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6 15:56: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蒙特卡罗模拟;风险分析;净现值
[DOI]10.13939/ki.zgsc.2015.43.033
1 引 言
项目风险评估是项目评估的重要内容,通过风险评价,可以判定项目的风险程度,决策者就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风险,做出取得合理风险报酬的正确决策,是项目经济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风险评估是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理论在投资决策与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评估方法合理化和科学化是投资决策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在风险投资决策理论研究中,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主观性较强,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对某项目方案进行评价,能够克服主观因素的缺陷,通过结果分析,验证了此技术在投资项目风险评价应用的有效性。
2 项目投资风险的Monte-Carlo模型
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进行风险分析的步骤和具体内容如下。
2.1 建立评价指标模型并对风险变量进行风险分析
设经济评价指标为y,经济分析确定的风险变量为x1,x2,…,xn,根据经济评价理论和投资方案的系统分析,不难确定:
y=f(x1,x2,…,xn)
或
φ(y,x1,x2,…,xn)=0
对风险变量进行风险分析给出每一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及概率特征值,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2.2 确定随机数与风险变量取值的对应关系,抽样并产生样本值
2.2.1 随机数
随机数有两类,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一般简称随机数)和随机标准正态偏差。
如果所模拟的分布是正态分布(或者是分裂 ̄正态分布),因为标准正态分布能代表所有这样的分布,所以可以利用标准正态偏差进行简化计算。
2.2.2 确定随机数的风险变量取值对应关系
(1)风险变量是离散分布。当风险变量为离散分布时,可按由离散分布、累计分布、累计概率标度、随机数、变量样本值的顺序取得变量样本值。
(2)风险变量是连续分布。当变量为阶梯矩形分布时,它的累计概率分布是由一系列线性部分组成的,从这种分布抽样的方式和对离散分布抽样的方式完全相同,因为结果是连续分布的,所以根据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可以确定结果的样本值,为了得到样本的准确值,可在相应区间使用直线插值法求解。当变量为均匀分布时,显然根据累积分布曲线可直接得到变量的样本值。用数学方法表示如下:
样本值=[SX(]a+b[]2[SX)]-[SX(]b-a[]2[SX)]+[SX(]R?N[]R?N?m[SX)](b-a)
式中,R?N表示已知位数的任意随机数;R?N?m表示已知位数的最大随机数。
奇特连续分布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建立对应关系和抽取样本。
(3)风险变量是正态分布(或分裂正态分布)。当变量是正态分布时,可利用标准正态偏差求得每一变量的样本值。
样本值=期望值+随机标准正态偏差×标准差
如果是分裂正态分布,利用最适值或众数作分界线,把模拟样本分为两组,则可采用正态分布同样的分析方法,确定随机正态偏差对应的样本值。
(4)相关问题的处理。通常评价指标的风险变量有多个,当变量相互独立时,各变量分别进行随机模拟抽样,即取不同的随机数确定样本值。当两个变量完全相关时,应取相同的随机数确定样本值。当变量相关时(指0
2.3 求解经济评价指标模拟值
将得到的各变量的样本值输入已建立的评价模型,借助现代计算工具,求解评价指标的模拟值。有多少组变量的样本值,就可以得到同样多数目的评价指标模拟值。
2.4 给出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期望值和标准差
2.4.1 概率分布
汇总、整理n次模拟结果可得到评价指标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累计概率分布表和累计概率分布图。
2.4.2 期望值和标准差的计算
如果模拟结果未经加工整理,则
E(y)=[AKy-]=[SX(][DD(]n[]i=1[DD)]yi[]n[SX)]
σy=[KF(][SX(]1[]n[SX)][DD(]n[]i=1[DD)](yi-[AKy-])2[KF)]
式中,yi表示第i次模拟值(i=1,2,…,n)。
如果模拟结果经过分组处理,组数为k,则
E(y)=[AKy-]=[DD(]k[]i=1[DD)]yi?pri
σy=[KF(][DD(]k[]i=1[DD)](yi-[AKy-]))2?pri[KF)]
式中,yi、pri表示第i组的模拟值(组中值)和频率(i=1,2,…,k)。
2.5 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检验
用蒙特卡罗法分析评价指标时,模拟次数越多,就能得到更客观、更正确的结果。但模拟次数越多,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应确定最适当的模拟次数以期达到最好效果。
模拟实验证明,当模拟进行一定次数后,得到的结果渐渐趋于稳定,此时误差很小。因此模拟次数的确定可考虑以下因素:①模拟结果与真实结果的误差是否满足评价结果的精度要求;②模拟特征值是否围绕某一个值波动且趋于稳定;③与其他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6 风险评价
蒙特卡罗模拟给出了能代表评价指标真实分布的概率分布,因此能确定在任意置信区间下评价指标下的下限(或上限)或在一定临界指标下经济亏损(或盈利)的概率。
3 案例分析
A企业是一家饮料企业,现准备投资一种新型果汁饮料开发的项目,该项目的初始投资额为500万元。该项目如果投入运营,第一年产品的销量将是一个服从均值为400万件而标准差为80万件的正态分布,根据这种产品的生命周期规律,第二年销量将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增长30%,而第三年销量将在第二年基础上增长-20%。三年内每年还需投入固定成本120万元。新果汁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在1~3元均匀分布。委托咨询机构对产品销价的市场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将此投资项目的贴现率定为10%,分析此投资项目的风险如下:
(1)建立模型和评价指标。蒙特卡罗模拟法最常用的是通过模拟计算净现值来评估项目的投资风险,净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的差额。一般来说,净现值越大越好,当NPV>0时,投资方案可接受;NPV
NPV=[DD(]n[]t=1[DD)](CI-CO)t(1+i)-t
式中,(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i―设定的折现率;n为项目计算期。
(2)对案例已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据分析有九个固定数值的输入参数和三个不可控的输入参数,如表2所示。
(3)按照构建的模型,在Excel中输入相关数据,并进行计算。根据需要运用蒙特卡罗模型,为了使所得数据更加精确,本文进行了10000次模拟,根据产生的一系列的随机数据,得出项目NPV的概率分布情况。计算得到10000次模拟的净现值分布情况是:净现值均值为1286.26万元,净现值标准差为1321.59万元,净现值最大值为7770.81万元,净现值最小值为-3844.01万元。净现值的概率分布图以及累计概率分布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如图1所示,总的来看,图形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模拟效果较好,所得数据的可靠性较高,可以依此进行风险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在该饮料企业当前的运营情况和经济环境下,此项目投资的值大部分都落在(0,2400)区间内,最有可能的值为1400万元,均值为1286.26万元。这表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比较高,项目投资经济上基本是安全的。从累计概率来看,在折现率为10%的情况下,NPV>0的概率为84.11%,即项目盈利的可能性为84.11%。本次项目模拟次数为10000次,模拟的可靠性高。综上分析,证明项目可行性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
4 结 论
