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1 17:27: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女性心理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38-02
为了了解新入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我们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对人院1周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自制的调查表,由知情人或患者本人填表,发放调查表65份,回收有效调查表60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已婚35例,未婚25例:年龄(25.5±7.5)岁,首次住院36例。复发24例。
2 心理状况
在新入院阶段病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有的病人同时存在多种心理活动,见表1。
2.1 抵触情绪。由于大部分病人没有自知力,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因而多数病人不愿住院,住院者多半是被家属劝告说、诱导或强迫送来,病人的抵触情绪狠大,有的产生某些对抗行为,有的被捆绑而来。60列新病人中的48例为抵触情绪,占总数的80%。①大部分新病 人对入院时的安全检查不易接受(为防止病人将刀、针、剪、绳等危险物品和金银首饰、钱等贵重物品带进病房而进行检查),有的病人误认为安全检查和监狱里的犯人搜身一样,是有损人格的行为,所以不愿接受检查。②有25%的病人有拒食行为,多数病人经劝慰自行进食,少数病人需督促进食或喂食,有极少数病人进行鼻饲食。③在新入院病人中,辱骂、殴打医务人员者占一定比例,48例有抵触情绪的病人中,8例有冲动打人、骂人行为。有的病人声称如果家属硬要其住院就死在医院里。
2.2 要求出院 有63.3%的病人经常纠缠工作人员要求出院,有的产生出走意念和行为。主要原因是病人自知力缺失和受精神病状支配。
2.3 不适应住院生活。由于生活习惯和规律的改变,病人很不适应。60例中有32例不适应医院的生活,占总数的53.4%。①32例不适应住院生活的病人中37.5%的病人提出要住小房间,以免病人互相干扰,影响休息,这是病人不适应的主要方面。②有18.8%的病人反映,工作人员在病员午休时大声说笑,夜间动作重(包括走路、关门),也影响了病人的休息。③有21.9%的病人,对饭菜质量、花样、味道提出意见。④还有少数病人不习惯病房的药水味(84液、酒精等)。
2.4 拒药心理及行为。60例病人中,有29例有拒药行为,有的病人公开抗拒服药,有的偷偷将药藏起来,还有的先将药吞下,等工作人员一走就赶快吐出来。在有拒药行为的病人中60%是首次住院的病人。这说明拒药心理的产生多与缺乏对自己疾病心理的认识和服药的意义,同时还与病人不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有关。也有的病人是害怕药物反应而拒服药。
2.5 非人格化的心理。病人自住进医院后,处处受限制,行为不自由,同时又得不到外界的准确信息,逐渐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60例中的24例病人有事不发言。特别是未婚青年。认为自己在精神病院住院,男朋友肯定瞧不起自己了,因此情绪低落,心事重重,产生非人格化心理,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偏见的影响,认为有了精神病不光采,受人歧视,低人一等。
2.6 孤独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因为没有亲人在身边,倍感孤独,致使情绪低落。
3 护理对策
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照顾,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外科手术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情感障碍,尤其是女患者,情绪更为复杂。这些负面情绪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导致并发症增加,影响预后及患者康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所以对不同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手术患者情感差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实施心理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术后康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3例患者年龄在16~70岁。手术类别:子宫全切除术21例,附件切除术12例,剖宫产46例,阑尾切除术9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阴道修补成形术1例,胆囊切除术2例(腹腔镜)。职业:干部、工人、农民、教师、学生、个体户。
2 心理分析及护理
2.1 紧张恐惧型
2.1.1 心理状态 女性的刚毅性和自控能力较弱,在情感过程中感受性又强,对疼痛的耐受性差。最大的区别内科非手术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心理适应过程。而手术患者由于手术的影响,自理、自护能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特别是女患者,角色转化快一时难以适应。
术前作者认真观察了解到,一个患者可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心理状态。其中以紧张、恐惧为多见,次之为羞怯型和依赖型。故术前的心理护理重点要放在消除紧张恐惧和羞怯上。
怕“开刀”、“出血”、“疼痛”,担心手术后身体状况,手术对躯体的影响生理功能的改变,还有少数妇科手术患者担心术后影响。常表现为忧心忡忡、紧张多虑、默默流泪、问这问那、术前吃不好睡不好。
2.1.2 护理措施 紧张恐惧型患者最基本要求是手术安全,没有并发症,这就要靠我们的精湛的医疗技术来保证。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要表现出充分的信心。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她们谈心,耐心倾听她们提出的各种疑问,用友善、亲切、同情的语言不厌其烦的为其解释。
介绍手术目的、方法、麻醉种类,术中配合的大致经过,和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加强营养等知识,有意识的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情况、以往病例等。增加患者安全感,建立信心,引导她们对手术充满希望,通过上述护理的患者,能情绪稳定、较好的配合手术,手术后患者最为关心的是手术效果如何,待患者清醒后及时向患者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手术后, 护士应第一时间应以温暖、亲切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如术后效果不理想、预后不佳,则应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视患者具体情况及接受程度决定告知与否,切忌不顾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家属窃窃私语使患者怀疑,或向患者直接说明而产生严重后果。术后指导患者应用自我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使她们意识到既然已经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康复,从而使她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2.2 依赖型
2.2.1 心理状态 这是消极心理,多发生于性格内向,习惯依赖父母或丈夫的女性。这些患者入院后离开了她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亲人的关照。住院后常表现为退却、被动依赖性增强,情感反应脆弱、敏感、幼稚等现象。
2.2.2 护理措施 首先要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她们,热情、亲切、细致、耐心的去照顾她们,尽量满足心理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生活习惯,进行正确引导,让她们知道不良的心理因素会降低自身免疫力,不利于康复。让她们勇敢的面对现实,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鼓励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削弱患者的依赖心理。让她们有适当的锻炼和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术后,和其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使她们愉快接受。
2.3 羞怯型
2.3.1 心理特征 女性患者在性意识方面有较强的羞怯心里,在男医生面前,人多的时候,脸红不好意思,在检查和进入手术室时不愿脱衣服,配合不好,尤其是患生殖器疾病的未婚女性表现更为明显,例如:某患者,17岁,未婚,学生,因无月经,周期性下腹痛入院,入院诊断为处女膜闭锁,决定手术治疗。从明确诊断就感到难为情,整天低头不语、当她知道手术有男医生在场时,就更加难为情,还断然拒绝手术,并要求“不治了,回家”。
