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干部作风建设研讨发言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认真研读规定的学习资料。每位支部党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史、党的十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以及区委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等中央规定的学习读本,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文件、重要讲话,以及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等内容。上述学习资料,4月上旬前应至少通读一遍。学习中的感想、体会、心得等应体现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对照检查材料中,也可在学习研讨时进行交流(落实单位:局活动办负责提供学习资料)。
2.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1)举办1次学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辅导讲座。(2)举办1次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专题辅导讲座(3)举办1次“”具体表现和危害专题辅导讲座,并举办1次部分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例通报剖析会。(4)围绕“三问三观”(即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内容,开展3次交流讨论活动,具体讨论主题为:“学习陈其伟,争当联系群众的贴心人”、“践行四下基层,争当为民服务的好干部”、“推行五个一线工作法,争当干事创业的排头兵”(5)安排1天时间,组织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村“之路”展示厅现场观摩学习和接受教育。其中,4次集中学习和3次专题讨论适时召开,每次专题讨论安排若干位同志作主题发言;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村“之路”展示厅现场学习安排在4月上中旬进行。(落实单位:局活动办牵头,各党小组配合)。
3.开展上党课活动。4月上旬,局领导班子结合个人学习心得和工作体会,重点围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设定1个主题,在分管股室、挂钩企业或联系点为党员干部上1次党课,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交流。(落实单位:局活动办负责)。
二、征求意见工作
1.书面征求意见。3月19日,结合召开我局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和民主评议局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方面情况,书面征求对局班子及成员改进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意见建议(落实单位:局活动办负责)。
2.座谈征求意见。4月上旬,由局支部书记庄玉兴主持召开座谈会在粮食系统离退休老干部、基层党员干部、各类人才和群众代表中,面对面征求对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局领导班子及成员改进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意见建议(落实单位:局综合股负责)。
3.走访征求意见。3月下旬至4月上旬,结合“四下基层”工作,组织开展以“转作风、访民情、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三访四解”活动(“三访”,即访社会民众、访特定群体、访重点对象;“四解”,即解民忧、解民怨、解民惑、解民困),深入下属基层企业、挂钩村居、项目工地等一线,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交心谈心,征求意见建议。活动中,每位局领导至少安排1次接访群众、安排1次到基层现场办公、安排1天到基层单位蹲点调研、走访1次特定对象(主要包括离退休干部、基层党员干部、贫困户、上访户)。走访时,要做好访谈记录并进行梳理。走访结束后,将梳理材料及时报局主要领导审阅。涉及班子作风和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同时抄送区委活动办进行汇总(落实单位:局活动办)。
4.接访征求意见。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位局领导干部采取每周一、每月15日定时定点接访群众,主动约谈干部群众,阅看群众来信等方式,认真征求群众意见(落实单位:局综合股负责)。
5.谈心征求意见。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位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与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下属企业的主要领导逐一谈心交心,了解对本人、对局领导班子、对局党员干部队伍改进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意见建议,帮助其找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队伍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单位:局活动办)。
6.网络征求意见。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通过开通局教育实践活动网上信箱和微博客、局长信箱等网络平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我局改进作风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单位:局活动办负责,综合股配合)。
三、专题调研工作
局领导班子要结合工作分工,牵头组织分管股室或联系挂钩企业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问题等,确定调研课题并深入进行调研。调研时,每名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深系点、深入群众,主动了解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组织力量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并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落实单位:局活动办负责,综合股配合)。
四、边学边查边改工作
1.认真梳理问题。4月上中旬,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各方面听取的意见建议中,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查找班子、个人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方面突出问题(落实单位:局活动办负责)。
