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综合管理论文

综合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7: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综合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综合管理论文

第1篇

我们可以把德育模式的建构理解为建设与构思,是指德育工作中根据学生群体的德育目标,结合社会道德准则,在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完成适合一定对象的道德素质内化,从而建设和构思形成德育模型和范式。建设和构思适合综合高中学生特点的德育模式,对于学生德育发展意义重大,高中阶段是学生完成道德素质内化的重要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将极大促进这一过程。

二、综合高中的德育现状与分析

(一)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本文通过多种方式对综合高中的德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合发现综合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远不及普通高中学生,与职业高中学生相似。学生群体整体德育素质发展不平衡性,并具有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分析综合高中学生的德育观念,可以发现学生们普遍性的特点: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情感更是严重缺乏,而且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二)社会负面影响吞噬了学校德育成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也在悄然改变,于是滋生了很多消极、庸俗的思想,这些思想也毒化青少年的心灵。同时,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社会上流传,这些错误观念已悄然侵入学生的思想,污浊的社会风气扰乱了学生的价值观。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校经过长久努力建立起学生的德育观念,可能被一个周末生活摧毁。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巨大困扰,几乎要完全吞噬学校的德育成果。

(三)学生缺乏德育情感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完全不会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大多部分学生虽然可以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但是并不是自觉地行为,只是依靠学校纪律、制度约束或老师监督的制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综合高中德育教育没有深入人心,学生已经不接受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甚至使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德育工作展开。

三、建构综合高中德育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

教师是传达德育观念的使者,要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接受程度,首先要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然后才能改进德育方式。由于综合高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学校因此加强了政教处的管理职能,减轻了老师的任务,但是却导致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务处,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严峻形势,每个教师都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而不是部分人的职责,任何教师都有权利参与学校德育工作中,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二)优化道德教育模式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承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因此优化道德教育模式是德育模式发展的前提。经过对教学效果比对可以发现,生硬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远不及建立学生的德育情感,通过转变教育模式,由直接变为间接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间接的德育教育模式有很多种,比如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渗透。例如,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短剧表演,演出的故事是“负荆请罪”。演出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人物特点,表演后,教师询问学生“大家觉得廉颇这个人物最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主动参与短剧的演出,深刻理解了人物,然后深有感触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唤醒了学生对人物的崇拜感,也了解了正确的人生观该怎样建立。在实践活动中,特定的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寻求自我体验和感受,最终产生情感共鸣,培养起学生的德育情感。

(三)构建内容丰富的多层次德育模式

综合高中的学生层次较为复杂、个体差异比较大,这个群体的教育工作要分层次进行,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所差异,充分体现当代教育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区别对待的教育原则。我们要构建学生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内容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模式。比如,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违反校纪校规时,教师处理方式就应该不同:对待高一学生教师要正面引导,可通过“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讲述,劝说学生要正确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我觉得你很聪明,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只要你认真约束自己的行为,将来一定成为栋梁之才。”因此,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整改行为,这样的谈话可以促进学生教育和道德养成,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二年级的学生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为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奠定基础;高三年级的学生要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第2篇

计划本身具有全面性,计划的PDCA循环是统一的。综合计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拓展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常态机制,真正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二、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主要做法

一是综合平衡,实现对公司工作的全覆盖。首先完善公司三级计划管理网络,将上级部门业绩考核责任书、总经理工作报告、年度综合工作计划层层分解,逐级细化,形成月度工作计划指导日常工作。其次,召开月度综合计划例会,发挥其协调推动作用,分系统、分层次对月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特别是对重点工作的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计划有效执行。

二是逐级分解,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首先,以上级部门业绩考核责任书和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采取双向沟通的方式,确定下达各部门、单位关键业绩指标计划,并在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确定公司年度综合工作计划。其次,各部门、单位建立部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并要督导车间建立班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做好与全员绩效管理指标系统相结合,分层次、有重点的将指标落实岗位和个人。

三是跟踪监控,全面深化经济活动分析。首先,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拓展分析思路,更新分析方法,缩短“问题”指标分析周期,以跟踪分析为主;适当延长优势指标分析周期,以趋势分析为主。通过对指标不同侧重点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质量和实效性,为领导正确判断经营形势起到积极作用。其次,指标分析分层次开展,自下而上,由班组分析开始,到车间、部门,最终到公司。第三,对月度绩效计划完成情况定期检查,纳入工作绩效,按月考核,按季度通报,按年度兑现。

四是严格考核,完善并优化计划考评机制。完善年度业绩考核办法,细化月度考核细则,健全考核内容,针对每一项计划工作,认真开展完成情况的成效分析,修订完善《综合计划管理办法》、《经济活动分析会管理办法》、《全员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以制度保障计划考核的实效性。

三、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的效果

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

一是形成了企业整体效益观念。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项工作均在统一目标下进行,增强了企业决策层的指导作用、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控制作用。在电网规划、电网投资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好了资源配置的综合平衡和优化,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合理分配人、财、物,提升了企业整体效益。

