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0:37: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一体化市场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取得的巨大进展,集中体现在欧洲单一市场的建立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进程上。由于银行业在欧盟金融市场以及整个经济中的关键地位,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在这两个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目前国内外有关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进程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缺少经验检验。本文运用经济计量分析的协整检验方法,对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实际进程进行经验检验。
一、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政策
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标志是1986年欧共体通过的《单一欧洲法案》的提出。在这份法案中,欧共体提出了在1992年12月31日之前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在这个市场内,实现产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完全流动。在《单一欧洲法案》框架下,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成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点,而且随着德洛尔报告的和《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实施,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又成为推动欧洲向经济货币联盟迈进的关键动力。
《单一欧洲法案》只是明确了欧共体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方向性目标,具体的政策表现为欧共体理事会的指导性意见”。
早在1977年,欧共体委员会就了《第一号银行指导意见》,其核心条款是允许外国银行在符合东道国法规的前提下设立分支机构。它事实上打开了成员国银行在共同体其他成员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大门,具有重大的普遍性意义。但是,由于各国的立法差异并没有得到消除,因此《第一号银行指导意见》并没有导致任何重大的跨国银行活动。真正标志着欧洲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走向单一市场的是1989年欧共体理事会的《第二号银行指导意见》(Directive89/646/EEC),经过修订,1993年各成员国将其转化为本国的法律加以正式实施。这份立法涉及欧洲银行业金融服务和跨国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其核心是置于共同监管规则下的单一许可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根据这两项原则,任何一个成员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只要在本国获得了营业许可,就可以在其他成员国开设分行,不用事先征得接纳国的许可,其业务也只受母国监管机构的监督,而不受东道国的监督和管制。单一许可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对银行业跨国经营的便利性不言而喻,银行不再需要为了申请在国外开立分支机构的资格而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其经营活动也只由本国的监管机构监督,这样就避免了成员国之间由于监管规则不同造成的麻烦。另外,这两项原则也为欧盟各国提供了一个监管框架,这个框架有助于降低对欧盟各国之间进行协调的成本,并减少欧盟各国的监管负担,同时也限制了潜在的各国监管者的偏见。1986—1992年间,欧共体理事会还制定了8个附加的指导意见,分别对银行业监管、资本金要求、偿债能力标准、洗钱活动、信贷风险、年报的要求和银行并购重组各个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
欧共体理事会的这些指导意见系统地阐述了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立法要求,然后各成员国将这些要求转化成本国的具体立法加以落实。因此,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不仅依赖于各项指导意见的有效性,而且也和各成员国的具体实施状况密切相关。芝摩曼(Zimmerman,1995)考察了所有单一市场指导意见在各成员国的实施状况,得出的结论是在1991年末至1994年4月间,已经被成员国采用的指导意见占全部指导意见的百分比已经从58%上升到89%。对于《第二号银行指导意见》,截至1994年4月,12个欧洲联盟的成员国中有11个已经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了国内立法,惟一的例外是西班牙。
总体而言,在欧共体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之后,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法律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法律一体化比市场的实际一体化先行一步。
二、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经验检验(一)假设和数据
首先,经验检验主要是针对欧盟银行信贷市场,同时也涉及货币市场,因为银行信贷市场利率是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基础的,银行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关系很密切。
其次,检验的指标是利率,也就是以利率(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作为衡量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指标。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完全一体化的市场应该遵循单一价格原则,换言之,就是在完全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上,所有相同金融资产都具有相同的价格。由此,利率可以作为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衡量标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风险的不同,文化对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影响不同,货币政策条件不同,以及各国银行为解决信息不完全而采取的策略不同,一体化的银行信贷市场内利率并不一定都实现均等化。因此,我们对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检验不是以严格的价格均等化作为标准,而是使用协整的概念。协整分析认为,随着银行信贷市场日益一体化,区域内银行的定价行为将会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一体化地区内成员国的利率将表现出趋同的关系。而从具体分析的角度说,在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内,利率(非稳定时间序列)在短期内可以分离变动,但是在长期,市场力量将迫使它们恢复到一个均衡的关系。
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这是出于下面几方面因素的考虑。第一,在金融市场上,名义利率能够比实际利率更好地反映国际套利过程。借款者用以进行比较、评判的是经过汇率预期调整的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相应地,那些不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行跨国业务活动的银行一般也只是对经过汇率预期调整的名义利率感兴趣。上述两者构成了国际套利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在国际套利过程中名义利率比实际利率更重要。第二,用实际利率进行衡量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方面,实际利率以各国的货币分别表示,其差异无法比较,同时,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对跨国实际利率进行比较,因此对于单个投资者或借款者来说,实际利率差异并不能够提供获利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平均实际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购买力平价,而各国的购买力平价在长期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偏离,也就是说各国平均实际利率在长期是基本相等的。这样,使用实际利率进行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检验具有潜在的误导性——无论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是否发生,实际利率本身的差异就很小。因此,我们选择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作为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检验指标。
