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对茶文化的认识

对茶文化的认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16:25: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茶文化的认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关键词] 跨文化 交际 个性意识

一、文化的涵义理解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因此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文化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经典性的,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毕匀?,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从此,泰勒的文化定义成为文化定义现象的起源,后人对这个定义褒贬不一,同时亦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关于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竟然已经多达约300种的定义。文化定义本身也成为一个有趣的、争论不休的学术现象。尽管如此,但我们深信: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文化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并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

二、中外跨文化交际中的整体与个体意识比较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而西方的国家则主张“天人相分”?!疤烊撕弦弧笔侵溉嗣嵌宰匀还媛傻乃炒?,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人们在生活的各个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中国人做事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顺其自然的思想指导下,人们甘当“孺子?!被颉奥菟慷ぁ?,以达到“变己适应”。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中国人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和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和求综合,而且在知觉上重视直觉,这与西方人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观是大相径庭的。

西方哲学家从古代起就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是一分为二的,例如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都是相分对立的。人与自然的相分对立,人是处于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或地位时,他内心真正相信的并不是天命或上帝,而是由于自己的懒惰或缺乏斗争精神所造成的。这就是西方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台机器或一个原子的缘故。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决定了西方人一切二分,对待事物喜欢用分析的思想方式和偏重于逻辑的思维模式及求“精确”的言语观。“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两种不同的宇宙观对构成东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交际行为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必然导致群体取向,美国的“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势必导致个人主义取向。群体主义表现在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两个方面。在群体取向影响下,中国人主张凡事以国家、社会和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利益。在等级差别的社会里,人们的言行举动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在处理自己与集体或环境的关系时,要求人们做到“克己奉公”、“循规蹈矩”、“与集体和上级保持一致”等等。在旧中国,个人主义被视为对父母、对君主、对朋友的不忠不孝。在当今社会,个人主义也被认为是对集体、对社会的恶行,因此要严加防范。他人取向是群体取向的延伸,其表现是中国人做事情首先要考虑他人会怎么看,怎么说。因此人们养成了言行上不愿得罪人的习惯。群体取向导致的结果是人们相互依赖、相互合作,重视“关系”。当然,群体取向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姆矫媸侵泄饲?、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重;成功时,把功劳归于集体、领导、环境和别人的帮助。这种取向也使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惯于忍让。从消极方面看,正如贾玉新所说:群体取向使人缺乏个人奋斗、进取精神,缺乏个人竞争意识,过分看重“关系”,――“关系”已成为办事情或成功的重要手段,很多人已把拉“关系”当作处世哲学和生活的指南。群体取向对交际行为、交际风格及思维方式带来很大影响。例如中国人交往时习惯于讲礼貌、卑己尊人,思考问题侧重笼统、概括,不太拘细节。

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极端崇拜个人主义,仅从英语词典的合成词中有100多个是以self 为前缀就可以看出“个人”在美国社会中所占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到了20世纪,个人主义在西方发展到了顶点,例如到1990年,美国每一个个体都被当作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个体,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都与别人不同。个人主义的直接产物是隐私权,它也不能被群体取向的人们所了解。这就是为什么问“Where are you going?”“What’s your monthly pay?”“Have you got married?”等类似的问题会引起美国人反感的根本原因所在。在西方,个人主义还意味着对个人自由和差异的追求。因此,美国人喜欢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在别具一格中出奇制胜。他们追求个人享受、放任个性、自由发展,不仅包括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满足,还包括个人意志、自我实现以及自由进取的追求。正因为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高无上,他们才各开其口、各行其志、各展其才。这也可能就是美国人为什么强调外在的、个人的、权利的、功利的东西的原因,而且好斗、崇尚竞争的缘故。

三、跨文化交际面临的挑战与要求

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更准确地说,跨文化交际是文化认知和符号系统不同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而这种不同足以改变交际活动。其形式有跨种族的交际、跨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交际、共同文化中多重亚文化之间的交际等等。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中国人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归纳,西方人善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注重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典型的文化差异是横亘在中西方文化交际中的鸿沟。随着东西方交往的日益频繁,文化间的相互融合,跨文化交际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感知和应对现实和不断变化的交际情景的能力,成功的交际者应该能够运用自身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复杂多变的因素做出独立的判断和灵活的应对。由此我们认为跨文化交际是一种综合的行为能力,它不仅要求交际者有完备的知识能力,更要求交际者具备灵活的思维能力。因为跨文化、跨语言,首先,交际者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是较好的外语能力,其次是认识文化差异事实的能力。交际者在具备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发展相应的思维能力。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中必不可少,而如果我们考虑到文化偏见这一因素的话,交际者除应该具备上述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个性层面的情感能力,即交际者需要有热情开朗、乐于交往、移情、接受外族文化乃至敢于冒险和容忍不确定情境等个人特质,这些特质都有助于交际者消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偏见,从而使得交际更加顺畅。

四、结语

无论是东方的群体取向,还是西方的个人主义取向,都在他们各自文化中的交际行为上充分表现出来,都为其不同的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变化,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正在悄悄地开始变化,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处处可见;另一方面新的文化现象也层出不穷?!耙匀宋?,可知得失?!笨缥幕患恃芯堪镏颐前驯久褡逦幕萌胧澜缁肪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比,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在研究中发现本民族文化要健康发展还需要补充什么养分,不仅拓宽视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CrystalD.EnglishasaGlobalLanguage,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eh Pres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5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P.85

[3]吴进业 王超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P.87

第2篇

老实说,早几年是很少有人知道径山茶及其悠久文化的;即便说到浙江,大多数人也只知龙井而不知其他为何物也,龙井文化似乎便是全部浙省茶文化。这些年,这个局狭错误的成见得以突破了:人们不仅知道除单一龙井而外,还有另外为数多众的名茶文化,而且知道它们被涵括的其间,更有远甚积深的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等繁多遗存。由此,人们获得了关于该省茶文化校正的认识。这个误解之能校正,我以为一大批茶文化工作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是要因之一。径山茶文化被重新认识,亦得益于此。

