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电子机械技术

电子机械技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0:49: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机械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子机械技术

第1篇

【关键词】微电子机械 应用价值 机械加工技术

知识经济时代里人们所制造的物体微型化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在军事、医疗、环境、通信、航空等领域,机械装置微型化的要求逐渐增加。上个世纪80年代微电子机械系统开始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与创新,其又被成为微机械与微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机电装置,微小的尺寸和智能化、集成化是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独特优势和特征。其最小尺寸已经达到1nm-1um的纳米的机械。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从出现到应用的时间里获得了国际的广泛关注,目前其应用领域与实际价值已经不言而喻。

1 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概述

1.1 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概念

微电子机械系统主要结构有微型传感器、制动器以及处理电路。其是一种微电子电路与微机械制动器结合的尺寸微型的装置,其在电路信息的指示下可以进行机械操作,并且还能够通过装置中的传感器来获取外部的数据信息,将其进行转化处理放大,进而通过制动器来实现各种机械操作。而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是以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理论、材料、工艺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微电子系统并不只是单纯的将传统的机电产品微型化,其制作材料、工艺、原理、应用等各个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限制,达到了一个微电子、微机械技术结合的全新高度。微电子机械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高新科学技术,其在航天、军事、生物、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特点

1.2.1 尺寸微型化

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最小单位一般是cm,而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机械加工往往最小单位已经涉及到了微米甚至纳米。这以尺寸的巨大变化使得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原件具有微型化的特点,其携带方便,应用领域更加广阔。

1.2.2 集成化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原件实现了微型化为器件集成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微型化的器件在集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能够随意组合排列,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

1.2.3 硅基材料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器件都是使用硅为基加工原料。地面表面有接近30%的硅,经济优势十分明显。硅的使用成本低廉这就使得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下的器件成本大大缩减。硅的密度、强度等于铁相近,密度与铝相近,热传导率与钨相近。

1.2.4 综合学科英语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几乎涉及到所有学科,电子、物理、化学、医学、农业等多个学科的顶尖科技成果都是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基础。众多学科的最新成果组合成了全新的系统和器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2 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技术类别

2.1 体微机械加工技术

体微机械加工技术主要将单晶硅基片加工为微机械机构的工艺,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制作出尺寸较大的器件,最大的弊端是难以制造出精细化的灵敏系统。并且使用体微加工工艺难以优化器件的平面化布局,制作出来的器件难以与微电子线路直接兼容。体微机械加工工艺一般在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制造中普遍应用。

2.2 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

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就是通过集成电路中的平面化技术来实现微机械装置的制造。其主要优势表现在充分利用了已有的IC工艺,能够灵活掌握机械器件的尺寸,因此表面为微机械加工技术与IC之间是兼容的。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与集成电路的良好兼容性使得其在应用领域实现了快速普及。

2.3 复合微机械加工技术

复合微机械加工技术就是体微机械技工技术与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的结合,其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但又同时避免了相应缺点。

3 微电子机械技术的应用

3.1 环境科学领域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微型设备可以在环境监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上发挥巨大的作用。由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所集合的测量与处理设备。该微型装置可以用来监测空气和液体的成分,其独特优势在于尺寸微小,便于携带。

3.2 军事领域

纳米器件所构成的装置先要对半导体器件运行速度高,携带方便,信息输出和处理快捷,在军事领域其能够用来制作各种微型设备,例如“蚊子导弹”、“麻雀卫星”等。

3.3 医疗领域

在临床化验分析、介入治疗领域其也能够实现巨大的价值。近几年获得发展的介入治疗技术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临床治疗效果优越,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但是当前介入治疗仪器价格高,体积巨大,准确性难以保证,尤其是在治疗重要器官时风险较大。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微型与智能特性可以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的风险。

4 结束语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将机电系统的实用性、智能化和多样化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当今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已经对农业、环境、医疗、军事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信在不久的以后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将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丹,柯熙政,张志禹.微电子机械系统数字地震检波器模拟方法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09):1592-159.

[2]陈德勇,曹明威,王军波.谐振式MEMS压力传感器的制作及圆片级真空封装[J].光学精密工程,2014(05):1235-1242.

[3]殷志碗,吴荣年.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其加工工艺简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3(33):303.

[4]吴菲菲,彭巧语,黄鲁成.基于集合论的技术应用领域转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03):327-333.

