理
一、何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管理科学更深一个层次的理念及思想的延伸,知识管理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们的知识资源的高度重视和深入了解。一般情况下大众把知识管理范围划分为两种:第一是隐性知识,第二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人际交流、书籍、期刊杂志、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能表明其含义的。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知识管理是指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取、存储、传递和应用活动进行管理和利用,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知识管理其实是一种管理理念,它必须与实际的企业管理相结合才用其生命力。笔者认为,相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以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的各类智力资本,使之与企业其他资本相结合,为企业各项业务发展服务,推动企业整体向前发展。
二、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档案记录着人类在历史社会活动中的全过程的事实、数据、知识、经验、教训等,是知识的一种表现形态,具有存储信息的知识功能。档案管理是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开发利用,实现档案留存历史,服务当下的价值。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传递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阶段,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档案开发利用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档案管理新的发展方向,是组织档案开发利用的一次升华。对于档案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两次革命,第一次为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令》,标志着档案由封闭走向开放,素有“档案人权宣言”之称;档案的第是基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档案管理手段的进步,解放了档案工作人员,有计算机和软件代替了原来繁杂的人工操作。笔者认为档案管理的第三次革命,将是以知识管理为发展方向的档案管理变革,知识管理将唤醒沉睡的海量档案信息资源,将带来社会、组织对档案的极大重视。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知识管理是工作的手段,档案管理是工作的内容,而档案是企业的资本、资源,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档案资源并配置优化。
三、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开展需要哪些基础工作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知识管理还是一个概念化的管理理念,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模式更是一个创新大胆的尝试。因为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就意味着对旧的管理模式及其组织结构的否定。知识管理之于旧的管理体系,是推到重建,还是逐步优化,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向知识管理过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企业档案管理要发展成知识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档案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可以说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知识管理的基础。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可获取、可挖掘、可传播、可理解的基础上,在传统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开展档案知识管理,效率低、质量差。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开发档案系统与其他各业务系统接口,收集电子文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集成、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语义处理与可视化数据挖掘问题,研究深层次知识挖掘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新型的人与档案之间的关系上。要建立档案知识管理,需要档案充分的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中,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能随时随地的能查阅到档案,并能确保在工作中形成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能通过档案的形式进行保管和分享。
在信息技术尚未广泛运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之前,档案管理位于整个企业线性管理的未端,与其他企业运营模块之间是一种单程的点对点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系统中企业运营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和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档案作为信息,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力资本。这种变化不但给档案利用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也对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新的档案管理体制。在目前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中,由企业的的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全企业的档案,需要同时负责收、管、存、用等各个业务环节,而企业的档案负责人人数基本都是很少,在应付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更别提开展档案知识管理。要企业通过增加档案工作人员来满足档案知识管理,估计也很少有企业有如此的先进之名。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开展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打破以往专职档案员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成为企业全员参与,企业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知识开发中。甚至是开展企业档案知识管理外包,由专门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管理公司负责企业档案知识开发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四,应作好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知识管理体系。不同的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是不一样的。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向知识管理过渡中,实事求是的分析企业实际的需求和发展现状,以及企业本身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梳理各业务在档案利用中的具体需求,结合企业业务和原有档案管理模块,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自身发展为牵引,建立符合企业长远发展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参考文献:
[1]任越,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M],档案学通讯,2012(05).
[2]张晓娟,我国档案馆运用知识管理的案例研究――以武汉市城建档案馆为例[M],档案学研究,2010(04).
[3]贾玲,知识管理不能取代档案管理――再论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M],档案学研究,2015(04).
[4]冷雪,近十年我国档案学与图书馆学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计量分析[M],档案学研究,2013(12).
关键词:视觉景观 控制方法 规划管理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ations view managements of Europe and Hongkong and anlys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provide assistance to our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Keywords:Visual Management,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1、规划管理中需要视觉景观的控制
城市的特色建筑与景观风貌是城市宝贵的财富。在城市面貌更新迅速的今天,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视觉景观控制方法,以保护原有的城市景观特色,同时指导未来城市建设?