二是提升了企业整体运作能力。首先,通过实施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有效融合政工、生产、营销、基建等专业计划管理,进一步促进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其次,实施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维护了计划的严肃性,使计划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形成从计划制定、执行、监督检查到评价的闭环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第三,以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为基础,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平衡、控制、协调、监督职能,用综合计划统揽全局,有效地规范专业管理水平,指导企业总体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增强公司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掌控力,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约束力。第四,通过综合计划的执行,建立健全各类指标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第3篇

(一)医院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

1.医院成本管理的含义医院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其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医院只有不断降低患者的成本,让患者不断享受价值的增加,才是成本管理的精髓所在。2.医院成本管理内容(如表2所示)

(二)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流程

如图1所示,医院通过数据采集(包括科室成本归集、内部服务数据及人员面积参数等基础数据的采集),然后经过“四类科室三级分摊法”,计算出科室、床日、诊次等成本,其结果一则可作为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的数据基础;二则可用于内部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为经营预测与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二、成本管理对医院综合效益的影响模式———“金字塔”模式分析

(一)医院成本管理对医院综合效益的影响模式———“金字塔”模式

如图2所示,此模式形如“金字塔”,塔尖是医院综合效益,塔基就是医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构成了医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进而影响医院的公益性、资源配置、经济收支。其中公益性是通过财政补偿、政府定价和医保支付等手段实现的;资源配置包括整个医疗行业的配置及医院内部的配置;经济收支包括收入、支出、结余。公益性及医疗行业的资源配置更多地影响社会效益,而经济收支与医院内部的资源配置影响经济效益,二者共同构成医院的综合效益。

(二)“金字塔”模式分析

“金字塔”模式:塔基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影响塔尖的医院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医院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优质、低耗、高效、快捷地为社会提供物化的医疗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社会效益是由卫生事业的人道主义本质所决定的,是所有医院工作的目标和行为归属,其重要性是首位的。医院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基本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公立医院的战略定位。医院成本管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目标:(1)为财政补偿提供数据支持2010年2月21日由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的《关于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该《意见》还指出: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由此可见,成本核算成为了医院此次改革的基础,将为财政补偿以及药事服务收费等提供数据支持。(2)为物价部门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2012年发改委、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和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制定与医疗成本密切相关,物价管理部门在制定项目价格时会以医院的平均成本作为定价的重要依据,医院在申报新医疗技术项目定价申请时同样要向价格管理部门提供成本核算的资料,所以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真实反映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是主管部门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3)为医疗保障偿付提供科学依据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更加精确的核算是医疗保险费用偿付工作中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偿付方式包括按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制、总额预算制、按病种付费、按定额付费制等,我国医疗保险偿付以按定额、均值付费的偿付方式为主,同时个别地区也在试点按病种付费、项目支付等其他的支付方式。加强成本管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核算,可以确定更加精确的医疗保障支付额度,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医疗保障费用根据成本支付,可以促使医疗机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节省医疗资源。对参保人员而言,由于医疗机构有了降低成本的主动性,使得患者就医费用有了下降的可能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贵”的问题。(4)为整个医疗行业资源配置提供支持医院通过成本管理提供的信息,政府部门将会逐级汇总至国家级,进而国家会从宏观层面上掌握整个医疗行业的资源配置情况,为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及有效使用国家有限卫生资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更好地服务病人、提高社会效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2.经济效益

医院经济效益是指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劳动与服务成果的比值,即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医院通过运用现代化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配置和使用有限卫生资源,使医院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得到绩效补偿,并有所积累,从而具备扩大再生产和长远发展的经济实力。对医院进行经济效益评估,不能简单地分析医院的经济投入和产出,而是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1)成本管理是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成本管理,对医院的成本消耗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运用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将医院合理组织的收入、控制成本支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核算,并汇总编制经济效益比较分析表,以便掌握成本费用构成、分布及变化规律,了解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查找成本升降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使医院经济管理由定性转为定量管理,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2)成本管理有利于优化医院资源配置通过成本管理,医院可以动态实时了解到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为医院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与有效使用提供相应的量化数据支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从而改变过去在经营管理中忽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医疗资源浪费严重以及争设备、争人员、争空间的现象。医院通过正确的成本管理,强化医院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理念,为医院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奠定基础,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做好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支撑

(一)制度层面:总会计师制度的制度安排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这是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变化的一大亮点,也是为更好地做好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应运而生的。这就从制度层面更好地为医院成本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现代医院成本管理不再单纯是成本管理专设机构和专职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而应拓展至临床、医技、行政后勤各科室,包括成本会计人员、财务管理、IT、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医疗护理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需要全员参与和各部门配合,逐渐形成以成本管理部门与成本会计人员为核心的自上而下、多层次、多部门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医院成本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了医院的方方面面,需要处理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这就要求有总会计师级别的领导来组织协调各方关系,才能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信息系统层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

医院成本管理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进行成本管理,必须整合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门诊、住院、设备、后勤、统计和财务核算系统提供的信息,整合人力资源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的信息,使原先分散、各自独立的信息逐步实现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为医院的成本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同时,进行成本管理要求医院信息系统在业务上覆盖全部领域,在流程上覆盖全过程,在统计及核算上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信息对应关系清晰,形成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医院投入产出过程及结果的完整的闭合系统。

