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知识管理的分类

知识管理的分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8 17:32: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知识管理的分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知识管理的分类

第1篇

关键词:尼美舒利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药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04-01

由于近年先后有服用尼美舒利后产生严重的肝毒性反应的报道,尼美舒利用药的安全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药理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间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17岁-71岁,平均年龄55±8.5岁。其中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肾、胃肠、血液疾病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不在本研究所选患者范围之内。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得到院方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

1.2诊断标准。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的分类标准,满足下列五项中的任意四项即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休息时有中度疼痛;晨僵在1小时以上;肿胀关节在3个以上;关节压痛在5个以上;血沉在28mm?h-1以上[2]。

1.3方法。给予患者口服尼美舒利,100mg/次,2次/天,4周为一个疗程,其中有40例患者使用一个疗程,另40例患者连续使用两个疗程。观察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4疗效评价标准。无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程度在30%以下;改善:即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程度在30%-50%(包括30%);有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在50%-75%(包括50%);显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在75%以上(包括75%)。总有效率=显效例+有效例/总例数×100%[3]。

1.5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X2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尼美舒利的疗效,详见表1。

项目1213例数1213无效1213改善1213有效1213显效1213总有效率一个疗程121380例12132例121312例121340例121326例121382.5%(66/80)两个疗程121340例12131例12131例121320例121328例121395%(38/40)由表1可见,使用一个疗程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5%(66/80),使用两个疗程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8/40)。

2.2不良反应。使用一个疗程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2/40),其中中度的不良反应4例,轻度的不良反应8例。使用两个疗程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5%(7/40),其中重度的不良反应1例,中度的不良反应1例,轻度的不良反应5例。

2.3治疗前后ESR的比较,详见表2。

由表2可见,一个疗程和两个疗程组内治疗前后ESR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一个疗程和两个疗程组间治疗后ESR比较,P

3讨论

非甾体抗炎药的抗炎作用的作用机制是COX-2受到抑制,不良反应产生的机制是COX-1受到抑制。有研究认为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能够使不良反应减轻。尼美舒利作为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和解热作用及镇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其抑制了环氧酶和白三烯及血小板的激活因子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同时,尼美舒利对COX-Ⅱ的活性进行高度选择性的抑制,对COX-Ⅰ的抑制作用较弱,使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副作用减少。主要用于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原发性痛经、急性疼痛、发热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4]。

尼美舒利作为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可有效发挥抗炎作用,不良反应少,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对COX-Ⅱ的活性进行高度选择性的抑制,对脂氧化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白三烯进行抑制,对炎症细胞介导产生的组织损伤进行抑制,对氧自由基产生进行抑制,对金属蛋白酶活性进行抑制,对组胺的释放进行抑制,实现抗炎效果。在作用的过程中,对COX-Ⅰ的抑制作用较弱,不影响胃中保护性的前列腺素合成,使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副作用减少[5]。综上所述,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参考文献

[1]王临旭,王九平,黄长形.尼美舒利致儿童急性重型肝炎死亡[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9(2):130-131

[2]于荣华.尼美舒利致肝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175

[3]孙凤霞.尼美舒利引致的肝脏损害及其临床安全使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9(6):400-403

第2篇

一、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

面临着大学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改变,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学生也跟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具有好奇心强、个性突出、学习生活观念多样化等特点。但由于所学专业知识架构、工科专业学生男女比例等原因,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学生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具备了以下集中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

相对文科专业,就读工科专业的学生中男生人数较多,动手能力较强。由于工科课程的学习内容多涉及技术性知识,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课程设计也十分重视实训、实操的内容。这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学以致用提供了平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工科专业的学生在维修家电、创造电子产品等方面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操作能力。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率较高

通过对笔者所管理的班级进行调查发现,工科专业的系部相对于其他系贫困生比例较高。据调查,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工科专业,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一门专业技能,掌握一门技术更有利于以后的就业。而实际上通过跟踪毕业生就业方向,我们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了到工厂做学徒工或者担任技术人员。

(三)学习兴趣参差不齐,自制力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据学生反映,工科课程与数理化基础联系紧密。但由于高中基础差,对于大学所学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等原理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普遍觉得吃力,特别是对于高中所学方向为文科的学生更是这样。同时,加上大学课程安排的特点,学生自主管理的时间较多,部分同学自制力薄弱,旷课,睡懒觉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文化素养有待加强

由于专业教育的偏向,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低,具体表现为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

二、加强工科专业学生管理的对策

(一)立足专业、服务社会、推动专业型协会发展

学生活动协会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广阔平台,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凝聚青年、丰富校园文化、培育和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专业型协会更是把学生自身专业知识与校园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了学以致用的平台。在实际操作中,协会可以通过开展技术能手大赛,电子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的学风建设。

在推动专业型协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可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义务维修,“家庭电器维修方法宣讲会”等活动,有效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为全校师生,社区群众提供义务维修的过程中树立乐于助人,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念。

(二)因材施教,四种类型学生的管理方式

1.做好新生调查工作,掌握学生个性特点

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不一样的成长成才程度。而作为一名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若能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做到因材施教,这不仅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同时也能提高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针对性地实行不同类型的学生管理方法是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

为充分了解在校学生的特点,笔者在新生入学初期会组织新生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含高中时期所获奖项,个人兴趣爱好,性格测量等。通过分析新生所填写的调查问卷内容以及根据其平时的操行表现,笔者会大致将学生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的、文体劳方面表现积极的、具备潜能但性格较为内敛的、违规违纪行为严重的。

2.拓展实践平台,提高学习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

针对学习兴趣浓厚,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着重为其提供平台,帮助他们全面提高自身技能,搭建学以致用的舞台。结合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等特点,也为切实落实本校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我们会鼓励该类型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型协会,通过开展技术能手大赛、电子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个专业型协会都会配备相应的专业指导老师。在协会的日常活动中,指导老师会引导学生面向市场,结合需求共同开发新产品。

