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统计学发展阶段

统计学发展阶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2 09:14: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统计学发展阶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一)发展历程纵观统计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从中得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统计学作为知识体系的核心,还具有较为独特、清晰的发展流程。这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利用3个发展阶段概括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下文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该阶段,经济学专家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研究比较国家经济实力的实际发展情况。第二个发展阶段:属于国家经济核查体系的完善阶段。多数和本体系有关的部门,在分类上更加细化,使得国家经济核查体系逐渐完善。在本阶段,统计学设计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进,确定核心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和国家经济行业分类体系,细化国民经济结构部分等,不断充实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体系。在科学应用统计学的基础上,优化资料配置,将社会经济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个阶段,也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目前所处的阶段。在本阶段,在经济统计领域中,形成了微观统计与宏观统计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不断完善的新局势,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化、网络购物以及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独立性地位更加重要。这就要求人们要从新的社会发展途径中,深刻理解经济统计,为统计分析打好基础。一些人无法全面理解国民经济核算,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是只是用来说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这无法发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作用。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在旅游业、收支分配调节、交通运输、物流、金融体系以及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统计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二)欧美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多数经济学专家和统计学专家都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其中经济学家、统计学法威廉•配第就对国民收入总量进行分析、统计。随后,出现了价格与需求函数关系量化分析,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进而实现统计和分析这两门科学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国家经济核查体系,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充实国家经济核查体系。此后,出现了投入产出分析法与资金流量表。这些都极大了促进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三)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统计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检查与制定工作之一,在企业,乃至国家所有部门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成为了总结与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统计学数据等有关内容并没有获得较为深刻的利用,统计学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统计学在整个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方向、核心地位、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所在等,并不断发展此趋势,利用措施弥补数据的不足和数据质量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现代统计学分析法,实现统计学的独立发展,以此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二、结束语

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MRI突出程度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四步腰型)的关系。方法 根据腰椎间盘MRI突出程度分为3型,根据冯氏临床分型分为4型,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病程、腰型、腰椎MRI突出程度,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年龄与腰型、突出程度无关。病程与临床分级相关性显著,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无相关性。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腰型分级相关性显著。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型在明确诊断疾病发展阶段和层次、指导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临床分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isc protrusion on MRI, sex, age, course and the clinical types. Methods MRI was performed for 102 patients. The disc protrusion was p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clinical types,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four types. Statistically, age, course, clinical type and protrusion on MRI were analyzed by SPSS13.0. Results The age was not related with the clinical types and disc protrusion on MRI. There were obvious relations between clinical types and course. There were obvious relations between clinical types and disc protrusio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types are very important on diagnosis of disease stages and choice of therapy in treating lumbar disc protrusion.

Key words:lumbar disc protrusion;MRI;clinical types

多年来教科书一直沿用“脊柱侧弯”来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形变化,而冯氏[1]提出,由于脊柱内外平衡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躯干外形按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可顺序出现腰曲变平、腰骶上移、旋盆翘臀、旋腰挺胸四步规律性变化;以此判断病情的轻重、病程长短、治疗难易及预后等,加深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揭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型变化的内在联系。为了验证冯氏临床“四步腰型”理论的科学性,对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收集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试图找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征象与临床分型(四步腰型)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顺序收集2002-2006年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行腰椎核磁共振(MRI)检查,共102例,其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平均38岁。

1.2 云纹图检查

用TYZ-Ⅱ型投影式云纹图诊断仪进行腰背部云纹图检查,

如背部左右波纹不对称,有1个以上的波纹间距差即为阳性,表示双侧有5 mm以上的高度差。通过体格检查和云纹图分析进行临床分型(四步腰型)[1]。

1.3 临床分型

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根据患者躯干外形按病情轻重分为4型(四步腰型)[1]。1型:腰曲变平;2型:腰骶(功能)上移;3型:旋盆翘臀,特点是人体脊柱中轴线失去平衡,造成脊柱两侧腰肌呈“条(块)状交叉痉挛”,站立位骨盆倾斜旋转,腰骶尾部菱形窝变形[2];4型:旋腰挺胸。4型为3型进一步进展为胸廓旋转变形。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3]