径山所属余杭的赵大川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披肝沥胆,挚着于径山及其茶文化的研究,《图考》一书,便是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贡献。

那么,作为中华茶文化一脉的径山茶文化,究竟有它怎样的独特之处呢?《图考》这部专著,较好地给出了人们所关心或应该把握的答案。它以时间的上溯盛唐、下迄当代的大跨度,以史料的丰富、繁驳,全面系统地论证径山茶与其文化的发端、蕃衍、流播的相依相存、兴衰互见,使人们通过此一支脉的认知,感受出中华茶文化主流的浩大厚重。

有关径山茶文化的特色,我以为专著至少在如下三点上作了标示:

其一,以径山之实例,印证了中华茶文化演进其间“茶禅一体”的紧密关系。我们知道,中华茶文化的兴起与传播,首推禅宗。径山也不例外。径山虽非名山,径山寺却因历代高僧辈出位列名刹。《图考》告诉我们,此地与茶结缘,自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始起;径山茶还是其亲手栽种传承至今的?!锻伎肌芳嫉拇罅渴吩赝嘉?,无一不在对古代径山寺兴废考辨的同时,又揭示出其对径山茶兴衰存在的莫大关联,反映出“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相生互融、紧密依存的历史真实。由此,加深了人们对茶禅关系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地位与作用的理解、认同。

其二,通过对陆羽众多遗存的发掘展示,表现出该茶文化悠远深厚的纯正底蕴。但陆羽在余杭活动的认识,由于史料的缺乏,虽研究家们有大致的轮廊,但其间许多认识尚无法明晰,《陆文学自传》的寥寥数字,令人无从得窥其全。现在《图考》以山岭、河流、村庄等众多地名,以读书或著作其地等较多的考校、研究,尽力破译陆羽当时的活动范围及其内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丰富了人们对该地茶文化历史内涵的认识。

第3篇

虽然国内电视剧制作方有着很高的拍摄热情,但是就播出情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错误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拍摄制作,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使茶文化电视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制片方和地方政府应该从这一问题出发逐步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本文首先就茶文化电视剧的定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电视剧传播角度分析了我国茶文化的两大特征,希望对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制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视剧;传播角度;中国茶文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电视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人们通过收看电视就能够得知古今中外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必须传承下去。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漠视我国传统文化,很显然这不利于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于电视剧制作单位属于媒体范畴,有着加速信息推广和传播的作用。茶文化通过电视剧的传播,可以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茶文化,从而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1茶文化电视剧概述

近年来,茶文化成为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素材。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形成和传播受到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电视剧属于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很多茶区对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十分重视,并以此为平台宣传本茶区的茶文化和茶叶特点,从而提升本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茶文化电视剧有利于茶区文化竞争力的提高,并最终促进茶区茶业经济的发展。四川是我国的重要茶区,然而国内却并未出现以四川茶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相比之下,北京不是产茶地区,但其茶文化十分浓郁,很多电视剧中都借鉴了北京的茶文化场景。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产量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大型茶区对于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茶文化电视剧的筹划和拍摄工作。从电视剧题材加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茶文化电视题材囊括古今中外的茶文化内容。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也受到当今电视剧潮流的影响。比如最近,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收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因此,以都市题材为主题的茶文化电视剧在所有题材电视剧中是数量最多的。虽然茶文化电视剧的题材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诸如传记题材和军旅题材等题材的电视剧均没有出现茶文化因素。事实上,我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与社会各个方面都结合紧密,而电视剧筹划人员并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导致国内茶文化电视剧仍旧存在遗憾之处。就电视剧的内容来看,茶文化电视剧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比如爱情、成长、生活、家族以及友谊等。当然,对国内茶文化电视剧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茶人茶事主要是此类电视剧的切入点。也就是说,电视剧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人们阐释什么叫做茶文化,而是借助茶人的事迹和茶事活动进行串联,从而向观众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茶文化内涵。我国近年来拍摄了很多有关茶文化的电视剧,这些茶文化电视剧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茶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内在魅力。例如,《张三茶庄》借助茶庄的茶事活动向人们展现了国内茶人的精神面貌;国产电视剧《茶花女》讲述了“千两茶”传人的故事,使观众从中体会到革命时期茶人的艰辛;《老铁茶坊》从简单的生活场景出发,向观众勾勒出茶文化的脉络。不同的茶文化电视剧的切入点都有所区别,使观众在收看电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之魅力。

2中国茶文化电视剧传播的现状

虽然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数量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茶文化宣传的热情低。相反,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一些电视剧制作方则选择以茶文化为主题制作电视剧,这些事实都是对茶文化推广热情的一种反映。虽然国内电视剧制作方有着很高的拍摄热情,但是就播出情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茶文化电视剧只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而无法在卫视台播出,因此其受众面可想而知。就众多国产茶文化电视剧来看,其主要受到茶区政府和制片单位的委托,因此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茶文化地域特色,但是这种设计并不能为其赢得国内的广泛观众。茶文化电视剧对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茶叶品牌的开发。错误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拍摄制作,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使茶文化电视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制片方和地方政府应该从这一问题出发逐步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并在电视剧中将茶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就有利于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从而使此类电视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3基于电视剧传播角度的茶文化特征分析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传播,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是情理之中的事。茶文化电视剧不仅受到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还会反过来影响到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为了使茶文化电视剧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品味,电视剧制作单位在拍摄电视剧之前就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从而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在某种意义上,电视剧影响着观众对于事物的看法,并间接影响着观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痪浠八?,电视剧不仅直接向观众传递着各类信息,同时也达到了心理暗示的目的。收看电视剧之后,观众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电视剧所要传达的内容。就国产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茶文化是其重要创作题材,观众收看电视节目后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特征。

