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3 15:24: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法翻译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治安预防宣传工作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基本职权(责)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人民警察有多种维护社会治安的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一项重要职责,与保障社会治安同时是人民警察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务。预防、制止和惩治(打击)违法犯罪三者共同构成人民警察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以预防为主,以制止和惩治为补充的有机、辨证的关系;三者共同配合以达到控制、减少和消灭违法犯罪活动的目的。
在公交治安派出所的诸多行政执法职能中,搞好治安预防宣传工作是以预防为主的法定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北京的公交治安派出所及每位人民警察,肩负着相当繁重的打击犯罪和治安保卫工作,如果仅仅靠追究违法者的行政、刑事责任为主的惩罚、打击、制裁手段,是难以完成治安保卫工作的,因为北京的公交治安保卫工作需求量太大。具体地说,目前北京市共有近500条公共汽车线路,10700多辆公共电汽车,每天的乘客流量高达990万人次。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就是公共交通工具。如此大的客流量,必然产生相应的出行安全需求。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与人民的需求相符合,才能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因此在公交治安派出所及其公安干警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大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力度;以调动人民群众共同抵制违法犯罪活动的积极性,使警民联合形成合力,更有效地预防犯罪。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要形成有序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如果仅靠公安干警的工作而没有全体人民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相对于广大乘客的人数,公安干警总是少数,要想使公共交通安全环境保持一种良好状态,必须进行和加强治安预防宣传工作。因此根据公交治安派出所的法定职责,即维护公共交通的治安秩序、打击、预防公共电汽车上的各种违法、犯罪等项工作的要求,预防宣传工作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治安预防宣传工作就是指公交治安派出所及其公安干警,在依法执行自身的法定职责的同时,积极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宣传人们应当遵守的合法的、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规范。
治安预防宣传工作在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的同时,不仅可以起到教育、强化人们守法和遵守道德的意识的作用,而且可以弱化以至打消某些人的犯罪意识、消除某些人可能产生的犯罪意念的隐患,从而减少犯罪、促进社会治安环境的稳定。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
(一)治安预防宣传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在依法治国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状况,不仅要有公交公安派出所干警的自己严格依法行政的行为给以体现,更要有全体公交司售人员和广大乘客依法办事的行为给以体现。因此必须加强治安预防宣传工作。
1.广大乘客依法办事的行为和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可以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展开和加强,是提高乘客文明程度的重要条件。
在北京,由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是各类人员组成的,情况相当复杂,且流动性很大,加之各条公交线路之间的路况差异较大等客观原因;又由于乘客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等主观原因,因此,在公共电汽车上经常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如椐统计,仅在2001年内公共电汽车上乘客之间,因乘车拥挤就发生纠纷5000起。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绝大部分是乘客个人的基本素质问题。如,在公共电汽车上比较拥挤时,一些乘客只注重个人得失,不懂得谦虚礼让,为些许矛盾就发生口角以至动手伤害对方,导致违法行为,可见乘客的精神文明状况对公共交通秩序和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公共交通工具上司售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也是参差不齐,对其加强和开展治安预防宣传工作,也是提高司售人员文明程度的重要条件。
北京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司售人员,从总体上看,文化结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精神文明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其中有少数司售人员,因自身的素质不太适应其自身职业的要求,在遇到与乘客发生纠纷时,盲目介入、“哥们义气”行事,人为地激化了矛盾,造成治安纠纷、甚至是治安案件。如,某日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外地男乘客问女售票员:“这车到不到前门?”售票员回答:“这是区间车,只到西四,不到前门。”男乘客因自己没听明白(估计是不知道北京有区间车的情况),就大声对售票员说:“站牌上明明写着到前门站,为什么你说不到?”又因该外地男乘客有口音,女售票员误认为他在骂自己,于是二人发生口角。这时该车上的司机一看到一位男乘客对本车女售票员不恭,不问原由,就认为男乘客要打女售票员,并盲目参与此事,对男乘客大打出手,造成男乘客的锁骨骨折。
分析少数司售人员与乘客发生纠纷并导致治安案件的原因:首先是这些司售人员对乘客的服务行为不规范,没有用文明用语,没有耐心,容易引起乘客的反感,导致不应出现的纠纷;第二是这些人的思想意识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对乘客的不平等意识,一见到同车同事与乘客有矛盾了,就不问青红皂白,想当然地认为是乘客的错,盲目参与,导致矛盾激化;第三是一些乘客的素质也与社会公德的要求和依法办事的要求不符,出现一些不如人意之处就出口不逊、恶言相向,甚至将一些其他地方的不如意的情绪在乘座公共交通工具时转嫁到司售人员处??杉怨凰臼廴嗽焙凸愦蟪丝图忧恐伟苍し佬ぷ魇鞘直匾?。
(二)加强治安预防宣传工作,是调动广大司售人员和乘客的积极性,配合公安工作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手段。
