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国际金融消息

国际金融消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6:08: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际金融消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金融?;?,汇率,人民币区域化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专门委员会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问题。1976年1月,参与专门委员会的20个国家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的会议上签订达成《牙买加协议》,奠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基础,因此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也被称为“牙买加体系”?!堆缆蚣有椤返囊憧梢怨槟扇缦拢阂皇腔平鸱腔醣一?,以及强调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储备地位。二是允许会员国自由选择、制定和调整汇率,使浮动汇率合法化。三是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的总份额,扩大基金组织在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困难和维持汇率稳定方面的能力。

实际上,《牙买加协议》签订后,国际货币体系并未完全按照其规定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自由选择汇率制度的规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汇率制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汇率政策也成为一些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特别提款权并未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美元保持着其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它既是全球范围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也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需要指出的是,美元在“牙买加体系”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是各国政府和交易商、投资者的选择,而不是像在布雷顿体系中一样作出明确规定的。从相关参与方享有对汇率制度、储备和结算货币等的自由选择权这一角度来说,“牙买加体系”可以概括为“无规则”的体系。实际上,随着欧元的推出以及欧洲央行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逐步确立并呈上升趋势。这一变化从IMF对各国官方储备的统计数据中得到清晰反映,从2000年末到2008年第二季度末,在可明确币种的官方外汇储备部分中,工业化国家的美元储备比率从73%下降到68%,欧元储备比率从17%上升到23%,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储备比率从70%下降到59%,欧元储备比率从19%上升到29%。

二、金融?;悦涝手鞯蓟醣业匚坏挠跋?/p>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又一次重大冲击,这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一是?;姑拦谑澜缇弥械姆荻罱徊较陆怠<屏垦芯康慕崧廴衔鞯蓟醣揖迷谑澜缇弥械谋戎孛勘浠桓霭俜值?,其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会变化1.33个百分点。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份额的下降无疑会对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产生影响。二是美国金融体系的调整降低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三是危机使美国中长期通胀前景不利于美元的稳定。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圆蛔阋源痈旧隙∶涝陌灾鞯匚唬涝魑手鞯蓟醣业牡匚蝗曰岢中嗟背さ囊欢问奔?。国际货币体系向美元和欧元双极化演进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前的金融?;⒉恢皇敲拦奈;侨蚓玫奈;?。不仅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欧盟、日本经济受打击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甚至先于美国进入了衰退。因而在这场?;?,欧元金融资产的安全性并不高于美元资产,美元传统上作为危机资本避难所的角色没有改变。这也是近期美元对包括欧元在内的多数货币不贬反升的主要原因。

其次,欧元区金融市场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在与美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欧元区金融市场的深度与流动性与美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欧元区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也尚未完全实现,跨境金融交易与服务的成本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收益率。这些都制约了外部投资者持有欧元资产。

第三,欧盟发展中的一些长期问题也影响着欧元的吸引力。欧盟的长期经济增长率要低于美国,并面临着比美国严重得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欧元资产的长期收益率。此外,欧盟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联合体,其政治一体化进程顺利与否也对其货币的国际影响有很强的关联,欧元的不确定性也因此增加。

第四,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货币体系中主导货币的转换常常滞后于经济实力的转换。长期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使用单一货币的经济体规模接近美国,这也是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美元?;?,但美元的主导地位仍难以撼动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如果持续出现问题,美元主导货币的地位是有可能被替代的。但从历史经验看,这种替代的过程很漫长并往往伴随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事件。

总体而言,当前金融危机对美元和欧元地位的影响目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两大经济体谁能够率先走出?;?,实现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增长重返正轨,谁就能够在主导货币的竞争中占有先机。

三、我国的对策--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一)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这一变化与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我们应抓住机遇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通过适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降低我国在对外贸易、储备等方面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以保持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

人民币适度国际化对中国经济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减少美元汇率波动对我与周边地区贸易的干扰。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适度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实现资源更有效率的使用,减少巨额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并降低储备自身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降低中国出现货币?;姆缦?,并有利于金融机构和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解决债务与收益货币不匹配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稳定,对提高国民福利也有所助益。

当前,人民币区域化的条件也日趋成熟。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巨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有能力参与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建立并在其中起到相对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提升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信心。同时,我国有着与其他亚洲国家密切的贸易联系,对亚洲其他地区保持着较高的逆差。2007年中国进口总额的近40%是与亚洲国家的贸易。而且,人民币对内对外的币值均总体稳定。实际上,亚洲金融?;岳矗嗣癖仪蚧慕桃丫氏殖黾涌斓那魇?,在东南亚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把缆蚣犹逑怠彼哂械摹拔薰嬖颉钡奶氐愫徒昀垂驶醣姨逑党氏值亩嘣⒄沟那魇?,也为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空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反思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美元霸权的弊端,对于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对策建议

1、建立有利于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各类机制

第一,与主要贸易伙伴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签订有关人民币流通的合作协议,逐步扩大人民币作为对外贸易计价货币和结算货

币的比重和范围。

第二,实行人民币在资本账户某些项目下的有条件兑换。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包括尝试允许境外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用境外人民币支付我国出口商品货款等。

第四,与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建立信息交换和统计监测的合作机制,加强对人民币非法和突发性流动的监测和控制。

