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3 14:57: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影像技术的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择业方向;影响因素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career
WANG Ke-ying,WANG Xiao-ke,WANG Run-chuan,PANG Xia
(School of Medical Imaging,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221004,Jiangsu,China )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economic factors、 social factors ect, nowadays,medical imaging students choosing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for themself has become the key guarantee for a good future . In Xuzhou Medical College, our group let 154 students of Medical Imaging who are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grade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After that we Analysis、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factors which have impact on student's career choices .Basing on the analysis,we can give the most reasonable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 about how and what they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 ,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our surve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Career dir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医学影像学专业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影像诊断专业以培养临床诊断型医生为人才培养目标;影像技术专业以培养既有医学基础知识,又有理工学知识的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复合型人才为另一培养目标[1]。那么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将选择哪种专业呢?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影响因素
1.1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 医学生学习培养周期长,每年的学费、住宿费加上日常生活费,每年开支至少需12 000~15 000元;对于部分低收入家庭来说,是较重的经济负担。在发放的154份调查问卷中,因诊断未来收入前景好而选择诊断专业的占36.92%,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因素对影像学生的专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医师资格证 对于基层规模较小的医院,技术与诊断是不分工的,在较大的医院,技师与诊断医生分工明确。执业医师法与职业医师考试规定,一旦从事技术工作就无法再考取医师资格证,不能做出作出独立的诊断报告,这对于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影响很大。
1.3辐射因素 国家早期有关规定,有关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为有害工种[2],不少医院放射学工作有较高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工龄,增加公休假期,给予合理的津贴等。但依然不能完全消除了医学生对放射防护安全性的担忧,而选择诊断医师则无需担忧此问题。
1.4就业压力 在现有的医学影像行业中,各医院对诊断学生学历要求逐渐变高,县级医院以上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疗检查影像设备进行了大的更新,而目前的影像技师队伍无法达到现代化与数字化的要求,故需充实新的高实力技师[4],大部分本科技术学生可以就职于较好医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选择影像技术的有17名学生,其中70.83%是因技术就业率高影响其选择的。
1.5考研热潮 现今的就业压力很大,诊断本科生大部分进入县级医院,许多学生对此不满意,因此想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有个好的职业前景[4]。这就导致了"考研热,随大潮"现象的出现。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由于考研因素而选择影像诊断的占48.05。
由此看出,考研已经成为影响影像学生未来选择方向中重要的一部分。选择影像技术的学生,除去暂时没有继续深造的打算之外,就业压力小,工作风险低以及就业率高也在他们选择影像技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建议与对策
2.1家庭经济问题 对于因为家庭负担重,暂时不能考研和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医学生,可以先选择工作,有了经济基础后,再去完成自己理想。
2.2执业医师资格证问题 有些人会认为,从事影像技术工作不能考医师资格证表示着社会地位不够高,但这只是个人对职业的看法不同,作为医学生需认清自身情况,对自己做好综合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专业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2.3辐射问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射线的防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铅墙、铅围裙、铅围脖的制作,技术人员操作室与病人射片室的分离,以及每年对影像科室人员的体检等放射防护措施的实施,可以很好保证影像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辐射因素在影像学生专业选择上影响越来越小。
2.4就业压力问题 生活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就业的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法则,医生这个行业的竞争压力更是高。所以作为医学生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心理抗打击能力,并积极投身到竞争中,刻苦专研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影像专业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长,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影像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从事诊断或者技术工作,还可以去飞利浦等大型医疗器械公司,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2.5考研问题 许多医学生在面临毕业时,都会在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上而纠结。其实,考研也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自身能力理性选择,切勿跟风,尽量做到考研就业两手抓,以免错失就业良机。
参考文献:
[1]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网站http:///WebSpecF/EnrolDetail.aspx?id=61996.
[2]吴佩岩.2007年,等卫生学校招生的瓶颈[J].卫生职业教育,2007(04).
