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的德育原则

小学的德育原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的德育原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的德育原则

第1篇

Liu Xia; Yang Fei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昆明 650217)

(Yunnan Land 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Kunming 650217,China)

摘要: 德育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虽是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德育工作既具备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hich i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and all aspects of students' daily life. In recent years, mainstream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atu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ctive and upward, but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s mak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work possess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also face challenges. In face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condition, colleger's moral education work has a few weaknesses;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work is an extremely urgent important task.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德育工作 原则 探讨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principle; explor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64-02

0引言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国家宝贵人才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各方面对学生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他们严格要求,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但现实总不尽如人意,新入学的大学生由于从前成长的环境、教育、自我实践以及先天性遗传等因素的制约,造成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教师要对自己所培养、教育的对象――学生,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浅显地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的状况,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原则作了简单的探讨。

1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

目前,对于高职学院专科类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基本定形的阶段,心理上尚待引导的重要时期,他们中有80%的普高生,剩下20%是由中专、技校和职高毕业升入专科学校的。同时,专科类高校的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也正是他们爱思考问题的时候,虽思考得简单,却也会触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问题。此时,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工作,以身立教,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入手,从细节着眼,做到为人师表。要明白“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道理,利用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师生共同去探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等问题,为做好德育工作做好铺垫。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究竟有些什么特点呢?

1.1 思想活跃、勤于思考,但看问题片面,是非混乱他们强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世界”。但他们往往轻视理论学习,把胡思乱想作为思想解放,造成善恶不分,是非辨不清,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与决定。

1.2 好学上进,渴望成才,但又不稳定,目的欠明确他们深深领略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但又呈现出不稳定性,在成才途径上缺乏毅力,缺乏正确认识和崇高的自我奋斗精神。课程稍微难一点,就没兴趣,就说这门课与专业无关,不学了;去野外实习或顶岗实习,不是嫌脏就是嫌累,想着法偷懒。他们中大部人依赖父母和机遇,在学习与职业中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

1.3 主张自立,追求民主,社交欲望强烈,却盲目排他,择友标准欠明“自我尊重,要求自立”是21世纪青年学生的主旋律,但有些学生过高评价自己。主张自立,却拿着父母的钱乱花。追求民主却没有更深层次思考,看事物和现象绝对化,追求所谓的高度民主,却排斥民主集中。他们常常以强调自我尊重为名盲目排他,纪律观念淡薄,认为在社会上交朋友,那才叫成熟,这是我的自由,却无形中受到社会上一些流氓意识的熏染。

1.4 唯我独尊,缺乏感恩之心;想干事业,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目前,所有高校的学生有很多独身子女,这些学生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无关爱之心。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认为“成果是属于自己”,与周围的人都没关系。不难看出学生唯我独尊的情况很普遍,他们没有怀着感恩之心去对待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而且这些学生还想做一番事业,但劳动观念又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据观察统计,学生不愿事是“打扫卫生”、“洗衣物”等小的事情,放假回家直接劳动力丧失。

1.5 渴望成熟,但是抗挫力低,行为幼稚进入大学后,脱离父母的孩子都认为自己是大人,很多事情能自己作主,但当自己的决定得到的结果不是预期的,就会觉得自己很笨很差。笔者所任班级的学生在计算机统考过级中有一名学生未通过考试,学生打电话给班主任,语气就像虚脱一样,表示自己心里难过,要回家。这一现象表现出一部分学生抗挫能力较低,有些不成熟。有了以上对学生行为、思想的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工作原则。相信这些原则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为教育者的工作带来方便。

2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遵循的原则探讨

“树人之要,德育为先;德育之要,养成为重。” 很明确要树人,先德育。笔者对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作了几点探讨,仅供读者参考。

2.1 知行统一的原则知行统一是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行动,把认识和者者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知行统一是社会主义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在学校,大道理讲多了学生不爱听,只要教育工作者以身作责,正确引导告之学生在学校学习,第一要务就是学习,把学习任务当成起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注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生产劳动,经受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2.2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俗话说“百人百性”,因此教育者因从学生实际出发时行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征和当前思想实际,提出教育的要求,确定教育的内容,运用教育的方法,避免“成人化”、“一般化”。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我们先要做到以下四个环节:第一,考虑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有规律从而使教育保持先进性和一贯性的同时,又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加深和复杂化;第二,观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教育的方式与要应因人而异;第三,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第四,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到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完成以上四个步骤,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真正地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