不论是早期的西特,还是后来的凯文林奇、培根,无不在著作中阐述了视觉景观对城市形态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规划管理者,需要这样一系列方法,对视觉景观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控制。
2、各国规划管理中的视觉景观控制方法
在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各个国家的城市管理部门尤其是欧美国家,作为城市景观风貌保护与规划的先行者,提出了多种控制视觉景观的方法。
2.1英国的眺望景观
所谓眺望景观,即通过对眺望点及眺望对象间的建筑高度控制进行风景保护。
具体来说,针对各景观设定景观视廊、广角眺望周边景观协议区与背景协议区3个分区,在各分区中实行不同的高度控制管理。
眺望景观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际开发项目和建筑物是形态非常复杂的建筑物。因此,采取的高度控制是否真能起到保护景观的作用,单由图表或二维的平面分析很难下结论,而必须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加以观察。
2.2法国的纺锤形控制方法
纺锤形控制,是在具有特别意义的景观中,阻止障碍建筑侵入的控制方法。表示针对某历史建筑物,以从某一眺望点观察到的景观为保护对象,力求阻止损害景观的建筑在其背景中出现。
巴黎市根据这些保护属性及景观的特殊性,采用了三种纺锤体形式:远景、全景、视廊。同时,巴黎的纺锤形控制为:与严格的全城高度控制互动;在此基础上,以保护具有某种特别意义的景观为目的;考虑到方便建设许可申请,准备了表示最为严格的高度控制的综合性规划。巴黎市的纺锤形控制规划,虽不适用少数特例,但从977年创设至今基本未作变动,共划定了48条控制地带,几乎覆盖整个巴黎上空。(图1-6)
巴黎的纺锤体控制,实际也是基于二维平面或立面,运用几何图形计算,进行视线控制的方法。
2.3德国的城市天际线与眺望景观控制方法
德国的城市天际线与眺望景观控制方法,分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两个体系进行分别控制。
2.3.1斯图加特市将高层建筑作为城市风景之“图”
将市中心教堂的高度作为斯图加特高层建筑的高度基准实施限制和引导。通过设置高层建筑禁建区、调查研究区、开发区,对城市风景实施控制。其中旧城区被指定为高层禁建区,高层建在开发区被限制在近距离高速铁路沿线的14个车站附近地区。
2.3.2慕尼黑通过区划控制形成“底”
慕尼黑20世纪初颁布的《阶段式建筑条例》,将建筑分为10个阶段,在周边建筑密度低的开放型社区,规划中允许建造最高2层的建筑物(阶段9);相反,在市区封闭型的街区规划中允许带屋顶的5层建筑(阶段1)。
德国的城市天际线与眺望景观控制方法,也是基于二维图纸层面的分析与控制。其中高层控制,通过剖面图的高度分析与控制,最终将限制结果落到城市总体平面控制图上。具体实施方面,采用控制引导方法。由城市的具体责任部门,从城市美学立场或视觉角度出发,要求建筑师或建筑委托人将保持街景和眺望景观的内容明确纳入规划及说明书中。
2.4香港的视觉景观控制
香港规划署于2003年11月完成的《城市规划标准》,其第11章“城市设计指引”为评审城市设计的大体纲领,规定了主要进行视线保护的三大景观要素:山脊线的保护、文物建筑的保护和观景廊道的塑造与保护。主要运用了视线分析的方法,通过选取重要视点,控制视点与景物之间的建筑高度与密度,形成一定的观景廊道,进行保护控制。
2.4.1山脊线保护
《指引》中提到:在香港采用发展高度轮廓,目的是要维持并加强城市与天然景色,特别是与山脊线、山峰的关系。为保护维港两岸的重要山脊线、山峰和山峦的景观, 从主要和人流汇聚的望点望向的山脊线应维持一个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
2.4.2文物建筑的保护
为保护文物建筑,《指引》规定应为历史文物保存或创造一个适当的四周环境,在可行的情况下,保留和扩大可眺望历史文物的景观视廊。
2.4.3设立眺望点与观景廊道的保护
在港岛北岸,为配合扯旗山和其它山脊线、山峰,以保护从九龙望向的景观,设立眺望点。在这些望点的观景廊内,应避免无限制高度及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的发展。对于个别地区的景色, 可视乎情况考虑其它合适的望点。
2.4.4空间层次控制方法
《标准》中对城郊过度地带、城市中心地带、滨海地带等各种重要城市景观地区提出了丰富城市空间层次感的控制方法。
1.在市区边缘环境,为实现市区与乡郊地区之间的景观过渡,最高建设应位于中心地带, 然后向市镇边缘地点递减为中至低层。
2.在新开发地区,为使新开发与地形和景观环境相配合,新开发应配合新市镇地形和景观环境,并渐次降低建筑物高度,使新市镇与邻近的低矮发展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
3.在文娱、商业中心、核心地点,为丰富城市空间层次,应建立地标。
4.在市镇中心,为营造视觉调剂和缓冲空间,可以突出利用低矮建筑物, 例如社区会堂、学校等。
5.在滨海空间,为保证从海面看城市时,空间具有较丰富的层次感,应发展出高低有致的高度轮廓,避免形成“墙壁效应”。
香港的视觉景观控制方法,控制面非常详尽,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其方法主要为定性控制。
3.讨论与结语
综合来看,上述视觉景观控制方法主要集中为两种类型:一是宏观层面上,立足于二维的空间中,根据视觉通廊划定控制范围;二是微观层面上,通过定性判断,划定控制区域内的建筑高度、景观地貌特征。在规划设计管理中,这些控制方法对各城市景观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但同时,这些方法也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三维技术的限制,这些控制方法大都基于二维层面,对于分析现实中复杂的建筑组合情况,存在着很大困难,由此便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控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的控制方法,也带来一定的不科学合理性。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借助计算机模拟三维技术的发展,引入定量分析方法,使规划管理中视觉景观的控制方法更加客观合理与实用。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普及,这些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卡米罗•西特. 城市建设艺术[M]. 齐康 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2] 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