1级为椎间盘膨出,2级为椎间盘突出凸出,3级为椎间盘脱出。

1.5 统计学方法

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

2 统计分析与结果

2.1 年龄与突出程度的关系

(见表1)表1 年龄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略)注: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无显著相关性(r=-0.055,P>0.05)。

2.2 病程与突出程度的关系

(见表2)表2 病程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略)注: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无显著相关性(r=0.076,P>0.05)。

2.3 病程与腰型的关系

(见表3)表3 病程与腰型的关系(略)注: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相关性显著(r=0.520,P

2.4 腰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

(见表4)表4 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腰型的关系(略)注: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两者相关性显著(r=0.318,P

3 讨论

本研究验证了冯氏临床分型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认为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影像学诊断与冯氏临床分型(四步腰型)的诊断,比现有的笼统的腰椎间盘突出及脊柱侧弯诊断更有针对性,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程度、发展阶段及预后变化,揭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型变化的内在联系,对明确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有很大指导意义。

3.1 临床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本研究观察到腰型与MRI椎间盘突出程度间相关性显著。1型患者椎间盘膨出的发生率为41.7%,突出的发生率为41.7%,脱出的发生率为16.6%;2型患者椎间盘膨出的发生率为18.2%,突出的发生率为54.5%,脱出的发生率为27.3%;3型患者椎间盘膨出的发生率为10.8%,突出的发生率为54.1%,脱出的发生率为35.1%;4型患者椎间盘突出和脱出的发生率各占50%,其中属于重型的3、4型占脱出患者的67.6%,而只占膨出者26.7%。4型没有1例是膨出,而1型患者椎间盘脱出的只有2例(5.8%),突出者为9.4%。从以上数据的集中趋势看,随着突出程度的变化,形态学上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临床分型越高者,其间盘突出、脱出者比例越高。另一方面,两者又不完全一致,虽然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但影像学的腰椎间盘突出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病情的轻重和发展方向。本研究中轻型的1、2型组中有11例为腰椎间盘脱出,但临床症状并不重,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3.2 明确疾病发展阶段和层次,补充影像学诊断的不足

从病情发展和变化顺序的角度来看,患者病程与突出程度无相关性,而与腰型相关性显著,病程迁延时间越长,临床分级越高,病情越重,说明不同腰型患者病情所处发展阶段明显不同,提示预后及转归也有所差异。我们认为影像学诊断只能体现“病位”,并不能完全体现疾病严重程度,亦不能说明病情发展的阶段,更不可轻易据此判断其预后和转归。而临床腰型分级由于引入了“时序”的概念,考虑了脊柱失稳后序贯发生形体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较全面地体现了“病势”、“病性”,对病情发展与转归的判断有很大帮助。

在治疗中要随时根据病情的发展来改变治疗方法,影像学表现只是摄片当时的情况,而病情却是不断发展的,临床中我们往往见到患者症状消失后复查MRI,突出程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但患者的腰型却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反映病情纵向发展变化的临床腰型定性诊断和反映某一时间椎间盘形态的影像学定位诊断要结合考虑,才能准确把握病情动态的进程。

3.3 指导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转变治疗观念

病程迁延时间越长,临床分级越高,病情越重,所以在病程发展早期(1、2型)就要及时消除无菌性炎症,纠正单多个椎移,尽快恢复脊柱内外平衡[1],避免向重型发展;对已发展为重型(3、4型)的患者,在髂嵴较低侧下肢穿矫形鞋,保持骨盆的正常位置,力争使髂嵴连线与地面平行,解除两侧腰肌条块状交叉痉挛,平衡腰肌,稳定脊柱[3],为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创造良好条件。所以,腰型的划分对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认为,重型(3、4型)患者要及时收住院治疗,打破压迫-神经根水肿-进一步压迫的恶性循环,逆转病情发展方向。轻型(1、2型)患者则可以门诊治疗,而对于突出大的轻型(1、2型)患者,要改变突出大就要做手术的观念。我们认为,机体通过代偿,病情处于相对稳定期,通过纠正单多个椎移,恢复脊柱的内外平衡[1]。可见,腰型的判断对手法适应症的选择,及选用何种手法具体操作是很有指导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3,231.

