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16:17: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印刷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数字印刷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对数字印刷(DigitalPrinting)的标准定义,主要存在两个观点,一个是计算机行业的观点,另一个是印刷行业的观点。计算机行业把由数据输出到纸上的技术过程均称为数字印刷,不管它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因此也把这种意义上的数字印刷机称为打印机(Printer)。而印刷行业则把由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叫做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是用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它将各种原稿(文字、图像、电子文件、网络文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后,无需经过电分胶片输出、冲片、打样、晒PS版等工序和时间,而直接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CMYK四色数字印刷机上印刷或直接进行分色制版的一种新型印刷工艺[2]。
1.2数字印刷的工作原理数字印刷系统一般由图文合一的印前处理系统与数字印刷机或照排系统组成。数字印刷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彩色印品。操作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及其所提供的原稿输入计算机(印前处理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图文数据的处理,对图像进行色彩、阶调、层次等有益的调整,进行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创意、修改以及文字合成等,再将图文信息进行编辑排版,最终将理想的图案、文字编排成用户满意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数字化的信息最后经过RIP栅格化处理,生成相应的单色像素数字信号,然后将这些数字信息输出到电子数据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进行分色制版;也可以将数字信号传送到印刷机的激光器上进行调制,发出相应的单色激光对印版滚筒进行扫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版滚筒经感光后就能吸附油墨或墨粒,这样就可把图文信息转印到呈印物上,完成印刷[3]。
2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
2.1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静电成像(Electro-photographic)又称电子照相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在光导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再利用带电色粉与静电潜影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实现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色粉影像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将小颗粒的粉末附着固定在纸上成像。打印的程序各厂牌虽有不同,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是将打印的资料转换成小点之后,以激光把小点扫描到一个旋转的滚筒上(滚筒用对光高度敏感的材料制成,并带有正静电荷,被激光扫描到的部位则转为负静电荷);当滚筒转到粉末槽的旁边,粉末带正静电荷,所以立即附着在激光扫描的部位,即是要打印的影像;这时一张带负静电荷的纸在滚筒下方出现,所带电极强度较激光扫描到滚筒上的略大一些,于是滚筒上的粉末就被吸到纸上,加热固定之后,打印就完成。这一流程单色走一次,彩色要走4次(CMYK四色粉末各走一个滚筒)。成像的粉末非常细小,通常是固体粉状[4]。
2.2喷墨成像数字印刷技术喷墨打印则采用不同技术,以小滴的墨水滴到纸上,组合成像,墨滴非常小。滴墨的位置靠喷墨头准确的精细移动,用多个不同彩色的墨水匣,可以打印出完全色彩的影像。一般要求油墨中的溶剂、水能够快速渗透进入承印物,以保证足够的干燥速度;油墨中的呈色剂能够尽可能固着在承印物的表面,以保证足够高的印刷密度和分辨率。因此,所使用的油墨必须与承印物匹配,才能保证良好的印刷质量。
按照喷墨的形式把喷墨成像分为连续喷墨和按需(脉冲)喷墨[5]。连续喷墨所喷出的墨流是连续不间断的,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细小的喷嘴,在高速下分散成细小的墨滴。当每一滴墨滴离开喷嘴的时候被充以静电荷,通过改变电场的有或无来实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按需喷墨也叫脉冲给墨,它是将计算机里的图文信息转化成脉冲的电信号,然后由这些电信号来控制喷墨头的闭合,即实现承印物上的图文区或是空白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喷墨技术要属压电陶瓷技术。
2.3磁成像数字印刷技术磁记录成像技术与磁带的记录技术采用的是相同的记录原理,即依靠磁性材料的磁子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定向排列,形成磁性潜影;然后再利用磁性色粉与磁性潜影之间的磁场力的相互作用,完成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磁性色粉转移到承印物上[6]。
磁性色粉采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氧化铁,这种材料本身具有很深的颜色,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制作黑白影像,不容易实现彩色影像。
3数字印刷的应用
数字印刷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业印刷、情报印刷、包装印刷、报纸印刷、卡片印刷、制罐印刷、短版印刷、按需印刷等。由于数字印刷的特点,它已经在印刷业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尤其在欧美市场,已经形成与传统印刷并驾齐驱的态势。
4结束语
数字印刷技术以其不同于传统印刷技术的方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并引起广大关注。同时由于数字印刷开发的是以一个新的概念来开发的市场,与传统印刷业务也有本质的区别,所以随着我国印刷业务朝向短版、快速、个性化发展的领域进军,数字印刷将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我国得到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净.数字印刷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贝内特.数字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
[3]时永青.数字印刷及其与传统印刷之比较[J].印刷杂志,2004(2)
[4]胡维友.数字印刷与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5]刘全香.数字印刷技术[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6
[6]任云.数字印刷中的成像技术[J].今日印刷,2006(3)
一、敦煌版画研究方兴未艾
进入本世纪,敦煌学各学科的研究向专题化、纵深化方向,随着俄藏、全国散藏敦煌文献的刊布,敦煌版画资料进一步扩充,对敦煌版画进行全面整理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2002年敦煌研究院将“敦煌版画研究”立项为院级课题,马德博士任课题组负责人,组织敦煌研究院和兰州部分高校从事美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8 人组成课题组。本课题分为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研究,课题组成员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就敦煌版画的价值与性质、版画对印刷术的、版画与民间美术、版画的制作与制作者进行研究。第二阶段是雕板复制试验,依照现存版画作品的尺寸,原大复制模板。