[3] 埃德蒙.N.培根[美],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关键词】舒适护理;利多卡因;留置胃管
胃管安置及留置术是普外科患者的重要治疗护理操作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减轻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在临床上经常有些患者在安置胃管时会引起恶心、呕吐、误入气管以及长期留置胃管继发咽喉部溃疡,口、鼻、咽喉部黏膜干燥出血,甚至因不能耐受胃管的刺激而自行拔管,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病情的康复。为减轻不适感,减少自拔胃管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安置及留置胃管护理方法进行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胃肠减压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17~81(48.7±2.5)岁。其中食管癌9例、胃癌24例、大肠癌15例、上消化道穿孔8例、胰头癌4例、脾功能亢进6例、胆管癌5例、急性肠梗阻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0例。入选患者均无口腔炎、呼吸道感染,且精神正常、意识清楚。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胃管采用扬州市邗江新星硅胶厂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硅橡胶胃管,液体石蜡使用的是杭州炼油厂生产的药用液体石蜡。置管即向患者说明留置胃管的目的和重要性,防止自行拔管,对照组患者用液体石蜡胃管前端,采取常规置管法置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在安置胃管前嘱患者排痰后,将2%利多卡因(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为050416)装入鼻腔喷雾器(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对患者口咽部连续喷雾4次(约2 ml),取常规置管法置管,两组患者均给予留置胃管后常规护理。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第1~5天每6 h给予2%利多卡因喷雾1次,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减少次数,至患者耐受胃管后停止使用,如遇患者不适时可随时予以喷雾。对照组不用任何药液。
1.2.1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在安置胃管时的情况及留置胃管过程中不适程度,统计自行拔管的例数。于安置及留置胃管结束时由专职护师观察患者的口腔情况并询问患者安置及留置胃管期间的感受。安置胃管时将一次插管成功、恶心呕吐、 误入气管发生率以及舒适程度的比较。留置胃管将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崔红梅 张红丽)
不适程度分0~3度,0度为无不适;Ⅰ度为轻度不适,表现为咽喉部干燥;Ⅱ度为中度不适,表现为咽喉部干燥、疼痛、声音嘶哑;Ⅲ度为重度不适,表现为口腔炎,如咽喉部红肿或有脓苔等。在患者留置胃管期间还需观察有无自行拔管。
1.2.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相比,试验组舒适度比对照组舒适度显著增加,P
两组患者安置胃管时情况比较(见表1)。
01
3 讨论
患者对胃管耐受性差是因为咽喉部有咽上神经分布,对刺激较敏感,声门裂下有喉返神经分布,长期置管容易导致咽喉部黏膜水肿、糜烂、口腔炎,引起患者疼痛、不适。利多卡因为局麻药,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能穿透黏膜,麻醉局部感觉神经,抑制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局部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起消肿、镇痛的作用[1]。其时效与药物浓度有关,一般能维持1.5 h,对组织几乎无刺激性,安全范围较大。本文结果示,观察组安置及留置胃管期间用2%利多卡因适时喷雾,使患者的不适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舒适护理是护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3]。留置胃管患者由于鼻胃管对鼻、口和咽喉部物理刺激,使患者感觉不适,很容易自行拔管。普外科患者在胃肠蠕动尚未恢复前过早地拔除胃肠减压管,容易引起腹胀,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的甚至导致胃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对照组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第5天因不能耐受胃管而自行将胃管拔除。如再次置管又容易戳穿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故只能采取保守、支持治疗,延迟了康复时间,造成医疗费用增加。因此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胃管的脱出,保持引流通畅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发现,在留置胃管第3~5天患者感觉最不适应,尤其在夜间是最易自行拔管的时期,因此,采取在置管第1~5天每6 h喷雾1次,可减轻患者的不适。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可逐渐耐受胃管,这时酌情减少次数,至患者耐受胃管后停止使用,如遇患者感觉不适可及时喷雾1次,体现了整体护理的人性化[4],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汤宏.现代药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01-302.