2.3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又各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集体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影响集体,这就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辩证关系。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帆船”。假如有同学遇到困难,作为教师要带动大家一起去帮助他,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活泼的同学更加开朗,性格孤僻的同学也已能慢慢走出自己的小圈子,那么整个集体就会变成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

2.4 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的原则正面引导、说服教育是由德育工作性质决定的,对学生说服教育时,要辅之以纪律的约束,积极作好思想引导工作。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积极上进,肯于思考、追求真理,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但由于阅历浅,是非不分,常把冒险当勇敢,把谦虚谨慎当成胆小怕事,甚至个别学生沾上不良习气。因此对他们需要正面教育,指明方向,把“封闭式”教育变为“开放式”教育,做到“放中有防”,关键时仍要批评指导。同时注意树立榜样,表彰先进个人。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5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有先进的,有落后的,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是在矛盾转化中实现的,我们要自觉地用矛盾转化和正面引导的原理,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教育学生,就是使学生的缺点、落后的因素转化为优点和进步的因素,从而使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变先进。贯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还应正确地对待先进的学生,要善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及时得以纠正。

2.6 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的原则严格要求是要求学生遵循德育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尊重、信任学生是对学生的真诚关怀与爱护,信任他们的力量和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不断进步。在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二者是相结合的,正如一个学生所说:不是我们做的不好,我们确确实实没犯大错,但操行分低于别人,心中也确实难过啊!而那些集体荣誉感强的学生更是不能忍受自己系或自己班的成绩比别人低。作为教师,基于尊重信任提出的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自觉地履行所提的要求。尊重信任中的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鼓舞,使学生产生内在动力,在克服各种困难的事情中表现出坚强的毅力。

总之,学校是一个专门教育人的机构。正面教育和引导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学校和教师要经常地、主动地和家庭、社会有关团体取得联系,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协调和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共同做好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要明白德育教育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全国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2010,5.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一、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现状

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歌曲教学的态度基本一致,大部分教师重视英语歌曲的教学模式,只有极少数教师倾向于传统教授方法。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凭借经验授课,对课堂的设计、准备以及把握不够完善,课堂内容较为单一且不系统,从音乐到英语教授之间没有过渡,容易形成教师在教授歌曲时,学生参与性较强;当转向于英语教学时,学生兴趣又有所减弱。目前英语歌曲一般教学模式为,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分发或抄写歌词;教师带领跟读歌曲歌词;学习歌词中的英语单词;学生逐渐跟唱。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高于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要求学习单词、跟唱英语歌曲,而小部分学生仅仅注重跟唱,其对英语单词、语句意思及发音的掌握度均较差。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随意删减教材中设计歌曲教学;教师对英语歌曲教学原则的把握不够严格;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单一、缺乏科学和合理的教学模式;歌曲教授过程中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利用音乐学习英语;对学生发音、歌词语句的解释不够充分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及方法两方面展开探讨,以达到科学合理规范小学英语歌曲教学,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二、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理论支持

英语歌曲教学需要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持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以确保对学生英语的教学效果。加德纳心理学家将人类智能分为七个范畴,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支配音乐的右脑同时支配情感、愿望、想象力、几何图形等感性思维;而左脑主要支配理性思维,如语言、写作、计算。左脑理性认识的运作有赖于右脑感性认识的提供,如果没有右脑提供的感性认识,左脑较为困难或根本无法加工和处理信息。故,英语作为语言学,有赖于音乐作为媒介来让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学习。音乐对英语学的影响宏观表现在,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

从语言学角度讲,第二语言习得模式更好的解释了如何习得英语。该模式提出学习语言是需要同时具备可理解性、有趣性、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性及给予足够信息量。要取得良好的语言学习效果,不仅需要教师有理有据、活泼生动地将知识“介绍”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歌曲教学恰好可以满足第二语言习得模式所要求的条件。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感性认识,歌曲歌词自身具有的关联系,使得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单词及语句之间的关系,并借助歌曲背景以及教师对歌词内容的梳理和解释,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语言联系在一起,最终在一首歌中感受出英语表达及运用的真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收效。