2004年8月,理论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组8篇论文以“敦煌版画研究”专题发表在2005年第2期《敦煌研究》上。马德在《敦煌版画的背景意义》中指出,敦煌出土的佛教版画表现了佛教信仰的一种新方式,它与敦煌石窟艺术一脉相承,是敦煌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技术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印刷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邰惠莉《敦煌版画叙录》对版画材料进行全部普查,普查包括法藏(法国图书馆、法国集美博物馆)、英藏、俄藏、日藏(天理图书馆、龙谷大学图书馆、滕井有邻馆、唐招提寺、国会图书馆)、北图、上博、上图、津艺、北大、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国内外十几个单位所公布的敦煌文献材料。收录版画作品种类超过120种,数量约250件。以馆藏发表号依次排列,每条列卷号、名称、说明(尺寸、内容、题记、印章)等项著录。所著录的条目内容绝大多数为佛教题材,仅见一幅历日十二生肖图。
余义虎《敦煌版画的性质与用途》一文,首先探讨敦煌版画的佛教属性是佛教的信仰和宣传用品,反映了对佛教的需要和佛教对社会的适应,显示了佛教社会化的性质和佛教艺术大众化的形式。其次探讨了敦煌版画的二种用途,第一类为施主们根据版画内容,通过悬挂念诵或携带的方式表达对佛教的信仰。第二类反映了佛教信众在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基础上,也希望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再次探讨了敦煌版画的传播学意义,敦煌版画具备了传播的性质、功能和作用;敦煌版画是当时最先进的传播方式;敦煌版画艺术所具有的民间性;敦煌版画传播的地域、内容、形式的局限性;敦煌版画作为最早的印刷品,在中国传播史乃至人类传播史上,都具有变革性、转折性、突破性的重大意义。
吴荣鉴《敦煌版画制作的几个》重点讨论敦煌版画的作者、制作材料、版式。从现存敦煌版画的发愿文、雕版匠人题记上所反映的信息推测,版画制作者有官有民,有僧有俗,有官府所为,亦有个人行为。制作材料,推测或为敦煌地区常见的木材所制。敦煌版画捺印品的版式,大致为多方连续式、田相式、立轴式、供养式、扉页式、插图式、边饰尾花式、经变式、曼荼罗式9种。作者亦归纳了雕版捺印品的几种构图形式。
王怡,邹晓萍《敦煌版画艺术的风格特点》一文从绘画艺术角度解读敦煌版画构图布局和技法。将版画分为佛经扉画、单叶佛像、陀罗尼经咒、捺印佛像4类,不同类型所采用的不同表现手法对传达绘画内容的作用,注意到版画和绢画、壁画的关系。认为敦煌版画体现了自由奔放、大胆随意的艺术风格;内容题材在创新基础上对壁画、绢画的继承;多样艺术手法在处理繁简不同作品时的灵活使用;印制方式的多样性,套色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版画艺术的表现效果。
周安平《由敦煌雕版佛画管窥中国古代版画的美术作用》一文,首先指出,雕版绘画形式是对其前的古代美术的继承,是在古代、异域美术及相关工艺上,与本土文化的浸润而衍生发展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双重意义。第二,雕版佛画对佛教美术发展的影响。晚唐五代的敦煌,稳定,佛教信仰昌盛,雕版印刷是当时最先进的传播工具,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佛教信仰形式和教义的传播。第三,雕版佛画影响到后世木刻年画。敦煌五代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民间活动中,几经演变成为多种民间美术形式。从纸马、门神,发展到木版年画,从中皆可看出敦煌版画对其的影响。第四,中国古代雕版佛画对亚洲及世界美术的影响。日本最早接触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北宋初年来华的日本僧人带回日本的三幅雕版佛画,均保存完好。中国木刻佛画、民间年画以及明代小说插图、水墨画,为浮世绘画风提供了大量的艺术技巧,对浮世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章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展示雕版印刷技术对欧洲木刻宗教画版式和构图的影响。作者指出,中国古代雕版佛画,作为一种方便传播、适合群众从事简化佛事活动的宗教工具,以其生动,简便的可视形象宣传佛教,对后世的版画及年画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原动力,在与亚洲、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中甚至影响到日本版画及西方近代美术,在美术发展史上有着不朽的价值和地位。
王锡臻《敦煌版画与民间美术研究》一文侧重敦煌版画的民间性质。敦煌版画最初是作为佛教的信仰和宣传用品的,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迎合信众的精神需求,选择佛教与民众生存有关联的内容为题材,变早期佛教美术的偶像崇拜为具有功利性很强的实用美术,选取具有求生、祈福、攘灾除祸的佛教义理制作版画,含有中国民间美术的观念。民间艺人是敦煌版画的创作队伍中的生力军,民间艺人来自于民间,他们在版画的创作中往往把民众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以及民众自身的需求等主体因素注入作品之中。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区域封闭性质,具有本乡本土的特点。敦煌版画实用民间美术象征性的图形语言,画面中的桃、鱼、童子、金山、银山等,传达民众对美满生活的祈盼与向往。不同的使用目的,决定了敦煌版画不同的艺术形式。作品质量的精美与简率的差异性,反映出当时不同阶层喜好差别及使用场合的不同要求。敦煌版画作为当时最为先进的传播方式,在敦煌地区的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流布,在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怀抱感恩之心的李莉董事长总是不忘各级领导、行业协会、新老客户和合作伙伴对长荣股份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为此,2011年12月7~9日,由长荣股份精心策划的以“新空间 新发展”为主题的2011智胜未来“长荣杯”纸包装精品大赛颁奖盛典暨客户答谢年会在万丽天津宾馆隆重拉开帷幕。在此次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长荣股份用户不仅全面展示了其采用长荣股份印后设备制作的纸包装精品,还共同探讨了我国包装印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空间 新发展
2011年3月29日,长荣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300195),实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上市的过程是长荣股份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完美体现,而上市的成功标志着长荣股份的新征途即将启程,与此同时长荣股份也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2011年12月8日上午,长荣股份新工厂全面运行暨长荣印刷包装艺术展馆剪彩仪式的成功举行,意味着长荣股份在新的起跑线上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新工厂的全面运行将大大提高长荣股份的设备产能,从而满足更多海内外用户的需求,而长荣印刷包装艺术展馆则将进一步向业界传递最新的包装印刷理念、技术和产品。
剪彩仪式上,李莉董事长、中国印刷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连章、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武文祥、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文慧分别致辞。李莉董事长表示,创建16年以来,长荣股份始终以“诚信有恒 品质有恒 服务有恒 创新有恒”为宗旨,通过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长荣印刷包装艺术展馆旨在面向客户、面向行业、面向社会,普及印刷知识,宣传行业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其中,2011首届“长荣杯”纸包装精品大赛的参赛精品是展馆的一大亮点,希望这些作品的展出能推动业内更多纸包装精品的问世。武文祥名誉理事长指出,长荣印刷包装艺术展馆可谓企业展馆的后起之秀,展馆以中国四大发明为起点,以印刷术的起源、发明和长荣的发展为主体,力求突破传统方式,融入时代元素,应用数字技术,在有限的时空里展现包装印刷先进技术,特别是展馆与生产车间相连接,大大提升了展示效果。