【关键词】 未婚女性 人工流产 心理分析 护理对策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398 Cases Unmarried Abortion Women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nursing methods for unmarried abortion women. Method: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is used to survey 398 cases of unmarried abortion women received traditional abortion or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bortion for psychological tests.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norm, unmarried women have more widespread psychological burden (P <0.05), but the choice of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bortion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abortion group (P <0.01). Conclusion: Unmarried women have more physical discomfort and depression, anxiety, fear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 unmarried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should be targeted for sexual behavior an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attention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n help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nmarried pregnancy rates and the abortion syndrome, improve unmarried abortion women'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Unmarried women; Abortion; Psychological analysis; Nursing methods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24~28岁未婚女性的婚前已达80%,成为我国当今十大性问题之一[1]。未婚先孕有悖于社会传统婚姻道德观念,在家庭、社会中难以得到充分的支持,其社会心理因素较复杂,更易导致心理障碍。了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状态,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对这一特定的人群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增进其身心健康,帮助其安全度过人工流产关,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为此,笔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表[2]调查本院计划生育室未婚人工流产女性39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05年1月至12月本院计划生育室,自愿测试的未婚人流女性398例。其中静脉麻醉下的人工流产(简称无痛人流)210例,年龄17~30岁,平均21.7岁,初次妊娠115例,两次以上妊娠95例;传统的人工流产(简称传统人流)188例,年龄16~27岁,平均22.5岁,初次妊娠72例,两次以上妊娠116例。
1.2 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症状特点,共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因子,由被调查对象在人工流产前进行自评,并在调查中向其承诺不记姓名,严格保密,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1.3 统计学处理:所测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与全国常模SCL-90比较,见表1。表1 398例未婚人工流产女性SCL-90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略)
表1可见:采取无痛人工流产或传统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与全国常模比较,除强迫因子略低外(P>0.05),其他因子均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未婚妊娠女性无痛人流与传统人流SCL-90比较,见表2。表2 未婚妊娠女性无痛人流与传统人流SCL-90评定结果比较(略)
表2可见:未婚妊娠女性采用无痛人流的总分、阳性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低于采用传统人工流产的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选择无痛人流的未婚女性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采用传统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
2.3 未婚女性初次妊娠与两次以上妊娠SCL-90评定比较,无痛人流组各项因子分,初次妊娠均高于两次以上妊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统人流组焦虑因子,初次妊娠高于两次以上妊娠,差异有显著性(1.64±0.47/1.48±0.42 , P<0.05),其他因子分,初次妊娠也高于两次以上妊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 论
孕期是妇女心理最微妙,最复杂的阶段,由于孕妇骨骼生殖,及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变化,而引起了孕妇的心理变化[3],特别是接受未婚妊娠人工流产这一负性生活事件,多数未婚先孕年龄小,对人工流产过程一知半解,她们对手术本身的安全、痛苦有无限的忧虑和惊恐,却又不能向人倾诉以求得帮助。相反,却要千方百计进行隐瞒,这样的内心冲突使其身心障碍更为强烈,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未婚妊娠不论采用传统人流还是无痛人流均存在较多的心理负担,她们处于多重心理应激中,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等。尽管本文调查还显示选择无痛人流术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采用传统人流术组,且未婚女性随着人流次数的增加,其心理负担似有减轻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通过无痛人流术或多次流产来减少非意愿妊娠对未婚女性所造成的伤害。
4 护理对策
4.1 加强对青少年性知识普及教育,提高青年人的性道德水平,结合我国国情,认识青春期性知识、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使此项工作社会化、家庭化。应该针对年轻一代普遍比上一育成熟早,而结婚晚的特点在工厂、企业、学校加强青春期性知识教育和未婚青年生殖健康宣教工作,使他们获得全面的生殖健康知识,认识到未婚先孕终止妊娠的严重后果及其并发症,预防和减少未婚同居和未婚先孕,充分保护妇女身心健康。
4.2 实施心理干预减轻未婚流产患者的焦虑与抑郁
4.2.1 心理疏导:对焦虑者主要采用真诚的语言与之交谈,通过询问病史,启发病人从内心深处讲述自己的顾虑和心理需要及期望;通过交代手术过程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对手术产生安全感,通过说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只要身心放松,积极配合就可能避免一切不适或意外,使病人从心理和精神上得到彻底放松,从而缓解术前焦虑[4];对抑郁者应以科学的态度,真诚的爱心,用真挚友好的言语给予一定的心理开导,使她们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稳定羞愧不安的情绪,克服自卑心理,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现实,主动接受手术[4]。
4.2.2 行为干预:主要采取放松方法,包括腹式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通过锻炼使病人进入完全松弛状态,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从而缓解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5]。
4.3 音乐辅助治疗:李小珍等[5]认为术前根据病人喜好,选择旋律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或歌曲,整个流产过程中通过耳机欣赏音乐,音量调节适宜,能吸引病人的注意力,把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疼痛转移而分散,有利于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并且音乐疗法投资少,实施方便,无不良反应,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辅助治疗方法。
4.4 抚触治疗:陈贵英[6]认为护理人员对人工流产者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有次序的温和抚摸,有益于人工流产者的身心健康,缓解其紧张、焦虑及术中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抚触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5 结 论