三、小学英语歌曲教学原则

1.选择的适用性原则。在选择课堂教授的英语歌曲时,需要从教学目的、学生能力、教学时间等多角度综合考虑其适用性。首先,选择的歌曲需要符合教学的目的,避免选择的歌曲与教学内容不相符等情况的出现;其次,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具备一定的难度但不超过学生现阶段的理解水平;最后,还需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充裕性,选择歌曲不宜过长以避免课程内无法学完歌曲,并且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理解时间。

如对于较低的3年级学生的英语教育中,可以选择《Happy Birthday》、《Bingo》等歌曲。其单词、语法以及歌词意思都较为简单,易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最基础的单词、常用语句以及“There be”句型。教师通过这些歌曲的教授,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学习基本英语表达,而且可以通过仿写及改编歌曲,引导学生自主替换及创作歌曲。如,《Happy Birthday》的歌词可以改编为《Good Morning to you》。这样的合理改编,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歌词学到更多的英语表达,又可以鼓舞学生课下练习英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搭建其学生间交流、沟通及练习的方式和平台。

2.歌曲的审美性原则。小学教育总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英语课堂所用歌曲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英语歌曲的美感主要体现旋律、用词及内容三个方面。第一,英语歌曲本身旋律要优美动听,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歌曲旋律上避免选择太过复杂、吵杂或另类的音乐。第二,英语歌曲的用词在其准确的基础上,要保证用词的优美、具体,避免出现用词及语法错误、抽象、不易理解、粗俗、野蛮等情况的出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其审美能力还未建立完全,所以需要教师积极且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一部分英语歌词具有显著的语法错误,也需要在选择过程中剔除。第三,英语歌曲的内容要积极向上,这一点需要教师们的着重注意。英语教学用曲要积极弘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杜绝过于个性、晦涩、黑暗的歌曲的使用,以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教学,可以选用《Big Big World》、《Smile》、《I have a dream》等,歌词如下:

《I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 a song to sing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

I believe in angles

Something good in everthing I see

I believe in angels

……

3.课程的科学性原则。在英语歌曲教学的课程设置上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紧抓教学目的,合理设计课程步骤及内容。在英语歌曲教学课堂中,最难控制的就是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情况。如果课程设计不合理,则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为学生参与性不强,歌曲学习课堂较为沉闷;另一种为学生热情高涨,被动使单纯学习歌曲的时间比例增加,占用讲歌曲过渡为英语学习的时间。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课堂最终的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对于英语歌曲课堂的设计需要具有科学性,做好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将歌曲教授、歌曲赏析、歌曲背景及相关英语知识学等板块科学整理、串联,充分考虑实际课堂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保证课堂的可控性和合理性,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学习的过渡性原则。以往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易出现太过注重音乐的教授而忽略英语的学习,或出现将歌曲学习作为形式不加以投入和重视而丧失歌曲对英语学习的辅。分析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对于小学英语歌曲教学需要满足过渡性原则。过渡性原则是指在音乐学习和英语学习之间设立过渡过程,即在教授单词、学习歌曲、介绍歌曲背景、复唱歌曲、延伸教学之间建立过渡性,保证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建立起的学习兴趣充分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以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应依据该原则,充分协调和安排课堂教学步骤。

四、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方法

1.基础:通过歌曲的歌词学习英语。英语歌曲本身就是学习英语的直接素材,也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英语单词的解析和句子的赏析,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更好的理解单词的词义以及句子的表达形式。如教授较低年级的学生身体部位名称时,选择《If you are happy》,让学生跟着歌曲拍手、拍腿、摸耳朵等等,通过歌曲使学生将单词和全身的部位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歌曲游戏中直观、生动的理解认识这些名称的英语表达。

2.扩展:通过歌曲的背景学习英语。教师在教授小学英语歌曲时,歌词自身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不够充分,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针对歌曲所涉及的内容,展开歌曲背景,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如在教授《Contry Road》:

Almost heaven west Virginia /Blue Ridge Mountains Shenandoah river /Life is old there older than the trees /Younger than the mountains blowin' like a breez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All my memories gather round her /Miner's lady stranger to blue water /Dark and dusty painted on the sky /Misty taste of moonshine teardrop in my eyes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I hear a voice in the morning how she calls me /Th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 /Drivin' down the road I get a feelin' /That I should been home yesterday yesterday.