2 孙菁菁,商雪荣,杨利,等.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湿敷预防脂肪乳致静脉炎.实用医药杂志,2006,23(1):121.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费用;控制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56-01
在工程建设行业,有着“金桥银路”的说法,这表明公路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其他工程建设所不可比拟的。随着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进入到公路施工这个行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也促使经济效益不错的公路施工企业也不得不进入到了“微利时代”。另外,公路施工的工艺复杂,投入费用较高,因此,公路施工费用的控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让公路施工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太好的“微利时代”通过对公路施工费用的控制管理,达到公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最大化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的融资贷款等各项渠道也和国际社会接轨,同时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同行业的合同条款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我国的工程建设施工行业。最典型的就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条款,此条款在工程建设中系统性非常严密,实际可操作性也很强,在工程建设方面对于工程建设的每个关联业主有着明确的具体责任划分,并对在工程建设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着明确的认定,其不同业主都享有公平的待遇。我国现在的公路施工各种合同条款的框架就是建立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条款基础上的。本文就从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条款入手,结合公路施工企业的特点和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一些合同法规进行科学地分析,并提出一些对公路施工费用合理控制的策略。
一、公路建设中的各项合同条款的关注因素
公路建设中各种合同文件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99-0201)、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条款及不同业主的建设需求,合同文件包括:招标及投标用的文件、竞投标标书、施工企业中标通知书、合同协议、公路施工中的各种技术规范、公路施工项目预算报价的工程量详单及其他相关文件。施工前要熟知这些合同条款,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详细了解合同条款中的各项内容,还应从投资的视觉做好各项合同条款中的全部施工前的工作,这样能减少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重复施工或者漏施工,从而增加公路施工的费用。
(二)公路施工中的一些专用条款和通用条款是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条款为框架模板(依照《建设施工合同》1999建设部示范文本),要注意和国家相关规定有没有冲突的地方。另外,对于各个项目部门及相关联的人员要让其熟知自己的责任、权利及义务,这样有助于公路施工时和其他各方面的协调。
(三)由于合同的框架是以国际工程师联合会条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有些项目合同依然采用多年来延用的传统合同文本模式,要特别注意其合同条款和其他条款中是否出现互相矛盾的因素,如果发现必须及时并给予澄清其情况,否则会影响施工要求、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会让公路施工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受损。
(四)要注意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明确每一个计量施工项目中的工程量计量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自以为是的新增项目,增加了重复报价时机。此外,还要注意,在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项目价格,要及时准确地熟知新增计量施工工时的价格和计量方法,以减少公路施工企业的施工费用。
二、完善施工前各项设计,优化施工建设方案
公路施工前的各项设计,对于公路施工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设计图纸部分,由于公路建设的工艺比较复杂,其图纸完整性的好与坏,会给所施工公路状况及施工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设计图纸有设计院进行设计,受公路设计工艺等影响,常有提供的设计图纸与实际建设情况有所差异或者所提供的设计图纸不全面,如果建设工程监理在施工前没有发现这一情况,就进行公路施工,这样会给施工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监理工程师要在施工前做好各项设计检查和比对,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及时纠正施工设计图纸中的偏差及遗漏问题,若设计和施工现场有不协调的问题,及时和设计院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及时作出设计调整,避免在施工工程中出现施工设计图纸偏差及不完善给公路施工企业造成的损失,从而影响公路施工费用的控制管理。
公路施工工程中依据实际情况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公路施工不同于一般的建设施工,其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增加了施工工程的突发性;另外,公路施工提前研究的设计方案和实际施工情况不相协调,导致设计中的一些预设方案与实际施工方案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是公路施工的现场中必须从实际施工现场情景出发,依照原有的预设方案进行及时、科学地优化,通过对预设方案的优化整改,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能对各种资源的潜能进一步挖掘,从而达到节约公路施工费用的目的,实现了对公路施工费用的有效控制。
三、选择优秀的施工组织,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
高质量的公路建设离不开优秀的施工组织及科学的施工计划。在公路的建设中,承建企业和单位是依托通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科学的施工计划来进行施工,这就是承建企业或单位取得合同费用的依据。监理工程师依照承建企业或单位资质及施工计划是否科学、合理,作出是否同意开工的具体安排,这样承建企业或单位就能按照预订的施工计划进行具体的公路施工,按照合同条款的具体要求,就能让被承建方及时履行其应该履行的义务,否则会起承建方的索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及时完成各项审批,同时依据施工计划和公路工程量提出科学、合理的工期时间表,做好公路施工前的各项预备工作,并依照工期需求及合同条款的规定,督促被承建方行使各项权力的同时,履行工期时间内应该履行的义务,以免造成公路施工费用的增加。
在公路施工招标时要选择资质优良的施工组织,并对该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监督,依照合同条款进行管理,避免出现频频转包的现象,这样就能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约了公路施工的费用。同时还应依照施工计划合理制定施工进度,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成本分析,这样就能对公路施工费用进行合理地控制管理工作。因此,在审批施工组织时选择优秀的施工组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在公路费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科学控制管理公路施工费用,建设优质工程
用最少的公路施工费用建设优质的公路工程,同时让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每个公路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建设优质工程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是工程的进度、工程质量及投资费用,这也是影响公路施工费用的重要因素。把握好公路施工进度、工程建设质量及投资费用的最佳切入点,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最终达到对公路施工费用合理控制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在对公路施工费用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要依照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控制管理手段,齐头并进,在各个项目建设中积极运用科学的控制管理方法,让公路施工费用的控制管理工作贯穿到正公路施工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公路施工费用的科学化控制管理,达到公路施工企业用最少的费用,建设最优质的公路工程的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司马武明.施工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控制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9(10).
