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学前儿童德育

学前儿童德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39: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前儿童德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前儿童德育

第1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学前儿童教育之中,有利于学前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锻炼积极思维能力,得到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学前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音乐教育仍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对于目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可从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来阐释。首先是学校方面。目前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音乐教育具有功利性。一些学校办音乐课就是为了赚取额外费用,增加幼儿园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的培养[1]。二是音乐课程教材不规范。由于学校选取音乐教材比较随意,导致教师达不到原设计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设施配备不足。由于经济问题,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更别说投入多媒体教学设施了。总之,学校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幼儿园教师大都是职业技能学校毕业,掌握了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但是该师资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没有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是偏重于技能方面的训练[2]。第二,教师的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目前,河北省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幼教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基本的音乐素质方面都不合格。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传统。就现在发展形式来看,常规性音乐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仍占有广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还是遵循之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幼儿有视、听等方面的享受,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音乐教育的熏陶。最后是家庭方面。我们知道,幼儿最初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其一是对家庭音乐教育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也开始注重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但是仅限于表面层次的弹、唱、跳、演等,而没有从基础的艺术修养来培养。其二是家庭音乐氛围不足。虽然有些家长有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的意愿,但是由于其音乐教育知识的缺乏,致使其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因此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二、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水平,让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本人针对我省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点对策。

1、明确音乐教育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音乐教育可以诱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智慧的的开发,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让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快乐的成长。首先,教育部门要提高认识,制定并颁布相关的规划决定。其次,学校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再次,教师要明确音乐教育目标,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最后,家长要削减功利性思想,让孩子真正地享受音乐。

2、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设施对教育教学的高效进行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资源投入,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前儿童教育条件主要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持:一是需要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创建有利于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环境;二是需要社会各界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支持;三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积极争取一切力量,才能够保证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质量。

3、加强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的主体就是教师[3]。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水平。首先,幼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要改善自己的世界观,要热爱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关心并爱护每一位孩子,以此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前儿童音乐教师要掌握好有关音乐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学科知识,以此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最后,要加强教师组织队伍的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并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丰富教研形式,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业务素养。

4、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启蒙地,也是孩子最早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理念,以丰富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要掌握好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最后,要创建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条件,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来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让孩子在音乐中健康成长。

三、总结

总之,加强音乐教育是提高学前儿童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培养全面创造人才目标的,对孩子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虽然河北省现在的学前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各领域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将不成问题,音乐教育的未来是光明的。

作者:阎妍 单位:石家庄学院

参考文献:

[1]韩莉娟.石家庄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第2篇

【关键词】 《颜氏家训》;学前儿童;教育思想;内容;当代启示

一、《颜氏家训》中的早期教育思想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是说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后人多以此比喻不经过教育、培养、锻炼,就不能成才。颜之推在《教子篇》中说:“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颜之推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而且强调要对孩子的教育及早地进行?!堆帐霞已怠返难岸逃枷胫饕私逃迷?、品德教育,早期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

1、教育要趁早

幼儿时期是人生良好品质奠定并形成的重要阶段,幼旱乃枷牍勰钌形葱纬桑任何好的坏的教育都会给他们的心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长大以后这种影响很难彻底消除,在他的举手投足间,在他的一颦一笑中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而家庭恰恰是这个时期孩子最为重要的活动场所,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关键的,所以应该及早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颜之推在阐述这一道理时并没有凭空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颜之推同时还主张家庭教育条件好的王侯将相之家可以对孩子实行胎教,在他能够睁开双眼,审视这个神奇的世界之前就接受良好的教育。[1]如今,胎教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史料记载,最早进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她怀孕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后人也有怀孕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的做法。贾谊《新书》、刘向《列女传》、王充《论衡》等对胎教都有所记载。由此可见,早期教育在古代就已经很受重视了。