这首民谣歌曲中涉及很多形容词和地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一步丰富形容词的学习,也可以通过歌词中提到的地点,向学生展开背景知识,在背景知识的学习中丰富英语表达和积累。

3.提高:通过歌曲的练习学习英语。合理的运用英语歌曲教学,还可以转向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方法包括听歌填词、听歌接力、演唱、复写等。听歌填词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分发课堂所需要的歌词,但歌词并不是完整的,而是具有一些单词和句子的空缺,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的以及学生能力,设置不同的空缺项,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听歌填写歌词的空白,是一类听写的变异,但听歌填词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和娱乐性,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歌词听写中掌握英语知识,锻炼听力以及拼写的准确性。听歌接力是指让学生一人唱一句,接力唱歌,这样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在接力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的了解到学生对于歌词的掌握性以及其口语发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及调节教学计划。演唱和复写于以上两种方法大同小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来自由选择。

4.升华:通过歌曲的改编学习英语。在小学英语歌曲教学课堂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编英语歌曲,来锻炼和升华学生的英语能力。如对于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改编《Happy Brithday to you》,改编如《Good Morning to you》等等歌曲来扩展英语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想象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歌曲,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来将简单的中文歌曲翻译为英文歌曲,但在开始前需要引导学生,对于难词、难句首先给予学生辅导,也可以采用填词翻译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行翻译,从而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以达到升华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开发智力及想象力的效果。

五、结束语

音乐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想象力。小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运用音乐来进行教育。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是运用音乐作为骨架,英语作为血肉而形成了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英语的主导地位,切不可出现注重音乐而忽视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这就要求教学的教学计划、安排以及实施过程中,时刻调整和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歌曲的学习。运用好英语歌曲教学,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消除其学习压力,保障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英-音”教学还能积极影响学生远期的智力发展以及素质培养。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歌曲教学应该受到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经过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徐丹.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3):114.

[2]陈晓芳.浅谈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情感读本, 2015(17):11-11.

[3]刘明东,杜晓文.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6):12-15,29.

第3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构建;原则;意义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及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大批新的校园正在规划或建设当中,掀起了高校建设新校园的热潮。而校园景观作为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社会对大学校园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美丽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不仅能表现出一个大学的精神风貌及文化内涵,而且有助于师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因此,校园景观的构建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研究、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本文针对校园景观构建的作用及功能,对大学校园景观构建的意义及原则进行了阐述。

一、大学校园景观构建的原则

(一)生态原则:大学校园景观构建要在继承本校文化的基础上,以突出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为主的设计思想,采用综合、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设计时要考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规划融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在规划与建设中力求与自然和谐统一,要顺应原有的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将其保持下来,随形造景,创造极具当地特色的优美景致;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生态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校园景观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校园景观构建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建筑绿色校园、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等。大学校园是-个城市的专用绿地,绿色校园的作用和地位对城市生态系统十分重要。所谓绿色校园不仅是对校园进行绿化和美化,最主要是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一定成绩,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以人为本原则: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在构建校园景观的时候要把这两者放在第一位,要清楚校园景观的构建就是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前提。校园景观无论在整体规划,还是在细部设计方面,都应从使用者的实用性角度出发,充分把握师生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的功能分区和结构形式,营造人性化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从而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校园。

(四)整体性原则:校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应当遵循整体性原则。大学校园这一有机的整体包括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校园景观的构建应当在宏观控制的基础上,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和色彩体系,保持其完整性与整体性,在不同层面,不同区域构建相对统一的校园景观,使校园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五)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原则: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圣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本身就是文化继承与传播的场所,校园景观自然也就是为文化教育的传播提供物质基础。优秀的校园景观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功能,更要满足培养师生品格与情操,规范师生行为,促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等功能。而校园景观的文化性是其区别于其它景观显著的特征,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应当传承大学的文化、地域特色,构建出能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富有特色的建筑和植物来加强校园的文化气息。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构建中,应尽可能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历史文脉、生活方式等,让师生传承历史、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二、大学校园景观构建的意义

