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教育等论文

教育等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9: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等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育等论文

第1篇

1.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选择高校专业前,并没有对相关专业做太多的了解,往往是在父母、老师的劝说或者出于就业及薪酬的考虑选择了所学专业。根据一项调查,在100位在校生中,自己选择专业的学生占到67%,其中,兴趣成为选择专业的主要原因的比例仅为33%。而进入高校学习后,很多学生发现所学课程与预期差距较大,尤其认为基础课程枯燥乏味,进而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未能学到应有的专业能力,更不会在步入社会后从事所学专业类工作。

2.高??纬唐砺矍嵊τ茫匝导视τ弥栋镏淮笱匝白ㄒ导寄苄巳げ淮蟮脑?,课程内容占很大部分。在基础课程部分,高校教材偏重理论,公式、算法占很大比重,而对理论方法在后续课程乃至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着墨很少,即使介绍了算法在后续学科中的作用,也仅仅是专有名词的堆砌,与现实脱节很大。学生不能有感性的认识,反而更加困惑,也就无从谈起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用该理论了。如“随机信号分析”课程中介绍均匀分布实际应用时,提到“由于A/D转换器的字长有限,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时,势必要舍弃部分信息,丢失信息后相当于使信号附加了一部分噪声,称为量化噪声。量化噪声分为结尾噪声和舍入噪声,他们都是均匀分布的”,在学习“通信原理”课程之前,学生很可能并不理解该示例的含义,对相关原理也没有直观认识。这种应用介绍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随机信号分布规律,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考试过后就忘,在未来工作中即使遇到相关问题也回忆不起来它的解决办法。

3.一切以考试为重,忽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工科高等教育中知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较强的动手、创新能力也尤为重要。目前工科高校的考试体制以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日常动手能力、课堂反馈考虑较少。这就造成了部分动手能力、自主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能得到公平考察。比较典型的是在研究生报送过程中,一些日常专业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甚至参与了实际应用项目的学生,因为课堂成绩不达标而痛失保送研究生资格。此外考试内容偏向考察上课讲到的概念、计算,对应用以及课堂外的考察基本不涉及。高等教育区别于以往中学教育的一点就是“书七讲八考九”,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超过课本本身的内容,考试也应涉及课程知识的延伸,而目前考试内容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只关注教师考前的“划重点”以及“突击复习”,并没有主动学习课程知识的意愿和动力。

4.高等教育投入不足,课程改革进度缓慢自2010年至今,中国毕业生年均人数接近679万人,2014年更是达到空前的727万人,这其中,近一半为理工科毕业生。可以看出,教育部门迫切希望提高我国基础人群的受教育水平,但教育资源增加的速度却落后于学生数量增长速度,工科教师待遇不高、师资不足、教师水平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部分地区受教育人数增加的同时,教育水平却在降低。此外,随着现行高校工科教育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课程改革早已提上日程,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在课程改革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资源配置不合理、课改体系混乱、评价体系陈旧等情况制约了改革进程。同时一线教师缺乏相应培训,教师对课改目标、授课方式了解不深,对创新教学方式信心不足,实际教学趋向保守,教授、考察方式往往以“照本宣科”为主,最终也只能保证学生的能力不低于专业学生普遍水平,应用能力更无从谈起。

二、解决办法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方案应有一个总体目标,就是提高高校工科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企业用人也希望招收不需要太多培养即能投入实际工作的毕业生。针对这一目标,结合以上提出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专业学习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才能将相关课程学好。因此,高??梢韵绕诮槿胙淖ㄒ笛≡裰?,通过进入高中介绍、招生宣讲等方式,向学生详细介绍专业内容、专业前景、教授方式等,让学生对候选专业形成体系化的认识。同时,高??梢杂敫骷督逃购献?,尽可能地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专业选择建议。此外,对于已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可先进行专业导论课程学习。这类专业导论课程不是单纯讲授专业知识,而是着重介绍本专业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哪些应用,多用实际例子,甚至结合实地参观操作,激起学生对所选择专业的兴趣。如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四本科生每年都要去联通公司大兴培训基地实践学习,内容包括C&C08机、3G、HW3COM和SDH传输,此类学习实用性较强,与本专业关联度很高,但专业知识深度较浅,容易被学生接受。如果类似这种实践学习能在本科阶段早期进行,相信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兴趣。