第3篇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

3、数学。

4、运筹学与统计学。

5、思想政治理论。

6、数据模型与决策。

第4篇

关键词:事物的质 事物的量 事物的度 相互转化 相互渗透

1.认识事物的质,深刻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

质是事物自身区别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决定了是这一事物而不是它物,并能使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相区别。质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它物的内在标志和本身固有的特殊的规定性,不同事物具有不同质的规定性。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所以统计所要反映的是一定质的规定条件下的数量表现,从量的分析中探讨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又总是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进行的,所以我们开展统计工作,就首先应认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及统计要素和统计内容,熟悉经济现象的概念及相互联系,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质的属性,规定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科学涵义和范围。在实践中必须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要有正确认识,才能研究它们的数量方面,从定性认识进入定量认识,使认识进一步深化。统计国民收入,必须首先明确国民收入的概念,即国民收入是一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值扣除生产资料价值转移部分,也就是本年劳动所新创造的价值,如不把社会总产值和新创造的价值区分开来,就不可能正确统计国民收入的数量。可见,认识事物的质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和基础。由于任何事物的质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系统,所以呈现事物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统计职工人数,不仅要统计职工数量,而且还要从职工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工种、工资等不同侧面来反映它的各种构成,揭示职工人数增减变化及其构成变化,从而才能进行深入分析。事物的属性是由质决定的,而且又是质的必然表现,事物的质不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比较,就无从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质。统计工业总产值实现情况,它只表明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却不能说明工业生产的计划完成程度,只有通过它与有联系的计划总产值相比较,才能反映它的计划完成情况。但仅仅这样分析还不够科学,还要通过不同属性的表现,分别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说明同一种质。

2.认识事物的量,广泛研究事物量的规定性,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

量是表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和组成结构等都是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它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外在规定性。品销售额多少、消费水平高低、生产周期快慢、社会总产值构成等等,这些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同一质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从不同侧面反映事物的数量表现,全面认识事物的质。对农民家庭收入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从农民家庭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收入构成、平均人均纯收入水平等几方面的规定性综合分析评价其增长情况,揭示农民生活改善状况和提高变化趋势。否则,评价结果将是片面的。任何事物又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质和量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规定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质是量的基础,量是质的反映,所以在研究任何事物时,认识质是认识事物的首要前提,然后才能对事物的量进行分析,由质进入量,这是对事物质认识的深化,但还需要广泛地认识事物的数量关系,对事物质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化和精确化。分析某农作物总产量的计划完成情况,只有对总产量内部矛盾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分析其播种面积变动、失收面积变动、单位产量变动各个因素及影响程度,广泛地研究各因素与总产量的数量关系,才能找出影响总产量以及影响播种面积、失收面积和单产变动的主客观原因,继而深刻地认识完成计划总产量这个质。统计工作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对社会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据此做出推理、判断和预测的工作过程。因此,在实践中要掌握大量的经济现象数据,充分而广泛地研究事物的量,分析事物量的变化,深刻地说明事物的质,提高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认识的深度,增强对客观事物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和应变的主动性,为科学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