[5]吴向东.MEMS器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微纳电子技术,2012(08):542-547.

[6]朱昊枢,胡进,朱新生.用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干膜光刻工艺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53-56.

作者简介

王志宏(1977-),男,吉林省长春市人。现为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程师。

第2篇

关键词:机械电子技术;发展;影响

传统机械制造业已经越来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机械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将电子技术运用到机械技术上,提高机械产业的发展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了。在我们大家熟知的采矿方面,已经运用了电子与机械的结合,大大提高了采矿的效率,对采矿工人也有了更好的?;?。所以,在看到了机械电子技术未来的发展优势后,国家更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这门技术的发展,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一、关于机械电子技术

(一)起源

机械电子技术一词的提出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了,那时,为了在机械产品上实施改革,谋求突破,一家公司开始研究用电子技术对机械制造品的一些部分进行维修,代替。经过慢慢地发展,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将这门技术只是运用在对机械成品的代替,而是开始研究怎样用电子技术更好地去为机械制造服务,拓展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上的使用范围。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了。

(二)概念

机械电子技术,就是指把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业结合起来,用电子技术去代替制造中的一些过程,以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在机械制造中,要用电子技术去寻找存在的漏洞以及可以改造的地方,不断改进机械制造的不足之处,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机械产品的使用年限以及生产效率。总体来说,机械电子技术并不是指的固定的一门技术,而是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管理等等先进的思想与技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目的就是为了能提高机械生产的产量与产品的质量。

二、特点

(一)安全度高

运用了机械电子技术之后,很多工作环节都避免了工人的直接参与,这就大大减少了在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而且很多电子系统拥有智能感应的功能,如果发现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麻烦,那么它就会启动应急程序,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及时的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蛋踩?,再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模式无疑是对工人生命财产的巨大?;ぁ?/p>

(二)生产水平高

在过去的机械制造生产中,由工人亲自对产品进行相关的操作,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大同小异,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标准的产品。但是在机械电子技术的协助之下,能够对生产产品进行准确的测量,电子技术的精准性确保了生产产品的高度统一。所以机械电子技术不仅仅大量解放了劳动力,而且大大提升了机械产品的品质,给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三)执行简单电子技术

目前广泛的运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对很多人来说,使用电子技术并不是很难。在机械制造中,工人也可以很快学会运用电子技术对设备进行操控,而由于电子技术的高度自动化,这样的操作对工人来说就更加简单了。操作上的便利大大节省了公司的人力成本,为公司的利润带来了更多的空间。

(四)运用广泛科技的进步要求

这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也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所以机械电子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机械制造业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技术的辅助。在很多机械生产商那里,都会将电子技术融入到机械的生产过程中。而具有电子技术的机械制造业,又可以运用到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三、影响

(一)具有高效的作用

机械电子技术并不是狭隘的只指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而是涵盖着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很多个领域。在航天领域,任何一个细微的细节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时机械电子技术就派上了用处,电子技术的高度精确性能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与要求完全契合,这在过去的生产中是做不到的。除了航空领域,很多需要精密仪器的领域都对机械电子技术有着旺盛的需求。

(二)自动程度高在运用

机械电子技术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很多生产过程不需要工人的实际操作,都是由电脑实际操作来完成的。所以这种高度自动的生产模式,为机械电子技术的推广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当今社会提倡节能减排,提倡绿色,而运用电子技术的机械制造对“绿色”这一理念可谓是贯彻的很彻底。使用电子技术代替过去旧的生产设备中产生污染的部件,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清理,这种清洁无污染的电子机械制造技术无疑更符合时展的需要。

四、总结

所以,随着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之间结合的越来越紧密,我们对这门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炉火纯青。正是由于对新兴技术的使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路漫漫其修远兮,机械电子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路去走,还需要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终有一天,中国人民会因电子机械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大受其利。

参考文献:

[1]万遇良.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的影响[J].机电一体化,2004,10(4):6-8.

[2]徐小青.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的作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6(2).