1.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利益多元化带来的新的矛盾,一些不法之徒将公共交通工具作为违法犯罪的场所。从有关统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是扒窃,公交治安派出所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受害人的报案;其次是外地犯罪后流窜进京的嫌疑人比重加大,这就要求北京的公安密切配合;再有就是团伙犯罪的人数和能量加大,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为保北京的社会治安,控制、打击违法犯罪仅靠现有警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加强治安预防宣传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求得广大乘客和司售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2.必须实事求是地深入进行治安预防宣传工作在具体工作,以达到预防犯罪和保障治安的目的。
大量实践证明,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具体的治安预防宣传工作,使广大司售人员和乘客不仅在头脑中重视预防犯罪和保障治安的重要性,而且掌握相应的防范方法,才能使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目的和作用真正得以体现。
例如,2001年春天某日下午,某公共汽车行驶到六里桥附近时,售票员发现有五名扒窃分子正在作案,马上暗示司机;司机明白情况后,稳定情绪,边安全驾驶,边观察车外的情况寻求报警的机会;当看到前方有一辆警车时,立即停车报警,并与售票员一起指认嫌疑人。这个案例就是治安预防宣传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三、公交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公交公安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展开,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公交系统内部的职工进行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椐统计,北京市公交总公司职工有八万多人,而公交治安派出所内具体负责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民警只有不足其八百分之一;如此大的比例差距,更说明加强治安预防宣传工作,调动广大司售人员和乘客的积极性对保障北京的社会治安的重要了??梢远怨幌低衬诓康闹肮び靡韵录钢址椒ǎ?/p>
1.利用讲法制课的形式,向司售人员进行治安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由公交治安派出所对公交司售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民警直接到公交公司讲法制课,是开展治安预防宣传工作的一条有效、快捷之路。因为这样做既省时省力又能加强警民联系;尤其是遇到重大政治保卫任务时,通过民警直接到公交公司讲法制课的方式,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任务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讲清楚,而且民警可以与司售人员面对面地交流,帮助司售人员解决法律难题和具体问题。
2.利用发放治安预防宣传品的方式,向司售人员进行治安预防宣传教育工作。由于公交司售人员的工作特点最突出的就是分散,仅靠讲授法制课,总是有人因为在岗位上而不能受到教育,因此,通过发放治安预防宣传品的方式可以使治安预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被司售人员随时随地的拿出来学习、记忆、运用;加强了治安预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为了促进司售人员的学习,还可以用抽查的方法激励司售人员,同时检验治安预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效果。
3.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司售人员进行治安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黑板报的形式是补充上述两种形式的有效办法;黑板报的特点就是通过图文并茂、色彩缤纷的形象,夺目、抢眼刺激人们的注意,使司售人员在各个宣传点在轻松的观看中学习理解有关法律知识。
上述三种方法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与治安责任制一起保障公交治安秩序。
近几年公交系统内部开展的治安预防宣传月活动,就是既有民警深入各车队讲授法制课,又有民警们印发的“遇到治安问题八个怎么办”的宣传材料,还有司售人员与车队领导签订治安责任书等各项活动相结合,使司售人员的防范意识大大加强,掌握了处理治安问题的基本方法,大幅度降低了司售人员与乘客之间的治安纠纷。
(二)对乘客进行治安预防宣传
因为我国城市中公共交通的治安问题主要有乘客与司售人员的纠纷、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两大类,且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因此,不可忽视对乘客进行治安预防宣传工作。
首先,积极主动地向乘客宣传有关法律知识、解答乘客的有关问题,是公交治安派出所的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使乘客在具备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基础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第二,通过深入、有效地宣传反扒窃的方法,使广大乘客学会?;ぷ约?,同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正义感,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自从1998年北京某公交公安分局设立、并通过媒体公布了反扒热线“64011327”以来,有不少具有正义感的群众通过这条反扒热线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如2002年初,接电话热线举报:“在300路汽车上,扒窃活动十分猖狂。”公安机关立即组织警力进行打击,一天内共抓获扒窃嫌疑人40余起。
商务英语课程通常是在第5或第6学期针对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目前来讲,当今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商务英语背景积累不足。商务英语翻译植根于商务背景,离开商务知识谈翻译犹如纸上谈兵。而很多开设此门课程的院校,并未在开课前学习相关商务英语课程,即便开设相关课程,商务背景专业性较强,学生学习理解起来较为吃力,相关的背景知识积累不到位。例如,学生对国际贸易知之甚少,在进行信用证翻译时感到非常困难。
(1)学生翻译策略缺乏。传统的翻译课堂教授方法诸如直译、意译、拆译、分译等,而商务题材语言形式有新的变化,常常需要调整翻译技巧。而课堂上沿袭的老方法,却难以在新题材上施展,方法和文章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
(2)教材陈旧。商务翻译是立足于新经济潮流下的学科,应当不断保持变化。然而目前所用教材无较大变化,章节设置僵化不合理。若不推陈出新,一味地照搬教材,势必脱离实际。商务英语翻译有别于普通英语翻译,其严谨性、规范性、专业性都要求译者具备相当强的实践水平。在有限的学期内,只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演练场景,模拟任务完成过程,方可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出合格的商务翻译人才。
2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笔者近年来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参与热情高、学习效果良好。有别于传统的讲授教学,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认知的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任务强化阶段。其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强调目的语的输入来完成任务;
2)创设真实任务场景,注重任务完成过程;