我们的研究范围包括欧洲联盟的六个核心国: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欧盟GDP总额的80%以上,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欧洲联盟的总体。同时,为了比较地区性和全球性的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我们把分析扩展到美国和日本。
我们将使用从1985年开始的月度利率对银行贷款利率和利差进行协整检验。对于银行贷款利率,选用各国的基准利率表示;为了计算利差,选用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存款利率的近似表示。银行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数据都可以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版的《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中得到,两者都从1985年1月开始。利差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贷款利率减去货币市场利率得到的绝对利差;二是由贷款利率除以货币市场利率得到的相对利差。
(二)模型的分析框架
1.协整检验的一般分析框架
[关键词]常规 智能一体化 便携式保护装置 设计
中图分类号:R540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08-01
在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或者新电力设备在运行中会出现一些异常问题,或者需要定期的进行检修,因此,在此期间,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提供供电服务,需要使用一些临时性的通用保护装置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一、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逻辑元件组成
在设计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时,主要以PLC的方式为主。PLC拥有图形化界面,可以进一步实现装置保护功能的可视化。而且该装置由许多逻辑元件组成,在进行保护工作时,只需要工程设计者或者用户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将装置内的逻辑元件进行自由的组合,从而实现保护控制的目的。这样不仅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还实现了装置的多功能化,维护起来也较为方便。
(一)基本的逻辑元件:主要有异或门逻辑元件、与门逻辑元件、以及或门逻辑元件三种。
(二)开入开出元件:主要有开入输出元件、开入输入元件、控制字元件以及压板元件四种。
(三)时间元件:主要有延时动作延时返回元件、延时动作元件以及延时返回元件三种。
(四)过量欠量元件:主要分为单通道过量元件以及单通道欠量元件两种,其中,单通道过量元件主要包括了单通道过量元件,三通道(或者)过量元件、三通道(和)过量元件等。而单通道欠量元件主要包括了三通道(或者)欠量元件、三通道(和)欠量元件等。
(五)可扩展复合元件:主要包括了反时限延时元件、方向判断元件以及复合电压闭锁元件等。
二、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应用
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对于常规变电站以及智能变电站都能适用。应用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可以对变电站进行临时性的保护,确保其在检修期间不会因为出现突发性的故障而引起跳闸、断电等问题,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一)常规变电站中的使用
图1为常规变电站中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运作程序图,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停止供电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常规变电站中的线路以及变压器等结构中的保护装置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及维护,这样会极大阻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给电力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但是使用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后,就可以让其暂时性的接替原有保护装置的保护工作,从而减少了断电带来的不便,确保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二)智能变电站中的使用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网络交换机以及保护装置等做定期的维护,而且,为了保护电力系统安全性,供电网络中出现任何一点内部故障都必须立即对其进行检修,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此维护与检修过程中,可以使用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来替代需要维护或者检修的部分,从而确保电力系统正常有序运行。
1.合并单元
如图2所示,在维护合并单元时,其替换方法是: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交流端子与合并单元的互感器连接起来,该保护装置就可以利用光纤接口与合并单元进行连接,继续完成数据采样,其传输协议采样值主要有IEC61850―9―2、IEC60044―8(FT3)两种。
2.保护装置
在维护保护装置时,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SV光纤接口与合并单元中的备用接口连接起来,再通过该保护装置中的GOOSE跳闸光纤接口将其与变电站中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从而使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暂时取代变电站原有的保护装置,完成动作判断工作。
3.智能终端
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交流端子与合并单元的互感器连接起来,再将该保护装置中的跳闸出口与变电系统内断路器中的跳合闸线圈相连接,以此,就可以替代变电系统中原有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以及保护装置等,从而确保维修期间,变电系统还可以正常进行跳合闸出口、数据采集以及保护判断等工作。
4.网络交换机和光纤
在进行网络交换机和光纤维护工作中,首先需要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交流端子与合并单元的互感器连接起来,再将该保护装置中的跳闸出口与变电系统内断路器中的跳合闸线圈相连接,以此,就可以替代变电系统中原有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以及保护装置等,完成变电系统所需的跳合闸出口、数据采集以及保护判断等工作。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电力安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常规变电站中的系统十分繁多,而且有着数据资源重复采集、变电站设计调试复杂、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等问题。而智能变电站中的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又因为没有充分的运行测试,因此极易因为外界环境影响,出现各种设备故障问题,再加之变电站各类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因此,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该保护装置,可以确保在维护与检修变电站各类设备时不会影响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有序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园林;绿化养护;问题;对策;探讨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经有所展现,绿化建设投资规模扩发,进步显著,民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居住层面。然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只关注建设而忽视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怎样科学地对园林实施绿化养护,打造宜居城市,科学的养护管理已经转变为市政工程的首要任务,也为园林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解析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常见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一、园林绿化项目养护管理的内容与价值
园林绿化项目的养护管理包括两大层面的内容:养护与管理,当中养护的概念是,园林作业人员解读植被的成长特征,之后依照植被的成长需求完成对应的浇灌、修剪,防止虫害,保证植被茁壮成长。园林绿化项目的管理,是说管理者要看护绿林,其内容包含,管理绿林,观测植被的成长状况,让绿林植被能够生存。园林绿化项目的养护管理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并且也符合民众的需求。