未婚妊娠及其导致的人工流产给未婚女青年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其程度超过婚后人工流产),未婚人工流产者的这些心理反应直接影响人工流产病人对手术的体验和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间接影响术后躯体的恢复过程。故许多国际组织认为人工流产是损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卫生问题。为了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护理人员应该把未婚妊娠女青年的心理护理也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来做,针对未婚妊娠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特点,通过心理疏导和音乐、抚触治疗及教育来消除或减轻未婚妊娠女性的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未婚意外妊娠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谨,王金永.初孕人工流产原因分析[J].医学文选,2000,19(4):537-538.
[2]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7.
[3]宫雪梅,付洪军,等.孕妇心理状况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4,17(3):49-50.
[4]程金莲,梁执群.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术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3):385-387.
【关键词】 女性投资者 投资心理 性格特点 风险偏好
Abstract : As the 21st century social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women started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brisk, women investor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proportion increase year by year, and start taking a position..This project mainly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the form of depth interview survey analysis, and taking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men and women investors investigation object, in view of the women between investors and men and women between investors investment difference analysis. This topic with graphics, charts, analysis female investors uniqu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use they have a great investment potential, risk control ability is very strong, financial investors should be abandoned for women of prejudice, and encourage women investors use their own character advantage, brave in the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management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Keywords : Women investors Investm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Risk preference
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端服务行业,一个国家的金融发达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其国际地位的高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加,除去消费支出后的结余也越来越多,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将储蓄存入银行获得利息,而更多的将目光放到了投资理财方向,尤其是证券投资领域,可见证券投资已成为现今社会中极其普遍的投资渠道之一。
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使用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男性和女性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但男性和女性在心理素质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和影响程度都有所不同,但目前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分析尚属空白。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研究,以了解男性和女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各种心理影响因素存在的差异,进而帮助人们克服不良投资心理因素的干扰,提高财富水平,同时试图找到女性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定位。
1. 研究背景与相关文献
1.1理论背景
心理因素是人类欲望、目标和动力的根源,也是多种类型的植根于偏差、过度自信、情绪等人类错误行为的基础,而这些错误与偏差影响着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金融分析师的证券投资决策,故而现在投资专家和广大投资者对心理因素越来越重视。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行为金融学和金融心理学一致认为:人们不是完美的信息处理者,他们会频繁地产生偏差、犯错误和产生感性的幻觉。由于股票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而这一点容易致使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失去理智、迷失方向,例如:由于投资心理乘数效应的作用,一些投资者在行情好时会加倍乐观,并在行情下跌时加倍悲观,这样会令投资者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进而对投资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具有健康的投资心理有助于做出理性、正确的投资决策。
1.2相关文献综述
投资人格雷厄姆于1949年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认为良好的投资心态特征的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投资者一旦被过度贪婪所控制,就会损害其投资动机。①其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耐心和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国内学者彭贺在《金融心理学》一书中曾对股票投资者成功个体的心理因素做了调查,并做了因素分析,提出了8个因子:决策力、情绪稳定性、情绪波动性、独立性、冒险性、聪慧性、专注耐心、贪婪性②。这八个因子对解释投资成功的累积贡献率为60.506%。虽然心理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然而目前来看学术界缺少针对男性和女性投资者心理因素影响的对比分析。
一直以来,社会上普遍认为在金融市场这个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中女性一般只处于工作人员等不具核心性质的岗位,而真正步入证券投资领域的操盘手及基金经理等高管人员则极为少见,认为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忽略了女性内在性格中的优势。本研究拟抛开传统观念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调查出发,通过对女性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调查与分析,从中发掘女性投资心理特点的一般规律。
2. 研究方法
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有很大差异,提起男性往往会想到大气、豪爽、阳刚、勇敢等形容词,而女性则相对温柔、腼腆、谨慎、矜持,那么性格的差异是否会导致他们投资心理的差异呢?这些差异会给他们的投资行为带来哪些影响?为了研究男女性格差异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表现,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北京地区的证券投资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总计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6%,其中女性投资者247人,男性投资者231人。随后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在证券投资领域有研究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进行深度访谈,结合他们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所调查女性投资者的具体分析
