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17:36: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宅文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字:现代小区;规划设计。
一、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为建设现代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应逐步做到: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一个名为"四季花城"的小区,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无山无水的市中心地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在闹市"推窗见景"地享受到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二、现代住区的住宅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风尚的影响,住宅的设计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当前,住宅正在从安置型向实用型、舒适型发展。从实际调查看到,各个时期建成的住宅都有品位高低之分。
1、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二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三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四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五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六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住宅设计要以市场为导向。
居住潮流、住宅市场常有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很多住宅单元不设计起居厅(尤其在北方城市),后来又流行"三大一小"设计(大厅、大厨、大卫、小卧室),目前又在不少地方出现大卧室和特大起居厅(超过30平方米)的设计,出现大卧室和大卫生间的设计。增大客厅面积有方便亲属聚会、朋友交往的需要,还可表现住宅主人的身份。增大卧室和卫生间的面积,是人们已感到这两处是最让人能舒适享受的居住空间。
这一切都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住宅设计趋向。而在各个时段、各个城市、城市内的不同区域,人们对住宅及其功能的挑选也是有变化的,这就是市场变化,设计师必须及时地、敏锐地掌握(最好能预测)它的变化,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住宅。
3、住宅设计要讲究文化性、艺术性
文化性、艺术性最能反映住宅和住区的品位。住宅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应力求美观、高雅、和谐、明快、简洁,营造高尚的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内涵、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外地的、外国的住宅设计可借鉴,但不宜照搬。成功的做法是,通过汲取其精华,发扬本身的长处,创出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高雅作品。
4、住宅建筑应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
建筑立面不强求一致,有的显现浪漫情调,给人新潮之感。有的以清雅色彩、质朴形象,表现另一种风格。有的突出典雅端庄形象,使造型表现高贵。
5、建筑设计应显现人的中心地位,现代性和实用性。
住宅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住宅的动静功能分区已得到较多的体现,把工人房、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集中布置,与静区卧室、书房、化妆间,以及半静区客厅形成三个互相干扰相对较小的分区布局,显得比较合理、适用。主卧室的设计变化已从过去主要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核妆、看书......。主卧面积加大到12平方米以上,豪华型住宅超过20平方米;配舒适、多功能卫生间、化妆间和主卧阳台;与书房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
起居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
住宅次空间的功能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厨房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有的设计开放式厨房,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
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大小便,沐浴功能(卫生间内设沐浴小空间)、化汝功能应得到重视。但淋浴区与便溺区应隔开。主卫生间更宜适当增大面积,有的还设按摩浴缸,有的与衣帽间相连,力求舒适。储物空间也在不少住宅单元中有了位置。
阳台在住宅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接接触室外空气、阳光之处,应尽量发挥它的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等多个功能(相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助厨工作功能),面积不要过小。有条件者,还可设计大面积阳台、多个阳台,以至面积比阳台大得多的无顶盖的露台,使之成为空中私人小花园,让人住得更惬意。
户型设计、室内布局要尽可能满足住户的景观需要,将室内景观向室外延伸,让住户更多地亲近自然。因此,窗户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横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宽),窗台要降低,还可设计弧形窗、落地窗、转角窗、宽角度窗,让住户对室外景观一览无遗。但窗户加大后,夏天室内温度高,能源消耗也高。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居住功能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信息网络发展后,在住宅内办公也会多起来。健身的需要也比过去大得多。因此,在住宅单元内除了最基本的厅、房、厨、卫等空间外,适当设置书房、工作间(电脑室)、健身房或健身阳台、露台、化妆间、衣帽间、贮藏室、门厅......,已成为住宅新的功能空间。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单元面积作基础,一般实用型、中小型住宅单元难以办得到。
6、住宅的层数构成应结合城市实际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构成应从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建筑空间,保证环境良好的原则出发,合理地科学地规划。一般来说,小城市和镇的住区应以多层、低层住宅占绝大多数,适当建一些中高层;大、中城内住区应是多层、低层、中高层住宅相结合,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郊区住宅小区应以多层、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中心区还可以适当建一些超高层。别墅小区应适当控制。七层及七层以上的楼房均应设置电梯。各类住宅区都应将住宅空积率、建筑密度控制在符合规定,并保证能有良好居住环境、能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能相应兴建配套设施的原则上。绝不应为了经济收益,牺牲环境,影响环境,盲目增加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三、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与新科技应用
现代住宅小区应积极应用新科技,逐步实施智能化建设。住区智能化主要向三个系统发展,一是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除上述一些小区已实施的项目之外,还有电话线被切断与防破坏报警、系统报警自动强制占线、遥控护理与紧急呼救、家庭安全状态与报警准确性确认、程序自动化功能、远程遥控功能、红外线遥控调节功能、电源远程控制及调光功能、电子声音邮件信箱、住户信息管理、报修管理等等;二是住区综合信息服务。主要有休闲娱乐信息、购物信息、日常资讯、生活时尚推介、用户意见反馈、医疗卫生常识、远程医疗诊断、居民求助信息......;三是物业管理系统。主要有供电、公共区照明、给排水、电梯运行、电视、停车库等的监控、管理,出入口及巡更控制,报修、收费管理,社区服务等等。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语料库已发展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工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通过自建的西北工业大学科技论文摘要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以连接词为研究对象,验证了科技论文中显化特征这一假说的成立,说明了连接词作为显化衔接手段的作用。
关键词:语料库,科技论文,摘要英译,显化特征
引言
语(料库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研究手段。语料库方法通过收集实际使用的语料,研究和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律,使翻译研究摆脱了凭直觉和个人经验的研究方法,转向了实证性研究。近年来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翻译语言共性特征、译者风格、翻译转换过程等,其中以对翻译共性假说的
一.语料库与显化假设
语料库翻译学是指以语料库为基础,以真实的双语语料或翻译语料为研究对象,以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方法,依据语言学、文学和文化理论及翻译学理论,分析翻译本质、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的翻译学分支学科。[1]语料库翻译学的兴起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但通常以Mona Baker于1993年发表的《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启示与应用》作为语料库翻译学建立的标志。Baker[2]在文中提出了语料库在译学研究中的理论价值、实际意义及其具体路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其研究范围覆盖了从翻译过程到产品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翻译语言普遍特征、翻译过程、翻译转换与规范、译者风格等方面。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文作者收集了西北工业大学科技类硕士论文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各30篇,组成一个小型的科技论文摘要英汉平行语料库。该库库容约5万字,库内所收集的摘要主要来源于该校的特色专业航空专业2007-2012年的硕士毕业论文,论文质量相对较高,代表性较强。
三.显化特征相关数据的检索与分析
(一)连词的使用情况
通过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将汉语摘要和英语译文中的连词使用量进行整体和系统的统计和比较,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与汉语摘要原文相比,英文译本中连词的使用频率更高。为了进一步探讨造成英译文本连词增加的原因,作者又使用Antconc软件分别对并列连词、目的连词和承接连词这三类出现频率较高的连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以上表中的数据说明了英语译文中对三类连接词的使用率均高于汉语原文。其中,并列连词的使用增幅较大,而目的连词和承接连词的使用次数相对较少,但增幅明显。
(二)连接词的转换情况
以上主要对汉英文本中的连词使用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文本与汉语原文相比,并列、目的和承接连词的使用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为了进一步证实显化这一特征在科技文本汉英对译中的存在,本文进而对以上三类连接词中最具出现频率较高、较具代表性的连词的具体转换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为各类连词的对应和显化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并列连词“and”的转换情况
作为本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并列连词,“and”在使用上与汉语原文对应的比例为37.8%,而明示和添加比例高达55.6%,显化趋势较明显。以下从自建语料库中选取的例句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例1.随着航空器低空高速性能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卓有成效的工作,飞行器结构鸟撞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craft performance at low altitude and high speed,and the marked progress of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issue of bird impact to aircraft has been concerned more and more.