2.提高课程与实际关联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于如何增加工科教材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可以采用教材章节末尾详细举例本章知识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某个问题,或者在课程开始时先提出一个问题的方式,随着课程推进逐步利用课堂知识予以解决。问题选用要贴近实际,最好是高校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同时解答也尽可能用平实的语言,适当减少专业词汇,这样能够便于理解,大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此外,高??纬讨猩柚昧舜罅康氖笛榭纬蹋饫嗍笛榭纬掏肟翁媒萄呀?,关联性不强,现实中也存在学生本学期学完理论,下学期进行相关实验课时已将知识忘光的现象。因此,建议将实验课与理论课进行揉合,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渐进行一系列实验。同时实验内容也多以动手操作为主,尽量多安排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对实验的考核也要跳出实验报告纸。如果通过通信电路学习能够制作一个无线??仄?,或者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完成一次基于底层报文交互的文字聊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从这些成就中获得了实际应用能力,这对他们未来步入工作岗位是非常有益的。

3.丰富课程考查形式,重视学生素质培养考试是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也是检验学生的最公平方式,但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应多样化,加大平时考察与书本外考察比重。书本专业知识考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以调查报告、专业论文、动手制作等方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调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考试卷面本身应设置一些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利用课程知识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许给出的答案并不正确,但如果逻辑缜密或富有创新性,也应给予相应的分数。对于某些学科,可以将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校外活动内容纳入考察范围,对于课堂外获得的成绩予以鼓励,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第2篇

创新教育理念指导着高校教师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挥主动性。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相应的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预估,然后通过正确的方法开展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魏螅淌τΩ萁萄榭鼋蟹此迹宰约旱慕萄Х椒ㄊ欠袷视ρ男枰鲆桓鲇行У钠拦?,然后选择最佳的方式,开展以后的教学。创新教育理念背景下,学生应该扮演主角,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与实践中来,虚心求教,不断完善自己,坚持努力学习和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明确了自身在创新教育理念下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够明确给自己定位,并主动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二、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要形成朋友关系,只有这样,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才能够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要加强交流和沟通,从交流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予以纠正,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学科教学效果。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程安排方面更应该综合考虑时间的间歇性和学生知识储备的周期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此外,还应该加强教学内容的自主性,给学生适当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自由、民主。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置,制定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既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变得其乐融融,也可以充分达到师生交流的目的。

三、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学改革的解决方法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要重视高等教育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改革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将个性心理特性做具体分析,以此来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形式多样的、严格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让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实施有效的监督与评估,真正的实现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结语

第3篇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而课程体系的建设则要遵循教育目标的实现,即我们想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用什么方式可以完成教育目标,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如何组织,如何评价教育目标实现的效果。这里不仅要考虑作为个人发展的内在追求价值,还要考虑社会需求的外在价值,同时要符合学科知识的实践价值。作为高等继续教育,其面向的对象大多为谋求职业发展、提升个人职业价值、有一定基础或者对某个行业感兴趣的教育对象。普及化的教育已使继续教育的学历追求价值和目标被贬值,也使普通高等学校中的继续教育的学历化教育模式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从目前全国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课程实施来看,相当一部分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普遍存在办学定位不清晰、课程布局学科化、内容老龄化,课程类型单一化,课程开发与设计个人化,教学计划沿用普高模式、师资来源大多为普高兼职教师,致使成人高等继续教育学历文凭认可度不高,非学历教育实效性差的现状。2011年,陕西停办了138个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教学点,主要原因就是培养模式单一重复、办学条件差导致。传统的课程设置遵循的是学科知识分类的原则,而这恰恰与成人继续教育追求的目标价值偏离,严格意义讲,成人教育更重视其以职业定位的工作任务完成和超越发展,并以此进行课程设置,即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技术性与发展性,是个人、社会、学科价值目标的综合体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要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清华大学于2001年首先将继续教育从学历教育全部转变为非学历教育,随后各个大学根据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和市场需要,在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豆饷魅毡ā返榷嗉颐教宥阅ù笱С扇烁呓萄Ю?技能的采访报道,引发了成人继续教育改革的浪潮。上海市提出了高等继续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方针,打开了非学历的高等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据统计,2012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394.84万人次,当年已结业778.53万人次。部分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相继成立了迎合市场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培训项目。高等继续教育的课程建构开始以实践性、技术性和发展性为特色。随着高等学校与区域经济联动效应的增强,这种非学历教育将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同时对于高等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其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多重结构的动态课程组合模式将成为高等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