3.1女投资者年龄结构
据统计(如图-1),女投资者平均年龄为33岁,并且女投资者年龄结构呈头大脚轻的椎体状,其中18-30岁(含30)占70.49%;30-50岁(含50)占14.75%;50-70岁(含70)占14.76%,由此说明18-30岁年轻女性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态,将资金用于证券市场各种证券投资上以获得收益,相比较而言30-70岁的中老年女性对资金的使用方式较为保守,主要用于储蓄。这也体现出女性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3.2女投资者对投资知识掌握程度
如图2可知,女投资者对投资知识掌握程度主要分布在了解基本常识(49.18%)及具备一般专业知识(31.31%),极少的一部分女性(9.47%)是在不了解投资常识的基础上进行投资的,由此可知女性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前提就是掌握投资常识,具备足够的知识素养,足以见得女性对待事物慎重考虑的性格特征。表-1 体现了女投资者在对即将投资的证券产品进行分析时的依据,50.82%的女性都根据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16.39%根据专家意见来确定,而只有11.48%的女性根据朋友的推荐选择证券投资,这也说明女性在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底蕴以及对投资证券的谨慎态度。
3.3女投资者偏好的投资品种
由图--3可见,女性投资者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风险小、收益低的证券类型,开始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进攻,说明女性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加。
男性与女性投资者对比分析
近几年,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投入工作与事业的趋势下,使得她们的理财与投资意识逐渐增强,实际表明,女性在证券投资方面,具有很多性格特征方面的先天优势,诸如喜欢稳中求胜、厌恶风险程度强烈的性格特点,使得她们在投资稳定模式的技巧方面略高于男性。
(1)投资经历分析
从数据统计来看,我们调查了男女性投资者的投资经历,并分别以饼图的形式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以很形象地看出,女性投资者中新开户的比例占52.46%,占据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而投资经历在3年以上的比例则相对很少;但与此相比,男性投资者中则新开户的比例相对很少,仅为12.82%,大部分分散在投资经历相对丰富的区域。从以上数据中,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女性投资者的交易意识相对较弱,拥有较为薄弱的投资经历;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出女性在近几年开始重视自己的理财投资意识,并逐渐加入到证券投资的行列中来。
(2)目前资产配置比较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男女对比图表(图-5)中显示:
在前两项全部为存款和主要为存款的配置方式中,女性的所占比例均大于男性,而资产配置为混合型和主要为股票基金的方式中,男性比例明显加重,尤其在股票和基金为主要的配置方式中,男性比例为25.64%,将近为女性比例的2倍。可以得出,女性在投资时更趋向于风险很小甚至无风险投资资产,可见女性属于保守型投资模式,在初涉投资项目时,表现得小心翼翼,选择稳定度大的项目;而男性更趋向于冒险型投资模式,一般倾向于收益比较大的项目,即使风险较大也会毅然选择。
同时,男性和女性在投资目的方面也大相径庭,比如问卷调查中的第8题,调查结果如图-6,可以看出男性普遍选择有风险,收益较高的投资,而女性重在保值。
(3)亏损承受能力比较
在研究男性和女性的亏损承受能力比较,我们小组成员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析,见下图:
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女性有52.46%选择承受亏损在10%以内,而能够承受30%以上亏损的仅有9.84%,而绝大部分男性可以承受20%以内的亏损,这个比例是女性的两倍之多。从比例的分析来看,通常情况下,女性在投资方面更加谨慎,只要亏损超出自己的预期范围,她们将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来阻止交易的进行,这为她们在投资过程中取得稳定的收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从以上数据以及图表所反映的女性投资心理状况中得出以下结论:近几年,尽管女性已经不断开始步入投资领域,尤其是青年女性的投资意识大大增强,但是在男女对比的情况下,女性在投资过程中有很多性格上的优势,比如说,谨小慎微,风险厌恶程度很大,使她们偏向于选择一些稳定型证券;此外,尽管有很多女性开始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向发展,但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对投资形势动荡的敏感程度依然十分显著,这使得女性属于稳定投资型人群,更适合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模式。
4. 结论与启示
4.1主要结论
4.1.1女性近几年开始越来越重视投资理财意识,并逐渐加入到证券投资的行列中来。在近几年国家经济形势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女性都开始投入市场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女性的投资理财意识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强,处于20-30年龄段的女性比例越来越多,涉足金融领域的女性比例也越来越大。
4.1.2女性投资者所投资的大部分项目属风险稳定型,并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男性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明显高于女性,同时遭到风险打击的程度也相对增大。由统计结果显示,女性投资者厌恶风险的程度很高,同时对证券投资动荡十分敏感,因此她们更愿意选择债券、基金之类的稳定型证券。
4.1.3与男性相比,女性投资者对证券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此外,女性投资者更加谨慎。根据调查表明,当一只股票跌到有价值时就买进,涨到被高估时就卖出,女性对股票市场的变化多端更加敏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2启示
4.2.1女性较男性有很强的投资潜力,应减少目前投资业对女性的歧视。对金融部门而言,应该摒弃对女性工作能力的偏见,善于挖掘女性的工作能力,创造适合女性晋升的良好环境,将女性金融从业者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③。同时,创造公平有序的环境,让女性在事业发展道路上有足够的参与竞争的机会。对社会而言,应该通过社会舆论倡导男女平等,维护女性合法的受教育权利,给予女性同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增加女性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4.2.2女性应该利用自身性格特点的优势,勇敢涉足投资行业。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倾向于选择标准化、稳定化的职业,逃避变化多、创造力强的行业。然而,调查表明,女性相比男性有其自身在投资行业的发展潜力,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细腻、灵敏、直觉力强的潜力,加强其专业能力的学习,并敢于尝试,敢于投资,使其成为职业发展的优势。
4.2.3女性面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很强,可增加金融领域高端人才中女性比例。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应重视女性认真负责、细心等特点,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大对女性专业人员的录用比例,给予女性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注释:
①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②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
③黄蕊,咸迪咏.我国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参考文献:
[1]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
[2]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陈家女.股民的大众心理与逆向思维[N].现代经济信息,2010.