(一)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环境: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景观的构建包含生态、场所、功能设施等要素。在构建校园景观的时候要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要使环境合理、美观,具有人文气息和学术气息。因此,校园景观的构建对于改善学习生活条件,陶冶师生情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体现学校文化及精神: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学校园景观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对校园使用者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关注人与环境及自然,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以及精神与物质相互协调等因素,要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以学校的历史人文为基础,对校园的物质环境进行继承和改善。校园景观不仅仅是景观的建设,更要强调人文历史,使校园景观对校园文化起到反映与烘托的作用。

(三)展示校园形象:随着人们鉴赏能力的日益提高,对于大学这样神圣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的环境景观要求更加严格。校园景观是影响大学校园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它又是大学人文精神最好的传达者,往往能够直接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形象。校园景观是一所高校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构建良好育人环境的物质基础。

三、结语

大学校园景观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本着生态原则、可持续原则和以人为本等原则,突出大学特色,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编委会.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M].长春:吉林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

第4篇

一、培养学生的情趣原则

应该说,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大都是第一次接触诗歌,因此与其说在教学中去教会他们学习诗歌的方法,还不如利用诗歌来不断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教师采取相对科学、合理的措施。首先就是朗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学习中,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对诗歌进行整体感悟,培养自身的情感,陶冶情操。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经说过:“要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反复朗读,争取将教材中这些无声的文字逐渐的转变成一种有声的语言,并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气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朗读的重要性。由于诗歌一般都具有节奏及韵律,所以容易朗读,也比较容易背诵和记忆。其次就是导入,不过要导入得合理、精彩、有趣。另外,教师在对诗歌进行讲解时,最好辅以图片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在小学这个时期,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有限,因此辅以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诗歌的整体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比如在讲解《静夜思》这首诗时,可用一些图片作辅助,帮助学生对诗歌所描述的主体进行整体感知。

图一描绘的是作者孤身一人站在窗前望月的情景,而图二则描绘出全家人一起热闹过中秋的情景。通过这两张图片,学生就可以知道李白是通过《静夜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的。此外,图片教学还能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二、重视作者的原则

在以往的诗歌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教师只是单一地讲解诗歌的内容,而忽略了对作者的具体介绍,这其实是错误的。由于作者身处的社会背景以及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大多是通过诗歌等形式呈现出来的,因此不同诗歌的风格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通过了解和熟悉诗歌作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赏析诗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学生品味和体会诗歌中的名言名句;有助于学生对诗歌进行想象。例如,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素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大都气魄豪迈,不仅突破了对当时现实的幻想,也将那个时代的民间疾苦真实地反映出来,同时也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的黑暗政治。应该说,他创作的诗歌同他当时所处的那个年代是息息相关的。他觉得只有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报效祖国,但事与愿违,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异常黑暗,让他时常感到窒息以及绝望,所以他才将内心的那种压抑以及自己在仕途上的不顺融入到诗歌中,并将大自然作为寄托自身理想和自由的化身。教师通过加强对诗歌作者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作者在创作诗歌时所处的社会背景,这对了解和鉴赏诗歌都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原则

第5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生;兴趣;设计原则

英语的课堂教学必须遵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和按照国家教育大纲要求进行创新应用,而游戏则是儿童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之一。所谓游戏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情感教学入手,运用趣味和生动的图像、声音、物件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给孩子爱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苦学”变为“乐学”,从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一、游戏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但在设计时决不能为玩而玩,盲目地迎合学生做游戏的心理,而忽略了游戏应该是课堂的组成部分,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无论是复习旧知识,还是操练新知识,都不能淡化教学任务,为了游戏而游戏。在游戏的设计时,要有针对性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既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案例应用:看图猜物(目的就是通过猜图的游戏,更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认识事物)。

规则及步骤:在幻灯片上画出几个抽象的图形,打在幕布上,让学生猜。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有的把圆形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面钟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书、一张照片、一幅地图、一扇窗子等,学生可以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猜,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表达,老师这时把覆盖片加上,图形发生了变化,有的猜对了,有的没有猜对,有的还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

二、游戏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并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采用游戏教学的目的在于借助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的各项活动中去。游戏的组织形式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尽量创设真实、有趣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主动、快乐、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