关键词:医学影像;数字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5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领域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广泛应用医学检查领域,可以说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影像资料已经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医学领域广泛使用医学影像数字化资料有助于医生在医学诊断和教育中的辅助教育,鉴于医学影像的独特作用,本文在分析医学影像数字化与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医学影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影像质量的方法。
1 影像数字化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科技和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影像数字化是影像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数字化影像信息在信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影像数字化信息已逐步应用于医疗、气象、影戏、科研、银行、城市规划、公安等众多领域。
目前人类对充满影像的现实物质世界总是不断尝试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综合改造和利用,可以这样说数字化的影像信息给人类的生存空间带给无限的想象和财富。
2 影像数字化广泛应用医学发展的实践意义
医学作为一门和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形态科学,对于科技的应用总是处在风口浪尖,尤其是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影像学和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与临床教学,而且目前医学影像涉及的门类和种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特点,者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要求医学对于疾病研究和医学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通常说来医学数字化影像包括:图形、标本、显微图像、内镜影像、超声影像(B超、彩超)、X线影像(传统X线影像、X线数字影像)、CT影像、核磁影像、造影影像等几大部分。
目前,在医学领域对于影响数字化的重视程度都无比高涨,包括医院系统、医学教学系统以及相关的附属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医学影像数字化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无论是医院系统还是教学系统,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均存在很大问题: (1)查找相关的影像信息不方便。教学中老师需要依赖医学影像,但教师寻找相关的影像信息却十分困难。即便是找到也存在清晰度差和影像质量不高等特点而用不成。(2)课堂使用的数字影像资料不方便。即便是找到相关的影像资料,因为其存储的载体不同导致使用不方便,无法在课堂正常使用。 (3)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医学影像资料学生很难占有并时常复习。(4)另外目前我国的医学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3 优化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相关方法探究
目前,在数字化医学影像采集方面,人们的重视程度和意识不够,从而造成医学影像利用的效率和质量不高。根本的问题在于影像采集的质量和后期存储的格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医学领域影像采集的渠道众多,医学诊断影像从用途上大致可以分为X线影像,CT影像,核磁共振影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内窥镜、B超影像,显微影像等和非医学诊断影像等。很多医学影像即可以用扫描仪扫描,也可以用数字相机拍摄,有的还可以视频捕捉或者直接从相应的成像设备中获取。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可选择的途径有多种,不同途径获得影像的质量也有差别,本着方便使用和快捷获取的原则合理有效地选择影像资料的获取途径和手段,优化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采集。另外,如果医学影像采集后以最佳的影像质量存储,那么医学影像的数据量就会极大,虽然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医学影像的色彩和清晰度的问题,能够使得影像的丰富和细腻程度达到教学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像文件占用的空间太大导致影像的处理比较困难。有些同志认为在采集医学图像的时候使用压缩格式可以保证医学图像的处理速度问题,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经过压缩过的图像普遍存影像信息减少,影像清晰度减低和层次和细节受到降低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集的医学影像资料的利用价值就大打折扣。采集的数字化医学影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为目的,现在通常情况下总是以应用为最主要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比如医生的快速诊断和医学影像的安全管理、方便的传输、快捷地检索等,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应用同时还可以满足打印输出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转换成视频在视频中播放。同时在现有技术水平基础上,采集医学影像信息的应用模式不同对影像采集的质量影响也不太一样。总之做到具体应用场合最大化保证医学影像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保证医学影像采集质量就是为了实现数字影像的存贮、传输、再现、利用的最优化,实现影像在不同情况和条件下的影像质量和用途的最佳化,满足个性化需要和特殊需要,弄清楚影像存储的色彩模式、文件存储的格式和影像质量、用途的关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为恰当的色彩模式和文件存储格式直接关系到医学影像自身的质量以及应用时的合理性、经济性问题。选择合适的色彩模式影像色彩能否逼真地还原直接影响到医学影像的真实性和影像的质量。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处理传统医学影像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处理后影像质量不好降低影像的实用价值,有鉴于此,必须结合医学影像本身所具有特殊性,同时结合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广泛用途,提高优化医学影像的质量。
目前国内医学成像领域存在着传统设备与现代高端数字设备并存使用的情况,而且就实际情况而言,传统医疗成像设备仍占主要,并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之内还要继续使用,因此在现有基础之上优化医学影像的采集和存储质量,在现有条件下结合能够使用各种设备将传统医学影像数字化,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影像的质量并且进行改善,并且伴随着国际关于医学成像设备不断完善的浪潮下,完善和规范我国的医学影响的存储数据格式,并逐渐进行统一和标准化,使目前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以及后续传输和使用更加规范,更加直接和简单,而且保证医学影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云熙.迎接图像信息社会的来临[J].通讯产品世界,1999
[2] 朱学芳,智文广.计算机图像处理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 阮秋琦.数字图像处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 容观澳.计算机图像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 崔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6] 王新成.多媒体实用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1 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主要由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或专科性大学医学影像系培养,所培?B的人才具备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影像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表明, 市场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技能1-2;既熟悉大型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操作,又懂得简单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维护。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病,一是,重理论, 轻实践;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 仅仅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三是,实践教学的方法只注重传授而忽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很差,难以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3-4。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校院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新探索:“2+1+1”校院合作模式