3.1我国茶文化丰富多彩

从国内诸多茶文化电视剧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茶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茶文化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茶艺表演、茶事活动、饮茶历史和茶人精神等,这些因素成为国产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品种较多,包括红茶和绿茶,还包括黑茶和白茶等。当然,茶人在饮茶活动中会与茶艺活动以及茶事活动相接触,从中领略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饮茶在古代被看作一种高雅的象征,文人雅士的饮茶活动对市民阶级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国茶文化历史名人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其历史事迹也被作为素材应用到茶文化电视剧中。以电视剧《茶颂》为例,其主要讲述的是近代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历史。在清朝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经济受到英美帝国的打压,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却带领众人在茶业领域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观众在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不仅会对清朝末年的茶政制度有所了解,同时还能够对西南茶区的茶文化习俗有所认识。除此之外,《绿茶情缘》这部电视剧则以20世纪50年代的国内“南茶北引”的事实为背景,山东茶农突破重重困难最终使绿茶在当地成功栽种,从中观众可以体会到我国“南茶北引”的困难和艰辛之处,从而对国内茶叶商品倍加珍惜。

3.2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时代感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朝代的茶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区别。现阶段,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茶文化事业在国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茶文化电视剧反映了茶文化的深层次精神内涵。就我国目前的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观众从中可以发现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年代感。比如说,国产电视剧《老铁茶坊》借助简短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当代茶人的精神面貌,这种真实而简单的信息传达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当然,茶文化电视剧《十八香》的主角是一群“90后”的小伙伴,制作人通过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向观众传递着当前青少年对于茶文化的传承问题。再比如说,《远方来的茶客》这部电视剧涉及到国外饮茶元素,观众通过收看电视不仅可以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异同,同时还会就目前人们对于茶文化价值的认同问题产生深思。当然除此之外,《功夫茶王》这部动漫主题的电视作品也深得青少年的喜爱。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豆Ψ虿柰酢芳嚷懔饲嗌倌甑木裥枨螅被勾硬嗝嫦蛩瞧占傲瞬栉幕?。虽然茶文化电视剧有虚构成份,但是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茶文化电视剧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我国茶文化电视剧都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使观众感受到茶文化本身的时代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众多茶文化电视剧中,茶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观众通过收看茶文化电视剧可以对我国茶文化特征进行认识和了解。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塑和构建,同时还有利于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我国茶文化的伟大魅力。

作者:张帆 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会林,受众:艺术创作的起始与归宿———关于电视剧传播与生存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5):42-45.

[2]王钟陵.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及几个理论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3-59.

[3]池建宇.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的经验分析———基于北京市电视收视市场[J].产业经济评论,2009(3):49-64.

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视角;家庭教育;有效性;思路研究

自唐朝开始,饮茶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在这一背景下,饮茶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而且这些优秀的文化理念能够对人们具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当前教育体系日益成熟,如今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机制上的作用和价值日益突出,尤其是家庭教育对人行为习惯上的影响更是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环节。因此,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如果想要确保其教学有效性,就需要结合茶文化的具体内涵,通过有效融入,从而实现其应有价值和意义。

1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分析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从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茶叶种植和应用的相关记载。而我国茶文化在形成和推广过程中,贵族阶级和文人士族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而尤其是在唐朝时期,随着饮茶习惯逐渐成为社会大众习惯,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融合日益加剧,整个茶文化体系更加成熟。可以说,茶文化体系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想要体系化认知传统文化,就必须从茶文化切入,通过了解茶文化体系的内涵,才能对传统文化形成广泛认知,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茶文化体系内涵中丰富阐述了整个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理念。无论是茶道,还是茶礼,其中都有着丰富完善的价值观。比如在饮茶的过程,需要静心等待,需要用心品尝,而这一过程正是礼仪规范推动的结果。尤其是在茶道中,其倡导的是尊重,因此,认知茶文化,就是继承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其次,茶文化体系中还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其中更是融入了丰富教育理念的文化体系,茶文化体系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如今茶文化已经形成了体系全面、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在茶文化中向我们阐述了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和理解来对待复杂问题,同时也在教育和引导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性看待人生中各种问题之间的转化,因此茶文化体系中的教育价值,也能够使其更容易被融入到当前整个教育活动中。最后,茶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行为引导和规范,可以说是茶文化体系中所独有的价值内涵,随着我们对茶文化体系认识日益成熟,如今我们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内可以看到其中存在正确的行为模式示范,因此其能够对我们当前所从事的活动提供有效指引。随着当前社会活动日益成熟,如今需要通过合理的文化内容阐述与展现,从而实现对茶文化的有效传承。

2当前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日益突出。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理论水平,同时也能发挥和实现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完善教育体系就成为当前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仍然缺乏应用的重视,因此其价值和作用并不到位。其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当前家庭教育体系缺乏完善的教学素材,事实上,当前家庭教育开展过程中,更多只是通过言传身教,并没有合理完善的素材。随着当前人们接触素材的途径日益完善,家长想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切入。但是目前无论是家长的知识水平,还是教学技能,都缺乏应有的素材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切入极为必要。此外,目前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示范和引导。目前一些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其更多使用的是理论和普通说教,其效果不仅不理想,甚至很难实现其应有价值。因此,只有选择融入合适的要素,才能实现其应有教学效果。对于家庭教育活动来说,如果能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那么势必能够优化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家庭教育应有价值。最后,家庭教育活动中,更重要的是缺乏对正确理念的界定和认知。比如说,孩子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等。因此,合适的教育载体就极为必要。但是目前整个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理念界定,所以很多家长和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理念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茶文化的具体内容,通过完善融入,从而实现整个家庭教育的具体目标。