很多高职院校和专科学校升格后,其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遵循我国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在其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大量的以学术为导向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理论基础课程,而将自己本来应该拓展和深化的职业技能却丢弃了。虽然从其形式上似乎完成升格,但在教学中由于缺乏一定实践操作和谋生技能,而导致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就业不受欢迎的尴尬现状。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文化的传统观念导致低层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知名度一味模仿高层学校,而忽略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生未来发展;二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与产业界联系不是很紧密,依附于政府体制的拨款制度,对于服务社会的主动性不够强烈,大多数教师多是学院派出身,自身职业技能缺乏实践应用性,而我国此类学校在聘用教师这方面依然沿袭的学历本位,也导致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无法进入此类高校教师系统。职业教育和高等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学科特征和学术倾向,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个体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了社会对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价值的认同。因此,很多全日制高校附属的继续教育体系逐渐失去其市场的吸引力,而社会中大量短期的职业培训却受到相当的青睐,但基于市场化的短期培训又缺乏个体职业发展的延续性,从某种方面又不能够满足个体对继续教育的需要。据有关调查,很多应届本科生为了谋求更好的工作,纷纷通过社会中再培训机构获得一定职业技术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就业。这一现象不仅仅值得我们学历教育机构的反思,也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带来一定的启示。因此对于高等继续教育机构来说,如何迎合市场、保证个体职业发展的延续性,关键在于合理优化其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从教育者个体需要、职业发展空间、学科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来考虑设置动态的课程群。目前,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学历补偿性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发的行业项目培训课程。通过15家地方本科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课程结构进行调研,发现其学历补偿性课程体系大多是对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压缩,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这个问题目前也得到重视,一部分继续教育学院开始根据市场需要,除了对招生计划进行调整,也开始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和教育者需要,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课程结构优化,即将以理论为主导的课程结构转变为以应用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积极委派教师去企业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在学历教育中适当将项目课程纳入其培养体系,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俺扇烁叩冉逃目纬烫逑涤Ω冒ɡ砺厶逑岛褪导萄逑?。理论体系要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三、优化课程结构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第4篇

一是割裂高等教育供给者和公共财政的必然联系,剥离公共教育系统与政府间的行政联系,打破高等教育领域垄断局面,使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处于同一竞争平台上,实现教育供给者的多样化。二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充分引入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以激励公立高校革除科层管理的弊端,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二)大力发展私立高校,促进公办高校改制

给予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同等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使私立与公立大学按照同样的标准接受评估,取得学位授予资格,才能真正满足教育需求。另外私立高校拥有公立高校无法相比的自。这是因为,私立大学受外界干扰较少,尤其不大受政府的约束,其招生权、经营权归自己,可以自主制定招生标准,计划招生人数,自主设置专业结构,自主聘任教师,更重要的是,可以自主经营和确定办学方向,拥有自,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在公立大学中,按照“钱”和“权”的关系原则,大学从政府拿了钱,就不可能摆脱政府的干预。为了使公办高?;竦酶嗟淖?,必须对其进行改制,可以采取“公办私营”的方法,使大学的所有权仍控制在政府手中,而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起宏观导向作用以及引导社会的舆论监督,不给学校具体的指标,让学校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仿照私立大学的模式运行。