(三)人力资源层面:复合型成本管理人才

第4篇

关键词昌都林业资源开发利用

昌都地区“三江”流域6县(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等县,E95~99°,N28~34°)位于藏东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中上游,全区山川骈列、南北纵贯、山高谷深,特殊而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森林、野生动、植物及中药材等林业资源;全区人口29.9万人,土地总面积

6.31万km2,林业是支柱产业之一。本文以实地考察(1996年)和收集的材料为依据,从林业、经济、生态等方面对该区林业的综合发展进行探讨。

1林业资源现状

1.1林业用地

全区的林业用地面积据统计为217.8292万hm2(表1),占昌都地区林业用地面积的71.0%,其中林分和疏林面积分别为86.4564万hm2和16.5843万hm2,占昌都地区林分面积及疏林面积的73.1%和73.7%;灌木林面积为89.9325万hm2,占昌都地区的70.5%。采伐和火烧迹地及宜林荒山荒地分别为3.85万hm2和21.35万hm2,分别占昌都地区的62.3%和65.9%;经济林和苗圃面积分别有5904hm2和9hm2,各占昌都地区经济林和苗圃的97.8%和100%。全区(6县)森林的复盖率为16.20%。

表1林业资源概况

Table1Situationofforestresources

(单位:万hm2,万m3)

项目林业用地

面积合计林分

面积疏林

面积灌木林

面积经济林

面积苗圃火烧、采

伐迹地宜林荒

山荒地林分蓄

积量疏林蓄

积量活立木总

蓄积量

洛隆35.378523.80982.41688.49410.0150--0.26990.37292042.097333.9702376.067

昌都44.592619.03654.770212.82100.10130.00011.43826.42533909.04845.9843955.032

八宿45.20314.65671.747333.34070.1576--0.25415.04971086.515149.750236.266

左贡32.608614.51611.761610.86180.15310.00040.75664.55902650.620214.4952865.115

芒康50.059021.83053.979418.60250.05910.00010.99484.59263669.749494.1534163.901

察雅9.98741.67241.91205.81240.10430.00030.13760.3484171.129130.500301.629

合计217.829286.456416.584389.93250.59040.00093.851221.347913529.1581368.85214898.010

占昌都

地区%71.0073.1073.7070.5097.80100.0062.3065.9073.8069.0073.30

1.2活立木总蓄积量

全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898亿m3,其中林分蓄积量有1.3592亿m3,疏林蓄积量为1368.852万m3,分别占昌都地区活立木总蓄积量和林分以及疏林蓄积量的73.3%、73.8%和69%(表1),其总量仅次于资源丰富的林芝地区而位居第二。

1.3经济(果树)林资源

本区经济(果树)林的种类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杏、桑、李、柑桔、柚子、文冠果、核桃、花椒等。在左贡县玉曲河中游以下到处可见到野生的山杏、野桃及野核桃等。据调查统计,全区经济林面积为5904hm2,占昌都地区经济林总面积的97%多。1995年主要水果和干果的总产量为946.4t和767.5t(表2),分别占昌都地区总产量的98%以上,人均占有水果6kg,显然,这里是除尼洋河、帕龙藏布流域外的又一重要经济林产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表21995年经济林资源概况

Table2Situationofeconomicforestresourcesin1995

项目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合计占昌都地区%

面积(hm2)1501013157615315851043590497.80

水果产量(t)2.8021595.0437.3358.831.0946.499.90

核桃产量(t)5.0--28.5477.6252.14.30767.598.20

花椒产量(t)------4.973.81--8.7576.40

1.4野生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主要包括药用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单宁(鞣料)植物和珍稀植物资源等。本区是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据统计,除具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的许多药用植物种类外,还有一些极其珍贵的药材种类。例如名药虫草、妇科良药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消炎杀菌良药小蘖,还有雪莲(Saussureainvolucrata)、天麻、贝母、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红景天、大黄等。

淀粉植物资源以高山栎(Quercussp.)林的面积最大,其总面积超2万hm2;另外,还有菝葜属的菝葜及葛藤属等的种类。油料植物资源以木本油料植物核桃数量为大,乔松和华山松等的种子含油率也较高。

纤维植物包括麻类植物、填料植物和造纸用植物资源三大类。常见的有滇藏荨麻、荨麻、珠芽荨麻,滇东瑞香、长瓣瑞香、滇结香、罗布麻,枸树以及云杉属、冷杉属和松属等种类的树木(如川西云杉、鳞皮冷杉、高山松等)。

鞣料(单宁或“烤胶”)和含树脂(胶)植物资源的种类有川西云杉、高山栎、合欢以及桦木属、杨属和红杉、漆树等。

此外,本区的野生药用、食用菌类资源较多,常见的药用菌有猴头菌、灵芝菌、茯苓等;食用菌有营养美味的松茸、鸡油菌、猴头菌、黑木耳、草菇、獐子菌等。

(2)本区是野生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据资料和调查统计,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野耗牛、野牛、云豹、雪豹、长尾叶猴、滇金丝猴、白唇鹿、苏门羚、藏羚羊、盘羊、红腹角雉等。属国家二类及三类重点保护的动物有棕熊、水獭、猞猁、兔狲、马鹿、麝、藏马鸡和黑熊、石貂、豹猫、岩羊、血鸡、鹦鹉等。