为了解决校院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尝试探索一条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路径,从健全组织机构、创新育人模式和谋求共同发展等方面入手,构建“2+1+1”校院合作模式,为提升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2.1 校院合作、协同育人,搭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平台
为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根据医学影像学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经过认真调研,最终选定了拥有重庆市医学影像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专委会、重庆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会员单位、与我校同属武陵山区的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作为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合作单位,经过前期的教学准备,2014年,我校首届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开展了专业教学。同年,经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批准同意了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成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为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开创了跨区域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先例,对于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武陵山区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2.2 “2+1+1”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依托地方优质卫生资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卫生机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逐步探索形成了符合我校专业办学实际,彰显专业办学特色的“2+1+1”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指专业学生第一、二学年教学在校内进行,完成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夯实基础;第一个“1”是指第三学年专业课教学在医院进行;第二个“1”是指第四学年毕业实习在实习医院进行。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充分利用医院的实践教学设施条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与沟通、交流和协作精神,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3 “2+1+1”校院协作模式的运行及保障机制
3.1 学校及学院层面:建立了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严格。专业根据“2+1+1”人才培养的分阶段特点以及“校院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实际,着力做好制度建设,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管理体系。第一,出台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学改革,强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第二,教学管理在形式上重视新技术的应用。由于学校和医院在地理位置上相隔遥远,跨省办学,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的校院协作教学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教学管理的监控质量水平。
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有这样的一些专业,它们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名字,却因为“一字之差”,而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不仅在学习内容上有着较大差距,将来的就业情况也是南辕北辙。此时,就需要细心地脱掉专业名称这个“马甲”,拨开层层迷雾,深入探寻这些专业的内涵。笔者,选择了六组名称相似的专业来进行介绍,看看名称“差之毫厘”的专业,究竟是密切联系,还是“谬以千里”。
广播电视编导VS广播电视工程VS广播电视新闻学
所属类别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
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类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传播类
专业放大镜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红遍天下,这背后,是栏目工作人员辛勤挥洒的汗水。一档电视节目,需要经过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多道工序才能“出炉”,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致力于此的。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一般要参加专业艺术考试,如影视评论、编写故事、才艺展示、综合面试等项,但也有一些院校招生普通类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期间报考即可。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许多人并不陌生。我们脑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肩扛摄像机的记者冲锋在一线,顶风冒雨,来往奔波,为人们发回最新的报道……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要学习的主要课程则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播音主持艺术等。
相对于前面两个专业,除了新闻理论、新闻采访写作等“必修课程”外,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课程中还带有更多的“技术”元素。它是一个以视音频技术为核心,并与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视听艺术等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专业。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成为能在传媒领域中从事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视音频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并可从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影视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提到就业,厂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是这些专业学生对口的“用武之地”。只是在同一个单位,从事的工作有所不同。比如在电视台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当播音主持、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毕业生则更愿意肩扛摄像机,在新闻采访一线来往奔波;而电视节目的后期整理,动画制作等相应的技术工作则轮到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学生大显身手了。当然,知识是相通的,除了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大型企业的宣传部门等也是这类专业学生施展才华的地方。
医学信息学VS医学信息工程
所属类别
医学信息学――生物科学类
医学信息工程――电气信息类
专业放大镜
“在相声界我影视演得最好,导演界我编剧编得最巧,编剧界我相声说得最逗,这年头,就得玩个综合实力……”每当回忆起冯巩春晚的这句经典台词时候,总不由得哑然失笑。其实,当高校的专业也来个“强强联合”,那么必然实力大增,获得更多考生的青睐和关注。医学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工程这两个专业就是这类综合性的专业。
医学信息学专业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该专业隶属于生物科学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类。
现在去医院就诊还需要花钱买病历吗?NO!如果您也这样想,就严重OUT了。因为现在流行的是电子病历。为什么呢?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病历,并提供就诊信息,这就极大方便了人们看病、治疗。其实,这只是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其中一个应用,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它已经渗透到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