剪彩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长荣股份新工厂和长荣印刷包装艺术展馆。新建的生产车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宽敞、明亮、干净,这种整齐有序的车间环境正是领导者高管理水平的有力印证。走进展馆,一股人文气息便扑面而来,令参观者仿佛徜徉于历史长河之中,参观路线就是一条印刷业发展轨迹,从古到今,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同时也记录着长荣股份的发展历程――从初建的名片机制造小厂到上市的中国印后设备领跑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长荣股份从此在业内树起了一面旗帜。
新平台 新承诺
新工厂和长荣印刷包装艺术展馆可谓长荣股份在未来持续领跑包装印刷行业的“硬实力”,而长荣股份的“软实力”也毫不逊色。“2012年,长荣股份将践行‘365’服务新标准的承诺,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生产、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李莉董事长如是说。在承担企业责任的同时,长荣股份也一直将行业责任视为己任。2011年12月8日下午,以“新空间 新发展”为主题的2011智胜未来“长荣杯”纸包装精品大赛颁奖盛典暨客户答谢年会在一片欢歌笑语声中正式开始,8个奖项、75个奖杯和证书花落各家,这些沉甸甸的奖杯和证书正是长荣股份履行行业责任的最佳见证,而此次大赛也将成为众多包装印刷企业探讨包装印后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交流平台。
颁奖盛典上,李莉董事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双儒、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褚庭亮分别致辞。张双儒常务副理事长指出,长荣股份举办“长荣杯”纸包装精品大赛,为促进包装从业人员的设计水平、后加工的技能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此次大赛也为2012年第三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印后整饰工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众多获奖用户中,有这样一群用户,他们伴随着长荣股份前进的脚步而成长,同时也见证了长荣股份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作为此次大赛组委会的代表,北京金鹰包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陵发表了公正的讲话:“此次大赛共有70多家用户参加,选送作品共计几百件,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此次大赛获得了业内同行的热烈响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实也证明,配备长荣股份的印后设备使众多用户的包装产品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伟说道:“深圳劲嘉集团与长荣股份拥有共同的企业发展理念和创新理念,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截至目前,深圳劲嘉集团共采购了长荣股份的印后设备超过100台(套),采购资金超过1.3亿元。可以说,我们与长荣股份共同成长,未来也将与其继续携手共进。”优秀论文奖获奖者――陕西金叶印务有限公司王志宇感慨道:“长荣股份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点:诚信,即实事求是,不浮夸;创新,即基于用户需求不断创新,并与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长荣股份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用户的发展。”
颁奖盛典尾声,长荣股份监事会主席、客户关系经理巴崇昌揭晓了长荣股份“365”服务新标准,这是长荣股份在这新旧交替之际给予客户的一份新承诺:2012年凡符合公司VIP标准客户新购设备均实行3年免费保修服务;全国主要市场陆续投资设立6S服务中心;服务人员5小时内到达(主要市场),紧急维修配件24小时到达,常用备件5天内准时到达。“365”服务新标准也将引领行业服务新标准,使长荣股份的售后服务迈向一个新台阶。
包装印刷课程的开设以理工科包装设计相关专业为主。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包装印刷课程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教学中忽视印刷的工艺性特征,学生的积极性很难提高。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实践课程授课时间明显少于理论授课时间。并且专业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应用性,限制了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思路
基于包装印刷专业的教学现状,项目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发展性特征使其适用于高校的包装印刷课程教学。引入项目化教学具有必要性,其具体改革思路应从理论改革、实践改革以及教学考核改革三个方面入手。
1.改革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包装印刷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在尊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入项目化思想,以对现有的教学提供一种灵活的和必要的支撑。根据目前高校教学特点,我们将包装印刷理论课程分为三个方面。即印刷基础知识与理论、包装印刷技术基础以及包装印刷综合应用。三个方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呈递进式的发展关系。此阶段应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但依然要采用必要的项目教学法,尤其是在综合应用环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三个层面的相互组合。
2.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包装印刷专业的核心,通过实践教学将学生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其职业化水平。这环节中,教学改革要从师生之间关系的转变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此阶段,项目教学可与普通教学方法并行存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安排实验教学并获得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尽量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或者项目的某方面。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还需要将项目教学内容有机的串联在起。导入项目教学方法的实验流程主要是从印刷要素的设计出发的,其中主要是指纸张、油墨的检测、照排版面的知识以及相关实验;图文信息处理及组版,包含版面、照排和出片的知识和相关实验。在出片环节,主要的工艺流程为胶片照排以及质量控制,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印刷工艺和印刷方式。使印刷包装专业教学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发挥教学实践的积极意义。
3.改革成绩考核机制
在传统的包装印刷教学中,由于缺乏正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能对学生正确的评价,使人才的输送受阻。因此教学改革思路应从学生的评价人手,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笔试表现、实践环节的参与度以及实验完成效果,尤其是对其所表现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总之,考核过程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提高学生的专业性,也确保评价的合理性。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1.实施方案