例2.本文在第三章中系统阐述了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的模拟算法,重点讨论了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复杂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的可行性。
In Chapter 3,simulation algorithms of mechanism moving reliability analysis a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and a discussion on the way of introducing neural networks into complex mechanism moving reliability analysis is made.
在例1中,汉英文本中的并列连词是明显对应关系。“and”对应原文中的“以及”。而在例2中,汉语原文中没有连接词,而译文却添加了“and”以更好的符合英文的语言习惯,使衔接更流畅。
2.目的连词“so that”、“so as to”的转换情况
由上表可知,目的连词“so that”和“so as to”在库中出现的频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显化趋势仍然明显,分别为 57.1%和54.5%,下面两个例子将具体阐释“so as to”的显化转换情况。
例3.最后对系统结构进行数字仿真,并进行故障注入研究,以便更好地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Finally the system structure is simulated in digital method and is researched about fault injection so as to validate its reliability and rationality.
例4.本文借鉴于遗传粒子滤波(GPF)的思想将智能优化算法中的一些优化策略引入到重采样过程当中,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PSOPF)和基于退火策略的粒子滤波算法(APF),这样粒子集在保证优良性的前提下仍不失去多样性。
This paper adopts some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and propose two algorithms which is called PSOPF and APF so as to guarantee the sample set diversity so as to overcome the phenomenon of sample impoverishment.
在以上两组例句中,前一组是目的连词的对应使用,后一组是英文译本中连词的显化现象。例3中,“so that”对应原文中的“以便”,而例4原文中却没有明显的表目的的连词。通过添加“so that”,更明确地阐释了使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和“基于退火策略的粒子滤波算法”可以达到怎样的目的,实现怎样的效果,使英文译本的逻辑思路更清晰,顺畅。
四.结语
本文以自建西北工业大学科技论文摘要汉英平行库为基础,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对英汉文本中连词的使用情况做了系统统计。由数据可知,英语译文中使用的连词数量明显高于汉语原文,呈明显显化趋势。但仅靠定量分析不能够准确说明翻译显化的存在,作者又用定性的方法重点对本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并列连词、目的连词和承接连词的具体转换情况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并列连词在汉英文本中出现频率均较高,在译文中的显化趋势也较明显;而目的连词和承接连词使用的总数相对较低,但与原文相比,添加和明示的比例仍旧很高,总体仍呈显化趋势。因此作者得出结论:汉英对译过程中连接词的显化特征在科技文体中有着明显体现。
由于建库需要时间和物质支持,本研究所建语料库目前库容较小,还需后期进一步管理、维护和扩充库容。相信科技类文本的汉英翻译平行语料库将对翻译共性假说的验证提供可能,并对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摘要英译提供借鉴和参考。(作者单位:1.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2.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项目:基于自建科技论文英语摘要的类比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Z2013179)
参考文献
[1] 胡开宝,国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12(4):380
[2] Baker,M.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C]M.Baker,G.Francis,and E.Tognini-Bonelli 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3:233-250
[关键词]横山马市;民族文化;互动交流
[作者]凌绍崇,百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C95;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4-0144-005
横山马市是南宋时期最大的马市,古称横山寨博易场,通称横山寨。这是南宋时期的名镇,位于今广西田东县城平马镇郊。横山马市的兴起及繁荣,与民族文化互动交流有着极大的关系。其所形成的横山文化,对于宋代以来岭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横山马市的兴起与繁荣
(一)横山马市兴起与繁荣的过程
横山寨的得名由来以久。它先于唐朝(公元622年)设立邕州朗宁郡横山县;后来到了宋代,设立了军事行政单位的横山寨;再后来,在邕州横山寨设博易场。于是形成横山马市。1129年(宋建炎三年)起,朝廷派人在此采购战马,宋代周去非撰的《岭外代答》卷五《邕州横山寨博易场》说:横山寨博易场“蛮马之来,他货亦至。蛮之所赍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云南刀及诸药物。吾商人所赍,锦缯、豹皮、文书及诸奇巧之物。”∞反映了大理国与南宋以马市为主,开展多种贸易的盛况。时年交易量约1500匹;到1157年(绍兴二十七年),购买数量增至3550匹。横山寨成为当时岭南及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重镇,商贸非常活跃,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茶马大集,也是茶马古道南路东端起点站。横山马市除了官方的马匹生意,民间的贸易也是十分兴旺。据考证,这一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西南通往印度、缅甸的一条重要的贸易线路,流通的商品以茶叶、马匹、盐巴、瓷器为主,被称为我国西南的“丝绸之路”。由此,横山寨成了广西的贸易中心,商贾云集,兴旺繁荣,横山寨因此而崛起,成为南宋时期最大的马市。
横山系今田东境内右江河谷的一座山岭,延绵数里,气势横亘在河谷平原上,故取名为横山。清代《方兴汇编写》日:横山“在州城东南10里,山势蜿蜒横烈,故名。”横山寨就坐落在这横山山岭的怀抱之中。横山寨外城应是南北宽4公里、东西长5公里的范围。这方圆20平方公里的城区,已经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城市了。横山寨、横山寨博易场、横山马市从唐代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设置的横山县治到宋代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的横山寨被毁,历经六百多年,均为右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一定的辉煌的历史和风雨历程。
(二)横山马市兴起与繁荣的原因
横山马市所以能够兴起和繁荣,有着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因素。
1、政治因素
横山寨原为军事管理单位,因横山一带及其周边战略地位显要而闻名。由于局势原因,当时南宋已不能从西北的新疆、蒙古征集战马了,只能转而求索于西南。宋朝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加强与番国交趾、大理国之间的联系,在这里设置了这一管理机构,这是非常必要的。目的是加强中央王朝的统治地位,与番国搞好关系,巩固国防,安抚边疆。横山马市与横山寨军事管理单位有着很大的关系。横山马市的形成是在中央王朝与地方政权的贸易发展起来的。中央王朝的需求,促进了地方的贸易发展,同时也促进民间贸易的发展。当时,在广西设立了三个大的博易场,其中横山寨的规模是最大的。
从政治上看,横山寨的设置和横山马市兴起与繁荣,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融合,有利于祖国西南边疆的发展,丰富了中原与面西南边疆各族的生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有利于边疆的发展。宋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依智高举兵反宋失败后,宋代继续在西南地区实行羁糜制,这是中央政府间接统治岭南这一块由少数民族所组成的政治区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横山马市得到了兴起与繁荣。
2、经济因素
横山寨是宋朝中国西南最大的贸易市场,是宋王朝和西南大理、南诏进行物资交流的重要贸易点。随着横山马市发展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年。这期间,横山寨成了西南经济集贸中心,商贾往来,马匹、茶叶、日用商品交易日益增长。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交换也随之兴旺起来,加上横山县治所在、横山寨驻兵,人口多了起来,横山寨便形成了大集市,这是经济贸易发展的结果。
宋代在这里设立马市,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马匹交易市场,从这里运走不计其数的马匹支援北边的战事;云南和广西都是产茶和马的地方,是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古茶马道南路的东起点,当时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茶叶、盐铁、布匹、丝绸等货物也在此交易,是有名的“茶马古道”,可以说当时的横山寨异常繁荣昌盛。
3、文化因素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总是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文化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横山马市贸易的发展,自然促进了横山文化的发展。横山文化正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横山文化是壮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西南文化的互动交流的结果。民族经济的融会,推进了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而文化的交流,语言的沟通,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又促进了横山寨市场贸易的繁荣。
