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风险预测方法

风险预测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1 09:22: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风险预测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风险预测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房产测绘;风险来源;规避风险

一、房产测绘项目的风险来源

房产测绘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测绘技术和相关房产知识,熟悉相关的房产法律法规,准确测算房屋面积。由房屋面积测算错误引发的后期赔偿,任何一个测绘机构都难以承受,也使此项工作成为房产测绘机构的主要风险。(1)政策性风险。房产测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政策的掌握占了主导地位。目前我们执行的测绘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房产测量规范》和《房产测绘管理办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也很大,《房产测量规范》又跟不上建筑形态的千变万化,使得有些问题无据可查,虽然建住房[2002]74号文对房产测绘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2005年建设部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其中面积计算的一些细节与《房产测量规范》相去甚远,这就使开发商的售楼面积与房屋登记的产权面积产生了争议,从而给房产测绘带来了风险。(2)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测绘工作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房屋面积计算错误、房屋的用途表示错误等。它包括单纯的将房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或共有建筑面积计算错误,也包括由于工作者不熟悉相关的房产测绘政策、法规,房产测绘知识欠缺,工作程序不严密,质量意识淡薄,造成的认定错误。在房屋要素调查中房屋的用途在测绘报告中不仅要体现规划用途还要体现实际用途。(3)综合性楼房的测绘风险。综合性楼房的特点是房屋功能多样,一般含有裙楼和塔楼。这就对房屋的实际测量和面积测算要求很高。在实地勘测就应该要针对划好各个功能区分别进行测量,并对共有面积确认好。在实地测量前,要对要测量的楼房进行功能区划分,确定好共有部位,实地测量时要重点勘测。如果共有部位界定模糊,就会对后面的面积测算分摊时造成障碍或者分摊方法错误,引致面积测算错误。面积测算过程中,引起测绘风险的因素主要有:房产测绘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共有面积的界定错误、分摊方法不正确等。(4)预测面积与实际测量面积的差异风险。房屋预测面积主要根据开发企业提供的有规划设计部门认可的施工图纸进行的“纸上谈兵”,所以对于数据的采集、共有部位及面积确认、分摊方法等方面就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认识,造成预测绘房屋面积的失真;这些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规划设计的变更、不按图纸施工、施工放样误差过大、竣工后改变房屋部分公用面积的功能、施工误差与实际测量误差产生的差异、不同测绘单位计算面积采用的方法标准不同引起的差异。(5)合同风险。根据房产测绘合同的基本要求设计出适合自己单位的房产测绘合同。合同要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测绘所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开发商的营业执照、土地出让合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筑总平面图和全套的施工平面图(包括图纸和电子数据)、房屋共有部位使用说明、规划审批意见以及其他的有关资料。合同中应明确标明风险产生时双方的责任及赔偿措施,把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风险;对策

前言

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就如同一个缜密的系统, 将风险管理的各要素有机组成综合体。所以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时, 必须要推广与运用风险管理系统, 并且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尽量完善这个系统, 以促使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健康发展。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个阶段风险识别

1、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风险

(1) 开发区域的风险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区域风险与房地产开发不可逆性和地理位置固定性紧密相关,由于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和政策相差悬殊,各地房地产影响因素种类和个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使得所以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政策环境对房地产投资决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开发时机风险

房地产兴衰受经济环境、政治形式、政策导向、人口增减状况、收入水平升降以及消费心理变化等风险因素。而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期间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变化对房地产开发的结果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2、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的风险

(1)土地购买风险

土地获得的方式有协议让出和招拍挂两种方式。前者的风险来源于开发企业和原房产所有者的谈判过程, 后者的风险来自于成本高利润低,如果对市场走势判断有偏差,就会导致项目亏损,因此它的风险主要来自与对未来市场判断能力。

(2)筹资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 大部分依靠筹资方式开发建设,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特点。筹资风险来自于因使用借贷资金而导致的自有资金回报盈利的不确定性。当投资中借贷比例越高时,筹资风险也越高。

3、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

(1)承包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合同条款不完善,叙述不严谨;第二类是由于合同条款规定而引起的风险在合同双方间的不同分配,即纯合同风险。

(2)自然条件风险??⑶蜃匀惶跫绲匦蔚厥啤⒒肪称虻榷允┕ぐ踩嬖谝欢ǖ耐病S绕涫翟谧匀惶跫窳拥那颍こ淌凳┢诩淇赡芘龅降亩窳悠虻纫蛩馗⑸檀吹耐?。

(3) 工期拖延风险。房地产开发建设阶段每个环节的时间损失,都会使工期拖延。而工期延长,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状况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错过最佳租售时机。另一方面,工期延长会增加投入资金利息支出,增加管理费。

4、房地产销售阶段风险

(1)租售合同风险。房地产租售交易合同是对交易双方行为的明确规范,条文详尽、清楚。

(2)销售时机风险。房地产销售时机分预售、即时出售和滞后销售三种情况。每一种销售的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风险。

(3)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是指由于人们对自然失去控制或自然本身发生异常变化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内容

1、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流程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房地产开发商针对开发的不同阶段,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感知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感知风险,是开发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寻找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分析风险,是在感知风险的基础上分析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为减少和预防风险的发生拟定方案。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2)风险评估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评估是在对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存在的弱点、面临的威胁、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为减少投资失误和风险,需要编制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报告。在编制报告的过程中,通过搜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对开发项目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将风险按照高低程度排序,编制风险列表进行专题研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开发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

(3)风险监控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监控,是投资主体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自觉监视风险,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风险管理策略的调整,主动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监控是风险应对计划修正和提高的过程。随着开发项目的展开和深入,管理者要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关注由于时间变化引起风险发生的新变化,不断调整方案,重新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修订应对措施,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2房地产开发风险应对措施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主动回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它是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管理者经过权衡风险带来的损失与冒险所获利益相比较,迫不得已中止开发项目,或者改变方案,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风险回避虽然能避免重大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投资获利的机会,是一种比较消极的防范手段。通常只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带来的影响太严重,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才建议采用风险回避这种应对措施。