[4]余学斌,戢涛,张秀娟,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散户投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5]林毅.散户的自我定位和心理误区[N].上海证券报,2008-01-07.
[6]黄蕊,咸迪咏.我国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7]翁学东.投资心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何昊.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N].硕士论文,200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詹丽芳,女,汉族,出生于1991年4月,山西省忻州市人,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热衷于科研写作项目,现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多次获得奖学金以及各类活动奖项。
第二作者:
张隋新,女,1991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担任系生活部部长。
冷玥瑛,女, 1990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目前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任金融系编辑部部长职务。
焦释莹,女, 1990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肇东市,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平时喜欢阅读各类书籍。
【关键词】 妊娠妇女;心理健康;结构方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the pregnant female’s mental health, SSR, SCS in Shanghai Jing’an. Methods We randomly chose the pregnant women from 8 weeks to 40 weeks as the samples, and we used the SCL-90, SSRS,SCSQ as the tools.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had been influenced directly by SSR and SCS, meanwhile indirectly influenced the SSRS’s use and SCSQ’s negative factors.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egnant female. To enhance the family and social support meanwhile reduce the SCSQ’s negative factors are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Key words] pregnant female;mental health;SEM
妊娠被认为是一个提示性的可预见事件,是向成熟化、成人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性的人生发展的重大生活事件[1]。由于内环境及外在生活环境等的改变,妊娠也可能成为一种危机,妊娠经常导致状态失衡,产生焦虑、抑郁情绪[2]。有报道显示:孕妇心理状态与孕妇处世表现、情绪控制、流产史、与父母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家庭角色认同因素等有关,其中与父母关系不和,对分娩心理准备不充分,恐惧紧张及疑虑是影响孕妇心理状态主要的因素[3]。因此本研究探求影响怀孕女性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以及相互的关系,为今后加强妊娠妇女心理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并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在静安区妇幼保健所怀孕建卡的孕期8~40周的妊娠女性为入组对象,由经过调查培训的妇幼医生以及精神科医生,进行现场发放、指导、填写、回收并核查。本调查为2007年7月-2010年7月于本妇幼保健所建卡、就诊和随访的孕期女性,随机整群抽取3200份问卷,有效问卷3167份,问卷有效率98.97%。
1.2 调查工具
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工具主要包括:(1)孕妇基本情况调查表:为孕妇的基本人口学及孕期资料。(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条目,包括10个症状因子,采用五级评分(1~5):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各因子分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评分越高说明身心症状越重,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差。统计指标为总均分及各症状因子分。(3)社会支持自评量表:该工具由18个条目组成。记分根据受试者回答的“没有”记0分,“有时”记1分,“经常”记2分,累计。最后若总分>26分,可视为异常。分值越高,越说明其社会支持越缺乏,本量表特别强调在孕期期间的社会支持作用[4]。
1.3 统计学处理
本调查采用Epi.Data 3.0进行建库、数据录入,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AMOS5.0统计软件对本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3167名妊娠女性,孕期平均为12.89±10.89周;年龄20~47岁,平均为30.45±10.96岁。
2.2 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2.2.1 模型假设
本研究设定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作为外生潜变量,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作为内生潜变量,显变量躯体化、强迫等作为心理健康的外生标志,显变量主观、客观和利用度作为社会支持的内生潜变量的内生标志,显变量消极、积极作为内生潜变量应对方式的内生标志。
为进一步了解孕期女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因子关联性,探索心理健康水平与孕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本研究采用Amos5.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modeling缩写为SEM)验证本研究中的模型假设。图1 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模型假设
2.2.2 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模型评价
依据相关研究假设,对图1的模型假设进行了初步的检验[5]。主要以卡方值(χ2)、自由度(df),拟合优度(goodness-of-fit index, GFI),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 CFI)、增量拟和指数( incremental fit in-dex, IFI)以及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mean squared residua,l RMSEA)作为评定模型拟合度的修正指标。一般而言,GFI、IFI、CFI在0. 90以上,RMSEA值小于0. 1表示好的拟合,低于0. 05表示非常好的拟合。采用斜方差结构模型的极大似然法对假设结构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经修正调整后模型中,χ2=511.102,χ2/df=3.932,P