3当前家庭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分析

在我们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价值认知日益全面的今天,想要有效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需要从教育的初期开始,而家庭教育就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需要实现以下要求:首先,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需要注重文化元素的完善融入。文化是一种内涵,是一种实质性影响。当儿童具备相应文化基础时,其才能发挥自身多样素质和能力。而融入文化元素,就需要有好的文化元素,茶文化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素材。通过讲解和阐述茶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和喜欢传统文化内容,从而为学生成长奠定重要帮助。其次,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应该将整个教育过程与行为理念引导体系化结合。家庭教育不同于常规教育活动,其中更需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更为丰富完善的素质理念。因此,合适的理念内涵极为重要。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核心,所以完善的茶文化内容可以为整个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奠定重要基础和帮助。以往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时,其使用的方法是说教式教育,因此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各种应有的行为理念缺乏必要认知。所以,当前家庭教育活动开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元素予以切入,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基础教育作用。最后,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需要将教育活动细化为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才教育等体系化融合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探索将孩子知识和素质以及整体技能培养体系化融合,通过选择合适的切入因素,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价值。以往家庭教育开展过程中,往往只是关注和在意孩子的知识学习,这种较为片面的教育观念,就使得教育活动存在较大偏差。茶文化体系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内容,其中不仅包含了相应的教学元素,同时也有着相应理论内涵。因此,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必然能够实现茶文化应用价值,同时也达到了家庭教育的理想目标。

4基于茶文化视角的家庭教育有效性思路分析

从当前整个教育活动开展状况看,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影响孩子终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但是通过对目前家庭教育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我们对整个家庭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并不到位。而茶文化体系的丰富度和完善度,使得我们可以体系化应用传统茶文化内容,改善家庭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首先,选择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融入到家庭教育体系当中。茶文化中包含内容元素很多,如果将其笼统的融入到整个家庭教育体系中,那么不仅很难发挥茶文化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同时更很难实现家庭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茶文化素材,通过具体融入,从而实现两者互促共进的目的。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教育过程与人才培养具体要求相匹配。因此,合适的茶文化素材极为必要。其次,在将茶文化内容融入到家庭教育活动中,需要注重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全面结合。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要结合孩子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具体需要,通过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培养,通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基本潜能的有效发挥。因此,要将茶文化的具体内容融入到整个学生教学活动中。我国茶文化体系内容丰富、全面,因此,要将茶文化与学生全面培养体系化结合起来,从而为孩子成长提供重要帮助。最后,家庭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元素,而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环节,通过对中西方家庭教育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家庭教育活动并不成熟,其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教育素材。我国是茶文化大国,而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能够给予孩子更多成长上的引导和帮助,而茶文化的示范作用,也必然会使得孩子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并有效引导。通过正确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

第5篇

中国作为世界最早种植桑茶的国家,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重要的茶叶产地和传播地,在种植和饮用茶叶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底蕴,中国有很多记载茶叶相关的古籍。清朝人邵之棠编写的《论茶务》一书中提到:“中外通商后,出口至货物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之茶,西人所不能少也?!笨杉诠潘砍裰沸耸⒅剩泄柙诠噬桃得骋字姓冀洗蟮谋戎亍M保鞣饺艘瑁泊俳宋鞣饺硕圆璨氐乃伎己突孟?,有了猜测就有了证明的动力,这就使得更多的西方人想要了解茶产地的更多认知。茶作为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媒介更作为桥梁,联通异地之间的交流与活动。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茶文化开发和挖掘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促进合作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十九世纪,丝绸之路作为中西方贸易的重要路线,茶叶使得中国和地缘国家以及更远的地方的不同的文化和宗教民族等促进了他们的融合。中国茶叶产区共分为四个产区,华南地带、西南地带、江南地带、江北地带,中国茶的产区较大,南自北纬18度附近的海南岛,北自北纬38度附近的山东蓬莱山,西自东经94度的林芝,东自东经122度的台湾地区。作为世界种植茶叶大国,同时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茶文化的推广切合现如今的政治导向,具有很强的行为导向,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推广以茶文化、茶叶种植和茶叶二次开发为主要方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提出要把文化发展放在排头兵的位置上,让文化发展带动贸易交往促进更深层次的沟通交往。茶文化传播将成为民间沟通交往层面上一个重要的认识交流平台。

一、采取现代传播方式积极推动茶文化,制造契合现今社会发展和民众普遍接受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宣传茶文化,将茶文化制作成为不可替代和深入人心的重点。抓住人才培养,尊重市场规律,让茶文化成为国际间交流的共同语言。

二、在传播过程加强茶文化的宣传,也为国人树立茶文化,同时作为国人认识并肯定自己本民族文化,相信本民族自己的骄傲的优秀的茶文化,培养本民族人民的凝聚力,作为聚合作用,不仅连接中国和其他国家,更是连接中国人长久的民族情怀。

三、茶文化更要创新传播的方式,不仅需要传统的参与式体验,同时还需要借助新型的传播方式进行,借助新媒体,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多种表现方式共同作用,弥补因为不能实地参与体验而造成的感官体验缺失的弊端,对茶文化进行不断深化。

四、借助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把茶文化进行全方位包装,变成符合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产品,通过技术平台推广至国际舞台,在认识和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新的“中国印象”,不断的推广具有“中国印象”茶文化,通过文化先行的方式,使得中国同各国文化之间形成合力沟通,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更好的促进经济和其他贸易的稳健发展。

在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国际交流和文化的国际传播方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研究“一带一路”战略的茶文化推动国际传播方面较为集中,其中更多的是探讨茶文化在整个“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和贸易进步方面,学者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认可。毫无疑问,茶叶作为世界消费量极高的饮品,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都一直占较大比重。对于茶文化传播同“一带一路”契合的研究,更应该是以长远和积极的眼光看待。现今,国际茶叶市场也在不断变化消费需求,积极推广中国的茶文化,推动中国的茶文化传播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茶文化传播是一个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如今加入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扶植和新媒体数字化网络的发展,对于茶文化传播的更深层次探讨将成为热点。

第6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茶文化;融合;相互关系

茶文化是在我国悠悠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乃至成熟的一门的艺术形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后被唐朝的文人雅士各相尊崇,最终逐渐在民间和朝廷流行起来。茶文化不仅包括茶叶人文科学,还囊括了茶叶社会科学,所以它是人文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体。在不断发展之中,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特定时期内的社会文明程度。茶文化渗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田间作业时,茶民们常?;峒葱舜醋饕恍┎韪?,因此茶歌和茶艺悄然而生。茶歌作为茶农们的精神食粮,正是茶文化和音乐教育逐步融合的体现。