2林业资源特点及其评价

2.1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水平和垂直分异突出

本区的森林面积、蓄积量及经济林等均占昌都地区的70%以上,仅次于资源丰富的林芝地区而位居的第二位。但是,据实际调查和遥感信息分析,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其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南部、西南部及北部的芒康、左贡和昌都县等地。据统计,以上地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的64%和73%,其它地区分布的森林资源仅占30%左右。

从森林的水平分布而言,东起芒康县的格良西,往西到左贡县的曲登、碧土往西直到察隅一线以南的地区,森林植被基本上分布在海拔2700~4400(4500)m;而在此线以北地区(海拔2800~3400m)以疏林灌丛为主,只在湿润的沟谷可看到小块状分散分布的森林;从本区由东往西,以川西云杉(Piceabalfouria-na)和鳞皮冷杉(Abiessquamata)以及大果圆柏(Sabinatibetica)林等山地针叶林为主,呈块状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支流两岸。但在左贡县和芒康县南部的低海拔地段呈现亚热带森林植被特征。

森林垂直分布在海拔2700~4500m,但位于西北部的洛隆县,林线海拔高达4600m,树线达4700m,这是我国亦是世界森林分布上限最高的地区。就总体而言,本区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3000~4100(4200)m。具体而言,海拔2800~3300m多分布有高山松林及少量杨、桦林;海拔3300~4100m大多分布为云、冷杉林和高山栎林;海拔4100~4500(4600)m多为柏木林、云杉、冷杉林及高山杜鹃灌丛等。

2.2丰富的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本区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种类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据资料及实地考察,全区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达600余种,隶属70多科,180多属,常见的乔木建群种类有川西云杉、麦吊云杉(P.brachytyla)、紫果云杉(P.purpurea)、鳞皮冷杉、黄果冷杉(A.ernestii)、怒江冷杉(A.nukiangensis)、高山松(Pinusdensata)、华山松(P.armandii)、红杉(Larixgriffithiana)、大果红杉(L.potaninii)、大果圆柏、垂枝柏(S.recurva)、滇藏方枝柏(S.wallichiana)、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des)、黄背栎(Q.pannosa)、高山栎(Q.semicarpifolia)、白桦(Betulaplatyphyla)、山杨(Populusdavidiana)、昌都杨(P.qumdoensis)等。珍稀树种有澜沧黄杉(Pseudotsugaforrestii)、乔松、红豆杉等,其中澜沧黄杉树干高大通直,最径172cm,树高最高超50m。林下灌木和草本等种类也较丰富。总之,本区的森林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2.3资源可及率低,林龄结构不合理,资源质量一般,但生态效益显著

据遥感和实地调查资料,本区的森林绝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高山峡谷地段,可及率仅为22%左右;从林龄结构来看,成、过熟林的活立木蓄积量达

9889.72万m3,占全区总蓄积量的73%,而中、幼龄林的蓄积量为3639.44万m3,仅占27%左右。森林资源的自然枯损率为0.9%,年枯损量达134万m3(按总蓄积1.4898亿m3算),这样的林龄结构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表3可看出,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本区位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中上游,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是很显著的。

表3森林蓄积量资源与其它地区比较

Table3Comparisonofforeststorageresourceswiththoseoftheotherareas

项目本区四川云南全国

蓄积量(m3/hm215622215411983.6

2.4森林资源消耗现状分析

根据资料及典型调查分析,全区近年来的森林资源年均总消耗量为39.99万m3。其中薪材耗量为22.646万m3,占56.6%;民用建筑用材为7.4274万m3,占18.6%;内销和外销木材为9.9139万m3,占24.8%(表4)。全区森林资源的年总生长量为186.719万m3,由于可及率为22%左右,故年可采量为46.5万m3。可见,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与年生长量基本保持平衡,略有盈余。但昌都县和察雅县的资源年赤字已分别为31560m3和8685m3。

表4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与生长量概况

Table4Situationofannualconsumptionandincrementofforestresources

(单位:m3)

项目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合计占总耗量(%)

薪村消耗量24242914052380532183425331229122645956.60

民用建筑用材7230780005040143243496049207427418.60

内销及外销材3198600003720186521236012099913924.80

年均总消耗量3467015920532565651598988618420399905100.00

年均净生长量7320012764538086882671282779735465210--

3林业生产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产现状

据有关资料,全区1995年的林业总产值为1606.33万元(不含松茸的产值),占昌都地区林业总产值的72%,处于绝对优势。因此,本区的林业经济效益在昌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全区仅昌都林场为国有企业,成立于60年代,除采伐森林外从事少量的育苗与造林,80年代末以来,各县普遍开采森林,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但是,由于重采轻造,加上苗圃育苗面积太小(仅9hm2),营林生产效果甚微,迹地与宜林荒山荒地更新造林欠帐已达29万hm2(含迹地3.85万hm2),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森工生产主要是昌都林场的木材采伐生产,该场木材年产量1.5万m3,产值600~800万元,为66家骨干企业之一,其它均为县办林场和伐木场,以原木、锯材(很少)为主要产品,销往四川、青海等地。随着近几年改革开放程度的扩大,昌都县兴办了一家地板厂和一家胶合板厂,家具和木器制造等深加工企业正在逐年兴起。

