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的德育原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Liu Xia; Yang Fei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昆明 650217)
(Yunnan Land 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Kunming 650217,China)
摘要: 德育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虽是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德育工作既具备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hich i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and all aspects of students' daily life. In recent years, mainstream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atu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ctive and upward, but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s mak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work possess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also face challenges. In face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condition, colleger's moral education work has a few weaknesses;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work is an extremely urgent important task.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德育工作 原则 探讨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principle; explor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64-02
0引言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国家宝贵人才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各方面对学生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他们严格要求,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但现实总不尽如人意,新入学的大学生由于从前成长的环境、教育、自我实践以及先天性遗传等因素的制约,造成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教师要对自己所培养、教育的对象――学生,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浅显地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的状况,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原则作了简单的探讨。
1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
目前,对于高职学院专科类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基本定形的阶段,心理上尚待引导的重要时期,他们中有80%的普高生,剩下20%是由中专、技校和职高毕业升入专科学校的。同时,专科类高校的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也正是他们爱思考问题的时候,虽思考得简单,却也会触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问题。此时,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工作,以身立教,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入手,从细节着眼,做到为人师表。要明白“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钡牡览?,利用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师生共同去探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等问题,为做好德育工作做好铺垫。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究竟有些什么特点呢?
1.1 思想活跃、勤于思考,但看问题片面,是非混乱他们强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世界”。但他们往往轻视理论学习,把胡思乱想作为思想解放,造成善恶不分,是非辨不清,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与决定。
1.2 好学上进,渴望成才,但又不稳定,目的欠明确他们深深领略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但又呈现出不稳定性,在成才途径上缺乏毅力,缺乏正确认识和崇高的自我奋斗精神??纬躺晕⒛岩坏悖兔恍巳?,就说这门课与专业无关,不学了;去野外实习或顶岗实习,不是嫌脏就是嫌累,想着法偷懒。他们中大部人依赖父母和机遇,在学习与职业中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
1.3 主张自立,追求民主,社交欲望强烈,却盲目排他,择友标准欠明“自我尊重,要求自立”是21世纪青年学生的主旋律,但有些学生过高评价自己。主张自立,却拿着父母的钱乱花。追求民主却没有更深层次思考,看事物和现象绝对化,追求所谓的高度民主,却排斥民主集中。他们常常以强调自我尊重为名盲目排他,纪律观念淡薄,认为在社会上交朋友,那才叫成熟,这是我的自由,却无形中受到社会上一些流氓意识的熏染。
1.4 唯我独尊,缺乏感恩之心;想干事业,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目前,所有高校的学生有很多独身子女,这些学生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无关爱之心。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认为“成果是属于自己”,与周围的人都没关系。不难看出学生唯我独尊的情况很普遍,他们没有怀着感恩之心去对待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而且这些学生还想做一番事业,但劳动观念又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据观察统计,学生不愿事是“打扫卫生”、“洗衣物”等小的事情,放假回家直接劳动力丧失。
1.5 渴望成熟,但是抗挫力低,行为幼稚进入大学后,脱离父母的孩子都认为自己是大人,很多事情能自己作主,但当自己的决定得到的结果不是预期的,就会觉得自己很笨很差。笔者所任班级的学生在计算机统考过级中有一名学生未通过考试,学生打电话给班主任,语气就像虚脱一样,表示自己心里难过,要回家。这一现象表现出一部分学生抗挫能力较低,有些不成熟。有了以上对学生行为、思想的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工作原则。相信这些原则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为教育者的工作带来方便。
2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遵循的原则探讨
“树人之要,德育为先;德育之要,养成为重?!?很明确要树人,先德育。笔者对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作了几点探讨,仅供读者参考。
2.1 知行统一的原则知行统一是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行动,把认识和者者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知行统一是社会主义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在学校,大道理讲多了学生不爱听,只要教育工作者以身作责,正确引导告之学生在学校学习,第一要务就是学习,把学习任务当成起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注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生产劳动,经受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2.2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俗话说“百人百性”,因此教育者因从学生实际出发时行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征和当前思想实际,提出教育的要求,确定教育的内容,运用教育的方法,避免“成人化”、“一般化”。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我们先要做到以下四个环节:第一,考虑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有规律从而使教育保持先进性和一贯性的同时,又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加深和复杂化;第二,观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教育的方式与要应因人而异;第三,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第四,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到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完成以上四个步骤,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真正地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
