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学物理论文

数学物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8 11:36: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学物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学物理论文

第1篇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数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因此会产生各种错误,其中有一类浅层次的错误,又称形成性错误,就是误读。所谓“误读”是指人们在接受一种新的知识时,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选择和切割而产生的对原意的偏离。这种偏离可以是有意识的曲解,也可能由于客观因素制约出现的无意识误读。小学生的数学误读大多是无意识的。过去我们对小学生数学错误的分析往往局限于错误的形式与结果,而忽略了错误的层次分析,尤其是对误读的剖析,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小学生的数学误读发生率较高,产生面也较宽,几乎每个小学生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误读。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常见的小学生数学误读有以下三点:①视觉性误读。这是低年级小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读,主要特征是对符号或数码字母解读失误,尤其是在较为紧张的口算训练中,小学生心理压力增大,辨读符号准确率降低;也有小学生为追求运算速度,眼看口念心算,一心多用导致误读;还有的小学生符号解读能力较差,停留在“出声思维”阶段,一道算题非得要用嘴读上一遍方可“输入”,囿于课堂环境,他们不敢读出声,而只能在嘴里默读,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当看到其他同学已经做完时,他们开始着急,这时往往会出现误读,真是“忙中出错”。②趋同性误读。注意到两种数学模式之间相同性,忽视了相异之处,误以为可用同一种方式去处理而发生的误读。这是思维定势所造成的误读。最典型的例子是:“一条船上有75头牛,33只羊,问船长的年龄多大?”据浙江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只有5%的学生认为无解,而另外95%的学生居然根据已有的两个数据计算出了船长的年龄(75+33=108岁,或75-33=42岁)。他们的理由是,“凡老师出的题都是可以解的”。这就是趋同性误读。小学生的趋同性误读还有:在口算练习时,连续几道加法题之后夹一道减法题,一些同学仍做成加法;变式训练中,忽视算式中细微的差别,仍按过去的办法做;在应用题列式时,不根据已知条件获取信息(总数、部分数或总数、份数、每份数),决定使用何种算法,而是根据问句中的“一共”、“平均”等词简单分类,机械记忆,从而出现判断失误。③习惯性误读。这是一种模式性误读,由已有的模式对新模式产生的干扰所致,即心理学的“前摄作用”,也是一种知识间的负迁移。小学生在做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时,有人会根据数字特征来决定算法,如果给出两个数字具有倍数关系,他们首先想到用除法,因为可以整除,而忽视其实际条件的要求,这是他们头脑中已形成的“除法计算模式”(即“乘法口诀”的逆用)在起作用而出现的误读;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一节时,小学生通过各种变式图形的辨认,在头脑中形成了单一三角形的模式,接着让他们数一数图形

附图{图}中有几个三角形时,一些人认为只有4个,而不是8个。发生这种误读的原因是单一三角形模式的影响,看到复合起来的三角形图形不会辨认,以为它不是三角形,这是“习惯性误读”。

小学生数学误读的出现具有双重含义:首先说明了学生已经在用脑思考数学问题,正在形成新的数学模式的过程中,这是一种形成性错误。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横加指责、讽刺挖苦他们,而是谆谆诱导,助一臂之力;其次,误读的出现说明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障碍,发生了困难和偏差,教师需认真分析、仔细反省:是由于自己的误导所致,还是学生的认知失误?是新旧数学模式之间台阶过大、坡度太陡,还是学生思维惰性或知识遗忘而产生的?教师应仔细分析,及时处理,不可掉以轻心!