本文根据项目投资风险的特点,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风险项目进行风险评价。文中模型采用简化参数的概率假设,使整个模拟过程得到简化。并且,它是一种处理多变量变化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各因素各种取值或值域发生的概率,克服了传统敏感性分析方法受单个变量单独变化的局限性,又使结果不失可信度。因此,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对方案的抗风险能力进行判断,可以辨识明显不具备投资条件的项目,为项目投资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Fang C,Marle F,Zio E,et work Theory-based Analysis of Risk Interactions in Large Engineering Projects[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m Safety,2012(106):1-10.
[2]Chao Fang,Franck Marle.Dealing with Project Complexity by Matrix-based Propagation Modelling for Project Risk Analysi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2013,24(4):239-256.
[3]Ghafari M,Safakish G,Sheikhahmadi F.Modeling and Risk Analysis of Virtual Project Team through Project Life Cycle with Fuzzy Approach[J].Computer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4,72(3):98-105.
[4]Gingnell L,Franke U,Lagerstrom R,et al.Quantifying Success Factors for IT Projects-an Expert-based Bayesian Model[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2014,31(1):21-36.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
1 《中华人民共进行和国公路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公路建设进行投资”
近几年来,国家宏观经济的政策之一就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对投资公路建设是一个大好时机,公路建设投资收益稳定,风险小,但是投资金额巨大,回收周期长,所以在投资之前必须进行分先分析,制定分析框架,从每个立意点去分析。针对公路建设项目的内容,我们进行分析之后主要是帮助项目方案全面考虑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收益目标,在服务社会整体利益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局部地区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分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 公路投资项目风险
2.1 对于风险的定义
顾名思义就是“遭受风险,承蒙损失或者伤害的机会”,近年来也有学者对风险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实质上,风险是对项目目标的一种有利或者不利的不确定性事件。我们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既要考虑到风险导致的获利程度或者损失程度,又要考虑到风险发生的可能大小。
2.2 风险调查
风险调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查: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或者建议;组织社团政府的态度;同类项目的经验参数。就这些调查内容而言,我们需要文献搜索,新闻搜索,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开会探讨等多种方法。
3 公路投资项目风险分析
3.1 风险识别
(1)对于建设项目成本的增加会导致风险增大,公路项目从最开始的筹备到后期的竣交工验收是需要很大一笔花销的,除了项目规模自身的变化带来大的成本增高以外,还会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市场供求情况发生变化,会造成物价波动,对于人工、材料、机械的费用产生很大影响,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在初期对土地征用和拆迁费用评估不准确都会导致成本增加。
(2)在公路工程中,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公路在建成完工之后还需要保养,很多地方会把公路养护方面的费用忽视,造成前期投资估算的费用偏低,在后期公路运营的时候会造成比较大的营运成本。
(3)目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和不断地调整,有时候会对公路方面进行压缩改革,那么对于公路基本建设的一些项目很难批复,不但会影响进度,还会造成合同关系不明确的关系等,都会增加风险发生的可能。
(4)目前为止公路建设的营运费来自过往车辆的通行费用,广告租赁费用等,但是很受车流量的限制,如果车流量减少,势必会导致营运收入的减少,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
3.2 风险识别的方法
3.2.1 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是最简单的分析方法,可以了解到这个工程的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问题的设定,可以从对于我们的能力是否可以满足项目要求;与已完工的项目比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对这个项目是否看好,有没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之类的方面去进项调查。
3.2.2 图解法
图解法是一种形象生动的风险挖掘方法,简单有效,运用广泛,可以绘制风险图,确定风险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2.3 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可以通过对系统内外因素的分析来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方案,但是针对面较小,如对决策者提醒注意某种措施可能引起的风险后果;研究某些关键性因素对未来过程的影响比较有用,其他发面不太实用,所以我国使用这种方法的较少。
3.2.4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美国人奥斯本提出来的,主要是在一个专家小组内进行,许多专家或者行业精英集中在一起提出意见进行讨论,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弊端,就是大家会受到行业专家的影响,从而发生“思维共振”,无法提出创新思想,局限了问题的思考。
3.2.5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它可以把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小组和已经选定的相关行业、相关专业专家连接起来,进行匿名征集意见,这样有利于?;ぷ钤嫉拇丛煨运嘉?,然后在反复的进行统计处理,征询几轮意见之后,专家们的意见趋于一致,这个方法目前在我国公路项目风险识别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 规避风险的方法
3.3.1 争取有利的政策优惠
在项目进行之前,对当地政府以及国家政策要进行了解,看是否在这个地方目前或者今后有什么政策的导向,在谈判的时候多一些筹码,加强优惠政策,对于优惠的政策要及时写入合同,避免后期纠纷,对于回收期长的项目,要在土地使用权、收费权等项目上做好协定。
3.3.2 做好价格的预测
在价格预测方面,目前我们的技术和方法不是很成熟,但是在实际预测的时候,为了保证精确地预测结果,我们可以建立模型,多角度分析,根据参数选择不同的指标方案,再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反复比较,预测出一个较为精确的价格,尤其是土地方面的价格,尤其重要。
3.3.3 准备条款明确的合同,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对于条款的表述要清楚,尤其是权责有明确,避免后期纠纷
3.3.4 协调好政府关系
我们在建设项目的时候要协调好和业主,和政府的关系,希望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我们要建立良好的作风,和地方政府建立相互信任?;】档墓ぷ鞴叵凳呛笃诠方ㄉ柰蹲仕忱械谋V?。
4 结束语
本文对风险的来源与风险识别的方法做了描述,针对风险的来源提出了一点笔者自己的建议。目前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还未完善成熟,风险管理体制也不健全,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研究,也希望能够总结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帮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岳永红.公路投资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法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2).
