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15:01: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经济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内涵
低碳经济体系产生改变了会计核算中只看重自身利益的传统模式,更加注重对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要满足这种低碳的要求就需要将企业中的生产方式和流程进行改变,通过设置相应的数据规范产品的含碳量和碳的排放量,同时在会计报表中要增加关于碳排放的会计项目或者碳会计报表,来满足企业低碳发展。
(二)影响
企业的低碳经济的落实,不仅能够建立出企业低碳发展的模式,而且能够推动全球范围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体系的建立保障了企业在加工生产中得到了控制和监督,社会低碳经济模式能够有效进行。
(三)发展必然性
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碳的损耗降低,不仅可以使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还能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增长迅猛,环境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大,能源的消耗量居世界前列,能源的利用率只有36.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所有问题都提醒着我们,要坚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二、发展碳会计体系构建
(一)存在的问题
1.操作性差、缺少法律支持
我国低碳经济下的会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体系构建方面还没相应全面具体的相关法律,这就很难对碳会计的发展产生约束力,碳会计的核算和计量方面也没有统一的规范,使其在操作上的有效性降低,不能对信息的质量等要素提取保证质量,企业的碳会计发展也会找不到方向。
2.理论性差
在初级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中我国的会计体系还缺乏理论的支撑和对实际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进行不全面的探讨,碳会计的系统没有真正被企业所认知,权威性的文件与理论体系缺失导致实际运用没有衡量基础。
3.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碳会计体系发展不够完善导致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受到了限制,边缘学科并不能受到大家的重视,使我国专业性人员十分匮乏。体系构建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十分繁杂,在人才培养时除了会计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其他领域有所了解,成为复合型的高能力人才。
4.制度不完善
缺少法律的支持,使本身行业制度的建立也受到了制约,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制度。使企业中的工作情况十分吃力,对环境的?;ひ馐兑裁挥刑岣?,同时,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够,导致能够提供给企业的信息十分有限。环境信息的公开性受到了成本等问题的制约,企业为了避免责任的承担也对保持着不完整披露的行为,责任意识较低。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导致了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二)解决办法
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以国际上的相应法律法规做依据,同时结合我国发展特点、基本国情以及实际情况,将我国关于低碳经济的会计体系的法律法规完善。保障我国碳会计事业,保证在系统构建方面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并且保证其良好的操作性,规范工作流程和内容。
2.完善理论建设
对国际上建立的理论进行学习分析,积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得到适合我国发展的碳会计理论,得到相对权威的理论报告,为我国的碳会计事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夯实的基础,同时对理论进行实用性研究认证,保证稳定发展稳固建设。
3.注重人才培养
理论的建设与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专业人员的工作息息相关,所以说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碳会计的培养上要注重全方位的知识传授,在学习会计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对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有效运用。建立专业人员的教学体系是构建碳会计体系的基础。
4.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在制度的建立方面,要注重利用国际上碳会计建立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保障我国的根本利益建立出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强制性要求,增加其社会责任感。在建立制度的同时要对制度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社会上要对信息及时的收集和有效的管理。
三、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由商业需求所形成。低碳经济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目标,两种结合,给会计行业体系带来影响,这时就要建立相应的碳会计体系。
(一)会计目标
基本目标有两点,第一是需要在宏观上满足低碳要求,要在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低碳经济进行关注,降低排碳量、对资源合理利用。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环境效益放到重要位置。第二是对碳会计的具体目标,对碳资源的运用情况组织会计核算,对在环境?;ぶ兴男б娼泄槟杉扑?,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明确性,满足发展要求。
(二)经营核算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在低碳前提下进行的销售、生产、采购等动作。将低碳思想贯穿在企业运作的每一处,共同合作督促低碳的发展。购买时选取环保材料,使低碳经济从源头开始保证。在货币的计量方法方面将购买的材料价值记录,同时对非货币例如材料含碳量以及非财务指标都需要记录。生产时要保证运用低碳低耗设备,保证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最低水平。对于所依照的标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改变,在内部不同的生产部门要采取不同的分配制度。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受益由销售减成本得到,间接受益是通过低碳经济提高率得到的技术和设备的差额。企业中低碳经济都得到的受益是低碳绿色产业链的重要支撑,通过变革企业的价值提升,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到国际经济竞争中。不同的核算方法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同的影响,所以对成本效益进行比较也是企业应该要做的。