由模型可见(图2)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与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素皆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孕期人际敏感直接影响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效应值:0.75,P=0.000),孕期抑郁、焦虑直接影响应对的消极方式(效应值:0.77,0.69,P=0.000);孕期社会支持直接受主观(心理感受)和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因素影响(效应值:0.67,0.78,P=0.000);孕期女性应对方式直接受应对的消极和积极因素的影响(效应值:-0.37,0.63,P=0.000);孕期心理健康又直接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应值:0.32,0.28,P=0.000)。心理健康通过抑郁因素对应对方式有正性间接影响:效应值:(-0.77)×(-0.39)=0.3003,P=0.000;心理健康通过焦虑因素对应对方式有正性间接影响:效应值:(-0.69)×(-0.39)=0.2691,P=0.000;心理健康通过人际敏感因素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有负性间接影响:效应值:(-0.75)×0.78=-0.585,P=0.000。图2 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模型关系
3 讨论与建议
3.1 孕期女性多因素关系要求新的社会支持模式
本次调查研究孕期女性心理健康直接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与原假设模型还是有不同的。孕期女性的客观社会支持因素并未进入方程模型,即可看出较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或组织、团体的交际等所获得的程度,个体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的影响。同时心理健康又通过人际敏感(即人际敏感的孕期女性获得社会支持力度更差)间接影响社会支持利用度。现代医学要求新的医学服务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的服务模式,强调以人为本,要从单纯的医疗处理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支持。因此本研究干预也着重针对性地使用了孕期支持性心理咨询方式,给予孕期女性更多的主观情感支持和共情。
转贴于
3.2 孕期心理健康间接影响社会支持与应对
近些年上海市出台的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中均提到加强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要求各医院设立孕妇学校,上课内容均有这方面的内容宣教,但只是进行医学知识宣传、集中授课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讲授内容多为营养保健以及胎教、心理基本知识等方面知识,缺乏对孕期如何进行心理调节的具体指导并没有对抑郁和焦虑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也没有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估,无法知道这种方法是否有效,以及能够对孕妇起到什么切实的帮助。 根据本次调查研究,从本组资料可看出,初孕妇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怖情绪和躯体不适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负性情绪,这与蒋玉卉等[5]报告的资料相符,心理健康通过抑郁因素对应对方式有正性间接影响,通过焦虑因素对应对方式有正性间接影响,通过人际敏感因素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有负性间接影响,即孕期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孕期社会支持利用度和应对方式越差,从而会增加孕期女性生理和情绪不适的风险。据德国调查资料显示[6],由于孕妇紧张、恐惧而分娩的畸形儿是德国统一前的10倍。斯托特对1300名儿童及家庭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妊娠期间彼此反目、口角频繁的孕妇,心理压力大,所生孩子在躯体和精神上出现缺陷概率大。余展飞等[7]指出,孕期过度紧张、恐惧、悲伤等情绪,可使血管痉挛,肾血流量减少,影响母体内分泌和胎儿血液循环,证实恐惧不安使血中出现硫苯二酸衍生物,从而影响胎儿发育。李慕军等[8]认为: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与脐带绕颈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有些研究报道表明,分娩前有焦虑、抑郁的表现,其产科合并症发病较高[9],产妇的精神状态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是影响分娩的四个重要原因之一[10],最终导致宫缩紊乱或乏力,致产程延长,造成难产[11]。因此积极应用孕妇学校与心理支持(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相结合,探索积极缓解孕期女性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干预模式。国内朱丽丽[12]、李岩等[13]学者都在各自的研究报告对心理健康干预及孕妇学校的心理辅导进行了效果评估,结果都得到了支持性结果。
孕期的心理健康保健是优生优育重要保障之一,城市孕期保健工作加强孕期家庭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减少应对方式的消极因素是促进孕期女性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不同,来自家庭经济及工作压力、婆媳关系、对新生儿性别的期盼、分娩后经济、社交能力以及孕产妇自身性格的内在、外在表现等因素均可导致孕产妇负性情绪的产生,孕妇学校的普及应用,为广大孕妇提供了优生优育、自我监护、孕期营养等知识培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孕期心理的压力,但由于其缺乏针对性,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孕产妇的个体心理需求,从而减轻其困扰。为此,运用心理指导联合孕妇心理放松操来探讨积极的综合干预对改善产后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积极应用孕妇学校与心理支持(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相结合,探索积极缓解孕期女性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干预模式,结果都得到了支持性结果。
参考文献
1 白克镇,李宗恒,陈冬寓.临床孕妇心理卫生状态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20.
2 栾荣生,罗小辉,奚祖庆,等.生活事件及其影响因素的人群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15.
3 袁浓根,赵苗青.孕妇产前心理状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82.
4 张明因.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6
5 邱浩政,林碧芳.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
6 蒋玉卉,方润领,郎海燕.180例初孕妇女心理状况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434-435.
7 华嘉增.妇女保健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5.
8 余展飞.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65.
9 李慕军,冯启明,陈悦,等.脐带绕颈孕妇的焦虑抑郁病例对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4):528-529.
10 徐俊冕,严和骎,吴文源.医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10-211.
11 陈华,王雅珍,郑营,等.孕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29(1):45.
12 朱丽丽,卢树敏,薛小丽.孕妇心理问题干预效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4,19:58-59.