由于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大,周期长,风险多,因此进行军队风险分析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系统论述了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方法步骤,对于有效应对我军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筹工程 风险识别 风险估计 风险评价?
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就是分析测算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建设项目预期目的带来的影响,评估各种风险发生概率及损失大小,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风险,减免损失,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及风险防范对策的选择。由于军队自筹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资金性质特殊,面临的风险往往比其他经济活动更大,因此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十分必要。
一、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识别与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识别就是在风险发生前运用特定方法系统地识别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并加以适当的判断、归类及鉴定的过程。风险识别对风险发生的地点、时间、条件及造成的影响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使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单位能正确识别存在的风险,为下一步风险评估奠定基础。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等,军队自筹工程中常采用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就是根据工程实施先后顺序,对每阶段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罗列来确定存在的风险。如出包的工程,在项目准备阶段,存在资金未足额落实的风险;在招标阶段,存在违规招标的风险;在签订合同阶段,存在合同不完善的风险;在合同履行阶段,存在合同违约风险;在建成使用阶段,存在质量缺陷需返工的风险。但是采用流程图法所得到的风险识别结果比较笼统,因此对于大型自筹工程,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析。
经过风险识别可明确工程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
二、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估计与评价
(一)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建立在有效识别工程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风险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大小。风险估计包括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两方面内容。军队自筹工程风险估计常用方法有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的概率分析法和估计风险损失的敏感性分析法。
1.风险发生概率的估计
概率估计法分为理论概率分布估计法和主观概率估计法。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军队自筹工程中普通的营房工程和基础设施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风险分布模型如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而一些特殊项目并不能直接套用理论概率分布,如医院手术室,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等,这时需要建设单位根据自己或专家的经验推测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即主观概率估计。主观概率估计与个人的经验积累程度、主观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知识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不同的人要赋予不同的权重,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保证其可靠性。
2.风险损失的估计
风险损失的估计最常用的方法是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是考察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因素变动时所导致的工程建设项目目标受影响程度即敏感性,并据此确定风险损失的大小,为工程风险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敏感性分析,注重那些发生微小变动就给工程项目带来较大损失的风险因素,即敏感性较大的风险因素,在这些风险上投入主要精力。在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敏感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的投入,合同履行情况,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动等。
(二)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投资风险评价就是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对工程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风险影响程度对风险等级进行排序,将其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进行比较,作为下一步如何防范风险的依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和等级。风险评价常采用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指通过向专家征询意见后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确定风险排序,掌握工程风险概况。其步骤为:第一步,利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结果,得出各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确定每项风险因素的权重;第二步,确定每项风险因素的等级值,从高到低按10分制打分,分值越高影响越大;第三步,将每项风险的分值乘以权重后得出该风险的综合得分。将分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分较高者即为关键因素。在确定风险排序及关键风险时,对于部队战备需要或与官兵利益紧密相关的项目,批准后即使面临较大风险也不能将之定为关键风险。
四、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经过风险分析后,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单位就可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风险防范思想教育,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单位及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教育,重视风险。要树立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把风险防范意识贯彻到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人员中;要树立风险防范全过程意识,在自筹工程建设实施的全过程中都要提高警惕;要树立风险防范法律意识,依据合同和法律法规来解决风险问题。
(二)落实风险防范责任,做到奖惩分明
要落实风险防范责任,从单位首长到负责具体工作的个人,按照不同职责范围落实相应的责任,通过考核确定各单位和个人的风险防范工作绩效,对于风险防范效果好,主动规避风险的单位和个人要奖励,而不采取主动措施防范风险的单位和个人则要予以惩罚。
(三)正确选择风险防范手段,灵活应对风险
应对军队自筹工程投资风险要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手段,灵活应对风险。常用对策有四种:一是从源头上切断风险发生的可能,即风险回避;二是通过恰当的途径将风险转移到其他主体上,即风险转移;三是若风险发生可采取适当措施使风险损失尽量降低,即风险缓和;四是危害不大的风险可以由单位自己承担,即风险自留。自筹工程建设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电力项目建设的不断加快,国家出资办电的局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即出现了国家、地方、投资商公共出资办电的局面。然而,在电力项目投资中,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进而存在着一些风险,所以受到了大众的特别关注。加强对电力项目投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对促进电力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一)风险来源