2、品德教育

汉民族自古就有“百事德为先”的训诫,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是使孩子形成良好品质最为关键的环节。作为封建王朝里的士大夫,颜之推没有忽视这一点。他注重子女仁义礼智信等内容的教育?!妒∈隆菲兴档剑骸熬拥笔氐莱绲?,蓄价待时?!毖罩迫衔赖陆逃嵌缙诮逃淖罨镜哪谌荨!督套印菲械乃健吧涌忍洹奔葱琛懊餍⑷世褚澹枷爸印?。在早期教育阶段我们的父母应当及时对孩子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早期形成的优良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其收益一生。反之,则不然。[2]

在品德教育中,一方面他引导子女从小节制欲望,淡泊名利,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他教育子孙要处理好自身利益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三者的利益发生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就应该“舍生取义”,保持个人节操,要有“浩然之气”,要有丈夫气魄,为国家民族的利益毅然放弃个人利益。教育子女要培养大德。再者,颜之推强调“节约为礼”,认为节约也是一种美德,是礼的体现。所以他教育子女在幼年时期就要学会自理、自力,避免浪费。

3、早期教育的方法

颜之推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方法,主张对孩子的教育既要有慈善之心,又要严格要求。在《教子篇》中说到决不能“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讲,应诃反笑”。颜之推指出有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不能正确及时地给予管束,该批评教育的反而赞赏,该及时制止的反而当作玩笑一笑了之,致使孩子处处任性妄为,最终造成了孩子正误不分,不明是非.“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狎则怠慢生焉”,用以告诫各位家长对待儿童的时候必须严格要求,不可溺爱。

《颜氏家训》的这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前儿童教育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世间没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但是,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个度,古人常说“物极必反”,家长对于孩子,如若慈爱之心过了度,任其所为,那么孩子就会越加撒泼无赖。等到孩子“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当然父母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视孩子如仇人,稍有不如意便百般呵斥,笤帚、拖把也随即而至,久而久之孩子便怕见到父母,到别一个天地寻求温暖,很容易成为坏孩子。[3]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勤于教诲,严格要求,让这课幼苗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只有如此才能使之成为有用之才。所以颜之推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

二、《颜氏家训》的早期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1、及早施教,勿失良机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成长环境,每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纯白的纸。我们的家庭在上面撒上墨点,所以这张纸可能会色彩斑斓,也可能会黯淡无光。但是在此之前他们仅仅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在这张白纸被“污染”之前给予它最绚烂的颜色。

教育孩子要趁早,要及时。要在孩子能够“识人颜色,知人喜怒”的时候“便加教诲”,不要等到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已经养成了才想起来抓教育。有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则无法改变。我们有的父母常常用“树大自然直”来比喻孩子的教育,虽然没有错,但是这其中的危害也是众所周知的。学前儿童的早期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当代的父母们应该明白这一个道理,有时候树大了未必就能直。对于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也不要将其寄托于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父母要抓住时机,及早施教。

2、尊道崇德,勤俭自立

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者压榨而其香愈烈,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每一位望子成龙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中,德才兼备的才能称得上是人才,为此,学前儿童的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

家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个拥有优良品德的孩子要比改造一个品行恶劣的孩子要简单得多。所以我们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抓早,抓严。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家庭中的环境氛围,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进行诚信、善良、孝心和爱心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孩子进行这些方面的培养不应该是抽象的,而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让他们懂得这么做的道理。与此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气氛,培养孩子的大德大爱精神。[4]

3、严慈相济,切勿过度

对于任何事物的态度,都必须有度。这个规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抑或是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必须严格遵从的。这跟小树浇多了水会被“淹死”是一个道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超限”,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做父母的谁不希望子女成才。但是有的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孩子却表现平平。

颜之推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是非不分,奖惩不明,失去教育孩子的原则,那样的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父母的过度施爱,往往会适得其反。做父母的应当严慈相济,不能一味溺爱。亲子之爱不应当是单向的,孩子在索取的同时,也应当教会他如何回报。反过来有的父母使用“巴掌教育”,成效也甚微。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的父母一定要懂得把握度。

【注 释】

[1][2]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 张泰.颜氏家训解读[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4] 李敏.《颜氏家训》中的儿童道德思想教育简论[D].苏州:苏州大学,2012.27.