[2]韩显明.浅谈建设工程中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投资费用的控制[J].河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12).
【关键词】房建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现场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房建工程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质量控制工作一直是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房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房建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房建工程主要是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居住、工作、娱乐、休息场所,如学校、体育馆、商场、政府大楼等,房建工程质量的好坏会对整个项目的投资以及建筑建成后的正常使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需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通过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整体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一、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不当
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差异问题,造成在实际的工程开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对施工方案进行策划;不能及时运用新的施工技术,及时发现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就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就导致施工现场问题的频繁产生,埋下了施工质量隐患。
(二)施工阶段控制力度不够
一是施工质量控制力度不够。施工质量决定一个工程的成败,而质量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施工现场各施工环节控制力度不够引起的。首先是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使得施工材料来源于非正规供应商,材料在审查时出现应付现象,造成工程的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其次是没有做好各项施工工序的监督检查工作。在施工中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工序没有具体到个人,且施工中的现场检查工作力度也不够,往往出现下一道工序隐藏上一道工序缺点的问题,使得房建项目施工中出现的内部问题比较严重,而且存在的问题不易在验收过程中被发现,造成潜在质量问题。
二是建筑材料的浪费比较严重。由于缺少监管力度,施工现场材料没有相应的使用管理约束,造成建筑材料过度浪费现象的产生。首先是材料采购环节,采购人员没有按照工程方案进行材料的定额采购,并且材料采购后的仓储工作也不完善;其次是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大量浪费,没有严格的使用量控制;最后是工程竣工后,没有相应的材料回收制度,剩余材料回收不及时[1]。
三是施工进度控制力度不够。虽然房建施工单位一般能按时竣工验收,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阶段性的施工进度目标通常难以实现,一些关键施工进度点往往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施工单位的某些资源不能进行合理的配置。再者,施工进度没有按照方案规划的施工进度实行,施工现场人员安排不合理,施工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施工管理失效。
二、强化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分析(表1)
(一)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
材料的选择需严格建立审查程序,材料选择前质量验收人员应检查材料的信号和质量,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予以退回;运进施工现场的材料应按照各型号和规格进行分类摆放;由于房建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因而需要选用符合国家要求的型号、材质和规格;对于新材料的应用应及时记入登记报表,减少材料分配时出现混乱,避免帐实不相符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现场管理中,应不断完善房建工程材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提高材料、设备使用率和施工效率,为提升房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2]。
(二)完善施工现场安排,强化安全管理
在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应先考虑施工项目的施工工艺特点来采取相应的目标管理模式,并根据施工方实际的工程技术情况,制定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应充分明确施工中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情况以及对相应的设备、技术的要求,进而合理配置施工人员、施工设备以及施工资金。施工管理人员应走进基层,充分调查研究施工现场的详细情况,真正对施工现场各种情况做到深入了解,并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开展。在施工中,还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作业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各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目标,就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事故问题做出相应的总结并制定具体的处理措施,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于技术要求高的工序,应最好监管、检查工作,以防止潜在质量隐患的产生。
(三)强化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决定一个工程的成败,因而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质量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要对施工材料的审查、验收制定一项严格的制度,从质量控制的源头做起;其次,在工程施工阶段,应针对不同的施工工艺分别制定不同的工程验收、监督制度,以此来确保施工阶段每道工序的质量;最后,应加强对施工中潜在质量问题的审查工作,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潜在建筑结构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竣工后的正常使用。
(四)强化施工现场进度管理工作
在施工中,应先制定施工进度管理计划,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求达到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成本之间的最优化。在施工中,详细分析影响施工工期与施工成本的因素,并针对各施工阶段的施工要求制定专业交叉作业的现场施工方案,依靠合理均衡的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建造质量的基础上缩短施工工期[3]。
结语:
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好坏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建成后的正常运营产生直接的影响。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求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控制,还要求将各种影响施工的情况进行考虑,以此提升房建工程的整体建造质量。这就需要加大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设备质量,强化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房建工程质量,实现房建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军.浅谈施工现场管理方法在房建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门窗,2014,12:380.