本区经济(果树)林的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因其效益好,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据统计,全区已栽有果树5904hm2,占昌都地区经济林总面积的97%多

(表2)。1995年的大宗经林产品产量为1722.68t,占昌都地区当年总产量的93.6%。

林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属初始阶段,具有当地特色及潜力的“松茸”等深受日本等客商青睐,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已逐步形成拳头产品,1995年松茸和木耳的产量达到了136.8t和15t,分别占昌都地区的95%与100%(表5)。但原料贸易经济效益不高。

表51995年大宗林副特产产量

Table5Outputoflargequantityofforestproductsby-productsandspecialproductsin1995

项目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合计占昌都地区%

松茸(t)----1.0213.541)122.241)--2)136.82)95.70

木耳(t)--------15.2--15.20100.00

虫草(kg)371.17534.00186.154.311.227.401104.2515.20

贝母(kg)2784.52179.601268.2011.847.292.584254.0340.60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采不育,苗圃建设落后,更新造林任务艰巨由于森林经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竭泽而鱼”、只采不育的经营方式,累计采伐迹地已达3.85万hm2,但全区累计完成的成片造林(1500hm2)仅为迹地(3.85万hm2)的3.9%,绝大多数迹地靠天然更新,因天然更新效果不良,有的迹地已沦为牧地。另外,苗圃建设落后,苗木5年左右才出圃,仅9hm2的苗圃根本不能满足更新造林对苗木的需要。若利用30年将迹地更新欠帐还清,每年需造林2580hm2(1161万株),加上2005年前规划每年种经济林114万株,则年需苗木1275万株。故今后造林任务很艰巨。

(2)经济(果树)林生产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经济(果树)林的发展还存在着盲目引进、技术力量薄弱和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果树产量低、品质差。此外,经济林苗圃不足,苗木短缺,也直接影响发展规模。

(3)木材生产技术水平差,薪材耗量大,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全区绝大多数采用斧头砍伐林木(芒康县正在推广油锯),造成伐根高达50cm以上(浪费木材5%~8%)。若按年砍伐森林17万m3(表4)、原木出材率按1/3、斧头砍伐浪费按5%计算,每年至少浪费原木2600m3,减少经济收入78万元(300元/m3)以上。另从表4中可看出,薪材年耗量为22.65万m3,占56.6%,森林资源的大部分是被烧掉的,并且绝大多数烧的是云杉、冷杉、柏木、高山栎等好材,可见,资源浪费严重。

(4)林副产品开发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差林副产品(松茸、虫草、贝母等)以出卖原料为主,产值不高,这与资源潜力不相称。另外,全民动手无保护性地掠夺式乱采松茸,影响松茸资源的产量与持续利用。同时,各县普遍以高山栎为薪材,导致其产量不稳。若在松茸收获季节,当地有关部门能变多环节的分散经营为统一的集约化经营,并进行深加工,其产值至少可增2倍以上。

4林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方向与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林业的发展应以营林为本,充分依托科学技术,贯彻保护性开发的方针,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林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谋求协调、平衡和有序的发展,保持林业作为本区支柱产业的地位。

4.2原则

(1)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森林资源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功能性,森林的防护作用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关系紧密,则相辅相承与促进。本区地处深切割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森林的生态效益尤为突出,其影响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故林业发展要处理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发展生态型林业。

(2)永续利用的原则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的可能与速度取决于利用程度,强调三大效益并重,一般应掌握采伐量要少于生长量,还必须及时更新和扩大森林资源,才可避免森林的逆向演替,才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3)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及科技兴林的原则森林资源为包罗广泛的生物资源,在横断山区,林下(内)资源的经济价值超过木材本身,而且其防护作用和生态作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此,在经营森林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开发林副产品,经营好周期短、效益好的经济林,对资源充分利用,才能获得长、短结合的成效。同时,应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林业科技新成果,增加林产品的科技新含量,才能推动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扩大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4.3合理开发利用方向与发展目标

森林的生态效益在当地和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中下游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国务院去年关于“天然林一棵都不能采”的指示,杜绝商业性采伐,才能使森林得到休养生息,将来要逐步纳入生态系统合理管理的轨道。因此,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营林为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林和开发见效快的林副特产品,节约挖潜,将本区建设成为藏东南的木材、林副特产和果品生产基地。拟发展目标如下:

(1)在昌都、洛隆、芒康、左贡、八宿等县扩大发展经济(果树)林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核桃、苹果、梨、柑桔和葡萄等906hm2,实行科学种植与管理,能较快获得经济效益。

(2)在察雅的麦曲河、八宿的冷曲河、左贡的玉曲河,昌都的澜沧江干流河谷和芒康的嗄托河及洛隆的多加通、俄西、康沙等地,营造和培育以薪炭林为主的多功能防护林16935hm2,解决烧柴和保护生态环境。