1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内在联系

1.1历史渊源

我国巴蜀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早在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之中就提到,巴蜀是最早发现茶叶的地区,随后才有了茶文化的诞生。至今,茶文化已有12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在陆羽《茶经》一书中有详细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叶的盛产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并促进了茶文化的进一步传播。茶文化不仅包括茶叶的生产史和发展史,更强调的是茶在日常应用中所折射出的人文和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茶叶为载体,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体。音乐,同样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其与茶文化早已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宫乐图》中刻画了一幅身材丰腴饱满的唐朝妇人在饮茶作乐的悠闲景象;周昉在《调琴啜茗图卷》中描绘出了宫廷妇女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她们一边欣赏琴乐,一边品尝茗茶??杉?,音乐在茶文化的流行和传播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倘若品茶或者茶艺没有音乐的辅助修饰,那么茶文化的内容将是不完整的。

1.2审美意蕴

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形态。一为物质形态,即传统观念上的茶叶、茶具、茶艺、茶歌等。另一种为精神形态,即茶道和茶德。茶艺和茶道分别是茶文化中有形和无形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茶艺中传播茶道,在茶道中表现茶艺,这正是茶文化的精髓所在。茶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内涵,其中茶道为其核心内容。茶道,就是指在品茶过程中反映出的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陆羽在中国历史上素有“茶圣”之称,他对茶文化有着深层次的研究。而品茶之道、饮茶之德的重要性早在他编著的《茶经》中有所强调。茶道精神的核心是思想品德,它强调人的综合素养和精神内涵,反对趋炎附势,倡导真诚友善。茶道的关键在于它引导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更注重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观念。而音乐教育是借助节奏和音准来表达一定的审美观念和深层次的寓意。在音乐艺术的感染之下,人们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观念上的认同。同时,音乐教育还有着道德感化作用,它能够启发聆听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这与茶道精神是相似的。另外,音乐欣赏有利于人体右脑的开发利用,而右脑直接关乎于人的形象思维。所以音乐教育对锻炼人们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而在茶艺表演中,为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其内涵,人们通常需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与创新力。这时,音乐恰好能对茶文化的理解起到补充作用。

2音乐教育与茶文化在发展中的结合

表面上看来,音乐和茶文化是传统文化艺术中两个独立的分支。但在某些情况下,倘若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那么将会给人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茶文化不仅仅单指喝茶看戏,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茶事活动,体悟出茶道和茶德,达到以茶会友、以茶养性的更高境界。采茶歌和采茶戏的出现是音乐与茶文化首次融合的体现。采茶戏是我国专有的独立的艺术剧种,其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不断发展与创新。从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歌名曲中就能看出音乐与茶文化的逐渐融合。例如,《请茶歌》、《采茶舞曲》、《东亭茶宴》等,这些传世名歌都是音乐教育与茶文化在精神层面上的碰撞与结合。茶饮在古代就已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娱乐活动,在其中不乏各种乐器的伴奏。从史书记载中可以发现,古代文人墨士都钟情于以茶会友,以茶助文,同时一旁还会有女子抚琴奏乐。这就说明,音乐教育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在营造氛围的同时,又能使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悦。

3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相互作用

3.1音乐教育提高茶艺表演者的团队意识

茶艺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借助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来形象生动地传播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茶艺表演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有乐器演奏,也有采茶戏表演。但无论何种形式,都对表演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度提出一定的要求。在茶馆品茶时为了渲染出古典文艺的氛围,通常会有背景音乐的点缀或是乐器的演奏。音乐演奏中最为多见的则是古筝,时而又需要琵琶和笛子等辅助。这时就需要演奏者们相互配合,主次分明,以达到统一完美的艺术效果。因此,音乐教育不仅要求表演者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音乐素养和人文修养。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音乐教育能够提升茶艺表演者的协调配合能力,有助于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也正是茶文化中以茶养性、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

3.2音乐教育是茶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媒介

采茶戏是在茶文化演进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表演形式,深得民众的青睐和喜爱。它的表演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借助滑稽幽默的艺术风格和带有民俗风味的乡音向人们展现茶文化的历史。从中,你可以体验到采茶农们的生活情境,感受到他们坚强、乐观的生活品质。茶艺表演中常常运用到各种肢体动作,特别是托壶旋转和倒茶等。壶水以倾泻之势顺流而出,这样的场景配以“高山流水”的名曲伴奏,为茶艺表演尽添诗情画意。音乐和动作的配合,这样的表演形式在我国艺术文化中是独特且别致的。通过一系列表演,茶艺和音乐能够向外展现出我国礼仪之邦的友好形象,表达人民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伴着经典乐器的演奏,观赏着茶艺表演,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憧憬着古调下曲乐中的人民过着的美好生活。因此,在宁静幽远的氛围下,音乐教育为欣赏者更深层次地理解茶文化创造了想象空间,从而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3.3音乐教育有助于放慢品茶者的生活节奏,陶冶情操

品茶的过程是让人身心放松的过程。品味出茶中味道的关键在于静心、修身、养性。茶文化能够带领人们走进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使得人们慢慢品味,细细斟酌生活的味道。伴着音乐,人们会放下以往戒备、小心翼翼的姿态,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音乐和茶文化有着韵律上的相通性,恰如其分的音乐伴奏能够丰富茶艺表演的内容,增加其艺术效果。音乐创造了和谐、宁静的环境,让人们能够在静谧祥和的琴声中感受着茶叶沁人心脾的清香。同时,音乐欣赏能够带给聆听者美的享受,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情操,更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因此,音乐和茶文化在共同发展中传承着中国的艺术文化。