为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也应充分发挥学习积极分子的特长,通过开展“一帮一”、“学习交流会”、“技能服务社会”等活动,运用他们自身较强的专业知识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积极营造互助互学的学习氛围。

3.丰富校园文化,培养文体劳积极分子的管理能力

通过观察每一届的团学干部换届选举,文体劳活动的报名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体育、文娱方面的表现较为活泼,参与团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针对此类学生,我们应该及时开展各种篮球、足球、排球联赛等体育活动,组织舞蹈大赛、歌唱比赛等文娱竞赛,为学生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与此同时,健康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优良的传统习惯、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等精神内涵。在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作为辅导员,我们须认真探究如何将团学活动与本系专业特色结合起来,如何在文体劳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向学生传递集体主义观念,如何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等内在文化。例如,针对理工科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架构,开展“电器维修技能大赛”、“我的生活我做主――小家电设计大赛”等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师生间的凝聚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全面发展。

丰富校园文化,为文体劳积极分子提供锻炼平台的同时,我们也应充分抓住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创造条件,通过素质扩展活动,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文书写作、语言表达、自主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积极培养他们成为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学生干部。

4.加强信念教育,发掘学生潜能

笔者所管理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行为操行良好,准时到达课室上课,从不违反纪律,但是相对缺乏积极性,很少主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班级集体活动等表现冷淡。据观察,这类学生除了上述文中所提到的高职院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较薄弱的原因外,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觉得自身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竞争意识和胆量。

此类学生的表现进一步说明了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健全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开展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读书会、学习心得报告会等活动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通过职场模拟、校园生活小品比赛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

5.密切关注特殊人群,及时处理学生问题

密切关注学生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是辅导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维护学校稳定,笔者认为我们应密切留意贫困生和违纪违规行为严重的学生。

第3篇

【关键词】农村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实施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53-02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是根据药品的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等方面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制定相应规范,以加强对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是当前国际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我国自2000年1月1日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以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药学技术人员不足,涉药单位规模小,药品管理混乱,农民合理用药意识淡薄,广大农村基层的诊所、卫生站、零售药店在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80%以上,因此,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进展和成效。笔者作为一名执业药师,曾对农村基层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现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如下探讨和思考。

1 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在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主体:药品经营者、药品消费者和药品监管者。通过对当前农村药品市场状况、消费者用药习惯、药品日常监管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无论是经营者、消费者,还是监管者,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药品经营者方面的问题

1.1.1 部分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经过近十几年的宣传教育,药店经营者、销售者,特别是驻店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和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药品市场流通及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部分药店没有处方也违规销售处方药。按照药品分类管理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药师必须通过对处方进行技术审核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只有部分规模较大的正规药店执行得较好,而大多数的零售药店并没有真正做到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很多驻店药师都认为,大多数农村药店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1.1.2 部分医院阻碍处方正常流动。在农村医药不分业、以药养医现象普遍。目前80%以上的处方药是由医院药房售出的,而在大多数的农村基层医院中,药品收入会占到医院总收入的60%以上。因此,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医院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止处方外流,要么不缴费不给处方,要么开处方用代码代替药名,要么不写规范的药品名称让外人无法辨识,有的甚至借助微机内部联网的办法,使患者看不到处方所列药品的名称,直接通过微机传递药品信息。因为处方不能在市场上正常流动,造成药品经营者,特别是药店无处方来源,处方就是效益,这就直接导致部分药店不能坚持做到对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全部索取处方或者做好处方留存登记。[1]

1.1.3 农村药店大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农村药店一般规模较小,柜台少,有的属家族经营,一些根本就是“夫妻店”,管理较为混乱,警示语的设置及药品的摆放都不规范,不能严格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加上很多药店没有储藏仓库,所有药品全都堆放在营业场所,更加剧了药品摆放的混乱。

1.1.4 药学技术人员匮乏,且分布不均。药学技术人员是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基础,但目前农村零售药店药学技术人员非常匮乏,并且其分布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比如,休宁县现有执业药师近 10 人,但 90%分布在医疗机构,而且执业药师、药师(中药师)等药学技术人员也大多集中在县城药店,农村药店药学技术人员寥寥无几,[2]正是由于药学技术人员数量的不足,直接导致了驻店药师随意脱岗,对处方的审核、提供用药咨询、指导合理用药等也就无从谈起,基本不能为群众提供药学服务。

1.2 药品消费者方面的问题

广大农村消费者合理用药意识淡薄,不经医生诊断自行购买处方药的现象普遍。根据消费者用药习惯的调查,大部分农村消费者生病后,只要自己感觉不严重,一般都是自行到药店买药,他们只关注药品的疗效和价格,忽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容易受虚假广告的蛊惑,他们对安全用药、合理用药认识不足,对药品分类知识不了解,对凭处方购买处方药还处在适应过程中。[3]

1.3 药品监管者方面的问题

1.3.1 对处方药的标示管理规定不严格。我国对于处方药的标签、包装并未要求印有显著的处方药标识,并且只是要求必须做到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相比较而言,美国对处方药的销售管理则非常严格,处方药专门陈列于一个房间内,消费者是看不到的,而且在美国,凡是处方药,生产厂家必须在药品标签上印上“Rx only”字样,即“仅凭处方销售”,使人一目了然,也方便对处方药管理。对非处方药,则不做任何标识要求,像普通商品一样,陈列于敞开式柜台中,由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4]

1.3.2 农村药品监管不力。近年来,基层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力度,如深入农村进行广泛宣传,开展农村药品市场专项检查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明显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问题。当然,目前农村药品监管力量仍然薄弱,平均一个县仅 10 多名药品监管人员,而一个县的零售药店一般却有上百家,药品监管部门力有不逮,除非有人举报,否则很难发现药店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违法行为。同时在日常监管中,对处方的真实性和开处方医生的资质也无法及时准确判别,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运行效果。

2 解决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中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须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己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并要因地制宜,创新监管方式,逐步消除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给群众用药安全带来的严重隐患,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笔者认为应结合农村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