一般情况下,电力项目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电力项目自身情况。一般而言,在电力项目建设中,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与完善的设备,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物力、财力、人力,所以致使电力项目投资风险无法有效掌控。(2)外部环境。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逐步调整,均会对电力项目投资产生影响。(3)电力项目设计人员及管理运营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无法保证电力项目顺利建设,以此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风险种类
通常而言,电力项目投资风险主要包括三种:(1)技术风险。其指的就是电力工程的技术风险。因为电力项目对技术与设备的要求非常高,使得技术因素严重影响着电力项目投资,并且技术因素还会受到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技术因素不断变化,进一步影响了电力项目投资。(2)市场风险。电力项目投资金额非常大,加之电力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导致电力项目投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在电力项目投资途径越来越多的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极大促进了投资市场竞争的发展,增加了投资的市场风险。(3)管理风险。通常而言,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盈利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很大风险。若管理制度不合理,就会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增大了电力项目投资风险。
二、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策略
(一)开发阶段风险管理
在电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阶段风险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风险诊断小组,全面分析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并且全程参与风险管理。(2)在风险诊断小组指导下,预测电力项目投资风险,找出项目设计、施工、经营等方面的不足。(3)基于诊断技术、环境风险,全面分析诊断结果,根据风险小组建议,召开全体会议,并邀请有关技术专家,全面分析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4)在明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此减少投资,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风险。
(二)建设阶段风险管理
在电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阶段风险管理策略主要为:(1)重视风险防范及控制。加强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的分析,保证设计方案合理、科学,并且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有效弥补与调整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根据施工要求与进度做好材料、设备、资金的供应,确保电力项目质量达标。为了最大限度的完善风险防范与控制,必须对项目调试可能性予以及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评价及处理。(2)强化风险转移。通常而言,风险转移就是在项目建设中,对活动风险予以分解、分散,以此削弱投资主体风险。其主要包括以下途径:①风险投保:即向保险公司交纳一些保险费,通过投保的方式转移风险。②进行项目组合:在电力项目投资中,可以在同一电网中进行火电、水电组合,以此对市场风险予以分散。
(三)经营阶段的风险管理
在电力项目投资建设中,经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强化风险防范及管理。在电力项目经营中,结合实际需要,编制合理、科学的战略计划,并且完善技术结构调整、市场调整、管理调整,以此提高电力项目经营效益。(2)加强电力项目的宏观调控与统一管理,突破电力系统的垄断形势,以此降低电力项目投资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项目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投资主体越来越多,为电力项目投资增加了更多的渠道,活跃了投资市场,但是也增多了投资风险。因此,为了有效降低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加强管理,提高企业与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以此实现电力事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道彬.电力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2):265.
[2]刘丹民.加强电力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02):100-101.
[3]黄登钦.关于电力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投资与合作,2012(09):190.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资风险;应对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98
1建筑工程项目回避投资风险的应对方式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的不断扩大,有关人员从不断地实践中得出了一定的应对项目工程投资风险的主要策略,主要包括回避投资风险,减轻投资风险以及风险的转移等等。
1.1回避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的局限性
回避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是应对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建筑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建设部门就可以通过建筑工程投资的大小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计算,采用回避风险的方式可以使自己免受风险的损失。风险回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使用在一定情形下对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回避能够有效地消除风险源,避免在建筑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但是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
(1)建筑工程项目在回避投资风险的过程中,只能在应对风险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完全确定了损失的大小才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风险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工程项目投资前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十分困难。
(2)建筑工程回避投资风险大多数都是放弃某个项目的开发,正所谓风险和利益息息相关,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为了规避风险放弃项目的投资,即便投资风险降为零,却也失去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3)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过程中,风险的存在形式各不相同,主要包括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等,这些风险很难回避,比如社会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或者是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灾难等等。虽然建筑工程项目回避投资风险具有降低风险的能力,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不宜大量采用回避投资风险的方式。
1.2回避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措施
为了能够做到准确的回避风险就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情况。
项目施工进行中如果发现风险过大,同时保险公司也拒绝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承保项目负责人就需要适当的考虑放弃该项目。