3.认识事物的度,掌握决定事物质的数量界限,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和量的界限、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特定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度的上下极限点称为关节点或临界点。度就是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之间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线或最低界线。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稳定,突破这个范围,事物就要发生质变。由于每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质都有一定的数量界限,因此也都有相应的关节点。在关节点范围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突破关节点,超过这个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国家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划分为贫困型、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的不同标准,就是不同类型生活水平农户的度;统计分析中的盈亏平衡点就是一定事物质的上下极限的关节点。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把握事物质和量的统一,为统计实践和研究提供正确准则。而且为了促进事物更好地发展,还要认识和掌握事物最佳的度,在统计实践中做到胸中有数,坚持“适度”原则,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克服“过”和“不及”两种错误倾向,遵循趋势性原则,及时洞察事物量的细微变化,注意量变的警示信号,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量变的方向量的界限。产业结构分析,必须把各产业控制在最佳规模,背离了最佳结构点,产业结构就失去了平衡。因此,在实践中要深刻认识事物质和量的相互制约关系,善于把握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和事物最佳的度,克服工作中的片面性和极端化,提供科学的经济信息,优化社会经济活动,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4.认识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关系,注重事物量的变化,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表现为量和质的统一,而且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因此,事物由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和向对立面转化表现为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相互转化过程。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关节点而超出事物的度的界线,就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就表明了贫困型―-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的变化趋势。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过程。量变引起质变还表现在数量没有增减,由于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和组合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质变。在统计分组中按照事物现象的不同特征归类进行研究,就会得出不同的分析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无限发展。因此在实践中要充分认识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而且又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客观规律。当量变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要发生质变的转化。所以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要重视量变的积累和变化趋势,当量的积累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不要拨苗助长,急于求成,盲目去做,防止破坏特定的量的界限,影响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当量变的积累处于消极状态时,要防微杜渐,控制量的变化方向及量的积累,使事物的消极因素的量有序的转化,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5.认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关系,把握事物的部分质变,推动经济活动持续良性运转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总的量变过程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则进一步揭示了不仅在新旧事物之间,而且在同一事物、同一过程的各个发展阶段之间都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三个运动阶段的运动形式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由于资金运动的复杂性及企业内外部环境及条件的变化,三种资金形态的数量及其结构的比例关系,在其运动中经常受到干扰,使不断运动的资金在三种资金形态之间经常发生质的变化,资金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就出现了阶段性的质变。这都表现了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季节变动分析,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复杂和多变,各时期的有序变化经常受到随机事项所破坏,使实际发生数值脱离计划目标,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阶段性的质变。它们之间、各时期与整个发展过程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们在分析过程中,就要注重各时期的量变特点,研究量变引起各时期质变过程以及对整个发展过程的影响,揭示季节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促使向有序化转化。部分质变不同于量变,但也必须以一定的量变为准备,只有量的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部分质变,部分质变为整个事物的根本质变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实践中要充分认识事物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原理,重视经济现象中各个阶段或局部量变的特点及影响程度,把握事物的部分质变,揭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关系,推动经济活动持续良性运转。

6. 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统计工作者不仅要提高统计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学会运用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问题,指导实践,充分发挥统计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哲学原理编写组.哲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342-359.

[2]本书编写组.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6.

[3]陶代禄等.政治理论课复习纲要[M].重庆出版社1983:63-66.

第5篇

髋关节骨折主要由于外界高能量伤害所引发[1],伴随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进步,其整体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处于逐渐退化阶段,使得老年人群成为髋关节骨折的主要发病群体[2]。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髋关节置换术,但术后病患经常会伴随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到预后效果。本次研究中针对46例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92例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所有病例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将样本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61~78岁,平均(67.2±1.4)岁,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0~77岁,平均(66.9±1.5)岁,合并高血压11例,冠心病7例。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老年患者在手术开展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增加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低分子肝素注射: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普通肝素的解聚控制,从而得到了使用时剂量单一、高出血风险低、半衰期长的低分子肝素。护理人员每日给予注射1次,以2000~5000U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对抗术后深静脉血栓起到了积极有效的预防作用。②功能训练:责任护士加强日常训练指导,对髋部骨折老年病患,着重强调卧床休息并配合做下肢皮牵引训练。在手术后,病患手术伤口常伴随产生疼痛感,指导进行功能训练时常发生紧张、害怕、抵触等不良情绪,此时医护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诉求,深入讲解预防深静脉栓塞的必要性及加强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疼痛是术后常见的临床症状,而耐受程度范围内的适当功能训练不仅不会加重骨折程度,反而对预防其他术后并发症具有明显疗效。通过讲解着重消除患者紧张和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指导并鼓励克服疼痛,多进行股四头肌伸缩运动及患肢远端关节部位的旋转、屈伸等练习。③临床观察:通过按压、监测等方式,详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发展阶段变化,尤其是下肢发生的肿胀、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情况、感觉运动等,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在各阶段监测数值正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着重训练双下肢主动活动能力,包括屈伸练习、内外翻运动,以及环转足关节练习等,这对下肢静脉回流能够起到加速作用,促进组织代谢,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④康复干预:采用康复仪器等医学设施辅助锻炼,频率控制在3~4次/d,早期锻炼时间以每次5~10min为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为脆弱,所以具体练习幅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程度而定,逐渐递增,控制在患者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为宜。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样本治疗前、治疗后1d与3d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并于治疗结束后记录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 ±S)表达,检验标准为t值,计数数据检验标准为X?,P

2 结果

干预组样本中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3%),对照组样本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23.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6篇