2.3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又各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集体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影响集体,这就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辩证关系。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帆船”。假如有同学遇到困难,作为教师要带动大家一起去帮助他,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活泼的同学更加开朗,性格孤僻的同学也已能慢慢走出自己的小圈子,那么整个集体就会变成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
2.4 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的原则正面引导、说服教育是由德育工作性质决定的,对学生说服教育时,要辅之以纪律的约束,积极作好思想引导工作。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积极上进,肯于思考、追求真理,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但由于阅历浅,是非不分,常把冒险当勇敢,把谦虚谨慎当成胆小怕事,甚至个别学生沾上不良习气。因此对他们需要正面教育,指明方向,把“封闭式”教育变为“开放式”教育,做到“放中有防”,关键时仍要批评指导。同时注意树立榜样,表彰先进个人。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5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泵扛鲅砩隙加谢囊蛩?,也有消极的因素。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有先进的,有落后的,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是在矛盾转化中实现的,我们要自觉地用矛盾转化和正面引导的原理,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教育学生,就是使学生的缺点、落后的因素转化为优点和进步的因素,从而使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变先进。贯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还应正确地对待先进的学生,要善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及时得以纠正。
2.6 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的原则严格要求是要求学生遵循德育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尊重、信任学生是对学生的真诚关怀与爱护,信任他们的力量和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不断进步。在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二者是相结合的,正如一个学生所说:不是我们做的不好,我们确确实实没犯大错,但操行分低于别人,心中也确实难过啊!而那些集体荣誉感强的学生更是不能忍受自己系或自己班的成绩比别人低。作为教师,基于尊重信任提出的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自觉地履行所提的要求。尊重信任中的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鼓舞,使学生产生内在动力,在克服各种困难的事情中表现出坚强的毅力。
总之,学校是一个专门教育人的机构。正面教育和引导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学校和教师要经常地、主动地和家庭、社会有关团体取得联系,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协调和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共同做好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要明白德育教育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全国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2010,5.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25-01
在学习一种外语时,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那将影响学生准确地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许多专家(如Cameron,2001)认为,即使在小学阶段,孩子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帮助他们牢固地、正确地掌握语言。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语法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才能既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让孩子掌握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枯燥的"语法知识呢?笔者去年有幸到英国学习三个月,了解了一些外国专家提倡的语法教学方法。我认为,根据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让小学语法教学生动起来,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Implicit(隐性原则)
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需要运用抽象的思维能力,对智力还在发展的孩子采用"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的方法更为合适。不少教师的英语课堂枯燥乏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巩固所学的语法项目时,采用了过于机械的练习形式(mechanicaldrills),也可以说是采用了过多的"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例如,学习了一般将来时后,让学生做大量类似如下的练习:
依照例句改写句子:
Model:I am swimming now.(tomorrow)
I am going to swim tomorrow.
1)Jack is dancing now.(tomorrow)
2)Mary is drawing now.(tomorrow)
此类练习只让孩子重复操练所学的语法项目,并没有提供机会让孩子了解应用这个语言点的情景,容易使所学的语言形式与语言的使用语境、语言的意义脱节,不能很好地达成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帮助提高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
此外,孩子天性喜欢好玩的东西,过于严肃机械的练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应尽可能摒弃直接的、机械的练习,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在有意义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练习和运用所学的新项目。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TPR(全身反应法)、念儿歌等"间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语法。例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游戏来巩固be going to do something这个语法项目:
1)教师拿起粉笔,说:"I am going to draw something. But what? Can you guess?''