(2)风险控制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控制主要是指管理者主动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尽量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风险控制的手段有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两种类型。风险预防涉及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的比较,当潜在损失远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成本的时候,就要果断采用预防风险的手段。风险控制是管理者为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主动采取措施的一种积极办法,在运用时成本低、效益好,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建议在处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时,要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转移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通过某种有意识的安排,将企业不能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另一方。与风险回避不同,风险转移是将责任或者风险转嫁给别的单位承担,风险回避是放弃项目开发;风险转移与风险控制也有不同,风险转移是将风险直接转移出去,风险控制是自身调节风险因素??⑵笠低ü品缦盏玫奖U?,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保险合同就是经常运用的方式??⑸炭梢愿菟⑾钅康木咛迩榭觯扇∈实钡男问阶品缦铡?/p>

(4)风险自留

指开发商自己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于那些无法回避、难以控制的风险,在不影响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或者如果冒险能够带来巨大利益,可以考虑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分为有意识的风险自留和无意识的风险自留。有意识的风险自留是管理者的主动风险自留,是经过权衡比较,认为企业能够承受预测到的风险带来的损失,主动去承担未来的风险,具体措施有自我保险、专属保险等。无意识的风险自留是开发商对损失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损失估计不足而暴露于风险中,是被动的风险自留,需要通过风险应急准备金来应对。

(5)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对风险的价值进行利用而获利的行为。一般是开发商利用现实存在的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技术化险为利。比如在经济危机时期,楼市滞销,地产价格大跌,但是开发企业反而在此时大量拿地开发,等到经济形势好转时获利丰厚。风险利用要求管理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应变能力。

结束语

宏观经济走势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可谓是风疾雨骤、动人心魄,不期而至的经济寒潮令中国的股市、房市携手步入“冰河期”。另一方面,房价的飞速上涨,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商品房空置率增加,投资比例过大,业外巨头纷纷抢滩房地产导致的竞争加剧,而居民的购房行为又趋于理性,持币观望造成一些城市房地产有价无市的情形已经凸现。所有这些最终导致房地产项目难以销售变现,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规避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黄维华.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河海大学 2006

[2]冉启英.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 2004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筹资风险;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65-02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筹资可能产生的风险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慢,当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金额、融资期限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与破产风险。

4.筹资方式选择不当。投资必须要有资金,筹资是企业投资经营的起点,负债筹资又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利用负债筹资一般是要付出代价的。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缺乏市场调查与科学论证,盲目进行投资,结果使大量固定资产闲置、产品积压过多,资金不能及时盘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要想尽快把产品销售出去,在没有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若盲目赊销,就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甚至形成坏账;加之一些企业监督制度不严格,在资产造成损失时缺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使大量资产流失。以上原因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长此下去则会造成企业破产清算,剩余财产难以支付债务。目前在中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筹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1.提高警惕,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筹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作为企业领导则应加强科学决策,及时对负债筹资风险进行预测,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支付?;辉谄笠得媪俑赫镒史缦帐庇扇〈胧醚悠诟犊?、降低利率、债务重组、动员债权人将企业部分债务转作投资等形式,适时与债权人进行协商,给企业持续经营创造条件,避免因债权人采取不当措施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防范负债筹资风险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统筹协调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建立财务预替机制,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随时监控企业负债筹资风险,力争做到高收益、低风险。

2.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只有股权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是资金成本较高,收益也不能最大化。反之,如果没有股权资本,企业也不可能接收到负债性资本。如果负债资本多,企业的资金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风险却加大了。因此,应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方式。筹措长期资本,成本较大、弹性小、风险小,而短期资本则与之相反。因此,企业在安排长、短期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4.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它是企业对可能发挤勺风险和?;?,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工具,其灵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经营著,就越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规避风险。具体来讲,可对涉及筹资活动的重要指标(例如资本成本率、资产负债率等)进行分析,并利用这些变量进行筹资风险分类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筹资风险预警模型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信息管理、健全筹资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建立筹资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该系统在风险识别与管理控制上的重要作用。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

5.加强筹资决策的科学化。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筹资决策机制可以提高筹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降低决策风险。一方面要规范筹资方式和程序,做好筹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扭行决策,防止因筹资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在筹资决策中不仅要考虑筹资机会和风险、企业发展目标和阶段、现有资本结构及经营管理状况,还必须考虑财务匹配因素。即在企业经营或投资项目所需资金量相匹配的前提下安排筹资,防止过度筹资或筹资不足,从而保证公司资金的良性循环,使公司业务成长得到稳健财务的支持,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6.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水平。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完善资金管理体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水平,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使楼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断提高楼房周转速度;深入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等级,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严格企业收款责任制,积极催收货款,加速应收账款的周转,减少和控制坏账损失的发生;采用商业信用的形式,合理利用客户的资金,努力降低负债筹资成本;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结合企业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资金使用计划,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筹集到与其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筹集资金就必然会面临筹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正确认识筹资风险,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要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案,既达到资金成本最低,又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有效地规避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加强经营治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才能降低筹资风险。

第4篇

1.VAR的含义

VAR(value at risk)的含义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衡量的是在一定持有期内,市场正常波动条件下,某一证券组合或金融资产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值。它采用统计模型来测算资产组合中资产价值的变动率大小以及风险大小。也可以用数学定义描述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证券组合或金融资产在未来某一时间间隔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值论文服务。

其严格的数学定义是:设R是描述组合收益的随机变量,f(R)是其概率密度函数,置信水平是c,那么收益小于的概率为:

就是我们所求的VAR值。

2.VAR的计算方法

涉及的资产种类越多时VAR方法,VAR计算越复杂。虽然具体计算难易有别,但是其原理和基本步骤都是一样的:

(1)计算资产组合的标准差。(2)通过分布查出置信度上的标准差个数。比如:正态分布中,95%的置信度上有1.645个标准差。(3)计算VAR的值。VAR=标准差比例*标准差*投资组合价值。

事实上,从前面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 VAR概念本身对组合收益的分布函数并没有作任何假定,只是需要在随机变量的频率分布图上关注左边尾部的分布。而实践中,许多VAR模型都使用方差来度量风险,用正态分布曲线来预测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机构遭受损失的风险。这是因为正态分布符合人们对很多事物波动分布的看法,而且能够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观测值出现在某一设定值和均值间的可能性大小。既切合实际又方便大家理解。如果说一个分布是正态的VAR方法,通常意义上就是指该分布的观测值在均值附近的可能性较大,而远离均值的可能性较小论文服务。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观测值的趋中性。简而言之:其观测值出现在企业管理均值处的可能性最大,出现在极端值的可能性最小。很多情况下,正态分布曲线都可以很好的刻画资产价格的分布情况。然而,中心极限定理仅能应用于一般的波动分布,没有考虑到极端事件的影响。经验数据显示,有些市场变量的变化(比如汇率的变化),经常表现出正的高峰度:即与正态分布相比,中心部位和尾部所对应的情形发生的概率更大VAR方法,而其它情形则相应减少。就是说,价格的实际值小于中间值附近的机会比正态分布所描绘的要多,处于中间值附近的机会比正态分布曲线所描绘的机会要少,实际值大于中间值附近中的机会比正态分布所描绘的要多。即价格的剧烈变化使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偏离。针对这种情况,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很多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对数都服从正态分布。

总结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直接使用数据还是对数据进行加工,使用正态分布曲线我们都可以较好的获取资产价格的分布信息。

为了计算方便VAR方法,我们给出正态分布假设下的资产组合VAR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计算资产组合的方差。假设投资组合P由N种资产组成,资产价格波动的对数服从多元正态分布论文服务。首先需要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对数变换。()表示每种资产在组合中的比例,,,其中表示资产i和资产j价格波动对数变换之后的相关系数,表示资产i变换之后的标准差。资产组合P的方差为:

=公式(4-3)

在计算出资产组合的方差后,只需要按照前面的步骤,通过查表查出指定置信度上的标准差比例,根据公式VAR=标准差比例*标准差*投资组合价值就可以计算资产组合的VAR了。

3、以VAR模型计算企业外汇风险

为了帮助企业计算自身承担的外汇风险VAR方法,笔者在此用一个虚构的例子来演示整个计算过程。为了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以持有美元、日元和欧元三种资产为例,来计算企业在实践中如何计算自身承担的外汇汇率风险并选择合适的外汇比例以降低风险??悸堑?008年底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汇率在金融?;蟮淖呤瓶赡苡胫按嬖谝欢ǖ牟钜臁N颐茄∪?009年1月到2010年3月的外汇中间价,共计301组数据,作为汇率变动的依据 [1]。使用Excel计算得到美元和欧元的相关系数为-0.48928,美元和日元的相关系数为-0.31342,日元和欧元的相关系数为0.47174。按照经典资产组合理论,当资产价格变动呈负相关时候VAR方法,同时持有可以分散风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同时持有美元资产和欧元资产或者同时持有日元和美元资产时可以分散风险??悸堑匠钟型饣憧赡艽吹姆缦?,企业需要合理考虑持有比例、成本和自己的承受能力,然后再作决定。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各有差异,我们在这里不作详细讨论论文服务。接下来笔者将会运用VAR方法计算企业持有这三种外汇中的两种可能带来的最大损失,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给出相应的持有比例。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汇率的增长率的对数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在这里,为了使用正态分布的假设,我们需要对汇率做相应调整。假设美元汇率的时间序列为,欧元汇率的时间序列为VAR方法,日元汇率的时间序列为。设,其中;设,其中;,其中。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序列,和服从正态分布。经过调整后,可以得到图示如下:

图1:美元汇率增长率图2:欧元汇率增长率

图3:日元汇率增长率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调整之后,汇率增长率都是在原点附近波动VAR方法,显示出较强的正态性。由此,我们可以使用前面正态分布的相关理论来计算资产组合的VAR值。计算可以知道和的相关系数是-0.6537,和的相关系数是-0.1579,和的相关系数是0.1113。的标准差是0.00008,的标准差是0.00321,的标准差是0.00344。

给定允许的置信度是95%,可以知道其要求的标准差比例是1.645。由此可以得到VAR=1.645*1000*组合标准差=1.645*1000*论文服务。我们的选择标准是让企业持有不同的货币而使VAR的值最小。从VAR的公式里面可以知道,要使VAR最小,只需要最小即可。

持有两种外币时VAR方法,各种外汇的持有比例会影响到的大小。假设我们选择的比例都可以使持有不同组合之下的最小。

设持有币种A和B的比例分别是和,。根据前面的公式可以知道最终可以表达如下:

=

其中和分别是币种A和B的方差,和分别是二者的协方差,=。所以+2 + 。要使得最小,根据最小值条件,对和求一阶导数,可以得到方程组:

,其中。解方程得到:

当和满足这样的条件时,可以使得VAR值达到最小。

(1)、持有美元和日元

根据上面的计算VAR方法,当持有美元比例为:

持有日元的比例约为2.3%。由这一比例计算得到的为:

==9.85E-09

(2)、持有美元和欧元

计算得到美元持有比例为:=

持有欧元比例约为2.4%。由这一比例计算得到的为:

==3.94E-09

(3)、持有日元和欧元

计算得到日元持有比例为:=

持有欧元比例为51%论文服务。由这一比例计算得到的为:

==6.15E-06

从上面的计算中,我们得到当企业按照97.6%和2.4%的比例持有美元和欧元的时候的值最小。假设企业由于经营需要必须持有1000万人民币的外汇,计算得到VAR值为:

VAR=1.645*1000*=1.645*1000*0.000063=0.1036(万)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一数据,在今后的20天里面,按照97.6%的美元和2.4%的日元持有的话,至少有19天该企业的最大损失不会超过0.1036万元。这就给了企业一个比较直观的决策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这一数据,参考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是不是要采取其他措施以降低风险。由此看到,在95%的置信度下VAR方法,企业持有美元和欧元会比持有美元和日元承担的风险要小。这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观念有些差异。一般来说,企业会尽量选择和贸易相关的币种。但是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到,有时候贸易币种并不是风险最小的币种。这就拓宽了我们的思路,企业可以在国际通行货币中选择其他的币种,说不定在降低风险方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4.VAR的评价

总的来说,VAR关注的是风险,是一种用于衡量资产变动率的方法。但是一般的衡量变动率的方法仅仅用一个单一数值来衡量这一潜在风险,而VAR方法在关注变动率的同时还注意到了受险标的的大小,能够为企业提供更直观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AlderM. and B. Dumas. Exposure to Currency Risk: Definition Measurement. FinancialManagement, 1984.

[2].Bodnar G M. andW. M. Gentry. Exchange Rate Exposure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Evidence Form Canada, Japan, and the US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Vol.12. 1993.

第5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对策

当代社会,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到人力资源、设备或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一系列业务往来,这些环节都是依靠合同为链节,以达到规范双方约定及履责的目的。合同签订以后,便形成法律效应,合同签订双方必须按照合同内条款履行应尽义务和责任,否则,视为违反合同签订,企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对方经济损失。由于合同签订涉及众多法律条款和双方约定条款,如果企业未能重视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时不能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法律风险,往往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损失。现代企业管理中,合同签订带来的法律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日常的合同管理,提高自身法律风险识别能力,以科学、合理、高效地控制合同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市场改革以后,电力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其生产经营活动必然要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此,电力企业业务往来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合同签订,面临不同的法律风险。为了避免因合同签订带来的法律风险,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合同管理,注意合同法律风险识别,并认真制定相应解决对策,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

(一)签订合同前的法律风险

一般来说,合同签订双方的职业道德素养、法律意识、企业资质、企业履约能力等,都会影响合同本身的签订风险,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方企业自身问题上。因此,如果在合同签订前,双方对彼此都不了解,一方没有履约能力,或者主体资格欠缺,合同即使签订,一方缺乏履约能力,合同将会被迫终止,无法继续履行。甚至有的企业缺乏职业道德,为从中牟利,利用法律漏洞制定合同陷阱,也会产生合同纠纷,导致合同终止。

(二)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签订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合同签订形式是否正确,二是合同内条款是否合法合理。首先,需要认清双方签订的合同形式是否正确,如果一些合同形式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立即终止签订,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其次,要特别注意合同条款内容,认真阅读、研究合同内每一条款细则,检查条款内容有无纰漏,有无漏洞,有无存在歧义,是否合法合理等,如若发现问题,立刻停止签订,要求对方改正。

(三)合同履行时的法律风险

在合同履行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以为事件,导致对方企业不能按合同规定履责,如对方企业故意违反合同规定、对方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或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对方企业突然失去履约能力,这些都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应加强合同履行时的日常管理力度,随时关注对方企业的经营变化,包括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债务偿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发展状况等,时刻关注企业履约情况及发展走向,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应急反应。

二、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合同管理重视程度,提高合同法律风险意

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步入市场经济体制较晚的电力企业,提高自身规避法律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企业要加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合同管理方式,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合同管理效率。同时,企业应对合同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法律风险意识,并不断提高其法律专业能力,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学会辩识合同中隐藏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自身的法律权益。

(二)合理构建合同管理体系,完善合同日常管理制度

构建合理的合同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强化合同管理能力、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根基。合同签订对于企业良性经营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有必要健全完善合同管理体系,设立核心管理机构,与各部门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保证合同管理全面、统一、高效。同时,企业还要不断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条例为基础,细化合同日常管理工作的每一项职责。

(三)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全面跟踪合同签订相关问题

合同管理涉及到法律法规,合同法律风险辩识和规避工作,在企业合同管理中,普通非法律专业职员是无法胜任的,因此,为避免企业合同管理中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全权负责合同签订相关法律问题,从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问题,到合同签订形式及签订时的条款拟定,再到最后的合同履行,全面跟踪合同管理相关工作,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规避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一切以法律为基础,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遵守法律规则的同时,必须重视随处隐藏的法律风险。合同签订产生的法律风险普遍存在,也最容易被企业忽视,现代企业必须认清当前企业管理形势,重视合同管理,注意法律风险识别,并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玉翔.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J].职业时空,2007(15).

[2]张强.企业合同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2015.

第6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风险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内建筑业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工程建筑市场的发展也已经逐步规范化、合理化,公路工程监理市场也在这大环境下,完善了自有的制度建设;通过参加公路工程项目“招投标”来承接公路工程监理项目已经成为企业获取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主要手段,其中,监理工程的投标报价又以其所占招投标比重成为公路工程监理投标过程的核心内容。

一、公路工程监理项目投标报价风险因素分析

1、风险识别的方法

(1)逐步分析法

这是一种通过对生产、加工等工艺的流程,从源头到最终,从进到出,进行逐一的分解,并对每一个步骤以及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生产、加工的潜在单元,并对这些单元进行危险程度分析的方法,是主要针对流程清晰,受自身生产或加工工艺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使用的识别方法。

(2)专家分析法

这是一种清单列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公司、单位或项目可能存在或面临的各种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清单列表,同时,将风险因素清单交由不同的行业专家将清单中的风险因素逐一标注风险危害程度,通过专家专业知识的分析,使管理者了解正存在或面临风险,便于管理者进行后期的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

(3)调查分析法

这是种时间充裕时,应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需要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汇总整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验证的发法。需要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资源耗费大,因此,适合大公司大项目,且对时间要求不是很严格时使用。