当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风险大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就应该由相关的风险评估部门或单位重新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如果此时风险的大小远远地超过了预期情况,甚至无法控制风险的变化、亦或是控制风险的成本过大,此时项目决策者就应该及时的做出决定,停止项目的运行,以此来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
如果建筑工程项目前期投入的资金较大,如果停止或放弃项目会造成公司损失巨大,就可以对项目进行转让。每个公司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许自己的风险问题正是其他公司能够承受的风险情况,如此一来既能降低工程损失,又能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2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减轻的应对策略分析
与风险回避措施相比,采用有关措施减轻项目投资的风险更具有积极性的意义,风险减轻主要是在项目负责人在不想放弃工程项目的前提下,通过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情况,缩小风险,降低损失大小,采用各种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以此来解决风险的措施。
2.1预防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措施
预防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主要就是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杜绝项目建设中可能早层的损失,降低风险的方式和回避风险的主要区别就是预防风险的可能性永远不能为零,但是回避风险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零。在工程项目于进行的过程中风险预防十分重要。
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为了应对投资风险,投资决策者必须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队伍,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将风险管理的措施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
在预防阶段,投资商应重点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首先应实际去工程地点进行走访调查,对城市规划的方案、工程所在地的通讯情况、热力情况以及市政情况进行了解,认清到底的自然属性和地下埋藏物的情况。在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后妥善的处理拆迁、征地以及后期的安置补偿事项。同时还应该增强自身的合同一式,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严谨、认真,避免合同内容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阶段,风险防范部门应该采用系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监控和考察,避免出现质量欠缺的现象,定期做好现场施工日志,收集施工场地资料,便于后期的跟踪。
2.2建筑工程项目抑制投资风险的应用
抑制投资风险的发生是降低风险产生后果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的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实际风险控制中,只能采用不同的措施来抑制风险,工程投资者必须清楚地认识预防措施和减少风险损失的重要性,降低风险损失程度,将其合理的应用于风险控制中。
3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转移的应对策略分析
项目投资风险转移是应对投资风险的重要措施,风险转移并没有降低风险的大小,而是通过转移的方式,降低投资者的损失。
3.1项目投资风险转移的概念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转移主要是指投资者有意识的将项目风险转移到与其有经济关系的另一部分进行风险的承担,以此来降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风险转移是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和损失的一种常用方式,采用该种方式降低风险的程度取决于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风险转移能够有效地消除一定的风险。和风险回避不同,风险转移并没有终止工程建设而是在正常运行中转嫁损失。
3.2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转移投资风险的方式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转移的方式主要有合同转移、投资保险以及项目资金证券化等形式。就合同的风险转移而言主要是通过投资人利用合同中的条款按内容,对合同内涉及到的财务负担以及法律责任进行转嫁,将其主要承担方转移为对方,在建筑工程投资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材料供销合同以及承包合同等进行风险转移。
建筑工程项目资金争取那话就是将项目过程中直接投入的资金进行转化为有价值的证券形式,将投资者和标的之间的直接无权关系转变成为有价证券的投资变为有承担形式的债权和债务的关系,将建筑工程的风险转移到证券资金中来。在建筑项目投资建设的过程中进行股票的发行以及债券等资金方式进行筹建,通过证券以及股票的方式使每个投资人都是项目建设的股东,股东在享受利益的同时也在承担着项目的建设风险,从而将一个项目的风险,按照投资比例的大小转移到其他股东之上。债券的使用在发行之后,到期就可以及时兑换,但是在持有期内就可以利用利率的变化化解掉投资的风险,特别是股票的转让,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不动产的流动,股票的发行者就可以在面对风险的过程中及时的抛售自己持股的股票,将股票份额转移给其他投资者。
保险是一种最简单的风险转移方式,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主要是对建筑工程产品以及与建筑工程项目有关的责任人和受益人购买保险,当出现一些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对工程投资风险进行补偿。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应对策略就是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投资风险进行改善、降低,通过人为的方式对建筑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设计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方法减少发生风险的概率,在制定相应对策的过程中将风险的影响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损失最小的风险应对方案,确定风险情况后可以将其与安全指标进行比较,确认出建筑项目的危险等级,清楚地认识到项目风险的大小,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建筑工程投资项目分析和管理[J].城市建筑,2013,(12):132134.
[2]胡洋.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分析研究[J].管理学家,2014,(3).
[3]黄启兵,毛亚庆.建筑工程风险控制的全面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2015,(4).
[论文摘要]随着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电力建设与经营从由过去的国家一家出资办电,转为国家、地方、独立投资者、甚至于外方共同合资的多家办电的格局。正是由于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出现,形成了一批由投资方组建的独立发电公司,这些公司在具有垄断性质的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经营风险已引起各投资者的特别关注。研究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并探讨相应的社会防范措施对于电力项目的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电力项目投资管理全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因素和环节,哪个因素和环节没有处理好,就对整个电力项目经营产生风险,从而导致项目投资风险。所以,做好电力项目投资的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电力项目的顺利进行、对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项目风险的来源及特征分析