4、地理因素
横山马市交通便利,靠近右江边,是宋代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是邕州通往云南的通道口,南宋决定设马市于横山寨是由其交通地理位置决定的。“运马临安山十分方便”。从水路上看,自横山寨东下可达邕州、梧州,经珠江水系又可从灵渠进入长江水系经湘水、洞庭进入中原,江南的商品,下漓江、郁江进入右江,船运到横山寨;往西沿右江、西洋江、驮娘江可往云南;往南经右江东下拐弯左江可通往交趾。从陆路上看,从横山寨沿着茶马古道这条文化走廊,往今广西德保、云南富宁源源不绝地传播到西南各地,大西南各古国,如大理、罗殿、特磨道以及黔西面直至缅甸、印度直到西亚,重新开辟了一条中国大西南的丝绸之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马古道。后来横山寨演变成了茶马古道东端的起点站,进而成为南宋中国一个颇具特色的马市大集。这与其地理位置都有很大的关系。
二、横山马市与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过程和发展
(一)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的过程
随着军事和民间贸易的发展,横山马市汇聚了各路人员,中原汉人来到西南的横山马市,与当地壮族和西南各民族人民集中在一起,进行了贸易经商,这是一次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机会。在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横山寨不但成了南宋官方的交易场所,也成了西南各民族人民文化交流的地方。在当时南宋中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成了壮族与其他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见证。大量汉人定居横山寨及其周边,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影响了当地土著民族。如宋朝时道教沿珠江流域从湘粤向桂传播,道士足迹遍布壮族地区,道教在壮族地区进入全盛时期;道教等汉族宗教文化的南传提升了壮族原始宗教文化的层次,促成了麽教这一壮族原生性民
族民间宗教的形成。由此可见,横山寨不仅是壮族古代的经济繁华之地,也是文化昌盛之都。
(二)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的中转站
横山寨不仅具有商埠的功能,成为一个茶马大集外,而且还起到了文化中转站的重要作用。所谓文化中转站,就是将先进文化不断向前推进地方,具有运筹、中介、协调、传播的功能。据史书记载,“大理马,为西南蕃之最”,大理“每贾人到横山,多市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本草、王叔和胍诀、千金方等书”,可见横山马市还是一个重要的书市,汉族文化和壮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互动与交流,这种互动与交流所产生的创新文化,从横山寨沿着茶马古道这条文化走廊,源源不断地地传播到西南各地,深刻地影响了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横山马市的交通便利使中原和西南边疆往来密切,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的结果――横山文化的发展
横山文化源远流长。横山马市是南宋最大的马市,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昌盛之都,这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横山文化由此而来。可以看出,横山文化发展包含着几个特性:即民族性、兼容性、多元性。
1、民族性。横山文化产生于桂西壮族地区,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壮族文化吸收汉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一种创新文化。融合与交流是横山文化形成之基石。人们对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和期望,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优长,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部分,并使之适合时代的需要。可以说,横山文化正是壮族布洛陀文化、铜鼓文化的再生与发展。壮族的古壮字也正是那时候发展起来的。古壮字亦称土俗字。兴于宋而盛于明清,既有碑刻,且有大量的师公唱本和民歌抄本传世。再如壮族“唐皇调”等音乐曲艺是用壮语演唱的长篇曲艺,唱本有《李旦与凤娇》、《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内容多是内地汉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长篇曲艺是怎么传人呢?那是汉族商人、文化人从外地传入横山马市,然后与壮乡的山歌相结合,成为有浓郁壮族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长篇曲艺起于宋而盛于明,它是典型的市民文学。长篇曲艺在今田东能广泛流传,说明古代的横山寨及附近的平马已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市民阶层,他们的文化需求直接刺激了曲艺艺术的兴盛,使横山一带成为壮族文学艺术发达的地区。
2、兼容性。横山文化成为壮汉文化互动交流的表现形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横山文化是一种包容性较强的文化。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多方面,其中包括的“和亲”、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等因素都在横山文化中表现出来。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主要因素是婚姻。在民族文化互动中,婚姻结合的濡染是最长久的和影响是大的。当中央王朝的兵士和中原的商人,由于各种原因,留在边疆,就会和当地少数民族女子通婚,形成了新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横山马市的兴起和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有力地加强了中华民族一统。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在精神文化的创造方面,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绚烂多彩、各具特色。各自的民族语言、文学作品、民族音乐舞蹈等,在这里交汇融会,,如产生在横山一带的壮族《嘹歌》、《排歌》等鸿篇巨著,就兼容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的因素。在长期的交往中,壮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铸造了祖国的灿烂辉煌的文化。
3、多元性。横山文化之所以成为壮汉文化互动交流的典范,是以其有着多元性的特征。横山文化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有益外来文化,而成为壮汉文化互动交流比较早的地方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在集市贸易中,壮族与汉族和西南其他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所形成产生的横山文化自然带有多元性的特质。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是多元性文化的基础。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是经济贸易。横山马市正是具有这样的功能。横山马市的经济文化幅射功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为了发展生产和解决生活之需,壮族在积极与汉族及周边的其它民族发生了贸易关系,从而在聚居地与其它地方连接的要道处形成了以横山马市为辐射的众多的墟市,马市贸易刺激了横山寨及沿途贸易。
三、横山马市对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的意义
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体现出一定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接触、交往的形式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和。这种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横山马市对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民族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认为,社会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也将发生剧变,上层建筑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横山经济贸易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我们知道,政治经济关系决定了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族经济的融合。∞这种融合,促进了横山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假如经济发展得好,可以给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在横山马市的贸易发展中,从内地输入的则有汉文书籍、缯帛、磁器、沉香木、甘草等药材和手工业品,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人广西,对文化、农业、科研、医药等方面起了促进作用。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一、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是7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它是将信贷资产流动,将其从银行借贷向以市场上可以买卖的债务工具为载体直接融资,使商业银行成为证券发行者和购买者,并且使资金筹集和运用两方面的证券化运用比率上升。它的产生是由美国经济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西方国家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表现在:一是银行的资金产生分流,金融市场的高收益吸引了大量资金;二是银行贷款非流动性加大了经营风险。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及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期限不断延长,使贷款风险不断增大,贷款流动性成为各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资产证券化不仅使信贷资产具有了流动性,还使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具有了标准化和表外化的特点。它缓解了商业银行保持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非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也使商业银行不再是单一的信用中介,成为证券发行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到90年代美国每项证券化业务均达上千亿美元,为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债转股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开端