当毕业的日子来临时,就业成了不容回避的话题,冯巩的那句小品台词又犹在耳前。是的,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复合型的人才注定是就业市场上的“常青树”。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中心、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医学图书馆、医学杂志编辑部、医药卫生信息相关企业,从事卫生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系统运行监控、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医药信息分析研究、医药信息咨询、信息服务等工作;当然,也可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则可以到医疗卫生部门、医疗器械设计与生产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设计、开发、维护和评测等工作。中国科技方面不及很多国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术业过于专攻,学科交叉型人才十分缺失。而该专业属于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对建立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随着时展,医药系统信息化更是大趋势,目前的中小医院这点还不十分完善,系统很落后,改造系统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医学影像工程VS医学影像学
所属类别
医学影像工程――电气信息类
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专业放大镜
许多同学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将站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填报志愿时,带有“医学”关键词的专业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然而,这种“以貌取人”的选专业方式难免导致错误,比如医学影像工程专业,虽然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电气信息类家族的成员,毕业后授予的不是医学学士,而是工学学士。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是一个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医、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特点。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x线机、数字化x线机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成像设备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工程技术人才。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了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程序设计、医学图像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生理学、病理学等。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明了x射线,举世轰动。这一伟大发现也成为医学发展的里程碑。这使得对病人的诊断得以冲破皮肉“束缚”,内部器官一览无遗地展示在医生面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T、超声波、核磁共振等各种医学影像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破茧而出,而操作这些仪器、为病人进行诊断的医生,就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人才。
在大学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星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同时,作为一门极具实用性的专业,医学影像学自然少不了实践环节,实习的时间都为一年。一般来说,大家的实习地多为本校的附属医院,实习内容基本上就是了解拍片的流程、掌握拍片的技术、学会看片等等。去医院做过B超的人或许都见过拍片的影像,就是通过这张黑白的影像图来为患者诊断。需要指出的是,区别于一般专业的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修业年限为五年。毕业时,将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在就业上,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血站等单位,从事临床影像技术、功能检查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西门子、飞利浦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学工作时的对象是仪器的操作。
至于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院从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操作与使用,为大型仪器的引进和选型出谋划策;在厂家、研究所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安装调试。我们知道,医疗器械工业是知识最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而医学影像工程又是医疗器械中科技含量最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最迅速也最广泛,资金投入最多的类别。因此,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洋管理VS海事管理VS海关管理
所属类别
海洋管理――海洋科学类
海事管理――交通运输类
海关管理――公共管理类
专业放大镜
乍一看,“管理”是这三个专业共同的关键词,如果你认为它们都是管理学类专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三个专业里,只有海关管理是属于公共管理类,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类,海事管理则属于交通运输类。
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的学科。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海洋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论知识,对其管辖海域内的权益、资源和环境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监督、干预和限制的人才。
近几年,索马里海盗活动的猖獗再次引起全世界对海事管理事业的关注。事实上,对于海洋业这样一个“大摊子”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必然会造成混乱。海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就是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航海技术、海运业务、海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从事航运企业管理和海事事务处理的高素质型人才。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该专业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有些学校在招生日寸会规定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大连海事大学就规定“海事管理专业只招收男生,要求双眼裸眼视力在5.0以上,同时非英语语种考生不宜就读”。
至于海关管理专业,从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培养面向海关工作的专业。众所周知,海关既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和门户,也是其财政赋税的重要来源,地位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该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我国管理政策及法律制度;熟悉国际经济、贸易的一般运作规律,具备相关法律、商品、会计和海关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海关国际公约和惯例;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海关业务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从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这三个专业以后从事的都是管理类工作,只是类别有所不同。海洋管理专业是对海洋整体的管理,海事管理则重在对航运企业的管理,而海关管理专业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则是在海关。
海洋技术VS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所属类别
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类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类
专业放大镜
2009年底,一部名为《2012》的灾难片横扫全球票房,大海在关键时刻的“救世主”形象深入人心。这虽然是电影虚构的场景,但在实际生活中,海洋已成为经济“富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⒑Q螅蚝Q笠聘徽找娉晌缁岬墓彩?。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都是以开发海洋为基础的。
海洋技术专业,顾名思义,是致力于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简单点说,该专业是以海洋为研究主体的,以后从事的工作也是跟海洋密不可分。比如,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环境?;ぁ⑺?、海洋事务管理、海洋新技术、海洋科研部门、环保部门的科研工作;化工、石油、地质、水产、交通部门的化学实验及化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海洋沉积、海洋构造和矿产、海岸动力地貌、河口、海岸带及海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含油盆地地质勘查资料综合解释;河口、海岸带及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勘查,气象局、海洋局系统以及交通、军事等部门的海洋调查预报工作、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工作,以及为石油部门海上石油平台设计安装提供有关海洋水文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港湾、河口、近逼、浅海及深海区的生物本质调查、资源及开发利用工作……