二、建立住房公积金的对象
凡本局正式职工(含长期合同工,下同)均属建立住房公积金范围。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已按标准价优惠购买住房的职工及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职工,不建立住房公积金。
三、住房公积金的交存额
职工个人当年度月交存住房公积金金额,等于上年月均工资总额乘以交存率。单位资助职工同等金额。
公积金交存率,可由各单位根据各自情况,在3%至10%的幅度内自行确定。“八五”期末,交存率达到不低于职工月均工资总额的5%,“九五”期末,交存率达到不低于职工月均工资总额的10%。
四、住房公积金来源
个人交存部分,由单位在职工每月所发工资中代扣;单位为职工交存部分,按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人民政府房改办合发(1992)京房改办字第92号文件、35号文件规定办理。
五、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
1.家庭购、建住房;
2.自有住房的大、中修;
3.超过家庭工资总额收入5%部分的房租。
申请用住房公积金购、建住房或对自有住房大、中修的职工及其配偶,应向其所在工作单位提交有关证明,并经单位审核,由单位开具“住房公积金支取申请书”后,支取人持该申请书到“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住房资金管理分中心”(以下简称“市局分中心”)支取。因住房房租超过家庭工资收入总额5%,而申请使用住房公积金的,由承租人在每年一、二月份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并由承租人所在单位依据该承租户上年家庭工资总额和所交房租核定出超过5%的数额,超出部分可由承租人及其家庭同住职工分摊。由分摊人持各自的支取分割单,到所在单位填写“住房公积金支取申请书”,于每年三、四月份到“市局分中心”支取。
分摊人中的离退休职工,可按规定向其工资发放单位申请房租补贴,补贴额最高不超过家庭同住职工平均分摊的数额。补贴资金从单位的住房基金中列支。
六、住房公积金的管理
1.住房公积金个人交存部分和单位交存部分,一并由单位在每月发工资日后5天内(逢节假日顺延),开具“住房公积金汇交书”和转帐支票(经市人民银行批准不受支票起点100元限制),送交“市局分中心”,由“市局分中心”记入单位中名下的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
2.职工当年度交存的住房公积金,按银行零存整取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下年度起转按整存整取一年期蓄存款利率计息。
承租单元式公有住宅楼房的职工(不含两户合租一套单元楼房的),在住房租金提到至成本租金以前,其承租人夫妇双方的住房公积金,按银行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职工住房情况变动时,其工作单位应于十五日内向“市局分中心”通报。
3.职工在本市调动工作,应持调出单位开具的“住房公积金转移通知书”,到“市局分中心”办理公积金(包括个人交存部分和单位交存部分)转移手续。
4.职工因离职、停薪等各种原因中断交存住房公积金时,“市局分中心”依据单位填报的“住房公积金汇交变更清册”,将其住房公积金(包括个人交存部分和单位交存部分)结余本息封存在原帐户。
5.职工离、退休,调离本市或出国定居时,可持单位开具的“住房公积金支取申请书”到“市局分中心”支取本人住房公积金(包括个人交存部分和单位交存部分)全部本息余额。
6.个人继承或受遗赠住房公积金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持经公证的继承或受遗赠文件,到继承人或遗赠人单位开具“住房公积金支取申请书”,再到“市局分中心”办理支取。
七、税收。按照《北京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办法》规定,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以及依法继承或受遗赠的住房公积金,不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16
我院是一所三甲综合性医院,1年手术量达1万多例。共有18间层流手术间,承担着全院18个科室的择期和急诊手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高值耗材广泛应用,如何对手术室高值耗材实施合理的管理方法,避免手术室高值耗材的浪费、漏账和流失,充分满足手术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为探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新方法工作效果,我科通过专人管理,设立高值耗材专柜、定位放置、标识清楚、定期检查,及时收费并核对。结果:库房高值耗材物品摆放有序、整洁,物品没有过期、遗失、少收费、漏收费等现象。设立专柜、专人管理,改变以前高值耗材摆放混乱的情况,保证高值耗材供应及质量,提高科室工作效率和医院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管理方法
专柜管理:我科根据临床需要设立8个专科小组,分别是普外组、骨科组、泌尿外科组、心胸外科组、神经外科组、腔镜科组、五官整形外科组、妇产科组,根据库房的总面积设立每个专科组专柜,根据各专科组高值耗材的种类设置货架数量、货架层高,排放整齐,逐批使用,保证物品先到先用,防止物品过期,专柜上锁。外面标明专柜名称,由上到下存放耗材的种类、数量、电脑收费码、医院中标价,科室每进新品种高值耗材,在库房大门贴温馨提示,标明耗材的名称、使用方法,放置的位置,可以在哪专科使用等信息。库房大门钥匙白天专人管理,三休时间由值班人员管理。
专人申请:由于医用高值耗材的品种越来越多,需求量逐日增加,生产商也越来越多,常用高值耗材采用招标进货方式,少用高值耗材采用备货方式管理。所有高值耗材由使用科室主任根据专科手术需求制定常用物品的备货基数,如耗材种类、品牌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等,第1次使用由科室主任提交申请,经审批同意后进行招标,中标后由采供部进货,手术室按申请领货。少用高值耗材中标后由采供部和供应商协商,将高值耗材备在手术室以便使用并作为手术室备货基数。高值耗材申请授权给专职人员,根据库存数量及手术需求量随时补齐库存,每个月1号将上1个月实际使用数量和三联单提交至采供部,并由采供部核对、统计并通知供应商结账。
专人管理:手术室高值耗材由专人固定管理,在采供部领取时要查看产品的三证是否齐全,还应检查产品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生物检测人员出具的细菌培养和检验合格证及相关热源报告是否合格等。专管人员对专柜要进行定期检查,包括产品的有效期、规格、存货量等情况。专管人员每天下午要查看第2天手术需要的高值耗材并备齐,如果没有要立即通知手术医生调整,专管人员要听取手术医生对高值耗材使用情况的反馈,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采供部,以便更好为医生和病人服务。