(三)明晰教育产权,逐步实现全面的高等教育民营化

第5篇

教育创新的灵魂在教师?!敖逃畲蟮奈侍馐墙淌Φ奈侍??!币虼?,造就高水平的高等会计教育教师队伍,是建立和培育高质量的高等会计教育资源、实现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创新、提高高等会计教育水平的关键。

当前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基础学科知识欠缺,体现在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与专业知识脱节;专业知识分工过细,体现在会计教师、审计教师、财务管理教师专业整合不够;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体现在多数从事会计教育的教师没有亲历过会计业务实践,或者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运用外语工具的水平不高,体现在不能很好地利用外语工具进行高层次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和联系实际不够,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选择上落后于现代电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水平的高等会计教育教师队伍,除了应具备系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会计业务实践经验外,还应能将会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熟练运用外语进行高层次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并能不断深入探索会计教育教学理论,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推进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允许高?;峒啤⑸蠹平淌τ谢嵬ü⒉峄峒剖χ匆档玫绞导土叮岣黄涫导椤M被褂姓叩髡?,允许注册会计师和财政、审计部门专业人员到高校从事会计和审计教学工作,让他们丰富的会计实践案例成为高等会计教育中鲜活的培训内容。此外,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应对从事高等会计教育教师进行入门资格限定,注重选拔培养、培训高等会计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高等会计教育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治国理政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创新驱动靠人才,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选拔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更是“育”人。21世纪是我国会计事业充满机遇、竞争和挑战的世纪,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要面向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始终坚定贯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高层次会计人才队伍这一目标,制定国际化的高等会计教育规划,通过学历教育和后续教育,通过加紧实施会计领军人才战略工程,通过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拔和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的业务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还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会计业务人才,促进会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时代赋予高等会计教育的历史使命。

三、创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互通渠道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必然联系。高等会计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其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到会计工作中去,接受会计业务实践的检验。因此,在高等会计教育中,要加快推进渠道创新,开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互通渠道,畅通“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教学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请进来”,就是除了从事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师外,要创造条件、出台政策,从外部请进来具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专家,不仅为未来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提供“聆听大师,对话前沿”的机会,也会促使专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从丰富的会计实践中提炼出更加符合时代特色的会计教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推进高等会计教育深化改革。

“走出去”,就是除了课堂教学外,要创造机会,让从事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师和未来的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够深入到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机关、会计机构的会计业务现场,通过真实的会计业务,消化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对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促进会计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提升。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互通渠道,实现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业务实践三方面的资源整合,让理论、案例与业务产生碰撞,形成高等会计教育教师和高层次会计人才多思、善学、实际工作能力得以提升的良好局面。

第6篇

关键词:生源减少高校格局高等教育三极化适应性调整职业素质教育就业能力等

1高校格局的改变、高等教育向三极分化

生源减少最终使高校现有的格局被打破,那些盲目扩张、没有专业特色、缺少政府支持的高校将随着招不到学生而倒闭,或被兼并。随着生源减少,考生报考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尤其是农村生源对学校的选择将决定某些高校的生存空间。因为原来相对信息滞后的农村地带的高中和农村考生(包括家长在内),过去参加高考主要目的是考上就行,至于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今后就业如何等不是特别关心,主要听学校及班主任的和任课老师的。学校往往为了升学率而让学生选择偏僻、偏远、有些专业和学校往年招生不足的报考(还有部分高校去中学做宣传工作等),而不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今后想从事什么行业去考虑问题,从而造成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强,毕业后就失业的问题。随着生源减少和信息交流的普及(尤其是互联网),以及当前就业出现的各类问题,不管农村和城镇的考生都会对报考专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目的性和个人志愿的唯一性大大提高。考生个性化提高和生源减少必将使高等教育向三极化趋势发展。