第3篇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众所周知,电子工程是由聚集电路、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近些年来,电子工程快速发展,在教育和科研等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其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电子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问题,并且其设计人员应该储备一定的知识,在设计方案中能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法。

1EDA技术的发展介绍

EDA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当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构成部件主要包括下载器、适配器、编译器、综合器等,每个部件发挥着特定的功能,EDA技术的主要载体是可以进行大规模编程的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是EDA技术在编辑中的表达方式。EDA技术拥有公开优势和描述范围广的优点,其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在设计方案中有很高的辅助作用,减轻设计者在后期交流、修改和保存中的压力,能够快速解决在设计工程中出现的错误,方便操作者的调试。也正是因为EDA技术拥有很多的优势,因此逐渐被人们关注,但是迄今为人们对机械电子工程持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人们质疑EDA技术认识不够,同时又由于EDA技术没有确切的定义及其机械电子工程的使用涉及到多种领域,因此电子工程将面临诸多的挑战。

2机械电子设计要点

2.1仿真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完成后通过一个系统的结构模拟,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一门技术便称为仿真技术,其作用在于对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的模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进行处理,发现设计方案的是否合理和科学,验证设计方案,避免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出现一些可控性的问题,保证方案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EDA技术还具有对电路结构和性能,各个电路的实际结构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2.2对电路特性进行有效分析

对电路特性进行有效分析能决定设计方案在应用中的有效性高低,是EDA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决定设计方案能否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中所有的理论分析是通过EDA技术对电路特性进行有效分析,从获取其数据测试结果和特性分析来判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因此在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这两方面必须保证其准确性高。在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法中,其技术相对落后,从而在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等方面不能确保其准确度和电路测试的实际精度,可能对产品后期使用的稳定性有所影响。但是,EDA技术能够精密准确的测试,确保该测量的准确度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电路特性分析中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优点,因此能够避免设计方案出现结构性的错误,确保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在应用拥有较高可靠性和科学性。

2.3优化设计

EDA技术可以测量电子工程在实际情况中的确切环境温度和其他数据,能对电子工程工作所需要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及反馈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就是利用EDA技术,保证电子工程的正常使用外拥有最适宜的环境温度计和容差,提高方案的有效性,保证其可以正常的实施。设计者可以通过检查和分析结果对电子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完善设计方案,但是传统的机械电子设计检查技术无法达到此要求,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及完整性,无法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难以使电子工程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最大的优势,提高其效率,可见,优化设计必须的使用EDA技术。

2.4机械结构要注意防止静电

机械结构是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根据实际需求从而设计出具体的结构图的一种方案,应用于实物,最终要求达到设计方案中的结构构思。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以轻、薄占极大的发展优势,因此,就必须对集成电路元件加以严格的管理,提高技术要求,基础的工作就是缩小线路和密集的电子组件排列的工作,减小集成电路占据较大的空间?;稻褪怯靡欢ǖ睦砺圩魑С?,设计者根据构思画出机械结构图,该机械结构图要满足实际方案且可以在具体实施中应用。而造成电子组件毁坏的致命因素是静电电场和静电电流,该破坏因素会影响到周围绝体元器件,致使元器件敏感度减低,从而产生许多安全隐患,因此,机械结构图一定的检查是否产生静电,及时修改机构设计图。

3EDA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机械电子工程的应用渗透到多个领域,同时吸引了许多机械工程人员参与其研究。与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相比,EDA技术能满足广泛的生产需求,而传统的机械工程适用领域比较狭窄,仅仅只能在要求较低的基础领域才能发挥其优势,其无法引领世界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俗话说,适者生存,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在科技进步的工程中将被遗弃,新型技术机械工程将引领我国电子工程的发展,恰好EDA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它的应用领域传统能填补传统机械工程中的欠缺,因此,EDA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4结语

总之,EDA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功劳,其应用范围广,可行性高,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推广EDA技术的使用与开发。为了满足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设计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流程进行,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性检验、电路特性进行有效分析、优化设计,对电路进行分析,检查是否会产生静电;再者,必须大力支持从事机械电子技术人的工作人员,号召更多学者参与电子工程的研究发,尽可能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推动电子工程技术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景明.对机械电子工程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90.

[2]潘雍,傅明星,于晨.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机电工程,2014(05):553-558.