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第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国内经济形式不稳定、政策与法律变动、市场需求变动、竞争对手出现等等。第二、项目本身的复杂性。第三、项目的设计者、建设者及运行者能力的有限性。电力项目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运行单位在人才资源、人才结构、人才素质及经验上的有限性:项目开发商在资金实力上的有限性,以及在技术储备、生产基础、市场通道等方面的有限性。我国现阶段的发电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具有一定天然垄断和公用事业性质的能源企业,它将与电力市场、资金、技术等因素联系在一起。按照电力生产的特点,从发电企业的内外两方面分析,发电企业外部的制约因素有:电网送出线路、社会用电量、经济增长速度、国家产业政策及电力系统改革、原料的供应、不可抗力等;内部制约因素有:设备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投资方及其管理模式等。就风险的性质分有两种:纯粹性风险和机遇性风险,在电力项目中,除不可抗力属纯粹性风险外,其他的均为机遇性风险:其基本的特征为,各项风险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相对的关联性,可表示为:F(投资风险)=F(政策风险、技术风险)+F(市场风险、技术风险)+F(技术风险、管理风险)+F(金融风险、政策风险)+F(政治风险)+F(不可抗力),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但相关之间的风险有的为正相关,有一些为负相关,在具体分析时应注意各子项之间的关系。电力项目投资的风险,是指电力项目开发、建设、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项目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设计者、建设者能力水平的有限性而导致电力项目失败、终止、达不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能性。
二、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的规律解读
电力项目投资风险与开发时序上三个阶段有关风险构成,即:前期开发风险,即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市批这一阶段所存在的风险;建设期的风险,即从项目开上建设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所存在的风险;经营阶段风险,指电厂投入商业运行进入市场后所存在的风险。虽然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同时它也遵循风险投资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主要包括:
(一)风险收益对称规律
电力项目开发的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越是高风险的电力开发项目,越能使该项目开发的成功者获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而低风险只能带来低收益。若要多获得一份收益,就必须多承担一份风险。
(二)风险一安全栅栏规律
对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在项目完成之前,其风险构成了一种逆向的阻碍力,这是不利的一面。而项目一旦完成,风险便会成为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的一种屏障,对成功这是一种安全?;?。因此,风险就像一种栅栏,在跨越之前是一种障碍,在跨越之后则成为防线。
(三)风险决策权衡规律
传统的决策理论与实证分析总是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作为选择的依据,但在电力项目投资时这并不是唯一依据。决策者在进行新项目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逾期利润率,而且要考虑风险,要进行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对于一些保守性决策者来说,虽然某些项目的收益很高,但他也会由于风险太大而放弃该项目。(四)项目投资测不准规律
由于电力项目周期长,开发过程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设备价格、贷款利率、设计变更、及国家政策调整等原因发生变化,因此其开发建设的总投资很难进行比较准确的估计,实际的结果往往出现悲观倾向,即实际投资大于预算投资。
(五)开发风险时间运动规律
一方面,随着项目开发过程的推进,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逐步转化为确定性因素,从而使风险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递减。另一方面随着项目向前推进,累计投入(包括人、财、物、时间)越来越多,因而一旦失败,其损失度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递增。风险的递减与损失度的递增构成了项目投资开发风险时间运动的一对矛盾。
三、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社会防范的方式
(一)政府或社会为电力项目投资提供信息指导
电力项目投资风险与外界条件的不确定性有关,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有关。信息越真实、越完整,风险就越小。因此,政府或相关行业主管有必要为电力投资企业提供信息与指导,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咨询、技术交流、相关产业的市场及技术数据等。例如:与电力建设有关的大型电力设备制造情况、产品质量情况、煤炭供应情况、电力市场未来发展与预测情况等等。这些信息都对投资者的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为电力项目投资提供优惠政策
政府为电力项目投资提供优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从投入角度给电力项目优惠,主要采取优惠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的贷款方式。从风险防范的角度看,这种优惠方式的功能是减少电力项目资金投入的风险,因为资金投入的风险随着利率的降低、贷款期限的延长二部分地位政府分摊。另一种方式是从产出角度考虑,给电力产品以减免税优惠。这些优惠方式的意义在于政府通过让利而增加电力项目的风险收益份额,增强电力项目投资的风险收益,以鼓励投资者投资。
(三)政府或社会为电力项目投资承担部分风险
政府为了解决地区缺点局面,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参与电力投资,对电力项目投资承担部分风险,政府为电力项目投资承担风险主要由三种方式:
其一:是政府为投资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其实质是为电力投资企业长期贷款承担一部分风险责任,这不仅能使企业解决资金来源,还能提高企业从事电力投资的积极性。
其二:是政府为电力项目投资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承诺,以吸引并鼓励投资者。如:在投产初期,可以实行还本付息电价,保证一定的基本购电量,这样就可以使电力投资企业保证在经营期有一个基本的销售收入,减少经营风险。
其三:是政府和社会为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行科技投入。这主要指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某些特定产业部门(如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部门)及重大科技计划的投入,它对电力项目投资起到间接防范风险作用。
另外,政府还在电力项目的建设中提供组织、协调的保证作用,无论是在征地、五通一平,还是在建设中的任何问题,都给予很大的支持,使得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减少建设期风险。
参考文献
[1]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赵树宽:高技术产业的风险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1995年第6期。
[3]和宏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M].中国地震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BOT;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资;风险
一、引言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移交”。是政府与私人资本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为标的的合作关系。通常情况下,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项目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项目公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投入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签约方的项目公司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由此可以看出,BOT模式的实质是一种“委托管理与经营”。同时,这种委托管理与经营还有一个特征,即财产的所有权始终在委托人手里,经营管理人没有处置权。而BOT模式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性质:私营企业是受政府委托建设与经营一项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不但一直在政府手中,而且私营企业的服务也处于政府监督之下。私营企业只是在一个约定的期限内经授权经营某一工程项目,期限届满时就交由政府管理而没有自行处置权。这就决定了BOT模式从一开始就具有两权分离的特征而不是国家财产的私有化。