可将项目化教学法作为高校包装印刷课程的一个环节,使其与包装工艺保持一致。从产品选材、包装装潢、结构到包装实现的综合角度来实施包装印刷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此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法实施包括设计与项目教学具体方法的引入;将课程基础理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对相关知识进行项目设定;在实践教学环节将项目具体化,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或独立完成项目内容,掌握教学技巧,并了解教学中的问题;最后对项目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实施方法
项目的实施需要多种方法的支撑,如项目题目、项目设置技术要素以及项目目标完成以及项目的考核方法。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下发每个小组的项目任务。在任务内容的选择上,最好是对知识点相似而完成的过程稍具差别。安排小组组长负责任务的组织以及成绩汇报,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组问讨论。教师在这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指导并合理控制项目完成进度。
3.实施实例
包装印刷课程教学中,凸、凹、平、孔类型印刷方式的制版工艺和具体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教学内容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使教学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过程为设计一个“制版工艺流程和应用研究”的项目。其研究要求包括制版的设备型号选择、制作原理、流程及工艺、制版质量控制、成本核算等。并将研究成果以PPT论文的方式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对PPT课程进行预习,并以凸、凹、平、孔四种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配小组以及小组成员的任务。合理设计时间节点,注意学生完成任务的节奏和效果。研究结果汇报采取集中汇报的方式,教师要做好相关的答疑工作,内容的选择要与企业之间保持一致。可以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加深对制版的了解,实验过程结束后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并且要加强认知。根据不同小组的汇报,也可以掌握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别,从而合理的安排下一阶段教学任务。
总结
[关键词]PDF417条码 条码隐形 条码加密 药品防伪
中图分类号:TD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06-01
目前国内外条码技术的发展,各种成熟的二维条码技术等用于药品防伪,其中PDF417条码应用最为广泛。虽然PDF417条码有这么多年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但PDF417条码需要占据商品包装上一块专门的区域,且其视觉效果不太理想,影响包装装潢。同时其容易伪造,防伪效果不太乐观。而隐形条码技术是直接将条码以不可见的形式,藏于图片(可以是商标)或照片上,既不破坏包装装潢整体效果,也不影响条码特性的目的,同样隐形条码由于其不可见性,一般制假者难以仿制,其伪装效果很好。[1]
1.隐形红外油墨的配制
1.1 油墨的构成要素[2]
①颜料(色料)
无机颜料具有遮盖力大、比重大、吸油墨量小、着色力低、价格便宜的优点,但其色彩的鲜艳度、耐光、耐酸碱性都不如有机颜料,所以仅在非彩色油墨中使用。
②连接料
连接料是油墨中的流体组成部分,颜料颗粒均匀地分散在连接料中成为浆状胶体,印刷后在承印物表面干燥并固定下来,形成油墨,并使印刷制品有一定的光泽度。
③充填料
充填料是白色、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粉状物质,是油墨中的固体组成部分。它的使用是为了降低一些颜色的饱和度,减少颜色的用量,降低油墨的成本。同时,调节油墨的性质,如流动性、粘度等。常用的填充料有:氢氧化铝、硫酸钡、碳酸镁、碳酸钙、铝钡白等。
④辅加剂
辅加剂的种类很多,加入辅加剂主要是为了改善油墨的印刷适应性。常用的辅加剂有干燥剂、调油墨、冲淡剂、撤粘剂、提色剂等。隐形油墨的核心技术是油墨中的染料(或颜料)。本论文采用化学燃烧法制备的稀土离子 Er3+/Yb3+ 共掺杂 ZnO 粉末作为隐形油墨的染料(或颜料)。
1.2 制作工艺
首先将选好的比重为10-15% 红外上转换材料比重为10-20% 白色蜂蜡、比重为5-10% 乙基纤维素、比重为1-3% 抗氧化剂按所述重量比备好,置于球磨机中球磨至纳米级,再将比重为40-60% 透明植物油、比重为1-3% 抗氧化剂与上述纳米级粉末混合研磨,将其密封包装即为成品油墨。
2.条码的隐形
隐形条形码有以下特点:
①隐形条形码是用一种特殊的油墨印制的条形码,它的印迹无色、透明,覆盖在印刷品上不影响原件的外观效果;
②由于人眼是无法直接观察到条形码,所以不易被仿冒,也不可复印或复制。其高保密性实现了自我保护的防伪功能;
③隐形条形码识读系统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半导体激光技术和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条形码智能化识读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
3.防伪条码在防伪包装盒中的应用
首先,可以将隐形条码印刷于包装盒外,以防止产品在流通时出现窜货的现象,保证条码与产品唯一对应。其次,还可以在摇盖与包装盒开启处用印有隐形商标的标签封连,这样的设计就可以达到开启需破坏标签的作用,从而既可以可防止产品在运输、销售时,被倒货的现象,又可以杜绝条码被再次使用。第三,为了保证条形码与商标在运输,销售时受污损,可在印刷好的条码与商标上涂覆一层塑料透明薄膜以保证条形码与商标在运输,销售时不致污。[3]
如图1所示的防伪防窜货包装盒。首先,包括盒体1,包装盒体1至少一侧设置有隐形防伪条码2。该条码可以是一维条码,或二维条码。其次,这种防伪防窜货包装盒,盒盖开启处设有连接摇盖与盒体的防伪标签3,防伪标签上印刷有厂家商标。第三,为保证查伪的准确性与灵敏度,整个商标4均在摇盖或盒体那一面的标签上。
如图2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隐形防伪条码和厂家商标均由隐形油墨a直接印刷于基材b上。隐形油墨可以选择隐形红外油墨,隐形紫外油墨等。其中隐形红外油墨为最优选,原因是隐形红外油墨才在研究的起步阶段,用隐形油墨印刷的图文目前不易被仿制,并且用隐形红外油墨印刷的条码识读主要依靠红外识读设备,而这类设备目前已经很成熟了,易于制造。此外,红外线比紫外线安全性更高。为进一步保护条码在运输、销售时不致污损,防伪标签与盒体上的条码均覆有透明塑料薄膜c。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与印刷品经加热、加压后粘合在一起。[4]
该设计在传统的包装盒生产结构上增加了防伪标签设计,在包装盒生产工艺上增加了防伪印刷,实现了条码隐形,商标隐形等技术。首先,每一包装盒都有自己唯一编码,其次,装入其中的产品与包装盒之间形成了一种开启包装必须破坏防伪标签的关系,从而,产品与包装盒唯一对应,保证产品与编码唯一对应,既有防伪作用又有防窜货作用。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保证商家利益,保持市场稳定。
这种防伪包装盒可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烟、酒以及各类化妆品等包装并实现其在物流运输、销售中防伪防窜货的功能。
结语
本文提出采用市场上还很少使用的红外上转换材料作为颜料。原因有三。第一,红外上转换材料发光特性好。第二,红外上转换材料有好的理化特性。第三,红外激发光光源、发光材料以及检测器(人眼)能够达到良好的匹配。使用合适的配方来配制隐形红外油墨,用这种油墨可印刷条码、商标,就可做到使所印制的图案一般情况不可见,在红外激发光照射下方可显现出来,用这种技术设计的防伪防窜货包装盒就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三点不足。
参考文献
[1] 李维安.国外药品包装情况.食品包装技术.2007,6:54.
[2] 朱崇恩.隐形红外油墨的配制和应用.化工进展.2002,21(11):851.
[3] 陈伊凡.隐形红外油墨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印刷技术.2010,17:78.