(3)为缓解各种造林对苗木需求的紧张局面,在洛隆县和八宿县各新建苗圃

3hm2;芒康县、昌都县、左贡县和察雅县分别扩建苗圃3hm2,全区苗圃建设和扩建为50hm2,可保证年产苗木600万株以上。

(4)利用芒康、左贡、八宿等县的天然食用菌类松茸(青冈菌)、木耳、虫草等土特产品为原料,建立芒康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如果这项投资生效,预计年产值比现在的林副产品产值增加两倍(3000万元)以上。

(5)建议在昌都县的达马拉山和左贡县的梅里雪山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高山森林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如果以上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本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5对策与措施

5.1健全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科技兴林

全区从行署到县林业局仍属农牧局管理,与目前中央和自治区林业部门的建制不衔接,建议理顺关系,适当增加林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林业的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适当从内地吸引一些科技人员,引进与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林业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达到以科技兴林的目的。

5.2加强林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使资源增值

加大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如松茸、虫草、贝母等)二次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益和力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向贸易、效益型转变,才能使资源增值。

5.3节省薪材,扩大经济收益

全区薪材的消耗量(22.65万m3)占资源总耗量的56.6%,不解决能源性森林资源消耗问题,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故当务之急和最有效的措施是推广可节柴15%~20%的“省柴灶”,如按15%算,每年至少可节材3万m3,收益900万元;其次是培育速生丰产的薪炭林增加薪柴;三是以电和太阳能代柴。总之,节材可增收。

5.4选择优良林分,建立母树林及种子基地

育苗的种子与造林苗木大多数从内地运进,不仅容易带来病虫害,也难以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建议各县都选择一些优良树种(地理种源)及其林分,建立一定面积的母树林或种子园以及采穗圃,采集(收)种子和满足苗木繁育以及造林更新对苗木的需要。

5.5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兴办林业的积极性

发展林业需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发展造林、护林等林业户,林业村,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也可推行股份制,多渠道筹集发展林业的必需资金,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努力挖掘林业行业内部的潜力,鼓励与推行全民办林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森林经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李文华.森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李文华,李飞.中国森林资源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4陈昌笃.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

5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树木志(第一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第5篇

[论文摘要]针对猪的吸道综合征进行讨论。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时,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加泰苗菌素、金毒素、阿莫西林。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到14-16周时饲料中添加药物。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从而把病死率控制在有效的范围。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是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先后感染两种以上病源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一系列综合征群。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中国养猪业中最重要以及经济学意义最大的疾病,猪场因为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生的问题之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由于发病猪体温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10-25天。

一、发病原因

(一)传染性病源:病毒、细菌、霉形体(PMS)、猪衣原体肺炎、寄生虫、霉菌与霉菌毒素。

(二)非传染性因素

1.环境因素:有害气体;灰尘;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猪群密度。

2.日粮因素:营养缺乏;日粮含有污染成分;添加低品质脂肪或过量的应用硫酸铜等会消耗维生素E。

3.易感猪群因素:猪场卫生环境条件恶劣;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无规律不适当的猪群流动;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4.药原性因素:不合理的使用一些毒性大,杀伤力强,刺激性强,浓度高的消毒剂,导致猪场内生物安全体系遭受破坏;长时间过量的应用抗生素,导致一些猪体的耐药抗药病原微生物基因突变而造成二重感染,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二、发病机理及症状

(一)发病机理

呼吸系统有三道防线来阻止外源异物和病菌的入侵以保障呼吸道畅通,防御疾病。第一道防线是鼻腔。呼吸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是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的第三道防线是肺泡防御机制。三道防线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有利于整个呼吸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二)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有时1-3周龄的哺乳仔猪,最普遍的是10-20周龄育肥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工呼吸;眼结膜发炎,眼睛内分泌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有的出现腹泻,喜堆卧在一起,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病变肺炎,弥温性、间质性肺炎或花斑样病变;淋巴结肿大,轻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见胸腔腹腔纤维蛋白渗出,严重者粘连。1-3周龄发病的仔猪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都会发生实质硬度如肉颜色变紫变红、胸腔积液,有心包炎的症状。

三、防治

(一)加强饲养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卫生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把关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传入。2.引购种猪严格隔离,新引进的种猪隔离21-28天。3.坚持严格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以便逐步净化。4.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将不同来源的猪只或日龄相差很大的猪只混群饲养。5.降低饲养密度。6.防寒保暖,外界环境气候骤变防止贼风侵袭。7.搞好了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侵袭。8.控制好了猪舍内的湿度。9.设立病猪隔离栏,病猪、弱猪及时隔离护理及治疗。

(二)提高营养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应用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仔猪断奶、转群、天气气候突变,免疫接种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饲料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以防霉败饲料中毒。