2、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风险识别

在现今的公路工程监理投标的实践中,虽然投标报价所在的分数较少,只有10分,最多占30分,但是往往报价的多少直接影响中标的结果。因此,在编制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时候,识别风险,为编制正确、科学、合理的报价奠定好了基础。

(1)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环境风险

对于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以及投资环境应该进行一定的考察或了解。对于当地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否差,是否时常发生治安事件的,这些对于监理企业人员的安全势必造成影响,对于投标报价的编制形成风险。

(2)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市场风险

由于各个地区或区域,人员成本、社会成本的水平差异较大,势必会造成各地区的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取费不一致,不了解当地建设监理市场的行情,就对报价存在一定的风险。

(3)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技术风险

对于各监理企业,各自具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精通,这样,在对投标的公路监理项目的技术要求就不一定全部满足,需要培训这样的技术人员或联合、聘用具有此项技术的工程师,这样对于投标报价的多少造成影响。

(4)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生产风险

公路工程项目由于是国家基础性设施的民生工程,这就使公路工程除了按照即订的计划进行施工外,还时?;嵋蛭业耐蹲式纫约罢弑涓饭こ痰氖┕そ?,不能按计划施工,多数会要求提前完工,对于费用一定会增加,影响投标报价。

(5)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财务风险

对于一些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由于资金没有到位,却已经开工施工的,在投标报价时,必须考虑垫资的情况。

(6)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人事风险

公路工程施工,由于施工具有先后顺序,因此监理的技术和方法也具有先后顺序,这就要求在人员的安排上要合理,满足施工监理要求,精确计算人员安排,这样对于人员的费用编制更加合理。

3、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风险控制

在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过程中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但是只要通过主观的努力,全面的分析,及时的调整,缩小可能出现的风险差异,就有可以将风险最小化。因此,采用各种风险控制措施或是来降低企业的预期损失或者使这种企业损失变的更具有可测性,从而改变风险。

(1)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环境风险控制

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环境风险控制,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联合当地监理企业一起参与投标,有熟悉当地环境的企业参与,又可以将风险大家共担。在编制报价时,可按联合体情况编制。

(2)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市场风险控制

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市场风险控制,可以采用风险回避的方式,去当地考察和了解当地建设交易市场的行情,掌握当地的费率取费标准和习惯,作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技术风险控制

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技术风险控制,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将部分技术不精通部分分包出去(在建设单位同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个该技术精通的企业进行监理;或重新临时招聘熟悉该技术的工程师,从而解决该技术风险。

(4)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生产风险控制

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生产风险控制,可以采用风险回避的方式,按照实际的施工进度,安排监理人员,合理调整资金计划,具有预见性,增加人员,编制报价。

(5)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财务风险控制

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财务风险控制,可采用风险保留的方式,利用承包的其他监理工程获取的利润垫付。同时还可以考虑增加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这样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其预先采取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实际发生的风险费用就可能大大低于这个比例,从而减少企业损失。

二、公路工程监理项目投标报价策略分析

1、高价赢利策略

这是一种以获取较大利润空间为投标目标的策略。这种策略的使用是当投标人方具有强有力的优势而招标人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用的。

(1)现场施工条件和操作面环境差、监理难度比较大的工程,对于投标人是可能无人承揽的工程,对于投标人是要投入更多资源的工程,需要提高报价;

(2)对技术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工程,而投标人在这方面有精通、擅长,有时就投标人一家可以承揽,对于投标人来说,很有独占性优势,可以提高报价;

(3)投标竞争对手少的工程,说明不是工程太小,就是工程复杂或者工程施工的环境差,无人问津,需要提高报价,以高利润为招标人解决难题;

2、低价薄利策略

这种策略一般是招标方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使用的。

(1)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工程的施工条件好,监理任务也比较简单,任何具有最低资质的公司都可以监理;这样会造成投标对手多,竞争激烈;监理费支付条件好的工程,这些对于招标人具有优势,可以在众多投标人中尽情选择;

(2)对于投标人来说,目前急于开拓某一市场、某一地区的工程业绩,或是投标人在附近地区已经有在监的工程而本项目更是可以利用该工程监理的设备、人员或其他条件来完成的;这时,投标人只要能不亏就愿意承揽,所以报价就是低价微利。

3、低价亏损策略

这种策略一般是投标方很不具优势的情况下使用的。

(1)监理企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承揽到工程项目,且公司的日常经营出现“青黄不接”了,再不承揽项目监理企业就难以维持生存;但是,只要能有一定的收入,就能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转,就可设法度过暂时的难关,公司就能继续维持下去,因此,工程虽然无利可图,但是监理企业一定要取得。

(2)还有的是因为对于项目大但是是分期建设的项目,监理企业一般想先以低价获得首期监理工程项目,然后在首期项目中积极表现,获得建设方认可。为赢得后期或后续工程创造竞争优势,并在以后的项目监理中弥补前期工程的利润损失。

结束语

投标监理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监理工程项目的不同实际情况,凭借自己的实力,并正确运用投标报价的经营策略与方法来定制投标报价,以此来达到既能中标获取承揽项目机会,又能盈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81-03

一、利率市场化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

石嘴山市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全市目前有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包括2家村镇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农商行和1家农信社。2014年6月末,全市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为526.83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80.65亿元和284.61亿元,实现利润3.64亿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仅有0.18亿元,存贷款利差依然是石嘴山市法人金融机构收入组成的主要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临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

(一)存款竞争加剧。2014年6月末,石嘴山市法人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为380.65亿元,同比增幅6.17%,从规模上看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较2012年最高峰时低30.8个百分点;同时,法人机构存款成本上升,石嘴山市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均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除此之外,为了吸引更多存款扩充贷款存量,部分法人金融机构通过为储户支付营销费用来吸收存款。以1万元1年期存款为例,某家农商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由调整前的3.0%上升至3.3%,营销费用由120元增加为200元,加上其他营销成本导致该机构存款成本不断推高。