【关键词】中度烧伤;心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8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本组5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73岁。根据烧伤分度法[1]分度,本组病例烧伤均为中度烧伤。烧伤原因:热液烫伤36例,火焰烧伤12例,爆炸伤10 例,化学烧伤6例,酸碱伤4例。 烧伤部位分布于躯干、四肢,合并颜面部损伤,深Ⅱ度烧伤10%~26%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2%~8%总体表面积。
1.2 成立心理干预指导小组 由科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心理咨询师、护理组长各1人共同组成。组内成员均取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护理组长负责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制定出初步心理干预计划,科护士长负责最后审查,并提出意见及建议。
1.3 心理干预措施
1.3.1 基本情况及心理评估 首先,由护理组长12小时内到床旁评估出患者的损伤程度、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婚烟状况、经济状况、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社会交往进行评估,通过患者的家属及亲朋等社会支持系统,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其次,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性格特征,制定出护理计划及早期的心理干预措施。最后,心理干预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患者联宜会,根据不能下床活动患者的病情需要,行床旁个别心理,针对每个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1.3.2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肉体的创伤与烧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记,并诱使患者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活动障碍[2]。因而医护人员要转变观念,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干预达到更好的效果。
1.3.3 构建新的、具体的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是指认知者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策略。帮助患者构建心理健康新的认知模式是诱导患者认识自已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观,通过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和电视节目、读杂志、报纸等活动,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悦。针对烧伤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相关检查、预后等有关知识采用床边一对一的教育指导。提倡康复期患者、治愈且重返工作岗位的所成就的病例,以亲身经历进行沟通解,包括其家属、新朋一起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患者充分认识精神压力是“杀手”、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在通过更新心理健康知识及构建认知模式的过程中,通过教育辅以正确对待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予以心理引导,建立解决问题的具体的认知动力模型。
1.4 评定方法 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由心理咨询师给患者发放问卷,讲解填写方法与要求,指导患者正确完成,对个别文盲的患者和填表困难的患者由心理咨询师逐条读出问卷题目根据患者的回答为患者填写,及时收回问卷并检查问卷是否有漏项,如有漏项应及时补填。SAS的标准分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重度焦虑。SDS的标准分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重度抑郁。结果显示,68例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针对早期心理干预后SAS和SDS相关分值有明显下降(P
3 讨论
3.1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徐华[3]认为大部分的成人重度烧伤患者在伤后早期即可产生较为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特别是本组病人均为女性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担心面部被毁容,进而变成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治疗,使病人的焦虑、恐惧情绪加重,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影响疾病的康复。通过干预后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2 提高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 烧伤患者早期存在严重的心理反应,烧伤科护士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及时干预[4]。心理干预指导小组通过“心理干预”的实施,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和业务培训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
4 小结
烧伤引起的强烈的应激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与精神创伤,即产生“悲恸反应”。尤其是对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来说,烧伤后产生的剧烈疼痛、外貌及功能的改变、新生皮肤的颜色改变以及瘙痒。均严重改变患者原来的生活,造成巨大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烧伤早期采取及时合理的心理于预,可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2]。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在早期给予心理干预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外科学上册[M].第4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45.
[2] 蔡玉娥. 女性烧伤患者的抑郁反应调查[J].中华烧伤杂志.2004,20(4):222.
[3] 徐华.成人重度烧伤后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7-9.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心理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47-02
脑供血不足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也就是指人脑的血压无法满足供应需求进而使脑功能出现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脑干出血以及血压偏高[1]。简单的说,情绪的波动使人体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呈上升趋势,最终使患者的全身小动脉发生痉挛现象,造成血压逐渐升高,心跳变快。经临床研究显示,情绪的波动使指端脉搏容积呈下降趋势[2]。因此,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与情绪的波动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82例,分别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并经临床检查均符合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将本组82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45.1±4.5)岁;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3.5±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针对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患者自身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方式对患者进行讲解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其有一定的相关了解和认知。同时,向患者介绍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告知患者情绪波动带来的严重影响,进而使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积极的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2 控制情绪
由于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效果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家庭背景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例如:为患者发放相关知识的手册以及播放宣传片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进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2.3 家庭支持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发展,并讲解情绪的波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治疗效果和预后带来的影响,这样一来,患者的家属就会格外注意,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并且一起面对疾病,进而树立治疗信心。同时,患者家属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有利于患者稳定情绪。
1.3 观察指标
采取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情绪,如:焦虑、抑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使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患者,组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1 50.67±5.43 36.56±3.02 52.45±6.56 31.73±5.67
对照组 41 57.58±4.93 47.35±3.93 54.92±7.43 44.59±7.95
3 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中,脑供血不足是最为常见的,并且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扩张血管或者通过改善微循环进行治疗,进而使人脑达到充足供血和供氧的目的得以实现[3-4]。相关报道显示,情绪的波动对脑供血不足患者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本次研究活动显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且能让患者对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此外,使患者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大提高[5]。由图中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情绪变化显著,同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相比,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脑供血不足过程中,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对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不良情绪,例如:焦虑、抑郁等心理得到明显的改善,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大大减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闫秋芝.脑供血不足患者66例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8):426-426.
[2]张英.46例脑供血不足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4(30):71-72.
[3]俞萍.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102-102,103.