2极专业知名度高、社会口碑好、就业能力强的高校

无特色和知名度的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受生源减少冲击影响最大,从2013年后将逐步加大。另外还有一极国外高校的生源争夺!2高校专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前几年是高校就能招到学生,有专业就有学生选,最难办的是招生指标,尤其本科院校招生不愁,愁自己规模不够大(宿舍、教室等限制)。但是随着生源减少既是有了招生指标,对有些高??峙乱餐瓴怀芍副耆挝?,因此对开设专业的设置、调研、调整将显得非常重要,而不是随意设置或者跟风而设,或者起个好听的名字,要有科学性和前展性。真正赋予该专业具有生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的30%-70%应用到实际中去。真正改变学非所用,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感情”,毕业即转行,毕业就失业的现状。对于一本名校可能近几年招生无忧,而对于二本、三本和高职院校情况可能不容乐观,尤其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应抓紧培养自己的“名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应用率高、就业率高、社会口碑好、专业生命力强等),优胜劣汰加大高校专业调整,当然国家保护专业不在此列。

3职业素质教育提到应有高度、多方关注学生就业能力

职业素质教育是最近几年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也是知名企业和许多用人单位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整个国民素质提高了而大学生的素质提高的不快或者不够高,人们就有看法,各种看法说法都有。尤其是职业素质教育,光有高校氛围的熏陶、简单掉牙的课本程式不能满足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有多个案例实践分析,专业人士的熏陶等等。

第7篇

(一)目标和期望

1.目标

作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一部分,合作研究网络计划致力于帮助较小的、地区的和科研项目较少的高等教育机构调整研究体系,鼓励这些机构将研究活动聚焦于其优势领域;促进研究能力较弱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开展合作,从而提升双方的研究能力;帮助地区高等教育机构解决与研究相关的难题;提高创新体系中不同部门间、大学间的合作水平;通过合作研究服务地区的优先发展事项。[5]

2.愿景

澳大利亚合作研究网络计划制定了长期和近期愿景。长期愿景是在高等教育机构间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通过合作研究网络项目实现各机构的研究目标,提高各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能力,通过合作研究网络项目促进国家研究和创新的发展。近期愿景是提升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研究水平,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局限于此):增加合作研究的出版物数量,改善联合申请澳大利亚竞争性赠款的情况,增加研究活动或研究人员人数,增加具有较高学历的研究人员人数,提高研究管理的效率等。[6]

(二)申请资格和申请程序

1.申请资格

较小的、地区的和科研项目较少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具备一定条件时便有资格申请资金建立合作研究网络项目,并成为项目的领导机构。具体要求是:在2007年和2008年获得澳大利亚竞争性赠款少于250万美元,或者在2007年和2008年获得澳大利亚竞争性赠款少于1200万美元,且距离州政府100千米或者更远。依据这些条件,16个机构具备申请合作研究网络项目的资格,分别是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巴拉瑞特大学、巴彻勒土著高等教育学院、邦德大学、堪培拉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查尔斯达尔文大学、查尔斯特大学、埃迪斯科文大学、墨尔本神学院、新英格兰大学、澳大利亚圣母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南昆士兰大学、阳光海岸大学和维多利亚大学[7]。此外,《2003高等教育援助法》中表A和表B列举的其他学??梢宰魑献骰锇椴斡牒献餮芯客缦钅?,但领导机构必须限定于上述16所大学。另外,私立研究机构、国际机构和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机构也可以作为项目的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合作研究网络项目不仅可以利用国内资源,也可以利用国际资源。

2.申请程序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想要参加合作研究网络项目,获得项目资金,必须通过以下步骤。第一,合作机构提交项目意向书。项目意向书包括:项目描述,内容涉及拟参与的合作伙伴、项目目标和预期结果;简短陈述,阐述拟议项目如何帮助参与机构达成目标,特别是如何提高领导机构的科研能力,以及如何使合作机构受益;简要说明如何满足项目目标和选拔标准;制定参考预算,明确资金的数额、主要支出方向及每个参与机构可获得的资源;指出合作研究网络计划支持该项目的必要性;明确项目所需成本,制定项目实施时间表;说明从每个合作伙伴处获得的支持[8]。每个符合资格的领导机构只能提交一份项目意向书,但是可以作为合作者参与多个合作研究网络项目。

第二,管理者和合作机构讨论项目意向书。合作研究网络项目提案必须与参与机构的目标和任务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内容联系在一起。同时,合作研究网络中的合作关系要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并且能够提供潜在的长期利益。鉴于合作研究网络项目的重要性,产业、创新、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部会与领导机构讨论合作研究项目的策略