第4篇

时代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的技术水平都呈现出较快进步态势;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对机械电子技术的创新与改进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如今市场需求标准越来越高,未来计算机技术及机械电子技术将会逐渐融合。本文简要介绍了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未来两者的融合趋势,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

随着晶体管的出现,对物理领域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且导致信息技术革命发生。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开始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工业生产。各个领域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了实现技术优化目的,融合应用了不同领域的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的融合趋势不断加快,且大范围应用于不同行业之中。

1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

可以从采样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变换理论、差分理论等方面来划分计算机操作系统理论,通过有机结合这些不同的理论,促使有完整的理论系统形成。根据多元理论系统的指导,促进了控制技术的发展,且在计算机系统中发挥基础作用。从结构角度上来讲,本系统比较复杂,且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属于非线性系统的范畴。要想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本项系统,需要结合原有理论,将其他类型的控制理论融合进来,如预测控制、模糊控制、鲁棒控制等,通过不断融合,促使工业生产控制系统不断成熟。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往往应用到化工制造过程中,通过将计算机运用到自动测量检查环节内,可以更加高效和精确的管理数据及参数。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应用,开始全面控制生产过程,借助于数字控制,标准化生产得到实现。现阶段,控制系统的核心为CPU,其不仅能够提升计算机管理控制的效率,还可以针对性的调解生产过程和管理;这样工作成效得到了显著优化,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2机械电子技术发展现状

研究发现,手工制造是传统工程生产的主要形式,借助于老式仪表等传统工具来操控重要的生产指标参数;在具体工业生产实践中,不仅需要操纵湿度与温度,还需要对压力和速度有效操纵,比较费力;针对这种情况,开始深入了解机械原理。相关技术不断成熟,逐渐出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有效调整相关参数,且能够整体控制生产过程。现阶段,制造类工业应用技术主要为机械电子技术,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变结构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模糊数学为模糊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借助于拟人化控制过程建设,来更加精确的了解和判断相关情况。采取这样的方式,控制过程的精密性与合理程度得到提升,生产需求更好的满足,且降低了操作过程的难度。有诸多复杂内容、较多变量存在于本系统中,将本控制系统运用过来,可以有效控制相关问题。

3机电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有机结合计算机技术与机电技术,不仅能够合理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广泛应用到其他诸多领域内。

3.1工业机器人

具体来讲,工业机械人主要组成部分为操作系统,其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如针对性的反复编程目的可以实现,还可以将较大程度的自由度展现出来,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多样化的功能。在一些具有较强重复性和动作难度不大的工作中,可以充分应用工业机器人来完成,这样人类的工作量得到显著减少,降低了劳动强度,且劳动环境也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保证了人身安全。同时,生产操作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得到减少,显著提升产品性能及质量。

3.2自动售货设备

在城市中随处可以看到自动售货机,买家向其中投入相应的货币,因为有光感传感器设置于机器中,能够科学识别货币具体面额,借助于设备来展示数码管,通过一系列的判别操作环节,识别工作能够有效完成;同时,借助于系统来传动商品,人们就可以从出货口获得相应商品。

3.3农业应用

研究发现,在农业生产中,也一定程度的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升了农业机械的整体性能,且摆脱了单一变量的局限性,发展为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终端设备,人机交互界面得到了优化。通过操作终端系统,能够获取相应的信息内容,结合具体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方式来展示信息,能够综合采取声音、图形及影像等形式来有机展示信息内容。此外,借助于输入相关指令,机器控制系统结合决策开展活动,促使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得到实现。

3.4橡塑机械

具体来讲,橡塑机械指的是制造加工橡胶与塑料制品的通用机械,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塑料专用机械和橡胶专用机械。以橡胶硫化机为例,通过融入计算机技术,统一了预压、自动放气、保压硫化、自动出模、自模、自动掀模等功能;将PLC可编程控制器运用过来,在触摸屏中存储所有的模具参数,操作管理难度较小。在各种橡胶制品硫化处理中,都可以采取硫化机。在橡胶机械方面,则可以划分为通用橡胶机械、轮胎机械、其他橡胶制品机械等类型。

4机械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

4.1技术融合概述

通过有效结合机械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不仅能够充分体现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充分利用机械电子技术的优越性能。电子技术的动力功能得到增加,且将控制功能融入进来,信息处理功能也可以有效实现,且通过应用软件系统,将机械装置配置过来,有机整合这些复杂额内容,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得到了系统形成。通过机电一体化,可以同时实现和优化两项技术的功能,开始大范围的应用到人类生活诸多领域内。