债转股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将银行对企业的部分债权转换为股权的行为。在西方国家它不仅能增强信贷资产流动性,还可以化解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我国的债转股是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有条件不良资产收购下来,然后再由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原来的贷款转化为股份,成为企业的股东,帮助企业脱困;待企业扭亏为盈后,将企业包装上市,出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本,收回不良贷款所占资金。它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脱困的手段之一。
(一)我国实施债转股的理论依据。债转股的理论依据应从不良贷款成因说起。
1.大量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虽然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定,但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除,政府职能也没有彻底转变。由于政府的过多干预而导致的不良贷款不仅过去存在,现在也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不良资产占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十分可观。
2.经济转轨时筹资渠道单一是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形成的又一主要原因。由于企业筹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从而大量借贷资本执行着产业资本的职能,企业过度负债,导致了大量资产不能及时回流。所以大量借贷资本充当产业资本,这是大量不良资产产生的又一根源。
3.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理念滞后,也是形成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因此企业则千方百计扩大筹资,不计成本,不计偿还能力而过度的负债,导致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大量贷款不能回流。从银行方面看,也因放贷审查诸环节存在漏洞而导致大量不良资产形成。
从上面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与西方国家不良资产存在着很大区别。但也有相似之处:
从宏观经济看,实施债转股可以改变由财政核销不良资产的单一方式,从而减轻给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有利于财政职能的发挥。
从我国经济环境看,金融市场发展已日趋规范,特别是证券法的出台,标志我国金融市场又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已为实施债转股企业的上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活化沉淀资金,而债转股恰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保证信贷资产的回流,又增加了企业资本金。所以说债转股的实施,无论从银企关系上,还是从宏观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经验上看,都是具备可行性的。
(二)债转股的经济影响。债转股是我国化解不良资产的又一重大举措。国家对债转股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债转股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改善经济环境,所以说债转股的意义是深远的。
第一,有助于“亏损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化。从90年代开始,国企陷入困境的势头日趋严重,直至出现了净亏损,致使我国经济一度陷入困境。虽然我们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国有大型企业的脱困目标,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企脱困问题,使原来就不正常的银企关系更加扭曲,信用关系遭到破坏。而债转股的实施,就是为了解开银企债务链,使信用关系正常化。
第二,有利于推进经济深化改革。从80年代开始,我国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企业改革中,注重借鉴西方国家的负债经营,而忽视了企业必有足够资本为基础;注重给企业放权让利,而忽视了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注重提高企业短期效益,而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潜力。其结果使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80%,有的竟高达100%.银行改革,也是注重上规模、创业绩,而忽视了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如:银行长期受政策性因素制约的问题;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银行产权制度不明晰、权责不明确的问题。只有通过债转股,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和国有企业负债比率,解开银行与企业债务链,才能以全新的面貌去推动新一轮的经济改革。
第三,债转股是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做准备。众所周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金融业、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外国银行、外国产品将进入我国市场,所以我们必须在外国企业、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前这段时期,尽快改变我国银行、企业被动局面,债转股正是减轻银行、企业债务的手段之一。
三、债转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断定,债转股是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而自我国实施债转股至今已两年,13000亿不良资产的拨离,目前看的确减轻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压力,但是随之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债转股成为企业“逃债”的渠道。债转股在企业的眼里,是他们可以获得的最后“免费晚餐”,所以债转股实施后,企业减轻了沉重包袱,对于债转股的不良资产,企业在管理上不予配合,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受阻,其结果是靠债转股的资产就难以活化。
(二)不良资产收购价格不能体现供求,阻碍了不良资产的活化。债转股以1:1的比例收购,不符合市场经济价值、价格规律的要求,也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承担了过多的风险。
(三)债转股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数量上的均衡性。从西方国家债转股的发展历程看,债转股应成为银行增强资产流动性的长期手段,把流动性差的资产平稳地进行债转股,而我国却一次性将上万亿的不良资产实施债转股,特别是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刚刚成立,不仅体制上存在缺欠,也不具备债转股的经验,因而造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消化不良”,使债转股成了一次数字游戏。
(四)存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道德风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同国有股份制企业一样,体现不规范,责权利不明确,所以低价处置资产,包庇企业逃废债务的现象无法杜绝。
(五)债转股缺少多方面配套改革。目前我国企业体制改革不规范,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更是缓慢,再加政府职能没有发生根本转变,都成为债转股实施的巨大障碍,导致债转股的失败。
(六)债转股的对象不应以发生的时间为界,应以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为限,即对那些充当企业产业资本的流动性差、无法收回的不良资产实施债转股。而目前我们是对1996年前产生的不良资产实施债转股,这就难免对那些因企业管理差形成的和企业整体效益低下形成的不良资产实施债转股,其结果就导致债转股的资产不能活化。
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我国理论界也特别关注,甚至有一种观点要取消债转股。但我们觉得这一说法也有不妥,其理由是:
1.资产流动性差这一问题不是我国特有的,是经济的迅猛发展、银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那么创造化解不良资产的手段是必然的,也是不可少的。债转股恰是其中之一。
2.我国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化解的手段不能是单一的,应通过财政核销、银行内部消化、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多种手段综合利用,才能彻底化解大量不良资产。