3)注重学生的合作、讨论等探究性学习形式。在这样的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上,学生主动去分析文章,推敲字句,总结翻译技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现、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环节,学生建立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笔者现通过具体步骤来说明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以下是产品说明书汉译为例谈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任务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分配小组任务,小组拿到任务后开始搜索资料,初步探究。笔者将选取的材料“欧莱雅纷莹专业染发组英文说明书”(约450英文)发给小组(开学时学生自行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5~6人)因此,在课前的3~4天,班上每个同学都已经拿到产品说明书,并且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任务: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本篇翻译,下节课之前进行课堂讨论。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调动一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借鉴平行文本,得出译文。这一过程中,得出的译文不一定理想,但学生对于此类文本特点、所用方法已经有了探究,若在下一阶段加以点播、归纳,便可以进一步完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提前发给学生的任务,难度应稍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选取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趣味性。同时,介绍给学生一些资料检索方法如Google通配符搜索,以及一些电子资源诸如Answer(shttp://)、联译网以及巴比伦、灵格斯字典等。
(2)任务实施阶段。在这一环节,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答疑的方式来检验小组任务完成成果。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概括背景知识、累计词汇、掌握翻译策略。比如笔者提出问题1):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产品说明书?学生会结合实际回答诸如化妆品、电器等。这时候给出问题2):根据平时经验以及本篇任务可以总结一些产品说明书的特点吗?对于产品说书的特点规范性(formality)、专业性(technicality)、简洁性(conciseness)、说服性(persuasiveness)。学生在任务初探中对于说明书已经进行了大量搜索或翻译工作,对此已有所了解,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特点并给出相应的原文句子。问题3):各小组有哪些疑难句子或词汇短语等,哪个小组又能解答?这时一个小组抛出的问题是短句1applicatorbottlecontainingthedeveloper中的developer的含义如何确定。其他小组给出的解答包括发展瓶、开发商瓶、敷用瓶等。这时候,笔者将先前介绍过的信息搜索法演示给学生,跟学生一起找到最好的译法为敷用瓶。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其他的专业词汇如operatingmanual、instruction、directionforuse一并积累。学生找出的疑难句子包括shakevigorouslytoobtainanevenmixture(.用力摇晃使其充分混合),此处将名词mixture翻译成混合,用到“词性转换法”这一翻译策略,此时补充更多句子如Therewasasuddenfallinthetemperature.Thisisanovelofplotandstructureandcommitment。当小组之间讨论完毕,一位同学自愿做最后的总结,总结该篇文章的难点以及所用到的翻译策略。笔者做补充并且点评小组表现。
(3)任务强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选取同一类型、所用策略相似的平行文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规定时间内交至教师邮箱,并且在译文后附上翻译总结。比如本次染发说明书任务后笔者布置了简易衣橱的说明书翻译,内容安排主要侧重训练学生专业词义检索、词性转换翻译策略。任务后笔者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篇译文在课前作简短总结。
3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在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计划、组织、监督、评审的重要作用?;疃芊袼忱乖谟诮淌苹欠窨蒲?、组织是否有效、评判是否公平。合理地选择资料,提前布置好任务,周密地组织讨论,整个活动才能保证有序开展。事实上相较于传统课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平时要广泛涉猎寻找任务素材,多研究班级讨论案例,寻求更好的方案。
(2)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参与、体验,获得经历,提高应用能力是任务型教学的意义所在。通过分小组讨论、小组互评、个人总结等方式,学生能积极投入到任务型课堂的建设中来,主动而非被动地、探究式而非填鸭式地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学生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巡视,对于羞涩、不愿开口的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启发学生投身任务写作。在这里,笔者发现适当地开展小组竞赛,根据小组表现,给予个体一定的奖励,是进一步巩固激发成果有效办法。
(3)任务的合理性。任务型教学的实质在于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而任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既定目标能否达成。任务最好立足于当下,关乎学生实际生活。如果能关注当下资讯,细心观察,能得到不少启示。比如笔者本文中所选的“纷莹专业染发组”,源于对班上女生染发的观察;又比如说,在合同翻译时,选取雇佣合同范本来作为任务,契合学生当下实习找工作所需??魏?,有学生笑称翻译文章后自己成了染发小能手。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任务便有了生命力,学生便有了动力,事半功倍。
4结语
当前,我们应当立足于现实国情,树立程序正义有限性的理念,在追求程序正义与社会民众需要之间来不断反思司法对正义的追求,更多侧重于对实体正义的探求,而不应罔视实体正义,一味地讲求程序正义
刘青峰 王洪坚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围绕程序正义的改革业已成为司法实践的主导音符,从举证规则到诉讼模式转换,从证据规则到诉讼程序改革,几乎渗透到司法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程序正义的逐步实现,意味着社会民众在接受司法的?;こ潭壬系淖畲蠡?,并且现实中诉讼当事人也切实感受到了“看得见的正义”,然而,法院的司法权威却并没有实现质的跨越。
影响司法权威的因素诸多,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体制内的因素,也涉及到体制外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缺乏社会民众认同的司法是缺乏权威乃至于不可能拥有权威。目前困扰法院一个重要问题是,为什么依据公正的程序得出的裁判结果却往往得不到当事人和社会的认可?