提示让学生使用句型"You are going to draw..."。
2)教师每次画一两笔,让学生继续猜:"You are going to draw...",直到他们猜对为止。
这个游戏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让他们在玩乐中无意识地训练了所学的语法。当然,为了巩固孩子的语法知识,提高孩子语言的准确性,教师也要在适当时候使用 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
二、Meaninggofirst(意义先行原则)
英国教育专家Jayne Moon(2000)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meaning)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形式(form-指vocabulary,pronunciation,grammar structures)或语言规则。而且,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获悉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
由于孩子的关注点在语言的意义上,如果在开始授课时,教师首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孩子的天性来帮助他们学习语言,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语法教学上,英国专家提倡采用这样的教学顺序:首先,让孩子在一个有意义的情景中(meaningful context)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然后,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孩子在较真实的语境中进 行交际性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最后,在孩子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也就是说,在教学的前面两部分----"meaning"与"use"阶段使用"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在最后一部分----"form"阶段才采用"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
三、Economy(适量原则)
除以上两点外,在解释语法项目时还要注意"economy"原则,即讲解要适时适量,解释清楚就可以了,不要罗嗦,费时费力太多,反而弄巧成拙,导致孩子糊涂及生厌。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构建;原则;意义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及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大批新的校园正在规划或建设当中,掀起了高校建设新校园的热潮。而校园景观作为学?;肪车闹匾槌刹糠郑股缁岫源笱T盎肪车囊笤嚼丛礁?,美丽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不仅能表现出一个大学的精神风貌及文化内涵,而且有助于师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因此,校园景观的构建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研究、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本文针对校园景观构建的作用及功能,对大学校园景观构建的意义及原则进行了阐述。
一、大学校园景观构建的原则
(一)生态原则:大学校园景观构建要在继承本校文化的基础上,以突出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为主的设计思想,采用综合、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设计时要考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规划融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在规划与建设中力求与自然和谐统一,要顺应原有的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将其保持下来,随形造景,创造极具当地特色的优美景致;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生态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校园景观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校园景观构建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建筑绿色校园、?;ど肪?、节约资源等。大学校园是-个城市的专用绿地,绿色校园的作用和地位对城市生态系统十分重要。所谓绿色校园不仅是对校园进行绿化和美化,最主要是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一定成绩,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以人为本原则: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在构建校园景观的时候要把这两者放在第一位,要清楚校园景观的构建就是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前提。校园景观无论在整体规划,还是在细部设计方面,都应从使用者的实用性角度出发,充分把握师生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的功能分区和结构形式,营造人性化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从而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校园。
(四)整体性原则:校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应当遵循整体性原则。大学校园这一有机的整体包括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校园景观的构建应当在宏观控制的基础上,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和色彩体系,保持其完整性与整体性,在不同层面,不同区域构建相对统一的校园景观,使校园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五)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原则: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圣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本身就是文化继承与传播的场所,校园景观自然也就是为文化教育的传播提供物质基础。优秀的校园景观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功能,更要满足培养师生品格与情操,规范师生行为,促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等功能。而校园景观的文化性是其区别于其它景观显著的特征,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应当传承大学的文化、地域特色,构建出能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富有特色的建筑和植物来加强校园的文化气息。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构建中,应尽可能尊重和?;ぴ械睦肺穆觥⑸罘绞降?,让师生传承历史、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二、大学校园景观构建的意义
(一)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环境: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景观的构建包含生态、场所、功能设施等要素。在构建校园景观的时候要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要使环境合理、美观,具有人文气息和学术气息。因此,校园景观的构建对于改善学习生活条件,陶冶师生情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体现学校文化及精神: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学校园景观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对校园使用者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关注人与环境及自然,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以及精神与物质相互协调等因素,要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以学校的历史人文为基础,对校园的物质环境进行继承和改善。校园景观不仅仅是景观的建设,更要强调人文历史,使校园景观对校园文化起到反映与烘托的作用。
(三)展示校园形象:随着人们鉴赏能力的日益提高,对于大学这样神圣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的环境景观要求更加严格。校园景观是影响大学校园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它又是大学人文精神最好的传达者,往往能够直接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形象。校园景观是一所高校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构建良好育人环境的物质基础。
三、结语
大学校园景观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本着生态原则、可持续原则和以人为本等原则,突出大学特色,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编委会.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M].长春:吉林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