2.1 解决药品经营者方面问题的对策

2.1.1 加强对违规销售处方药的监管。首先,创新监管方式,如对零售药店执行分类管理的情况,按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给予相应的奖惩,对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药店,[5]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给予处罚,并曝光药店违规信息,让广大群众也有机会参与监督,以此提高药店的自律意识和群众的监督意识;其次,加大处罚力度,当前,基层药品监管机构对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药店主要采取批评教育、给予警告或罚款的办法,这样的处罚力度不足以威慑处方药的违规销售者,必须加大处罚力度,比如可以采取加大罚款数额,行政拘留等方式加以处罚,引起重大用药事故,触犯法律的要依法给予严惩。

2.1.2 促进处方合理流动。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与卫生部门协调,督促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药品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处方和医院药房管理,确保处方合理流动,方便群众自主购药。

2.1.3 积极为农村药店提供指导和服务。监管部门要把握好监督处罚与指导服务之间的关系,加大对农村零售药店的指导服务力度,如通过开展“创建药品分类管理示范药店”活动,努力为药店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提供便捷、规范的服务,并根据药店经营品种和消费者需要,指导药店做好非处方药品种替代处方药品种工作,及时调整经营品种,扩大非处方药销售份额,这样既能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又能提高药店经济效益。

2.1.4 加强基层药师队伍建设。针对农村药店缺少执业药师和药师以上技术人员,大部分涉药人员基础知识缺乏、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报考执业药师或药师等技术资格、职称考试;要加大对涉药人员进行分类培训教育的力度,把药品分类管理及处方药药学知识作为培训必备内容,使他们了解和掌握药品分类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以提高涉药人员素质;要通过 GSP 认证和日常监管,督促药店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和药师等技术人员,积极指导和帮助他们按照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经营和使用药品。

2.2 解决药品消费者方面问题的对策

普及药品分类管理基本知识。基层药品监管部门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政府网站等载体,深入宣传药品分类管理基本知识,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药品分类管理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科学的用药习惯,主动了解、支持、配合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自觉凭处方购买和使用处方药,为药店索取处方和执行处方登记制度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3 解决药品监管者方面问题的对策

2.3.1 完善处方药的标示管理规定。国家药品管理部门应深入实际,多方调研,积极研究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应借鉴其它国家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先进经验,不断调整、完善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完善处方药的标示管理规定,从严管理处方药的标识、包装及销售。

2.3.2 加强药品分类管理的日常监管。基层药品监管部门应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标本兼治,严格执法,不断提高日常监管的覆盖面和频率,加大对药店药师配备和在岗情况的检查力度,从严审查药店处方审核、药品分类摆放、分类管理标识及警示语等行为,严厉打击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违规行为,不断提高药品分类管理监管水平。

总之,我们应坚持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与GSP认证及跟踪检查相结合,与药品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与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相结合,使各方面工作协调推进,确保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江雪、郑锋.农村零售药店药品分类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8):15-16.

[2]文彬、张荣怀等.加强监管 推进农村药品分类管理[N].中国医药报,2005,12(20):A03.

[3]孙加清.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实施的现状及监管对策[J].齐鲁药事,2006,(9):526-527.

第4篇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雷贝拉唑;黛力新;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b)-0124-04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abeprazole Joint Deanxit Treatment

HUANG Hui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Ning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ingde, Fujian Province ,352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rabeprazole in combination with Deanxit in the treatment of 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of 100 patients with 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dmitted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June 2016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In the control group, rabeprazole was giv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abeprazole Combined with Deanxit treatment, compared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GerdQ scor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4%)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abeprazole; Deanxit; Efficacy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也叫NERD,它是指,存在与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但通过内镜下检查没有发现明确的食管黏膜破损。其中烧心为主要症状,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样感觉向咽部或颈部上升[1]。对于GRED来讲,通常认为是胃酸等反流人食管,经黏膜破损处接触并刺激食管黏膜下化学敏感性的痛觉感受器。而对于NERD,完全用这个机制来解释似乎行不通[2]。因为NERD食管黏膜并无破损,而且不足50%的患者食管内存在病理性酸反流,烧心与酸反流的相关性差,这也可能是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对该病效果有限的原因之一,因此该研究为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应用雷贝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的疗效,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该院的10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人卫第6版《内科学》中关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之诊断,并经实验室检查与内镜确诊。其中,实验组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为23~64岁,平均年龄为(42.5±2.9)岁,体重47~72 kg,平均体重(57.2±8.5)kg,伴胆汁反流5例 ;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23~70岁,平均年龄为(47.7±9.5)岁,体重48~64 kg,平均体重(48.1±3.8)kg,伴胆汁反流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以及伴随症状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除治疗药物外,两组患者一般支持治疗护理方式均相同。实验组: 口服雷贝拉唑(国药准字H20031291),10 mg/次, 2次/d, 早晚饭前服,黛力新(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175中文名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5 mg/次, 早中餐前各1次。疗程8周。对照组: 口服雷贝拉唑,10 mg/次, 2次/d, 早晚饭前服;疗程8周。两组患者一般支持治疗护理方式均相同。

1.3 检测方法

GerdQ 评分是通过过去7 d烧心、反流、上腹痛、恶心、睡眠障碍、是否OTC用药6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0~3分,总分18分,分数越高提示治疗效果越差,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大。药物不良反应大致分为3类。①消化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口干。②神经精神症状:头晕、震颤、疲劳、睡眠障碍、不安、躁动。③药物过敏反应:皮肤潮红、瘙痒、广泛的荨麻疹[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总体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两组治疗前后 GerdQ 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

不同治疗方法:经过χ2检验,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 GerdQ 评分比较

不同治疗方法:经过t检验,治疗前GerdQ 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GerdQ 评分较对照组患者 GerdQ 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3 两组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不同治疗方法经过χ2检验,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消化道不良反应、神经精神症状、药物过敏反应以及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且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4]。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所占比例较高,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反流屏障被破坏、食管功能障碍、食管组织受损等是重要原因,与其他类型胃食管反流病一样,非糜烂性反流病的发生与发展与食管酸动力、内脏高敏感性存在一定关联,但是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精神压力逐渐增加,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亦会导致病情的加重,而心理精神因素在非糜烂性反流病的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心理因素会生理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反馈,因此临床治疗强调药物治疗、生活干预与心理调节综合治疗。