规范使用管理:每一新产品由厂家提供介绍,包括名称、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每天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上医生备用高值耗材向专管人员领取,使用后填写三联单,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专管人员确认签名。使用前护士要把好质量和无菌关,包括检查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包装是后完好、有效期等。在使用过程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要指导医生正确操作使用,避免使用不当。使用后统一回收、统一销毁,杜绝多次使用,严格预防院内感染。
收费的管理:信息化收费,记录到个人,我科自2008年1月实行电脑收费,每个手术间、医护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实现了手术室全科信息化,由信息科建立收费码,每台手术的收费和确认均由巡回护士在手术间的电脑收费系统上来完成。具体操作如下:巡回护士通过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进入手术收费系统,然后录入手术收费码、高值耗材收费码,名称和单价自动在收费栏内显示,只需填写使用数量,该项目的总费用会自动生成,收费完成后,费用的记录员显示该手术巡回护士的名字,巡回护士仔细核对后,记账进行确认。专管人员根据巡回护士领取量,实际使用量,核对三联单,查看电脑收费,防止漏收、错收。
结 果
通过对高值耗材实施管理的新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改变以前库房凌乱、积压、过期等现象。术前充分准备,无发生1例因高值耗材的使用问题而引起的医护或护患纠纷,术中护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减少巡回护士因物品准备不齐全而离开手术间的次数。2010年1~12月对已完成手术12 100例进行检查,无1例高值耗材少收、漏收费现象发生。采用新管理方法后没有高值耗材过期发生。
结 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用耗材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高值耗材实施科学的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点。由于手术室高值耗材种类繁多,一旦忽视检查,就有可能造成缺货而影响手术进行[1]。要科学有效地管理好高值耗材,必须要优化流程,同时得到信息系统的支持,使高值耗材能够科学、有效、便捷、透明地使用,减少由于管理的不严谨给病人、医院、科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专人管理、专人申请、专柜管理、规范使用管理、收费的管理这几道程序管理,杜绝高值耗材凌乱、过期、丢失、少收费、漏收费的现象。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样不但使专管人员工作便捷有效,同时还增强了手术室人员责任感,提高了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为患者服务,取得了双赢的好效果。
关键词:法治背景;行政管理方式;创新;要点
所谓的行政管理方式,即“行政机关为实现其管理职能而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合。”它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了推动政治的进一步延续,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而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变化传承,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随着时代的交替变革,行政管理也在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新型的法治背景之下的行政管理方式,相应的做出自己的创新,来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与人民需要。
一、行政管理方式
法治环境下的行政管理方式并非以人为本,以行政相对人作为其行政主体。相反的,它采用单一的强制性的命令式的方式来对行政当事人进行管制。这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创新改革非常不利。
二、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概要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方式主要是继承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它以政府作为其权力中心,以行政权作为其权力根本,行政机关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手段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单一的管制。随着历史的前进,这种传统的的管理模式逐渐暴露了如下几点弊端:
1.强调行政机关的主体地位,忽视相对人的权益。行政管理的传统方式是行政机关对相对人的进行单一的,强制性的管制,两者之间是对立的关系而不是合作交互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对立起来,二者无相通权益,同时,行政相对人的主体地位也被忽视甚至剥夺。原有行政模式可谓压制型管制,它唯一的宗旨就是实现模糊抽象的人民的公共利益,其目标是贯彻落实行政主体的单方面意志,主要内容就是强制性管理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本应该是行政主体,结果却变为被动的客体,与行政主体的关系简单地被被定义为命令――服从模式。行政机关在贯彻自己主观意志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势必会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形成侵犯,往往会在潜在的层面牺牲个人利益,也就是说它侵犯了人名群众的整体性与个性需要。作为我国行政管理方式中最组要的行政手段,强制性管理导致的问题不可避免。