为达到趣味性的效果,首先,游戏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但兴趣持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转移。游戏教学包罗万象,小至字母、单词,长至句子、短文、课本剧;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等。在游戏中老师要注意课堂气氛与课堂节奏的调整与把握,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灵活处理教学模式中的各个环节。

案例分享:Magic Box 魔术盒子(通过魔术游戏的趣味性使英语学习更生动)。

(1)游戏规则: 将准备复习或学习的物体装入魔术盒中―请学生伸手进盒子摸一摸―然后用英语说出来―或者老师公布猜测范围―让学生猜猜盒子里有什么东西―然后自己伸进盒子摸―判断自己是否正确―猜中者可以自己盖笑脸印章,猜错者可以表演一个节目。

(2)游戏应用:学习水果、学具等同类单词之后,课前复习可采用这游戏,既直观,又富有情趣。

三、游戏的设计要有竞争性

小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游戏要抓住学生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气氛。此外,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从比赛、小组抗衡等形式去评价游戏结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应用:当学生学完26个英文字母之后,从A开始往后数,当遇到元音字母时,就拍一下手掌。谁读到哪个字母的时候,就要拍一下手掌,谁拍错就站出来读一次,当听到有关指令时做相应动作,如听到“ stand up”应立即起立,但听到指令语前有“Simon says”立即做动作。

四、游戏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游戏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此在游戏活动中,就是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不同游戏内容,难度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这样,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人人都处于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

案例示范:What’s missing?(哪一张卡片不见了?)通过层次感来增加游戏的融入。

(1)游戏规则及步骤:展示6~8张图片(立于桌子上或粉笔槽内或黑板上),让学生依次熟读―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拿走卡片中的一张―学生睁开眼睛,让学生迅速反应:What’s missing?…is missing.―答中者适当奖励。

(2)游戏功能:适用在字母、单词和音标教学中;适合于Warm-up exercise热身环节或新授后的practice环节。

(3)注意事项:游戏的速度由慢到快,并掌握层次感。教师要注意新授单词的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薄弱单词多操练。

五、游戏的设计要有规则性

每一项游戏活动都有其规则。在教学中进行的游戏活动必须是有序的,老师必须组织得当,游戏完成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内容再好也失去了它的功效。因此教学游戏必须受规则制约,要有内容呈现规则、时间限制规则、角色表演规则、竞赛规则等。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纪律,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养成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良好课堂习惯。

有位教育家说过:“用游戏教英语,是最有趣,也是最经济的英语学习法。”实践也证明,在小学阶段,运用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在“乐”与“趣”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实践,能饶有兴致,快乐轻松地掌握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游戏应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游戏教学模式能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轻松活泼的课堂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而且能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得更快、更轻松。

案例应用: listen and do the action(听录音做动作),在教动物类的单词时,我们设计了这个游戏,当录音机读出一个单词时,就让学生把该动物的特征做出来。这样通过课程内容的本意和相应的规则性结合,游戏的生动性更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大,收到的效果就更明显。

课堂游戏教学既是一种课堂的表现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的创新尝试,应用这些原则进行一些趣味、生动的游戏,一定会让学生的课堂吸收更有效果。只有充分利用课堂的游戏方式融入教学中去,才会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在学习中得到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吸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第6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73-02

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此,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为指导原则,努力创设素质教育的课堂氛围。

1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1.1重视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创设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课堂环境。心理学资料证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想活跃,会自在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自己的教态,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语言简明,节奏感强,略带诙谐性,并多用鼓励等,通过和颜悦色的面部表情和放松的体态语言唤起学生友好、愉快的情态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兴趣。如上第一册第一课教学礼貌Hello,Good morning时,要求学生第二天用它们来向我问好,果真第二天有很多同学用Hello,Good morning向我问好,有的还向其它学科老师问好呢!我在课堂上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这样我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到英语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借助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如组织比赛、猜谜、游戏等活动。例如教table,chair两单词时我就用了猜谜的方法,我反复播放录音“I have no armx and no hands.But I have four legs and a back,I canstand,but I can’s walk,Guess!What am I?”让学生逐句听,看一看谁猜得快?第三,运用电化教学和情景教学意境诱发兴趣。我平时上课都准备好三用机,让学生模仿标准的读音,或播放电脑制作课件中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组成对话,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教学中,我一直提倡以学说为主,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每个班级开学初都发给一本小册子,让同学负责登记每一堂课的表现,表现好的画上小红旗,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等级1/3的依据;小组活动优胜的也获小红旗,占期末成绩评定的1/4;所有学生都很注重自己的每一堂的表现,学习热情高,生怕自己没有主动表现的机会。