2、推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为了有效促进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应充分运用香港作为亚洲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优势,将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一方面,作为亚洲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经过多年发展,其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及监管制度都相对完备和规范,金融人才聚集,对于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这有利于帮助人民币离岸业务加快发展,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另一方面,承接人民币离岸业务,加强与内地的经济金融联系,也有利于香港分享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提高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3、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

金融机构走出去、发展海外业务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战略必然选择,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开放。通过金融机构走出去,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能够将业已形成的周边地区人民币流通纳入正规的银行金融服务体系,降低不规范的流通方式给交易者带来的风险,促进人民币流通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同时也有利于对人民币境外流通状况的监测与分析。

第2篇

关键词:金融营销;发展现状;营销策略

一、前言

1958年,全美银行协会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了金融营销的概念,由此揭开了金融营销理论应用的序幕。在此之前, 人们普遍认为市场营销与金融业无关, 金融业与客户之间向来用不着进行营销活动, 因为银行等金融企业向来不愁没有客户。导致银行界对营销既不了解也不注意。但是经济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有些金融企业开始借鉴工商企业的做法,在个别竞争较为激烈的业务上采用广告和促销手段。随后,许多竞争对手也被迫仿效从而采用同样措施,这标志着金融营销观念的诞生。

之后,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体系不断发展,金融营销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且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它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开展集约化经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有效开展金融营销是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的必要选择,是现代金融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

二、金融营销的特点

金融营销是指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营销活动,指金融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客户为核心,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创造、提供与交换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金融机构的赢利目标的一系列社会与管理活动。

通过这一概念可以看出,金融营销具有一般营销的性质与特点。但这种营销又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金融业的一些特点所决定的,即金融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明显区别于工商企业的产品,针对这些特殊性,金融营销在实际操作上也有值得特别关注的地方。

1.金融产品的不可分割性。普通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在时间地点上分离,而金融产品是一种综合行服务,产品的提供必须与相关服务在时间和地点上同步。但近年来,信用卡、ATM、POS、网络终端等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使金融产品的提供与服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间接分销的渠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金融业务的非差异性。对于一般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有形产品,可以申请专利,免受仿制或伪造。而金融业务大多是无形产品,不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非常相似,产品的创新又缺乏法律保护,金融机构间很容易相互模仿。

3.客户的双重性。一般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面对的都是单一的买方,而金融机构的营销必须是双重的,一方面是资金和信用的买方,另一方面是资金的卖方。这要求营销的策略也必须是双重的。

4.金融营销的安全性。由于金融机构的营销内容大多是资金货币等,且金融机构对其营销的资金大多也只有使用权,到底必须足额偿还,所以金融的营销活动必须以安全行为前提。

三、我国金融营销的发展现状

金融营销最初出现与西方国家,国外的金融机构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应用营销手段,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推行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各级银行对资金豪无自,在这种状况下,金融机构缺乏经营积极性,更没有营销意识,根本不会也不需要向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改革开放以后,金融体制不断改革,金融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营销也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从1979年起,随着高度集中的金融组织结构被打破,金融体系的变革揭开了金融业竞争的序幕。

20世纪90年代到2001年底,是金融营销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金融服务理念的树立;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趋势加强;分销渠道的拓宽;开始运用广告和公关等促销手段。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金融业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为适应竞争,金融机构必须更快更好的树立竞争理念,大力开展金融营销工作。

由于我国金融营销起步晚,又缺乏系统的营销理论指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意识淡薄,观念陈旧。金融营销不单单是产品之争,更重要的是观念之争。营销观念是一种贯穿于金融业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经营哲学,是一种时时处处都要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的经营理念。目前,一些金融机构的营销观念依然较为片面,如把营销简单看做推销,把营销看做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把市场营销片面地理解为广告与促销。

2.产品开发上的制约。金融产品开发不规范,新的金融产品虽然不断涌现,但模仿创新的多,自主创新的少,独具风格的产品更是缺乏。一些金融机构不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只是盲目地跟随,模仿竞争者,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创新速度也滞后于公众对银行服务的实际需要。

3.目标市场不明确。金融机构明确的市场定位有助于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目前,许多金融企业的营销仍比较盲目,人云亦云,总是喜欢跟随其他机构或市场热点,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在几乎所有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这样营销,即使投入再多的精力,也难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4.价格作为主要营销手段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价格是营销组合中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当前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存、贷款利率的非市场化,再加上大量免费服务项目的存在,价格营销空间较小。

四、我国金融营销的对策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金融机构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竞争,必须积极采取对策,大力发展金融营销。结合目前金融营销的现状,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1.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就我国金融消费市场的现状来看,我国的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整个目前状况来讲,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大多数还是初级消费者,全民教育已经开始了。就金融营销工作来讲,可能很多时候处于一个教育的角色。面对客户进行营销的时候,首先是正确的引导,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使客户了解金融产品,了解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并清楚该产品的使用所带来的便利,增强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

2.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各家金融机构在体制、规模、文化、客户资源方面有很大差异。各家银行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各种顾客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又迥然不同,因此各家商业银行都必须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明确的定位,首先锁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所选定的目标市场不仅要有充足的客户源,还要有能实现赢利的客户量。