雷拉唑是众多质子泵抑制剂当中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用于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是近十几年来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显著的一类药物。PPIs即H+/K+-ATP酶抑制剂,其抑酸作用强,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久。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是胃壁细胞内质子泵驱动细胞内H+与小管内K+交换。PPIs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与以往临床应用的抑制胃酸药物-H2受体拮抗剂相比较,作用位点不同且有着不同的特点,即夜间的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强且时间长、服用方便,所以能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通过雷贝拉唑可显著降低食管内酸度,4~6周便可治愈,疗效显著,可对于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其治疗效果就不尽如人意了,若患者单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通常可通过添加精神调节药物,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同时作用于患者,使患者症状显著改善[5],这与目前研究报道相符合。雷贝拉唑能够通过抑菌、抑酸等作用,改善食管异常酸暴露状况,改善泛酸、烧心等临床症状 ,而黛力新,是一种精神调节药物,该药物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突触间的神经递质含量,可以增加去甲肾、多巴胺、5-羟色胺等,可以很好地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6]。同时还可以使患者内脏敏感度降低,改善食管功能。黛力新对胃肠蠕动有促进作用,对质子泵抑制剂起协同作用,所以 在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7-8]。该研究也发现了以下事实,实验组总有效率(94%)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8%)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GerdQ 评分(5.12±1.12)较对照组患者 GerdQ 评分(9.03±1.0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消化道不良反应、神经精神症状、药物过敏反应以及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表3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神经精神症状这一项不良反应中,加用黛力新的实验组患者有3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这可能是黛力新的副作用所致,虽然统计学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神经精神症状、药物过敏反应以及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这可能是样本量太少的原因,黛力新是由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组成的复方制剂 , 对轻中度的焦虑/抑郁有很好的疗效 , 并有镇痛、抗惊厥作用,同雷贝拉唑协同作用,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起效,很好地治疗了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与,与房玉海等的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不论单用雷贝拉唑还是雷贝拉唑联合黛力新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都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相近,均较少,但是雷贝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同时着手,协同作用,抑制了症状,改善了精神状况,临床疗效显著,但同时一定注意密切观察神经精神症状,这为临床药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借鉴性。

[参考文献]

[1] 李小佳.雷贝拉唑用药试验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5):909-910.

[2] 于洋.雷贝拉唑治疗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3):39-41.

[3] 王飞龙,周斌,张军.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4,25(48):4551-4553.

[4] 张荣梅,王秀杰,张风娇.雷贝拉唑治疗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8):41-42.

[5] 徐春红.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0):1459-1462.

[6] 赵乾.胃力康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30例[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131-132.

[7] 蚊.雷贝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S2):28-29.

[8] 郑光波,高向红,赵可检,等.奥美拉唑辅治中重度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45.

[9] 陈庆财,赵俊,张建义.雷贝拉唑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杂志,2014, 29(4):467-468.

[10] 房玉海,张丽丽,许威.黛力新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 20(10):818- 819.

第5篇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短短的几年时间,却开始从概念走向应用,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向知识管理方面去发展。

要了解什么是知识管理,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知识。按照知识管理的理论,在信息的增值链上,分布着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四个层次:

每一个层次代表着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要使数据提升为信息,需要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整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而将信息提升为知识,还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对于这个过程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理清信息与知识的概念对学习知识管理非常重要(事实上在许多应用场合又很难区分)。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提出: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各种不同的见解都反映出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强调信息向知识价值增值过程。

2、既重视知识增值的技术实现手段,又关注人的信息习惯与素养。

3、承认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也不同于人力资源管理,三者之间又互相联系。

4、知识管理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条件基础上。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要不要进行知识管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需要我们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反思教育媒体应用的习惯性思路,关注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既要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借鉴些思路和方法,又要深刻认识到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

正如知识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一样,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综合一些国内的专家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 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既然教育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倒底哪些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呢?依笔者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个,它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近几年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另一个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所提出的信息--知识增值链过程是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关注焦点,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对人类知识认识的深化,所提出的隐性知识的编码、共享及内化对于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体验教学等教改模式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知识管理所倡导的"积累-交流-共享-创新"思想,是学校的信息环境建设,文化氛围形成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石,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值得好好地思考和挖掘。

过去,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主要思路还是从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送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这一角度来进行,今天,面对信息时代,我们还是局限于从教育媒体或教育技术的范畴来探讨教育信息化的问题,认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一定会带来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其实在没有实施知识管理之前,技术还是技术,信息还是信息,教育信息化便成了设备现代化、技术高档化,资源数字化的代名词,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其实,媒体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技术要素,传递教育信息只是知识运动链条中的一环,网络时代的教育教育信息需要从更基本的要素来研究新时代教育和社会的规律,以便有效地和科学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管理正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深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当然,知识管理不能包含所有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但没有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是缺乏深度与前景的教育信息化。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这是因为在实现"校校通"以后。我们每一个学校都面临着网络时代全新的情况:一方面是互联网上已累积了五亿以上的网页,数以兆兆计的文字数,可以说是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开放的资料仓库。这些数据、资料、信息如何才能加工、转化为易于存取、可用的知识呢?另一方面是我们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准备建设网络资源库、网络课程、远程学习平台等,如何设计、组织、运行、管理这些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三,在一些已经开通网络应用的学习,一线教师们提出了许多迫切的应用,如文件分类问题、资源共享问题,知识版权和产权问题、网络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知识转换及知识创新的问题,有需求才会有应用,有应用才会的发展,国外或企业中的关于知识管理的经验与方法为我们解决上述网络时代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