BOT所涉及的领域一般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及垄断专营带来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原因,这些本应由国家投资、垄断专营的领域,不得不引入私人资本。一方面,引入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私人投资,可以减少政府举债责任和财务负担,将项目风险转移到私人投资者身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进投资和管理模式,提高效率。为有效控制私人投资先天所具有的市场性、牟利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BOT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分解为投资建设、经营回报和无偿移交三个阶段,把投资建设、经营回报与直接政府职能相分离,辟为可以投入产出的领域,从而使私人资本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控制权被限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证了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最终控制权。私人投资者则通过有效地利用特许期内享有的融资、建设、经营、管理某特定项目的特许权来达到牟取高额利润的目的。在本质上讲,BOT是将本国和本地区的那些本应由公营机构承建和运营的公用设施项目,通过政府授权模式特许给某个私营机构来建设和经营,以市场换取项目建设资金的一种特殊的直接投资模式。
从社会公益性项目风险分担角度来看,风险的承担者主要有建设承包商、投资者和政府。但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扮演操纵者的角色,所以,无论它是否参与项目建造,都会承担巨大的风险。本文特从政府的角度分析社会公益性项目投资的风险所在。
二、关于投资者的资质
(一)资本、技术和专业运营方的联合
各地在各类项目上已广泛采用BOT方式,既有通过招标形式进行的,也有直接协商的。一方面,由于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的环保类基础设施项目具备稳定高额的回报,各种形式的资本蜂拥而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竞争,增大了政府选择投资人的余地;另一方面,出于地方?;せ蛐幸?、部门利益驱使,并全未按照最体现多方共赢原则将项目交给最适宜的投资者;投资者大多数是仅仅拥有资金,对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是外行。他们虽然可以要求最低的利益回报,却往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将设施转让给另一家运营企业;再一方面,有些地区急于吸收投资,对投资方不经过慎重的比较和选择,忽略了政府承担的更大风险。因此,为了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杜绝暗箱操作和滋生腐败,充分选择具有最优的融资、技术、收益组合的投资方案,最有效的方式是招标确定投资商,同时必须要求资本方与技术和专业运营方的联合。否则,则有可能导致项目瘫痪、陷入连带债务困境、项目质量不达标,甚至对簿公堂等严重后果。
(二)保持项目质量与国家标准的一致性
对于国家财力来讲,许多公益项目如环境?;な恰案呦选钡幕疃?,其也将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提高标准。然而一项公益设施的工艺选择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很大,一旦定型,难以更改。特别是对于BOT模式的投资,长达二十多年的特许经营期,随着人民对公益设施需求的逐步提高,必将导致国家标准的不断提高。如何使已在多年前的技术条件下按选定的工艺建成的设施进一步符合新的标准,既不能限制发展,又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过大的风险,是需要政府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慎重考虑的。这就需要保留分期建设的可能,并在规划用地时不但是要考虑规模的扩大,还要考虑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的工艺扩展性,这就对投资商的经济实力、专业营运资质、专业信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关于政府补偿
(一)对投资者的补偿
有些公益性项目同时具有经营性的特征,即项目本身虽有一定的收益,但尚不足以盈利。如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环?;∩枋┚哂泻芮康墓嫘?,世界银行《1994世界发展报告》将其划定为准经营性。为了吸引投资方,必须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政府虽然不必一次性投入,是以未来长时间低额的支出换取提前发挥社会效益的基础设施的最低代价。但是不能忽视这笔支出的存在。
(二)为克服“邻避效应”而对利益受损人进行合理的补偿
在公益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中所出现的邻避效应,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政策成本最小化的政府在民主行政的条件下不可回避的决策困境。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指居民或在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不利后果,而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由于公益性项目的发起与实施单位主要是政府本身,解决公益性项目的邻避效应,关键是由政府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传统的补偿理论倾向于强调物质性补偿,即根据居民经济条件受影响的程度,相应安排补偿方案。从一般实践看,在居民获得满意的经济性补偿情况下,邻避效应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通常都是可控的。但是政府财政能力的有限、各项规章制度的限制、在计算居民损失上的不科学以及其他因素,往往使得补偿力度与居民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补偿原则不清楚、补偿对象难以界定、补偿方式难以有效执行、同时资金来源有限情况下,各国政府都面临如何构建真正行之有效的公益性项目补偿机制的棘手问题。
四、关于产权
在民营资本出现以前,对外商投资的项目政府担心产权完全归外商对国家和人民有危险,所以坚持设施产权的有条件拥有和处置权,并必须于预定年限内移交政府。随着投资多元化的发展,国内资本包括民间资本、国有背景的资本在大量地成为投资方,在这种情况下,采用BOT的变形BOO模式成为可能。BOO模式下,投资者按照与政府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永远拥有设施的产权和经营权,并应保证设施的生产效率和持续改进。因为BOO模式下投资回报持续时间更长,此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政府补偿的单价。因此这种模式被广泛采用,然而这也加大了政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风险。一旦出现投资者不履约,或执行不力,就会出现政府不可控制的局面。
五、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指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无法克服和避免且给项目造成的损坏或毁灭的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界风险和社会风险。自然界风险主要有地震、风暴、泥石流、反常的恶劣天气,恶劣的现场条件,周边存在对项目的干扰源,工程建设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良的运输条件可能造成的供应中断等。社会风险主要有冲突,社会治安的稳定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社会风气等。这些情况发生后,不但项目建设失败,还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与善后。
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BOT项目运作中还有其他各种风险,如当政府对环境基础设施的市场潜力和价格趋势把握不清时,可能对投资者盲目承诺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加大居民和政府负担;缺乏项目谈判及BOT知识学习和积累,投资商因此钻政策法律空子达成不平等合同条款来损害政府及用户的经济利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投资方做出免国有化、特殊征收、外汇兑换、同业同地竞争禁止?;ぜ罢哂呕菀酝獾纳桃档15取?/p>
作为防范机制,仅有各类格式合同范本尚不足以应对各种具体而特殊的风险障碍,BOT项目主办方最好是通过全程聘请具有BOT实践经验的律师作为专业法律顾问,通过全过程参与起草审查合同、合同管理、商务谈判、资信调查、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方式,为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提供全程BOT法律服务来防范因此可能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静武.政府在BOT国际投资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7).
2、朱遂斌,林伟明.我国BOT特许权协议法律性质分析[J].中国法学,1999(4).
3、黎民,赵频.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上的机会主义及其抑制[J].贵州社会科学,2007(1).