(二)贷款价格没有竞争优势。受自身人才和利率定价机制的限制,辖内6家法人金融机构对影响贷款定价各因素的权重、标准的确定缺乏系统性数据积累,并且在定价方式方法的选择运用上经验不足,导致其利率定价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2014年6月末,石嘴山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平均利率为11.42%。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来说,存款成本的上升导致贷款利率下降空间有限,法人机构失去竞争优势。同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定价水平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普遍偏高,贷款价格缺乏竞争力。

(三)盈利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对于主要依赖存贷款利差获利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后,同业竞争加剧,存贷款利差收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被压缩。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万元1年定期存贷款利息进行测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存款利率上限调整前的利差为672元,调整后的利差为612元,减少了60元,盈利空间缩小。与此同时,存贷利差收窄导致辖内6家法人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均出现负增长,减幅达11.3%。

(四)风险管理能力受到挑战。辖区法人机构长期以来更多关注市场风险,而忽略对其他风险的管理和监控。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存款成本提高、大客户脱媒和利差收窄等影响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迫使其寻求高收益的资产配置,其新增信贷资源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和资本市场业务等高收益领域倾斜。但这些领域的风险较高,而石嘴山市的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基础较为薄弱,无论是风险管理机制还是风险管理人才储备都较为缺乏,风险管理面临重大挑战。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石嘴山市法人金融机构中,除石嘴山银行因业务发展相对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而降低了不良贷款率外,其它法人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上升。

二、利率市场化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的传导机制

利率市场化通过影响金融环境而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产生一定风险,其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

(一)存贷款利率上升。利率管制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使得管制利率长期低于实际的市场实际利率水平,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资金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往往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难以真正反映资金的供需状况。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会根据实际的市场资金供需状况及通货膨胀预期,发展到较高的均衡利率水平。

(二)存贷款利差缩小。利率市场化后,在资金来源方面,为防止资金流向金融市场其他领域,存款利率会出现“棘轮效应”,难以向下调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增加;在资金运用方面,由于企业可以有更多融资方式进行选择,对于大型优质信贷企业,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议价能力被削弱,因而贷款利率上升水平有限,导致存贷利差出现收窄现象。

(三)信用总量扩张。长期以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营业利润几乎全部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差减小,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了寻求规模扩张和经营绩效,通过寻求更多的贷款投放量来增加营业利润,必然导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用总量的扩张和信用总量增速的提高。

(四)资产价格上涨。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利率计算的未来成本和价格也相应提高,导致企业的债务成本高于生产资本预期的收益水平,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不愿进行生产性投资与开发,而是选择进行金融投资来获利。资金过多地流入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上涨并出现泡沫,给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带来挑战。

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临的潜在风险

(一)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长期存在的一种风险,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后金融环境的改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加剧,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利率定价风险。利差缩小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存贷款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客户有选择金融机构的自由,所以针对相同客户的资金定价会趋于一致。由于风险和收益的替代关系,各金融机构可能会对不同的客户,根据风险的大小采取区别定价。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区别定价缺乏准确的依据,金融机构陷入保持高利率而降低金融资产质量和保持低利率而降低资产收益的两难选择。假定收益率为R*时收益最大,那么降低和提高利率都会导致金融机构预期收益的减少,确定最优的R*定价成为经营难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受自身利率定价机制不完善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定价风险被放大。

2、期权性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频率与幅度会显著提高,使利率期限结构更加复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对利率不确定性的风险难度加大。利率变动时,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由于其期限结构的不一致而产生价值变动的不一致,从而引起收益变动的风险;当存贷款利率变动不同步时,即使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期限相匹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净息差收入也会受到影响。由于多数贷款合同都规定允许贷款客户提前还贷,即授予客户期权,当利率变动方向有利于客户还贷时,客户便会使用这项权利,然后再以新的较低的利率重新申请贷款,而金融机构则承受了由提前还贷带来的利息收入损失。

(二)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不仅加大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而且实际利率水平迅速上升也会使其信用风险加大。由于金融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利率上升往往刺激信贷市场产生逆向选择效应和逆向激励效应,作用形式主要由以下两种:

逆向选择。由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上升,使得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对于经营绩效好的企业,往往会选择其他融资成本较低的渠道,而留下经营绩效较差、风险抵御能力较低的企业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融资。这就导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客户整体经营能力下降、风险系数增加。如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高利率,低风险项目将会受到排挤,高风险项目驱逐低风险项目,结果将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由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能完全监督借款人行为,所以贷款利率的提高会产生逆向激励效应,刺激借款人将贷款用于高风险项目,形成道德风险。

(三)资产管理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一方面面临存款竞争加剧,吸储成本高的的负债风险;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不良资产增加,存贷利差收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缺乏有效的利润增长源的资产风险。同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缺乏有效规避和分散利率的金融工具,很难根据利率风险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资产管理风险加大。

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策略选择

(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中间业务在总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大都在6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80%,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还不足10%,说明中间业务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渐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对于个人类客户,以账户管理、信用卡及分期业务、保险等产品为切入点;对于公司类客户,以企业年金、现金管理平台、对公理财产品等产品为突破口,提高产品的契合度。对于中低端客户,以理财顾问、产品交叉营销等服务来锁定客户;对于高端客户,以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等服务来满足客户。通过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的差异化服务,不断提升客户对保值增值的要求。

(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从利率预测、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内控加强应对。一是加强利率预测能力。建议从多种渠道收集反映经济情况、货币政策的信息,关注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操作的动向、再贴现率、再贷款率等动向,建立利率预测模型,及时调整利率水平。二是提升利率定价水平。建议通过对资金成本的核算、对综合收益的预测、对资金供求关系的分析、对业务风险程度的评估及营销竞争策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和研究,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模型,实行差别利率和浮动利率,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三是严格利率风险内控。建议定期对利率进行内部检查规避道德风险。同时,还应实施价格公示制度,明确优惠利率的条件和对象,便于进行制约监督。