4.2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

现阶段,主要在柔性制造系统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且被全方位应用在本系统中。本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以及传输系统等构成部分,结合不同的需求,能够随机差异化加工相关产品,促使批量化生产操作的目的得到实现。在针对性融合两项操作技术的过程中,系统优化了生产过程,可编程操作得到开展,促使工业生产的针对性得到增强,且系统改善了原有生产过程中的诸多缺陷。

4.3两者融合技术的展望发展

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会更加紧密的融合两项技术,且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广泛运用到不同的领域内,具有多样化的功能,结合原有的动力系统,将更多的智能化因素添加过来,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质量。智能化机器人也将会在未来广泛出现,取代人类从事危险程度较高、环境比较恶劣的工作,以便促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美化人们的生活。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拥有更加优越的性能,且随着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始逐渐融合计算机技术,全面提升和优化了技术性能,对于工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动化生产得到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得到提升,对产业优化升级,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蒲小刚 单位:布尔津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赵雪,曹国庆.计算机与机械电子技术的融合发展思考[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10):123~125.

[2]李莹.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融合应用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7(18):66~68.

[3]朱小川.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的融合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7(18):44-46.

第5篇

EDA技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实现完善和优化,且其实际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到目前为止,已经全面应用到了电子工程、通信、生物、医药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机械电子工程当中,更是十分核心的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在电子工程设计当中需要通过EDA技术中的虚拟仪器来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测试,其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2在电子设计当中进行仿真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完全确定以后就需要通过适当的系统仿真或者结构模拟来对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来保证所设计方案能够在后续实践当中顺利应用。此时采用EDA技术的好处就在于能够通过各个环节当中的传递函数进行数学建模来进行所需要的仿真分析,经过这样一种构建和处理的仿真系统,能够很好对机械电子工程系统设计方案进行推广和使用,并准确验证一些理论和构思的实际合理性。除此之外,EDA技术在仿真分析完成之后还能够对各个电路的实际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对电路结构的正确性和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实现分析过程的量化??梢钥吹降氖?,这样一种量化的仿真分析确实使得我们国家电子工程设计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3电路特性的优化设计

想要保证电子元件在应用过程当中尽可能的安全和稳定,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其拥有最佳的容差和工作环境温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传统电子工程设计方法是很难对电子元件的实际容差以及环境温度进行全面的勘测和分析的,因此就容易导致所得到的设计方案存在着各个方面的漏洞和误差,电子元件的容差以及工作环境温度当然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通过EDA技术则能够较好的解决该问题,这主要是因为EDA技术能够对温度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出最佳的电子元件参数和电路结构来,相应的也就能够获取适宜的工作环境温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电子工程设计方案本身进行必要的完善和优化,还使得其实际工作环境也有了相当好的保证,可谓是一举两得。

4对电路特性进行有效分析

事实上,对电路特性进行有效分析是EDA技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在电子工程设计当中,基本上所有的理论分析都是基于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来进行的,因此这样两部分数据获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是非常关键的。在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当中,由于受到硬件和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局限,其测试结构和测试方法都存在较多方面的问题,使得电路测试的实际精度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严重时候甚至有可能干涉到产品的后期使用稳定性。而EDA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测试,既能够避免方案在局部出现结构性差异,还能够对方案整体性和合理性予以保障。

5机械结构中注意防止静

电机械结构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原理方案,设计出具体的结构图,并应用于实物,最终达到要求功能的结构。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以轻、薄为发展趋势的电子产品的发展,对集成电路元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愈加缩小的线路和密集的电子元件排列对都静电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静电电场和静电电流是造成电子元件毁坏的致命因素。静电电场和电流对周围电荷的强大吸引力,破坏了绝缘体造成元器件敏感度的急剧下降,甚至电路导体烧融,电子产品爆炸等。

6结束语

第6篇

在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形成电力与电子结合的新局面,导致电工电子逐渐成为电力工程领域中一种具有很强实用化的技术。本文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结合国内电工电子的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对其应用与展望做出分析。最后本文介绍了电工电子的新技术。

【关键词】电工电子 技术 应用与发展

电工电子技术,主要研究电路的基本理论,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以及暂态分析。除此之外,还包括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以及半导体等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电工电子的发扎主要得益于数字计算机的产生和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它的应用及其广泛,