[主题词]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电诊断

Treatmentof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withAcup

MoxibustionElectroDiagnosticTypingMethod

LiuSheng1,WangGuangsi2,DongJie2

(1.ShanghaiUniversityofTCM,Shanghai200032,China;2.TheFirstAffiliatedHos

pitalofXinjiangShiheziMedicalCollege)

[Abstract] Purpose To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oftheacup

moxibustionelectro

diagnostictypingmethodon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Methods

106case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Thepat

ientsinthetreatmentgroupweretreatedby3differentacupunctuemethodsacc

ordingtodifferentdegenerationdegreesoffacialnervesandthepatientsint

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byconventionalacupuncturetherapy.Results

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twogroupswas100.0%and91.7%

respectively,withnosignificantly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

(P>0.05),andthecuredratewas87.1%inthetreatmentgroupand55.6%

inthecontrolgroupwith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

(P

Degenerationdegreeoffacialnervesisaveryimportantinfluencefortherape

uticeffectsandprognosisof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andthecuredratec

anbegreatlyincreasedbydifferentacupuncturemethodsbasedondifferentde

generationdegreesoffacialnerves.

[Keywords] FacialParalysis/acupther;Electrodiagnosis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但针灸治疗该病的时机、针灸取穴、手法等治疗方案,多年来临床医家多有争论。近年来笔者采用直流感应电诊断法对该病进行分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06例病人根据门诊病历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其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2岁,平均39.4岁;病程最短11小时,最长5年。左侧面瘫29例,右侧面瘫39例,双侧面瘫2例。对照组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9岁,平均37.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年。左侧面瘫18例,右侧面瘫17例,双侧面瘫1例。106例患者中,主诉中38例有受凉史,13例有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无明确发病诱因。其中37例西医治疗无效转入我科就诊。临床检查:贝尔氏面瘫(Bell麻痹)99例,享特氏面瘫(Hunt综合征)7例。

2 治疗方法

先对治疗组病人进行直流感应电诊断测定,其电反应的分类和特征见表1。

表1 面瘫患者面部神经肌肉电反应的分类和特征

治疗组中电诊断为正常反应9例,部分变性反应34例,完全变性反应22例,绝对变性反应5例;对照组中电诊断为正常反应4例,部分变性反应18例,完全变性反应12例,绝对变性反应2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根据神经变性程度采取不同的治法。(1)面神经正常反应,针刺合谷、下关,轻刺激,得气即止,下关穴针上加灸,留针30分钟。(2)面神经部分变性反应,在上法的基础上,针刺牵正、太冲,并随症加配阳白、迎香、地仓、承浆、颊车、水沟、攒竹。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30分钟。(3)面神经完全及绝对变性反应,在下关穴温针灸的基础上采用透刺法,阳白透攒竹,下关透地仓,颊车透地仓,太阳透颊车。根据所刺部位选取长针,针刺角度呈15度,沿皮透刺达到预定部位,提插捻转后采用滞针法,留针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在发病1周后,采用针灸治疗。取穴合谷、太冲,患侧下关、翳风、地仓、颊车、迎香、水沟、阳白、承浆、丝竹空、鱼腰,随症取7~9穴,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常见病诊断标准》制定。

痊愈: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欢笑时口角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

好转:双侧额皱纹、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欢笑时口角略有歪斜。

无效:经治疗未达到上述指标。

3.2 治疗结果

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作疗效统计。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其治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机体正气内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肌肉迟缓不收。针灸具有调整阴阳、疏风通络、活血化瘀等功能,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能消除局部缺血水肿,对周围面神经损伤变性具有明显的再生修复作用。但必须指出,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是由本病的特殊性决定。目前该病确切的病因尚未明确,但病理变化是肯定的,主要是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茎乳突孔及面神经管内神经髓鞘或神经纤维及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肌电图多有改变,可见失神经反应和神经传导异常。由于该病有炎症渗出、水肿及其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发展过程,故对该病以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的划分并且采用不同的针法,这无疑能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