程序正义被喻为“看得见的正义”、“活生生的正义”,法院对于程序正义的追求是天经地义之举,但是,程序正义的美好理想和精英的法律逻辑符合法学家的期待,但却并不能将法院从社会的实质正义的价值判断标准中拯救出来。之所以出现法院对于程序正义的追求与社会民众欢迎程度的巨大反差就在于程序正义的有限性:
首先,公正的程序不必然产生公正的结果。对于法官来说,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的再现都是历史的投影,如何最大可能地再现纠纷发生的历史则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需要诸多的“碎片”———证据来加以证实。受人类科学技术手段、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不存在盲点。虽然说在一般情况下,公正的程序比不公正的程序能够产生更加公正的结果,但是,程序公正却无法保证案件事实的再现都是客观真实,更多属于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真实,可是无论如何接近也仅仅是法律真实而不是客观真实。
其次,程序正义的实现须倚重司法权威。程序正义的前提有两个,即“对当事人意志和人格的尊重”和“对法官权威的承认”。对于前者,近年来的法院进行的系列改革已经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当事人的意志和人格,但对于后者则不如人意??梢运担纸锥挝颐嵌苑ü偃ㄍ某腥喜还?,在此前提下,那种以司法权威来唤起民众的法律信仰的愿望不免要落空。
最后,过分倚重程序正义的独立性价值,一定程度上损害到处于弱势地位的一部分社会民众利益。当事人地位平等是实现程序正义的重要前提,不考虑当事人之间的起点公平,等于认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必然导致实体的不正义。而要充分发挥程序正义的独立性价值,就不可避免在程序的设置上要更加细化乃至于面面俱到以图将诉讼中所有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都予以囊括,而“程序越精巧繁琐,人们在诉讼中越需要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律师),而这只有社会的强势群体才能‘享受’得起,而弱势群体的实体正义也越容易被强势群体的程序正义所‘消解’。”这种状况势必会加重那些弱势群体的负担,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特别是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措施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问题会更加严重。
当前司法为什么要苛求程序正义?
法院自身已经充分认识到程序正义的独立性价值,而并非仅仅停留在“程序依附于实体”、“程序以及程序规范只是保障实体法实现”这一程序的工具性价值的认识层面上。因此,我们认为,法院并非不讲求程序正义,而是苛求了程序正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过分追求了程序正义。
相对于实体正义评价标准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程序正义的评价标准在实践操作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歧义,但程序是否公正却是清澈见底的,所谓“程序正义自身体现着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公正与否?!币恍┏绦蛐晕侍?,案件是否超审限、庭审过程是否违法、管辖是否合乎法律规定,等等,当事人一目了然,而且这种当事人能够轻易就触及到的公正程度也最容易招致当事人的不满与怨愤,些许瑕疵都可能被发现端倪,这种不公势必会引起当事人对于裁判结果即实体裁判结果公正性的怀疑,即使实体裁判是最公正的也无法使当事人相信。
因此,法院大张旗鼓围绕程序正义进行的改革是最容易见到成效的,法官们对于这些程序问题的处理总是小心翼翼以避免出现错误即使是小的纰漏也不肯放过。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以审判方式改革为突破口的法院改革,把原本属于法院分内的责任分散到当事人身上,强调程序责任分担和举证责任。围绕程序正义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转嫁了法院可能遭遇的风险,因为程序“能使结果正当化,并吸收不满”、“能使民主及法律制度的失误得以纠正?!?/p>
转型期司法如何寻求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更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公平正义应是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统一,但现实中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不总是遂人愿。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必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社会普遍认为法律结果是不正义的,那么司法者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不仅无法提升司法权威,也无法达到社会和谐的实际效果。
因此,现实司法中应纠正过分强调程序正义的做法,把追求实体正义作为根本价值,“这就决定了在追求实体正义时,必要时可以在程序上违背常规,也即可以设计灵活的程序。”虽然说衡量实体正义的标准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实体问题就没有任何的衡量标准以至任由法官自由裁量甚至以“认识不同”而公然违法。虽然说选取明确的、规范的、能够对司法裁判实现可控性的评价标准也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考虑采取措施来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
其一,选任人格高尚的法官来保证实体正义的实现。
当前公正司法是法院的主流,司法不公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一些冤、假、错案和裁判不公并不是因为法官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不行造成的,而与法官的道德品行与良知紧密相联。因为从审判实践角度看,几乎所有案件的裁判过程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法官的自由裁量。
审判实践表明,案件出现问题大多属于实体问题,真正程序出现问题是少之又少,受“法官无错案”理念的影响,现在很少提及“错案”二字,但是现实中确有一些案件存有错误,而这背后可能是法律水平与法律认识的问题,也可能有人情、关系的问题,更为严重的则是枉法裁判、徇私枉法的问题,但监督却无能为力,法官只要借口说是“认识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摆脱责任,可是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却是可怕的。由此可见,法官品行之重要,在法官的选任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德”的评价条件和标准,选任高尚人格的法官才是时下最需要的。
其二,采用灵活的程序规则来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
从清末沈家本等人修律以降,我们更多地汲取了大陆法系的营养,实践中亦沿循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些做法,体现在诉讼模式上则更多侧重于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法院既是诉讼的指挥者,又是诉讼的参加者,以发掘“客观事实”、追求实体正义为终极目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我们却没有继续沿用和借鉴大陆法 系的经验做法,似乎更愿意接受英美法系国家法院的法官形式、制度模式、运行机制,体现在诉讼模式上则更倾向于对抗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整个诉讼机制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剧变。
但是,社会民众却没有从这一变革中回味过来,从审判方式改革直到现在十几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法院不来调查,案件就判了”的说法,当事人一旦感觉主张未予支持就不懈地诉诸其他方式来要求解决。法院在程序规则方面的转变从表面看是降低了自身的诉讼成本,但是当事人诉讼成本增加的同时却意味社会总成本的加大。
作为一名法官,如果不寻求实体正义,对于实体正义的实现没有强烈的愿望,即使程序再公正,也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正义的。因为失去了实体正义的司法活动,程序正义也就变得毫无基础可言,也不再具有实际的意义。
其三,运用娴熟的司法技术来促进实体正义的实现。
作者:翁书和,梁俊雄,丁爱民,吴思慧
【关键词】 通腑益气法