第2篇

作者:安梅梅 李晓东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缓蚀剂通常是通过与青铜器金属表面吸附、配位后在青铜文物表面形成一层铜离子与缓蚀剂紧密结合的配位型高聚物膜[Cu(Ⅰ)-BTA)]n[10,13-14],从而将在外界的铜离子包裹起来,防止“青铜锈”向内部金属铜的进一步转移腐蚀,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l-会在完成的清洗中去除,从而减少了青铜器的进一步腐蚀.其作用机理以苯并三氮唑(BTA)与铜离子的作用过程为例加以说明(图略).目前,常用的缓蚀剂主要有苯并三氮唑(BTA),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AMT),2-氨基-5-乙硫基-1,3,4-噻二唑(AETD),2-氨基-5-乙基-1,3,4-噻二唑(AETDA),5-苯基-4-氢-1,2,4-三唑-3-硫醇(PTAT),2-巯基苯并恶唑(MBO),2-巯基苯并噻唑(MBT)和2-氧代苯并咪唑(MBI)等.其优化后的几何构型见(图略)缓蚀剂分子的构型一般而言,缓蚀剂分子与金属作用时其活性中心主要是分子中的氮原子(N)、氧原子(O)和硫原子(S)等杂原子[15-16],而这些杂原子主要存在于吡啶环、噻唑环和三唑环等分子及其衍生物中,这些杂原子又与碳原子相互作用,影响到缓蚀剂分子与金属的相互作用.所以,本文在利用Gaussian09程序在B3LYP方法和631+GD基组的基础上,对缓蚀剂分子中杂原子与碳原子、杂原子之间的键长(表略)和几何构型作了详细的分析,以利于研究缓蚀剂分子与铜离子的作用原理.通过对8种常见的缓蚀剂分子进行结构优化后发现,其大多数分子成平面型或近似平面型结构,仅有PTAT分子的几何构型中苯环和三唑环各处于不同的二个平面中,其主要原因是二个环仅有一个碳碳单键相连所致.对表1的数据归纳后还发现,所有缓蚀剂分子中都存在共轭体系.在AETD分子中C1=N1、N1-N2、N2=C2和C2=N3双键的键长比非共轭体系中相应的键长(0.128nm、0.137nm和0.128nm)要长0.001nm、-0.010nm、0.002nm和0.010nm.可见,该分子中N原子以P轨道上的孤对电子参与共轭,使得C=N双键键长增长,N-N单键键长缩短;另外,在AETD分子中C1-S1-C2单键键长分别为0.178nm和0.177nm,比单独的C-S单键键长缩短了0.005nm和0.006nm,说明S原子中3P轨道上的电子也参与了共轭体系.在其它的缓蚀剂分子中也同样存在与AETD相似的键长增长与缩短的现象,可参见表1相关数据和图2中优化后的几何构型得到其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8种缓蚀剂分子都存在P-p共轭体系,而P-p共轭的结果使缓蚀剂中杂原子上的电子更易离域,p电子将更加容易转移到铜离子或铜原子上,从而形成配位键.同时,也利于未氧化的铜原子向缓蚀剂分子的空轨道反馈电子,使缓蚀剂分子稳定地与铜原子表面形成有效吸附,阻止了腐蚀介质向其它铜原子扩散.缓蚀剂中杂原子的电荷密度当缓蚀剂和青铜器相互作用时,缓蚀剂中杂原子的电子云会进入青铜器中铜离子的空轨道,从而形成化学键[16].缓蚀剂中杂原子的电荷密度越多,即净电荷越多,理论上则会有更多的电子进入铜离子的空轨道,所形成的化学键也愈加稳定,则缓蚀率就愈高,所以,通过判断缓蚀剂中杂原子上的电荷密度,就可以从理论的量化参数上初步确定缓蚀剂的缓蚀能力.,在缓蚀剂分子中杂原子N、S和O的电荷密度值有正负之分,正值表示在该原子上相对于其它原子有较少的净电荷,而负值则恰恰相反.通过比较表2中的各种缓蚀剂后发现,杂原子中净电荷较多的缓蚀剂有MBI、BTA、AMT和AETDA,并且在N原子上的净电荷要大于O和S原子上的净电荷,所以推测在和铜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学键主要发生在N原子缓蚀剂的前线轨道能量前线轨道理论认为[15,17]分子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的能量EHOMO越低,则表示分子给予电子的能力越弱;反之,EHOMO越高,则分子向外提供电子的能力越强,随之亲和性也就越强.而分子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量ELUMO越低,表明分子接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另外,分子的最低空轨道与最高占有轨道的能量差(ELUMO-EHOMO)是分子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差值越大,分子越稳定,越不易参与化学反应;差值越小,分子越不稳定,越易参与化学反应.图3为文中所列的8种缓蚀剂分子的最高占有轨道、最低空轨道和能量差值.从图2中可见,缓蚀剂分子中EHOMO最高的分子是MBI,最低的是BTA;ELUMO中最高的是MBI,而最低的是BTA.从以上分析说明分子MBI具有较强的亲和性,易于铜原子或铜离子发生作用,但不易接受铜原子的反馈电子,使得其形成的配位键稳定性降低,而缓蚀剂BTA则恰恰与MBI相反,能与铜原子或其离子形成较为稳定的配位键,但难于铜离子或原子相互作用.从图3还可见,缓蚀剂分子中最低空轨道与最高占有轨道的能量差E以AEDTA为最高,而BTA和MBI分子的能量差几乎一样.可见,要得到既能快速与铜离子或原子作用形成配位键,又可使其配位键键能提高的缓蚀剂是今后设计开发的又一挑战.缓蚀剂的最高占有轨道量子化学中的前线轨道理论认为,反应物间的相互作用仅在分子的前线轨道之间进行[15,18],所以要进一步了解缓蚀剂分子与铜离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就必须了解其分子的HOMO与LUMO的轨道分布,才能直观清楚的掌握缓蚀剂分子的作用机理.图4和图5分别为上述8种缓蚀剂分子的HOMO和LUMO轨道分布图形.从图4中可以清晰地看出,MBI的轨道能均匀的分布于整个分子的周围,增加了HOMO轨道在有效空间内的活性区域.这种分布提高了MBI分子的亲和性.从图5中可见,BTA分子的LUMO轨道分布较其它轨道更为均匀,有利于外界的孤对电子进入该轨道.该结论也符合ELUMO与EHOMO的变化.