(一)利用国债期货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国债期货作为最成熟的利率期货,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对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美国国债期货的推出对其利率市场化的完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债期货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其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是以在国债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作为手段来实现的。利用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是:国债期货价格与其标的资产现货价格在同一时空内受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和方向具有一致性,只是波动幅度可能有所差异。套期保值就是利用两个市场的这种价格关系,同时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做相反方向的买卖,用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达到规避因为利率波动造成的国债现货价格风险的目的。另外,当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时,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趋于一致,二者的基差接近于零。两个市场在最终价格上的“趋合性”也使套期保值交易行之有效。
(二)利用国债期货寻找基准利率收益率曲线基准利率收益率曲线作为资本市场中各种金融资产的定价基础,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根据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他们通常以国债收益率作为基准利率,并由不同期限的基准利率构建基准利率收益率曲线。但是仅仅依靠国债现货市场形成基准利率收益率曲线是有很大缺陷的,而国债期货市场具有交易合约标准化、交易成本最小化、交易集中化的特点,以及国债期货市场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极高的流动性,这些都弥补了国债现货市场的不足,从而可以通过国债期货交易发现未来某一时间国债现货的价格,使国债期货市场对国债现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在国债收益率的形成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因为国债期货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竞争的交易机制,逐渐促进国债市场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国债收益率体系,并以此构建出市场化的基准利率收益率曲线。
二、中国国债期货核心功能发挥的实证检验
从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上市以来的交易情况来看,上市之初短暂的交易活跃之后即遭遇冷场,但是大跌之后逐渐反弹,交易日渐活跃,各合约的交易量和持仓量稳步增加。国债期货的平稳运行和功能发挥直接影响其对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和影响,并且关系到国债期货自身的成败。本部分基于国债期货上市以来的数据对国债期货规避利率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发挥进行实证分析。
(一)数据样本的选择及描述1.数据选择及说明本文采用中债国债5~7年全价指数的日收盘价作为现货数据,采用由国债期货各主力合约构造的连续日收盘价序列作为期货数据。现货和期货的样本区间为2013年9月6日到2014年8月14日。剔除其中非期现货共同交易日期的样本点,共有228个样本点。对于因节假日暂停交易导致的缺失数据,采用“等差数列填补法”进行处理来填补缺失的数据,从而在最大限度不影响数据趋势的情况下,使交易数据成为满足每周5个交易日的规则数据序列,处理后的数据扩充为245个样本点。数据均来源于Wind资讯,计量分析软件为Eviews6.0。国债期货和现货的日收盘价格分别用F、S表示,为消除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文对国债期货和现货的收盘价取自然对数,以LF、LS分别表示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对数值序列,即LF=lnF,LS=lnS。并分别对LF、LS取差分,即期货对数收益DLF=lnFt-lnFt-1,现货对数收益率DLS=lnSt-lnSt-1。2.数据序列的基本统计量描述首先对要研究的期货和现货的价格序列和收益率序列进行一个基本特征的统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5年期国债期货收益率的均值小于对应的现货,但是收益率的标准差大于现货,即期货收益率的波动要大于现货收益率的波动,这可能是由于期货的交易费用比较低,对市场信息反应比较灵敏所致。另外,从J-B统计量可以看出期现货的价格序列和收益率序列均拒绝正态分布的原假设。3.数据序列的相关性分析现货和期货价格的相关程度越高,两者的引导关系就越显著,套期保值的效果也越好。本文所选期、现货的价格走势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中债国债5~7年全价指数与5年期国债期货价格长期走势非常一致。其中,d軈为dt的算术平均值,TE越小说明两序列的走势越相似。经计算,样本区间内,中债国债5~7年全价指数和5年期国债期货的跟踪误差值仅为0.001608,说明二者有很高的相关度。另外,中债国债5~7年全价指数和5年期国债期货的价格序列相关系数为0.845054,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642394。综上,走势图和两个相关性指标均表明所选择的现货数据和期货数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二)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体现为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国债期货是否领先国债现货,从而对国债现货市场未来价格形成起到预测和引导作用。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国债期货价格与国债现货价格间的这种引导关系(华仁海,200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出在价格引导的过程中国债期货和现货的贡献度。1.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为了检验所选取数据序列的平稳性,首先采用ADF检验对数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论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国债期货和现货的对数价格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接受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对数化后的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而两个对数收益率序列都在1%的显著水平拒绝原假设,说明一阶差分后的两个数据序列都是平稳序列。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国债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对数值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即Ι(1)的,符合协整关系检验的前提条件,因为协整的序列必须是同阶单整的。所以,接下来对国债期货和现货的对数价列做协整检验,本文采用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n协整检验法,结果如表3所示。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国债期货和现货的对数价格序列在5%显著水平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可见在短时间内,国债期货和国债现货的价格之间可能偏离均衡状态,但从长期来看,自国债期货推出至今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长期的均衡关系。2.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定理表明,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因为国债期货和现货价格序列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所以可以直接对期现货价格序列做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1期时,在10%的显著水平都无法拒绝国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互不为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在滞后2、3、4期时,在1%的显著水平国债期货价格是国债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2期时,在10%的显著水平国债现货价格仍不是国债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3、4期时,在5%的显著水平国债现货价格也是国债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国债期货价格和国债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引导关系,其中国债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导关系更加显著。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因为协整检验说明了国债期货价格序列和现货价格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所以可以进一步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国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对二者之间由短期的偏离向长期均衡的调节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刻画国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由VECM模型估计结果可知,从长期来看,国债期货和现货的误差修正项调整系数均为负,符合负向调节机制。