学校是一个典型的知识管理应用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的文化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早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就有知识管理思想的萌芽,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在研究如何促进教材内容向学生头脑中知识的转化问题,提出了许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对这种知识转化认识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们研究知识管理仍然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不同于企业中所讲的知识管理,因为学校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组织知识管理,还包括个人知识管理,因为学校的工作重在育人,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和信息共享意识,没有个人知识管理不行,不但学生的知识行为需要规范,教师也需要加强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养成良好的知识管理行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应用活动。当然,针对整个学校的总体情况,提出知识管理的方案,开发知识管理平台,建立知识库,提供良好的搜索引擎和门户入口,编制全校性的知识分类方案,促进全校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这是组织知识管理的内容,只有把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结合起来,整个学校的知识管理局面才会真正形成。

下面列举了一些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由于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很难区别什么是信息管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管理:

1、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没有分类的信息常常一盘散沙,谈不上知识运用,分类不合理,标准不统一,常会限制信息的流通,容易形成知识孤岛。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分类方法,将知识分为:

(1)知道是什么--关于事实的知识;

(2)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关于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

(3)知道怎么做--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

(4)知道谁有知识--知道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这种分类对于揭示隐性知识的规律有一定的好处,但在学校具体操作上不易实现,建议学校在考虑知识分类时采用"多重动态分类"观点,按工作性质与工作流程分为学校通知、公告、教案、习题、试卷、课件、论文等,在设计知识分类时要考虑到与上一级管理系统的兼容性。最近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今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组织以主题方式,分为十八个核心心元素对信息进行描述。其中九个是必需元素,这些规范和标准对于目前比较混乱的教育资源建设状况来说是场及时雨,各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考虑知识分类时一定要加以研究和吸收。

2、知识的检索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各种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包括关键字检索、全文检索,现在还在研究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检索的范围也由关系型数据库扩大到一些非关系型的结构,如共享文件夹,邮件、网站、目录等,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3、门户站点与个性化服务

门户站点建设是当前及今后学校知识管理的一个热点。学校内部的门户站点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入口,里面应包括一些公用信息和私有信息,如学校的通知、公告、新闻、最近知识库和更新情况都应放在明显的位置,除此外,还应包括邮件、日历、任务、订阅等个性化服务信息。每个用户登录后都有一些个性化的界面,一些订阅的个性化服务内容推到用户面前。此外门户站点还能提供一系列的模版,方便个人或团队创立个人网站,进行沟通与交流。

4、创建知识库,关注知识流

知识库不是资源库,资源库是所有信息的集成,而知识库是学校中最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知识或信息的集成,只有经过消息吸收后的知识再创新,具有收集整理的价值,以便为后来者提供利用。传统的资源库有一个静态的、相对固化的结构,主要是完成信息的不断堆砌,很少考虑使用者的角色,使用行为和习惯,而知识库则是从工作流的角度来认识,他具有动态的、不断深化的结构,关注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5、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知识共享环境

技术手段只是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个方面,知识管理更重要地是营造一具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信息氛围,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形成动态的知识流,由个体的知识转化为集体的,由隐性的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创建学校内部的知识地图,避免出现知识孤岛或知识垄断现象。分享和利用知识往往是不自然的行为,知识共享需要知识管理者的推动,要建立一种信息化氛围,明确知识产权,将知识行为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去,打破边界森严的组织结构,这样,一种健康向上,充满信息化氛围的局面才会形成。

6、兼容个性化策略,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

学校教育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以隐性知识的方式存在着,由此而成一个学校内在的文化底蕴,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一是编码化策略,即把隐性知识通过编码,转化成显性知识,然后进行共享利用。另一种是个性化策略,即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形成与个体的亲身经历,当时的环境情境密不可分,所以通过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利用。应该承认,编码化策略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对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讲,所以我们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人与人的语言沟通,通过网上实时通讯进行音像交流,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学术沙龙,开展头脑风暴等形式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 四、知识管理实施的步骤

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实施决不仅仅是某个流程的规划管理,而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学校办学目标的确立,小到某一节课都会涉及到知识管理的内容,所以做知识管理决策时必需慎这又慎,决不能轻言知识管理。另外,知识管理也是一个渐进式的变化过程,知识管理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推广和支持,并加以制度化规范化。一般学校知识管理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五、知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知识管理目标要与学校总的办学目标相关联。

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目标,要从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学生能力、改进教学模式等方面考察知识管理的价值。

2、应将知识管理作为技术和组织的基础构件。

学校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出知识管理的思路和目标,在硬件配置、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中要符合知识管理的规范与要求。

3、要建立标准的、灵活的知识结构。

学校在可参照有关文件,构建适合学校本身的知识结构,确定好知识传替通道与流程,建立针对不同目标的多重知识传递通道,进行相关的检索技术研究,确保知识库建设好,运用好。

第6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创新

1.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基本知识

1.1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来越多,怎样从众多无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了人类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信息管理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的有序化,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最初的信息管理,只是对信息载体的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这样信息管理的对象扩大到与信息有关的人、机构、设备环境等。这时信息管理已经从图书馆等专门的情报部门转变成为一种社会行为,人们对信息等同于物质和能源的地位,极其重视信息的管理。

信息管理的特性:①实在性。信息管理是通过对信息载体、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设备等实体的管理来实现对信息内容的管理,其管理的“实在性”相当明显的。②综合性。信息管理摆脱了纯粹依靠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是从多角度全面着手,综合性地去解决人们的信息问题以帮助高层管理决策,制定组织发展战略,满足信息管理在更高层次上的战略性需要。③过度性。信息管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但在知识管理出现之后,信息管理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知识管理上来。

1.2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得到兴起的。有人认为信息管理经过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三个阶段,因此知识管理也可以看做是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虽然知识管理思想的雏形早已形成,但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才受到人们的真正关注和广泛认同。知识成为各类组织的核心资源和管理的主要内容,知识管理正在成为管理的主题。从本质上说,知识管理是要保证知识的共享,而且是一种对人的管理,是要保证使人大脑中的无形资产即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供分享和利用的显性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知识管理的特性:转化性。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知识转化,它不但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也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进行互动转化,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进行知识创新,通过知识创新来解决经营管理问题,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创新力和应变力。