关键词:环保型;水性油墨;配制
中图分类号:TS802.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水性油墨是以水作为溶剂的,油墨转印到承印物后,水分挥发到环境中或者渗入到承印物中,油墨随水分的挥发而干燥,具有无毒、无刺激气味、无腐蚀性的优良特性 ,可广泛应用于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产品,水性油墨因为具有环保的优势,被称为“绿色”印刷油墨。由于水墨具有不易燃的特点,还可消除印刷车间内易燃易爆的隐患,有利于安全生产。据统计在网版印刷中,国外水性印墨的使用率巳占50%以上,国内水性油墨的应用也呈逐年较大幅度上升趋势。由于水性油墨使用的溶剂是水和少量乙醇,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有较大区别。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区别其与传统油墨的异同点,充分掌握水性油墨的网版印刷特点及印刷适性,以保证印刷产品的质量。
1.水性油墨的成分与结构
近年来,随着树脂的不断改性,涂料、油墨类新产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达国家为考虑环保的要求,已经开发出诸多的水性油墨,我国水性油墨的年产量大约为十万吨。水性油墨印刷适性好,四色套印及专色印刷均可使用,可印刷多种承印物对于织物、无纺布塑料、硬膜铝箔、真空镀铝膜等的印刷多数水性油墨,均可通用并可进行表印、里印,复合印刷,不像溶剂型油墨需要多种油墨和相配套的溶剂。在网版印刷中要求油墨必须具有良好的透过性,与传统油墨相比水性油墨的颗粒更细,其透过性更好。因此,十分适合高网目的精细网版印刷。目前超微粒水性油墨可以用500目丝网进行印刷颜色可印8色,用电脑可配出6000色。水性油墨的耗墨量低,每平方米满版印刷的用墨量大约只有溶剂型油墨50%,每公斤水性油墨大约可印刷50m2的图文。
目前,用于水性油墨的成膜物主要是丙烯酸树脂类,这是由于水性聚丙烯酸酯类具有稳定性高、光泽性好、流变性能和表面吸附性能好的优点。水溶性树脂能使颜料颗粒均匀分散,使油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流平性;产生与承印材料的黏附力,使油墨在印刷后形成均匀的膜层。本实验运用溶液聚合法,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a一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乙酸乙烯酯、氨水、三乙胺作为主要反应试剂,并添加过硫酸铵(引发剂)、亚硫酸氢钠(还原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制取丙烯酸类树脂。将上述树脂加入颜料、消泡剂、分散剂等制成水性油墨,经测定其成膜性、干燥时间、耐水性、耐磨性能,达到了水性油墨在印刷上所要求的标准。
2.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2.1基本单体的配制:将甲基丙烯酸甲酯150g,a一甲基丙烯酸75g,丙烯酸75g,丙烯酸丁酯30g,乙酸乙烯酯试剂(30g乙酸乙烯酯,20g丙烯酰胺)混合均匀;
2.2将混合均匀的基本单体取1/3量加入至2000mL三颈烧瓶中,然后加入水220g和异丙醇150g,加热,搅拌至回流(约80℃左右),加入还原剂0.7 g、引发剂1.1g,同时开始滴加剩余2/3量的单体和乙酸乙烯酯试剂,滴定时间约1 h:
2.3.当全部单体滴完毕,约85℃左右保温2 h并加入阻聚剂,2 h后降低温度至60℃,加入氨水进行中和,同时用水进行稀释,并调节PH值为8~9左右,继续搅拌0.5 h后,将其冷却至室温后再倒出。制备的水性树脂的性能如表l所示;
2.4.将制备好的树脂加入240 mL的水/醇混合液(4份水和1份醇),搅拌均匀,再加入到具有剪切、搅拌、乳化功能的SFJ容器中,然后再加入分散颜料(W一45色素碳或卡博-400R碳黑,即CB-400)100 g、消泡剂10mL、分散剂10mL及其他添加剂;
2.5.将其在SFJ容器中高速剪切、乳化、分散,再经砂磨,然后再加500 mL水/醇混合液,继续搅拌30min,产品倒入过滤器皿中,抽滤,得油墨成品,使用时继续加水或醇调节至所需的黏度。制备的水性油墨的性能如表2所示。
表1 制备的水性树脂的性能
注:黏度依据GBl723―9。
表2制备的水性油墨的性能
注:性能测试都是在塑料薄膜上进行的印刷试验,膜的溶解性是指在水中浸渍60 h、4%醋酸中浸45 h,膜的颜色不脱落。
3.网版印刷中水性油墨所耍注意的事项
3.1.黏度直接影响着油墨的转移性和印品质量。因此对油墨黏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印刷过程中水性油墨的黏度过低,会造成色浅网点扩大,传墨不均匀等弊病;黏度过高则油墨的转移性能较差,易出现脏版、糊版等弊病。与同类产品相比,本实验得出的产品有较好的固含率和黏度,实验测试表明由丙烯酸树脂配制的水性油墨,其性能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要求;
3.2.pH值也是水性油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水基油墨的pH值控制呈碱性主要靠胺类物质来维持,本实验采用氨水+三乙胺来调节pH值。pH值太高会影响油墨的干燥速度,pH值太低则油墨的黏度升高,干燥速度变快容易造成印版堵塞引起脏版;
3.3.在聚合的过程中分批加入烯酸可以提高产品的亲水性,可以使聚合反应更加充分。聚合温度不要超过90℃,聚合时间以4 h为宜,中和液选用氨水+三乙胺比较稳定;
3.4.使用水性油墨时应将其搅拌均匀,测量黏度合适后倒入墨槽,若黏度不合适可用稀释剂或增稠剂进行调节,并注意控制油墨的pH值,一般掌握在8~9.5。印刷过程中由于氨水的挥发性,PH值下降导致黏度会升高,所以要经常观察油墨的使用情况。发现油墨黏度升高或pH超出控制范围时,应及时采用稀释剂和pH稳定剂进行调节以保证黏度和pH值的稳定,实验经检测证明油墨的pH值控制在8~9较好3.5.由于水性油墨为纯水性体系,因此使用中要注意不要将水性油墨与醇性墨和溶剂型油墨混合使用,或在墨中加入有机溶剂,以免出现印刷质量问题。
3.6.性能测试表明,加入聚乙烯醇以及乙酸乙烯酯改性后的丙烯酸树脂对PE薄膜的印刷比较适合,其各方面的性能都较优。与同类产品相比,其性能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要求;
3.7.油墨细度在网版印刷中至关重要,不仅会对油墨的着色力、色相等性能产生一定影响,还会影响到油墨的流变性,油墨颗粒太粗容易引起网点边缘发毛、印刷图文不清晰、糊版等弊病。但是如果油墨颗粒太细则油墨的流动性太大,易造成网点扩大,影响印品质量。因此要根据承印物特点和印刷设备等选择合适细度的水性油墨。
4.水性油墨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水性油墨所具有的优良环保特性,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开发和使用水性油墨,以逐步取代溶剂型油墨。以水性油墨印刷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包装印刷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从国际包装印刷的发展趋势来看,水性油墨已从单一的纸箱墨向各种基材、多套色印刷发展。
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已禁止使用含苯的溶剂型油墨,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环保型油墨。目前,美国塑料印刷中有40%采用水性油墨。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塑料薄膜印刷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水性油墨,英国巳立法禁止使用溶剂型油墨印刷包装食品用的薄膜。近年来,我国对食品的包装也做出了一些规定,水性油墨印刷的地位在我国正得到不断提高,而且受到更多的关注,市场份额正在日益扩大,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董明达,王城.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7.