2.研究解决问题。4月上中旬,局领导班子对照查找出来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从中梳理若干项作为重点,作为边学边改项目,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整改期限;各位领导干部确定1-2个个人边学边改项目,认真抓好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开局亮相、取信于民(落实单位:局活动办负责)。
3.着眼制度建设。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着手研究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和制度规范,用改革的办法使作风建设的成果制度化。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要求,适时制定出台一些相关的制度(落实单位:局综合股,相关股室、部门配合)。
把修身作为内在的自觉要求
在中国哲学里面,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特别突出。严以律己,中国哲学非常讲“慎”,在这个状态下面更加要谨慎。“慎独”一直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各级干部要讲“慎独”,每一个中国公民要讲“慎独”,把修身作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要求。
“严”和“实”结合起来就是人格的理想
总书记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表达对干部、治党、治国的重要理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圣”之道;面临国家的政治、社会军事等实际事务的时候,必须要非常务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外王”离不开“实”字。内圣之道的“严”和外王之道的“实”结合起来就是人格的理想。
“三严三实”是“仁学”的升华
“三严三实”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儒家提倡仁者爱仁,所谓夫子之学就是仁,即是“仁学”。实际上就是讲正己,化人的道理。“三严三实”里面“严以用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提法,是这种思想的反映和升华。“三严三实”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传统文化扎根在广大的民众、民间的社会生活之中。
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
“三严三实”概括起来就是严和实。“严”是中国最需要的东西,中国人缺少约束,需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实”不能从“虚”的出发,谋事不实、创业不实、做人不实是不行的。如果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挖掘出来,重新应用起来,在当代的生活里面能够加上当代化、社会主义化、化,这就是当代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修身立德就是做人的根本
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言简意赅,一是做人,一是做事,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是为官的基本原则。“三严三实”就是儒家修己安人的思想在今天新常态时期的思想捷径,当前切实践行“三严三实”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培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论。
静下来才能谋划重大事情
“三严三实”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讲,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凝聚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立身处世做事业,就是知止然后有定,定然后能静,静然后能安。有了目标才能有定性和定力,咬住青山不放松。一个人安静下来才能思考复杂问题,谋划重大事情。
让传统文化深入生活
“三严三实”是植根于中华丰厚的文化之中的,它的表述虽然是对当下干部的要求,但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概括。为文化自觉举牌子,为文化自信搭台子,为文化自强开路子,为文化强国想点子。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基因里面,孔学堂就可以担当这样的先锋、平台,让传统文化深入民间、深入生活,让学术文化转入大众民间化,成为全国的标杆。
“三严三实”有中国文化的根基
“三严三实”是中华文化的根,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两个理想,一个是人格上的完善,另外一个是客观事业上怎么完善、发展。《易经》里说“天地是真”,朱熹讲“诚就是真实勿妄”,做人必须要扎扎实实,而且修身要严,做人做事要严。
礼法并重不可偏废,但因时展有所侧重
传统的儒家思想论述都是既重礼教,也重刑法,光靠刑法不能平天下。礼法既是判断道德仁义的标准,也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礼法并重,不可偏废,但是并不是说“礼”与“法”二者在任何时代都同等重要,而是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有所侧重。
用“大时间观”理解传统立法与现代法治
中国传统礼法是在时间的变迁中不断自我否定和融合发展的,而法治的内涵也随时间的进度变化着,因此还原时间观,在“大时间观”的前提下来理解,才能明白传统礼法与现代法治之间必须存在相互抵制和相互融合发展。一个优秀的、伟大的传统,必然需要不断否定、对话、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发展。
植根道德基础的法治才可能被尊重
礼治是源远流长的法律建设,中国传统礼法凝聚着中国人的情感,有中国人的智慧在其中。可以说,中国传统法的因素不可或缺,体现着中国的特色和中国意识。儒家礼治更重视道德,作为个人,有道德要求;作为官吏,也有道德标准,只有根植于道德基础上的法治,才能获得最大的尊重。
礼法结合不能忘记中华文化根基
讲法治应该区分中国传统法治与西方法治的区别,中国传统法治思想是用法律的思想来贯彻的。一方面,讲现代法治不能脱离传统礼法的大背景;另一方面,讲传统礼法也不能背离和牺牲情理与伦理。
现代法治要走向中国落地中国
讲法治要有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分别。在谈到“公权”时,法治就应该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讲到“私权”时,法治就是政府要最大限度保护好公民的权益。现代法治要落地中国,就要寻找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模式,让法治同老百姓的生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