1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工电子是一门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应用也极其广泛,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就国内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电气设备或元器件的结构大小各式各样,小到微型贴片芯片,大到高达数层楼高的巨型设备。电工技术主要包括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动机控制技术等,偏向强电方向,超高压输电、电能质量改善、电动机变频调速节能等具有实际运用意义的研究也十分火热。电子技术主要包括高频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等,偏向弱电方向,如何实现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的电子芯片的研发,国内外很多企业均在研究。

2 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

2.1 电路知识

电路知识包括电路基本理论及基本定律,如电路及其模型、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基本元件还有电路的工作状态等。交流直流状态下电路计算方法、电路的过渡过程以及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组成也包含在电路知识结构体系中。

2.2 电气元件

电气元件是组成电路的基本,是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支柱。电工电子技术常用半导体器件有二极管、晶闸管、场效应管以及近些年出现的高性能特殊功用的电子器件。

2.3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对仿真信号进行处理的模拟电路的学科。以半导体材料器件为基础,组成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电路,如功率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运算和处理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等。

2.4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主要研究各种逻辑门电路、集成器件的功能和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便是555定时器的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相比于模拟电子技术在信号处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仅采用高低电平、01代码可以极大提高抗干扰能力。

3 电工电子新技术

电工电子在能源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在受控核聚变、磁流体发电、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磁悬浮列车、超导电工、塑料太阳能电池技术和微型光芯片技术中,电工电子技术有着基础性作用。

3.1 受控核聚变

受控核聚变具有原料充足、经济性能优异、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点,技术成熟广泛应用时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氢弹爆炸属于核聚变反应的一种,在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氢弹中的热核燃料氘氚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可惜反应无法控制,只能作为军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受控核聚变技术难度很高,电工电子技术中有关强磁场技术、大能量脉冲电源技术、辅助加热技术和等离子体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核聚变的可控提供了可能,人为的产生合适的聚变反应条件,控制聚变的启停终会实现。

3.2 磁流体发电

磁流体发电技术是指将燃料直接加热成为易于电离的气体状态,在磁场中进行高速运动会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能量角度是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极大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磁流体发电原理性实验已经成功,现在处于试验电站发展阶段,商用电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新技术、减少建设成本。电工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一般在发电通道、超导磁体、功率调节与逆变环节等。燃煤磁流体发电商业化对属于燃煤发电为主体的我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3.3 太阳能与风力发电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存储量最大的两种可再生能源,利用越来越多?;茉醋魑豢稍偕茉?,必然有消耗完的一天,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在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发展迅速,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厂建设投资成本有了大幅度下降,太阳能发电站的容量已经可以达到几十千瓦,百万千瓦的大型风力发电厂并网运行对电网易造成冲击的问题也有所解决。如何建设更大规模容量的新能源发电厂以及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3.4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类的出行,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可达500公里/时,在1000公里的旅途内实际运营速度将高于民航飞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磁悬浮列车采用磁悬浮技术,通过悬浮减少阻力提高列车行驶速度,它具有速度高、噪声小、能耗低、载客量大、运行安全平稳、爬坡能力强等优点。磁悬浮列车主要采用了磁悬浮、直线电机驱动、供电系统、列车检测与控制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3.5 超导电工

高温超导体的出现使得超导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实验阶段,超导输电、超导飞轮储能都将得到实际应用。超导技术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重要支柱,当超导临界温度可以再次提高,超导体将更加实用普遍。

3.6 塑料太阳能电池技术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的进步。新型太阳能电池将光生伏打电池嵌入塑料薄膜的表面,制成太阳能发电薄膜,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发电效率,已被广泛使用。

3.7 微型光芯片技术

微型光芯片可以降低光缆入户的成本,方便家庭用户使用真正的超级宽带。微型光芯片将光路和通常分离的光路集中在一个芯片上,在不降低传输数据量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光缆体积,节约成本。

4 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包括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弱电控制强电,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一门技术已经成为各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将对各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加强对其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中义.电工技术60年历史、现状与展望[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7,2(28).

[2]冯二鹏.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青春岁月,2013,7(8).

[3]朱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电源世界,2008,6(15).

[4]李平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综述[J].机械管理开发,2012,2(15).