而且期货的调整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另外期货的调整系数绝对值比现货的调整系数绝对值相对较大,这说明在系统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期货市场对非均衡状态的反应更为灵敏,调整的速度更快。从短期来看,方程式(1)中D[LF(-1)]和D[LS(-2)]的系数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说明期货价格存在自相关性,也说明现货价格Granger引导期货价格。方程式(2)中D[LF(-1)]、D[LS(-1)]和D[LS(-2)]的系数均统计显著,说明现货价格存在很强的自相关,也说明期货价格Granger引导现货价格。图2国债期现货价格方差分解结果综上可得,在长期中国债期货市场比现货市场更快回到均衡状态,在短期中国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4.方差分解为了进一步分析国债期货和现货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过程和各自的贡献度,本文运用方差分解的方法进行分析(见图2)。由方差分解的结果可知,在国债期货的价格形成过程中,更多地受到自身的影响,虽然贡献率逐渐递减,但是在10个交易日时仍保持在98.34%,而国债现货对其的影响非常小,在第10个交易日时也只达到1.66%。在国债现货的价格形成过程中,开始时自身的贡献率为56.45%,稍占优势,但是国债期货对其贡献率逐渐增高,且很快超过现货对其自身的影响,在第10个交易日时达到66.7%,超过现货自身的影响。综上,虽然国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双向Granger引导关系,但是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更强,起主要引导作用。
(三)国债期货规避利率风险功能的实证分析国债期货作为利率期货其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体现在投资者利用国债期货为其持有的国债现货资产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最优套期保值率记为h*,直接决定套保操作所买卖的期货合约数目,进而影响套期保值的效果。所以合理测算h*是不同套期保值模型的共同目的,也是套期保值成功的关键。由于传统的套期保值理论忽略了基差波动的风险,认为h*为1,这在现实中是不合适的,所以本文没有采用。本文先是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这两种静态套期保值模型计算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方世健、桂玲、吴博,2008),然后再基于风险最小化原则对套期保值的绩效做出评价。本部分设定2014年8月1日到2014年8月14日这10个交易日为样本外,之前的235个样本点为样本内。1.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OLS模型由Johnson(1960)提出,之后Ederington(1979)等研究者都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套期保值的实证分析中。该模型认为一定时期内,现货收益率和期货收益率呈线性关系。式(3)中,ΔSt、ΔFt分别表示采用套期保值的现货和期货的对数收益率。通过将现货对数收益率对期货对数收益率进行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估计线性模型的斜率β,该斜率即代表了最佳套期保值 率h*。本文以中债国债5~7年全价指数的对数收益率DLS为被解释变量,以5年期国债期货的对数收益率DLF为解释变量,建立基于OLS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首先,根据信息准则AIC和SC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建立中债国债5~7年全价指数与国债期货数据序列的二元VAR(2)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由VAR(2)模型的残差序列的协方差矩阵可知,式(6)中的Cov(εst,εft)为1.70e-06,Va(rεft)为4.32e-06。由式(6)计算的最优套期保值率h*=1.70e-06/4.32e-06=0.393519。3.套期保值的绩效评价求解出最优套期保值率h*并按照其对现货资产进行套期保值后的资产组合是由套期保值工具(期货合约)和其所保护的资产(现货资产)所组成的一个新的资产组合,其对数收益率可表示为:套期保值前的资产组合即现货组合的对数收益率表示为:基于风险最小化原则的套期保值绩效评价,即根据Markowitz(1952)资产组合理论对跨期货、现货两市场的资产组合寻求固定收益下的最小风险。令σ2u=Va(rru)表示套期保值前现货组合对数收益率的方差,σ2h=Va(rrh)表示套期保值后资产组合对数收益率的方差。所以,风险最小化原则就是使rh的方差比套保前现货组合收益率ru的方差减少程度最大。套保绩效HE越大说明套期保值的效果越好。根据以上套保绩效评价方法计算出各套保模型的绩效,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的套保绩效可知,样本内数据利用OLS模型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略优于利用VAR模型进行套保的效果,规避资产组合所面临的利率率达到42%。但对于样本外数据,运用OLS模型套期保值失效,而VAR模型套保绩效也几乎为零。原因主要是在样本外时段即2014年8月1日到2014年8月14日期间,国债期货价格走势与国债现货明显背离,国债期货价格呈下降趋势,而此时国债现货价格为上升趋势,从而导致OLS套保失效,VAR套保绩效几乎为零。综上,国债期货已经发挥出了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
三、结论及启示
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是小区内综合信息服务、小区与外界广域网连接、小区智能物业管理的物理平台。构建小区通信网络平台,要考虑网络提供综合信息与资讯服务的能力,网络的先进性、扩展性、性价比以及开发商(用户)对投资费用的承受能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小区宽带通信网络平台采用以大网或有线电视HFC网,也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
1.以太高坡同构建小区宽带通信网
1.1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络,它采用基带传输,通过对绞线和传输设备,实现10Mbps/100Mbps/1000Mbps的数据传输。由于应用广泛,各大网络设备生产商均投入极大精力于这类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技术不断创新,从最初的同轴电线上的共享10Mbps传输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在对绞线和光纤上的100Mbps甚至100OMbps的传输、交换技术。目前,大部分局域网络均采用以太网,在大型网络系统中的各个子网也多数构成以太网。从应用来看,办公室自动化、证券、校园网、控制系统等各类应用均以以太网为主要的通讯传输方式,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仍保持很猛的发展势头,可以预见,将来的局域网仍将以以太网为主流技术。总之,以太网是目前网络技术中先进成熟,实时性强,应用广泛,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通讯技术,是智能化住宅小区通讯网的理想选择。
千兆以太网继承了传统以太网的特点,并极大地拓宽了带宽,与10/1OOMbps以大网保持良好的兼容性,增加了对Qos的支持,以高带宽和流量控制的策略来满足应用的需要,是智能化住宅小区局域骨干网的理想选择。
1.2智能化住宅小区局域以太网
方案设计
(1)功能说明和设计要求
智能住宅小区局域网一般涵盖若干标用户住宅楼、小区管理控制中心、小区公共会所、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区内各类集团用户,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小区智能控制网连接。
网络设计要求采用可靠、先进、成熟的技术;所有信息点具有交换能力;支持虚网划分;支持多媒体应用;能进行良好的网络管理;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和升级能力。
(2)网络系统
整个网络包括广域网(Internet、各专业网)接入、小区网络系统及小区网络智能控制中心。
小区网络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分为系统中心(小区管理控制中心)、区域中心、住宅楼栋和用户四级。根据小区的规模和用户楼栋的分布情况,为便于网络设计和管理,可将整个小区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区域中心,管辖若干个相近的楼栋。根据小区网络设计要求,小区局域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在系统中心设一千兆以太网核心交换机,在各区域中心设置工作组交换机,各工作组交换机配置1000MbpsFX上联端口,通过光纤与核心交换机连接,构成智能化住宅小区千兆以太骨干网。每个区域内,在各楼栋设备间设置100/10Mbps交换式集线器,交换式集线器通过100MbpsTX上联端口经五类对绞线与工作组交换机连接,根据需要也可通过100MbpsFX端口经光纤连接。在楼内,交换式集线器通过10MbpsTX端口经楼内5类综合布线连接用户计算机。这样,核心交换机与工作组交换机之间可提供高达1000Mbps的传输速率,工作组交换机向各楼栋提供100Mbps的传输速率,每个最终用户可独享10Mbps的通信带宽。
小区管理控制中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中心,系统的主要通信设备集中于此,除网络核心交换机外,还包括与广域网连接的路由器、各类服务器以及管理工作站等。
小区局域网通过DDN专线或ADSL与Internet连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今后还可以通过155MbpsATM或通过千兆IP城域以太网与Internet连接,以提高小区接入带宽、网络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可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与配置。区域中心可以包括若干栋单元楼,也可以只管辖一栋高层住宅,小区内的集团用户、公共会所、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各应用子系统以适当的方式就近接入各自所在的区域中心网络,形成一体化的统一网络。
(3)住宅综合布线设计
上文所述,在楼内交换式集线器通过综合布线与用户计算机连接,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住宅的基础设施,为住宅楼的通讯网络提供高速信息通道。朗讯、西蒙、阿尔卡特、丽特等国际大公司都相继推出各自的智能化住宅综合布线产品。智能化住宅布线系统按功能区域分为三大部分:住宅单元子系统、楼层管理间和垂直干线子系统以及设备间子系统,各系统布线都采用5类以上对绞线,如图2所示。