(三)投资核算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在构建低碳经济时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金的处置活动。国际上碳经济发展迅速,《京都议定书》的出现规定了市场机制,降低在保障低碳运行时的成本。三种市场机制为国际排放权交易、联合实施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我国在实行交易的过程中依托于清洁发展机制,这中机制实施,企业的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进行销售,拥有专属自己的自由市场,碳排放权在交易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可以确定为金融资产。对买方来说将从外部购买得到碳排放权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内容,又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将其确定为无形资产。在对排放权的处理上,企业可以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下设置出“碳排放权”,来对其进行确认并且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施以技术和资金上的帮助,企业也要从自身做起,利用积极条件对及时设备等升级,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
(四)融资核算
银行是企业实行低碳经济的支撑行业,利用银行资金来帮助发展低碳项目。全球很多家银行都参与进来,通过进行改革帮助强调企业在低碳项目中的责任,在项目的创新和保护中给予支持。我国在金融界开发了很多绿色项目。截至2013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4.9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的8.8%。从每万元贷款节能减排成效来看,每万元贷款分别节约标准煤0.93吨,减排二氧化碳2.08吨,减排化学需氧量0.001吨,减排二氧化硫0.03吨,减排氮氧化合物0.01吨,节水2.90吨。由此可见,金融资源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有非常大的帮助,企业也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向银行申请融资。企业也可以将银行和能源服务公司相融合,对银行进行资金融资,对能源服务公司进行技术融资,保障企业低碳项目顺利实施。
(五)信息披露
碳会计体系构建是依靠完整的低碳信息披露。企业中的财务报表将生产效益指出,但是对社会效益和环境指标并没有说明。应该借鉴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式,碳会计要对企业的碳排放责任和报告明确指出,把需要改进的点做必要的补充。使碳会计报告更加完整、全面、真实。报告分为在传统的会计列表中对碳会计项目及信息进行标注和将碳会计项目在一个单独的表中表达出来。两种方式都需要对非财务信息,例如能源消耗强度,进行标示,能够全面真实反映企业的用碳量。国际上有公认的标准计量方法,对报告也有专门的鉴定方法。将涉及低碳的内容全部纳入会计要素,对必须披露的信息补充到传统的报表系统中。
(六)碳税制度
税收维护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国家用税收手段应对低碳经济。碳税制度随之建立起来,使资金根据税收的引导和利用流向低碳企业,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结合西方国家,对碳税的增收已经开始实施,挪威、德国、英国、丹麦、瑞士等国家都对碳排放量进行征税,在出售、使用和排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这种碳税制度建立之后,碳排放量明显减少。所以说,我国将碳税制度增加到税制中来,也会有效的应用低碳经济?!豆赜谥泄榻岱⒄够苹鸺扒榻岱⒄够葡钅渴凳┢笠涤泄仄笠邓盟罢呶侍獾耐ㄖ酚晌夜普亢退拔窬至戏⒊觥S泄靥寂欧诺乃爸挚梢苑⒄蛊鹄?,增强二氧化碳的调控力度和对碳排放量的抑制,使企业向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促使企业经济与环保工作的双赢。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对低碳企业进行奖励,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企业的产业链以良好的势头向低碳经济转变。对于碳税的征收,应该先从碳高排放量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开始。这种制度的建立应该以碳排放的实际数值作依据,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排放物制定不同的税率。对于有关碳税的发展还需要国家通过整体的分析和对企业的实际调查而规范发展。
四、结语
任何的事情都有其自己的目标,会计也不例外。而把会计目标放到低碳经济的环境下,我们不难看出会计的两个目标。一个是基本目标。我国在积极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所以就要求企业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せ肪常跎僮试吹睦朔眩銮科笠档幕肪承б妗A硪桓鍪蔷咛迥勘辍U饩驮谟诰咛宓氖凳┕塘耍簿褪撬灯笠翟诮凶试词褂檬?,会计要提前对资源的使用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算,以及解决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成本,这样才能进行决策。
二、经营活动核算
经营活动是指具体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活动也要建立一套与低碳相适应的完整的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吧低碳经济的思想融汇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的?;せ肪?,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企业在使用资源时,要是用那些具有环保功能的材料,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的做到低碳经济。此外,还有就是可以使用无纸化办公,这是近些年来积极倡导的一方面,纸都是用树木做的,减少纸的使用,就会减少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的事情发生。而且企业也可以在生产的过程中,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放在最低位,从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最低。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主要杀手,我们一定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进行产品生产时,会计首先应该把碳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才能估算出生产产品的价值是多少,也方便了企业把这些碳成本分配到不同的部门,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式,建立不同的使用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统计。除了生产环节之外,销售环节也要做出一些改革,在产品上要明确的标注出碳成本的信息,这样才能使消费者了解最真实的产品信息,也方便了企业对碳成本进行统计,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计算碳成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以建立一些小的统计部门进行管理。
总而言之,企业一定要尽全力来减少产品中的碳成本,能够对包装品进行回收利用就更好了,这样就更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们要想计算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益,就得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另一个是间接的经济利益。这两个方面的利益都不容我们忽视,尤其是间接经济利益,这和保护环境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虽然在使用低碳的原材料方面的花费很多,但是一旦建立起来一个较为完整的低碳经济体系,那所取得的利益将会是不可估计的,切不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利益,那样就会固步自封,使企业的发展走向死亡。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要想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发展低碳经济,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投资活动核算