第7篇

关键词 煤矿;机械;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6-0105-02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煤炭生产出于对提高产量的需要,迫切需要提升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从而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得采集数据更准确,把大量人力从危险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人生产的安全系数。

1 煤矿采掘机械设备的电气自动化

1.1 采掘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技术的发展

电力牵引成为了煤矿采掘机械的主要动力来源。多电机驱动系统被应用到了采掘设备上,电机多采用横向安置,而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装机容量不断增大,从常见的1 000kW的总装机功率扩大到了1 500kW,电机的牵引功率达到了120kW。交流电牵引电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效率,而且让设备的运转更加稳定,强大抗污能力减轻了机械维护的劳动强度,所以这样设备受到煤矿生产企业的广泛欢迎。计算机技术是所以设备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技术,同时辅以故障诊断技术和传感技术,让采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具备了效率、精确、稳定的优点。

除了采掘机械的进步,生产中要使用的输送设备也不断向重承载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技术先进的国家已经引入了双速电机,而且能够依靠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煤矿生产的过程的全程监控。液压支架是保证安全采掘的重要工具,引入计算机技术后,可以实现电液控制自动化和高压大流量供液,从而是支架的移动速度提高了7s/架左右,使得煤炭采掘的功率和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增强了煤炭生产的可靠性。

1.2 我国采煤机自动化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

虽然我国在采煤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同世界产煤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采掘机的最大装机功率仅为830千瓦,液压牵引功率仅为500千瓦,电牵引的应用规模不大,电牵引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交流电牵引的电控部分更是完全进口。国产的电牵引采煤机尚处在研发阶段,仅有少量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实践中应用。工作面输送机连接强度差,运输能力差,整体效率低下。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和判断故障的微控制系统都不能实现国产。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炭采掘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仍处在落后局面之中。

2 煤矿运输提升设备的电气自动化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煤炭的开采量急速增长,在大型的煤矿中,胶带运输是输送厚煤的主力设备。为了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力推动了胶带运输中的工况监控系统的研发并取得了重大突破。系统中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后,实现了?;さ淖酆匣拖低郴珼CS结构的应有使地面监控得以实现。同时,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自行研发和胶带机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以及胶带集中监控系统,在生产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相对来说,胶带自动化的保护技术尚需完善,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和生产中大力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使得交流变频器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调速系统的进步。在技术先进的国家里,采煤提升机的控制技术已经相当完备,通过PLC来完成中心控制,同时达到了提升工艺控制、同路行程控制以及安全回路监控等多个目标,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全微机监控,提高了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供电系统是煤矿机械设备得以运转的动力,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对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针对一般规模的煤矿,来阐述一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3.1 35kV变电所工程的基本情况

基本设备包括5kV线路双回,主变压器2台,6k V出线(电机,厂变等)X回,6kV母联2回,35kV PT 2回,6kV PT2回等,该变电所的保护和监控的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更加煤矿电力供应和设备运转的需要,设计中的主变压器、35线路采用集中组屏方式,主控制室内安装了后台监控系统,每个开关柜上装有6kV?;ぷ爸?,各保护装置均可以从RS485通讯接口把信息传到后台监控系统。这样的设计既便于操作,又节约空间。

3.2 变压器成套?;ど璞?/p>

主要的?;ぷ爸糜斜溲蛊鞑疃;ぷ爸肕TPR-110SD、变压器高低后备?;ぷ爸肕TPR-035HB,综合测控装置MMCU-10H??梢月愣栽鸭涠搪?、相间短路等变压器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的安全应急。同时,对器接地、过负荷、过流等危险情况以及变压器本体如轻重瓦斯、温度、压力释放等故障起到?;ぷ饔?。

对于35kV线路保护,使用的是MLPR-10H2型微机线?;ぷ爸?,具体由三段式过电流?;ぁ⒌ハ嘟拥乇;?、后加速等?;ぷ槌伞O低持谢褂幸惶ㄎ⒒蚉T切换和一台低电压?;ぷ爸肕PTS-10H,可以实现双母线或单母分段主接线方式下的PT转化,从而具备了两段母线的测量保护、绝缘监视、切换等作用,同时可以监控和低压?;ち蕉蚊挥泄亓哪赶?。