住宅单元子系统
在每一个住宅单元设置一个家庭布线系统接线箱,作为与户外布线系统连接的界面,对户内外布线系统的变动带来极大的方便。接线箱可安装各种系统接线模块,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模块、家庭安防系统模块、可视对讲系统模块等等,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安装。户内数据通信布线采用5类以上UTP(非屏蔽对绞线),信息插座采用RJ45制式接口。
楼层管理间和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主干布线采用新型拓扑方法,由设备间主配线架敷设至各楼层管理间的干线电缆构成,系统采用五类以上4对UTP作为系统主干电缆。楼层管理间设置桥式模块板通过不同跳线实现水平线缆与垂直干线的连接。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内安置交换式集线器和主配线架,所有主干线缆都端接在主配线架上,通过跳线与交换式集线器连接。
2、HFC网构建小区信息传输网
2.1HFC网络技术
我国有线电视覆盖范围广阔,用户普及率高,是电信网之外的另一个资源大网。随着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网逐步发展为双向HFC综合信息网,除传送常规的广播电视信号外,还可以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传送图像、数据和语音等多媒体数据。HFC双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传输网从有线电视前端中心用光纤将信号送到各小区的光节点,从光节点处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与住户连接。HFC网有效网络带宽为850MHz,具有丰富的频带资源,将42MHz以下频段传输上行数据信号,SO—55OMHZ用于传输普通广播电视信号,55O—85OMHz用于传输下行数据信号。HFC网频带宽、速度快、性能可靠稳定,是智能化住宅小区理想的信息传输网络平台。
HFC网络系统主要由位于前端的CMTS、位于用户端的CableModem(电缆调制解器cm)以及传输设备组成。其工作原理;CMTS从网络接收的数据帧封装在MPEG-2TS帧中,通过下行数字调制成RF信号输出到HFC网,同时接收上行数据,并转换成以太网的帧传送给网络。用户端的CM的基本功能是将上行数字信号调制成RF信号,将下行的RF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从MPEG-2TS帧中抽出数据,转换成以太网的数据,通过10/100BaseT自适应以太网接口输出到用户PC。在HFC网上采用频分复用,在某一频率上的信道则是多用户共享,CM用户在连接时并不占用一固定带宽,而是与其它活动用户共享,仅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瞬间,使用网络资源,它通过MAC控制用户信道分配与竞争,支持不同等级的多媒体业务。
2.2网络设计方案
基于HFC的智能化住宅小区信息传输网络如图3所示,有线电视台控制中心总前端通过IP主干城域网与各个分前端连接,分前端通过光纤连接各光节点,光节点以下是双向同轴电缆分配网连接到用户端。若CMTS位于小区内,则小区智能控制中心为有线电视的一个分前端,
CMTS与CM之间是采用同轴电缆分配网进行连接。
在双向HFC网上构建小区宽带信息传输网时,根据网络结构,在小区控制管理中心设置电缆调制解调器头端系统(CMTS)和路由交换机,用户端设置电缆调制解调器(CM),由此构成双向HFC网的用户宽带接入传输平台。
(1)HFC前端
HFC前端主要包括路由交换机、CMTS。前端路由交换机通过光纤与千兆IP城域网连接。CMTS用于连接双向HFC网和宽带数据网,为用户端的CM提供控制、管理和数据传输功能,它提供动态带宽管理、高速信息流量集中、数据网络资源的接入控制并保证数据服务质量。每个CMTS
可支持和管理2000个CM。
(2)用户端
HFC网用户端核心设备是电缆调制解调器(CM),用于完成HFC网与用户PC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使用户PC通过HFC网络与前端设备进行全双工的数字通信。CM通过标准的10/100BAS-T以太网自适应接口与用户的PC连接,通过F头与HFC网连接。
根据小区用户的类型和需求,用户的宽带接入可采用不同方式,主要包括通过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和局域网高速专线接入。
l对家庭用户,用户PC通过10-100BASE-T自适应以太网接口直接连接CM,实现上行10Mbps,下行36Mbps传输速率的宽带接入。也可多个用户通过集线器的宽带接入。也可多个用户通过集线器共用一个CM,共享上、下行传输带宽,以降低接入成本。
2对小型企业用户,企业内部网通过集线器或路由交换机共用一个CM接入HFC网,以降低接入成本,这时局域网用户共享上、下行传输带宽。
【关键词】风水文化 教学方法 内容设置
中国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颇深,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课程结构和评价标准。伴随着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市场化进一步加深,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因此,高等教育中与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相关的知识应进行扩宽,教学上应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以便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风水是中国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中国人创造的自然、人文和谐关系的一种理论,是关于居住(阳宅)和葬地(阴宅)环境选择的学问。从古至今,风水一直以一种人类活动的经验积淀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梳理历代有关风水的文献不难发现,风水文化与环境设计的形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历史实践影响了数千年人类文明的进程。
环境设计主要是用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手段解决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中国的风水思想正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蕴含环境设计的理念,可以看成是初级的环境科学,这在“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环境心理学”的论述中都有体现。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引入到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科学地甄别其内容,系统地学习其精髓,可以帮助我们探讨中国古代城市、村落、住宅与环境的关联性,为深入了解聚落结构、建筑外部空间布局和内部细节营造提供依据,也为当今环境设计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一、风水作为专业课程的文化解读
风水观念源远流长,一些人认为最迟也是始于周代,从此风水便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中国人追求理想环境的代名词,人们试图凭借所选的佳境招致幸福。风水按照“气”“阴阳”“四灵”“五行”“八卦”等学说展开,形成两大流派,即形势派和理气派。风水以“负阴抱阳”为基本格局,以对宇宙天地的迎合、引导和顺应为总体思想,逐渐发展成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植根于社会的各个层面。
风水的产生早于其他学科,风水理论以传统哲学观念和方法为基础,架构的思维体系中有一部分心理因素,因而在被某些缺乏科研依据的商业机构或个人肆意转变为牟利手段之后,风水被看成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受到大部分学者的批判。笔者认为,风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存在,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的整体审美思考,尽管其发展存在着许多历史的、认识的缺陷,范畴也欠精密,但不应一味采取盲目的排斥态度,而应用理性的视角发掘其科学智慧的一面,填补长期以来由于思想禁锢而造成的学术空白。
如今,很多研究者从民俗学、地理学、文化学、建筑学、规划学等不同领域探索风水,有些院校在研究生阶段设置风水相关科研方向,相比之下,风水本科教育刚刚起步。笔者认为风水具有当代价值,应该作为通识文化继续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在环境设计本科阶段设置相关课程,使风水美学融入到建筑规划、生态保护、空间布局等方面,指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更好地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二、风水课程的教学方法
风水理论纷繁复杂,旁系颇多,目前还没有一本完整的理论成果可作为教材使用,许多古代风水典籍都是用文言文编著,往往晦涩难懂,本科生要想较全面、深入的进入风水世界具有一定难度。此外,大多数授课教师没有相关实践经验,只是从书本上或是网络上了解一些成功案例,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基础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确保风水文化的传播不在扭曲和误解的基础上建立,所涉及的内容集中在有确凿理论依据的部分,去除模棱两可的观点,案例引用也应有所考究,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在专业课阶段,为了达到课程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可以聘请校外风水专家、风水职业设计师担任专题客座教授,参与课程教学,使课堂传授的观念、内容、方法与业界发展同步,避免常规的内容宽泛、形而上学等问题;在实践课阶段,可推行“真题真做、虚题实做、实地调研”等教学策略,将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体验学习和实战设计意识,提高活学活用、古为今用等能力。
目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常采用三段式教学,即大一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大二、大三阶段的专业方向课及大四阶段的专业实践课。风水作为课程不能局限在单一时间段来完成,应融合本科四年的专业视角采用贯穿式教学方式,涉及风水的流派宗旨、形势美学、经典案例研究、现代实际运用等内容,将知识点整合到相关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加强风水知识与专业方向的联系,在实际案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深奥艰涩的风水不是一件易事,本科开设的风水课程在内容上应更偏向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纯风水理论应适当弱化,感兴趣的学生可在研究生阶段,根据对风水的理解及个人特点选择更宽泛的学习内容。