【关键词】 老年人的性生理; 性心理; 老年人的性生活指导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日渐突出,其中老年人的性问题也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同时社会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老年群体自身的重视。但由于性医学知识的缺乏,使许多老年人在性问题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这就要求我们医学工作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技术支持。
1老年人的性生理
1.1老年女性性生理
女性进入更年期,排卵和月经逐渐停止,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卵巢功能也随之减退,一般不如年轻时旺盛,但仍有性生活的生理需求。绝经的老年妇女,雌激素分泌衰减,以致阴道分泌物减少,阴道黏膜变薄,皱襞消失,弹性差;入口变小,干涩,插入困难,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痛。
1.2老年男性性生理
男性进入更年期后,逐渐发生退行性萎缩,生精小管的固有膜和基底膜增厚,生精上皮变薄,生精小管直径变小,管腔闭塞,萎缩常伴有血液供应减少。男性附属性器官也发生一系列退行性萎缩,致使老年男子量、浓度、总数、活动率减少,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减少。另外,海绵体小梁发生纤维性变并萎缩,动、静脉逐渐硬化,速度减慢,期缩短,不应期延长,加之年老体衰,活力下降,及盆底肌肉收缩无力,这些都是造成老年男性障碍的原因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性能力的终止和丧失,据相关资料报道:60~69岁的老年男子中,有性要求者占73.63%,都不同程度地保持着性生活的活跃性。
2老年人的性心理
2.1老年女性性心理
中国女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性看成是见不得人的事,极力回避性话题,更不会主动谈论和学习性知识,把自己禁锢起来。夫妻性生活中,女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平日里只是履行作妻子的义务,很少关心自己的感受。如今年龄大了,更是视性生活为不正经的事,久而久之,长时期的性压抑,很少得到性满足和性。到了更年期后,这种恶性循环会更加严重,最后从压抑发展到厌烦,甚至拒绝丈夫的性要求。另外夫妻感情不和、爱情不专、和性配合不协调或自身有基础疾病等也是使她们放弃性权利的重要原因。据统计,中国人有一半以上在五十多岁便完全中止了夫妻生活。
2.2老年男性性心理
男性进入老年期后,脏腑功能明显衰退,多对生活信心不足,情绪低落,常有“万事皆休”的感慨,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性能力也随之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多表现为减退。生理衰退是原因之一,心理障碍也占较大比例,还有错误观念的影响,比如说“一滴精,十滴血”、“伤身”等,认为十分宝贵,不能随便外泄。更有甚者,同房时强忍不,时间长了,盆腔由于长时间充血,引发了生殖道的炎症及腰痛等并发症。另外禁欲保精的错误做法,时间久了,性紧张度很快会消失,甚至丧失性反应,不利于老年夫妇的恩爱和谐和身体健康。
3老年性生活指导
3.1关于性心理疏导
针对老年人的性生理状况及心理问题进行详细的体检和问询,针对病因进行正确的治疗和疏导,体检和咨询在单间进行,咨询中医务人员要耐心细致,禁忌说教的方式,要以朋友谈心的方式开始,诱导其畅所欲言,谈过去、谈现在、谈儿女、谈夫妻感情,最后转到过去和现在的,从中找到心理症结所在。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人明白生理问题一般好克服,比如补充性激素、外用剂等方法。所以对于老年性生理问题,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心理障碍才是问题的关键,首先要肯定老年性生活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适当的性生活可以刺激性激素的分泌,使妇女的皮肤柔嫩,男性精神焕发。还可以使体内β-内啡肽的分泌增加,巨噬细胞和抗干扰素的活力增强,能防止和减少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的发生,还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和生命活力。总之适当的性生活能起到稳定情绪、增进夫妻感情、减少疾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对有陈旧观念的老人,应告知人皆有性,从小到老,从生到死,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性生活是伴随夫妻一生一世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只要具备性活动的能力,这种本能就会持续终生,所以老年人的性要求是正常的,是不足为耻的。
欲不可纵,但节欲不等于禁欲。据专家统计,身体健康的准老年人和老年人,平均每月需要性生活的次数为:50~54岁,4次;55~64岁,3次;65~74岁,2次;75~79岁,1次。在此平均值范围内的性生活次数,都是正常的。
3.2老年人在性问题上应注意的问题
端正性生活的态度,不强求,不压抑,不有意中断,老年夫妻不宜长期分床,经常保持身体接触,如亲吻、拥抱、等,这是中很重要的部分。性生活只有建立在夫妻相亲相爱的基础上,让它在相互中自然地发生,性生活就有可能以各种形式保持下去。老年夫妻的性乐趣较少依赖于强烈的,更多地来自拥抱、接吻、抚摸等接触欲和类活动来满足,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欢乐和生理上的满足。
老年人的性生活有它的特点:男女的性兴奋的唤起过程中,一般是女性迟于男性,但到了老年,男性反应速度比较慢,因此事前的准备时间长,其性兴奋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妻子在性生活中采取主动。要有耐心,慢慢来,不成功也不要气馁,必要时求助于医生,老年女性阴道干燥的可使用些剂。频次因人而异,以事后无不适为宜,一个月一次或数月一次均可,但要保持,不要中断。
适合老年人:女上男下位、侧卧位、女平卧男站位等,这几种避免了老年男性的体力不支,同时也使老妻免受来自丈夫身体的沉重压力,既省力又容易,深受老年夫妻的推崇。
其他疾病的影响:有些老年人患有许多基础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老人们担心性生活中会发生意外。老人们的忧虑是有道理的。鼓励老年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急性期应禁止性生活,稳定后,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恢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避免激动,动作轻缓,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