参考文献

[1]郭彩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市场反应及面临的风险[J].商业时代,2013,(15):62-63。

[2]舒海棠,万良伟.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民营银行经营风险探讨[J].时代经贸,2014,(6):379-380。

[3]王严明.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对城商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3,(9):24-25。

[4]张仁燕.利率市场化对东川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调研[J].时代金融,2013,(12):12-13。

[5]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挑战及对策建议[J].华北金融,2014,(1):27-29。

The Risks and Strategies of Loc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 Case of Shizuishan City

WANG Caiqin WANG Qian

(Shizuish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izuishan Ningxia 753000)

第8篇

金融风险、经济危机的出现,给经济社会带来致命一击的同时,也催生出各种金融风险预警思想。预警思想最早出现在西方的军事领域。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预警思想得以广泛运用,尤其在经济金融领域。近现代以来西方经济金融?;钠捣ⅲ沟媒鹑诜缦赵ぞ砺鄄欢戏岣?,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Minsky[1]最早通过分析微观经济主体财务杠杆与经济周期的联动变化,揭示了金融的脆弱性,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也称“金融内在脆弱性”或狭义的金融脆弱性。此后研究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风险积聚的高风险状态。随着金融系统复杂程度不断升级,逐渐有学者开始将金融风险预警与金融脆弱性结合起来。现有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在解释金融?;霸げ饨鹑诜缦帐北硐殖鲋疃嗟睦Щ笥氩蛔?,使得分析金融系统脆弱性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理以及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存在进一步的空间。

一、文献综述

马克思[2]从货币的基本功能出发对经济与金融的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萌发了早期的金融脆弱性思想。

宏观经济不稳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构成巨大的威胁,学术界最初是选择从宏观经济因素来开展研究的。如:Goodhart[3]、Rojas-Suarez和Weibrod[4]、Hausmann和Gavin[5]等认为金融脆弱性的发生与产出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和信贷激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的冲击会导致金融风险,造成金融脆弱性加剧。Soledad和Peria[6]的研究表明,固定汇率等指标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同时也会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Antonio等[7]得出宏观经济变量在衡量银行脆弱性时比银行财务指标更有用的结论。Kalantzis[8]强调需要引入的脆弱性指标包括同业利差、存款额与M2比率及股票指数等指标。

鉴于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预警关联性,一些研究将目光转移到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Davis的 “监测预警论”最早将金融风险预警与金融脆弱性紧密结合,他指出金融脆弱性是描述一种可以导致金融公司面临倒闭危险的冲击,这种危险足以肢解支付机制及金融体系提供资本的能力[9]。Masson[10]等人提出“传染效应”,他们发现危机一旦爆发,既会加剧金融脆弱性,也会将?;杆倮┥⒑吐拥狡渌液偷厍?,甚至演变成区域性金融?;?。Kaminsky[11]研究了20个国家102场金融?;?,得出大多数金融?;挤⑸诰媒鹑诤艽嗳跏逼诘慕崧?。黄金老[12]认为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波动性的联动效应及相互影响机制。孙立坚等[13]则通过运用 CHOW 的结构检验,发现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历史转折点在金融风险加剧时。刘太琳,董中印[14]则从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角度,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过快的规模扩张明显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风险预警和金融脆弱性都离不开数据、模型和指标的测度。因此,模型方法和指标的选择是研究的一个重点。Illing 和Liu[15]提出了金融压力指数(index of financial stress,IFS),以之作为金融系统性风险程度的衡量指标(即被解释变量)来确定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Matthieu和Marcel[16]基于多项式Logit模型构建金融风险早期预警系统模型来分析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危机。Philip和Dilruba[17]则用Logit模型和信号法(KLR)提出了一个早期预警系统,认为决策者的预期目标在构建预警模型和制定有关阈值时十分重要。Albulescu[18]和Morris[19]先后提出了“综合金融稳定指数(AFSI) ”,该指数涵盖了包括金融体系脆弱性等多个指标维度来衡量金融体系的稳定程度。欧洲央行[20]使用拓展的VAR 模型分析了欧债?;蟹缦粘寤鞯目绻?。钟伟等[21]建立了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简称PS 法)的金融体系稳健性的综合评价方法。陈守东等[22]引入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技术建立银行体系脆弱性指数,发现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继续恶化,总体风险急速攀升。饶勋乾[23]通过构建金融条件指数(FCI)来分析金融风险预警与货币稳定之间的关系。各种研究方法和指标选择,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准确地测度二者或其中之一,也是此类研究的特点。

国内外的研究基本明确了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预警之间的关系、影响机制、测算方法和依据。但是尚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二是二者的测度方法和量化标准差异,使得分析得出的结论有时甚至大相径庭,往往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谡饬椒矫娴目悸牵鹑诖嗳跣院徒鹑诜缦赵ぞ难芯渴艿揭欢ǔ潭鹊南拗疲佣苣呀咦酆先娴囟ㄐ杂攵俊6疚牡闹氐阍蚴俏饩龅诙龇矫娴奈侍馓峁┮恢中碌某⑹?,即:在借鉴国内外金融稳定性、金融风险预警的理论及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金融脆弱性指数,分析其与通货膨胀(CPI指数)的关系,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二、金融脆弱性指数

测度金融脆弱性的主要方法包括单一指数法、加权指数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测度金融脆弱性的准确性取决于相关统计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为构建一个综合有效的金融脆弱性指数,本文选择使用因子分析法。

Stock和Watson[24]将动态因子分析方法纳入宏观预测中,之后大量的研究开始使用该方法。因子分析法则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对测度金融风险的相关指标提取主成分,然后按照各主成分的相关载荷设定权重系数,最后计算各主成分的加权算数平均数,并用其作为测度金融风险的综合指数。因子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加权指数法人为设定权重系数的缺陷,因此被大多数经济学者用来测度金融脆弱性。