分享性。对知识管理来说,知识分享比知识拥有更重要,知识分享必然地走向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因此知识管理要求培养组织优良的知识共享文化,形成和谐知识共享环境。

困难性。隐性知识管理是指人们对隐性知识、经验的管理,区别于显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显著的特点,也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2.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区别

2.1 管理对象

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即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的目标,主要是静态的、编码化的的显性知识。忽视对人——信息载体的管理。

知识管理的对象要大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对信息的管理,还包括是对人的管理。既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认为知识不只来自于编码化信息,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存在于人脑中。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在于发掘这部分非编码化的知识。

2.2 管理理念

知识管理与广义信息管理中都涉及人的管理,但其中人的含义是不同的。信息管理中的人的管理因素,基本上采纳的是人本管理的思想,它强调的是人的显性知识转化与技术管理,偏重创造成果的管理,人在一定程度上被物化,是被动的。

而知识管理中的人的管理因素,是一种新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人的智力资本的管理,它倡导人的主动性,是人的智力开发与激励的管理,是智力成果创造过程即创新的管理,智力开发、共享、应用成为核心。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进一步体现,人成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发生延伸,就是管理者的管理重心发生了转移,从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以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2.3 管理目的

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信息和人类特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人们发明了各种信息组织工具,例如分类方法,主题法来实现对文献的有序化,现代网络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广泛利用各种元数据来实现对信息的标识,网络分类法,草根分类法的兴起,都是人类序化文献信息的努力结果。这些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文献、信息的特征标识来实现信息管理。主要是实现信息流的控制。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因此知识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二是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也有人把它理解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强调通过集体智慧与知识共享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竞争力,力求创建一个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以共享的平台。主要是实现知识应用。

2.4 管理成果

信息管理的成果以提供一次原始文献和二次文献线索为主。实现数据到信息的转化。而知识管理重点在于提供包括分析报告、综合研究成果在内的加工信息,直接告知使用者是直观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化知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联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第7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地图图书情报学研究结构

1引言

知识管理是目前学术界长兴不衰的研究领域,辐射了管理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科。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系统、管理实践、智力资本、组织行为和创新绩效9个领域,囊括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方法论和应用三大宏观方面以及组织、人员、系统三大微观方面。

不同的学科对同一主题的研究,在视角、方法和目的上都会有所不同,例如管理学侧重知识管理中的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科学关注智能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内容;而图书情报学更倾向于对知识管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本文即是站在图书情报学的角度,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近5年来在该领域中对知识管理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及发展的趋势。

对知识管理的发展动向,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探索,综述文献如邓湘琳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卢金荣、郭东强的知识管理热点问题研究综述等;研究类文献如张勤、徐绪松采用共词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对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的探索,赵艳枝利用关键词的关联规则,对情报学界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张勤、马费成以共词分析为方法,对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进行了探讨,Murray从企业的未来创新变革的角度对知识管理的发展重点进行了阐述,Meams针对南非地区信息和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进行了趋势探索,Mohamed更多地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而Andriessen则提出了一个可视化的方法,来对组织的知识管理进行绘图,揭示隐性知识,等等。

上述研究各具特色,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管理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源大多是国内文献,或者只是针对若干种国外期刊,不能全面反映国外知识管理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分析方法也不够完整,偏重于单纯的定性分析。本文从图书情报学的专业数据库(EBSCOLISTA)中提取2006年至今的有关知识管理的文献,采用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数据分析,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绘制出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并以此解读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的侧重点,总结出发展热点和研究趋势。

2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EBSCO数据库中的Ljbrarv,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Abstracts(LISTA)。该数据库收录了600多种期刊及书籍、研究报告和学报的索引,主题包括图书馆学、分类学、编写目录、书籍装订、在线信息检索及信息管理等内容,数据库中的文章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该数据库中收录的期刊内容全面、广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本文选取LISTA中从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这段时间收录的知识管理相关文献,并下载了这些文献的摘要及关键词等信息。

在LISTA数据库中,以“KW=knowledgemanagementORsu=knowledgemanagement”为检索式,并限定时间为“2006年01月至2010年03月”,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出检索结果1918篇,对这些以知识管理为关键词或主题词的文献进行关键词收集整理,得出以下结果,如表1所示:

1918篇文献中,共包含不同的关键词5333个,其中除去本位词knowledgemanagement,以及文献类型关键词Book,Nonfiction及Record,有效关键词为5329个,有效关键词出现的总次数为16413次,其中前100位关键词出现总次数为6699,占总数的40.82%,前30位出现的频率为25.97%。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前30位关键词的词频均大于60,且占据总词频数的25.97%。而前100位关键词也只占了40.82%,因此,本文的分析就以这30个关键词(见表2)为基础。

从表2中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也包括很多方面,如技术、服务、资源、企业管理、高校图书馆应用、信息素养等内容。那么,这些研究方向对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研究各有怎样的贡献率?它们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内在联系呢?我们能否从这些文献中解读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结构?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借助社会统计软件SPSS,对以上获取的关键词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以期构建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地图。

3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及知识地图构建

知识地图起源于地理领域的地图,最早由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es)提出,通过分析文献的逻辑内容,找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能够引起人们创造和思考的知识点并将其联系在一起,构成知识地图,通过知识地图揭示知识的有机结构。知识地图是基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理论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起来的、国际上新兴的可视化研究方法,目的是应用图示的方法揭示出学科领域的发展及演进趋势、研究课题的扩散与传播、作者或机构间的关系等。本文即采用知识地图法,首先对表2列出的前30位高频关键词进行两两的共词检验,即对高频关键词两两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得出30*30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再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导入到SPSS中,通过关键词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来绘制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

3.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过尽可能少的因子来描述尽可能多的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研究对象的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对以上提取的30个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图l所示,有8个因子被提取,这8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为74.943%,即是说,将这30个关键词分为8类,就解释了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约75%的信息。而其中前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9%,根据“所提取的因子应能概括总体信息的60%以上”,本文将这30个关键词分为5类。另一方面,与因子抽取相配套的因子个数碎石图(见图2),则直观显示因子分析的前5个因子类别是比较明晰的,前5个因子对整体走势起了决定性作用,是变化最明显的部分,这说明将知识管理研究划分为5~8类都是合理的。