新的环境,新的投资,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投资活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不仅仅包括固定的资金的投资,还包括金融资产的投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变得愈加的开阔,尤其是近些年来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使得碳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渐的发展,并且成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可见全球都在发展低碳经济。《京都议定书》对全球各国的碳排放量减少的目标进行了规定。而就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我国的碳排放权主要在于项目的交易,碳排放权是一种非常具有投资效果的资源,它有着自己的市场,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经济利益也是很可观的。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金融资产所下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碳排放权是满足这一定义的,无论是就买方而言,还是从卖方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符合的,尤其是买方,他们必须购买碳排放权来满足自己经营活动的日常需求。而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们可以将碳排放权看作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这是十分宝贵的。
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如果会计工作还是利用传统的手工的技术,那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随着网络的出现与普及,也新兴起了很多行业,电子商务就是在网络发展起来后出现的,现如今电子商务正风靡全世界,而这些新的事物的出现影响着很多传统的经济方式。现在网络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结构与劳动结构,也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组成,而会计行业是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在企业中,网络经济的发展也冲击着会计的发展,改变了会计核算的模式,使传统的会计理论也发生了变化,在现在企业的发展中会计行业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企业的会计一定要紧跟网络经济的发展,这样会计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反之,如果没有适应网路经济的发展,那网络经济就会对会计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本文就是针对网络经济的出现对会计基础理论存在的影响进行探讨。
2网络经济的特点
在对网络经济及其与传统会计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前,应该对网络经济的特点进行研究。网络经济的本质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随着网络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同时,以网络信息产业为主体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式。它以知识的信息化为中心,在网络信息发展的基础上,是服务的生产者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节省服务交易过程中其他环节所花费的时间与成本,从而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资金与服务的商业价值进行转变。它具有以下特点: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网络产业硬件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功能日益强大,软件技术迅猛发展,网上信息流量成倍增长,网络产品不断涌现;网络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投资;网络产业将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
3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已经对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改变着很多人的观念,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意识层面得到改变,同时也对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的冲击和挑战,其中就包括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会计行业中一个质的飞跃。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3.1网络经济对传统的会计模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会计模式虽然是建立在借贷记账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它以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为核心,没有考虑网络经济的新特点。在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以后,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资产的作用减弱而知识资产的作用增强,企业资产的增值和财富增加的主要作用不是物质资产,而是取决于知识资产。这时,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企业的“现金流转”,而是转向“知识增进”。知识资产作为企业财富增加的主要直接力量,由于其资本和所有者属于同一主体。企业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必然要求会计的目标进行变革,形成以计量企业主体资源、权益的变动情况、收益的形成过程和有效控制企业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为主的企业主体性会计目标模式。
3.2网络经济中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
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网络公司”、“虚拟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下的实实在在的企业,而使会计丰体对应于“虚”和“实”两个之间。网络经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运用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生产和交易,企业的经济活动由此产生巨大的变化,使传统的会计假设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会计假设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网络经济条件下,传统会计假设理论受到冲击的主要表现:(1)关于会计主体的假设。网络经济条件下母子公司企业集团的会计主体具有双重性。网络经济条件下,母公司下设若干个表现为独立会计主体的分支机构、若干个负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事业部和若干子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难以把握,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其外延不断变化,结构和功能都有极强的不稳定性。这种由于控股而形成的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会计主体具有双重性,对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是一个冲击;企业有关会计信息,需要突破传统会计实体延伸到企业外部。网络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报表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不完整性、局限性。(2)关于持续经营假设。兼并浪潮的进一步兴起,增加了单个会计主体失去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并购能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而不必通过漫长的积累之路,因此并购成为趋势不可避免,兼并浪潮迭起,持续经营假设受到挑战;现代经济中,竞争愈演愈烈,风险日益增大,企业面临破产、清算的可能性加大。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再次受到冲击;虚拟公司的兴起及迅速发展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战。