3.4音乐教育有助于提升品茗者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

音乐和茶文化一样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两者都有着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音乐通常承载着音乐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情怀,可作为他们表达情感的艺术载体。因此,音乐教育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饱满的情感。在某些方面,茶文化与音乐教育有着相似之处。茶歌和茶艺表演是茶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中逐渐形成的,它们是茶艺师们辛勤创作的智慧结晶。茶文化同样反映出茶艺师们的内心情感和心理活动。所以,音乐和茶文化同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艺术方式,更是人们抒怀的有效途径。它们虽有着各自的表现形式及展现方式,但两者在精神层次上却完美契合。音乐教育能够丰富茶文化的审美意蕴,同时茶文化又能加强音乐教育的表现张力。通过将音乐教育和茶文化系统结合,有助于提升茶文化的发展空间,并且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

4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应用

4.1听———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育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才能真正品味出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传播作用。通过鉴赏古典音乐和欣赏现代茶艺表演,人们能够加深两者的认识,并深层次地领悟到茶文化的意蕴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涉及到茶文化知识的相关音乐带入课堂,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纵观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形势,教师单纯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的培育,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变换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鉴赏和解读有关茶文化的音乐。另外,音乐鉴赏是需要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的学科,所以教师不要将自身主观意识强行灌输给学生。教师要锻炼学生自己的发散思维,并为他们创造了解茶文化历史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方能帮助他们在欣赏音乐时感受到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4.2学———学唱民歌

音乐是传播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媒介,而民歌是最能反映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教授学生学唱有关茶文化的民歌,这是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经典应用。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不能过于强调现代音乐,而忽略古典传统音乐。采茶歌是能反映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所以教师应将其引入课堂。同时,教师要擅于利用多媒体等硬件设施,通过其形象地展示各种茶艺表演。将音乐和表演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教育对茶文化的作用。鼓励学生学唱民歌是从思想认识和行为活动上加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重视。这样在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更能促进文化传播。

4.3用———音乐实践

在上述音乐鉴赏和民歌学唱中,音乐能够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带给人们愉悦轻松的心情。但前两步仅达到对音乐教育和茶文化认识上的加深,尚未落实到实践中去。音乐教育是为了茶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延续,而音乐实践则为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其根本目的是将音乐广泛应用于传播茶文化中去,以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音乐实践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扩大想象空间,不要受到形象思维的限制,并且引导其将音乐贯穿于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再现具有意义的音乐作品,从而为原始的音乐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在学习有关茶文化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再创作时,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并用自己的方式和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格局,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以便在精神层面上理解与诠释茶文化的真正内涵。

5结语

音乐教育和茶文化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师出一门,两者在历史长河中独自发展,又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音乐是茶文化的表现载体,茶文化是音乐的展现方式,两者在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审美意蕴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相似性。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有助于人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茶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鑫.论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1):250-251.

[2]黄玲.传承中的思考———以《蝴蝶歌》为例论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J].贺州学院学报,2008(2):98-101.

[3]吴铁军.论中华茶文化传承中的音乐教育功能发挥[J].福建茶叶,2016(6):391-392.

[4]关剑平.从文化理论看茶文化研究属性———兼论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J].茶叶科学,2008(5):386-390.

第7篇

关键词:茶文化传播;动画元素;作用

茶源自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饮茶习俗,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赋予了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精神也成为时展的重要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茶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动画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代表,为推动茶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动画元素在茶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

动画是现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最早期的手工绘制到之后的网络动画,动画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是何种动画形式,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仍然是传播大众文化,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首先,动画以媒介方式将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起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内容,将这些传统文化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使更多人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动画深入人心,同时还丰富了动画的表现形式,从另一个侧面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大众视野,丰富了大众文化内涵。其次,动画以载体方式将传统思想美德融入大众群体中。我国的动画发展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其中融入了我国传统思想美德的精髓,并引导着主流价值观。例如一些传统动画短片中传播了助人为乐、谦虚礼让的美德,这些选材不仅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以启迪。

2茶文化的传播方式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作为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从茶的发源到饮茶习俗,都体现了丰富的文化特色。通过对中国茶文化传播方式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中国茶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中国茶文化的思想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认知与体会。

2.1中国茶文化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西汉之前,茶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对茶的认识既有饮用之效,同时也有治病功效,所以常常饮茶,既能感受茶之甘甜,同时还能够袪病养身。我国有着广泛的茶叶种植区域,据资料考证,最早的茶叶种植区域在四川地区。在封建社会,茶叶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商品,其价值可以与丝绸媲美。在国际贸易中,茶叶也作为一种昂贵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成为西方国家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也使中国茶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认识茶叶,并通过茶叶了解了东方文化。曾经的茶马古道也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辉煌历史。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饮茶历史,无论历史如何变迁,饮茶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在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时代,人们对于茶的钟爱丝毫没有减弱,不仅如此,茶的种类日益增多,茶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丰富。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茶的感情之深。当前我国的茶叶品种十分丰富,其中的云南普洱、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都是弛名中外的茶叶产品,销量范围辐射到世界各个角落,茶叶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随着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人们对于茶的认识也逐渐上升到一种文化层次,即不再单纯地将茶看作为一种饮品,而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象征,这不仅是因为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无论何种类型的茶叶,无论品性如何、味道如何,都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其中融合了中国儒道佛文化中的精髓,即淡雅、释然与平和。在中国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茶色与茶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合二为一。道家讲求天人合一,而茶正是集合了天地之灵气,才能使其味道更加甘甜清爽。佛家讲求茶禅一味,在饮茶中可以体会人生,感悟人生,正是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只有细细品味方能感知。