本文对8种常见的缓蚀剂分子采用Gaussian09程序,在B3LYP方法和631+GD基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和反应活性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分子成平面型或近似平面型结构,所有缓蚀剂分子中都存在共轭体系;并且缓蚀剂分子MBI、BTA、AMT和AETDA中所有N原子上的净电荷要大于O和S原子上的净电荷,推测其活性中心可能在N原子上;通过对所有缓蚀剂分子的HOMO、LUMO和E分析后发现,BTA和MBI分子在ELUMO和EHOMO上具有其特殊的能量值,并且在轨道分布图形中得到验证.结合以上理论分析可以得出最具有缓蚀性能的缓蚀剂是苯并三氮唑(BTA)和2-氧代苯并咪唑(MBI).

第3篇

>> 大学的基本学术价值与大学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 大学学习中的学术精神与学术训练 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重构的若干问题研究 大学学术自由、责任与大学的发展 大学学术评价的量化与研究型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学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大学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 对大学学术性问题的思考 大学学术自由的法律保障与实现 大学学术生态的困境与出路 论大学教学学术的本质与提升 品读大学学人的学术与学养 交互主体性伦理视域下的学术伦理问题研究 医院档案信息化的任务与问题探析 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问题与对策 任务型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大学学术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旅游发展新阶段旅游研究面临的问题与任务 论大学学术自由的内外强制与消解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7]The Wittenberg Honor Council.Wittenberg University Code of Academic Integrity [EB/OL].(2009-05-31)[2010-09-07].www4.wittenberg.edu/academics/academicintegrity/honorcode.pdf.

[38]Office of Academic Integrity University of Waterloo.Toward a Level Playing Field:Enhancing Academic Integrity at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EB/OL].(sine die)[2011-02-19].uwaterlooca/academicintegrity/Report/Report_Towards%20a%20Level%20Playing%20Fieldhtml.

[39]University of Toronto Governing Council.Code of Behavior on Academic Matters [EB/OL].(2009-12-03)[2010-01-17].wwwgoverningcouncilutorontoca ? Policies.