园林绿化项目的主体是植被,植被需要生存,所以在园林绿化项目完工后,必须进行后续的养护与管理。通过健全养护与管理体制,确保植被的生存,为民众提供宜居、休闲的场所,让园林绿化项目能够发挥功效,从而让绿化项目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分析
(一)缺乏养护理念
市政园林绿化与绿化项目的美观度、民众的需要、方案创设、动工管理联系紧密,然而绿化养护更为重要。唯有完成高质量的养护,方能收到预计的绿化功效,让绿化项目能够真正惠民利民,打造让民众心旷神怡的绿林环境。
(二)绿化养护投资不够
限制绿林养护活动的主因是绿化养护投资不够。在一部分企业、住宿区,绿化养护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度,致使绿化养护投资无法有效发挥功效,导致绿化养护科技设施滞后、举措不科学、绿化环境差强人意等情况出现。
(三)管控体制不完善
调研数据表明,各企业、住宿区等在管理素质上参差不齐,大多数住宿区的绿化通常是物业企业完成,绿化管理方式落后,未能根据绿化的技术需求实施管控。一部分住宿区不栽种树木、将绿地用作栽菜等情况也让人较为头疼。一些企业对绿林养护管理工作刻意推诿,被动地对绿地进行管理。
(四)养护技术能力不够
养护者因为没有受到过专门的植物绿化养护方面的培训,对修剪没有经验,并且工作模式单一,养护技术有待加强。目前的养护模式单调,冬天应修剪的林木不多,修剪技术性不强、养护效率低,一部分林木生长环境不佳,景观毫无美感。
(五)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
电视、电台宣传园林绿化工作较为少见,全民参与绿林养护的思维还没有完全实施,导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变成少数机构、少数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的责任。而且,民众对园林绿化还是一知半解,法律理念淡漠,城市的绿地很可能被用作他途,林木花草被损坏,草地被损毁,景观的美观度大打折扣。
三、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对应策略
(一)合理布局与动工
园林绿地的部署创设决定于其使用效能与特性,以乡村数目种植为例,依照生态学的理论科学栽种乔木、灌木、地被、草地,设计阶段常要配套常绿与树叶,让相异的植被都能够存活。要根据准则、提升布局施工的效率,并完成后续阶段的养护与管理作业。
(二)完善体制,强化绿化养护力度
管理团队的素质是打造园林城市的前提,应落实管理者绿化目标职责制,完成企I考评一票否定制的体制建设,从资产、设备等各个层面加强投资力度。培养一个业务能力过硬、高素养的绿化养护团队,并且提供培训机会,尤其要关注修剪与景观营造的专才的培育,让其能够发挥所长。另外,应动员民众参与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对绿地管理与维护的先进分子进行奖励;打造宜居环境。
(三)强化宣传力度、完善园林绿化法律体制
强化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共同参与,提升民众的绿化理念。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让民众积极投身绿地养护活动,定期举办讲座,让民众了解绿地养护动态。
(四)依照植被生产特性,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1.林木的养护管理
林木是在植物叶子的光合反应的作用下生长的。所以,过度地修剪林木的枝叶会致使整株植被的生长环境变得恶劣。过度修剪会损坏林木,并且修剪树枝的表层暴露于大气环境中,让病菌很容易侵入。修剪造型是通过管理者的考量,预留一部分树枝,疏剪或短截,让植被的审美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应通过改良通风透光环境,让植被能够茁壮成长。依照树苗的成长与休眠的特征,将修剪分成夏天修剪与冬天修剪。通常在4―10月实施夏天修剪,10月―次年4月进行冬天修剪。
2.施肥管理
施肥能够改善土层的特性与构造,让土层气温攀升,为植被的成长供应足够的营养成分,并且能够提升透气、保水效率,让林木根系能够充分吸收营养成分。相异物候期用于施肥的原料有所区别。林木根须生长最佳时段是在初春或秋末。该阶段植物根须对磷肥的需求量大增,并且深入土层。因为抽枝发叶阶段,植被细胞分解、根须需要吸收大量养分,所以此时应施氮肥。
四、结束语
综上,城市园林绿化环境,是城市的名片,也是人工艺术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的最佳典范。养护管理城市绿化景观,是每一位园丁的职责,并且应在养护管理阶段持续创新,改变以往单调的养护模式,找到最理想的模式,为市政园林绿化工作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吴冰.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4,(23):209209
[2]王轶.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23):197198
[3]邓新文,何慧越.浅析如何控制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200
[4]何建国.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园林绿化建设及其注意事项[J].装饰装修天地,2016,(12):139139
[5]倪红玲.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案构建[J].低碳地产,2016,2(9):399399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市政规划;工程设计
1.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水污染日益得到重视,市政排水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市政道路排水设施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如防洪排水能力不足;平坦地区的排水管渠的坡度偏小,易淤积;部分地区的排水设施不成系统,易形成内涝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设计不合理,日常管理不到位,自然条件变化等。通过对许多工程设计的总结,我认为,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能否更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做到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受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影响较大。
2. 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范GB50318-2000《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是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划定市政排水范围,预测市政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排水工程规划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因此,市政排水工程设计必须首先依据当地的适用的各阶段排水工程规划。
3. 市政道路排水规划存在的问题
3.1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呈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不相协调。
3.1.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无法保证,排水工程设计不符合防洪要求。按规划新区的雨水规划,在规划区内没有设置雨水排捞泵站,所有道路或小区排水均按重力流的方式排放。采用重力流直接向河流排放的雨水管,只有其设计雨水管内底高程高于河流的某一潮位高程时,才能保证暴雨期且河流涨潮至此潮位高程时的排水畅通,按防洪规划,排水工程设计应确保在50年一遇的排水安全。 可见,由于规划区用地竖向规划的地面高程太低,导致了排水工程设计无法满足防洪规划要求,而防洪规划中也没有提出对排水工程设计可降低防洪标准的要求。
3.1.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城市用地与道路,交通,地面排水,防洪以及项目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的结合。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等矛盾,只有通过用地合理的竖向规划来解决。在规划新区内类似本工程的排水状况尚存在,我们认为其原因是,在规划新区的规划过程中,没有做好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的协调,或者是仅考虑提高用地高程会增加土方工程的造价,而没有考虑所在地区的重要性及排水不畅的后果。此外,应对土方工程与排水工程的投资进行比较。
3.1.3采用重力流和短管压力流两种方式进行排水工程设计。
(1)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太低的存在问题,在设计评审中有关规划部门答复不预调整,为了使排水工程设计在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结合本工程特点,我们雨水设计中对各管段的水力计算处理为:管段起点至最不利点按重力流设计,最不利点至出水口在设定相对合理的安全潮位下按短管压力流设计。安全潮位是指当某河流潮位不高于此高程时,设计雨水管段能在满流的情况下以压力流的形式排水,并可保证排水畅通。
(2)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达不到规划新区5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要求,但与每一设计管段全部按重力流排放形式设计的雨水管相比,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当河流潮位高于设定的安全潮位同时下暴雨(暴雨重现期为2年)时,最不利附近区域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规划新区内适宜的位置设置排涝雨水泵站。