3.作为服务型企业,在确定顾客的真正需求的基础上,就应为满足客户需求而提品和服务。虽然面对客户的是一线柜员或营销人员,但要提供出高效、便捷、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决不是仅有一线柜员或营销人员能够完成的。所以金融营销不单单是外部的事情,而是从内到外的一种全过程的营销。作为服务型企业,银行业的所有部门都应该围绕客户的利益服务,为了实现全过程营销,就必须先进行银行的内部营销,建立高效的制度完善的内部营销运营机制,首先使内部形成一个运做良好的工作团队,才能更好地开展外部营销,并且内部营销应先于外部营销而展开。

4.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金融企业形象与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品牌有利于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认同感,继而为金融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品牌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机构整体进行品牌创立、塑造及其有效的营销传播,扩大其品牌影响力。表达品牌的主张,达到与消费者的沟通,从而促使消费者接受品牌所传递的信息,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及归属感,成为品牌的主人。

金融营销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对于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大、效益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虽然我国金融营销起步比较晚,但随着我国金融业对金融营销的重视和国内外金融机构竞争不断加剧,相信通过金融机构自身不断的努力,我国金融营销一定会的到迅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伟春.金融营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段晓华.关于对我国金融营销现状的思考[J].新西部,2009,(20).

第3篇

关键词:金融?;?;美联储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破产?;ぃ曛咀糯未;?。危机进一步蔓延,2008年9月14日,美国第四大独立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ぁ庑┦录曛咀糯未;丫莼现氐慕鹑谖;?。全球金融?;姹⒉⒀杆俣窕?。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各国政府和央行都开展了大规模的行动降低金融危机产生的破坏性影响。美联储也同样大刀阔斧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突破了以往的政策框架,在常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美联储实施了以“信贷宽松”为特征的货币政策,并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

一、美国主要采用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1.下调利率。从2007年9月开始到2008年12月底为止,美联储连续9次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0.25%,利率调整政策力度之大,十分罕见。降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但是其作用尚不足以解决金融体系流动性严重短缺和信贷过度紧缩的问题。

2.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率三大政策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初期,美联储主要通过隔夜操作向市场提供流动性。2007年11月,又增加了43天的回购操作。2008年,美联储进行了多次28天期限的回购操作。2008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向市场注入了860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目的是为缓解信贷紧缩状况。

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市场的混乱但是也并不完全有效。银行贷款标准提高和信贷市场的功能障碍等因素抵消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由此导致金融市场更加紧缩。

尽管美联储将央行传统三大政策工具都用上了,但是信贷市场上风险溢价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这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进行进一步的动作和创新。

二、美联储应对?;幕醣艺叽葱?/p>

概括来说,美联储近期的金融创新主要分为四类:

(一)针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2007年8月以来,美联储在放宽存款机构在贴现窗口借款的条件,降低贴现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措施的基础上,对银行贴现窗口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这些针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主要有:定期拍卖便利等。

(二)针对交易商的工具创新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证券买卖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进行:或者直接与交易商买卖证券发放或回笼资金;或者由联储卖出证券,再按照协议买回证券,通过这种回购向交易商贷出资金。

(三)针对货币市场的工具创新为了对货币市场提供支持,2008年9月19日美联储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对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进行升级,建立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扩大美国存款机构和银行持股公司无追索权贷款规模;二是从一级交易商手中收购由“两房”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发行的联邦机构贴现票据。

(四)针对特定企业和法人的工具创新尽管美联储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前所未有的激进,为稳定局势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已初见成效,但信贷市场仍存有相当大的压力。

三、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在审视2007年至2009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时,应该看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是成功的。美国金融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美国经济正在走出衰退,近几年将是美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时间。

1.反映金融市场恢复融资功能的一个表现就是给小企业的贷款数量。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期间,美国小企业每月获得的贷款金额为8.3亿美元,2009年2月至9月,该数额上升为13亿美元,9月份当月达到了19亿美元。企业获得的贷款增加有助于经济的复苏。

2.由于美国金融市场日趋稳定,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良好的作用,美国实体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2010年1月27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表示,美国经济继续在走强,劳动力市场恶化在减弱。美国经济以适中的速度在复苏。美国商务部的数据与美联储的判断是相互支持的。美国经济已经从衰退中走出。

3.美联储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充分利用信息沟通,告知公众有关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从而影响预期,并影响长期利率。2008年12月底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美国经济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寻常低利率的观点。该声明重要作用是引导,使经济朝着政策预期的方向发展。

四、美联储货币政策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美联储在应对危机中,采用了大量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对于我国央行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流动性短缺、流动性陷阱与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践证明,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来看,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供应量M1和M2均呈现大幅增加。这充分说明美联储货币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第二,金融?;醣艺叽剂刺醯亩狭延胗Χ?。正常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无论是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传导,基本原理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信贷市场中一些主要指标改变了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和风险关系,影响居民企业的资产负债、投资消费等经济行为,从而实际经济活动随之发生改变。

第4篇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和风险识别能力越来越强,金融产品也逐渐顺应监管政策的变化,在产品合规性及消费者利益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独立的金融消费者?;せ谷笔?、金融消费者?;し芍贫炔唤∪纫蛩刂苯拥贾挛夜诮鹑谙颜呃姹;し矫嬖对堵浜笥谖鞣椒⒋锕?。加强金融行业自律、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对维护金融服务行业的长治久安、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金融消费者?;ひ殉晒是魇?/p>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在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方面的缺陷,以及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后危机时代,金融消费者保护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中之重,欧美国家在不断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