[2]杨勇.水基油墨稳定性、抗水性和光泽度的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2.3.
关键词:平面广告;招贴;边缘学科;经济学;传播学;艺术学;信息学
现代广告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形象化的趋势尤为明显,成为当代广告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中,众多的产品已经大大的超过了社会大众的需要,为了推销过剩的“人造物”,只有利用“形象”的魔力来撑大消费者的胃口,以便创造更多的商业利益。而在这个过程中,广告形象的魔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的广告世界是一个完全视听化的世界,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形象世界,广告形象的煽情无时不在,我们正生活在被广告形象包围的世界当中。
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传播手段的革新,广告设计的空间正由二维向着三维扩展,现代广告运动正以“广告策划为生命,广告创意为灵魂,广告文化为躯体”的大趋势迈进。广告活动伴随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因此广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中外社会发展的轨迹、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所以各国广告的发展史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形态:广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洞穴壁画不仅是为了记录而创作的。也兼有“公告”的效果。原始人岩画中的动物形象,造型简练,富于标志化,是最早用于视觉传达的图形。人类早期文字——象形文字,是最早的图形符号。文字的应用使传达方式走向发达。距今约10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大分工已经出现,比如这一时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便出现了农业,制陶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生产的分工,出现了新兴产业——制酒业。
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形成,产品交换逐渐形成,黄帝时代出现了货币交换形式。奴隶社会,商品进一步发展,城市和集市开始出现。在早期的商业活动中实物陈列和叫喊是最早的广告形式。据记载古代地中海地区曾有繁荣的商业贸易活动,雅典人曾在大街小巷以顺口流的形式叫卖化装品。所有这些古老的广告形式都是利用听觉和视觉扩大商品宣传,招徕顾客。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原始形式的广告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丰富的繁荣程度,幌子,招牌,旗帜,门匾,电堂等都是沿用于各朝代的广告形式。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木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广告也出现于商业广告之中。印刷述的发明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国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到北宋毕发明活字印刷术,先有刻印的佛经、佛像,后来又有印刷用的历书、文算、医书、书籍。随着印刷品的产生,文字、插图和版面设计的雏形也就出现了。
中国最早的招贴出现于11世纪(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的广告),是功能和形式完备的真正意义上的广告。广告媒介大众化时期,近代广告——以印刷报刊为主要载体,1450年德国人古腾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一新的科学技术在广告传媒上的应用使人类的广告活动由“原始状态”的准广告行为挺进到印刷广告的新时代。论文毕业论文
广告媒介的大众化时期是随着现代形式的广告媒介——报纸的出现而到来的。西方的第一份印刷报纸是160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发刊的,这一年里,这份报纸载有一份书籍广告。杂志也陆续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杂志是创刊于1731年的英国杂志《绅士杂志》,同一时期的1706年,在德国也出现了印刷招贴广告的形式。
报纸在我国的问世也比较早,唐代初期便诞生了最早的报纸《邸报》。宋代《邸报》开始定期发行,明朝使用活字排版,清朝被改为京报。但这份报纸只在宫廷和官僚中流传,不允许刊登广告。首开中文刊物刊登广告之先河是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创办的《遐迩贯珍》中文杂志。到了1922年我国的中外文报纸达1000多种。报刊广告的发展使广告传媒介迅速走向大众化。“广告经纪人”最早出现于英国,但广告经纪人组织最早创建却最早始于美国。当时,广告经纪人全权为客户购买版面。现代广告时期的重要标志:电子广告问世,媒体多样化。
进入20世纪以后,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发明创造,使现代广告进入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时代,由于行销市场的激烈的竞争,世界广告必将向着电子化、现代化、艺术化、网络化的方向迈进。
美国人认为在信息社会,新的权利的来源不仅是少数人手中的金钱,而是多数人手中的信息。1945年美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标志着信息时代的起点。20世纪50年代美国又首创了彩色电视机,使电视广告又获重大突破。而后,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形成了网络,使得广告业如鱼得水。当代广告信息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的信息量,它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20世纪90年代,除了传统的四大广告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仍然在传播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外,电子广告、激光广告、飞船广告、卫星广告外,网络广告已经在当代社会上亮相。
广告一词在现代生活的使用率及高,几乎尽人皆知。所谓广告从汉语上理解就是广而告之,就是把某一项信息向公众广泛传达。具体的说:“广告”是一种由某个特定的出资人发起的,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非个人化的有偿沟通方式,其目的是说服或影响某类受众。
广告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称边缘学科,它所涉及的学科跨越了经济学、传播学、艺术学和信息学等领域。所以,从不同的学科的属性来看它,具有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意义。历史环境、地域差异、经济条件及传统文化观念等不同,各国在广告设计方面必然要形成各自的特色。德国招贴作为世界招贴的重要学派之一,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如德国包豪斯的主要教授纳基的组合照片形式的招贴设计,强调功能性和构成主义风格,应用象征意义的手法,使人产生新的联想。
美国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头号广告大国的地位,并以纽约为中心,其招贴也是世界招贴的重要学派之一。美国人较少的传统束缚,其招贴设计注重商业功利性,讲求实际,追求功能第一的原则。波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广告不以商业为目的,而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得形式出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世界广告招贴的重要流派之一。法国平面广告设计则较注重优雅和自由的表达,设计语言的探索从属于美术范畴的探索,有时则注重古典主义,人文注意的表达。英国在二战后,开创一种合理主义图形设计风格,其创作注重哲理的分析,他们认为一切为人的需要服务,风格是次要的。英国的设计形式的表现具有国际影响力。总的看来欧洲的招贴比较注重人情味和文化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全球广告对话时代的到来,平面广告正超越国家的界限,各国的平面广告设计师正在取长补短,比如,20世纪50年代占优势的招贴四大学派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国家属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们已经看到,美国的随心所欲的自由设计对欧洲的影响,欧洲的纯粹的几何构成及有人情味的设计文化已经渗透到五洲诸国。而亚洲特有的东方色彩,构图也被美国设计师所接受。
试想一下,如果广告设计遭禁,或者一夜间突然消失。没有了书写的文字,没有了报纸,没有了杂志,没有了互联网,没有了科学可以谈论,没有了设计的过程与要素——结构与组织,语汇与图像,差异性,那我们只有靠口语来接受所有信息,我们将进入一个无知、偏见、迷信而人生极其短暂的千年。广告设计绝不是琐碎无用的多余之物,它的运用与目标对现代世界即文明社会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董春晓.现代设计[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李巍.广告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is little printing, many formulas and high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paper materials.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imported versions, the specifications are diverse, so printing personnel should master plate making, printing, book printing wages standard, understand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paper and the printing factory production capacity, so as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irect cost of books. This article seeks the key links where cost can be reduced from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the printing, and focuse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printing process design to reduce cost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关键词: 科技期刊;印刷工艺;印制成本