(三)免疫接种

1.着重加强猪瘟(HC)、伪狂犬(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肺疫(PM)、猪肺炎支原体(MPS)、猪胸膜怀肺炎(APP),猪萎缩性鼻炎(AR),猪链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2.用本场病料制成多联灭活苗,在哺乳仔猪阶段二次免疫,因为自家苗包含了本场可以分离和培养的几种细菌(如Ss、APP等),针对性强,解决了某些病菌血清型复杂的问题,而且避免了活菌苗俄在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干扰免疫效果的影响。

(四)药物防治

料中添加高于正常剂量30%的敏感药物;通过饮水给药方法给药;病猪注射抗生素3-5天;对症治疗;策略性用药;血清疗法;间隔用药。

(五)控制方案

(1)根据实际加强做好PR、HC、PRRS、MP3、AR、APP、PM等疫苗的免疫接种。(2)母猪分娩前7-14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3)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添加药物:80%的泰妙菌素125g/T+15%全毒素300-400g/T+阿莫西林150-200g/T。(4)加强母猪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饲料中添加VE或电解多维。(5)后备母猪做好免疫和同化工作。(6)配种怀孕猪及公猪饲料中定期添加了药物。(7)做好分娩舍、保育舍清洁消毒工作,选用双链季胺盐、消毒3次,空栏5天以上。(8)仔猪做好“三计”保健工作(3、7、21天)选用长效霉素,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9)隔离及淘汰病残仔猪。

四、小结

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是目前猪场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因其发病原因极其复杂,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从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其疫苗免疫做了铺垫,给予药物发挥疗效的基础,但任何一种抗生素受抗菌谱的限制,对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不一,不可能适合所有疾病,必须合理使用药物,视病情缓急轻重对症联合针对性的投药。

参考文献:

[1]吴清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M].兽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332-335.

第6篇

第一点,该平台通过光缆、有线和无线通信以及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作为煤矿井下作业通讯主体的通信网络,实现了矿井下音频、视频数据的有效传输;第二点,该平台通过对综合采集、挖掘设备的运用,实现了矿井下集合挖掘、装岩、运煤等作业的自动化;第三点,该平台通过PLC的智能控制,实现了部分设备(如:排水、皮带等)的自动化控制;第四点,该平台通过监控系统以及矿井下作业人员定位追踪系统实现了对全矿的安全监测,并能将监控数据及时上传到煤矿管理局;第五点,该平台通过设立矿下避难仓以及井下人员自救设备,实现了煤矿作业中的紧急避难系统。

2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的煤矿综合工程技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安全,但该综合工程技术的各个系统之间并没有相应的联系,这些系统各自进行运行,自成体系,并须配备单独的专业安装维护人员,这样的状况给人力、物力、财力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综合工程技术数字化管理建设条件已经成熟,但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煤矿综合工程技术数字化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其按矿下作业功能和结构形成了多种控制系统,使得综合系统整合程度有限;其次,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发展失衡,大中型煤矿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进程远远超过了小型煤矿企业,并且由于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超过了其他辅助类决策系统,使其在生产节能、减耗方面的建设极度欠缺;最后,由于煤矿综合工程技术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信息系统各自运作,互不联系,造成了其系统信息各自孤立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的建设。

3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3.1建立煤矿数字化数据海量存储与挖掘系统

建立煤矿数字化数据海量系统,是以煤矿的相关设计和加工对象为资源,对煤矿的开采环境、开采设备、开采人员、地质信息以及相关的辅助生产和监测等相关数据进行描述,使煤矿信息(如井下温度、瓦斯浓度、井下粉尘等)能够得到全景、实时、动态分层的显示。将以上所提到的各种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并管理,并与矿井中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以使煤矿企业快速、准确的了解周围地质岩层的分布情况以及井下作业设备的安全应用情况。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系统数据的分析,可以提高煤矿生产整体过程的优化,继而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3.2建立煤矿生产过程中关键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及材料,而利用目前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设备控制技术在其生产过程中建立起相关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的自动化生产水平。虽然煤矿井下作业中的人员和设备大多处于移动状态,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但并不代表其生产过程是不可控制的,只是其控制的方式与精准度与普通的生产企业有所区别。

4结论

第7篇

根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企业的组织特性和知识管理的特点,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能力、知识管理设施、企业效益五个方面设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并选取多个子指标,建立了一套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知识管理绩效灰色多层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对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首先应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依据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值的确定,然后采用灰色多层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对某公司的知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A代表一级指标Ai的集合,记为A=(A1,A2,…,Am);Ai代表二级指标Bij的集合,记为Ai={Bi1,Bi2,…,Bin}。则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定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并赋予一定分值,将定性指标Bij转化成定量指标。本文制定如表2所示的二级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

步骤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利用组合权重法,即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两两比较法等,设一级指标Bi的权数分配为ai(i=1,2,…,m),各指标权重向量:A=(a1,a2,…,am),(ai≥0,Σai=1,i=1,2,…,m)同理二级评价指标Bij的权数分配为:aij(i=1,2,…,m;j=1,2,…,n);各指标权重向量:Ai=(ai1,ai2,…,ain(i)),(ai≥0,Σaij=1,i=1,2,…,m)本文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步骤三,组织专家评分并建立评价样本矩阵。组织5位专家对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按评分等级标准进行评分,求得评价样本矩阵D(因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值)。