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重监管、相互协调”的伞形模式,即各金融监管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对金融机构履行金融消费者?;さ那榭鼋屑喙埽闪罱鹑诨辜喙苄魑被岫约喙芑沟募觳榻行鳌C拦?010年7月通过《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しò浮?,该法案将金融消费者?;ぶ糜谡鼋鹑谔逑蹈母锏暮诵牡匚?,改变了多重监管的格局。依据法案,美联储设立独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金融消费者?;ぞ郑–FPB),整合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消费者?;ぶ澳?,以确保消费者及时、清楚地获得有关信息,禁止不公正、欺诈、侮辱性和歧视性的商业行为,识别并标明过时和繁琐的规则,促进透明、高效和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市场的不断形成。

不同于美国的多重监管模式,英国、日本等多数国家实施了集权式的统一监管模式。对不同的金融行业、机构和业务,均由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如中央银行或独立的金融监管局负责监管。英国于1998年成立金融监管服务局(FSA),集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职责于一身,统一行使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两方面职责。金融?;螅⒐加?012年底前废止FSA,其银行业监管职权将由新成立的隶属英国央行管理的审慎监管局(PRA)取代,FSA负责的金融消费者?;ぶ澳芙尚鲁闪⒌南颜弑;び胧谐∈鸪械?。2011年5月,英国央行和FSA联合《英国央行审慎监管局: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框架(征求意见稿)》,对PRA的基本监管理念和框架进行了阐述。

金融消费者?;げ唤鍪艿礁鞴闹厥?,也成为经合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金融?;?,经合组织扩大金融消费者教育项目范围,并创建金融消费者教育国际网络,成立了第一个金融消费者教育国际门户网站。自2005年以来,经合组织陆续了四个与金融消费者教育项目相关的文件。世界银行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促进金融消费者?;さ墓识曰昂脱芯拷鹑谙颜弑;ぞ咛骞嬖虻确矫?。2010年11月,世界银行开展了关于金融消费者?;ず徒鹑谌现娜蚣苹?。根据评估成果,世界银行拟定了《金融消费者?;さ牧己镁榻ㄒ椤?,该文件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和非银行信贷等领域的金融消费者?;?。

尽管全球各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模式各不相同,但其核心内容却具备一些共同特点:

一是,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美国成立金融消费者?;ぞ?,统一履行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消费者?;ぶ澳?。加拿大、英国两国也均有主要机构或部门负责实施金融消费者?;ぶ霸?。

二是,具备较为完备的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体系。一些发达经济体在存款、贷款、银行理财等金融消费领域均有比较完善的消费者?;ぶ贫?,对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金融消费的公信度和透明度等均有明确的规定。而且,随着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金融消费?;さ牧煊蛞苍诓欢贤卣?。

三是,将信息披露作为金融消费者?;さ暮诵摹U攵越鹑谙蚜煊蛐畔⒏叨炔欢猿频奶氐?,许多国家都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以普通消费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详尽、清晰、全面披露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细节,特别是对消费者的权利义务产生重大影响和决定消费者选择的核心内容。

四是,拥有健全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多数国家都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在发生金融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自行协商、向监管机构投诉、申请仲裁及提讼等四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五是,重视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发展与投资者教育密不可分,在后?;贝?,金融消费者教育正在成为国际组织、各国监管当局、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六是,建立了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1934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是目前运作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存款保险制度。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在本国金融体系中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印度、哥伦比亚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我国金融消费者?;ご嬖诘闹饕侍?/p>

在我国,金融产品监管是一个较新的监管领域,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框架体系尚处在萌芽阶段。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11年初筹备成立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消费者权益?;ぜ肮诮逃褡ㄒ滴被?。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关于在陕西全省推开金融消费者?;な缘愎ぷ鞯耐ㄖ?,在陕西省全民开展金融消费者保护试点工作。随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及银川支行也先后出台《金融消费者?;ぴ菪邪旆ā?,从金融消费者权利、金融机构义务、金融消费争议处理等方面,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尽管此次金融?;螅夜嚼丛街厥游そ鹑谙颜叩暮戏ㄈㄒ?,但与发达国家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首先,我国缺少专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对金融消费者具有?;ぶ霸鸬幕怪饕窍颜咝岷徒鹑诩喙芑?。一方面,消费者协会主要侧重对消费者非金融性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的保护。由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相对复杂,金融消费难以纳入《消费者权益?;しā返牡髡段?,消费者协会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非常薄弱。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采取的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在所有的金融监管机构中又缺少统一协调各机构金融消费者?;ぶ霸鸬幕?,即使是监管机构内部,处理消费者投诉和解决纠纷的机制也相对缺失。

其次,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さ姆商逑?,主要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法律,《储蓄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以及“一行三会”的大量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国缺少金融消费者?;さ幕玖⒎ǎ;そ鹑谙颜叩姆煞ü嬷饕墙鹑诤旯鄣骺夭棵藕图喙芑沟男姓嬲禄蚱渌娣缎晕募?,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影响政府机构的执法效果,不利于?;そ鹑谙颜呷ㄒ?。随着金融监管放松、金融创新以及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界限日益模糊,导致相同性质、相同类型的金融商品在不同金融行业内适用的法律规范也大相径庭。

