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7 16:42: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宪政思想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竞争的加剧,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表现出来。“造假”泛滥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各种假冒伪劣的产品充斥人们的生活,各种虚假的广告占据着荧屏空间,一些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造假,更有甚者,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和“思想圣地”的大学也加入到造假的行列。“造假”泛滥危害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危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宝贵的生命,造假渗入到学术的殿堂更是遗祸无穷。治理虚假、去伪存真已经刻不容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假泛滥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其一,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经济,在竞争的过程中,有的人抱有投机心理,妄图通过虚假来获得利益;其二,我国当前正处于体制的转轨时期,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这就给虚假的和丑恶的行为留下了空间;其三,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道德滑坡的危机,我们对发展的重要性充分重视的同时,人们对于道德的价值正在经历一次反思的过程。
列宁曾振聋发聩地指出:“不要说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虚假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毫无助益,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治理虚假,还给人民群众一个真实的、清楚的世界。
第一,必须要高度认识“造假”的危害,必须要摒弃各种错误的观念。有些地方政府对于“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反而认为“假冒伪劣”有助于“繁荣”经济。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社会上对于学历造假、学术造假的行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对于虚假的容忍严重威胁我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严重威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目标。我们必须要对“虚假”现象人人喊打。
第二,必须要在体制制度上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挤压造假的生存空间。其一,必须要建立基本的信息公开透明的制度,把虚假的东西暴露在阳光下;其二,必须要发动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其三,要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制度,以鼓励诚信,打击造假。
第三,必须要抓好落实,把打击“造假”落到实处。其一,要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造假,严肃处理;其二,要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其三,要集中整顿医药卫生行业的虚假广告;其四,要开展“学术造假行为可耻”的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政治思想教育环节成为了我国文化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科学合理的实践认知以及政治思想的渗透为许多地区的文化事业单位进步以及改革创新提供了动力,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文化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现状分析
2.1政治思想工作边缘化趋势明显
首先,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地位下降,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意识到政治思想工作对单位进步的指导作用,宣传部门等组织部门的地位提升,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其次,许多文化事业单位即使有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但是缺乏相应的组织教育人员以及活动开展资金,因此预计的计划行为都只能延后处理,限制了政治思想的发展传播。最后,在许多文化事业单位中,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将重心放在了经济最大化上,加上政治思想部门的员工不多,平日里需要负责许多不相关的事情,便失去了抓职工思想政治的时间与精力[1]。
2.2政治思想工作时代性有待提高
对于文化事业单位来说,政治思想教育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特点,文化输出产品的时代性特点十分重要,具有时代性观念的作品才会被大众所接受。但是目前某些文化事业单位的时代性观念并不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内容与水平,教育过程也是偏重与形式化,并不注意其实际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导致政治思想教育不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2]。
2.3新时期“以人为本”有待贯彻落实
现大部分人已经不需要担心生活出现物质匮乏的情况,于是人们的需求变为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以及个体的自我实现。传统时期对于员工教育的“以人为本”思想视为员工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但却不符合新时期员工的追求。许多文化事业单位没有从现实出发,去体会观察员工的真实想法,而是简单的“一视同仁”,不能激发员工的斗志。
2.4政治思想工作实效性偏低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各种制度的限制,大部分的文化事业单位工作环境比较宽松,劳动强度较低,文化作品的产出周期很长,但是相应的设备却难以比得上同行业的企业,工作人员的学历以及专业程度较企业来说也没有优势,工资待遇也比较低,因此,许多有能力有才学的员工时常会出现跳槽倾向,让许多地方的文化事业单位人才缺口加大。
3提高文化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对策分析
3.1树立现代政治思想观念
对文化事业单位来说,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政治思想教育,首先需要树立良好的现代化政治思想观念,努力发挥其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首先,应当鼓励所有员工积极摒弃传统的旧思想,接纳吸收新的政治思想观念,采用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符合群众需求的方式来进行工作。文化事业单位是文化成果输出的重要单位。更应当树立良好的现代观念,让政治思想为文化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以及引导作用,做到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提高文化事业单位的竞争力[3]。
3.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引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文化事业单位在贯彻落实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时的重要环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因此,文化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更要做到关心员工,理解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员工意愿,通过现代化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来切实的保障员工利益,为人名群众创造更多的效益。首先,要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引导员工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法扎能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3充分应用信息化平台传递思想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工作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是单位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良好的平台选择。对于文化事业单位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最新的政治思想动态,即使将新的指导传递给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联合其他的各种事业单位,共同推出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平台,将教学内容录制成短小的视频,并设定一系列视频思考题,每个单位的正式职工都需要完成一定课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保证思考题准确率高于60%,否则会影响绩效评估。通过这些信息平台,努力保证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的前沿,及时传递最新知识内容。
3.4督促员工贯彻政治思想行动