和期望。此讨论可能会修订拟议项目的范围、结果、资金数量等,但任何一项修订都要获得所有参与者的同意。管理者认同项目意向书后,申请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程序。第三,领导机构提交详细的资金支助申请。资金支助申请必须包括:最终讨论后的项目描述;简单陈述拟定项目如何帮助参与机构,特别是如何提高领导机构的科研能力以及如何使合作机构受益;简要说明项目如何满足目标和选拔标准;提供详细的项目预算;列出项目可利用的资源,包括资金、员工、学生、基础设施等;提供详细的时间安排;预测项目和各种重要的绩效指标可能产生的结果或利益;制定事务管理计划和风险管理计划。资金支助申请必须在第二阶段结束后的四周内提交。

第四,管理者对申请项目进行评选。合作研究网络项目需参加竞争评选,产业、创新、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部的官员和相关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估的标准主要有:项目如何满足拟定目标,项目如何支持参与机构的任务和战略方向,项目在研究能力建设方面预期的结果和效益,参与机构特别是领导机构的研究能力,参与机构提供的支持措施,合作项目是否能够长期持续,项目对政府高等教育创新系统的战略和结构改革的支持程度,项目对提升各机构研究质量的作用等。通过评估,管理者会最终选出符合要求的合作研究网络项目。

(三)资金管理和使用

1.资金管理

每一个申请成功的合作研究网络项目要和产业、创新、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部签署资金协议,获得相应的资金支助。资金协议的内容包括项目合作伙伴、项目总资金、约定的项目绩效指标和结果、约定的时间表和相应支出等。合作研究网络项目的领导机构必须提交一份年度报告,说明费用支出情况、项目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等。如果项目没有满足资金协议中的要求,产业、创新、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部有权力中止项目资金的投入。

2.资金使用

合作研究项目的资金可以用于保障该项目顺利进行,比如,为参与项目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支付的工资;为项目设立的奖学金;用于职工和学生的学术交流,联动监管或职工的发展计划,共享研究设施,购置研究设备;建立和加强合作经费等。领导机构一般获得项目资金,但也可能会转让一部分资金给合作伙伴。

二、启示

(一)设立专项资金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网络计划为提高较小的、地区的和科研项目较少的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水平和培训能力,设立了合作研究专项资金,鼓励这些机构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从而提高各自的科研水平,完善相应的研究系统。这一举措为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等教育机构间开展合作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充分利用各高等教育机构的资源,合作研究网络项目能够招募到高水平的研究人员,这样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由于机构间的合作研究较少,从而导致许多资源、信息以及优秀人才无法实现交流共享。因此,我国需要加强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研究,设立专项研究资金,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二)支持科研能力较弱的高等教育机构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网络计划重点关注研究能力较弱的高等教育机构。师资水平、地理位置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常常制约着这些高等教育机构科研的发展。鉴于此,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网络计划主要帮助这些机构提高其科研能力。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逐渐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科研创新似乎成了重点大学的专利,很多地方高校以及地理位置偏远的高校在科研竞争中缺少优势。然而,这些高校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快速提高这些高校的科研能力是当务之急。由于这些高校自身力量相对薄弱,政府部门应给予特别支持,鼓励开展合作研究,实现科研发展目标,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三)成立管理合作研究项目的专门机构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网络计划由产业、创新、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部监督和管理,该部门对合作研究网络项目的申请资格和程序进行严格要求,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密切监督。此外,该部门对合作研究网络项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即项目能否给澳大利亚创新体系、社区、企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带来利益。在这一专门机构的管理下,避免了权责不清造成的各种问题,保障合作研究网络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机构间合作不充分的现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促进合作的开展和进行很有必要。