3.3 后台计算机监控系统

后台监控计算机系统可以使用目前国内比较先进和稳定的珠海万力达的WLD2100变电站综合自动系统。该系统由监控?;さピ?、通讯管理机和后台监控计算机系统组成。监控?;さピ捎玫氖歉舨闵杓?,通讯的中心设备是通讯管理机,具有间隔层设备的通讯规约转换、监控后台计算机和传达上级调动的功能。后台的监控计算机能够介绍到现场采集的全面信息以及?;ど璞阜⒊龅男畔ⅲ云淇梢远哉庑┬畔⒔型臣?、分析、核对、判断、显示和打印,记录安全事件,并能发出警报,从而监控站内的所有运转情况。而且计算机还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全面提升整个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

4 结论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延伸到了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了维持和提高煤炭生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是非常落后的。尤其现在煤矿事故频发,而电气自动化在煤炭安全生产方面也可以起到非?;淖饔茫酶眉际醴⒄沟募嗖庾爸?,如遥测仪、断电仪、红外线设备等,尤其是发展我国相对较弱的传感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煤矿设备的安全性能。所以,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国家要提高的足够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投入,确保我国煤炭产生沿着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蔡依然.论电气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J].焦作大学学报,2009,8.

第8篇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策略

0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增长以及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形势日益严峻。对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目标:即优质、高产、高效。当前,随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农业科技正全面快速发展,这为我国加快农业技术革新、更好应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与挑战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发展,势必会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产生强大的助推作用。在如此环境和背景下,我们如何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而更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升级换代和技术革新,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的工作质量、效率以及现代化水平,已成为了很多专家和学者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必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全面探讨了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期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有所帮助。

1电子信息技术的涵义

所谓电子信息技术,就是指研究信息产生、收集、存储、传递以及处理等过程,并积极采用新兴科技、信息的技术之一。通常情况下,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就是指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硬件、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讯、网络等技术来实现的。目前,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与进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范围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张,很大程度上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及方式,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从世界范围而言,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现代科技之一,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农业领域,势必会大大优化农业信息资源的处理、应用,进而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对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2当前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困难及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依然极为缓慢。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落实。这些困难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虽然我国很多地方已充分认识到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但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农业气象预报、农业网站建设等方面,对在农业机械领域中应用还体现为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如此一来,就势必导致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且使得我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在农业机械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日益加大,这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2资金投入不足

作为高新技术之一,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作为保障,尤其需要配备大量的研究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和相关实验设备等作为保障。从我国的范围来看,在农业机械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3与实际相脱节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农业机械信息化的水平还较为低下、革新步伐缓慢、实用性不强等现象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的生产、质量、效率及运用的有效发挥。从我国实际来看,其根本原因主要就是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同农业机械实际应用环节不相适应,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比如,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业机械仅仅适合在平原地区应用,而对山地或者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及其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相对比较少,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推广电子信息技术。

3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困难及问题,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确保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稳步有序推进。

3.1提高农民信息意识和水平

在新的时期,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生产者、实践者,只有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能力水平,切实加快农业机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步伐,才能使农民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此,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必须结合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等活动,扎实做好农业机械的后续服务,切实增强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认真解决现代农业机械在农村推广的困难和问题,逐步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3.2加大农业机械信息化投入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虽然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得到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应用,也取得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比,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切实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全面推动农业机械信息化取得实效,促使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在农业机械中得到全面广泛应用,并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

3.3实现与农业问题的有效衔接

农业机械的信息化研究,必须紧贴我国“三农”问题的实际情况。只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在开发、销售、应用、管理、维修以及服务等方面的质量与效率,才能提升农业机械在组织、管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这样一来,就可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水平,进而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问题,也更加有利于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及应用,进一步提高“三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变化,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及其范围逐步得到扩展,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不断加大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以求更好地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明.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其技术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1(2).

[2]万霖,车刚,张燕梁.绿色设计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国内在线 | 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 91freehdxxxx亚洲| 91免费版网站 | 免费视频亚洲 | 91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91成人短视频在线观看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99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久 | 国产91综合 | www.日本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 在线观看五码 | 国产成人啪午夜精品网站男同 | 91视频在线网站 |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 91成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 91免费在线电影 | 91视频网页|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 男人网站视频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天天爽片 | 午夜欧美成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免费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 国产一级毛片国语版 | 伦理电影91 | 999在线观看精品免费不卡网站 | 91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 夜夜草影院 | 国产 日韩 欧美 精品 | 亚洲一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