3.2污水管网规划中竖向高程和污水提升泵的设置站缺乏合理性,系统性的论证。某市新的城市开发区城东区,规划面积约13Km2规划污水排放量44300m3/d在规划区内污水主干管末端设置了一座规模40 000m3/d的污水提升泵站,即规划区内的大部分污水需经泵站提升后才能排至污水处理厂。 本工程为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次干道,红线b为28m,路线L为1.9Km,设计路面标高为124.516~127.372m,设计污水管单侧布置,按原规划污水提升泵站在路线中部的西北角,泵站所在位置地面标高129~132.5m,由于有其他道路的污水管接入,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管的管底高程为112.11m。
3.2.1污水管埋深不合理存在的问题。按原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进行本工程设计污水管道埋深11~15m,的长度约为路线长的50%,且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相反,出现了如下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问题:
(1)按国家钢筋砼管的使用标准,一般ⅲ级管可达到最大覆土为9m,塑料排水管超过8m覆土厚也不能选用,因此,需采用暗渠形式排水,与采用管道相比,由于埋深太大,暗渠施工周期长,增加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2)工程造价较高: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报告,此路段上除局部为d约1m 的残积土外,从高程100~130m的范围均为灰岩,管渠埋深太大,造开挖回填土石方量大。
(3)泵站原选址位置现状地面标高129~132.5m则泵站的进水池开挖d为17~20m,泵站的建设投资相对较高。
(4)管渠埋深太大,不仅施工及其困难,今后的维护将是十分困难的。
3.2.2污水管埋深不合理的原因分析。由于原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污水管埋深太大,即造致了规划区污水管网竖向高程的不合理,据了解,原污水提升泵站规划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设在某绿化区的附近,以减少对周围居住区的污染,在排水工程设计中,对单项的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的合理选用以降低市政排水管网的投资是较有效的,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也是节约投资的重要一方面,而合理的高程,需依据合理的排水规划。从设计中发现的不合理性来看,显然规划区的污水管网竖向高程和污水提升泵站的设置缺乏技术,经济全面的论证,片面考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技术,经济论证应结合规划区的地质条件,当地的管材来源,施工条件及今后管网和污水提升泵站的运行,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论证。
3.2.3规划调整污水提升泵站后的设计效果。
从造价.维护.施工等角度综合考虑,设计提出了调整规划污水提升泵站的建议,调整至路线设计终点东南角,现状地面标高较低(约124m),靠近在建的南北走向的主干道污水管拟接入污水提升泵站的一侧。后在有关规划部门的充分论证和协调后,城东区的污水提升泵站的位置作了合理的调整,使原存在问题的几个项目问题均得到解决。
污水提升泵站调整后,比原规划位置现状地面标高降低5~8m,由于污水泵站位置的改变,相应改变了部分设计污水管的流向,本工程原污水管道埋深为11~15m的管段,管道埋深改为3~6m,本工程的排水工程造价降低了29%。
3.3在城市建设中不按规划控制与排水工程重要出水口相关的道路建设。排水工程规划确定的重要出水口是根据管网系统的布置及当地受纳水体的条件确定的,如果随意改变将造成不良的后果,某经济开发区按详细性控制规划的一条次干路由于用地已被学校建设使用经济开发区确定不按规划建设,要求设计单位按取消该次干路的做法进行相关道路的设计,而该次干路在排水工程规划中作为附近区域的雨水排水主干道所在地,且靠近雨水受纳水体,取消该次干路需调整相应的排水工程设计,造成了设计工程的排水工程部分造价增加13%。
3.4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编制滞后,不确定因素多。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尽快建设,而设计所需的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或在修编中,造成了一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设计,同期施工的现象,从而造成道路建成后的重复开挖的浪费;有时设计完成后,或排水工程已在施工中,排水工程规划由于各种原因需修改,同样造成了设计的重复工作或工程改造的浪费。
4. 对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编制和执行管理的改进建议
为了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更好地避免目前市政排水设施存在问题的发生,使设计做到经济合理,运行安全,通过对设计实例的分析,现对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的执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认真做好规划前期的调查研究,使规划内容更符合当地的条件。
(2)在规划编制中应注意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的相协调。
(3)应重视规划的科学的,全面的技术和经济论证,避免片面的因素干扰。
(4)应重视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编制的超前性和严肃性,需更改规划时应作充分论证。
(5)在执行规划的过程,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执行规划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环境水平。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肝硬化;ICG R15;细胞移植;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 R6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6-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n their decompensation period. Methods Sixty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n their decompensation perio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grouping,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One group was transplantation group and received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The other was control group and only received compreh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Chang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serum total bilirubin (TBil), prothrombin activity (PTA), albumin(Alb) level, the changes of 15 min 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ICG R15), side effec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tumor incidenc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fore transplantation at 12 weeks, 24 weeks, 36 weeks and 48 weeks after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After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ites and other symptoms of most patients were improved and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existed. The levels of Alb and PTA at 24 weeks, 36 weeks and 48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Cirrhosis; ICG R15; Cell transplantation; Hepatitis B