三、风水课程的设置及内容
本科一年级主要通过秋季写生进行实地感知,从中了解风水的基本流派及特点。环境设计类学生在一年级末通常会安排去外省写生采风,常去江西婺源、安徽西递、宏村等风景秀丽、明清建筑保留较完好的地方。这些地方整体规划布局严谨,既讲来龙,又讲去脉,是中国风水村落的典型代表。风水术在其漫长的历史变革中,曾出现过诸多流派,特别是鼎盛的唐宋时期,以杨筠松为代表的“形势派”可谓为主流。该流派强调“山龙落脉形式”为主,因传播地始于江西,故又称“江西派”。形势派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合一,遵循“山环水抱必有气”等规律。如果教师仅在课堂上枯燥的讲授“龙、砂、穴、水、向地论”五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外出写生时依据实地实景进行具体讲解,则既生动又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年级主讲风水基本理论。围绕大一阶段所了解的“形势派”,以“阳宅”和“阴宅”两个方面分专题进行研究。阳宅形法又细分“宅外形”和“宅内形”,“宅外形”是对宅外视野所及的范围进行整体环境质量评估,常以“辨形”“察气”两种相宅手段,以及“觅龙、察砂、观水、点穴”为主要内容,授课时需要将古代最佳城址、村址、宅址的风水图配合以上要点详解,再选取清代紫禁城的风水平面图进行分析。“宅内形”是对宅院形态的规定,同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主要是对尊卑大小、方圆整缺的权衡,可延伸到大三阶段的室内设计方向课程中。在探讨“阴宅”问题时,主要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联系起来,所谓“圣水深壑,灵山翠微,亿年安宅,巩我丕基”,天子的灵魂要和山川大地相配相融达到永存,因而从风水的角度剖析帝王陵寝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帝王陵寝除了强烈的礼制色彩和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组织处理方面的精湛造诣外,细致探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如何使整体环境赋予艺术感染力,是值得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传颂的,经典案例可选用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北的清东陵等。
三年级划分不同专业方向。本科阶段主要涉及的室内设计包括家居空间和公共建筑空间。后者涉猎范围更广,内容更庞杂,因此在设置风水室内方向课程内容时,只选取家居空间进行深度剖析,主要从功能分区、空间流线、色彩照明等方面展开。比如,客厅的玄关设计、卧室门朝向的讲究、老人房的灯光色彩、儿童房的书桌摆放的注意事项、厨房的布置、卫生间设计中的禁忌,以及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物品与方位的配合问题。景观设计方向则侧重选址、择向、营造、树种的意蕴等方面,包括地理、气候、水文等诸多因素的审辨和选择,以及对应的优化处理方法。比如“四灵兽地形”模式、“水口”序列,以及如何做到“藏风聚气”等,运用风水知识对山水空间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格局。
四年级阶段,对风水有基本认知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方向的需要,把风水知识与操作方法直接作用于毕业设计作品中,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观点展开进一步论述,以毕业论文或是期刊论文的形式完成。
结语
高等艺术院校是培养设计人才的摇篮,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无论将风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将风水作为一种普及学科,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价值,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生存艺术与规划原则,将风水科学引入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以使现代环境设计蕴含传统文化美学,对推动当代艺术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曙D,等.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其亨,等.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某男两年前高考失利,之后逐渐出现不愿出门、少语少动,总是一个人闷在屋里发呆,有时可见自言自语、自笑。并且生活懒散,卫生习惯差,对家人也漠不关心。后来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这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宅”。但是这种“宅”的核心症状为孤僻懒散、社会功能退化、情感淡漠,是由疾病直接导致的社会功能损害,患者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异常。抑郁症患者同样会出现不愿出门,不愿交流,这是建立在抑郁症导致的情绪低落、精力减退的基础之上。此外,孤独症、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等疾病的患者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宅”。
但并不是所有的“宅”就意味着是精神疾病。比如自由职业者,包括自由撰稿人、网络程序员、网店经营者等,他们的工作需要“宅”在家中,这不仅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更为他们的事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这样的“宅”是完全正常的。
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疾病引起的“宅”是一种病态的表现,患者对此没有自制力,属于“被动地宅”。经过治疗,随着疾病的痊愈,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将逐渐恢复。而正常人的“宅”,是一种他们乐意选择的生活方式,属于“主动地宅”。他们会认识到自己很“宅”,甚至了解“宅”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
过分“宅”存在诸多隐患
根据网上调查,由于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不稳定,“宅男”“宅女”的身体状况堪忧。他们身体抵抗力差,患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视力下降尤为明显。此外,长期的“宅生活”使得他们过分依赖网络,沉溺于次元文化(即动漫、网游、网络文学等),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性格越来越内向,不擅长交流,喜欢逃避现实,甚至现实中和网络中具有强烈的性格反差,逐渐形成自闭、偏激的性格和消极、退缩的生活态度。因此,“宅男”“宅女”更容易患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怖症、进食障碍、失眠症等。
三类“宅”人需防心病
首先是青少年。因为青春期是各种心理问题高发的阶段,他们尚未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外界不良因素缺乏抵抗,性格叛逆,极易沉溺于互联网,不仅严重影响学业,更会形成孤僻、偏激、厌世的生活态度。其次是性格内向的人。这类人本就不擅长交际,选择“宅”来逃避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有人因此成为“剩男”“剩女”。还有一些全职主妇,由于没有工作,长期“宅”在家中,思想与社会严重脱节,和丈夫缺乏共同语言,导致家庭不和谐。这些都是容易“宅”出心理问题的人群。
适度“宅”有好处
“宅”一定是坏事吗?不一定,甚至我们在生活中的某些阶段还需要适当地“宅”。比如,很多学生要面临考试,繁重的复习任务限制了他们的外出,只好“宅”在学校看书;而工作中,我们需要查阅资料,撰写论文、书籍,为了使自己静下心来,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源源不断的灵感,也要“宅”一下;有些人热衷购物、聚会,但有时过度了,不仅浪费金钱,还增加了酗酒等风险,此时抽出几天“宅”在家中,让身心得以休息。所以,在繁忙的工作和社交之余,适度地“宅”能减慢生活节奏,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平和心态,为进一步发展制订良好的计划。
“宅”还能做得更好
某位宅人有一张“快乐宅人时间表”。周一到周五下班后,他就会“宅”在家里。其中,四个晚上看动漫;一个晚上登录交友网站,寻找适合自己的女友;周六下午和羽毛球协会的人打羽毛球,打完球一起吃晚饭;周日下午会会老友,晚上回到家里,例行写周记,记录心得。他觉得自己很适合这样的“宅生活”,有独处也有扎堆,有清静也有热闹。
很多“宅男”“宅女”内心的根本问题是不积极、不自信。说得通俗点,就是有些事情想做,却又不敢做,于是消极对待,畏首畏尾。而这张“快乐宅人时间表”,正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生活要有目标 虽然这位“宅人”一周大部分空闲时间待在家里,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情感需求,于是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各式各样的交友活动,这样就合理安排好了“宅”和“不宅”的时间比例。其实,对任何人来说,“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不是最终的生活目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自我成长的力量,对外界拥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渴求。如果能找到生活的目标,给自己制订一些计划,并朝好的方面努力,就不会安于只待在家里。
“宅”得要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饮食规律,营养均衡,睡眠充足,不久坐,不熬夜,不吃垃圾食品,连续上网时要注意用眼卫生。同时,要积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宅”得有收获 可以通过互联网认识更多的朋友,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与信息;还可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读书、绘画、书法等,既陶冶情操,又能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