在运用以上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很好的一种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视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个体的特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为学习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空间。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小组。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各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将拓宽同学的视野。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外出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你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异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2. 发展性原则
开放性指的是非封闭的,多元化的、灵活的。开放性学习方式就是指灵活多样的、综合化、富有个性特征的,而非单一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而且学习者能根据需要灵活自主地选择某一种或某几种学习方式组合进行学习。它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特征。
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开放式教学突破了旧有的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并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梢运?,开放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3. 民主性原则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生;兴趣;设计原则
英语的课堂教学必须遵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和按照国家教育大纲要求进行创新应用,而游戏则是儿童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之一。所谓游戏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情感教学入手,运用趣味和生动的图像、声音、物件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给孩子爱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苦学”变为“乐学”,从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一、游戏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但在设计时决不能为玩而玩,盲目地迎合学生做游戏的心理,而忽略了游戏应该是课堂的组成部分,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无论是复习旧知识,还是操练新知识,都不能淡化教学任务,为了游戏而游戏。在游戏的设计时,要有针对性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既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案例应用:看图猜物(目的就是通过猜图的游戏,更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认识事物)。
规则及步骤:在幻灯片上画出几个抽象的图形,打在幕布上,让学生猜。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有的把圆形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面钟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书、一张照片、一幅地图、一扇窗子等,学生可以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猜,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表达,老师这时把覆盖片加上,图形发生了变化,有的猜对了,有的没有猜对,有的还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
二、游戏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钡苯萄芤鹧男巳な保涂墒寡谘爸屑凶⒁?,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并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采用游戏教学的目的在于借助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的各项活动中去。游戏的组织形式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尽量创设真实、有趣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主动、快乐、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
为达到趣味性的效果,首先,游戏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但兴趣持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转移。游戏教学包罗万象,小至字母、单词,长至句子、短文、课本剧;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等。在游戏中老师要注意课堂气氛与课堂节奏的调整与把握,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灵活处理教学模式中的各个环节。
案例分享:Magic Box 魔术盒子(通过魔术游戏的趣味性使英语学习更生动)。
(1)游戏规则: 将准备复习或学习的物体装入魔术盒中―请学生伸手进盒子摸一摸―然后用英语说出来―或者老师公布猜测范围―让学生猜猜盒子里有什么东西―然后自己伸进盒子摸―判断自己是否正确―猜中者可以自己盖笑脸印章,猜错者可以表演一个节目。
(2)游戏应用:学习水果、学具等同类单词之后,课前复习可采用这游戏,既直观,又富有情趣。
三、游戏的设计要有竞争性
小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游戏要抓住学生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气氛。此外,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从比赛、小组抗衡等形式去评价游戏结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应用:当学生学完26个英文字母之后,从A开始往后数,当遇到元音字母时,就拍一下手掌。谁读到哪个字母的时候,就要拍一下手掌,谁拍错就站出来读一次,当听到有关指令时做相应动作,如听到“ stand up”应立即起立,但听到指令语前有“Simon says”立即做动作。
四、游戏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游戏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此在游戏活动中,就是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不同游戏内容,难度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这样,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人人都处于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
案例示范:What’s missing?(哪一张卡片不见了?)通过层次感来增加游戏的融入。
(1)游戏规则及步骤:展示6~8张图片(立于桌子上或粉笔槽内或黑板上),让学生依次熟读―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拿走卡片中的一张―学生睁开眼睛,让学生迅速反应:What’s missing?…is missing.―答中者适当奖励。
(2)游戏功能:适用在字母、单词和音标教学中;适合于Warm-up exercise热身环节或新授后的practice环节。
(3)注意事项:游戏的速度由慢到快,并掌握层次感。教师要注意新授单词的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薄弱单词多操练。
五、游戏的设计要有规则性
每一项游戏活动都有其规则。在教学中进行的游戏活动必须是有序的,老师必须组织得当,游戏完成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内容再好也失去了它的功效。因此教学游戏必须受规则制约,要有内容呈现规则、时间限制规则、角色表演规则、竞赛规则等。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纪律,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养成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良好课堂习惯。
有位教育家说过:“用游戏教英语,是最有趣,也是最经济的英语学习法。”实践也证明,在小学阶段,运用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在“乐”与“趣”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实践,能饶有兴致,快乐轻松地掌握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游戏应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游戏教学模式能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轻松活泼的课堂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而且能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得更快、更轻松。