本病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就是病人的体质不同,确切的说面神经变性程度、炎性渗出及吸收程度的个体差异,影响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些病人的面瘫发展期、静止期可能很短,但有些则可能很长,故治法的选用也不容易把握。笔者认为如果按面神经的变性程度来区分治法可能更为可靠。因为面神经的变性程度决定了预后,也提示了病情轻重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面神经测定表现为正常反应和部分变性反应的患者,由于其神经依然有活性,针灸治疗以轻刺激为宜,以灸以补为主,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神经的恢复;而对面神经表现为完全变性和绝对变性的患者,针灸治疗上应以强刺激为宜,以泻为主,同时应配合透针。根据经验,温针灸应始终间断使用。

第7篇

世界杯足球赛代表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水平,而本届世界杯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黑马”出现,传统强队的战绩较好,因此研究各队的射门得分特征具有代表性意义。通过对参加第18届世界杯32队,共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不包括罚点球决胜负的进球)的进攻发起方式与区域、进攻时间、参与人数、进攻路线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世界足球进球过程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我国足球比赛、训练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的全部147个进球(含加时赛)

2.2研究方法

2.2.1录像观察法:利用录像,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进球情况进行观察。

2.2.2数理统计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

2.2.3文献资料法:查阅以住几届世界杯有关进球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向:足球教学与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进球前进攻的发起方式与区域从表1统计结果来看,在攻入的147个入球中,由直接任意球发起进攻入球31次,由断传球发起进攻入球27次,由抢球发起的进攻入球23次,由断控球发起进攻入球21次,占全部进攻发起方式的69.4%,可见以上四种方式是主要的进攻发起方式。从进攻发起的区域来看,前边、前中的主要进攻发起方式分别是角球和直接任意球;中边的主要发起方式为掷界外球;中中区域的主要发动方式是断传球;后中区进攻发起主要方式为断传球。对于全场来讲,进攻的第一起源地在中场中路,其次为前边和中边。在所有进攻发起方式中,由断传球发动的进攻显示了极高的进攻价值,是继直接任意球之后获得进球最多的进攻发起手段。这说明由断传球在中场发动进攻时,防守方未能在效的把原来的进攻队形迅速转换为完整的防守队形的防守体系,原来进攻造成防守纵深被攻方利用。

3.2完成进球配合过程所需要的进攻时间当今足球比赛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快,这种要求使进攻的速度越来越快,势必也使进攻时间变的异常短暂。统计结果表明第18届世界杯147个进球得分前的配合过程延续累计总时间为1842.91s,平均每球12.5s,最长66.s,最短入球时间0.74s,方差123.19,标准偏差11.10,说明每球延续进攻时间差别较大.进球前延续时间以5秒以内为主,6-10秒和11-15秒内进球数基本一致,16-20和21-25秒内进球数理基本一致.进球前延续时间的总全趋势是进攻的时间跨度越长,进球数目越少,这个规律符合”休斯直接打法”的基本精神也与进攻传递次数。

3.3进攻过程的参与人数在进攻过程,以多打少是攻方希望创造的一种主动的战术局面,因为以多打少可以制造牵涉更多的防守,创造更多的空档,赢得更多的射门机会.由统计得知,第18届世界147个进球中有97.3%的入球都是在7人以下组成的配合完成的2、3、4、人的进攻组合是取得进球最多的三种队员配合结构,有59.9%是2-4人的进攻组合完成的。5个以上的进攻组合进球仅占33.3%。2个配合在快速进攻和阵地进攻中运用的次数基本相当。由此证明2-4人的进攻组合能够在比赛中快速抓住短暂的进攻主动形势。在快速进攻当中,4人以下的进攻组合,有参与人数越多,进球越多的趋势。这一现象是足球战术谋略思想一通过战术手段创造在短时间内以多打少的一种诠释。

3.4进攻过程的战术路线与进攻类型本届世界杯形成进球前的进攻战术路线呈现以中路进攻为主并与其它多条线路相结合的多样化进攻路线的特征。相对而言,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是两条主力进攻线路,两种途径占进球所有进攻路线的54。42%(见表4)。各队在进攻中首选由中路进攻,其次选择边路进攻。这表明,进攻路线简单配合简练越能为进攻主动创造条件,进球的几率较高。线路较为复杂性的几种进攻路线是各队根据场上形势所选择运用路线的一种必要补充途径。从进攻类型与进攻战术路线的关系上看,快速进攻绝大部分是以中路进攻展开的,复杂路线主要应用于阵地进攻,定位球以边路进攻为主。这说明各队在获得控球权时,首先力争在对方回防不及、阵脚未稳、严密防线未能形成之时通过中路打快速进攻;没有机会或快攻受阻时便通过传递、中边路转移、运控突等转移进攻路线,寻找阵地快攻机会。本次世界杯通过阵地进攻进球75个,通过快速进攻进36个,定位球进36个。阵地进攻成为绝对主力进攻类型。说明当今世界足球防守处于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整体攻防战术更加明显,单纯依靠一种快速反击或阵地进攻获得比赛胜利难度增大。