步骤四,确定评价灰类,即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类的灰数及灰数的白化权函数。设评价灰类序号为e,e=1,2,…,g,即有g个评价灰类,为了描述上述灰类,需要确定评价灰类的白化权函数fe(dijk)。本文按“优”、“良”、“中”、“差”设定4个评价灰类,其相应的灰数及白化权函数:第1灰类“优”(e=1),灰数1∈(4,∞),白化权函数f1;第2灰类“良”(e=2),灰数2∈[0,4.0,8.0],白化权函数f2;第3灰类“中”(e=3),灰数3∈[0,3.0,6.0],白化权函数f3;第4类“差”(e=4),灰数4∈[0,2.0,4.0],白化权函数f4。

步骤五,计算灰色评价系数。对指标Bij,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为xije,xije=Σfe(dijk),k=1,2,…,p)。对指标Bij被评者属于各个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xij,xij=Σfe(dije),e=1,2,…,g)。对于指标B11,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x11e,当e=1时,x111=Σf1(d11k),k=1,2,…,s)=f1(5)+f1(5)+f1(4)+f1(3)+f1(5)=1+1+1+0.7500+1=4.7500同理有e=2,x112=4.000;e=3,x113=2.6665;e=4,x114=0.5000。则受评者就评价指标B11属于各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e=1,2,…,g。x11=Σx11e(e=1,2,3,4)=11.9165。

步骤六,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评价者就指标Bij对被评对象主张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为rije,rije=xije/xij,则被评对象的评价Bij指标对于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rij=(rij1,rij2,…,rijg),将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i,Ri=(ri1,ri2,rin(i))。就评价指标B11,主张被评对象属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为:r11=(r111,r112,r113,r114)=(4.7500/11.9165,4.000/11.9165,2.666/11.9165,0.5000/11.9165)=(0.3987,0.3357,0.2236,0.0420)同理可得其他权向量,将被评对象的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1:按照上述的方法可以依次得到R2~R5。

步骤七,对Bi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的Bi作综合评价结果:Bi=Ai×Ri=(bi1,bi2,…,big),所以:B1=A1×R1=[0.3736,0.2535,0.0394,0.0826]按照此方法同样可得到B2~B5。步骤八,对A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A作综合评价的结果记为B,则有B=A×R=[0.3820,0.3568,0.2469,0.0543,0.0239]步骤九,计算综合评价值。设将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得各种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C,按前述方法得:C=(5.0,4.0,3.0,2.0,1.0)于是受评者的综合评价值W=B×CT=4.2104。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为:该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属于“好”灰类。这与实际中专家所得的结论一致。

3结论

第8篇

1.1人口学资料

有关资料显示,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与性别有关,同样情况的患者女性要较男性的生活质量水平要低,而且疾病对女性的情绪影响要严重一些,使女性患者的情感能力要低于男性患者。从年龄角度分析,年龄越大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越低,其不仅表现在身体功能方面,对其心理功能方面的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患者的文化水平呈正比,也就是说文化水平越高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也越高,其所需的治疗和康复时间也越短。

1.2疾病相关因素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心绞痛是临床上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发作性胸部疼痛或不适,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行为活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监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稳定状态等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血压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同时患有高血压,患者通常通过服用降压药的方式来保证血压的稳定,但长期服药会给患者造成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影响着患者的行为和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心肌梗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并发症的出现是会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1.3生活行为方式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休息尤为重要,而睡觉是休息的主要形式,优质和充足的睡眠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帮助冠心病患者精力和体力、修复受损的心肌,同时还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压。所以,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方法和习惯,改善不良的睡眠环境,从而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训练也是帮助冠心病患者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指数和行为能力,但患者也要注意活动要定时定量,避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另外,还要帮助患者约束和限制那不健康行为,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随之有所提升。

1.4疾病认识程度和自我效能

患者如果能够对健康知识和信息有足够的认识,同样会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这样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信心,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可有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作为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和心理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它与生活质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自我效能高的患者往往都很乐观有自信,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综合护理干预内容

首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其次,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在睡觉、饮食、运动等生活行为方面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另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况,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并运用合适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最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其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发展,并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剂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3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1对疾病认识程度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内容里的健康教育,除了能够让患者了解与冠心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为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昨于发送患者的生活质量。

3.2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不仅增近了护患间的关系,也增近了病友间的关系,使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增加了患者对战胜疾病勇气和信息,起到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复发,从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国产激情 |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精品 日韩 | 国产.欧美.日韩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 免费观看麻豆视频 | www.国产91| 亚洲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99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91亚洲专区 | 午夜剧场成人 | 91蝌蚪国产 | 国产一级片免费看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 | 91精品大片 | 91香蕉视频导航 | 91视频免费看. |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图片 | 国产亚洲99天堂一区 | 国产真实精品久久二三区 |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 99热在线免费| 亚洲www啪成人一区二区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sp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 91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一级片免费网站 | 91免费电影| 亚洲免费国产 | 亚洲涩涩图 | 成人a视频片观看免费 | 成年免费视频 | 91亚洲国产亚洲国产亚洲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 天天综合7799精品影视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7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