众所周知,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总面积为3.7亿平方公里。在当前世界资源缺乏的压力下,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于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都是身怀各种绝技的“多面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招鲜”,该专业旨在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海洋资源,在整个海洋技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大致来说,该专业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辽阔的海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无疑为海洋工程技术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实践证明,没有海洋工程技术的创新或高技术的突破,就没有海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就不能充分开发海洋,也就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VS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
所属类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仪器仪表类
专业放大镜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电子行业又是制造业中不折不扣的“大户”,无数就业机会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目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都是与电子行业“亲密接触”的专业。但在专业归属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仪器仪表类的专业。
先谈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这是一个“老牌”专业,在很多高校的专业目录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以数学和近代物理学为基础的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这两个学科特别是近代物理中电子学的知识要求较高。所以头脑比较灵活、经常有新思想的同学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优势。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时候也应该多多动脑,多去实验室,有许多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发明了专利,这对以后的就业很有帮助。
至于就业,作为工科类前景较好的专业,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另外,出国深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国外的相同专业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箍梢宰灾鞔匆担邮录扑慊?、IT行业工作。
76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04-01
在过去的10年里,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X线影像系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CR的问世被公认为X线应用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个成功杰作。使医学影像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随着医学影像飞速发展,医学资料高频率使用,CT、MRI、DSA、超声均为数字化影像可直接输入PACS网,大量常规胶片要加入PACS就必须通过CR。CR产生的数字化影像具有占用空间小,可长期、可靠、有效保存影像。CR图像电子存档,医学图像可通过网络传输,方便了图像调取和向外传输。CR系统已经进入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放射科,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十年内,计算机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的发展是大势所趋。CR系统将进入我国各小型医院放射科及社区服务站,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乐观,将代表着新世纪影像技术的潮流。这里就CR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1数字化影像的发展过程
X线发现之后的许多年里,X线透视始终在暗室中进行,放射科医生通过X线穿过人体后激励荧光屏产生影像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20世纪50年代,影像增强器的开发,使医生与患者告别了暗室,这种以电视技术为基础的电子设备取代了荧光屏,使影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20世纪60年代,数字化血管造影(DSA)被引入到放射心血管研究领域,在DSA中来自电视摄像机的模糊视频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血管结构通过数字化处理后显示出来。20世纪80年代,成像板(Imagjng Palte)研制成功,使得CR的开发成为现实。
2CR的成像原理
CR的成像原理与常规胶片成像是完全不同的,其影像的探测与影像的显示完全分离。CR是将透过人体的X线影像信息记录在辉尽性荧光物质―存储荧光板上(Storage Phosphor Plate,简称SPP),SPP厚约3mm,内含有微量元素铕的钡氟溴化物结晶。SPP为CR的核心构件,能使照射的X线能和发光量具有1:1000以上的直线相关,具有可提供的数据量大,分辨率高,数据获取速度快,可反复使用上万次等特点。SPP构成潜影后,用激光束2510×2510的像素矩阵来扫描读取,经过计算机处理,改善影像的细节,图像降噪,灰阶对比度调整,影像放大,数字减影,将未经处理的影像中看不到的信息在荧光屏上得以显示,最后将最为满意的图像用激光相机摄影,记录在激光片上。所以说,CR影像具备数字影像的特点,灰阶动态范围大,密度分辨率相当高,线性好,图像层次丰富,可进行后处理,适合于临床X线检查的使用与操作。
3CR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在临床使用上,CR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3.1从临床检查的范围来看CR可用于各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平片、断层摄影、造影检查等,更适合于复杂部位和的X线摄影,在此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对影像作出定量分析或特征提取,使医院放射科影像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3.2CR所提供的最佳密度的高质量影像一次曝光的CR成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可产生多种对比度的影像,提高了诊断率。对肺内细小钙化检出率提高,可分辨1mm大小钙化点。对于软组织影的显示高于常规X线胶片,如颈椎韧带钙化的显示,某些常规X线胶片不能显示的软组织内玻璃、木块可在CR片清晰显示,扩大了诊断范围。大大减少了常规胶片所需要的重复检查次数,提高了诊断率。明显高于传统胶片的检出率,在估计正常新生儿功能性余气量与成人细微间质性病变的检出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更有意义的是在对细微的间隔性的改变进行回顾性阅读时,能显示常规胸片不易觉察的小病灶。对于兴趣区采用减影图像来分析,使读片的精确度有质的提高。
3.3CR能减少医技人员及病人的辐射量使用方便,缩短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废片率。还可延长X线机的使用寿命。在摄影过程中,不管X线曝光条件有何变化,即使曝光条件错误,也可避免重复检查。
3.4CR图像可进行网络传输并可与医院管理系统(His)、医院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联网,能与CT、MR、DSA、网络连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为医院的急诊医学与远程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CR图像可存储于MOD盘中,为病人建立电子病历,这样,大大节省了放射科的储片空间,有利于图像资料的保管,防止胶片的污染、变质、丢失等情况的发生,减少档案库压力,提高了对病人的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在科研、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5CR可以普及的优势还在于传统的X线技术与计算机功能相结合,可继续使用放射科现有的设备,使大小X线机免遭淘汰,这也是有别于数字X线摄影(CR)的卓越之处。
3.6CR系统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据国内外多家医院CR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看,其故障率极低,可全天侯开放,大大缩短了病人在医院的滞留时间,为医院与患者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CR的引进将全面提高基层放射科及社区服务站的诊疗水平,使广大放射工作者看到高科技带来的巨大优势与光明的未来??梢钥隙?,CR是继CT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成像方式,具有灿烂的前景与巨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超声造影;囊性肾癌;诊断