最后,我国缺乏健全的金融纠纷处理机制,金融维权渠道并不通畅。从欧美国家的金融纠纷解决体系来看,金融纠纷处理机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一是金融机构内部的纠纷处理机制,无论是对于金融消费者还是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内部的客户投诉处理都是最便捷、成本最小的处理方式;二是社会组织的纠纷处理机制,包括调解、仲裁及金融督查服务机构等;三是行政处理机制,这是对金融企业内部的纠纷处理机制和社会纠纷处理机制的监督和辅助;四是法院诉讼。然而,我国金融机构内部很少为消费者投诉、维权及解决争议提供适当的途径,或者金融机构内部受理诉讼的部门地位不高、职权不够、服务意识不强,消费者不得不诉诸外部途径解决纠纷。此外,我国也没有金融督查服务机构等类似组织。因此,国内投资者往往通过媒体或诉讼等较为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诉讼本是解决纠纷的最终途径,却成为不少国内金融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构建我国金融消费者?;ぬ逑档慕ㄒ?/p>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投资者理财诉求的提高及金融纠纷案件的增多,为了促进金融市场健康稳步发展,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的金融消费者?;ぬ逑?,并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诖耍疚慕岷系鼻拔夜鹑谙颜弑;ち煊虼嬖诘闹饕毕?,对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框架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转变金融产品监管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下的以分业监管为特点、金融机构监管为重心的金融监管模式,转向针对金融产品的统一监管模式。对类似产品实行统一监管规则,防范金融监管套利的发生。

第二,设立独立的金融消费者?;せ?,负责履行金融消费?;す嬖蛑贫┘笆芾斫鹑谙颜咄端叩戎霸?,将金融监管与消费者保护分离。

第三,完善金融消费者?;し商逑担忧拷鹑诹⒎?。在体系建设初级阶段,可以考虑修订《消费者权益法》,对金融消费者?;そ凶ㄕ鹿娑ā4跫墒熘?,可采取专门立法模式,制订《金融消费者?;しā?。

第四,构建解决金融消费纠纷的多元化体系,首要是在金融机构内部加强金融纠纷处理部门的建设,完善金融纠纷的内部解决机制。

第五,建立金融消费者?;ば峒巴蹲收弑;せ?,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案件受理提供服务。

第六,提高金融产品的信息透明度,对非标准化产品,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例如,当前市场中热销的组合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以资产池的模式运作,其信息披露内容极不充分,导致投资者与金融机构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第七,制订存款保险制度,设立存款保险机构。防范“影子银行”体系下的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对极端情形下金融消费者遭受的亏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第八,建立金融产品的统一交易平台和二级市场。统一交易平台建立有利于丰富投资者的选择范围,避免发行主体仅发售本行产品的排他性销售策略。二级市场的建立,可起到增加理财产品市场的流动性和形成理财产品的价格发现机制的两个主要作用。

第九,建立第三方评级(评价)机制,以为市场提供揭示、分析、比较各种类型产品和理财机构信息的准公共品服务,帮助金融消费者更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金融?;?困境

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讲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46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万户。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性的金融?;蚴堤寰寐?,我国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中小企业

能否挺过这场“寒冬”,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境成了热门话题。

一、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劣,面临的困难重重。

(一)金融?;跋斐中由?,市场环境持续恶化

金融?;故谐』肪吵中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少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的市场萎缩,订单减少,库存增加,资金占用严重;二是受?;跋?,大宗原材料及企业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使一些企业无所适从;三是由于产业链条关联性影响,下游产业低迷,上游产业必然困难重重。

(二)企业求贷无门,流动资金短缺

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一个长期、复杂的难题。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借贷困难,民间融资的信用性和政策性风险大,企业不敢轻易尝试。企业急需银行贷款与银行需要企业提供合格担保之间形成一对矛盾,一些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许多企业流资短缺,生产经营捉襟见肘。

(三)新《劳动法》实施,加大企业人力成本,且高素质人才短缺

新《劳动法》实施,受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客观上加大了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一些机械、机电企业则主要是高素质熟练技工短缺,人才流失严重;研发人才薪酬高昂,中小企业无力给付,难以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创新产品。

(四)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

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低下,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资本结构单一,大部分企业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式的发展道路,很少有负债经营,基本上是利用企业自身利润实现滚动发展。管理水平低下,家族式管理常见。

(五)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是地方企业,外部环境差

多年来,国家的政策是向大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无法享受融资、税收、土地使用政策方面这些优惠。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多,出台政策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致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真正有困难时无人管,坐失商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吃、拿、卡、要时有发生。

二、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企业和员工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金融?;?,企业和员工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挺过“寒冬”。对员工而言,为了自身的利益要更加勤奋工作,放低心态,接受企业适当的调整。对于企业而言,“一裁了之”并不是最好的过冬方式,应找到裁员以外更好“过冬”办法,比如缩短工时,在岗培训,轮岗轮休,适当减薪等等。

(二)压缩成本,节约开支

金融危机下,如果开源是不能保证的,那么节流却是可以完全人为控制的。首先,节约日常管理成本,削减一切无关痛痒的开支。其次,在经济增长下行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适当收缩生产能力扩张的规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具有盈利可能的环节;第三,必须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的管理,严格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第四,通过改善劳动组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抵消劳动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第五,低成本采购。

(三)寻找机遇,积极开源

企业要调整营销观念,创新思维,整合资源,梳理产品对客户的价值,精确挖掘产品的卖点,积极开源。

1.不要看不上小的订单

现在对企业来说,只要是订单,都要接来做。目前来说小的订单看上去没有什么利润但能维持员工工资和普通的企业开支已经很不错了。企业要一切行动以销售回款为中心, 现金快速回笼为目标。