对于文化事业单位来说,一方面需要举办一定数量质量有保障的思想政治活动,如培训,实地实践等,另一方面需要监督并督促职工积极的参与到政治思想活动中来,配合党政部门的工作。可以通过建立在职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管理档案,即使记录每个员工的思想转变以及当下需求,结合员工的现实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活动,提高政治思想工作效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38-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重任,学校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水平合格的普通公民,更是政治立场坚定,并具备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的高等职业人才。由于诸多因素,现有的思政教育不是很理想,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挑战越来越大,越做越复杂。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纷纷转变思路,对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索,以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它是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培训形式与现代化教育相融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和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一般来说,现代学徒制模式有以下特征:①这是一种融合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协助的双主体职业教育体制,培养人才这一任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共同完成;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是企业学徒工,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生和学校都需要和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一个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一体化教育体制;③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主导教学,学校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而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现代学徒制模式为其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改革。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1.教学目标“传统化”。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经验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高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也相对简单,基本定位于“四有新人”的培养方向。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尤其是现代学徒制模式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深入应用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和良好人格品行的技能型职业人才,更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现代化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显而易见,现有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已与时代逐步脱轨,如不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和调整,将严重影响到思政理论课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地位。
2.教学内容“一本化”。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需要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以确保思政教育的内容统一、体系完整。这种“一本化”的模式虽然可以有效保证思政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但是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高职院校来说却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这导致了如下问题的发生: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形式课程,自己只需要学习好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理论上的说教多,与社会实际存在^大差异,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多大关系,离自己很远;更有甚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思政理论课被学生忽视,教学水平停滞不前,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学方法“单一化”。相比于普通高校、综合性大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相对欠缺,他们的思辨性较差,更偏重于感官认知和直观感受。教师在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时,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而没有把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机整合,使得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时,墨守成规,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呈现。这种单一化的授课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学效果不明显,处于为难的境地。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双重身份”要求。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是企业学徒工,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全面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思想觉悟和意识,就必须要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优化教学目标。(1)高职院校以坚持以德立人的根本目标,在实施教学活动时,确保学生可以学习党的先进性,并在学习人类发展历史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在企业中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2)要坚持以技能立世、能力立信的目标。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了解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中的政治、道德等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此外,还要强化以能力立信的目标。在教学时,确保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合格的职业道德水平。
2.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思政理论课是一门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作用的学科课程。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要遵从科学性、灵活性和特色性的原则,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教学的差异性,更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采用六分“理论”四分“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渗透教育,以实现对传统思想的延伸。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结合我校思政理论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增强教学实效性,就必须建立起面向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体现出高职学生职业性、实践性。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入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操守、职业前景、法规制度等培训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科学设置学时,适应“工学交替”模式需求。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不再是固定的。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安排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工作安排、教学管理三个角度进行调整和改革。首先,要重新制定教学目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不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要更好确保学生的职业人才素养水平得以提升。其次,重新安排教学课时。结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实习安排,教师需要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在校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后,高职院校还要把学生的“学徒”身份纳入课程考核内容之中,以此保证教学工作获得理想的成效。
4.与时代俱进,教学工作者育人不落窠臼。随着现代学徒制模式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深入推进和应用,给思政理论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思路,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必须要正视自身能力的不足,接受被权威挑战的现实,并积极主动学习前沿的新知识、新理念,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知己知彼,才能适应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新需要,使教学不落窠臼。当然,思政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根据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德育工作的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拓展教育视野,对自身的教学模式、教育方法进行完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中去,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洞悉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解决,以切切实实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成效。此外,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的一些中层领导主管或者爱岗敬业的师傅,到学校兼职上思政课。这样的双向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企业的岗位实践中,还能把思政理论课与实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