2.2主要传播方式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茶文化得到了积极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播方式也日异丰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商业贸易、人际交往和大众媒体传播等方式。商业贸易是茶文化传播中最早出现的方式。在早期,茶叶是作为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在16世纪,中国茶叶逐渐传入欧洲等国家后,茶叶贸易的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我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主要通过海运渠道流通,茶叶在传入西方国家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饮茶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随着中西方贸易的繁荣发展,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茶叶仍然是中西贸易流通的重要商品,但是茶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人们在提到茶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文化,由此说明,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茶与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除商业贸易外,茶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广受国人推崇,从古至今,茶都是人们礼尚往来的重要礼品。在古代,君王赏赐物品中,茶是极具代表性的物品。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许多国家都派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其中茶文化是代表内容之一。在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将茶叶和茶文化带回到自己的国家,使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受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的当属日本与朝鲜,这两个国家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但其中仍然带中国茶文化的印记。茶不仅是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国人拜访亲朋好友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茶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大众媒体传播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由于大众传媒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也使茶文化辐射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古代,茶叶的传播主要依靠商业贸易,而随着茶文化传播方式的逐渐扩大,如今茶文化的传播更多地依靠的文化载体,例如诗文学作品与诗歌艺术等。从报刊杂志到电视网络,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更有力地推动了茶文化的宣传推广。但是也不得不看到,尽管这些媒介的宣传方式十分丰富多样,但是其中主要以广告信息为主,对于茶文化的宣传效果较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对于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仍然需要更具体的途径,才能更好地突出其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3动画元素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动画元素的运用对于茶文化传播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动画元素具有较浓厚的历史积淀,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这些动画作品通过动画与水墨画等方式的结合,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而将动画元素与茶文化的融合也能够更形象地传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与审美价值。动画元素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动画元素与茶香茶韵的融合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广为流行的文化形式,其包含的形式也十分多样化,其中包括了杂志报刊和网络电视等形式,动画作为大众文化形式的一种,也具有一定的传播流行特点。在茶叶贸易发展中,可以将动画元素融入到茶叶广告宣传当中,在一个动画作品中加入相关茶元素,例如茶叶、茶具、饮茶场景等,通过对茶叶、茶具的介绍与分析,将这种大众化的元素融入其中,给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也可以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设置更加逼真的场景,既能够形象地展示茶园的自然风貌,同时也能够使人们亲临其中,感受采茶、饮茶等过程,增加人们的联想与体验,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的传播。除了在动画中主茶文化元素,还可以运用主题动画形式,将茶文化的主线贯穿于整个动画作品当中,由此构成一条清晰的茶文化地图。以不同茶类作为创作主线,动画作品中的主人公带领人们去茶乡探寻茶文化,从中感知中国儒道佛家文化与茶文化的精神统一,使人们对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

3.2动画元素与茶文化作品的融合

将动画与茶文化作品加以融合,以动画片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我国有许多与茶相关的诗歌与文学作品,其中对于茶的描写也十分形象生动,如果能够将这些茶诗与茶文化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动画当中,无疑能够有力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发挥茶文化的传承作用。

4结语

科技的发展给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达,我们也同样面临着文化消失的问题,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价值,如何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承下去,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动画元素与茶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够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茶文化内涵与精神,同时也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竺济法.各地四种茶文化“宣言”、“共识”中的茶史与学术错误[J].农业考古.2015(02)

[2]周小生,黄皓,王斌,韩坤,何红霞,陈潇.茶制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茶叶加工.2013(01)

[3]王?;?探析我国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运动捕捉技术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

[4]龚永新,黄研亮,张耀武.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农业考古,2015(02):12-16.

[5]余悦.中国茶文化与上海世博会—————兼论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第8篇

(一)发展机制分析

随着旅游资源外延的不断延伸,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两者融合的动力机制。根据前人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结合茶文化的自身特点,归纳、总结、提炼出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因素,构造两者融合的动力机制模型。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因素包括:拉动力、驱动力与支撑力。拉动力主要指消费市场需求;驱动力主要指相关的旅游企业、茶农等;支撑力则主要指政府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二)发展机制模型构建

1.拉动力—消费者的需求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其产业链延伸的长短与构成要素是由旅游市场需求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动机与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专业化。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很多如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养生旅游、房产旅游等新兴业态。中国作为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国家,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茶文化的核心“静、和、真怡”,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人们非常渴望通过饮茶、品茶,能够舒缓心情,缓解压力,从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因此喜欢饮茶品茶的人越来越多,渴望进一步了解茶生长、冲泡的需求不断增强。很多产茶的区域都把茶文化作为当地的特色,重点发展,于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蓬勃发展,如河南信阳、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

2.驱动力—旅游企业与茶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旅游企业与茶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客观上驱动了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实现,主要表现在范围经济。所谓范围经济,是指联合生产或联合销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即节约成本或收益范围增加所带来的效益。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茶农来说,把茶的生产、制作,茶叶的销售融入到旅游环节之中,实现了茶的旅游价值,增加了茶农的收入,提高了茶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解决国家层面提出的“三农”问题。对旅游企业来说,延伸旅游资源,增加旅游产品,丰富旅游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满意服务业”目标的实现。

3.支撑力—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

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是指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相融合派生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茶文化与旅游各要素间的流动、融合与整合。茶文化与旅游业属于不同的行业管制,因此,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政府首先要放松行业管制,采用“项目带动”、“实验园区”建设等措施,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绿色通道”等方式,与此同时,拓宽融资渠道,为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之,在来自旅游者需求的拉动力,旅游企业、茶农、当地居民等对经济需求的驱动力和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两者的融合发展,增加了茶文化的附加值,延长了旅游业的产业链,实现了公共功能置换与创新,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选择

在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区域需要根据当地的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的特征等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多方位的发展模式。

(一)基础层

基础层是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最初层次,它包括专项型与互补渗透型两种模式。

1.茶文化展示+旅游参观的专项型模式

在中国,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茶史溯源追亘古”、“经见陆羽,歌传卢仝”,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目前世界上共有茶树23属380多种,中国就有15属269种。而且像乌龙茶、黑茶、白茶都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特别是白茶,在欧美的一些国家都作为稀有物品珍藏、陈列,而且中国茶的种类之多、变化之快,常有“茶农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说法。有关茶的诗歌、小说、书画、茶礼、茶俗、茶专著等更是枚不胜举。为了使旅游者更好地理解茶文化,在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时,可选择专项型发展模式,即充分展示茶文化的各种内容。其常见表现形式有: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茶马古道等。如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四川蒙顶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崂山茶文化博物馆”、“宁波茶文化博物院”、漳州“天福茶博物院”等,这些博物馆均以茶文化的展示和相关活动为重点,力争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并使其成为“回头客”。