4结束语
会计监管还能及时发现企业间的关联交易等不合法行为,及时有效的制止损害证券交易市场规则行为的发生,从而更好的维护证券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从宏观角度讲,会计监管保证证券市场的交易安全,从而实现资金的自由合理流动,最终实现社会资金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整体目标的实现。
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现状及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较短,加之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府主导的监管模式和会计监管自身存有的一些问题造成了该种监管效果难以保证。在证券市场会计监管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首先,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管体系。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特点,使得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分工和责任的承担存有交叉和混合,这些都给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带来的一些问题,如监管主体相互推卸责任扯皮等。对于监管的客体而而言也存在有客体不明确,监管内容过简单化等问题。如对于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等文本的监管很难发现企业报表背后隐藏的行为,而这些都可能对证券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欠缺给证券市场的监管带来不利影响。上市公司诚信水平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证券市场会计监管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上,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与会计师合伙制作假账目以实现上市融资的行为并不鲜见,这样一种勾结行为破坏证券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侵害。
最后,我国会计监管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对于证券市场监管法律随市场的发展而不断的增加,但对于会计行为监管的法律只限于少有的几个法律准则,这样一种法律的缺失给监管带来了法理依据的缺失,并且法律中惩?;频牟煌晟坪统头AΧ冉锨幔即幽持殖潭壬辖档土似笠岛透鋈说奈シǔ杀荆贾铝宋ケ持と谐」嬖蛐形穆沤恢埂?/p>
证券市场会计监管完善方向
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实现自我调节的同时还需要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的保证,对于证券市场的监管而言,在充分尊重其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在我国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管。
1、从监管的主体而言,明确证券市场监管主体及各自权责划分。在证券市场上,监管主体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专业机构的监督和单位会计监督,为保证证券市场的交易秩序,?;ね蹲收叩睦?,应明确每个监管主体特别是单位会计和专业机构的监管职责,通过交易环节或者各监管主体自身特点进行分工,实现各主体即各司其职又能实现有力的配合,最终实现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目标。
2、明确监管客体和监管内容。监管的客体是监管行为的直接承受者,监管客体和监管内容的明确对于监管目的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监管客体即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因此,我们要明确会计师事务所既可能作为专业机构成为监管主体也可能作为提供上市服务的辅助者而成为监管对象。对于会计监管内容是证券市场上的会计行为而非简单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会计监管应该透过报表看到其背后的行为,保证该份报表的真实可靠性,从而保证交易的真实和安全。
1.1环境会计和现行会计的相同点环境会计和现行会计的相同点与差别点是他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它们的第一个相同点便是会计的实用资料一样。它们两个用来确定、估量、核实计算的数据全部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经济业务项目。第二点则是整体的目标一样。重新返回到通过搜集、核实计算、分析企业的各项参数数据以此来确定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是我们实现会计活动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此外,找出管理中的漏洞,并且迅速地矫正和修复管理漏洞,从而使得经济资源获得比它本身预期更好的利用,也是进行会计活动的一个重要初衷和目的。第三点则是核算的步骤一样。它们的核算程序都如图1所示。第四点为两者核算的会计主体一样。现行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和监督企业自身的所有经济项目,微观会计领域中的企业是现行会计的主体。然而,环境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发生的环境责任和承担责任的决心和现状进行反映和监督,环境会计的主体是隶属于宏观领域的企业。
1.2环境会计和现行会计的区别第一点,两者的会计目的不一致。现行会计往往会不重视甚至忽略掉自然资源缺乏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打击的因素,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考虑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肪郴峒频哪勘杲厝幌喾?,它通过制订处理和完善企业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案,来解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然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环境会计会确定、估量、计算和分析环境,制订出与社会资源相符的合理方案。最终的结果将会使企业与自然和谐双赢。再从具体目的上来说,环境会计报告可以提供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给有关的群体比如公司的股东、公司的债权人、相关政府部门和大众群体等?;肪郴峒频淖钪漳康氖亲既肺尬蟮丶扑愫凸懒砍鋈嗣嵌杂诨肪匙试吹募壑怠⒍杂谧匀晃廴镜闹С觥⒍杂诨肪潮;に睦嬉约岸阅茉吹南炎纯觥5诙悖肪郴峒坪拖中谢峒屏秸叩男畔⑹褂谜呓厝徊煌?。传统的会计信息主要应用于企业的上层,如投资者或者债权人等,但是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是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其中,环保部门是最典型的使用者?;肪郴峒频木蠖嗍畔⑻峁└苏幕繁2棵?,环保部门通过这些信息对企业造成的自然破坏和环境污染以及?;せ肪车某晒鞒銎拦溃源死茨舛┎⑹凳┗繁2呗院徒狈F笠祷疃桨浮;肪郴峒频暮怂愫褪菡碇饕亲芙峁槟沙鲆徊糠窒喙匦畔?,这些信息是关于自然环境资源的应用、丧失破坏、污染浪费以及偿还回复等。