摘要:【目的】探讨通腑益气法及所组方药对全身炎症反应的调控及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作用?!痉椒ā縎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和中药高剂量治疗组;造模前1*!d高、低剂量组分别按60*!g/kg、30*!g/kg剂量连续给药2次,空白及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后第2天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参照文献方法造模,12*!h后取血清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窘峁磕P妥門NFα与NO水平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能降低血清TNFα与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未显示明显量效关系?!窘崧邸客ǜ嫫ㄋ榉揭┛赡苁峭ü档蚑NFα与NO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进而产生防治MODS的作用。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衰竭/中药疗法;肿瘤坏死因子/血液;一氧化氮/血液; 疾病模型,动物;大鼠
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各种原因如感染、休克等引起的2个或2个以上系统或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一组病变。迄今治疗效果欠佳,4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者,死亡率接近100%,是当前危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认为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是引起细菌和/或毒素移位,激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MODS的可能因素之一[1]。本病中医认为是阴阳逆乱,脏腑衰竭导致的阳明腑实证[2]?;谏鲜鋈鲜兑约敖岷狭俅仓心承┏晒Φ闹瘟凭?,我们试图通过建立大鼠MODS模型,以通腑益气法组方,观察该组方对全身炎症反应的调控,评价其对MODS的防治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与药物
动物: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70~100*!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药物:由生大黄、生栀子、蚤休、厚朴、人参、丹参、桔梗和黄芩组成。剂量比例为2∶2∶2∶2∶1∶6∶10∶10,将上药煎制成浓度为2*!kg/L和4*!kg/L的药液各80*!mL备用。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酵母多糖A(Zymosan A),美国Sigma公司产品,规格5*!g/瓶,批号Z4250;一氧化氮(NO)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仪器:Eppendof半自动生化检测仪(型号为ECOMF 6124);SN695B型γ计数器和UV754分光光度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实验中心提供。
13 分组与给药
将80只大鼠按性别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中药低剂量组按30*!g/kg、高剂量组按60*!g/kg分别灌胃给药(灌药容量为15*!mL/kg),造模前1*!天间隔8*!h共给药2次,造模后不再给药;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
14 造模与取样
参照胡森等方法造模[3],把4*!g酵母多糖A与50*!mL灭菌石蜡油混合,高频振荡30*!min,超声振荡6*!h,制成造模用混悬液。末次给药后所有动物均禁食、不禁水,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动物均按1*!mg/kg剂量腹腔注射上述混悬液,注射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口2*!min,同时按摩腹部数次。造模后自由进食,4*!h后,各组动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以补偿大鼠取样后丢失的血容量。按照“动物MODS时器官功能障碍分期诊断及评分标准”评价模型成功与否。取样:所有动物在造模前12*!h用毛细管(直径1*!mm)自眼眶后静脉丛取血1次(约15*!mL),造模后12*!h摘眼球取血(约15mL),血液标本离心(3000*!r/min)后,取血清保存于-170℃下待检;各组大鼠末次采血后立即处死,取心、肝、肺、肾、肠等主要脏器,用体积分数为10%的市售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损伤程度(包括组织细胞的排列、炎症细胞浸润程度)。
15 指标与方法
TNFα和NO含量,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和直接概率法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动物脏器病理检验结果
模型组动物脏器全部出现损伤,其中3个或3个以上脏器损伤者占80%,2个者占20%;药物组则以1个脏器损伤多见,占25%,2个或2个以上者占10%,无损伤者占65%,与模型组比较损伤率降低(P<001);空白组无脏器损伤;低、高剂量两组间脏器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表1 各组动物脏器受累数目及分布N(p/%)(略)
22 各组血清TNFα和NO含量的变化
表2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TNFα与NO水平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TNFα与NO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未见明显量效关系。表2 通腑益气法中药对MODS大鼠血清TNFα和NO浓度的影响(略)
3 讨论
近年来对MODS病理生理变化认识的突破是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发现,机体在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体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等多种细胞可产生CK。在这些CK中TNFα起重要作用,它能刺激其他几种促炎性细胞的生成,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而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后者可造成全身细胞广泛受损甚至发生MODS[4,5]。此外,TNFα还可引起诱发型NO合成酶的活性增高,大量NO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微血栓以至MODS的发展[6]。
本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NO水平升高(P<001),显示体内因致病因素的作用启动了全身性炎症反应,此段时间可能是预防性用药治疗的关键时间。本实验经用通腑益气治则组方干预后,中药高、低剂量组TNFα和NO水平比模型组降低(P<001),而且脏器受损数也减少65%。上述结果提示,通腑益气法所组方药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与NO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进而产生防治MODS的作用。但高、低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量效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中医无MODS病名,但本病的临床过程类似《伤寒论》的“阳复太过,脏病还腑”。陈海龙[2]认为在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机体可出现津血耗散、脏腑受损。通过机体自身调节或药物调整后,可以使阳气来复,阳气来复适度则疾病向愈;若阳复太过,则阴阳逆乱,脏腑衰竭可导致阳明腑实证。据此文献有应用通里攻下法治疗MODS取得显著效果的报道[7,8]。但是,由于MODS往往兼有脏气衰竭,如一味攻下,则易伐正气,犯虚虚之戒。因而,施药时应寓攻于补,攻补兼施。本方中以大黄通腑泻热,取清热泻实以救真阴之意,为君药;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则配伍黄芩、桔梗清热泻肺以助腑气之下行为臣药;栀子、蚤休、丹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人参益气扶正,既补机体之虚,又可防止上药攻邪太过,共为佐药;厚朴畅通气机,并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配合共奏通腑益气、清热解毒之功。从实验结果中亦可看出基于通腑益气法所组方药有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4-6]。其作用可能与通过通腑药清除肠道及脏器有害因子,配合益气药提高低下的脏腑功能,恢复或提高机体的抗炎能力有关。正如Bone[9]认为,机体在致炎因素的作用下启动SIRS的同时,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也伴随发生。若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则不会导致MODS,否则就会失去平衡,出现MODS。本实验结果证明通腑益气法及所组方药对MODS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凌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肠道?;ぜ爸瘟平梗跩].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20(1):60.