近些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和健康体检的增多,肾囊性病变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但是, 对于不典型肾囊性肿物良、恶性的鉴别非常困难[1,2],误漏诊较多,已经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了对肿瘤新生血管检测的敏感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本文对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囊性肾癌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 囊性肾癌的概述
囊性肾癌是肾癌少见的特殊类型,约占肾癌总数的10%~15%[4],表现为以囊性为主伴或不伴实性成分的肿瘤。由于囊性肾癌较少见,容易漏误诊,熟悉囊性肾癌的病理基础对超声影像的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5]。囊性肾癌在组织病理学上形成的原因有4种[6]:①肾细胞癌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呈囊性生长,多有分房,常有假包膜;②肾癌生长较快,中央部血供不足,易坏死形成假囊肿,壁厚且极不规则,多为单房;③肾癌起源于囊肿壁;④肾癌引起的肾小动脉或肾小管阻塞导致囊肿的形成。声像图分为3型:多房囊肿型、单房囊肿型和囊实型。
2 囊性肾癌及其鉴别诊断的超声造影表现
典型的囊性肾癌声像图表现为肿瘤的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5mm),当出现囊内结节时,彩色多普勒在囊壁或分隔内可探及血流信号[7]。注入造影剂后, 囊壁及分隔迅速增强, 分隔数目>4条,厚度>1mm,典型的病灶内可见明显增强的实性结节[8]。感染性囊肿囊内透声较差,周边清晰光滑,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灌注缺如[9]。多房性囊肿囊内可有不同的声像图表现,但囊壁、囊内分隔薄而均匀,连续性好,CDFI也很少能探及到囊壁及分隔内的血流信号,注入造影剂后囊壁或分隔处可见少量造影剂灌注,但分隔数目
3 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癌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约10%的囊性肾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复杂性肾囊性病变,然而肾脏的良性囊性病变也会因出血、感染及缺血等原因表现出复杂性的改变[8],因此增加了影像学鉴别肾脏囊性病变良恶性的难度。超声是肾脏囊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在肾囊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增厚的囊壁及结节内见出血流信号是囊性肾癌的典型超声表现[9,10]。彩色多普勒超声由于无法显示肾囊性占位内分隔及囊壁细小、低速的血流,因此单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脏囊性占位的良恶性受到了限制,部分患者仍需借助增强CT或MRI检查[3,12]。
声诺维(SonoVue)作为一种微血管显示剂,克服了传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的局限性,能实时显示出肿瘤组织内滋养血管结构及分布,为评价及了解肿瘤内部血管生成情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13]。超声造影能敏感的显示出肾囊性病灶囊壁及分隔内的血流及内部结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性[3,8,14]。曾红春等[15]研究结果发现运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肾囊性占位良恶性方面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且漏诊率和误诊率很低,是一种理想的诊断囊性肾癌的检查方法。张云山等[7]研究结果表明肾脏囊性病灶内的实性结节是诊断囊性肾癌的一项特异性指标,通过超声造影后可明显增强实性结节,提高对肾囊性病灶内部复杂结构情况的认识与了解[16]。蒋B等[17]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对诊断囊性肾癌的准确率和敏感度均高于增强CT, 已成为诊断囊性肾癌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国外的相关报道[14,19,20]表明CT分级是根据增强图像重建,受扫查层厚、CT机性能等影响,且非实时、连续动态观察,对微小病变探测灵敏性相对超声造影较低。另外由于超声造影对血供显示高度敏感,良性病灶中细分隔处的微小滋养毛细血管有时也可增强,导致出现假阳性。因此,超声造影显示囊内分隔有增强,也并不表明该病灶一定为囊性肾癌,需结合病灶的形态特征、其他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考虑。
4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提高了对囊性肾癌诊断的准确率,使囊性肾癌患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明显改善预后情况。
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病灶,并且超声造影剂的应用提高了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突显出病变组织的病变部位,为肾脏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及预后判断也提供了诊断方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广泛应用,超声造影已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及研究热点。超声造影技术也必将为临床治疗带来革命性的进展,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准确性、相对无创性、靶向定位等独特优势,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面远远超越了其他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1]Stella SYH plex renalcyst[M]//.An il TA.Diagnostic Imaging Ultrasound. Canada: Amirsys,2007.
[2]Cloix P, Martin X, Pangand C, et al. Surgicalmanagement of complex renalcysts: a series of 32 cases [J] . J Uro,1996, 156(1): 28-30.
[3]许小云,杜联芳,邢晋放,等.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11):664-666.
[4]路明园,温淑英,郑鹏宇,等.囊性肾癌的CT 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增刊):143-144.
[5]高建津,刘洁华.囊性肾癌的超声漏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9(3):190-192.
[6]Harunan DS,Davis CJ,Johns T,etal.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J].Urology,1986,28(2):145-153.
[7]张云山,贺山,李馨,等.多房性囊性肾癌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5):925-927.
[8] Ascenti G,Mazziotti S,Zimbaro G,et plex cystic renal masses:charact- erizati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US[J].Radiology,2007,243(1):158-165.
[9]薛莉,孙大雪,王爱露.囊性肾癌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2):954-955.
[10]李昌吉,刘绍玲,牛司华,等.囊性肾癌超声分型及其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2):159-160.
[11]蒋B,陈亚青,朱云开,等.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 分级诊断囊性肾癌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 3):549-552.
[12]Helenon O,Correas JM,Balleyguier C,et al.Ultrasound of renal tumors [J].Eur Radiol,2001,11(10):1890-1901.
[13]郭晓枫,姚兰辉.肝脏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202-204.
[14]Ignee A,Straub B,Brix D,et al.The value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renal masses[J].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10,46(4):275-290.
[15]曾红春,王玉杰,王颖鑫,等.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肾囊性病灶良恶性的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96-1099.
[16]黄备建,王文平,丁红,等.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癌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15(4):639-644.
[17]蒋B,陈亚青,周永昌.囊性肾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0):1628-1631.
[18]周锋盛,吴鹏西,周昊.囊性肾癌超声造影表现1 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8): 671.