第4篇

物理实验是学生理解物理基础知识、培养思维模式的重要教学形式。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可以改变以原有的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充分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模拟演示一些复杂、抽象、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物理过程和现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物理学科的内容和魅力。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的应用,构成了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根据教材、方法、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开放性学习。在这种相对开放的学习平台下,学生可以自助选择实验模式,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虚拟仿真物理实验室借助三维交互虚拟仿真技术探索真实世界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在虚拟仿真物理实验室中,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进行虚拟操作,模拟物理现象的过程和相关物理实验。在突破课堂实验教学的制约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利用计算机上完成物理实验过程,不受任何实验条件的限制。虚拟仿真物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学习环境下的真实体验。虚拟仿真物理实验室的应用和推广,对传统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适当之大的。但它并不是排斥原有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模式,而是在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两者的统一。虚拟仿真物理实验室的应用不仅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参与意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有大大的推进。同时,虚拟仿真物理实验室的应用也能促使教师构思、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

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二维图示不能完全地把物理过程清晰展示时,多媒体三维动画或是仿真软件,就是必要的辅助工具。例如,在电路学相关章节中,电路图的变化;在力学相关章节中,力的图示,功的作用原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变化等许多物理学的知识,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三维动画或是仿真课件。这样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的情景,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逻辑与辨证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和热情。例如,力学中的基础问题之一的共点力平衡,在讲授时,可设计如下情景,分别是:夹在光滑斜面和可以转动的木板之间的小球,若木板转动,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木板所受压力的变化情况;光滑斜面向左缓慢移动过程中,悬挂在竖直绳上的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细绳的拉力的变化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状态分析和受力分析,判断得到相应结论后,就得到了三个共点力动态平衡的图解法和使用条件,同时也掌握了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理的动态平衡。这些物理变化中的变化与不变,在变化中不变以及在变化中求不变的思想是辨证思维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三维动画或是仿真软件,帮助学生在探索物理现象后的本质,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哲学上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辨证思维的基本素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完善成熟,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理想工具,在职业教育领域已广泛应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转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加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思路上才能有所突破。更好的发挥教学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第5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并详细介绍了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山药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山药又称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VC、V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一般产值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22.5万元/hm2。

1生物学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

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

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药,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防止措施:①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②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统教学

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知识量、信息量翻番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短,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日新月异。其中,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这种大背景下,目前的学校教育,无论是课程体系、教材结构;还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都正处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这种改革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注重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势必对人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以及传统的对人的培养模式均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本文仅就我个人所遇和所识,谈一谈这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新格局

(1)现有载体信息量不足,知识更新慢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已跨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作为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已经在有些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不符合人的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量的严重不足,使得学生的视野、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初中强调的毕竟是基础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有较宽的知识面,见多识广,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以后的考试,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满足人的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尽管在最近几年,教材作了一些改革,试图把当今社会生活、生产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新科技纳入到其中,但量有所限,更新的速度也远远地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

(2)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

人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只是绝对地看这些人拥有知识的多少,更主要的是看这些人是否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是否能很快地适应社会。而现在的班级教学制度,其历史已有几百年,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有很多优点,到现在还少不了它,但有些过于传统、保守的地方毕竟与社会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不协调,除了上面所述的以外,还有,受教育者在从小学到高中所遇到的教师数量并不多,由于每个教师是在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再加上多年的从教经历,于思维的模式上,易于形成“惯性”并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同样受限,学生的潜力------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得不到开发。更有甚者,学生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复制品”。在另一个层面上,教材的编写也只是局限于数量较少的老师,其情形亦类似于上面。在这一点上,如能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良性地结合起来,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3)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多是人们在以往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对学生来说,纯属间接知识,这其中,有不少知识很抽象,难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在现行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的局限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很难开足、开齐,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嵌入进去,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如:模拟实验规范精确,形象直观等),则既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降低了难度。

二: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

(1)容量大

上过信息课的老师,都有这种体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般来说,信息课(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的课的简称)的容量大,在传统新课教学中,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45分钟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不敢让学生自做),学生被动地听,例题讲得少,作业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时间处理。这些问题在采用了信息技术之后,往往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宝贵的上课时间,提高了效率,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恰当地引入网络技术,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