第3篇

关键词:儿歌 节奏 韵律 音乐性 学龄前儿童

儿歌,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专供低幼儿童吟唱的一种简短诗歌”。儿歌起源很早,它源自民间,是民间歌谣的一个分支。在古代,儿歌被称作童谣,也叫“孺子歌”“小儿语”,是长期流传于儿童间的一种用韵语创作的、无音乐相伴的口头短歌。直到“五四”以后,“儿歌”一词才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固定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儿歌作品中,只有一小部分属于传统儿歌,它就是流传于民间的儿童歌谣;而其他大部分作品则是现代成人作者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洁的韵语。

由于儿歌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识字不多的学龄前儿童,所以,它是一种以听觉为主要感知特点的语言艺术。这一是因为儿歌在本质上是与吟诵相联系的,所以它就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性;二是由于儿歌只有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才便于孩子记忆和背诵,才能使孩子更早地接受音乐美的熏陶,所以,儿歌在创作的时候就非常注重音韵的谐美、动听。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曾讲过一件趣事。有一次,她正给孩子诵读儿歌。当读到“金咕噜棒,银咕噜棒,爷爷打板——”时,就立刻停住了,但是孩子们却马上准确地接上“奶奶唱”三个字来。当冰心问他们如果改成“奶奶念”可不可以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顺口”。冰心为此感到惊诧,为什么根本不懂音韵的孩子却能够如此准确地选用“唱”字呢?原来,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了汉语发音,对于音韵的和谐有着一种直觉的向往,那么,从听觉的直感出发,他们觉得与“棒”字韵母相同的“唱”字读起来既顺口,又响亮,所以,他们便认为这个字是对的。而这种对于音韵和谐的直觉的向往,就是学龄前儿童音乐性的萌芽。

(一)儿歌的音乐性可以培养学龄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

德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源泉。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而优秀的儿歌作品往往都是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充满了音乐性的优美的文字。所以,儿歌这种诉诸孩子听觉的文学样式,就是通过“好听”这个途径来实现儿歌对于儿童音乐能力的唤醒的。

如陕西儿歌《排排坐》,就是一首节奏感非常鲜明的儿歌。

排排坐, ×××︳

吃果果, ×××︳

你一个, ×××︳

我一个, ×××︳

妹妹睡了留一个。 ××××︳×××︳

在这首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音节,音节构成诗句,诗句因为停顿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节拍。一般说来,三字句停顿两次为两拍,五字句停顿三次为三拍,七字句停顿四次为四拍。由于不同节拍停顿的错落变化,念唱起来,儿歌就具有了鲜明的节奏。

儿歌同时又是押韵的,押韵的目的是使音韵和谐,充满韵律,增强音乐性。

刘饶民的儿歌《春雨》,则是一首韵律很优美的儿歌。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

我要发芽。” ××××︳

梨树说:“下吧,下吧,×××︳××××︳

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

我要长大?!薄痢痢痢力?/p>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

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

这是一首连句押韵的儿歌。儿歌以拟声的修辞方法,双声叠韵的词语,反复的句式、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儿歌呈现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音乐的美感,创造了富有音乐韵律的境界。孩子听起来悦耳动听,像听音乐;读起来琅琅上口,像唱歌。这里儿歌的音乐美如小溪般流畅,纯净而美丽。儿歌是诗,也是歌,它给未谙世事的孩子带来的熏陶,是非常美好的。说儿歌是“天籁”,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花散月前,无心起舞”是非常贴切的。儿歌这种强烈的节奏感与音乐的节奏感是多么的相似呀!