【关键词】医学影像;乳腺;肿瘤;诊断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患者群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医学影像学对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乳腺影像诊断学的发展主要在近30年,随着各种影像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使乳腺的影像检查有了更广泛的前景,合理应用各种检查手段成为重要问题。
1 X线检查
在众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中,乳腺的X线摄影检查仍然是最为有效、经济的方法。据美国癌症学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共同研究的结果表明:乳腺X线摄影检查比最具临床诊断经验的医师早2年发现早期肿瘤。它可以发现59%的直径在1.0 cm的非浸润型癌瘤和53%的浸润型癌瘤。采用乳腺X线摄影进行乳腺癌普查,可以使其死亡率降低30%~50%,如果仅用常规体检作为乳腺早期癌的普查,则死亡率仅能降低18%。因此,在一些国家,全国范围内的乳腺X线摄影已经作为乳腺癌的普查项目被广泛应用。甚至认为乳腺摄片是30岁以上、有乳腺癌症状的女性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X线摄影普查已经成为预防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X线片中乳癌的特征,边缘模糊毛刺或“触角”肿块、高密度结节或星状阴影。另外,X线摄片对钙化的检出最具优势,检出率约占40%,是诊断乳癌的重要X线征象。层叠细沙样、短棒状、不规则颗粒状、半环或斑片状、钙化量多广泛或簇状密集为常见钙化形式,有资料认为5~10枚/cm以上钙化灶聚集癌的可能性很大,单纯簇状钙化是乳癌早期的或唯一的重要征象。但X线摄片对于接近胸壁和致密型乳腺的小癌灶易于漏诊。乳腺X线摄影技术 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质量控制,对乳腺病变的X线诊断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设备的更新、引进及投照条件的改善,乳腺X线摄影检查与20世纪60年代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均采用自动曝光控制装置,计算机自动冲洗程序等先进技术,使乳腺摄片的质量不断提高。数字乳腺摄影动态范围宽,对比分辨率高,能对图像进行多种变换,特别适合乳腺组织的检查,所需辐射量少,而且能更早发现病变。数字乳腺摄影有助于计算机辅助诊断,能准确检出微小钙化灶,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数字乳腺摄影能支持远程会诊,将图像资料以数字形式传送,能满足远程会诊必需的数字影像资料,从而正在逐步替代钼靶乳腺摄影。
2 超声检查
乳腺X线摄影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式,而B超扫描则在临床成为广泛应用的一个辅助诊断方式。20世纪80年代超声检查乳腺采用塑料袋灌装水囊和水槽式扫描,发展到今天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量多普勒超声等技术的临床应用,以高清晰度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特征、检查无创、快捷、重复性强、鉴别囊实性病变的准确性高等优势被公认。随着高科技超声软件的不断开发,对直径1 cm以上乳癌的检出和定性已提高到新水平。乳腺的B超检查可以帮助分析在体检中或乳腺X线摄影中所发现的可疑病变。这种高频、聚焦检查方法对于东方女性乳腺内脂肪组织少、腺体多的小有不可缺少的补充作用。对乳腺X线摄影照片中边界清楚的结节进行评估??梢园镏鹬卓榈哪摇⑹敌?,有助于肿瘤的分期(检查腋窝、锁骨上下、肋间淋巴结)。当体检所见和乳腺X线摄影之间有不符合的情况时,B超检查有助于分析病变。在体检有所发现而X线片阴性时,尤其是致密型乳腺,B超能显示有或无病变存在。同样,在乳腺X线片发现不清楚的阴影时,B超检查可以肯定或排除病变的可能。B超检查有利于比较细致地观察因解剖原因不能为乳腺X线摄影所显示的病变。如近胸壁的肿瘤、腋窝深处的淋巴结等??梢晕ッ坏降娜橄俨”湫谐枷孪刚氪┐袒罴旒笆质跚暗慕鹗羲慷ㄎ?。评估有损坏的硅酮乳腺植入物的状况。对于不宜进行X线检查者,可以先行进行B超检查。乳癌腋淋巴结组织学有转移,超声腋淋巴结转移特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临床触诊和X线摄片。
3 MRI检查
1982年MRI应用于乳腺检查。越来越多的研究说明MRI是乳腺影像学综合诊断的必要手段之一,可显著提高早期乳癌和多源性乳癌的检出率。使用正确的技术和特制的线圈,在某些情况下是很有价值的。同时,静脉推注造影剂后,动态观察增强的形态可以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资料。恶性肿瘤总是较良性肿瘤增强快,而且强化明显。癌肿边缘呈不光整的星芒状,也可表现锯齿状或长毛刺状,以及癌向后浸润的情况。乳癌的MR增强与血管生成、肿瘤增生的活动性、恶性程度及侵袭性相关。动态MR可以反映肿瘤的微循环,对血管参数可以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对肿瘤的解剖结构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并对淋巴转移的评价明显优于传统的组织学方法。不足的是检查程序复杂费时,价格昂贵,成像质量受呼吸影响较大,对癌肿内钙化灶显示欠佳,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方法。
磁共振波谱分析是检测活体内代谢和生化信息的无创性技术。1973~1974年,开始应用磁共振对离体标本进行波谱测定。目前波谱分析软件包与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配套使用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了显著进展。研究证明了胆碱水平升高是乳癌的波谱标记这一假说,是诊断乳癌的重要标准[1]。多种MR技术联合应用能提高乳癌诊断的准确率,因此,MRI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病变中具有潜在独特的应用价值。
4 CT检查
CT检查乳腺是先进影像技术之一。1977年首次报道应用CT检查乳腺疾病。乳腺CT检查目的主要是用于晚期肿瘤的侵犯进行分期;手术后、化疗后局部触诊不易明确的病变;因已发生纤维化影响诊断的特殊患者等。CT对乳腺局部解剖结构能提供详细资料,尤其是对比剂强化后扫描使致密型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钼靶乳腺摄影。增强CT能显示癌肿血供分布特征,提供增强峰值、灌注量、组织动脉增强比,能正确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引流的情况,观察癌肿侵犯胸壁、肺和纵隔的情况。乳癌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块影,多数为实质性不均匀高密度,周边为毛糙不齐的毛刺样改变,癌肿局部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层消失。有学者认为[2]乳癌血供丰富,强化明显增高,CT值成倍增加,是诊断乳癌的重要标准之一。CT对隐性乳癌和早期小乳癌有较高价值,研究表明CT薄层扫描能发现直径 0.2 cm的癌灶。CT能较好评价腋下、胸骨周围淋巴结的情况。结合螺旋CT表面覆盖法,扫描时间短并能三维重建显示病灶立体空间形态,可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缺点是对癌肿内微小钙化灶显示不够理想,存在对比剂过敏的危险且价格昂贵,技术操作过程复杂,有一定放射损伤,不能重复检查。
参考文献
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抓好落实