第8篇

由于2011—2013年,河南省的从业人员各级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准确数据没有官方公布,因此,根据构造的模型,以2005—2010年为分析时间段,根据2005年河南省1%的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的数据,计算起始年份从业人员各级人均教育年限。对上述模型进行扩展,计算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①河南省劳动人口文化程度的分布情况。2005年和2010年河南省15~64岁劳动人口人均受各级教育的年限合计如下:2005年,受大学教育年限为0.16年,受高中教育年限为0.51年,受初中教育年限为1.60年,受小学教育年限为4.67年,合计6.94年。2010年,受大学教育年限为0.24年,受高中教育年限为0.60年,受初中教育年限为2.00年,受小学教育年限为4.96,合计7.80年。②河南省劳动人口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本文采用简化系数进行计算。概括起来,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率分别确定为1,1.2,1.4和2。根据确定的劳动简化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可以计算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为:2005年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4.67×1+1.6×1.2+0.51×1.4+0.16×2=7.624,2010年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4.96×1+2.00×1.2+0.6×1.4+0.24×2=8.68。则2005—2010年河南省劳动力人口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Re=(8.68/7.624)1/5-1=2.63%。同时可算出,这5年间河南省人均接受高等教育年限的年均增长率为:Rh=(0.24/0.16)1/5-1=8.45%。排除高等教育后,5年间河南省教育年均增长率为:[(8.68-0.24×2)/(7.624-0.16×2)]1/5-1=2.34%,即在河南省教育年均增长率2.63%中,高等教育贡献占2.63%-2.34%=0.29%,所以,高等教育在教育年均增长率中占Eh=0.29/2.63×100%=11.03%。③同期河南省GDP年均增长率。根据河南省2005—2010年生产总值数据[1],5年间,河南省GDP年均增长率=([23092.36/10587.42)1/5-1)]×100%=16.88%。④河南省高等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贡献的测算。教育贡献为:Ce=0.73×2.63%/16.88%=11.38%,即这5年间在河南省年均16.88%的增长率中,有16.88×11.38%=1.92%是由教育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为:Rh=11.38%×11.03%=1.26%。⑤结论分析。上述测算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河南省GDP年实际平均增长率为16.88%,其中约有1.92%是由教育带来的,所占份额为11.38%,即2005—2010年间,河南省教育对GDP年平均增长率的贡献为11.38%,其中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仅为1.26%。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1.与发达国家相比,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较低。

美国学者根据AngusMaddison(1987)提供的数据做出估算,河南省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只相当于西方六国20世纪50~7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与美国、日本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持平。[2]

2.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

将计算所得的2005—2010年河南省教育及高等教育对GDP年平均增长率贡献的结果与崔玉平计算的结果相比较[3],显示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尚未达到国家平均水平。1990—2002年,全国教育贡献率为14.32%,高等教育贡献率为2.387%。1996—2003年,全国教育贡献率为20.377%,高等教育贡献率为3.35%。2005—2010年,河南教育贡献率为11.38%,高等教育贡献率为1.26%。

三、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1.树立主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意识。

河南省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地认识到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高校的重大作用,切实根据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需求,结合我省区域产业特点,优化办学结构和专业特色,优先发展与全省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

2.保障国家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

首先,要认真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达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其次,要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用政策支持吸引社会投资办学力量、社会捐助,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第三,通过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科研服务,转化科技成果,为学校争取经费支持。

3.构建符合河南省产业特点的学科结构。

河南省高等教育要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优先发展与我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确定全省高校学科发展的格局。

4.建立运转顺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

建立高校、政府、企业、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通过产业园、科技项目合作、技术转化等方式,直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5.创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分层次与区域经济互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天堂91 | 成年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高潮无套美女 | 久久天堂|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精品久久久 | 亚洲欧美偷拍一区 | 182tv成人福利视频免费看 |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 | 91大神视频网站 | 国内91视频 | 国产综合免费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高清剧情介绍 |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 小早川怜子一区二区的演员表 | 91热热热 | 和老外做的h文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av久久不卡 | 免费级毛片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入口 | 91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 www.99国产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大伊人狠狠躁夜夜躁av一区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桃色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91视频网页| 国产天堂精品 | 免费成人在线播放 | 在线视频观看91 | 91视频在线免费 | 97在线超碰| 亚洲精品女人久久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