(2)效果好

教学要讲直观、形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更应如此。在信息课中,提供给学生是良好的图形界面、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同时,声、光、色并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途中,心理上比较放松,易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能较长时间保持在兴奋状态,另外,多种生理器官共同参与,给学生造成深刻的、积极的印象,学习效果良好。

(3)利于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往往重于学生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被动地学习,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张扬,标称优秀思维品质的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性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介入之后,尤其是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合作性,学生个体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学习过程中的较大的自由度都真正使得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后台”走到“前台”,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很多人为的条条框框,这既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给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方便易行

把信息化引入物理教学,将使得课堂教学的外延大大地的延伸。比如,我校自去年开始,就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本校的网站,在总的网站下面,每个学科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相关的老师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在这些网页、网站上,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探究式学习、试题库、网上考试、教材介绍(包括难点和重点,以及处理的方法等),网上疑难解答,还有素材库等等,这些丰富的资源随时都在网上,学生无论在哪个地方,只要他具备了上网的基本条件,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5)教学手段多样化

第7篇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巧妙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往往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灵活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主动探究知识,提升能力。比如,学习《向心力》时,笔者首先借助Flas模拟了这样一个情境:为了避免危险,一个驾驶员采用紧急刹车方式,另一个则采用急转弯方式。当动画播放到中途时,笔者进行了暂停,然后询问,启发学生思维:你觉得上述两种刹车方式哪种更安全?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思维碰撞,各抒己见。接着,教师播放动画,结果采用紧急刹车方式的那辆车安然无恙,另一辆翻了车。这样,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呈现实验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由于条件的限制,某些演示实验难以直接演示出来,有些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物理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引入课题,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可以弥补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演示效果,为新课实验探究做好铺垫。比如,教授《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演示实验的动态图景:①一细绳一端拴着一小球,拉着小球沿球面上升;②将悬挂在竖直绳上的小球靠在向右缓慢移动的光滑斜面上向右缓慢移动;③小球夹在光滑斜面和可以转动的木板之间,转动木板;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屏幕演示情景,分析三种情况下小球的受力情况。这样,通过动态图景的呈现,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浓厚兴趣。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呈现物理实验情境。

3.再现生活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生活情境,往往可以给学生留下直观、真实、深刻的印象,刺激学生的脑、眼、耳等多种器官集中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构架起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的桥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现生活经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物理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讲授《力的合成》一课时,笔者事先用手机拍摄了一组有关生活实际的图片,如“车陷入泥潭、晾衣绳、利斧劈柴”等,并用摄像机录制了相关片段。在进行新课学习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上述拍摄的照片,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分析其中的力学原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又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体验新知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学生知识理解

在物理教学中,许多复杂的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学生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理解透彻。这时,巧妙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师适时指导和点拨,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关键点,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深化知识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把握物理本质特征。

1.突破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中最具概括性的知识,它是教学的中心点和关键点,突破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前提,传统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的突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复杂为简单,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为教学重点的突破,教学效果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例如,在《机械波》教学中,机械波的传播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知识,然而由于其传播过程过于复杂,光靠教师的讲解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不同情境下波的动态过程,并把动作分解放慢,这样,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自然就能轻松地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把握机械波的本质特点,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教率。

2.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精华,化解教学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的限制,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难以理解和掌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一些复杂过程的细节或瞬时的现象生动地再现出来,形象地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模拟演示,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分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和记忆。比如,教学《圆周运动》时,用绳子拉小球使其在竖直平面内进行圆周运动,球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普遍认为球的最小速度可以达到0。为了增加学生的深切体验,深化知识理解,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慢速演示这一运动过程。

三、巧妙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网络资源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大便利,而且打破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局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学会搜索、查询、分析、鉴别、筛选、归纳、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并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增强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教学的迁移延伸,知识的拓展应用,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开展物理学习活动,多方位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查阅搜集与此理论相关的理论体系、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等,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开展相关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或借助网络查看我国发射火箭或宇宙飞船的实况录像和模拟视频,了解我国空间利用及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然后通过课件,自己输入不同的初始速度,模拟发射过程,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仿真物理实验室”等软件虚拟仿真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或通过网络建立QQ聊天室、贴吧、论坛,让学生围绕相关主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或利用微信、微博,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在物理学习当中遇到的障碍与困惑,以便寻求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不断完善自我。