2.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做一些投资少的有必要的其他产业

企业本身会有很多以前能够利用的东西,比如部分厂房的空闲,或出租,或自营一些投资小又不愁出路的项目,如经营小型商店,便宜卖给内部职工。

3.维护新老客户

要对老客户加强沟通,及时从老客户那里了解其他同行的市场价格。做好有必要的调整。尽量去寻找新的客户, 成功的企业不会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停止自己的营销活动,相反,他们会利用这个特殊时期努力去寻找生存机会,并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

(四)闭关修炼,苦练内功

危机中,企业有大把的时间和用最低的成本来闭关修炼,苦练内功。首先,对现有的技术、设备、工艺的更新改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目前实行增值税改革重要的一条。其次利用淡季搞培训,对员工进行知识、技术培训是最佳时机,成本也较低。

(五)政府积极扶持

1.政府积极出台扶持、优惠政策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的金融?;?,政府综合利用货币、财税、投资、进出口政策等组合拳,刺激经济增长,应对金融?;?。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见的通知等。中小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得到了改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政府有利政策度过金融?;?/p>

2.地方政府全力帮扶

中小企业是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中小企业的兴衰成败休戚相关,地方政府应全力帮扶中小企业应对金融?;O喙鼐貌棵偶忧烤迷诵械募嗖庑鞴δ?,建立快速灵活的预警反应机制;完善壮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破解企业担保融资难题;成立企业家协会与企业联合会,加强行业管理,强力推进战略重组;

当金融风暴席卷而来时,国内企业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挑战。面对资金紧缺、资金链断裂、市场不景气等难题,大企业已经举步维艰,而中小企业的境遇更加艰难。如何生存并且继续发展成为了中小企业面对的重大问题。中小企业要深刻解读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来指导自身发展,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苦练内功,在?;卸土蹲约?,走出金融危机困境,不断完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从盈利转向生存.大连新商报,2008-12-29.

第6篇

关键词:后金融?;≈行∑笠怠《圆?/p>

一、后金融?;贝行∑笠捣⒄沟谋匾?/p>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底,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不仅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还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力。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的60%以上,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外贸出口占全国的68%。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中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是吸收就业的主要载体,2009年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受金融?;蚧?,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不仅对经济造成损失,还导致失业率上升,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鉴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明确我国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策略是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充分扩大劳动就业、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所在。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世界各国多项经济刺激计划逐步见效,金融?;淖罨凳笨桃讶还?,就目前各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还很难说已步入复苏阶段,所以这个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之前的特殊时期被称之为后金融?;贝??;谡庖皇逼诘奶厥庑裕谕夂旯劬没肪澄夜行∑笠捣⒄固峁┝诵矶嘤欣?,同时仍有一些不利因素会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后金融?;贝行∑笠档姆⒄够?/p>

1 贸易回暖。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1季度,我国外贸出口316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3月份,外贸出口1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出口价格总体上涨1.4%,结束了自去年2月份以来连续13个月的下跌局面。贸易回暖,市场利好为我国中小企业恢复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供好良好的外部环境。

2 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沟统杀镜耐庀蛐蜕J街鸾ナゾ赫Γ蠼鹑谖;贝泄庀蛐推笠到胁到峁沟髡峁┝肆己玫耐庠谘沽湍谠诙?。

3 海外并购。通过海外并购,不但可以以低成本获得以往难得的技术、利用国外的优势资源,还可以依托国外品牌加快企业的发展。后金融?;贝廊皇侵泄笠的训玫墓驶觥?/p>

4 拓展市场空间。受金融?;蚧?,不堪压力退出市场的中小企业为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后金融?;贝卣故谐√峁┝耸谐】占?。企业的多样化经营,也可以在后金融?;贝硎艿礁嗟氖谐。竦酶嗟睦蟆?/p>

5 政策扶持。为应对?;夜骷墩嗉坛鎏ǘ嘞钣姓攵孕缘姆龀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行∑笠档母好嬗跋?。这些扶持政策体系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优惠的环境。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1 贸易保护。目前,世界经济虽在一定程度回暖,但各国经济增长仍面临巨大压力。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国频繁的贸易保护措施,已影响到我国出口,使出口型中小企业蒙受损失。2009年1-8月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突破百亿美元。在2010年全球新启动的15项贸易?;ふ咧?,有10项针对中国商品,比例高达67%。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ぶ饕宓氖滓芎?。

2 成本上升。2010年1季度,我国外贸出口虽然同比增长,但同期的外贸进口增长幅度更大,进口额达到3016.8亿美元,同比增长64.6%,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5.7%,其中,3月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7.6%,较2月份涨幅提升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涨幅提升。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使进口原材料价格提高,成本的上升自然会使企业利润减少,进而影响出口产品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相对于美元和欧元的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传统竞争优势遭到削弱。

3 融资困难。根据北京市工商联2010年的调查,中小企业发展中资金靠自身积累的占86%,感到资金压力大和融资渠道少的超过5成。我国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资金匮乏、求贷无门的窘境。

4 品牌弱势,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的贴牌生产附加值小,利润率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替代性强,如果对中国产品实行贸易制裁,可以很快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中国的产品,这样,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制裁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和代价较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才会越来越盛行。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如前所述,后金融危机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及时把握机会,促进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要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就现实情况而言,后金融?;贝夜行∑笠捣⒄辜刃枰笠底陨淼呐Γ残枰艺呱系囊?、扶持和资助。