以此来告诫并督促企业公司,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必须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在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必须把?;ど匀换肪撤旁诘谝晃?,严格遵循物质循环准则,合理地开发和应用自然资源,不能仅仅为了发展利益而去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最大程度地提高社会效益和自然效益。第三点,环境会计和现行会计核算成本的途径不一样。现行会计体系提供的有关数据几乎都是能够用货币计量来衡量的,但是环境会计领域中遇到的诸多事宜,严格的货币信息根本无法进行估算和计量。叙述性的自然环境情报就是这些无法定量化的信息的一种,比如说能源的用量及损失量,废弃物的排放量等,并且这里面包含了一定的不能够准确核算它的价值的环境财务信息,比如说一些自然资源的社会、自然效益。然而,环境会计则不能够应用单调的货币计量方法,它采取的是应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两者相结合的途径,这种方法第一可以采取货币计量单位,第二可以采取劳动量、实物量和相关参数等不是货币的方式作为计量单位;这种方式第一可以用通常的文字形式来表达,第二又可以用数字方式来描述。我们都知道,货币计量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支付法,第二种为成本收益法;非货币计量法也有两种计量方法,第一种是评价法,第二种是文字叙述法。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应用以上方法来为相关部门提供比以往传统方法更加精确的情报和信息。第四点,环境会计和现行会计的分析和掌控方式不一样。现行会计是从企业的根本出发,以此来分析和掌控企业的运营建设费用,为一些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一些财务情报,包括有些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赚钱能力和偿债能力等。然而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出发,以此来分析和掌控企业的社会环境成本,把自然环境成本、自然环境收益和自然环境贡献值提供给政府、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第五点,环境会计与现行会计的会计报告模式截然不同,现行会计报告主要通过编写资金负债表、利润表和资金流量表以数值(货币值)的方式来反映企业公司的财务现状和运营现状。与之不同的环境会计则是不但可以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反映企业效绩,也可以使用环境资产收益表、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资产增值表和环境损失收益与效益对比表等数字化的手段来对企业公司财务和运营的执行进行汇报工作。
2从我国目前环境会计和现行会计的差异分析来看我国环境会计构建的必要性
自然环境是地球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前提,是为地球人所共有的,是一种“特定财产”,理应在人类生活环境和繁殖后代之间合理地进行分配,以此来实现我们提出的“可持续性”原则。然而,实际生活中,日益遭到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环境污染和有限的保护环境投资都要求环境会计制度快速建立。它的建立必将对环境污染的缓解、企业恶劣行为的遏制、企业行为的评估、经济可持续性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仔细来说,以下几点为我国环境会计构建的必要性。第一,环境活动和环境管理客观地发生于我国企业中,因为各方面的因素,环境活动会在企业平时频繁地发生,会计的职责要求它必须要把这些环境工作归于自身的工作范围之中。并且,企业环境中的很多实际任务都是要求把必不可少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基础和铺垫。第二,我国环境现状的基本需求。21世纪以来,由于全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人口暴涨以及对自然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大,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毫无节制地开发和消耗,由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劣,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生活水准的整体提高从根本上被限制了?;肪郴峒频淖饔檬峭ü幌盗械纳缁峋没疃匆旌图喽轿の颐抢狄陨娴纳缁峄肪匙试?,来?;ぷ匀簧肪?。这就引导人们必须以新的?;せ肪车姆绞嚼窗鸦肪骋蛩爻浞挚悸堑交峒铺逑抵校擞眯碌姆绞?,建立新型的环境会计,形成独特的、新颖的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环境会计能够给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独特的空间,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企业类型一般投入大量资金,以消耗自然环境资源为代价,获取与被消耗的资源不对等的利益,这样一方面使得资源不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利用,另一方面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可以这样说,这些活动给我们的子孙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种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肯定会对自然环境的补给修复能力造成灭顶性打击,这些现象从根本上来看,其实是企业自身的慢性自杀,因为一旦自然环境资源枯竭,企业将面临倒闭破产,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从企业的长远目标来看,企业必须加强环境?;ひ馐叮厥踊肪郴峒频墓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经久不衰。第四,必须要准确地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自身成本的需要。我们必须明白一点,那就是事物可以通过内部看外部。也就是说环境会计可以通过计算核实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以此对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进行精确的评估,以此来激发并发掘企业内部的潜力,?;の颐抢狄陨娴淖匀簧肪场5谖?,有利于总结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因为政府环境?;げ棵拧⒄喙夭棵拧⑸缁崛嗣窆凇⑵笠倒芾砟诓咳嗽?、投资者和债权者都将使用到这部分信息来完成他们各自的工作。这是对社会公布企业环境信息的需要。
3结语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管理会计;标准
全球化是指社会经济体系、政治体系的非国家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显著的表现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经济不断壮大。在其影响和推动下,全球化条件下的管理会计也面临强烈的冲击,并从欧美波及到我国,使管理会计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大范围的变革,宏观上由政治、经济开始,经过财政、金融下传至企业,从方针、战略,微观上直接由财务会计传导给管理会计。
一、全球化经营的管理会计背景
十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s)的转型。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围绕全球经营,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势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采用诸如并购成长的方式以全球的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①。由跨国经营转变为全球经营,其具体特征表现为:
(一)经营活动的全球化
随着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制造组装等业务也开始全面向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转移。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化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适应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管理会计开始从内涵与外延上发生转变。
(二)打造全球产业链
随着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开始将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边界,促进了供应链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外包的常态化
跨国公司根据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往往把经营重点转向服务环节,退出某些制造环节,把零部件生产,甚至最终产品生产按照自己的标准发包给经过认证的海外企业。开始是制造外包,后来则是服务外包。现在,连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产品设计等过去完全由企业自己完成的服务业务也都开始外包给其他企业进行。
(四)通过并购快速成长
过去企业比较注重“有机增长”(organicgrowth),即主要依靠自身生产能力扩大而取得发展。现在仅仅依靠有机增长已难以适应迅速变化和扩大的市场。通过并购其他企业获得增长的方式被广泛应用。
在全球经营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在数量和贸易规模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随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的转变,它们所产生的内部贸易已经占了世界贸易的很大比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跨国公司6.4万家,海外分支机构85万多家,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以上②。全球公司通过跨国界的企业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进行中间产品交易,可以更大程度上以日益广阔的内部市场的交易来降低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形成的交易费用和成本的增加。一般而言,产品的内部化程度随产品加工程度的提高而上升,也就是说制成品内部化程度一般远高于初级产品的内部化交易程度。这是因为,通常一国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都高于中间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随着产品加工程度而逐渐升级的关税结构,不仅推动了全球公司出口中间产品,然后在市场所在地进行组装,而且也促使出口企业将一些最终制成品的出口实行内部化。在这种形势下,管理会计的转移价格问题研究再次提到人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并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偏向于对收入和资产规模的重视,而对企业收益的质量缺乏应有的关注。一方面资产规模在扩张,而另一方面资产收益率却不尽理想,甚至出现下降态势。面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增强价值创造的能力,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全球公司新的发展战略、新的管理结构以及新的理念和文化给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机会。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本国企业的市场化以及战略、结构及理念文化的转型;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必须转变管理会计的传统观念及思维方式,积极考虑以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和有效吸纳整合跨国公司的资源为我所用。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产业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让那些具有全球经营战略理念的企业跨地区跨部门并购同产业的其他企业,允许外部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并购。通过外资企业并购促进竞争,淘汰落后,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提升市场经济地位,促进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二、管理会计标准的国际化
面对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一般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适应环境;二是影响环境;三是重新选择新环境。管理会计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单纯是管理会计的方法,作为其根基的管理会计概念也面临着挑战。
(一)管理会计的国际标准
在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下,管理会计仍然采用一国的局部标准是难以适用的,制定国际标准(globalstandards)已成为当务之急。国际标准可分为法律标准(dejurystandards:DJS)和事实标准(defactostandards:DFS)。法律标准有按与法律相同的基准进行处理的强烈要求,而事实标准虽无法律上那么高的强制性,但是若缺少这样的基准,灵活处理经营活动就会带来困难。比如,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前者有JIS(适时制)及ISO(国际认证)这样的标准,而作为后者则有“window”(微软公司)及VHS等规范,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后者。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某类工业产品若只注重自行创立DFS,而不考虑与其他DFS的一致性,那么其生产的产品就无法到世界市场上去销售。不仅是工业层面,经营层面上也有DFS的问题,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也不例外。如何适应全球化经营的需要,改造我国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是管理会计战略制定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国内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经营文化,然而,随着企业的跨国经营,各国之间存在的文化、体制、法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国际性企业对这些差别具有敏锐的感觉,并针对这些差别采取适当的策略。
管理会计规范必须与全球化环境相适应。AAA.NAA(全美会计师协会)连续颁布的是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管理会计文告》(StatementsofManagementAccounting:SMA)。IMA在管理会计领域是全球最大的研究、教育机构,拥有包括世界各国或地区在内的300多个分支机构,会员达到八万五千多人。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号召经营过程的管理会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全球化管理。通过《管理会计文告》(SMA),对管理会计人员在经营活动以及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规范。现阐述如下:1.管理会计人员的责任。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恰当地进行计划的制定、经营事项的评价、控制的实施,以及完成有关经营资源履行情况的会计受托责任,并向外部作出报告。