[2]陈海龙,吴咸中,关凤林,等.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时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20.
[3]胡森,盛志勇.薛立波,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系列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21:6.
[4]Beal A L,Cerra F B.Multiple organs failure syndrome in the 1990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es and organ dysfunction.JAMA[J].1994,271:226.
[5]Molly R G,Mannick J A,Rodrick M l.Cytokine,sepsis and immunomodulation[J].Br J Surg,1993,80:289.
[6]Ken M,Kenggtharan,Sjef J,et al.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circulatory failure and organ injury in a rodent model of Grampositive shock[J].Br J Pharmacology,1996,119:1141.
[7]危北海.中医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2):61.
论文摘 要:国际间学术和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成为必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探讨了其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提高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内容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者们将其研究重点从“教学方法”转到了“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作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国内对中介语的研究大多都以学习者对普通英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中国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英语中的中介语现象。
2. 中介语简介
中介语理论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于8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Selinker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1969)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并于1972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研究论文。Selinker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1972)。
Selinker还提出了制约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所表征的五个心理因素:(1)语言迁移,指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来帮助习得新的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会试图借助于母语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母语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挠跋斐浦ㄒ?,它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它会阻碍学习者获取目的语知识。(2)训练迁移,指学习者由于教师的教学不当或采用错误的学习材料,或训练方法不得当而产生的中介语。(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掌握、理解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时所采用的方法。(4)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表达意思的方法。(5)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一些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的规则套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了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英文论文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一种中介语,带有汉语的痕迹。笔者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博士用英文所撰学术论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探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常见错误。
3. 中介语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体现
学术论文中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在词汇层面,学习者会受到新项的干扰。例如,英语有冠词(a、an、the)而汉语没有,冠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即是新项。汉语中名词即可表示一类事物,而在英语中,要通过正确使用冠词或变名词为复数形式来表达“类”这一概念。学习者经常因忽略汉英的这种差异而忽略对冠词的使用。词汇内涵的不对应也是产生中介语的原因之一。汉英词汇中有众多内涵不对应的现象,需在翻译时作区别处理,如:“对”不仅可以表示对象,翻译为“to”,还可以表示逻辑的动宾关系,需翻译为“of”;“同时”不仅可以表示同一时间,翻译为“at the same time”,还可表示“也”,需翻译为“also”;“首先”并不是“刚开始的时候”,因此不应翻译为“at first”;“最后”既可表示“终于”,翻译为“at last”,也可表示最终的时间,需翻译为“finally”等;“下”不仅可以表示位置低,翻译为“under”或“below”,也可以和“温度”、“频率”等搭配使用,表示一个抽象的地点,需翻译为“at”。词性的干扰也会产生中介语。汉语的词性划分标准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词的形态变化或词的语法意义。英语有比较丰富发达的形态变化,有构词形态。译者往往忽略汉英的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性不加区分,例如:“with the flourish development of economy”。习惯用法的干扰也是中介语的来源之一。汉语中经?;岢鱿窒瘛扒榭觥薄ⅰ跋窒蟆?、“问题”、“使”、“有”、“种”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在写作时把这些词都翻译出来,使得译文冗长,也不符合英语习惯。如:“the phenomenon of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the theoretical result”。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态负迁移、时态负迁移和句型结构负迁移三方面。在汉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差异,句子可以无主语,在主语位置出现的名词也可能是动词的逻辑宾语,或者句子以“据……”开始。学习者受汉语影响,往往将这类句子误译为无主语句子或主动语态。在时态方面,汉语的时态不具备具体形式,而英语中不同的时态有不同的形式,作者在写作时要么忽略时态,要么错误使用时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似乎对过去时态有偏好。在句型结构方面,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合,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连淑能,2006:46)。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往往不从句子结构上作调整,而是按照汉语的习惯仅将各分句简单堆砌,甚至在同一句话中出现多个动词。