目前内科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效果欠佳,肝移植为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紧缺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但目前仍然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2,3],所以亟需一些大样本、随访时间较长的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治疗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了解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安全性、疗效,特别是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滞留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宁波市第二医院肝病科2011年7月~2013年12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年龄18~59周岁,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2006年《肝衰竭诊疗指南》[5]及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6]。肝硬化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B~C级,HBV-DNA 水平每3个月检测1次,且持续6个月以上HBV-DNA PCR0.05),见表1。
1.2 排除标准
(1)肝硬化终末期合并严重并发症者;(2)生命体征不稳定者;(3)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感染者;(4)心、肺、肾脏器功能衰竭者。
1.3 方法
1.3.1 吲哚氰绿滞留率检测方法 移植组和对照组均检测ICG R15,所有患者空腹,予0.5 mg/kg 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静推,10 s内推注完毕,DDG分析仪鼻感光探头连接于患者鼻翼部,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像分析仪检测ICG15 min滞留率(ICG R15)。
1.3.2 干细胞移植方法 移植组在移植前予患者G-CSF(5~10)μg/kg,皮下注射,qd×4 d,若无肥胖或严重消瘦,一般为400 μg/d,Q之为骨髓动员。骨髓动员结束后第2天采集干细胞:从左侧正中经脉引出静脉血,经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的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干细胞数量(2~4)×107个。分离好的干细胞在2 h内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经过注射器注入肝固有动脉。移植后的特殊处理:术后常规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2周,对照组同样适用。
1.3.3 移植组和对照组同样接受综合内科治疗 包括抗病毒治疗(HBV-DNA阴转>6个月)、复方甘草酸苷护肝、腺苷蛋氨酸退黄等治疗。
1.4 观察指标
移植组和对照组均随访至少48周,观察干细胞移植后的副反应、腹水改善情况、1年肿瘤发生率,移植前(0周)、12周、24周、36周、48周ALT、AST、TBil、Alb、PTA、ICG R15等指标变化情况。
1.5 仪器与试剂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购自日本麒麟公司,血细胞分离仪购自德国Fresenius Kabi AG生产的COM.TEC血细胞分离仪;ICG试剂(50 mg/瓶,购自辽宁沈阳济世制药有限公司),日本光电 DDG-3300K分析仪及配套分析系统软件为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研发。采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以及配套试剂。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和核对,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APBSC治疗前后TBil、ALT、AST变化情况
移植组移植前后TBil、ALT、AST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除2例患者移植后2 d出现体温自限性升高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移植前两组TBil、ALT、AST、Alb、PTA、ICG R1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5中0周数据。
2.2 APBSC治疗前后腹水、Alb、PTA、ICG R15变化情况
移植组移植后48周腹水7例,对照组48周腹水15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进展非常快,因其来源方便,没有排异反应[7],在治疗肝病的领域也取得一定进展[8];目前干细胞移植应用于肝硬化的研究较多,大多数报道为移植后患者肝脏生化改善的研究,关于ICG滞留率即肝脏储备功能等改善的研究尚少。
世界各国有多个学者研究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BM-MSCs及造血干细胞(包括骨髓造血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等。在干细胞移植治疗上多以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衰竭患者为试验对象,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移植后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的改善,很少有研究涉及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肝脏病理改善或无创性纤维化指标改善)的改善及肝脏储备功能改善的研究。干细胞具有向受损肝脏归巢的能力及免疫调节能力[9,10],这些特性使干细胞移植成为临床治疗肝硬化的重要手段。干细胞移植后有两方面分化潜能:其一,可以改善肝脏的合成能力,增加血清白蛋白合成水平;其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加强,上调凋亡因子,旁分泌抑制星状细胞,并诱导肝星状细胞的凋亡[11],肝脏内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出现明显减少,血清中羟基脯氨酸水平呈现减低趋势,在门静脉及纤维分隔部位可见大量的移植干细胞,移植后肝组织中纤维沉积减少减轻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3,12-13]。Theise ND[14]、Oh SH等[15]通过实验证实干细胞能向受损肝脏归巢。肝脏储备功能是指在肝脏内具有正常功能的肝实质细胞的总和,其从微观角度可以反映肝脏有效细胞群数量和肝脏血流量,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肝脏储备功能逐渐下降,并发症增加[16]。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外科肝切除等有重要的意义[17],研究显示ICG清除试验可用来评估肝切除术后、肝移植以及危重症患者是否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敏感指标,而且简单易行,能很好的反应肝脏储备功能[18],ICG R15也被认为与门静脉压力以及肝脏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所以ICG R15在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19],ICG R15的升高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独立相关[20],有研究认为ICG R15比CTP评分更精确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21],故ICG R15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对预测患者的生存期、肝移植与否、外科手术前评估肝脏功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正常人注射ICG 15 min后,血内ICG R15为0%~10%。慢性肝炎ICG R15多在15%~20%,肝硬化时ICG R15为35%左右,ICG R15值越高,肝脏储备功能越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Alb在移植后12周均值升高约1.5 g/L,24周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与国内外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结果相似;PTA也在移植24周后出现明显改善,均提示肝脏合成功能改善;ICG R15在干细胞移植后24周无明显变化,至移植后36周时出现差异,证实了肝脏储备功能的改善,说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可以改善Alb及肝脏储备功能,但ICG R15改善时间较晚,考虑肝硬化基础存在,细胞外基质降解需要较长时间,肝脏纤维化改善较慢,门静脉血流改善相对较晚,同时也说明并储备功能的改善并不单纯是由干细胞直接作用引起的,可能还与移植后各种免疫调控密切相关。
经过移植后患者ICG R15改善,我们认为与以下密切相关: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干细胞与受损肝细胞的融合,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内源性肝细胞的再生,干细胞免疫调节、抗纤维化等[15,22],但目前干细胞移植后是以何种机制为主改善ICG R15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48周的观察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肝脏功能,但干细胞移植改善肝脏功能能维持多长时间,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
[参考文献]
[1] Gilchrist ES,Plevris JN.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 in liver repair: 10 years down the line[J]. Liver Transpl,2010,16(2):118-129.