别林斯基说:“音乐能以它那世界的谐音充实儿童的幼小心灵,培养起他们对已经脱去了偶然性的奥秘的预感。音乐能给幼小心灵插上灵巧的翅膀,使其能从低洼的山谷扶摇直上,达到灵魂向往的快乐国度……”(见《新年礼物》)??杉杂诔沙ぶ械暮⒆永此?,音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教育手段。节奏和韵律是音乐的最基本要素,而儿歌就是这样一种充满了节奏和韵律感的、富于音乐性的文学样式。

(二)儿歌的音乐性可以陶冶学龄前儿童的性情

儿童对于儿歌的欣赏,无需过多的分析,主要表现在对于儿歌的整体感受上。无论是静静地聆听、配乐朗诵,还是自吟自唱、边玩边唱,都可以通过儿歌的音乐性来更好地识别、体验儿歌的情感基调,激活儿童的想象,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去欣赏和感受。

这种欣赏和感受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有的只是那动听的节奏、和谐的韵律、琅琅上口的语言;这种欣赏和感受让儿童入耳、入心,让儿童身心愉悦地接受美好的道德情感。

如陈伯吹的摇篮曲《小宝宝要睡觉》:

风不吹,浪不高/小小船儿轻轻摇/小宝宝啊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啊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蓝色的天空静悄悄/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第4篇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学前儿童音乐是反映0―6岁儿童的生活和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艺术。它是根据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既要遵循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进行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熏陶,更要以全面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按,是以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过程,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儿童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因为在儿童每唱一首歌曲,每弹一首乐曲,每跳一段舞蹈时,在每次音乐活动中,都能使儿童得到美的教育。例如:在教幼儿《孔雀舞》时,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孔雀昂着头走路的动作,做好孔雀开屏的动作,使幼儿体验到身体线条给幼儿带来的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

学前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脑的外观形态,和重量都处于变化之中,大脑皮层也正处于发育之中,需要新颖鲜时的信息刺激以开发智力。在这一阶段,儿童若能经常进行音乐活动,大脑右半球得到良好发展,整个大脑也就能在左右两个半球的紧密合作下 增进其功能。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的脑的健全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促使儿童听觉能力发展

学前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听觉能力十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儿童时期学习音乐并进行听觉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儿童在学习音乐时,不断地学习分辨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不断学习分辨声音的音色、音质等,是听觉敏锐程度提高。因此,音乐作为教育手段对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首好的歌曲同样是一首好的诗歌。儿童在学习唱歌的同时也扩大了词汇的积累。音乐和语言都有节奏、句子,同样具有高低、强弱、快慢、音色等变化等表情因素,经常让儿童听音乐,这对提高学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十分有益的。

3.促进儿童注意、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时间艺术。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儿童为了学会唱歌,必须注意倾听音乐,为学会舞蹈动作或乐器演奏,必须注意倾听和记住与动作或演奏有关的音乐特点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都能得到发展。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音乐能够直接而有强烈地影响人们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一次好的音乐活动所产生的强烈感情之影响,甚至会成为儿童终生的精神财富。多参加音乐活动,儿童的积极感情一定会丰富起来。

5.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个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世界观等,个性有着极大的个别差异。音乐不仅是通过音响来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而且也是极富个性的艺术。正是因为音乐本身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使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上有着独特的教育

作用。

6.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在与周围人群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音乐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如合唱、合奏、集体舞等,使儿童体会到与人合作和与人共享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学前儿童与人交往的需要和信心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由于儿童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所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兴趣的直接支配。教师应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使儿童对音乐活动抱有积极的态度,并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以至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所以,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就成为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重视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前儿童音乐素质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音乐能力的发展是音乐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含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作力等,是多种音乐能力的综合。音乐能力人人具有,大多数儿童不是不具备音乐能力,而是由于在他最容易接受音?费盗返哪炅淙鄙佟岸?朵”和“心灵”的训练,从而丧失了天生的音乐能力。所以说,重视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

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为儿童的音乐活动伴奏、教儿童欣赏音乐、排练和指挥节奏等,都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上的一定艺术质量。因此,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要防止过分地以一些专业训练的要求来对待儿童,枯燥的技能训练是无益的。

注意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儿童从小对周围世界能有正确的认识,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有责任感,有毅力,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人为乐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音乐教育可以净化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学前特殊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98-0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有一个发展障碍的孩子导致家庭解体的情况屡见不鲜,带有残疾的儿童从出生就被抛弃街头的事情时有耳闻,因为发育迟缓,社会的不理解不认同等方面的因为常常导致一个儿童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墒遣还苁谴庸菇ê托成缁峄故谴幼鹬孛恳桓龆纳媸芙逃ɡ此?,还是从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因此对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模式和教育安置形式的探讨;在每一种教育安置形式下应该怎么样为残疾儿童提供事宜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良好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工作显得很重要而且必要。