4、布坎南.民主过程中的财政[M].三联出版社,1992.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企业异军突起,社会对科技企业的关注逐步成为热点,一些企业家与投资商纷纷把目光集中在我国科技企业之上,而风险投资行业的迅速发展,愈加促发了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的热潮,而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现代新型的企业投资机制,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科技企业以其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风险投资的对象,但是任何投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文章对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
关键词 ]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63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速度逐步加快,国内风险投资事业蓬勃,大量民间资本涌入,国外资本也不断进入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逐步走向正轨,并向着国际化迅速迈进,因此,如何推动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健康、快速地发展成为企业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是,科技企业在实施风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都会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失败,因此对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
2.1风险投资主体过于单一
当前,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主体主要依赖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自身,且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项目占绝大多数,而高??蒲谢褂肫笠底魑蹲实闹魈宓那榭鼋仙?,而甚少是通过民间资金募集,我国范围内有关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社会资金募集机制尚未建立。在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中,虽然大部分项目都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但是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政府投资的资金规模不大,且投资的科技领域有一定的政策倾向,风险投资项目资金都具有较强的流向性,显然这样的投资模式必然导致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主体单一化,难以通过社会其他渠道募集到投资资金,这就会阻碍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化且大多投资主体为政府或者国企事业单位,这就会是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运作权集中在政府层面,由政府等单一作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项目也会因为运作权的高度集中产生道德风险。
2.2风险投资项目中的信息不对称
古典经济学中,充分、完全的信息是一个假定的前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经济学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假定,著名的经济学家詹姆斯·莫利斯把信息的非对称性引入了经济学中,这就大大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与领域,而信息的不对称是普遍存在于现实的经济活动之中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引发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等诸多问题,这些大大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而从这一方面来看,在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中,信息的不对称会给投资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由于科技企业与风险资本的持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就导致两者之间产生决策上的偏差,不能共同促使资金的有效利用,促使企业风险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这就客观要求二者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能起到良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的融资机制来确保信息的充分披露,以保证科技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损害风险资本家的利益,并更好地将两者的利益集合起来。风险投资在投资过程要直接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具体运作中去,风险投资者要积极地参与到科技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去,对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进行管理与监督,保证投资的有合理性与有效性。
2.3风险投资专业人员匮乏
在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运营与管理中,企业不但需要具有较强金融管理能力的风险投资人才,更需要会技术、懂管理的专业科技人才,尤其是具有高技术的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科技研发经验,他们能够准确地分析当前科技企业开展项目的商业价值与技术价值,预测当前项目未来的发展前途,使风险投资资金与项目进行有效结合,进而提高企业风险投资的有效性,为企业创造丰厚利润。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这就导致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科技企业虽然完成风险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但是随着项目发展的不断深入,由于风险投资人才与高技术核心人才的匮乏,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发展就会出现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问题与风险,而这些势必会导致效率下降,最终影响整个项目的运行,甚至也会导致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失败。
2.4政策引导力度欠佳
从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的支援体系上看,由于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尤其是针对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与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且政府对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扶植也仅限于部分领域,扶植具有较强的政策倾向性,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国长期实行科研经费由行政主管部门分配管理体制或者政府财政部门逐级分配的管理体制,科研成果商品化程度较低,而且关于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缺乏明确的发展计划、规范化的管理方、有效的激励、严格的监督作用,这就很难促进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发展。
3降低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措施
3.1培养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
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资金短缺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而风险投资资金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风险投资主体较少引起的,所以发展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就必须引入更多的风险资本,培养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当前科技企业发展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科技企业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用良好的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主体,逐步提高风险投资的资金量,增加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资金的有效供给,从而构建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构。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从我国科技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当前我国科技企业的基本情况,创建符合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模式,使科技与资本完美结合。这不但有利于扶持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也能拓宽新的合作渠道,帮助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与此同时,要逐步创立风险投资公司,以高新技术项目、企业生产销售条件以及银行贷款联合创办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从成功企业的股份升值中较快地收回风险投资,用成功项目的收益来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和合理运用。
3.2建立发达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如果各个风险投资公司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每个风险投资项目从确定到运作到最终退出都是风险投资公司独自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那么不仅投资成本偏高,而且投资决策也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因此,除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健全自己的信息网络即专家库之外,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参与,组织和建立畅通、便捷、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局域网或者是互联网等方式联接,使科技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专利、技术等技术市场的行情信息,并获取风险投资资金的信息,保证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风险投资者提供适合的风险投资项目,也可以为科技企业的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进而保证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资金的充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3.3积极培养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
在风险投资项目过程中,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运行不但需要熟练掌握高新技术,且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冒险、富有进取精神的技术人员,更需要具有金融知识并有较强风险意识的风险投资管理者。就目前来看,我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相关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较少,而近年来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与日俱增,所以复合型投资人才难以满足当前风险投资项目的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在发展其风险项目的同时应当积极培养复合型的风险投资人才。一方面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与科研机构或相关高校合作,开设相关风险人才培养专业,以此满足市场对相关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对国内外风险投资人才的学习力度,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经验,以此提高大庆复合型投资人才的质量。
3.4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
我国政府在解决风险投资税收问题上是大有可为的。由于我国目前对风险投资公司没有给予明确的法律界定,导致风险投资公司一方面像普通公司一样缴纳公司税,另一方面在风险投资公司将利益分配给投资者后还有缴纳所得税。这种沉重的负税必将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政府有必要在制定或修改法规时,一方面对风险投资公司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另一方面切实解决双重征税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对风险投资公司股东所得投资收益上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实现以政府出资为主进行风险投资向引导民间资本进行风险投资的转变,这样才能真正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到风险投资领域。
参考文献:
[1]王玉翠,薛晓芬.我国高额现金持有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分析[J].价值工程,2012(2).
[2]张敏,王成方,姜付秀.我国的信贷资源配置是有效的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视角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10(7).
[3]李宇锋,葛雪凝,李晓璐,等.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 中国市场,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