3.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依照“物以类聚”的原理,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的分类。其原理是同一类中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的个体差异却很大。本文采用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系统聚类法对共词的相关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将这30个关键词按组间连接法,即将平均距离最小的两项合并为一类,最后绘制出30个关键词的共词龙骨图(见图3),初步反映关键词之间的聚类情况,然后参考前面因子分析的因子个数,将30个关键词聚合成5类。

该龙骨图直观显示了30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其中越早被聚为一类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越紧密,而类的大小直接反映这个主题的集中程度和学者对它们的关注程度。一般来说,理论性强、研究方向指导性强以及较受重视的研究领域会形成较大的类。

3.3多维尺度分析

在确定了聚类的个数和基本范围后,接下来通过SPSS中的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多维尺度分析图,并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按照5因子要素,将30个关键词按照图3的聚类,最终绘制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见图4)。

图4中,横轴衡量了研究的应用性。越往右的主题与实践应用的联系越紧密;纵轴衡量了研究的理论性,越往下的主题理论性越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B类研究的实践应用性是最强的,D类研究的实践应用性相对较弱,A类研究的理论性最强,而C、E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

按照以上各种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根据30个高频关键词将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管理研究结构分为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企业组织应用、共享与创新、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以及信息素养五大类,如表3(表内百分比为各类在五大类中所占的比重数)所示:

同时,根据同一类中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次数,采用内部连接的平均值算法,得出这个主题的密度,根据该类与其他类的外部连接的总和平均值算法,得出该主题的中心度,并以中心度为横坐标,密度为纵坐标,取各个类中心度和密度的平均值为原点,绘制战略坐标图。其中密度反映的是字词聚合成主题的联系强度,也就是该主题的内部强度,它表示该类维持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一般来说,密度越高,说明分类中的各关键词联系越紧密,研究趋势趋向成熟;中心度反映的是一个主题和其他主题的相互影响程度,一个主题与其他主题联系的数目和强度越大,即类与类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这个主题在整个研究工作中就越趋于中心地位。根据密度和中心度的计算方法,本文绘制出国外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发展的战略坐标图(见图5)。

从战略坐标图可以看出,五大类呈两级化的分布状态。其中A、D在第一象限,即表示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以及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是知识管理研究的中心,发展较为成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而其余三类B、C、E则不同程度地分布在第三象限,表示企业组织应用、共享与创新以及信息素养的研究相对处于非核心的状态,其发展还不够成熟,未具规模。

4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发展现状的解读

根据以上国外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研究的知识地图和相应的战略坐标图,结合近年来知识管理发展的现状。以下对该领域中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构和特点进行简要解读。

4.1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

分类A“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是五大类中最大的一类,所占比重高达45%,包含了9个知识点。这是知识管理传统的研究方向,涉及的研究内容范围较广。涵盖了资源、技术、服务、管理、专家等各方面,是对总体构架和理论基础的研究。A类研究在图书馆情报学研究中最受重视,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一象限。该类的密度和中心度最高。说明A类研究的核心度和成熟度在所有类别中都是最高的。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A类研究的理论性最强,而实践应用性中等。

4.2企业组织应用

分类B“企业组织应用”在五大类中所占比例为14%,包含了6个知识点。这是管理学非常重视的研究方向,在图书情报领域也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该类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三象限,核心度和成熟度要低于A和D类,但高于C和E类。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B类研究的理论性中等,而实践应用性是最强的。

4.3共享与创新

分类C“共享与创新”在总类中占8%,包含了4个知识点。这也是一个研究的重点,位于战略发展图的第三象限。因为该类的主题相对较窄,虽然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受主题范围的影响,其核心度相对较小,成熟度也不高。知识地图显示c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应用性较强。

4.4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

分类D“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是5大类中的第2大类,所占比重高达28%,包含了6个知识点。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日益膨胀、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信息服务逐渐难以满足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求。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知识服务及涉及到的知识整合、组织、处理、检索、存储等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研究的热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类中的关键阋“UnitedState”直观地说明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美国是研究知识服务、组织和检索的翘楚。该类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一象限,其核心度和成熟度仅次于A类。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D类研究的理论性中等,而实践应用性则相对较弱。

4.5信息素养

E类“信息素养”是最后一个被聚入的类,其研究比重占五大类的5%,包含了3个知识点,位于战略发展图的第三象限。虽然这一类的核心度和成熟度相对其他4类而言比较低,但是近年来图书情报学对信息素养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多,而信息素养也逐渐地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研究主题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中,并且在各大高校中,也被认为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信息素养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信息需求,发现知识和利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这都涉及到了知识的管理和应用。所以将知识管理相关的服务、方法融入到信息素养的规划和实施中,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知识地图显示E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应用性中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五大类别,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包括许多其他内容,如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管理、互联网、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知识转移、竞争情报、社会网络、搜索引擎、本体等内容。这些研究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此,五大类只是涵盖了图书情报领域对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全部。有些新兴的研究因为发表的成果还不够多,尚不能体现在知识地图中。有的类别下包含了很多小类,对于具体的研究方向而言,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细分研究。此外,有些类目名称虽然不同,但内容可能是一致的,这在分类和研究中也应注意。如智力资本和知识工人,本质上都是对知识人员的描述,但是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类别。这是因为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角色背景是不一样的,在企业管理中,知识人员承担着智囊团的角色,而在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中,知识人员大多是指服务的提供者。

以上5类研究结构,与Ponzi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及Subramani等人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结合两者的研究,他们将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构大体分为:①从公司战略的高度认识知识管理;②“学习”的相关研究;③组织信息处理和IT支持;④知识管理的实践。本文的各类结构基本可以在他们的结构中找到对应点,如针对企业公司的知识管理应用、信息处理及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情景学习和信息素养等。不同的是,Subramani在文中提出的“知识哲学”在本文中没有反映出来,这应归结为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国内研究中,张勤等人对知识管理研究结构采用更细致的标准,划分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人力管理、组织行为理论与创新绩效几大类,这些也都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互印证。