一、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模式的概述

1.学前特殊儿童的定义

特殊儿童,教育学上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常(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解释是: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可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 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

2.融合教育定义

融合教育承继了「回归主流的基本理论。简单说,融合教育指的是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方式。 通过合并普通及特教系统,建立一统整独一的系统以管理教育资源,并将不同种类班级的学生融合在一起。

二、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方案策略

结合我们国家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我们国家的安置形式主要是“随班就读”,具体又分为完全的正常班级模式、正常班级加巡回服务模式、正常班级加部分特殊班形式、正常班级加资源教室模式和正常班级加特殊专业服务模式。[6]也仅仅是在残疾人工作纲要中提出和规定,但没有具体的法律来保障实施,到目前我国融合教育开展的现象很不乐观,基本上很少有普通幼儿园接受特殊小朋友,就算有少量的进入了普通幼儿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停留在“随班就坐”层面上。

1.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内容

根据我国国情和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及儿童发展水平,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制定的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1儿童现状分析。包括心理、生理、行为及其他情况。

1.2特殊儿童接受特殊治疗、生存技能及特殊帮助的内容。

1.3特殊儿童参与健全儿童学习的适当内容。

1.4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2.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形式

2.1相关部门应努力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旨在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的相关政策,然而,专门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政策几乎没有。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以鼓励幼儿园和教师接纳特殊儿童入园(班)学习;宣传部门要积极宣传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对特殊儿童及普通幼儿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以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普通班教师与特教班教师的默契配合,形成具有专业水平的教育团队。

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在融合活动中的表现、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交流、参加融合教育活动前后的变化与差异等,正常班教师是亲历者,是重要的见证人之一。有时没有特殊班教师的陪同,正常班教师更有资格对特殊儿童参加融合活动的情况做出评价。

2.2相关高校以多种形式开设学前融合教育课程

高校,特别是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可以多种形式开设学 前融合教育相关课程,如开设相关的讲座,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融合教育”等课程纳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或选修课范畴,或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中适度加入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知识等。大学生在入职前就了解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的知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对今后实施学前融合教育是有很大帮助的。

2.3幼儿园努力提高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受程度

尤其是幼儿园管理者应清晰地认识到,接纳特殊儿童入园是社会进步的重大表现,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学前融合教育理念和方法??梢钥褂胩厥舛逃喙氐脑氨九嘌?,也可以与具有较丰富的学前融合教育经验的幼儿园交流,以提高本园教师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水平。

2.4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相关高校应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

对于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学前融合教育而言,积极构建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三者之间的合作互助平台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借助这个平台,幼儿园可以从特殊教育学校及相关高校得到相应的专业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相关高校则可与幼儿园合作,共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相关治疗机构及媒介的联合

1.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家庭的联合

孩子的各种康复训练也主要是在家庭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家庭生活环境无疑是重要的转化环节。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交往障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机构和家庭的个别化教学,强化训练孩子的一些基本能力,分别对孩子进行形式训练,经过训练以后,这些能力都会有所进步。但是,孩子需要综合应用这些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还要通过家庭环境的支持,从而迁移到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以家园之间应通过教师与家长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交流,及教师对家长进行一定的培训而紧密联合。

2.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社区的联合

社区环境也是孩子学习与康复的好场所,对环境的适应也是检验孩子社会性的根本标准。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更是在人际环境中实现的。在环境中发现孩子的交往问题,在环境中解决问题,在环境中学习,在环境中进步,最后达到对环境的适应。训练一般将特殊儿童的社会分解为若干独立的方面,进行强化干预训练,而训练成果向生活的延伸,在社会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融合教育机构训练向自然生活的迁移。