案例应用: listen and do the action(听录音做动作),在教动物类的单词时,我们设计了这个游戏,当录音机读出一个单词时,就让学生把该动物的特征做出来。这样通过课程内容的本意和相应的规则性结合,游戏的生动性更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大,收到的效果就更明显。
课堂游戏教学既是一种课堂的表现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的创新尝试,应用这些原则进行一些趣味、生动的游戏,一定会让学生的课堂吸收更有效果。只有充分利用课堂的游戏方式融入教学中去,才会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在学习中得到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吸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73-02
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此,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为指导原则,努力创设素质教育的课堂氛围。
1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1.1重视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创设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课堂环境。心理学资料证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想活跃,会自在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自己的教态,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语言简明,节奏感强,略带诙谐性,并多用鼓励等,通过和颜悦色的面部表情和放松的体态语言唤起学生友好、愉快的情态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兴趣。如上第一册第一课教学礼貌Hello,Good morning时,要求学生第二天用它们来向我问好,果真第二天有很多同学用Hello,Good morning向我问好,有的还向其它学科老师问好呢!我在课堂上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这样我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到英语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借助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如组织比赛、猜谜、游戏等活动。例如教table,chair两单词时我就用了猜谜的方法,我反复播放录音“I have no armx and no hands.But I have four legs and a back,I canstand,but I can’s walk,Guess!What am I?”让学生逐句听,看一看谁猜得快?第三,运用电化教学和情景教学意境诱发兴趣。我平时上课都准备好三用机,让学生模仿标准的读音,或播放电脑制作课件中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组成对话,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教学中,我一直提倡以学说为主,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每个班级开学初都发给一本小册子,让同学负责登记每一堂课的表现,表现好的画上小红旗,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等级1/3的依据;小组活动优胜的也获小红旗,占期末成绩评定的1/4;所有学生都很注重自己的每一堂的表现,学习热情高,生怕自己没有主动表现的机会。
1.3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成功体验。“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在进行教法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如用迁移规律记忆单词,用回忆法记忆课文及对话等,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使各学生无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自主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2 强调学生的活动性
活动性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英语课堂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而不仅是懂得英语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得到训练和发展。“活动性”应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1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如教表示人体部位名称这一课,我就让一个学生念单词,其他同学边念边指自己长身体的部位,这样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活动,在活动中理解本课新知识点,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等,由教师引导进行个体、双人、小组、排、行、半班、全班等多元化活动,使学生学会基础知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英语交际打下基础。
2.2以交际为中心进行多样化活动。如看图说话、情景交谈、角色表演等,为学生创造交际实践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使讲台变成舞台,在真实的语境中达到运用英语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英语水平。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
在一次全市公开课教[ei][?间见]两个音标时,我仔细讲解元音字母Aa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读音规则后,让学生一口气做了三个游戏进行巩固:首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形式画了一棵苹果树,接着就随意将写好的含有元音字母a的单词贴在树上,例如:face、cap、late、bag,让学生充当猴子角色下摘下苹果装入含有[ei][?睨]的两个箩筐中。待学生认定后,我边播放预先制作好的电脑幻灯片,边说让电脑当裁判,来评定学生的对或错(“Yes”or“No”),答题正确的学生就会高兴地叫起来“耶”,我就及时表扬他们,发给“小红旗”鼓励;或让学生搭上两列不同的火车旅游;还可让两个学生扮演熊妈妈,让拿到[ei][?间见]的“小熊猫”找自己的妈妈,这些游戏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提倡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评价 原则
教学评价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着导向和监督的作用,还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音乐教学评价是对音乐教学效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音乐教学评价,不仅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还能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依据自身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目标的理解,在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总结了我国在音乐教学评价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初步提出了几条基本的评价原则,以便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能更好地运用。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导向上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充满人性关怀,在评价中更关注学生个体自身的纵向发展,对其个体的学习反应给予爱护与反思,充分尊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
我认为赏识是目前最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富有“人本关怀”的教学与评价氛围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自我的了解,尊重与欣赏他人不同的艺术理解与表现,同时也使学生形成了主动、自信、宽容的性格,理解多元秩序与美感。要让不同层次差异的学生都得到多种方式的鼓励,体验到进步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每一位学生不同层次的潜能得到挖掘。
其次,评价者应注重情感态度。音乐教学的评价,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指向,这是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特征之一。音乐情感的形成需要音乐教师长期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情感培养对学生理解、表现音乐和其终身热爱音乐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所具有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并无直接的联系,如有的学生“五音不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一般,但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却能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