1.3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成功体验。“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在进行教法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如用迁移规律记忆单词,用回忆法记忆课文及对话等,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使各学生无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自主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2 强调学生的活动性

活动性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英语课堂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而不仅是懂得英语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得到训练和发展。“活动性”应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1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如教表示人体部位名称这一课,我就让一个学生念单词,其他同学边念边指自己长身体的部位,这样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活动,在活动中理解本课新知识点,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等,由教师引导进行个体、双人、小组、排、行、半班、全班等多元化活动,使学生学会基础知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英语交际打下基础。

2.2以交际为中心进行多样化活动。如看图说话、情景交谈、角色表演等,为学生创造交际实践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使讲台变成舞台,在真实的语境中达到运用英语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英语水平。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

在一次全市公开课教[ei][?间见]两个音标时,我仔细讲解元音字母Aa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读音规则后,让学生一口气做了三个游戏进行巩固:首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形式画了一棵苹果树,接着就随意将写好的含有元音字母a的单词贴在树上,例如:face、cap、late、bag,让学生充当猴子角色下摘下苹果装入含有[ei][?睨]的两个箩筐中。待学生认定后,我边播放预先制作好的电脑幻灯片,边说让电脑当裁判,来评定学生的对或错(“Yes”or“No”),答题正确的学生就会高兴地叫起来“耶”,我就及时表扬他们,发给“小红旗”鼓励;或让学生搭上两列不同的火车旅游;还可让两个学生扮演熊妈妈,让拿到[ei][?间见]的“小熊猫”找自己的妈妈,这些游戏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提倡学生的创造性

第7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评价 原则

教学评价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着导向和监督的作用,还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音乐教学评价是对音乐教学效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音乐教学评价,不仅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还能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依据自身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目标的理解,在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总结了我国在音乐教学评价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初步提出了几条基本的评价原则,以便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能更好地运用。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导向上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充满人性关怀,在评价中更关注学生个体自身的纵向发展,对其个体的学习反应给予爱护与反思,充分尊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

我认为赏识是目前最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富有“人本关怀”的教学与评价氛围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自我的了解,尊重与欣赏他人不同的艺术理解与表现,同时也使学生形成了主动、自信、宽容的性格,理解多元秩序与美感。要让不同层次差异的学生都得到多种方式的鼓励,体验到进步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每一位学生不同层次的潜能得到挖掘。

其次,评价者应注重情感态度。音乐教学的评价,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指向,这是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特征之一。音乐情感的形成需要音乐教师长期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情感培养对学生理解、表现音乐和其终身热爱音乐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所具有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并无直接的联系,如有的学生“五音不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一般,但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却能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

因此,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技能、技巧掌握了多少,会唱几首歌曲、演奏几首乐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感悟和创造力。学生的情感培养应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指标。同时学生的学习与音乐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的指向也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情感的评价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转贴于

再次,坚持评价内容注重专题性、全面性结合的原则。我们知道,对每个年级段的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有所侧重的。如果音乐学科期终考试的内容要在乐理、唱歌、器乐、创编等方面均涉及到的话,势必会造成“蜻蜓点水”的现象。于是,我们给每个年级的期终考查都规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都有所侧重、有所深入地测查和评价。

以三年级为例,他们举行的是名为“我们是快乐的演奏家”的口琴专场音乐会。孩子们从几首难易程度不同的曲子中选定适合自己小组的考试曲目,积极认真地练习、编排。在排练中,能力强的学生组把重点放在演奏形式的变化上,通过对一首乐曲进行齐奏、合奏、轮奏的形式运用,力求达到丰富多彩的演奏效果;能力中等的学生组围绕着流畅、优美的吹奏效果进行重点练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则把精力集中在解决“遗留问题”上,也基本能达到比较和谐的吹奏效果。

这种专题化的音乐期终考试可以尽可能深入、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某类知识、技能的掌握,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的好机会;还能为教师提供学生掌握这类知识技能的信息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这与传统的音乐课程评价只偏重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解决掌握音乐作品中若干个知识点和会唱若干首歌曲为中心,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对音乐情感和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等,是截然不同的。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游戏 作用 原则