3.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治疗机构的联合

因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教师之现状,还尚未能达到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治疗为一体的水平,所以应很有必要实行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一治疗机构的积极联合。其主要方式为一方面是敦促非凡儿童走出去,接受治疗和康复练习;另一方面是把康复机构的专家请进来。根据非凡儿童的实际情况,定时请专家来进行康复练习,在保教和疗育的齐头并举之下,使学前非凡儿童能尽快地达到他(她)所可以发展的最好水平。

4.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媒介的联合

媒介(Media)亦称传媒、媒体,指的是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和战后才出现的电视)。通过这些媒介对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况的对外传播,一方面可引起更多社会性的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促进各届相关专家研究者,一线老师等人士跨国际,跨文化地更广泛地交流,让老师及家长能吸取先进的教育知识,从而用更好更科学的方法来教育每个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在特殊儿童的整个早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应该正视现实,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早期教育康复,以取得最大程度改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实践证明,及早介入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学前融合教育对于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个更长远,更艰难的挑战。

参考文献

周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张霞萍:融合保教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幼儿教育期刊,2003年第3期.

第6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9-01

一、注意集体谈话

1、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教师应该真诚、平等地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并不断地鼓励幼儿,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然地表达。

2、生活经验是幼儿表达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之间对他们喜欢的话题会谈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3、幼儿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愿意共同探讨。作为老师应该慧眼识趣,捕捉幼儿的兴奋点,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在幼儿谈话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幼儿进行评价,激发幼儿的谈话热情,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语言教学的巧妙提问

1、教师提问应具有想象力,讲故事时让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想象,拓展思维,勇敢地表达。如“假如你会飞,你会怎样做?”孩子回答:“我会飞到天上去和月亮玩”、“我会飞到外星去找外星人做游戏”……通过巧妙地提问,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让幼儿的评议能力得到了发展。

2、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时应该注意推理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统一的认识。比如《七只小山羊》的故事中小羊在家里哭,小动物从它家经过,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推理“可能会被狼吃掉”、“可以找小动物帮助它”。然后问:“你们觉得哪一种答案更合理?”让幼儿自由地发表看法。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爷爷用智慧、勤劳的双手用破旧的毯子为孙子约瑟创造出很多的宝贝,体现孙子和爷爷之间的亲情。但最后约瑟的纽扣没了,爷爷也不能无中生有,此时约瑟很伤心。这时让孩子为约瑟设计制作纽扣赠送给约瑟,让约瑟变得快乐。孩子们都设计出特别的、与众不同的纽扣送给约瑟,在制作后让孩子讲讲你设计了怎样的纽扣?你想对约瑟说什么?在这样的设计、赠送中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了孩子的情商,让他们体会到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情感。

3、老师在评议活动中应把握提问的时机,运用幽默、诙谐的问题调节枯燥无味的活动气氛,因为孩子们富有趣味性地回答能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假如我是孙悟空》故事中,提问到小朋友最喜欢什么?孩子回答:“我觉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了”,“孙悟空七十二变,很有本事,我想变得和他一样有本事”。

三、培养幼儿表达兴趣

1、课堂:在学前期,儿童的课堂教育是有限的,课堂教育的内容也十分繁多,把握好每堂课的语言教育十分关键。在前20分钟儿童的注意力较集中,这个时期可以对儿童进行规范语言习惯的教育。而在后期,则可以创造出适当的情景让儿童提高注意力。比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看图说话等。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通过多种感官来亲身体会,可以进一步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以及对这个五彩的世界有更为生动细腻的感触,能将静态客观的知识灵活化,从而产生新的思维和构想。

2、提供真实而丰富的情境,营造交流的氛围。如“过年”、“六一儿童节”等,让他们自己观察节日的变化。又如“春天”我和幼儿一起观察春天的变化,他们会感到“春天是暖暖的”“草、树都发芽了、都变绿了”“小朋友的衣服减了、池塘里有小蝌蚪了……”不断地促进幼儿语言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评议运用中成长。