2.管理会计人员的活动。为了完成上述责任,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承担信息的报告、信息的解释、经营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先进设备、技术的利用、信息的验证以及会计组织的管理等职责。
3.管理会计的过程。上述各项活动,是经过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以及归集,作业的分析、资料的编制以及解释,并向使用者进行信息传递等这一系列过程来加以实施的。
《管理会计文告》(SMA)较早的事实标准(DFS)被认为是AAA颁布的《1995年度管理会计委员会报告》。这份报告引人注目之处在于,除了要求向管理者提供信息之外,还需要向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揭示本身虽然只是财务会计的事,然而,将其结果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给其他利益相关者,这种外部报告会计也变成内部管理会计的共同话题,并被明确作为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早期尚未制度化的环境成本、股东持有股份变化情况以及经营层讨论等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报告,这些对外报告的内容,今天已经或部分成为了管理会计的目的之一。
(二)SMA中有关革新的内容
在《管理会计文告》(SMA)中,面对21世纪的全球化挑战,针对可能对管理会计的冲击,了若干新的革新文告。详见表1。
如表1所示,按照内容的不同,可根据连载的分类列出SMA的标题,并附上编号及年份。现说明如下:
1.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将SCM及VCM作为直接对象的是4X,而对此开展综合的业绩管理讨论的是4U和4DD。其中,作为一种方法将TOC引入的是4HH。
2.基于国际经营的管理会计。与国际标准并列所讨论的是“差异突破”,反映在4V中;国际经营中是以竞争环境与新的财务功能为对象加以讨论的,反映在5D及5E之中。
3.基于股东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面对21世纪全球化冲击的应对策略,管理会计的革新是实施价值创造经营(VAM),其核心是股东价值创造经营(SVAM)。讨论这些新课题的是4AA。
4.基于企业集团的管理会计。直接论及这个问题的是SAM。
5.基于公允价值的管理会计。公允价值管理的对象主要是金融商品,在4M、4Q中有这方面具体的介绍,并对有关控制实务提供了指南。
6.基于现金流量的管理会计。有关这方面直接论及的是SMA。
7.基于环境?;さ墓芾砘峒?。环境管理会计的各种问题正面论及是4W与4Z。4R与4S在讨论质量与风险的过程中也涉及了这个问题。
8.基于顾客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与股东价值创造经营并列第2的是价值创造经营,就是顾客价值创造经营(CVAM)。在这个课题中,从ABCM的侧面论及的是4T、4CCC以及4EE,此外,从成本企画角度论及的是4GG与4FF。
三、寻求最佳实务标准的国际计量基准
为了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获胜,管理会计仅仅依靠国际标准也是远远不够的,寻求全球范围内的最佳实施方案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良方。一种策略,就是在差异比较中寻求最佳的计量基准(benchmarking)。
(一)计量基准的意义及其种类所谓计量基准,就是在进行计量或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以下简称BM)。作为经营或会计的BM,依据SMA,它是以判断类似活动的优劣与否为标准来计量作业的方式。管理者为了能促进作业的有效性或者高效率,依此来识别环节或方法[IMA,1998,P7]。这样的BM,有以下三种类型[IMA,1995,glossary]:1.内部(internal)的BM。在组织内部类似的环节、产品或者服务中,调查确定最完善的方案。2.行业内或竞争的(industrial/competitive)BM。在同一行业内的其他组织中,调查确定最强有力的直接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最高的产品、服务以及作业环节。3.世界水准(world-class)的BM。调查确定各国所实施的类似环节中的世界最高水准的组织业绩。
对同一企业的其他事业部及工厂、分店,调查确定的最佳实务方案就是“内部BM”。这种基准具有获得信息容易,在推进过程中能够相互协作,且最简单易行的特点,但它难以获得期望的大成果。以企业外部为目的,选择同一行业的其他公司来寻求最佳实务方案,这是“行业内的BM”,因为它是以竞争企业为对象,所以又称“竞争的BM”。它提供的是一种竞争对手的信息,该基准有助于明确企业自身在竞争市场中的产品定位。面对全球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今后基于集团经营的管理会计必须开展“世界水准的BM”,超越国界、超越行业探寻出世界最高的实务标准是极其必要的。这一过程具有很大的困难,但同时,它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成果。在这种管理会计的冲击下,以这种“世界水准的BM”为对象,管理会计将表现出如下的特色:1.本公司具有成功决定因素(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这种决定因素以选出的业绩指标为焦点;2.探索有关CSF的超优良企业的世界最高水准的实务标准;3.该最高实务标准要与本公司的文化进行协调与配合,要寻求其文化导入的接口并持续地加以改善。
(二)最佳实务标准的步骤与行动
针对上述的BM,特别是“世界水准的BM”,我们需要寻求恰当的实施步骤与行动。现将实施步骤(1-6步)和实施活动(a-q)分析如下:1.选出BM项目,并附上优先顺序。即,a、以识别出实施BM的领域来排列顺序;b、识别出实施BM的顾客和其他要素。2.编制BM小组。即,c、任命BM小组。3.记录自己的作业环节。即,d、决定有用的BM尺度;e、调查揭示内部BM的环节。4.探索和识别最高水准的业绩。即,f、决定数据的收集方法;g、识别应该实施BM的组织;h、收集BM业绩和可能使用的数据。5.分析BM数据,识别可能采用的方案。即,I、决定现行业绩差异;j、有关现行和未来的差异识别成本;k预测未来可能达到的业绩。6.依据BM,调查实施关注的事项,最后进行再设计,即,l、经营者承担改善差异的结果及寻求对策;m、设定有关业绩的目的及目标;n、实施对策;o、评价目标实现的进展;p、必要的时间,改进目标;q、设定适宜的、最新的计量基准。
上述核心是步骤4,即如何收集有关最高水准的信息。依据SMA4V,必要的信息源有以下途径[IMA,1995,p.11]:1.内部的信息源。来自销售员、调查员、技术员的信息,以及委托事务所的调查,或者访问顾客、对图书馆资料的数据分析及对最近的雇用、竞争对手分析所获得的信息等。2.外部的信息源。如行业的出版物、专业团体、研讨、业界专家、大学、刊物、顾问、财务分析、国内与国际的票据交易所、需求集团、证券分析报告、年度报告、特许记录、调查报告、新闻、销售商的介绍、政府记录、联机服务与信息交换等。3.独自调查。如邮送调查、电话调查、顾问、BM的现场访问等。对于世界水准的BM,要求有很高程度的信息收集能力。图1这种金字塔式的收集方法值得借鉴。
在图1中,底部是定期刊物、杂志、新闻、会议资料与记录等,这一层次无论是收集的努力程度,还是调查的结果都是低水准的。但是,从国际信息、国际报告中获得的第二次调查,以及有关社会共有财产的信息,进一步进行最佳实务方案的数据分析与调查、逐步向金字塔的上层推进,这种收集努力和调查结果就逐步成为了高水准。最后是现场访问,这一步达到了顶点。在实地访问中,往往期望其能够获得较大的调查成果,即使对所访问公司的探索、谈判、了解等已经付出了许多的收集努力,然而这项工作也是值得去做的。在日本,譬如索尼、丰田汽车等优秀公司,就是通过实地访问获得许多成果的,如索尼的小公司体制与执行董事制度、丰田的看板管理方式及成本企画等,这些都是最佳的实务方案。它们作为经营、会计领域的《世界的BM》被认为是世界水准的最佳实务方案,且已众所周知。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越来越多的公司被吸引到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活动中去,许多原有的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公司,并在全球观念下制定战略。全球化竞争将对政治、经济结构产生新的冲击,管理会计必须通过变革谋求新的发展战略,而制定全球化经营背景下的国际管理会计标准是当务之急。
【主要参考文献】
[1]西泽修.直面国际化经营的管理会计.企业会计(日),1999.12.
[2]西村明,大下丈平.管理会计的国际展望.福冈:九州大学出版会(日),2003.
[3]Cooper,Robin&RegineSlagmulder,SupplyChainDevelopmentfortheLeanEnterprise.1999,TheIMAFoundationforAppliedResearch.