因子分析对应的是线性变换,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将各主成分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用数学公式表示以上过程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一是首先建立起维护金融脆弱性的结构框架,夯实了指数构建及应用的基础和依据;二是基础指标涵盖面更广,共精心选择9类基础指标,从金融脆弱性理论中可以看出,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衡量指标通常包括如下指标:

为考察金融脆弱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利用计算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和通货膨胀率构造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来验证二者的关系。

1.单位根检验

为考察金融脆弱性指数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冲击效应,构造上述两个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之前,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

用表6估计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计算了脉冲响应函数,并绘制了脉冲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图2中实线为根据向量自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计算的1个标准差冲击对应的脉冲响应曲线,虚线分别对应脉冲响应曲线的正负两倍标准差。F表示金融脆弱性指数,CPI表示通货膨胀率。脉冲响应曲线显示当第t期金融脆弱性指数增速出现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在未来13个月内将对金融脆弱性指数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对通货膨胀则表现为一段时间的负向影响后再转向正向影响。从通货膨胀对金融脆弱性指数、通货膨胀的冲击反应曲线可以看出(见图2的第二行),当t期通货膨胀出现1个标准差的正向偏离时, 在未来14个月内将对通货膨胀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对金融脆弱性指数则表现为持续的正向影响。

图2脉冲响应曲线

4.方差分解

为进一步考察实际通货膨胀和金融脆弱性指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的基础上,还分别计算了通货膨胀以及金融脆弱性指数的预测方差分解。分别见表7和表8。

从表7可以看出,对于通货膨胀率,在前期,其自身构成了预测方差的主要部分,其中在第1期,通货膨胀率自身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90.25%,第2期为95.10%。在第32期,通货膨胀率自身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73.66%,实际金融脆弱性指数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26.33%,达到最大。

从表8可以看出,对于金融脆弱性指数,在前期,其自身构成了预测方差的主要部分,其中在第1期,金融脆弱性指数自身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100%,第2期为97.34%。在第29期,金融脆弱性指数自身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42.71%,通货膨胀率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57.28%,达到最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金融脆弱性相关研究的回顾、测度方法的描述,确定?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根据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特点、现阶段金融发展的实际以及相关金融经济指标数据获得的情况,本文选择了9类指标作为测度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指标,然后通过对这些指标提取主成分,计算得到我国2001年1月份至2013年12月份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并对金融体系脆弱程度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从因子的构成来看

金融脆弱性指数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4种类型,分别是货币因素、外贸和财政因素、市场因素和投资因素。其影响比重分别为:44.12%、26.24%、9.75%和7.54%,累计贡献度达到87.65%,能够较好地反映金融脆弱性程度。其中,比重最大的是货币因素,而本文中货币因素主要由货币供应量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指标构成。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货币供应量M2的增发导致我国货币压力的增加,人民币不断升值及通货膨胀的高企;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为关注的焦点,商品房价格的猛涨,给普通居民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宏观经济造成较多的影响。来自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市场的双重压力,作为主助推器,推高了金融脆弱性指数,加剧了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

2.从金融脆弱性指数的波动来看

本文选取2001年1月到2013年12月156个月的数据指标中:共有45个月数据位于警戒线上方,占比为28.85%,其余111个月的数据位于警戒线下方,占比为71.15%。表明大约有接近30%的时间金融脆弱性处在警戒线上,而且这些月份的分布呈现不规则的排列,具体情况是:

(1)位于警戒线上方的时间集中在四个时间段,其中2003年度、2004年2-5月,2006年1-6月和2009年3月―2010年12月比较明显。

(2)上升趋势比价明显的时间段是:2002年2月―2003年6月和2008年10月―2010年1月。下降趋势比较明显的波段是:2004年2月―2005年2月和2010年1月―2012年1月。

(3)其余时间段,尤其是2011年以来,我国的金融脆弱性指数位于警戒线下方,且呈现震荡下降的趋势。

3.从金融脆弱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来看

(1)通过ADF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2)通过构建脉冲响应函数,得出结论:当金融脆弱性指数增速出现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在未来13个月内将对金融脆弱性指数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对通货膨胀则表现为一段时间的负向影响后再转向正向影响。当通货膨胀出现1个标准差的正向偏离时,在未来14个月内将对通货膨胀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对金融脆弱性指数则表现为持续的正向影响。

(3)通过方差分解,得出结论:对于通货膨胀率,在前期,其自身构成了预测方差的主要部分,在第32个月后,通货膨胀率自身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73.66%,实际金融脆弱性指数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26.33%,达到最大。对于金融脆弱性指数,在前期,其自身构成了预测方差的主要部分,在第29期,金融脆弱性指数自身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42.71%,通货膨胀率对其预测方差的贡献度为57.28%,达到最大。

(4)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情况。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金融脆弱性指数和通货膨胀互相作为对方的格兰杰成因。而在99%的置信水平下,通货膨胀是金融脆弱性指数的单向格兰杰成因 。

本文在分析金融脆弱性指数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基础上,证明了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建议如下:

1.重点关注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大量研究表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的起伏与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人民币币值稳定与否也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近几年来,我国面临了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双重压力,与本文的实证结果比较相符,货币供应量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成为构成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因子,进而冲击通货膨胀。因此,为有效防止通货膨胀,合理制定货币政策,应重点关注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2.深化金融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金融改革方面,重点在:加大金融改革的步伐,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利率市场化和完善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落实监管改革等措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在:创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股市改革、规范债券市场、鼓励金融创新和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观看二区 |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 |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69日影院 | 91视频分类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一级片在线观看网站 |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99久久精品久久 | 91啦在线观看 | 九一电影网 |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 | 91免费高清 | 久久男人精品 | 国产aa| 午夜在线观看福利 | 国产深夜福利在线观看 | 伦理电影91 | 久99久热| 91视频免费观看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1影视| 国产区中文字幕 | 希崎av在线|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高清资源在线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 91观看在线视频 |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天堂网亚洲 |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中文字幕 | 久久久精品久久 | 99不卡 |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蝌蚪网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