4结论

第8篇

【论文关键词】 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产后出血属于临床方面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 多会通过预防措施如使用促进宫缩类的药物进行预防[1]。临床上, 通常会采取促宫缩药物作为缩宫素, 然而临床效果并不明显。但是, 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102例产妇, 探究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进行具体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2例产妇,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观察组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31.4±3.5)岁;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39.6±3.7)周。其中包括初产妇32例, 经产妇19例。对照组年龄24~40岁, 平均年龄(32.6±3.7)岁;孕周34~40周, 平均孕周(37.5±3.5)周。其中包括初产妇38例, 经产妇13例。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在完成分娩后, 通过缩宫素(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4022979)进行治疗, 20 U行肌内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4598)口服治疗, 600 μg/次。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并对两组服药后10、20、30 min宫缩强度进行严格的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100 ml的产妇占58.82%(30/51), 100~300 ml的产妇占37.25%(19/51), 300~500 ml的产妇占3.92%(2/51), 无一例产妇出血>500 ml;对照组产后出血<100 ml的产妇占35.29%(18/51), 100~300 ml的产妇占45.10%(23/51), 300~500 ml的产妇占11.76(6/51),硕士论文 >500 ml的产妇占7.84(4/51);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 2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宫缩强度比较 两组产妇用药后10、20、30 min宫缩强度进行比较, 观察组的宫缩强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临床比较多见的产妇分娩后并发症情况。产后出血会对产妇产后的康复状况造成较大的影响, 严重的情况还会对产妇的生存质量构成直接的威胁[2]。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和软产道损伤,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会采取内源性子宫收缩激素缩复其子宫, 进而确保产妇的子宫内可紧贴、压迫血管部位, 实现最佳的止血效果。产妇分娩后体能比较衰竭, 同时子宫纤维不能正常发育, 或是长时间使用镇静剂, 均会导致产妇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的症状, 进而对产妇子宫壁开放血窦闭合情况造成直接的影响, 使得产妇产后出血[3]。所以, 药物联合治疗阶段主要目的为提高产后的收缩情况, 进而实现较好的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使用缩宫素的产妇, 产后仍然会存在出血的症状, 所以需加强产妇宫缩, 同时控制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 通过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缩宫素为临床方面比较多用的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 为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的药物, 其中血浆的半衰期5 min左右, 可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情况进行刺激。妊娠发展阶段子宫对于缩宫素会存在较高的敏感性。所以, 对妊娠晚期的产妇应给予少剂量注射达到子宫较好的收缩效果, 从而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4]。然而, 大部分产妇实际用药的阶段, 会产生产后出血的情况, 这对于产妇的康复情况、生存质量会造成直接的威胁。而米索前列醇为合成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 可有效提高子宫收缩的频率。具有药物吸收速度快、半衰期长等特点, 其能使得胎盘以子宫中充分剥离, 并在第一时间将血窦关闭, 同时将第三产程缩短。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严格进行控制, 临床效果较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后出血情况、宫缩强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 远高于单独使用缩宫素。

综上所述, 产妇产后出血通过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预防, 能提高产妇宫缩的强度, 并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量, 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方面推广。

参考文献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免费电影 |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 国产亚洲一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 91视频在线看| 亚洲久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首妖 | 全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 成人a视频片观看免费 | 91成人破解版 | 九色视频在线播放 | 91社区在线观看播放 | 久99久热| 夜夜爽影院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天堂下载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无毒不卡 | snh48国产大片永久 | 午夜手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天堂网 | 91在线高清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悠悠色av | 99色热|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久久 | 男人网站视频 |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二三不卡 | 国产一级在线视频 | 国产一级电影免费观看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久成人999亚洲区美女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 人人爱夜夜爽日日做蜜桃 |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 91精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