[2] Lanman Xu,Yuewen Gong,Benfu Wang,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itis B virus cirrhosis:Regulation of Treg/Th17 cells[J].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4,29(8):1620-1628.
[3] Chiung-Kuei Huang,Soo Ok Lee,Kuo-Pao Lai,et al. Targeting androgen receptor i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eads to better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efficacy in liver cirrhosis[J]. Hepatology,2013, 57(4):1550-1563.
[4] 中A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68.
[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衰竭诊疗指南[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1(1):47-53.
[6]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1):1-13.
[7] Cook D,Genever P. Regul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J]. Adv Exp Med Biol,2013,786(12):213-229.
[8] Mehdi Mohamadnejad,Kamran Alimoghaddam,Mohammad Bagheri,et al.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J]. Liver International,2013,33(10):1490-1496.
[9] 游佳,焦艳,郑琦,等.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10(31):2112-2114.
[10] 郑林华,楚金东,谭灵,等.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4):407-410.
[11] Yu J,Su X,Zhu C,et al. GFP Labeling and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Cell Physiol Biochem,2015,35(6):2299-2308.
[12] Mona A Amin,Dina Sabry,Laila A Rashed,et al. Short-term evaluation of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Egyptian study[J]. Clinical Transplantation,2013, 27(4):607-612.
[13] Ki Tae Suk,Jung-Hwan Yoon,Moon Young Kim,et al. Transplantation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alcoholic cirrhosis:Phase 2 trial[J]. Hepatology,2016,64(6): 2185-2197.
[14] Theise ND,Badve S,Saxena R,et al. Derivation of hepatocytesfrom bone marrow cells in mice after radiation[J]. Induced myeloablation. Hepatology,2000,31(1):235-240.
[15] Oh SH,Witek RP,Bae SH,et al. Bone marrow-derived hepatic ovalceils differentiate into hepatocytes in 2-acetylaminofluorene/partial hepatectomy induced fiver regeneration[J]. Gastroenterology,2007,132(3):1077-1087.
[16] Schneider PD.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liver function[J].Surg Clin North Am,2004,84(2):355-373.
[17] Liang Peng,Dong-ying Xie,Bing-Liang Lin,et al.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liver failure patients caused by hepatitis B: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s[J]. Hepatology,2011, 54(3):820-828.
[18] Faybik P,Hetz H. Plasma disappearance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liver dysfunction[J]. Transplant Proc,2006, 38(3):801-802.
[19] Yang YL,Di L,Duan YY,et al. A prospec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f liver fibrosis with ultrasound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epatic reserve function and hemodynamics[J]. BMC Gastroenterol,2012,12(1):168.
[20] Greco E,Nanji S,Bromberg IL,et al. Dictors of peri-opertative morbidity and liver dysfunction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 HPB(Oxford),2011,13(8):559-565.