Key words: technical journal;printing process;printing cost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82-04
0 引言
印刷企业成本管理是对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所形成的产品成本进行组织预测、计划和控制,将成本活动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中,旨在减少成本浪费,提高生产利润。而大部分成本消耗主要取决于印刷工艺设计,因此,对印刷工艺的调整与把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在印刷出版科技期刊的整套生产流程中,印刷工艺是出版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期刊进行“三校一读”的校对环节,有的单位采取人机配合的工作模式,既能保证准确率,又可适当减少一个较次,从而节省一部分校对成本。在印刷过程中,可通过印刷工艺的优化调整,适当精简冗余环节,以缩短印刷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1 印刷企业印刷产品的成本组成分析
印刷业与服务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几乎各行各业都会用到印刷品,其市场需求量相当大,因此印刷厂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合理区间内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是所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延续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在竞争激烈的印刷行业,企业如何在保证印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印刷成本,提高生产利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印刷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由印刷车间的印刷工艺和过程控制决定,非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管理费用。
1.1 生产部门成本
从印刷工艺来区分,印刷生产主要分为印前车间、印刷车间、印后加工车间。生产部门负责整个生产流程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主要是根据各车间的生产流程制定成本计划,按人工、材料、机械等类别对总成本进行细分,并监督落实成本计划。
①人工成本。电脑制作和制版工作由印前车间承担。电脑制作主要是图片扫描、文字录入、排版输出等;制版主要是拼版、晒蓝图纸、晒版、跟版、改版等等。
②材料成本。电脑制作环节用到的纸张、胶片、打样墨水,制版环节用到的PS版、PS版显影液、清版液、消版膏、蓝图纸、白电油、各种笔等,都应计入材料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电脑制作环节所用的工具软件、传真机、打样机、苹果机、照排机、空调机、密度计和电子分色扫描设备,制版环节用到的空调机、手工打孔机、拼版台、PS版显影机、PS版打孔机、晒版机、软片复片机、软片存放柜等,其使用和维护费用全部计入机器折旧成本项。
④费用成本。 制版成本主要是制版、晒版人员的薪资。选定基月,将费用分摊到各种产品中,费用项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费用成本=车间月费用/基月产量
产品费用成本=产量×单位产品费用成本
⑤对印前车间的分析。电脑制作环节大部分工作靠人工操作,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该环节的生产周期和人力成本息息相关。通常来说,电脑操作人员的工龄越长经验越丰富,操作就越熟练,出错率低,成本浪费量更少。印刷企业应该对这部分员工给予丰厚的工资待遇,尽全力留住技术骨干,在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鼓励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提高整个车间的技术水平。
1.2 印刷车间成本
印刷车间主要从事领纸、调墨、装版等工作。印刷前要切纸,印刷后要检查印张质量。为了便于统筹计算车间生产成本,切纸和印张检查所发生的费用一并计入印刷车间成本项。
①人工成本。印刷车间的工作主要分为切纸、印刷和印张检查三个环节,人工成本可根据生产环节逐项计算。印刷前,施工单中已明确版面和相应纸张的类别、数目、印刷色数等参数,各工序的计件单价只需根据纸数量和印刷色数选择计算。
②材料成本。印刷车间所用材料主要是纸张、油墨、喷粉、辅料酒精和洗车水。纸张成本和辅料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项,油墨成本要根据印刷的专色面积和油墨用量,逐项分摊至基月各产品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印刷车间的机械设备主要是空调机、切纸机、印刷机等。切纸操作大多在物控部、装订部的切纸机上进行,这些切纸机同时进行印后加工操作。
1.3 印后加工车间部分
印后加工是将印刷完毕的承印物加工成客户要求的样式,主要包括书刊装订和印刷品表面整饰两道工序,成本方面也按上述流程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
2 印刷工艺设计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印刷机操作员在机台操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工况:活件已备齐,但纸张、印版未到位;印刷工单中常常插入临时活件,打乱了原定的工序;印后加工跟不上生产进度,拖延交货时间。这些问题都是印刷工艺设计不合理所致。
印刷工艺对于整套印刷生产流程具有指导作用。工艺设计要科学地调配色彩、纸张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讲,工艺设计就是基于企业现有设备和生产水平,设定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工艺参数,合理调配人员、工序、材料、机械设备等各部分资源,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生产状态,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实现盈利。印刷品成品的质量、成本和印刷效率主要取决于工艺设计。本文现针对行业要求和企业实际,对工艺设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工艺设计人员编制施工单时,应结合印刷和装订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尽可能剔除冗杂项,使工单简单明了,防止操作时因工序混乱耽误生产进度。
②在印刷工单中,印量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工单印量均为1万~2万,按印量从大到小印刷,中间改单不必清洗压印滚筒。另外,车间配有多台印刷机,同等规格的活件应该放在同一台印刷机上完成这样就节省了工时。
③油墨的控制应该按照“小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若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的,印刷工单应按照墨量由小到大安排。如果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量的,只能停机卷墨,待墨量减少至符合小墨量工单要求时再开机印刷,这样非常浪费工时。
④胶版纸与铜版纸应该分开安排。如果用同一台机子先印胶版纸再印铜版纸,中间必须停机更换红、青两块橡皮布,如果先印完铜版纸再印胶版纸,为避免橡胶皮布报废,也必须停机更换橡皮布。频繁的更换橡胶皮布是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
⑤印刷时可能出现“鬼影”现象,其原因是版面设计不合理。版面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质量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因此返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⑥针对来样稿是小样的特殊印品,比如无页码标记的书页,时常出现暗码顺序错乱、正反面颠倒等问题,印刷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工艺审核,以免出错。从机台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只需在小样上标注序号和部分内容摘要,就能缩短印刷准备时间,从而提高印刷效率。
⑦贴色标:这道工序看似简单,但若是操作不当,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联锁影响。
具体来讲,贴色标操作不当的情况主要有:色标贴的太靠近成品无法裁切掉,贴得太靠外超出了印刷范围,不利于印品检验,操作员不得不放缓印刷速度逐一进行检验。另外笔者要指出一点:合理的工艺设计仅仅是保证印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以外,还应该加强流程控制和过程监管,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3 针对不同图书,合理确定印刷工艺
在图书印制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针对具体图书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印刷工艺,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印制成本。
第一,用720mm×1000mm规格纸黑白印刷的图书,选用全开机对开印刷,可节省30%的印刷费用。
第二,系列套书,通常情况下印数相同,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封面尺寸,尽量做到几本书的封面拼成一个版面套印,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使封面颜色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图书质量和美观程度。