3、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经常在课间放一些录音儿童故事,孩子对故事十分感兴趣,每次都听的十分认真,有的故事听过两三遍就可以复述出来。对孩子的语言训练来说,这是一种轻松有效的方式。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儿童不仅可以纠正自己一些不准确的发音,不规范的用词,同时也可以轻松学会一些较难的词汇。每周我们班上会请一个小朋友准备一个故事讲给全班孩子听,因为孩子都有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意愿,所以准备故事十分认真。讲故事的儿童语言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语言组织、发音方面都得到强化。

4、儿童在其他许多环境中也会用到语言。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家长应该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知识,增进儿童的生活经验,比如入园离园时教师都会和孩子寒暄一番,在家中孩子与父母的交流等。这些语言环境有的是我们能顾及到的,有的是我们顾及不到的。儿童呆的最多的地方除了幼儿园就是家,因此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著名的陈鹤琴先生就说过“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 家长应该为儿童树立起正面积极的形象,因为儿童的一举一动都受家长的影响。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家长应该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知识,增进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生活中自然正确的使用语言;多带儿童进行室外活动,经常旅游踏青,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松心情;支持儿童的探索,鼓励儿童提出问题,不无视儿童的问题;创造愉悦民主的家庭环境,不苛责儿童丰富奇妙的想象,凡事让儿童多动手动脑;给儿童单独的空间,不过多干涉,为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训练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儿童文学 内涵 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儿童文学作为优秀文化,被引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能丰富小学语文的课程资源,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符合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应用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儿童文学的内涵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年龄特征、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儿童为阅读对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学应充满儿童趣味和儿童情感。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够集中思想,尤其是对于枯燥乏味的文字。因此,儿童文学应插入较多具有趣味性的图画,要在符合文学特点的同时赋予其足够的童趣;第二,儿童文学应切合儿童的特点。儿童年龄尚幼,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儿童文学应使儿童看得懂和喜欢看,除语言应浅显易懂外,内容也不应该过多;第三,儿童文学应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任务,儿童的身心发展应符合其年龄特征,阅读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能够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因此要求儿童文学应为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第四,儿童文学应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事物都具备自身的规律,并且规律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是不能被改变的,只能被利用。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一)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一。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便是儿童作品。教师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讲授,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学习,记住许多难以记住的字、词、句、古诗等。儿童文学富有童趣,且语言大多规范简洁,因此易被小学生记住。此外,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的学习,还能认识和分析不同的文学体裁,学习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进行讲授,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其享受文学带来的精神韵味。因此,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二。如今,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形成了各种心理问题。这一现象已经被社会和教育界广泛认识到,引起家长、教师、学校甚至全社会的深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必须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获取认知和满足其好奇心最主要的途径是语文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发现新奇的事物,并解决心中的困惑,还可以通过对课本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其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儿童文学作品是为满足儿童阅读而创作的,创作者在创作时是基于儿童的角度进行的,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为目的。总的来说,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在为儿童带去欢愉和引导儿童积极向上的同时,培养儿童健全的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陶冶儿童的文学素养

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三。儿童文学不仅丰富学生课堂内的阅读,还丰富学生课外的阅读,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儿童文学是反映生活的文学,是一种具体的、概括的和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是创作者以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为基础,通过生命和情感的加温,将创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儿童文学进行赏析时,应尽量鼓励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判断创作者所描述的现象和表达的情感,并对自身的观点进行阐述。如《小王子》这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者圣??怂张謇锼泶锏哪谌萁凶晕壹獾牟?,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见解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该作品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透视成人的空虚、愚妄和盲目,是作者以浅显的语言写出人类随风流浪的命运和孤独寂寞,是作者以自身温馨、真挚的情感表达出对真善美和讴歌和向往。儿童通过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学会欣赏、判断和品味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儿童文学不仅对儿童的影响巨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也重大,使教师从中获取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多阅读儿童文学,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等,使其在处理班级事务时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学习,学生充分感知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给学生快乐的童年,?;ぱ耐暮拖胂罅Γ杂诠液兔褡宓拇丛炝τ屑蟮幕饔?。如今,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珊,鲁俊.简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探寻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密切联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5:188.