[4]Goldratt.E.M.,TheGoal,2ndedition,1992.NorthRiverPress.
[5]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ing,StatementsonManagementAccounting.
.4TImplementingActivity-BasedCosting,1993.
.4XValue-ChainAnalysisforAssessingCompetitive,1996.
.5ERedesigningTheFinanceFunction,1997.
网络经济下的会计信息供给体制的目标是提供定期和实时的会计信息。传统的会计信息的传递多是以年、季度、月份来作为传递的单位时间的,在以前没有网络经济的时候这种方法或许很实用,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凭借会计信息来对今后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中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规划。但是如今网络已经蔓延到地球的所有角落,会计信息的更新也变成了以天为单位,在竞争激烈的网络市场中,时间已经真正成为了金钱的代名词。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而在此时建立一个既能够提供定期报告又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则显得格外重要。
二、会计信息供给系统框架的构建
1.全面采集业务事件数据。会计信息供给系统的构建是建立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之上的。采集所有能采集的信息是应对所有信息需求的基础,只要拥有充足的数据,任何合理的需求都将能够得到满足?;峒菩畔⑾低巢唤鲆杉扛鲆滴窆讨兴婕暗淖试础⑹录?、参与者、地点等基本因素,还要能够记录企业资产上的改变、企业资金的流动、企业负债等一切对企业所有者权益有影响的事情。当然,能够记录所有管理人员想要计划、控制和评价的事情就更好。唯有系统中收集了足够的与业务相关的信息,才能够满足为了经营而提出的各种合理需求。
2.高效存储和管理数据。全面的数据收集势必会带来对数据高效存储和科学管理的要求,如今是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已经难以为人力所处理,因而不妨用关系数据库的方式来管理企业内部的数据,有利于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以及结合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决策支持。对于和上下游之间的数据的传递和处理则不妨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即XBRL),XBRL是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基本实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会计信息输出一门,资料共享,是国际上将会计准则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用于非结构化数据,尤其是财务信息交换的最新公认标准和技术。通过对数据统一进行特定的识别和分类,可直接为使用者或其他软件所读取及进一步处理,实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数据的安全管理,大数据时代数据与金钱可以说价值无异,而近些年由于商业数据泄露造成的企业出现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在管理数据的同时,还要注重数据的保密性,做好充分的保密工作,机密数据采用多层加密?;峒菩畔⑾低持械男畔踩遣豢珊鍪拥囊徊糠?。
3.按需提供会计信息。在电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设计专门的程序来进行对于海量信息的筛选,以甄选出使用者想要的会计信息已经不是难事。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创建人机交互良好的界面以按需提供会计信息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三、小结
Internet技术方便了企业的同时,也给企业留下不少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逐渐被重视。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是管理,管理的核心是信息和数据,而信息和数据需要更为安全地?;ぃ拍鼙Vて笠瞪婧头⒄沟陌踩坏┬畔⒑褪菪姑?,对企业的损失将会造成不可估量,所以,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安全、制度的构建迫在眉睫。对AISN管理一般来说是三分技术、七分协调,据不完全统计,70%的系统攻击来自企业的内部,为了做好系统的防范,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加强内部控制,减少各种设备与系统接触的机会
增强系统安全,建立安全的用户名和密码,将密码的位数设定在16位以上,由数字、字符、特殊符号等组成,配发相应的加密U盾,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专业的机房,对人员的出入进行限制和安全识别,禁止外部移动存储设备直接插入服务器,尽可能地减少染上病毒的可能。
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级别
进行网络建设的时候,网络的安全应该是首选考虑,规划应该更加长远一点,尽可能地考虑各种不利的因素,评估可能给信息和数据带来的危害情况,如果可以尽量将系统和外网隔离,建立专业防护网,切断与外网的连接,为系统选购正版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更新、杀毒,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扫描系统,建立预警机制和操作记录备案,对日常的操作进行跟进,查找原因,关注信息、网络的安全和系统最新情况,及时有效地针对不安全的因素,采取措施,将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设置操作人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应该更加严谨、规范,授权时注意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于一个不适合担任多个角色的,应解除不适合配备的权限,为每个操作员配备一个加密文件或数字证书,进行业务操作时,必须验证加密文件,对于连续三次输入信息错误的,应对加密设备进行锁定,由专门的负责人员才能解锁,人员的口令不能相互告知,一经发现,将作严肃处理,严格按照操作的程序进行,防止业务的交叉出现的混乱,影响业务的真实性。
提高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
在会计信息处理中,很多情况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使得业务信息不真实,造成了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因素,所以要加强和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系统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各种操作规范和程序,落实安全责任,同时企业业务人员的电脑最好不要接入外网,减少不必要的攻击,而且进行IP地址登录锁定,规定哪些计算机能够插入U盘或移动存储设备,这样有利于防止数据的泄露,企业也应对各用户进行安全检查,口令要经常更换,及时对已离职人员的操作权限封存。
监控措施、控制手段更加多样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内外审计职能,在特定的程序内设计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而设立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得控制措施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以检查为基础,以审计为主体,建立内外相辅的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