四、结束语

第8篇

1.1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中学物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凸透镜成像”问题,许多学生反映难以进行深入学习,一知半解的现象屡见不鲜.分析得知,凸透镜问题的抽象性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这堂课,学生将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主要步骤为:学生先进行自主实验,进而发现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展示技术生动模拟物距逐渐变小的过程中物体成像的变化情况.而其他一些同样抽象的物理问题如牛顿力学、天体运动等也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1.2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动态的物理现象进行静态演示

物理世界变幻莫测,我们难以通过肉眼观察事物细微的变化,需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深入研究.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后,学生将能观察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加深对物理现象及规律的理解.例如,在探究抛物线运动的规律时,由于抛物线运动过程非常短暂,学生难以切身体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拍照功能,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物体抛物线运动过程每一个时间节点物体的位置,最后将这些时间点连接起来组成物体总的运动轨迹,进而得出计算抛物线运动的一般公式.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全面的、综合的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传统教育过分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其他知识的补充,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多媒体技术则通过声音、图像等形式单一或综合地向学生提供更多物理知识,并且不影响教学进度.另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超文本性赋予了物理教学更大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为将具有相似属性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学者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点时,可将比萨斜塔实验等经典案例进行整合,并联系现实生活中体现自由落体规律的典型现象,最后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由落体规律的发现过程及内涵.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

3.1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因为它将丰富的信息通过生动而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另外,它通过特殊的反馈系统可以迅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从而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开放性的信息面前,学生都将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公平有序.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释放出来,将积极主动地发现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获取其中具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研究,从而增强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学习关键要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模拟现实事物变化的情境,如“火车过隧道”问题,学生需思考车身大小在计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火车的行驶过程.

3.2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生动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将更有利于教师开展互动式教学.传统教育中,师生的关系处于一种机械的、单向的状态中,学生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不符合物理类理科学习的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在前期的备课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却能极大地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进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创设属于学生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里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从而培养更加开放性的思维以及协作精神.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创设趣味性与实用性并存的物理学习情境,改变传统的机械学物理的方式,将课堂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向学生们展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带领学生认识广袤无比的物理世界,主要以图片循环播放和视频播放等形式为学生呈现一个立体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还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可以在更加充裕的时间里发挥想象力,构建自己的思考图像.例如,在学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相互转化规律时,雨雪形成原因成为联系实际生活并包含上述物理知识的自然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以一般常识解释雨雪现象,再通过学习相关物理知识进行专业而深入的分析,最后再将想象与现实进行对比,加深对固、液、气转化规律的认识.

4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坚持“人机结合”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之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使其过分倚重工具教学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亲密互动,以及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物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运动形态、声音变化等现象均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而没有鼓励学生通过亲身试验去感受这些现象,就不利于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因此,教师引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应坚持“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充分关注物理学科的特点.具体来看,就是要使信息技术成为挖掘教材深层次内容的有效工具,并以此来规范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和标准.比如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防止以模拟实验代替实际实验.如果某种物理现象通过观察不能得出结论,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结果与之对比,进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从形式上革新了教学过程,但内容上还需教师严格把关、充分研究,还应避免过分依赖课件教学的思维方法,而应认识到师生才是教学的主导性力量.

5结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 | 91手机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桃色 | 在线观看日韩视频 | 在线观看亚洲a | 9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 天天综合7799精品影视 | 99色电影| 91看片在线观看 | 91视频在线播放视频 | 91视频免费看. | 91国在线高清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91成人海角社区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午夜手机在线视频 |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一线视频 | 91视频-8mav |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图片 | 亚洲偷怕 | 99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久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影音先锋91在线 | 懂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1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91国在线视频 | 亚洲偷怕 |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婷婷综合久久日韩一区 | 日韩精品小视频 | 99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 | 在线男人天堂网 | 97超碰在线人人 |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