训练迁移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语法规则、语言技巧等按照章节孤立讲解,使学习者进入了某些误区。如:教师过分强调句子结构应灵活多变,以至于学生为此而忽略了连贯性;或者教师过分强调被动语态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对主动语态望而生怯;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不能识别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甚或使用了错误的语言,从而误导了学生。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不当体现为:很多学习者期望通过对词汇和语法规则“死记硬背”来提高语言熟练程度。这种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记住了语法规则但不会使用,认识单词但不知道其具体用法,如:“As a result, users could access to digit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t anytime.”
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情况下,学习者不得不采取一些交际策略以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乇苁且恢直冉铣S玫牟呗?。在写作过程中,若表达受挫,作者往往会折中地选用一种能表达自己大意的方式,从而回避了能够确切表达自己意思的方式。求助权威是另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汉英科技字典,无论是电子类的还是传统的,都极少介绍词的具体用法。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工具书,导致论文中词的误用现象时有出现,如:“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perfected.”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在学术论文中也很常出现,如:学习者根据动名词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动词均可通过加后缀“-ing”变为名词,如:“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Internet”;学习者根据比较级的相关语法规则,简单推断出“越来越”均可翻译为“more and more”,如:“People more and mor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olar energy.”;学习者根据定语从句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定语从句用关系代词引导即可,而忽略了介词的使用,如:“The temperature that the machine operates normally is 28℃.”
4. 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学生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对专业英语进行系统学习,而硕士学术论文和博士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无本质区别,这可以用石化现象解释。Selinker对石化现象进行了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倾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转引自赵萱,2006:18)既然到达某一特定学习阶段后,学习者并不能通过自身的作用消除石化现象(defossilization),显然外界因素至关重要,而教师这一外界因素因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紧密相关,其作用不言而喻。因受交际法的影响,有学者主张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任务和话题本身内容,注重交流,不过多纠正错误,让他们敢说、敢写,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练习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事实上,在学习者语言能力已经石化的阶段,教师便有必要对学生纠错。认知心理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Ellis, 1994)。语言的输入是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丁双红、张学辉,2005:115)。教师的纠错过程也是一种语言的输入。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供目的语模式。中介语作为一种语言,在以自然进化的方式非常迅速地变化着。在这一过程中,可供学生模仿和对照的目的语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目的语语言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且能够对学生正确的语言运用给予巩固和强化。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各?!耙鸩浇⑵鹨恢喽晕榷ǖ淖ㄒ涤⒂锟谓淌Χ游?,成立由学校领导和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小组,统筹、协调、检查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据韩萍、朱万忠等调查,由于ESP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自身语言底子不足又缺乏语言教学经验,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翻译+阅读”,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2003:24-33);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若其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也难以胜任。各专家、学者都曾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刘润清建议给大学英语教师举办师资培训班(1999:7-12);蔡基刚也提出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2004:22-28)。笔者认为,有必要培养稳定的ESP师资队伍,培养对象最好是有理工科基础的英语爱好者,他们有理工科学生的思维习惯,易于接受专业知识;同时,他们爱好英语,容易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此外,他们应该有机会进行专业英语翻译或编辑工作,以便能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有效结合起来。
5. 结语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研究中介语可以有效了解学习者出错的类型及其成因,提炼出语言学习的一般性规律,最终达到缩短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距离、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从中介语的角度研究学术论文中的常见错误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消除母语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引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反思。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72.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22-28.
丁双红、张学辉. 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6):115.
韩萍、朱万忠、魏红. 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 外语界,2003(2):24-3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6.