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教学或者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是体育教学的得力助手。在体育课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求乐、求趣的愿望,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设计体育游戏。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巩固提高小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奋性和灵活性较强。因此,在体育课的复习技术教学中,采用游戏形式对学生已掌握的动作技术进行演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那些比较重要、需要经过反复练习而又很单调的基本动作变得妙趣横生。当然,这必须在学生的动作技术达到自动化阶段以后方可进行。否则,过早地运用游戏,不但不能巩固技术,反而容易破坏正确的技术动作。

2.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以需要和兴趣为首要条件的,他们对有兴趣、有感彩的内容会主动追寻和掌握。体育游戏活动中的趣味性、探索性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渗透在游戏中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小学生向认识兴趣态度转化,认识兴趣又可引起学习兴趣和需要,两者在游戏活动中互相促进、相互发展与提高。

3.有利于诱导小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安排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接近的游戏,对于新动作的掌握十分有益,起到诱导练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较难动作的恐惧心理,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高涨,从而较易掌握所学动作。

4.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单就短跑训练而言,就有迎面接力跑、换物赛跑、十字接力赛等形式。但即使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厌倦。因此,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编创一些游戏环节,如五十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长了,学生觉得又累又讨厌。在教学中学生提出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由于游戏中有学生的创造,更能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激起他们参与的欲望,这时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充分的肯定,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平淡变为突出。这样的游戏丰富了课堂内涵,既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体育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1.体育游戏必须贯彻灵巧性原则。体育游戏应设有发展小学生灵巧机能和机制。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如一般运动类体育游戏那种跑动中的急停、转身,“老鹰抓小鸡”游戏中的躲闪动作等,都属于含有机动、应变制约机制和相关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灵巧性原则还要求多安排或穿行有益于发展幼儿精确能力、协调能力的游戏内容,如低年级用拍皮球进行计时赛,高年级“投篮接力赛”、用球拍端乒乓球过独木桥等。

2.体育游戏必须体现智慧性原则。体育游戏过程要让儿童有机会闪现智慧的亮点。体育游戏除了担负“育体”的任务外,同时还应包含“育智”的成分,通常在较大型的体育游戏中,都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多、快、好、省及提高游戏的成功率和取胜率的问题。故意给儿童留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性原则,我们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留有完成游戏的多种方法的选择余地,这样就能不断地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如果一种体育游戏只有一种完成方法,就很难说是一则好的体育游戏,同样是“穿山洞”、“过障碍”、“走下坡”,就应该有不同的“穿”法、“过”法和“走”法。这正是优秀体育游戏的价值所在。

3.体育游戏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学生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这就要求事先的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防患于未然。比如,整个的游戏空间、场所、环境没有任何尖锐的棱角和坚硬的器具,不会产生撞击情况,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这就要求游戏应在有草坪、有木地板或地毯覆盖的平面上进行;应采用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木材或塑料、橡胶、等制作的器材作游戏的道具;游戏材料的立体高度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诸如“独木桥”、“平衡木”之类的安装设计高度离开地面二三十厘米即可。体育游戏还要特别防止人为的伤害。有时在比输赢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疏导、调解,简要地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继续游戏,直至完成。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游戏教学,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他们在体育课中产生愉快的体验。教师要注意掌管好全局,善于利用游戏有的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维护全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等思想品质的教育。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分享体育游戏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振峰,赵宗跃,孟刚.体育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55-67.

[2]李斌.谈体育游戏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J].体育战线,151-1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深夜福利 | 国产精品一二三不卡 |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 免费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首妖 | 99色热 | 精品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久久 |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下载 | 天躁夜夜躁2021aa91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 中文精品一区 | 久99久热 | 成年在线免费视频 | 91精品亚洲| 二区国产 | 91高清视频在线 | 懂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av88 | 天天爽片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免费看麻豆视频 | a一级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午夜一级福利 | 黄色99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 被下了药糟蹋h文 | 国产三区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91免费视频入口 | 91视频app在线观看 | 免费成人在线播放 |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 99色电影| 一本一道久久久a久久久精品蜜臀 | 91最新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在线精品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