[21] Xu Y,Ren Z,Zhu S,et al. Surgical risks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 undergoing hepatectomy[J]. Zhong Nan Da Xue Bao Yi Xue Ban,2012, 37(9):916-919.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物流市场营销;应用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物流市场营销教学中优点
1.1专业性更强,学生更拔尖。
因为物流市场营销这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以对学习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学生时常分析和归纳总结学习过程中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技能,并且加以熟练。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相结合,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课程能更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技能,而且方便于实施。
1.2能够培养专业性创新型人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物流市场营销可以完全体现出学生的个性,摆脱以往“一个模子”的教学方式。丰富的理论知识,亲身的动手体验,满足了学生对物流市场营销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物流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师资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低。对物流市场营销学科,年纪较大的教师主要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缺乏,这违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则。而年轻的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还有一类教师,是来自于企业,这一类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因此院校的教师团队存在一些漏洞,教师团队一日不得完善,学生的进步之日可谓遥远。站在院校的角度,对物流专业的学生,物流市场营销这一门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在某些院校,它还是学位课,重中之重。物流市场营销讲究的除了理论,还讲求实践者的能力以及经验。一味地在校园里,在课室中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难以理解。学好这一门课的捷径便是校企合作,一方负责赋知识,另一方负责予经验,可是这存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力度也不足。院校一心想培养出本校心目中的理想人才,便在校内建造实训营,可是这始终是模拟的,学生终究不能进入企业内部学习,不能到真正的场地上实践,所以学生培养出来的能力还是有差距的。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物流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3.1完善课程的考核机制。
物流市场营销这一门课程强调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那么考核机制也不能只是专注于卷面上的考试。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百分制”考核机制,平时学习成绩占30%,卷面考试成绩占30%。实践考试成绩占40%。这样的百分制考核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该模式增强了考核的公平性和全面性,监督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督促学生自觉学习。
3.2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可深入到企业中实践学习或者定期地进行相应的培训,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岗位的规范操作以及职业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掌握最新的岗位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提高相应法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3.3加强校企合作。
如:物流在学生眼中简单地说便是学生每天接触的快递,可是,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想要深入地了解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物流市场营销,还需要把学生带到企业当中去学习,去了解。如果把学生放进京东商城,学生就会了解到当中的运作情况。如果把学生送进聚美优品企业中学习,学生就会清楚海外购以及极速免税是如何利用物流进行销售。在企业当中能学习到的知识真的是包罗万象,而学校是不能给予的。校企合作还可以汲取国外学工结合的方法,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目的为的是应用,基础便是理论知识。我国的校企合作也可以如此,教学的过程是在企业与院校双方交替进行,共同培养物流市场营销的应用型人才,就是部分学院制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在完成基础的理论知识后,就可到企业跟师傅学习,一边在企业做工一边接受师傅的教导,另一边又在院校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总之,做工与学习交替进行。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协商开设物流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并与在校教师交流互相传授经验。
3.4改革教学方法。
一是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10个人,每一小组代表一间物流公司,每一位队员担当不同的角色,如总经理、策划员、客服人员、市场调查人员、销售员、财务人员等。每一组都必须完成一下的任务:公司的名称、商标的设计、市场状况调研、公司经营的项目、市场定位与细分、消费者行为分析和营销策略等。最后每个小组上交一份完整的综合的策划书,再站在台上向班上的同学推介并解释细节,并且台下的同学进行提问,由台上的同学作答。最后,教师就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受课堂上活跃轻松的氛围,并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思考与创新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二是案例分析法,这将是以社会上实际存在的企业为例子进行剖析,教师搬出例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例如在物流市场分析跨国企业的营销环境,令学生自主收集国际营销文化环境的相关资料并自主整合,得到初步的观点。在堂上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案例的讨论,挖掘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最后会对整个过程以及学生所做的案例分析进行讲评。
【参考文献】
[1]王少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物流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连锁,2014(05)
一、成品住房内涵
2002年,在全国住宅商会的年会上首次提出了“成品住房”的概念,引起了业界的极大轰动与认可,由于国内对于成品住房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很多开发单位对于成品住房内涵认识不清,认为全装修住宅就是成品住房,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本文认为,全装修住宅包括“有组织二次装修”后的全装修住房和成品住房。“有组织二次装修”后的全装修住房,是指在土建、安装工程完成后进行的再装修,建设单位交付给业主的是具有使用功能的住房。“有组织二次装修”后的全装修住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噪声扰民、污染环境等问题,但是二次装修带来资源浪费、安全隐患等问题还是存在的。对于成品住房的内涵,《江苏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DGJ32/J99 2010)认为,成品住房是在土建、安装、装修的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前提下,套内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涂饰、管线及终端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等全部完成,已具备基本使用功能的住房。成品住房强调建设的一体化,将装修融入成品住房的建设程序中,这也是区别于“有组织二次装修”后的全装修住房的最大特征。成品住房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最佳载体,无论是“节能省地”,还是“四节一环保”,甚至包括“绿色”、“健康”、“生态”等住宅科技和理念都可以通过成品住房的开发得以实现,成品住房是住房建设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成品住房开发企业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1,市场分析能力
成品住房开发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生存的威胁,只有提供一个紧扣市场定位、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住宅的功能格局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需求、富有创新意识的成品住房产品才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项目发起人必须具备市场分析能力,通过市场调研以及营销机构所反馈的购房者需求信息,对现有市场充分了解,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项目调整和准确定位,才能保证成品住房项目成功运作。