第8篇

关键词:儿童;铅中毒;微量元素

文章编号:1008-6919(2007)03-0053-02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论著】

Investigat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levels of Pb and Ca,Fe,Zn in childre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lead poisoning of childre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Pb and that of Ca, Fe, Zn in blood . Methods The level of each element of Pb, Ca, Fe, Zn in blood were measured and analysed for each of the 480 children. Results The lead poisoning of children was 45.4%.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ast group, the lead poisoning group has remarkable difference of decrease in blood levels of Ca and Zn. Conclusion Lead poisoning may cause decrease in blood levels of Zn and Ca in blood.

Key wordsChildren ; Lead poisoning ; Trace elements

为了解我市儿童铅中毒状况,以及血铅与微量元素钙(Ca)、铁(Fe)、锌(Zn)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对我院门诊做微量元素检查的儿童进行调查,为开展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提供临床依据,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我市市区和郊区在我院门诊自愿检查微量元素的儿童,按就诊顺序随机抽取480名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5名,女215名。其家庭均为本市长期住户。

1.2 方法及诊断标准 取末梢血40 ul 于已准备好的稀释液中,马上盖上瓶盖,搅拌混匀,使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分组按199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 制定标准[1],根据血铅水平分为非铅中毒组(BPb

1.3统计学处理发病率采用c2检验。

2 结果

2.1铅中毒情况480名儿童中BPb

2.2两组中缺钙、缺锌、缺铁比例及统计情况 见表1

表1两组中缺钙、缺锌、缺铁比例(单位%)及统计分析表

铅中毒组缺钙比例与非铅中毒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c2=19.51 ,P

3 讨论

铅是一种环境污染物,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乡镇企业的扩大以及交通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铅污染已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发育。铅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能,少量铅即可对人体产生影响,而且铅进入人体后难以排出,在铅暴露环境中容易导致铅蓄积中毒。铅的吸收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铅在肠道吸收过程中,是与钙、铁、锌等元素使用同一转运蛋白,相互间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2]。锌和铅有着确定的拮抗关系,研究表明,在大鼠饲料中补充锌可使脑和眼球中的铅的含量降低到30.8%和54.7%[3]。这和我们此次观察到的结果铅中毒组缺锌比例明显增高相一致。铅还能影响钙的代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铅能够取代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结合[4]。②铅是特异的钙离子拮抗剂[4]。③铅通过与钙竞争肠道结合蛋白上的共同结合位点而抑制钙的吸收[4]。④铅对维生素D3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5]。⑤有报道通过补钙达到驱铅的作用[6]。以上几点是导致铅中毒儿童缺钙比例高的直接因素,与我们的观察结果相一致。铅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二是缩短循环中的红细胞寿命,这些影响最终导致贫血[5],但与铁的缺乏有无直接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为了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根除铅暴露,并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儿童铅暴露的机会,增加儿童在污染环境下对铅毒性作用的抵抗能力,同时做好早期筛查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荣华.尼尔逊儿科学[M].第15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9.1234-1238

2 沈晓明.儿童铅中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7-178

3 秦俊法,李增禧,李凤芝.微量元素铅与人[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61-262

4 祝平照,刘刚乾,李颂宜,等.婴幼儿铅中毒脑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6)352-3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 | 亚洲激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 91观看| 91视频免费污 | 亚洲一区二区高潮无套美女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91高清完整版 | 久草蜜桃| 97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不卡一区 | 伊人网狠狠干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免费观看视频91 | 91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91在线免费播放视频 | 91视频官网 | 91视频-全网资源最全平台 | 一区二区在线精品 | 国产一级电影免费观看 | 九九热免费精品视频 | 91在线高清视频 | 91成品网站w灬源码16章节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51嫩草亚洲精品永久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91n在线观看 | 91在线视频观看 | 一本久道竹内纱里奈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无毒不卡 | 午夜性色a√在线视频观看9 | 国产福利在线视频 | 国产综合不卡 | 在线国产视频一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 | 91人人射 | 91热视频在线 | 天天热天天干 | 外国黄色一级毛片 | 91视频污版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