因此,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技能、技巧掌握了多少,会唱几首歌曲、演奏几首乐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感悟和创造力。学生的情感培养应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指标。同时学生的学习与音乐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的指向也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情感的评价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转贴于
再次,坚持评价内容注重专题性、全面性结合的原则。我们知道,对每个年级段的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有所侧重的。如果音乐学科期终考试的内容要在乐理、唱歌、器乐、创编等方面均涉及到的话,势必会造成“蜻蜓点水”的现象。于是,我们给每个年级的期终考查都规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都有所侧重、有所深入地测查和评价。
以三年级为例,他们举行的是名为“我们是快乐的演奏家”的口琴专场音乐会。孩子们从几首难易程度不同的曲子中选定适合自己小组的考试曲目,积极认真地练习、编排。在排练中,能力强的学生组把重点放在演奏形式的变化上,通过对一首乐曲进行齐奏、合奏、轮奏的形式运用,力求达到丰富多彩的演奏效果;能力中等的学生组围绕着流畅、优美的吹奏效果进行重点练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则把精力集中在解决“遗留问题”上,也基本能达到比较和谐的吹奏效果。
这种专题化的音乐期终考试可以尽可能深入、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某类知识、技能的掌握,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的好机会;还能为教师提供学生掌握这类知识技能的信息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这与传统的音乐课程评价只偏重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解决掌握音乐作品中若干个知识点和会唱若干首歌曲为中心,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对音乐情感和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等,是截然不同的。
关键词: 小学体育游戏 作用 原则
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教学或者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是体育教学的得力助手。在体育课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求乐、求趣的愿望,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设计体育游戏。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巩固提高小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奋性和灵活性较强。因此,在体育课的复习技术教学中,采用游戏形式对学生已掌握的动作技术进行演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那些比较重要、需要经过反复练习而又很单调的基本动作变得妙趣横生。当然,这必须在学生的动作技术达到自动化阶段以后方可进行。否则,过早地运用游戏,不但不能巩固技术,反而容易破坏正确的技术动作。
2.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以需要和兴趣为首要条件的,他们对有兴趣、有感彩的内容会主动追寻和掌握。体育游戏活动中的趣味性、探索性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渗透在游戏中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小学生向认识兴趣态度转化,认识兴趣又可引起学习兴趣和需要,两者在游戏活动中互相促进、相互发展与提高。
3.有利于诱导小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安排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接近的游戏,对于新动作的掌握十分有益,起到诱导练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较难动作的恐惧心理,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高涨,从而较易掌握所学动作。
4.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单就短跑训练而言,就有迎面接力跑、换物赛跑、十字接力赛等形式。但即使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厌倦。因此,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编创一些游戏环节,如五十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长了,学生觉得又累又讨厌。在教学中学生提出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由于游戏中有学生的创造,更能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激起他们参与的欲望,这时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充分的肯定,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平淡变为突出。这样的游戏丰富了课堂内涵,既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体育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1.体育游戏必须贯彻灵巧性原则。体育游戏应设有发展小学生灵巧机能和机制。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如一般运动类体育游戏那种跑动中的急停、转身,“老鹰抓小鸡”游戏中的躲闪动作等,都属于含有机动、应变制约机制和相关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灵巧性原则还要求多安排或穿行有益于发展幼儿精确能力、协调能力的游戏内容,如低年级用拍皮球进行计时赛,高年级“投篮接力赛”、用球拍端乒乓球过独木桥等。
2.体育游戏必须体现智慧性原则。体育游戏过程要让儿童有机会闪现智慧的亮点。体育游戏除了担负“育体”的任务外,同时还应包含“育智”的成分,通常在较大型的体育游戏中,都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多、快、好、省及提高游戏的成功率和取胜率的问题。故意给儿童留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性原则,我们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留有完成游戏的多种方法的选择余地,这样就能不断地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如果一种体育游戏只有一种完成方法,就很难说是一则好的体育游戏,同样是“穿山洞”、“过障碍”、“走下坡”,就应该有不同的“穿”法、“过”法和“走”法。这正是优秀体育游戏的价值所在。
3.体育游戏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学生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这就要求事先的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防患于未然。比如,整个的游戏空间、场所、环境没有任何尖锐的棱角和坚硬的器具,不会产生撞击情况,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这就要求游戏应在有草坪、有木地板或地毯覆盖的平面上进行;应采用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木材或塑料、橡胶、等制作的器材作游戏的道具;游戏材料的立体高度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诸如“独木桥”、“平衡木”之类的安装设计高度离开地面二三十厘米即可。体育游戏还要特别防止人为的伤害。有时在比输赢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疏导、调解,简要地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继续游戏,直至完成。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游戏教学,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他们在体育课中产生愉快的体验。教师要注意掌管好全局,善于利用游戏有的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维护全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等思想品质的教育。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分享体育游戏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振峰,赵宗跃,孟刚.体育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55-67.
[2]李斌.谈体育游戏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J].体育战线,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