(一)企业对策

1 实行成本控制。有效进行成本控制要在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上下功夫。首先在采购环节上。通过有效的采购模式控制采购成本。其次,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产使效率、降低折旧率、减少次品和废品数量及避免产品积压等措施控制生产成本。第三,通过准确定位产品市场、产品需求,选择有效的产品营销方式节约销售成本。此外,还要控制管理成本、办公费用等其他成本。

2 实行品牌战略。后金融?;贝行∑笠捣⒄沟闹氐阍谟谑敌衅放普铰?,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尤以技术创新为主。企业不但要提高自身技术消化和转化能力,还要培育研究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技术创新打造品牌基础,管理创新树立品牌形象。制度创新提供品牌保障。

3 发展网络营销。后?;贝侵行∑笠导涌旆⒄雇缬幕幔嚎梢越⑵笠档缱由涛裢荆和ü绻愀媪死┐笙劭占浜颓溃豪冒⒗锇桶汀⒒鄞贤鹊谌酵缙教ǎ蚋骼嗥笠堤崞凡晒?、销售服务:还可以采用电子邮件营销方式,与顾客建立更为紧密的在线联系。通过充分运用网络营销,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4 开发多元化市场。单一的销售市场使我国中小企业特别容易受到销售市场所在国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因此,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才能够有效分散市场风险。我国中小企业应积极开拓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销售市场,并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5 进行海外并购。利用金融?;挠跋旖泻M獠⒐?,有利于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层次人才以及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完善企业结构。但如果并购失利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进行海外并购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要选择优良资产,还要重视并购后的消化与吸收。

(二)国家扶持

1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目前形势而言,大量的低端产业仍是我们长久发展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以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并引导企业间技术创新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作。

第7篇

关键词:金融?;?中小企业;应对策略 

始于2007年2月份的美国次贷?;?。目前已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5鼻肮式鹑谖;栽诼?,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美国又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金融?;硕晕夜鹑谑谐〔苯佑跋焱?,还引发国内中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种间接损失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发展,及时遏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但是全球金融?;灾泄玫挠跋焓紫缺硐衷诩业鬃畋∪酢⑸ψ畲嗳醯娜禾濉行∑笠瞪砩?。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其他受到较大影响的行业包括电子、玩具、五金、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房地产业等。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吸纳的劳动力较多,而金融?;斐芍行∑笠档木俨轿?,甚至大量倒闭,这就造成了失业人口尤其是失业农民工数量激增。据农业部对安徽、广东等11个劳务输出、输入大省120个村的典型调查显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约减少6.5%务工人员,其中多数为外来农民工。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受损的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涉及的行业进一步增多,而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和失业人口的继续增加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进一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探寻: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障碍 

我国的中小企业经历过市场严酷的考验。普遍具有开拓、创新、坚韧、灵活的特点,但是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与大企业相比。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营销渠道、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的资源都处于劣势。 

1.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却“小而全”,将大量资本重复投资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项目上,很少有企业具备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优势。生产能力不仅过剩,而且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又造成行业内部过度竞争。 

2.中小企业主缺乏长远的战略。中小企业主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对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从管理才能上看。中小企业主大多数是靠个人的悟性和某些机遇取得成功的,很多人知识结构不完全,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在这些企业走向快速发展之后。企业主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中小企业在膨胀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混乱、腐败、分裂和失控。 

3.经营管理不规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中小企业大多实行家长制管理,没有合理的组织体系,没有正常的沟通渠道,没有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甚至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结果是缺乏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把握,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据测算,我国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为291%,中型企业为163%,小型企业只有128%。 

4.缺乏技术、知识和人才。对我国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靠离开土地的农民发展起来的,职工素质低,技术人员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而且,员工对学习普遍比较淡漠,企业和员工积累、更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差。 

(二)外部环境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障碍 

1.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创办资金主要是个人积累资金和借贷资金,这种投资结构决定中小企业的启动资金是极其有限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而且信用不足、贷款规模小,难以从银行得到信贷支持;同时,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的开放度不能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因此,与大型企业和国外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获取营运资金等非战略性资产的难度很大,企业外生性扩张阻力太大。 

2.金融?;吹氖谐⌒枨蠹跎?。金融?;谌蚍段谠斐裳现赜跋欤绕涫敲拦⑴分薜扔胛夜饷沉到裘艿墓液偷厍?,因此造成出口型企业的国外市场需求量急剧减少。同时由于国内失业人口的增多、居民收入的降低和面对金融?;毕训慕徊饺窦酢V行∑笠档墓谑谐》荻钜步徊窖顾?。 

3.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型企业带来困扰。首先,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初中级产品,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汇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经营风险。特别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对那些已出了货但还未收货款,或已签了订单的企业,更是形成了直接的汇兑损失,也给那些应收汇账款较多的中小企业造成了更大压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牟呗?nbsp;

抵抗金融?;耐?,不仅需要企业自身顽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给予中小企业广泛而深入的政策支持。 

(一)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1.积极改变观念,提高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改造产品和服务。优秀的品牌、顾客的信任。是企业极其宝贵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其次,要强化自主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在完整的运营系统里只参与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不能自主的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新的策略和应对方式。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自主意识,将产品的设计、管理、物流、生产、营销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环节进行经营,特别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 