论文摘要: 词汇对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发展?;诟咧把奶氐?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目标,应该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用语法翻译教学来夯实高职学生的的基础,用交际教学法来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两种教学方法是互为补充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对高职高专学生词汇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词汇量要求分别是a级3400个,b级2500个。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起点较低,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习任务重。仅靠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的认知策略来完成突然增大的这些词汇任务有很大难度。而且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词汇的词义、拼写及各种用法,把英语单词和汉语意思笼统对应,缺乏对构词法知识和词的文化内涵的讲解。由此而来,很多学生只能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依靠机械记忆的方法来背单词,对词汇的掌握无法熟练到能应用的程度。
二、有关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研究
1.对语法翻译法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长期需要,社会各界对有关外语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日益成熟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法翻译法的认识逐渐变得客观,语法翻译法在当今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中确有其存在价值。主张采取交际法教学的学者们即使在反对牺牲了语言的运用而单纯注重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语法翻译法。由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坚持它的长处的基础上,吸收包括交际法在内的一切符合我国教情学情的教学法的长处,摈弃其死记硬背、盲目灌输等做法,使之适应变化的英语教学形势,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
2.交际法的误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交际教学法传入中国语言教学界以来,对中国语言教学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外语教学也逐渐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转向了交际教学法,使其成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主流教学法,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考核都围绕“交际”二字来做文章,“听、说”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郑声衡在《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中提出,我们应该知道交际教学法首先是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思想而不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交际法的外语教学思想要求人们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三.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结合应用于词汇教学
樊长荣(1999)在《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中指出,将交际教学法引进外语教学并不是否定语法翻译法。片面地强调交际法无疑就排斥了语法教学胜外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片面地强调语言使用的功能又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教学法”,不可偏激地推翻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完全地“照搬照抄”交际教学法。应该在教学中,综合使用交际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使这两种互补性很强的教学法的并存成为可能。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把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教学结合起来,满足社会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外语教学的方法达到最佳合理的状态。
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定一年级同专业的两个高职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控制班。利用高考英语成绩和前测成绩分别证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语言水平和词汇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一学期实验过程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教学法,即在语言输入阶段主要进行教师控制、以讲解为中心的语言输入;在知识内化阶段进行教师半控制、以准确为目的、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语言操练;而在语言输出阶段进行学生控制、以流利为目的、以语言意义为中心的语言练习。
对调查及实验结果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之后,通过高考英语成绩和前测成绩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语言水平和词汇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一学期的实验后,通过后测成绩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在词汇能力方面,对照组的学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和单一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相比,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融合的方法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词汇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词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启示。
参 考 文 献
[1] allen,e.d.and r.m.valette.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7.
[2] alreck,p.l.and r.b.settle.the survey research handbook [m].homewood:mcgraw-hill,1985.
[3] ausubel,d.p.learning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m].toronto: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67.
[4]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 [m].london:pearson hall regent,1994.
[5] 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何英玉,蔡金亭.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
如何设立论文题目副标题格式与原则?标准的论文题目格式应该具有、客观、符合汉语语法、副标题具有逻辑性、准确性、简练、以便于检索。以下为参考标准
1.符合汉语语法
不合汉语语法的情况多出现在从其他语言翻译成汉语的文章中。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语法体系,因此,既然是汉语文章,文章的正标题和副标题都要遵循汉语语法。
2.正副标题具有逻辑性
副标题是对正标题加以补充、解释,所以,如果正副标题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那么,副标题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3.准确性
副标题应该和文章内容保持一致。如果副标题不准确,会适得其反,误导读者。无论从编辑对文章的文字处理角度,还是从作者修改文章的角度,都应尽量减少用副标题夸大文章的研究内容、意义和作用的现象。
4.简练
学术期刊一般对文章正标题的字数有所限制,而对副标题的字数没有明确限定,但是,副标题应避免使用烦琐的形容词和不必要的虚词,也不应使用抽象、空洞或者生僻、生造的词,以免使读者不知所云。
5.便于检索
副标题的用词要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副标题最好包括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这样也避免了副标题的空泛。
【关键词】机器翻译毕业论文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0-01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英文学术论文写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过多依赖翻译软件,往往造成辞不达义。分析机器翻译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
首先,机器翻译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联接,一些英文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翻译,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带来的便利,由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忙于找工作或备战研究生考试,学生对毕业写作兴趣不高,为此依赖机器翻译就成了一普遍现象。
其次,机器翻译降低了论文的写作质量。单词翻译是目前翻译软件最大的功能,而文章翻译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虽然每一个单词都翻译的没有问题,但如果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来看就非常不准确,更不要提把这个单词放在文章整个环境了。句子和整篇文章的翻译对于翻译软件来说是软肋,目前翻译软件百花齐放,软件翻译的结果和人工翻译的结果差距甚大。
那么,如何应对机器翻译对论文写作的消极影响,可借鉴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认知。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介绍毕业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地位,也可在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与高年级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灌输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文学、语言学、文化和翻译等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各个语言板块的信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语语言??纬躺柚弥幸笱瓿墒槊嫣岣?、报告或学期论文,在写作中强化学生对英语语法规则的正确使用及词汇的多样化运用,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训练其英语语篇思维模式。
第二、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讲座。
除了理论教学,开展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及研究兴趣,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产出形式多样化、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第三、加大奖惩力度, 增强学籍档案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