第三,科技图书一般印量较少,可根据印数的多少选择不同的印刷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下的宜选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上、1000册以下的宜选用轻印刷的方式。这样可以规避用大机器印刷起印量不足带来的拼版费用和印装费用。
4 确定工艺和机器
科技期刊的印刷量一般较少,用大机器印刷时往往浪费设备资源,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有的企业会根据图书的印量合理选择印刷方式,以节省拼版费。选择方案详见表1。
在印刷过程中,开本尺寸不合理将引起边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纸张的有效利用面积。如短行较多的科技辞典书,用787×1092/32开本,其切口和订口有许多空白区域,存在纸张浪费的情况。假设用狭长形的720×1000,不仅能减少空白,而且适用于全开机印刷,至少能降低30%的印刷费用。科技期刊一般有很多彩色插页,刊印量少,封面和8面以下的可采用四开机印刷,印刷成本就至少能降低25%。另外,合理设计插页位置能够降低装订成本。比如套书可进行封面拼版印刷,根据封面开数和印刷机的型号、印量等参数设计好封面数量,以提高版面利用率,缩减印制成本。
5 案例分析
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约220千字的博士论文专著。正文开本为大32开,封面勒口有作者简介,正文排5号字,正文用纸为70克合资胶版纸单色印刷,封面用纸为200克铜版纸,覆光膜,印数为1000册(经测算直接成本约为9720元)。对成本进行分析,并对可控制成本进行控制。
5.1 进行工艺设计降低图书成本
该书作者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打印原稿和一份电子稿。该稿先由作者进行一校,再由出版社进行终校加计算机校对。校对费用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终校加计算机校对”的稿件,在保证校对准确率的同时,减少了7.7%的校对成本,约为748元。
经过排版,该书正文为246面,辅文为6面,该书的正文印张为7.876。本书稿不是整印张,印刷、装订时流程繁琐,成本较高。增加4面(8×32-7.876×32=4),调整为8印张,以降低成本。
该书把版权放在文后(增加两面),同时在文前加一白页(两面)。通过表4看出:印张化零为整后,图书工序操作更为便捷,印制周期大大缩短,印制成本降低了6.2%。,约为600元。
从表4可以看出:该书封面转为小机器印刷后,纸张和印制两项成本降低了4%,约为392元。
综上所述,通过工艺设计图书成本共减少1740元,减幅达17.9%。
5.2 总结
通过印刷工艺设计的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讲,提高了产品质量,会相应地减少损失(费用),如废品率降低,次品减少,但是,加强了产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会相应增加质量管理、控制的费用,即质量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质量成本一味去追求质量,也不能只考虑质量成本而放弃质量,而应该在企业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之间选择产品的高质量(如若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的印刷加工工价的政策,那是另当别论了)。
6 建议措施
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断提升图书印装质量,有效降低图书印制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是提升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图书的印制成本提出一些建议:
6.1 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强化图书印制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出版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出版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模式粗放,甚至忽略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日趋完善,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业,虽然其产品――图书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但同样具备一般商品的商业特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是出版企业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牢固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印制成本控制,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6.2 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
当前,国内印刷业发展迅猛,印刷企业相对较多,这无疑给出版企业选择承印厂带来较为宽松的选择空间,但印刷企业层次大多参差不齐。一本书如果选择层次较低的印厂承印,价格肯定较低,但质量难以保证;如果选择层次较高的印刷企业承印,质量容易保证,但价格无疑偏高。要实现“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的和谐统一,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印制成本。换句话说,降低印制成本绝不能以牺牲印装质量为代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是寻求“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和谐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排印装工价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通常参照所在地区印刷行业的平均工价水平,结合出版企业自生实际,确定合理的工价标准。工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一年调整一次。
定点印刷企业的选择一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为了确保图书的印装质量,参与投标的印刷企业必须具备“相当资质和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信程度好、管理规范、工艺水平高”等条件。投标的标的就是排印装工价。出版企业在愿意以排印装工价承印的印刷企业中按照“资质、规模、资信、管理、工艺水平”等条件择优选择印刷企业作为长期合作的定点印刷企业。
定点印刷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采用“末位淘汰制”对定点印厂实施考核,以形成竞争的格局,考核周期通常为一年。出版企业的印制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所有定点印厂一年的资信档案,详细记录定点厂的“承印质量、承印周期、服务意识以及发展后劲”等考核要素。年末对所有定点印厂实施考核,排名最后的淘汰。
6.3 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合理安排图书设计
图书印制成本的高低与图书的规格尺寸和版面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对图书的尺寸规格及版面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
首先,编辑要合理确定开本,要尽量使用常规开本,避免异形开本。常规开本不但能提高纸张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纸张浪费,而且还利于机器折页,减少手工劳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第二,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可根据开本尺寸,对书稿内容做适当删减,进行恰当的技术处理,尽量避免出现类似0.125、0.375……的零印张数,造成没必要的成本负担。这就要求编辑从一开始就要具备成本意识。
第三,封面设计人员,要根据图书的成品尺寸和书脊厚度合理设计封面的勒口大小,特别要注意纸张的开数,尽量将勒口的范围控制在合适的纸张规格范围内,防止因为几毫米的勒口差距不得不放大封面的纸张规格,导致封面纸张材料费、印刷费及覆膜费的不必要增加。
第四,设计人员要合理设计和安排插页位置。由于插页通常需要单独印刷,后期装订也极不方便,基本上属于手工操作,既难以保证质量,又增加印装成本。如果必须要做插页,设计人员最好根据插页内容的印刷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正文用纸,连同正文按代设计,降低后期的装订难度,以确保图书的装订质量。
第五,系列套书的封面设计尽量避免采用不同专色反白的形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封面的设计费用,但提高了后期的封面印刷费用,甚至费用比四色印刷还要高,因为专色每本书都需单独印刷,而套书封面可以拼版套印,这样印几本书的封面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印刷费。
7 结束语
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的企业化进程已全面铺开,大型出版集团不断重组,出版航母纷纷面世。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市场谋求生成和发展,是摆在每位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在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前提下,将图书印制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降低印制成本”与“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和谐统一,寻求利润最大化,无疑是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海昕.期刊印刷成本控制的途径与方法[J].印刷技术,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