5结论

综合以上对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

·总体上看,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发展,但实质上,无论是组织应用,还是知识的检索与服务,各个类别下仍可概括为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应用两大维度。

·国外知识管理的三大系统——信息科学系统、管理科学系统、社会学系统,相互交织与作用,形成了知识管理领域内容纷繁多样的研究主题,从而构成了以“技术一管理一人”为主脉络的庞大研究体系:国外知识管理从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二元范式并存发展至今,逐步融入“人”作为参与信息和知识流程的各种角色,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正逐步成熟,促进知识管理学科的更全面深入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研究方向如基本理论技术和企业应用的研究外,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信息素养和共享与创新中的应用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是技术创新和创新绩效管理,这些都是近年来知识管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虽然在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国外仍有一些差距,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研究力量的增强,国内的研究也对世界知识管理的科研成果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勤,徐绪松,共词分析法与可视化技术的结合:揭示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管理工程学报,2008(4):30-35

[2]邓湘琳,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59-61

[3]卢金荣,郭东强,知识管理热点问题研究综述,科技管理研究,2008(1):190-192

[4]赵艳枝,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研究现状分析——利用关键词的关联规则挖掘,图书情报工作,2008,52(7):102-105

[5]张勤,马费成,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情报学报,2008,27(1):93-101

[6]MurrayAJ.Workplaceinnovation:Theenterprisenfthefuture:Tippingpointsonthehorizon.TheJournalnfInformation&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s,2008,38(2):155-162

[7]MearnsMA.Trendsinthetheoreticalandresearchmethodologicalapproachesappliedindoctoralstudiesininformationandknowledgemanvgemenl:AnexplorationoftenyearsofresearchinSouthAfri-ca.SAJIM:SoulhAfrican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10(4):7-23

[8]MohamedM.Knowledgemanagementteehnalogles:The"continuumi-zafion"nfknowledgemanagementtechnology,.TheJournaloflnforma-Lion&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s,2008,38(2):167-173

[9]AodriessenD,KliphuisE,MckenzieJ,etat.Picturesofknowl-edgemanagement,developingamethodforanalysingknowledgemetaphorsinvisuals.

ElectronicJournalofKnowledgeManage-ment,2009,7(4):405-414

[10]陈强,廖开际,奚建清,知识地图研究现状与展望,情报杂志,2006(5):43-46

[11]姜春林,李江波,杜维滨,基于CSSCl的我国管理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2):55-58

[12]钱峰,基于SPSS知识地图的国内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分析,情报科学,2008,26(6):924-928

[13]魏晓俊,基于科技文献中词语的科技发展监测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7(3):34-39

[14]岳洪江,思峰,国外管理学博士论文研究主题的町视化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91-94

[15]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9

[16]PonziLJ.Theintellectualstructureandinterdisciplinarybreadnfknowledgemanagement:Abibliometrestudyofitsearlystageofdevelopment.Scientometrics,2002,55(2):259-272

[17]SubramamniNerur.Examiningtheinlellectualstructurenfknowledgemanagement,1990-2002——Anauthorcocitationanalysis//MI-SRCWorkingPapers.Minneapolis,MN:ManagementlnfommtioaSystemsResearchCenter,CarlsonSchoolofManagement,Ilniversi-tyofMinnesota,2003:23

第8篇

不可否认,J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陈总是一个十分睿智的人,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十分透彻,把知识管理跟公司的生产密切相连,并最终为公司的生产产生推动作用,我想这也是知识管理的根本所在。

正是因为CEO的高瞻远瞩,才出现了CKO的难题,如何整合现有的知识库,使现有的知识库由知识仓库向知识平台转变。也为了更好地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对魏凯所承担的知识管理项目进行一下分析。

知识管理项目失败解析

客观地说,魏凯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J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开始知识管理的建设,但结果却是“没有迹象表明这些‘知识’除了占用硬盘空间外起到了什么作用。”就是这样的一个知识管理现状,经过魏凯短短几个月的实施,“光在BBS上的讨论帖子数量已经突破了数十万条,发表的主题也有近万条。”,并且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使得J公司的知识积累非常有效,各个部门热情参与,知识资料的数量直线增长。显然,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效果是不容易的。

但问题也就来了,寻找信息变得异常困难。由于大量的同义词和歧义词的存在,使得问题的搜索非常困难。尤其是一开始为了鼓励大家参与,就没有设立什么约束条件,大家天马行空地参与,热情尽管很高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而且解决方法雷同性很大。绩效考核的作用,使得同一个问题被屡屡重复提问,并得到相同的解决方法。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结果却并不怎么有效。这样一来,大家越来越不把知识库作为寻找知识的手段。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推广知识管理的企业来说是很危险的。

简单总结一下魏凯的工作,虽然成效非常显著,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没有做好全面规划,一味地鼓励参与而忽视了管理,简单的激励而忽视了考核是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知识管理需求分析

正是因为出现了这些问题,其结果又与公司的CEO对于知识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才导致了魏凯的工作难题。

公司CEO对于公司知识管理的阐述,的确是知识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我们从CEO对知识管理的阐述中可以提炼一下陈总的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毛片在线视频 | 在线精品99 | www.97色.com| 91久久精品久久国产性色也91 | 午夜一级在线 | 中文字幕五区 | 色视频综合| 91手机电影 | 97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久久久 | 国产在线麻豆 | 91传媒免费观看 | 免费看91的网站 | www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午夜手机在线视频 | 91免费高清视频 | 97超碰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的视频 |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 亚洲综合天堂网 | 九九九九色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97色在线 | 国产 | 午夜免费成人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www91在线观看 | 国产日本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 久久久久成人免费看a含羞草久色 | 国产二区精品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77久久|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床豆 | 91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a在线一区| 成年免费视频 | 97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