2.坚守传统观念,难以突破创新。我国行政机关总是倾向于在在管理中采用强制性手段,行政相对人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行政意见或者参与决策,久日久之就会严重影响其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从而阻碍他们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社会复杂多变,而应对策略却简化单一,行政事务多种多样,而履行方式却简约而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性,我国权力资源剩余,而其他资源明显不足,为了完成一些紧张必须的行政事务,就不免会对行政权力形成一定的依赖。这种依赖实际上是对行政方式改革创新的阻碍,因为它抑制了其他资源的再分配,也影响了其他权力的合理合法使用,使得繁杂的行政事务与简约的履行方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难以在创新中取得长足进步。
3.行政成本不断增加,行政效能降低。我国行政机关在陈旧的行政管理方式中,主要通过禁止、强制、惩罚等手段来实现其行政目标。单一性的管理方式压抑了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价值,在实施过程中实际上造成了行政相对人的厌恶反感。因此为了进一步压制相对人,使其完全听命于行政机关,那么行政机关就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政治成本来达成目的,这势必会造成更高的成本与更低的效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就应该积极探索改变其相对的关系,形成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行政管理观念的革新
实践活动是以意识为先导,相应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改革也要先从改变传统的行政观念开始。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如下:
1.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自古以来行政管理以行政权力为本,政府作为其权力中心拥有绝对的行政管理能力。政府为了实现并巩固其行政目的,采用强制性的单方面的方式实行管制,这在现当代已不能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环境之下的政治、文化以及人民生活需要,政府就必须转变其职能,首先从管制转为服务。服务型管理方式将成为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向,也将成为其基本的行政理念与价值所在。政府只有为人民服务,为民做主,方可真正实现其行政职能的最大化。
2.单向性转为交互型。行政管理采取单向性的管制是为了表达并强调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政意愿,只将行为结果传递与相对人,并不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意志或参与行政管理。新型的行政管理就要提倡其交互性,即给予每一个相对人以发言表决的机会或参与行政管理事宜的机会,强调相对人之间进行协商沟通的重要性。只有实现了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相互合作与监督,形成良好的互动体系,行政机关才能加强其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性,以便更好地使民众接受行政结果并进一步支持其行政管理工作。
3.强制性转为合作型。行政权的本质与目的是服务人民,而不是强制性的向相对人传达行政活动的结果。传统的行政机关作为行政管理的权力主体是对相对人的进行强制性的管制,而新型的管理方式是将这种相互对立的关系转变为相互合作的关系,使行政相对人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行政管理活动,以及自觉自愿的接受其行政决定。
4.单一化转为多元化。陈旧的管理方式倾向于单一化管理,在转变为服务型的管理理念之后,管理层面进一步扩大,同时人民生活的需求面也在不断地扩展,传统的权力为本的行政管理方式无法适应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行政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将成为其首要选择,从而更多地满足行政相对人的社会需求,刺激行政活动的灵活性与能动性更加充分地发挥。
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思路
1.行政观念。要实践出效益就必须先行改变行政观念,行政观念的改变主要是从强制性的管制转变为合作式的服务,政府将不再作为唯一的主体,而是给予行政相对人充分的自住性,从简约单一的行政方式转变为交互型,多元化,同时要走出封闭的行政管理方式,逐渐走向开放。
2.管理方式。我国传统的行政权力资源过剩,应用到社会各个层面,而新型的管理方式则要求压缩行政权力的适用范围,减少成本,提高效益。它将不再作为绝对的行政主体,并且对行政相对人多样的个性也给予更多地关注与关心,减少对其行政限制。同时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将运用到行政管理过程中,保障期合理有序的运行,大幅度提高行政效能,提升行政管理的品质,促进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和谐发展。行政方式的弹性范围,增加其实施的柔和性,使行政主体感受到行政管理的人性化,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权为本。
3.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使用普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中可以方便快捷的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改革、创新行政管理的重要途径。
五、结论
我国的政府职能正在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只在为人民服务,为民做主。行政管理方式也在向人性化转变。在当今信息化技术膨胀的时代,电子政务的参与实际上正在为政府职能增添新的活力。在健全法律的监管之下,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定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世香.公共行政文化及其影响的系统分析[J].探索,2006(4).
[2] 李至刚.对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0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