2.茶文化+景区的互补渗透型

所谓互补渗透型就是茶文化与当地旅游资源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一种发展模式。如茶岛作为河南信阳南湾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景区内的山水、鸟岛、猴岛有机结合,使游客能够识茶、鉴茶、品文化、近自然、亲山水、怡心情。茶岛已经成为南湾风景区具有特异性的主题文化岛,也成为信阳茶文化对外展现的主要渠道之一。广州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巧妙地把茶文化与当地的水果生产、园林绿化融为一体,即拥有区域特色,又为游客留下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二)提升层

一般来说,提升层所包含的发展模式是专项型和互补渗透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其包括主题附会型和文化体验型两种。

1.茶文化+节庆旅游的主题附会型

随着节庆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全国各个产茶的省份、地区纷纷以茶为主要媒介,定期举办茶叶节、茶文化节、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博览会等。如2013年5月上海以“尊享生活,品味香茗”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节,2012年云南以“健康云茶,世界共享”为主题的茶文化博览会,河南信阳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发展河南茶产业,促进中国茶流通”为主题的国际茶文化节。

2.茶文化+体验旅游的文化体验型

一般认为,体验旅游是续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之后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强调个性化、参与性,更注重旅游的过程。目前茶文化体验旅游多停留在茶青的采摘,如杭州的龙井茶、信阳的毛尖、武夷山的岩茶等都会推出相应的旅游活动;茶水的品饮,很多茶区与当地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线路的设计时,把茶水的品饮与销售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旅游品饮之后,购买茶叶。这些体验活动停留在初级和较为肤浅的层次,游客们不仅喜欢采茶、喝茶、买茶,更喜欢制茶、泡茶、鉴赏茶。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萎凋、发酵、揉捻、烘焙等制茶过程融入到旅游项目中,不仅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做,而且有专业人士操作示范、亲自指导,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把自己制出来的茶与专业人士所制的茶做比较,找出差距与原因,并把茶叶带回家。茶艺是指泡茶的技艺与品茶的艺术,也就是冲泡、品茶过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全可以使旅客融入到冲泡品饮的各个环节;另外茶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如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佤族的烤茶等,无论是制作的工艺、品饮的方式、深刻的寓意、独特的口感等方面,都能引起游客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如何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提高游客们体验的广度与深度,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专门层

专门层主要是指为了满足特定的旅游细分市场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如:特别注重茶的保健功能和对茶文化有一定的偏好。

1.茶文化+保健旅游的保健型

茶不仅是商品,更是健康品、保健品。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健康的饮料,其营养价值、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接受。茶中含有30多种酚类物质、生物碱、氟化物、茶多糖等保健成分,具有降脂减肥、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重金属的毒害等保健功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在健康越来越成为奢侈品的今天,在发展茶文化旅游时,可以在茶的保健价值方面下功夫,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开设茶浴、茶膳、茶吧、茶馆等。

2.茶文化+求知旅游的求学型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茶诗歌、茶书画、茶散文、茶专著、茶音乐、名人与茶、文人与茶、茶习俗、中外茶文化之不同等内容丰富,游客们通过茶文化旅游也迫切希望了解、学习更全面、系统的茶文化知识??梢跃侔觳枋?,吟茶诗、书茶画、读茶书、听茶乐;还可以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就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现状、趋势及中外茶文化的差异作报告,扩展游客们的视野,提高对茶文化的认识。众所周知,茶有重要的保健功能,但饮茶时也有众多的禁忌,并非人人适合饮茶,一年四季适宜喝的茶也有所不同,茶与食品的搭配也颇有讲究,可以请有关专家作有关茶与健康方面的讲座。需要指出的是,在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具体区域来说,往往是多种模式同时存在,而且模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实践层面仅仅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三、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改变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就是指政府干预市场活动的总称。茶与旅游业分别属于农业和服务业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两者的融合发展对传统的政府管制模式提出挑战。两者的融合发展会衍生出新的产品、业务等,这样,衍生出的新产品、业务等会受到不同部门的评价与管理,多重管理往往容易导致“超管制”的出现,非常不利于两者融合的发展。各地政府可以根据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程度,采用改进型管制模式,即在当前管制模式上进行扩展;分离性管制模式,即专门为两者融合新活动提供一个新的管制途径。

(二)扩大市场需求

旅游作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行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才是两者融合发展的强大拉动力。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认识茶、喜茶、爱茶、喝茶;如何生产出高质量、高品质的茶叶,满足市场上对茶需求;如何弘扬茶文化的时代精神等,都是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是茶的故乡,但是中国每年人均饮茶量为0.33公斤,还不及世界的平均水平0.5公斤。中国虽然是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国家,但是中国茶的产量及品质都有待提高。中国种茶面积世界第一,但产量却是第三,而且,最近几年,关于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频繁出现,新品茶、高端茶发展滞后;茶文化的发展也落后于日韩等国,虽然“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但是现在每每说到“茶道”,人们便不由自主想到日本和韩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中国不得不用“茶艺”一词代表相同的含义。应提高茶的质量、树立茶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茶文化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喜茶、爱茶、喝茶、偏爱茶文化,从而不断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市场需求。

(三)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求

优秀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激情久久久久久 |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 97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 在线男人天堂网 | 免费亚洲网站 | hd国产人妖ts另类视频 |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 91伦理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 人人干日日干 | 一区二区最新免费视频 | 9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午夜时刻免费实验区观看 | 色视频综合 |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 91久色蝌蚪 | 91手机在线播放 | 国产电影久久久久久久 | 好男人久久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 91在线高清视频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首妖 | 国产传媒懂得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 懂色av色香蕉一区二区蜜桃 | 91成人短视频下载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www | 999在线观看精品免费不卡网站 | 一区二区成人影院 |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精品免费 | 国产一级片免费看 | 在线麻豆视频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