要提高超声诊断质量, 必须做好规范化建设, 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国家《执业医师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医疗技术操作常规》等法律法规, 持证上岗。设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 使影像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对各项检查以《超声技术操作规范》为指导, 规范操作规程, 对操作步骤、方法、程序、结果、图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等检查设立绩效考评机制, 有效进行质量控制, 量化管理, 科学地统计、规范各脏器及常见疾病的检查范围。
2 学科基础建设, 人才是关键
2. 1 无论超声设备如何发展, 科室的持续发展, 取决于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及合理的梯队建设。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晚成熟期。必须分析科室人员的构成及其优势, 做好职业规划及培养方向。从事超声医学工作的人员来源于临床医学及医学影像专业, 专业的不同, 知识结构会存有差异, 临床医学毕业生临床知识相对丰富, 但影像理论基础原理欠缺, 而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影像专业理论知识较为熟悉, 但临床知识存在不足。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要求, 对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 强调临床技能的学习;鼓励参加医院临床知识学术讲座, 增加临床知识。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强调超声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他影像专业知识的学习, 打牢基础?;钤镜难胺瘴?, 形成专业互补, 强化了综合素质提高。
2. 2 加强在职培训, 全面开展医学继续教育, 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提高专业技术。①打牢基础是关键, 对新入职影像专业毕业人员, 采取岗前临床科室轮转 , 学习临床知识, 拓宽视野, 建立临床思维方式, 了解临床不同专业超声检查的目的所在, 了解本院临床科室发展水平及开展的新技术;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在了解超声专业的基础理论、超声解剖、仪器操作检查方法后, 采取到其他影像专业短期轮训, 了解其他影像专业特点, 诊断优势, 建立大影像概念, 充实和拓展思维模式。在强调理论培训的同时 , 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规范与提高, 要求大家勤于实践, 规范操作并不断熟练。②适时选派工作作风扎实, 安心本职工作, 有上进心的技术骨干到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医院进修, 进行系统的规范化训练, 并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及科室专业的发展需要, 选派参加不同的专题学习班或提高班, 将让个人的成长与科室的发展前景结合, 激励其发挥更大的工作、学习热情, 使科室人员“人人有专业, 人人有特长”, 既避免了内耗, 又提高了科室整体技术力量。③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 撰写论文。撰写论文的过程也是对一个疾病深入学习的过程。中级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军或全国专业学术会议, 让大家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发展方向,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开阔视野。④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指导工作, 举行专题讲座等。以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 提高技术水平。
3 强化随访工作
超声诊断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随访临床的最终诊断来印证。通过随访, 进行回顾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平时将个人随机随访与科室集体随访纳入常规工作, 统筹安排,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科室安排专人、专门时间, 下病区或病案室, 针对不同的临床科室、某个病种等进行统一的随访, 并统计分析随访结果,根据超声诊断阳性符合率指导科室的下一步工作;个人随访随机性比较大,尤其是个案,只有共享才能共同认识该疾病, 所以随访结果的回报交流, 共同提高尤为重要。完善的随访制度纳入科室质量控制体系,每月进行随访工作的检查与考核,才能确保随访顺利实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随访结果分析超声检查的符合率, 评价超声检查质量。如果超声诊断与病理或手术结果相符, 则总结经验,加深印象, 增强信心。如超声诊断与临床不符, 则分析误诊原因, 提高鉴别诊断水平。
4 规范化留图
超声检查中普遍存在存图的随意性, 尤其患者较多时。为了提高超声质量, 必须规范化存图, 与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 应做图像储存, 记录并存档。图像质量要清晰, 掌握仪器各项物理参数的调节, 熟悉已设置的不同脏器专用软件, 根据个人习惯及患者条件, 调节图像在最佳状态。在眼球或产科检查时, 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声功率输出。对于异常图像保留相互正交的两个切面, 杜绝了以往随意性存图检查中因漏查器官结构而造成的漏诊, 对异常的动态变化和前后对照分析提供了直观的图像资料, 同时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规范化存图使规范化检查真正落到了实处, 规范化存图成为超声检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规范书写报告
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质量体现了检诊水平。报告单作为一次检查的结论, 必须将实际情况用图文的形式报告给临床和患者。一般项目要齐全, 真实, 必须实名制。必要时, 加填仪器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 检查方法与途径(如:经直肠法)。描述检查内容时术语应科学化、标准化, 文字简练, 描述全面、客观, 严禁加入任何主观判断, 既不武断地以图像诊断疾病, 也不要过于随附临床资料, 杜绝先入为主, 先有结论再有图像描述的思维模式。超声提示或诊断明确提示物理学诊断, 除十分明确的病例外, 不做病理学诊断, 可以提示数种需鉴别的诊断。
6 树立服务意识
超声检查主要是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要树立为临床服务的理念, 多与临床医生沟通才能避免主观臆断, 其实与临床医生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临床知识的过程, 只有结合临床才能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才能谋求正确答案, 达到为患者负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