2.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首先,加大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中小企业要改变以往对技术创新不重视的观念,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精益制造能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次,进行管理创新。通过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加强企业对信息的管理;建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等几个方面。 

3.压缩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可以通过加强学习、留住人才来降低成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留住机制。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高、精、尖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工人享有不菲的工资,但是他们往往可以独当一面,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可以通过流程改造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要认真分析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寻找降低成本的可能,必要时,还应重新组合价值创造的流程。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节约研发、制造、流通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4.开拓国内外新市场 

首先,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作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外部环境变化的最新资讯,及时调整策略,以最大限度的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危险和挑战。其次,要开辟国际新市场。要避开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转而开辟其它国际市场。同时要改变产品结构,多提供高产品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另外,还要进一步开辟国内新市场。我国的国内市场巨大,居民一直保持着“高储蓄、低消费”的消费结构,企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政策导向,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条件和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要向中西部转移。同时,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也应针对国内市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拓展市场空间。 

(二)政府的应对策略 

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瓶颈的情况下,政府应该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立法、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地引导和支持。 

1.加快立法步伐,扩大立法范围。对中小企业的各项发展促进措施都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吨行∑笠荡俳ā返陌洳贾皇且桓隹?,从横向看,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等各方面的法律应该迅速落实到位:从纵向看,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工作应全面铺开。立法的重点应该放在承认、保护、扶持和反垄断上。 

2.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在创业阶段,对中小企业创业实施税收减免和适当的财政支持。政府可牵头联手商业银行成立非营利性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在发展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成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并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引导扶持担?;购驮俚1;沟姆⒄梗┐笾行∑笠等谧史段?。发展企业间的互助合作担保贷款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提供税收减免。在成熟阶段,鼓励中小企业以市场化融资为主,尤其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包括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 

3.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经费支持、信贷和税收扶持政策。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机构,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建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协作关系。促进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的转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4.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半官方服务机构为骨架,各类民间商会、协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为依托的多方参与的遍及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要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民间协会和中介机构,使其真正发挥沟通政企、为企业服务、减轻政府负担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税收通货紧缩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一般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类。

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某寤骱凸谛枨蟛蛔愕木置?,中国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许多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财政投入拉动实现的。相比之下,货币政策对于刺激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却相当微弱。

进入2004年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开始了稳健财政政策时期,并取得了积极效果。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采取了相应对策,这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1998年以来中国具体财政政策措施

1.1998年~2004积极财政政策阶段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来源是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以达到供给和需求平衡或者其他特定目的的一种财政政策。

1998年,中国经济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大部分制成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1999年~2004年,受亚洲金融?;挠跋?,中国出口形势困难,国内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经济增长粗放等问题尚未解决。为此,中国在以后几年时间里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财政支出规模根据形势变化有所调整。

2.2005稳健财政政策阶段

稳健财政政策具有新颖的、丰富的、深刻的科学内涵,概括地说,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当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时,应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当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且易于加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和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中国2003和2004年间潜在经济增长率约为9%~10%,而这两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3%和9.5%。所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不合时宜,中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1.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1998年~2004年,中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到2003年,共带动配套资金3.28万亿元。连续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资料显示,从1998年至今,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的同时,也使国债规模达到2万多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接近3%。2004年,中国经济基本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并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也在不同程度和方面引起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2.稳健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的退出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形势及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钢材、汽车、房地产等过热行业开始出现降温迹象或者局部出现降温,农业、教育、能源等相对落后行业开始看到较好的发展前景。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控制通货膨胀和防止通货紧缩,保持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平稳增长,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稳健财政政策实施时间较短,就目前实施情况来讲,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但是其积极效果已经在部分领域内有所显现。

三、中国未来财政政策走向

尽管尚未公布明确的时间表,但诸多迹象表明,中国现行固定汇率制度将逐步转向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诰没肪臣案髦衷龀ひ氐谋浠?,中国实施的相应财政政策一定要和改革步伐保持一致,即应该将收入的增量更多地用于支持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这样既可以实现财政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又可以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

根据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应该将宏观调控的重心从目前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短期的需求管理与中长期的供给管理相结合方面来。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解决短期稳定问题的同时,保证中长期的供给稳定,实现宏观调控的短期目标,使宏观经济指标维持在长期来看适宜的区间内。

四、结论

1998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经历了从积极财政政策到稳健财政政策过度的历史时期,成功解决了经济“软着陆”之后的国内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大、外贸出口困难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并且不失时机地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并取得了改善税收政策、刺激私人投资增长、废除部分农业税等积极效果。应对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及中国入世尚未解决的各种经济问题,中国应该适时采取正确的财政政策,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关财政政策体系及创新路径。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亚洲精品久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桃色 |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96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 91成人短视频在线观看 | 91免费观看网站 | 亚洲涩涩爱 | 九色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www.久久 |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91视频在线免费 | 999在线精品 | 在线观看五码 | 中文精品久久久 | xxxx hd 69|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91传媒在线看 | 91精品专区 | 成年免费在线 | 日韩精品小视频 | 国产男人的天堂 | 久久天堂国产香蕉三区 |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另类视频综合 | 另类视频综合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 | 91免费版在线观看 | 91精品专区 | 91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91视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酒店 | 国产精品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干片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在线不卡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 | 91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观看www | 国产97色在线 | 国产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