2,资源整合能力
成品住房开发涉及的专业范围广泛,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是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具备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协调、组织等职能迅速选择战略性合作伙伴形成一条供应链,并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系统。各战略合作伙伴根据其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获得供应链内的完全信息,实现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信息共享,并实施集中决策。
3,协调管理能力
成品住房开发涉及专业多,各专业的工作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有效沟通和合理衔接各个环节是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站在全程供应链管理者的角度,全盘考虑,统一规划,通过了解各参与方的主要职能,做到从宏观上把握项目进度,深刻理解项目价值,有效协调各专业资源的运作。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中各参与方的主要职能如表1所示。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成品住房开发模式
1.成品住房开发项目的一体化发包模式
供应链管理思想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外包,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通常将设计、施工、监理、营销、物业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机构完成,使自己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组织引导各种有效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成品住房开发涉及专业众多且彼此有联系,发包模式的选择必须有效降低协调成本,利于项目整体优化,设计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的一体化发包模式(见图1),将会是我国成品住房项目发包的趋势和发展方向。这种发包模式设计、施工的责任分工明确,形成了承发包各方清晰、完备的责任体系:设计总承包方承担项目设计的所有责任,强调成品住房土建、安装和装修设计一体化;施工总承包方负责现场施工的所有责任,强调成品住房土建、安装和装修施工的一体化。
2,项目供应链的组织结构构建
结合设计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的一体化发包模式,本文构建了以客户为导向、开发商为核心企业、其余参与方为核心伙伴的二维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组织结构体系(见图2),该组织结构可以同时进行横向交流和纵向沟通。第一,横向由成品住房各个开发环节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子联盟集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候选的子联盟负责企业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长期良好合作的企业与组织,组成项目供应链。第二,纵向由供应链各节点上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企业形成子联盟。成品住房通常规模化开发,项目工程量大,每个环节需要由多个企业采用动态合作机制共同完成。各子联盟的负责企业根据本环节的具体任务寻找合作伙伴以总发包或者联营体形式组成子联盟。这种二维的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组织结构有如下特征:
(1)实现开发商业务分包。开发商将设计、施工、监理、营销、物业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从而有更多精力去发展自身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2)组织灵活。在一个成品住房项目竣工后,横向供应链上子联盟、纵向子联盟内部企业可以自动解散也可以继续保持长期合作,以便开发商在确立新项目后可以迅速组建供应链。同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纵向子联盟内部通过动态合作机制不断以符合标准的企业来取代不合格的成员企业,增强了各成员企业的竞争意识,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3)注重子联盟间横向合作。该组织结构注重各子联盟的横向协调沟通,供应链上各方采用合作共盟的思想,通过共享信息、相互信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发展成为伙伴关系。
四、项目供应链的运行管理
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的运行管理应与组织结构相对应,包括横向各子联盟之间的运行管理和纵向子联盟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运行管理,通过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措施实现成品住房开发建设的土建、安装和装修的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
1.横向运行管理
项目供应链上各子联盟之间的横向运行管理应努力实现管理一体化。开发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负责组建信息平台系统,保证项目供应链上所有子联盟都能根据具体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同时站在全程供应链管理者的角度对各子联盟工作流程进行监督;组织协调供应链
上各子联盟之间的关系;运用信息平台系统,对项目的管理业务进行分析与预测,分析各种变动对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监理单位作为具有专业技能的独立的第三方来负责监督成品住房建设项目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其余各参与方在配合开发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应积极完成自身职能,同时加强横向沟通。
各子联盟之间的协调是确保成品住房建设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各方的协调问题,确保成品住房开发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可以成立一个由各个子联盟共同推举代表组成项目协调小组辅助开发商做好项目的协调与交流工作。协调小组主要职责在于以开发商建立的信息平台系统为载体,通过两个子联盟之间或多个子联盟之间的沟通协调解决成品住房开发项目的总目标、项目契约、收益分配、解体以及项目各环节的工序搭接问题。
2,纵向运行管理
5月3日,英利向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支付了12.7亿元,用于偿还2012年5月份发行的12亿元三年期无担保中期票据的全部本金及利息。英利首席财务官王亦逾表示,对于及时归还今年10月到期的另一笔10亿元中票非常有信心。
这算是部分回应了市场对英利财务状况的质疑。从财报上看,英利近四年持续亏损超过15亿美元,且资产负债率高企,短期负债压顶,股价亦从10美元以上跌落至现在的1.81美元。2012年-2013年,中国光伏行业在欧美“双反”下进入寒冬,大部分光伏企业亏损;但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的落实,进入2014年,中国光伏业已经回暖,英利却亏成这个样子,有点扎眼。
同行里不乏业绩强劲反弹者。2014年,天合光能(NYSE:TSL)营收增长29%,实现净利润6126万美元;阿特斯太阳能(NASDAQ:CSIQ)更是实现营收增长79.2%,净利润2.39亿美元。
另一个参数是出货量,这是英利向来比较在意的规模优势。从2012年开始,英利就占据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冠军的位置。但公司将设定的4GW-4.2GW的年出货目标下调至3.3GW-3.35GW之后,英利在出货量上就低于天合光能,与第三名阿特斯的差距也极小。
拼规模和盈利原本并不矛盾,但英利的市场主要分布在北非和欧洲,受“双反”影响较大,不像天合光能的对外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这一市场正在崛起。英利董事长苗连生表示要寻求出货量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潜台词中已经作出选择:降规模,要盈利。
在不少市场分析师眼中,以前的英利是靠拼规模、压成本,在光伏市场无限大的时代里迅速做大做强,这符合彼时的市场逻辑。四年多的行业大幅调整,面临目标市场萎缩,资金吃紧的局面,英利没有裁员,也因此背负了过高的运营成本。财报难看的后果,是从股市再融资的希望越来越小,如此情况下,再延续此前发展路径无异于恶性循环。
英利“垂直一体化”的战略也饱受质疑。英利涉足上游硅片、介入下游电站建设,加上中游的电池组件生产,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种模式有利于英利控制原料成本,协同交付周期,严格控制英利主打品牌电池组件的质量。在低价竞争、且原料受制于世界七大多晶硅巨头的2011年前,苗连生构建了一个闭合的生态系统,一切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时倒也合乎商业逻辑。
但国际硅价的走低,让这套闭合的生态系统无以为继。英利旗下的六九硅业于2010年投产,但次年即宣布计提减值,直到2013年英利财报上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多晶硅成本可能高于市场水平”。今年4月,保定市宣布对“治理无望”的六九硅业实施关停搬迁。
《财经》记者了解到,英利将采取引入外部刺激的方式改变甚至逐渐摈弃垂直一体化战略,一种“众包”模式正出现在英利制造环节的全产业链上,这是英利目前最大的转型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