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1: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安全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物安全管理

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3)01-0075-02

【摘要】临床实验室长期接触具有生物危害的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等体液标本,而在生化检验中接触最多的标本是血液,血液是许多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就给生化室人员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就生化检验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及安全防护作为探讨,建立生物安全防护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关键词】生化实验;生物危害;生物安全及防护

1认识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就是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保证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检验科的每一名工作人员要正确认识自已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生物安全意识,认真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尽量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2标本的采集处理及防护

生化室的检测标本主要是以全血、血清、血浆等为主,住院病人的标本由各科室护理人员采集并送检,检验科人员接收标本时要认真核对检查单和标本的份数、科室、病人姓名及床号,发现不符标本要退回临床科室重新采集送检。门诊病人则由生化室工作人员采集,采集标本时要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做到一人一针一根止血带。采血的方法现在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真空采血管,使用方便,交叉污染小,标本的泄漏情况少见。另一种是注射器采集(我们科室就采用注射器采集),使用注射器采样时要注意针头的存放,针头尽量不对人,最好用钳子取针头,取下的针头放入一个固定的锐器盒中(真空采血器的针头也要放入固定的锐器盒),当针头装到锐器盒3/4时应更换,装满针头的锐器盒统一放到一个固定的地点,由医院统一进行消毁。注射器则放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最后由医院统一处理。装标本的玻璃试管要选完好无损的,轻拿轻放,标本注入试管时不要用力太猛,以免血液外溅。在操作过程中如不慎被针头戳伤则应立即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水冲洗,禁止用力挤压伤口,受伤部位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标本离心处理时,为防止标本在离心过程中标本向外飞溅,一定要采用带盖的离心机,离心机未完全停止时,不要打开机盖避免气溶胶污染,如果出现试管破裂,我们将离心筒内的血液倒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离心筒也放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在取样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泼撒工作台面时,我们也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立即进行擦拭。取样滴头和样品杯尽量一次性使用,如果重复使用则放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最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并用烤箱烘干再用。

3仪器使用的安全防护

生化室中全自动生化仪都是自动进样,并带有自动清洗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取样和加样的地方有标本和试剂的溅出,污染工作区表面,我们用干净毛巾蘸取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将污染物擦拭干净后,再用干毛巾擦拭一遍,让仪器始终保持一个干燥的工作清洁的工作环境。再有我们科所使用的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的是人工加样,在加样过程中我们用一次性的吸水纸在每次吸样完成后擦拭加样针再进行测试,工作完成后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工作区,尽量避免交叉污染和仪器污染。工作间在工作完成后我们采用紫外灯照射消毒时间一般不少于1小时。

4废弃物处理

生化室的废弃物应按照感染性废弃进行处理,我们生化室的工作人员要熟悉废弃物的管理,并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工作完成后的生化标本我们放入固定的冰箱保存至少一周以上,最后用专门标有生物安全危害的黄色无破损的塑料袋装好放入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堆放点,由专人进行统一消毁。

第2篇

关键词: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科密切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高致病性的物质,这些标本含许多危害性很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乙肝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1],而在处理感染性标本实验操作过程中,如结核菌或细胞涂片染色、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显微镜观察或是易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操作(如病原菌离心、接种等)都存在高危感染风险,本文就笔者所在检验科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问题,现阐述如下。

1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现状

1.1实验室布局不合理 大多由于面积不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不明显,大部分实验室区与区之间缺乏有效的隔离屏障,非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进出通过;存在安全隐患。

1.2生物安全的设备不全 由于资金问题,医院对检验科的主要投入会放在检测标本的实验设备上,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喷淋装置等配备不全[2],大部分实验室只配有普通离心机而不是可以不用拔试管盖的离心机,潜在安全问题。

1.3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不强 人员岗位培训不到位,部分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知识掌握不够,自我防护意识差,而检验科护工也是天天接触那些血液、分泌物等高致病性物质,其自我防护意识也很欠缺;随时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

1.4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文件不健全,有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但管理责任未能落实到个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根本无法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1.5检验科感染控制执行不到位 医院的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没能够经常到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督察,实验室消毒不规范,垃圾未分类存放,针头或刀片等利器未严格用利器盒盛装或盛放太满[3],加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不及时,这些都给检验科造成极大的生物危害。

2 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

2.1改善检验科的工作条件 按生物安全各级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有效分隔,有独立的区域和防止非实验室人员进出的措施,地面、墙面、实验台面按要求设计,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硬件设施也应该按不同的安全级别进行相应的配备[4],如二级实验室必须配备生物安全柜和洗眼装置等。只有保证各种安全措施的齐备才能实现实验的安全,此外要按规定对于实验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

2.2强化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教育 外派检验人员参加国家或省、市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经常组织检验人员包括进修实习人员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条例,定期对护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增强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2.3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 科室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制定规范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切实执行。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和风险评估,通过生物风险的评估找出实验室风险的来源,确定不同类型的标本、不同危害程度的微生物应该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操作[5],使每个检验人员都明确各自岗位的生物风险,进行相应的生物生物安全防护。同时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严格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每一项实验都应该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4加强检验科标本和废弃物的管理 实验室对标本的处理原则是把所有标本都看成是感染性标本,采集标本时要戴手套,运送过程要用加盖密封容器,以防其外溢。离心标本必须加盖密闭,防止气溶胶的扩散污染,标本的处理最好能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菌(毒)种和具有传染性的特殊标本的保管,双人双锁,并建立专门的登记本。实验室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和化学性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都是潜在的生物污染源,不仅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有的还有毒性、腐蚀性及损伤性。实验使用过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实验器材及标本等废弃物应经过消毒灭菌达到生物安全再按要求分类收集处理。规范配置消毒液,每天及时处理废弃物。

2.5培养检验人员良好的卫生习惯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区域要穿工作服并戴手套、口罩和帽子,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门诊微量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当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如发生针刺或其他利器损伤时应让伤口血液自然流出,并及时用流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消毒剂消毒。如眼部被血液或分泌物污染,应立即用洗眼器冲洗。严格六步洗手法,工作结束后用有效氯含量500mg/L进行台面和地面的清洁,如有明显污染,则需用有效氯含量1000mg/L洒于污染物表面,作用30~60min,最后,用紫外线至少照射1h进行空气消毒,保持良好通风,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清洁和卫生。

3 结语

总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是确保人员不受生物危害因子伤害,努力实现实验室零感染。医院检验科作为存在高危感染风险的科室,因此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护,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最大限度地控制实验室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保龙,苏虹,伍佳玲.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学的思考[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5(5):561.

[2]毛远丽,曲芬.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科学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4):302-303.

[3]梁建群,宾利.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148-149.

第3篇

近年来,通过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并不少见。所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受重视。中国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文件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本文就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施实验室合理建筑布局

实验室整体布局应符合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总体布局应符合安全性、科学性、灵活性、适应性及可拓展性的原则。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自分为BSL-1、BSL-2、BSL-3、BSL-4。我们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时就要按照规范来设计、施工和验收。每个实验室门宜带锁,可自动封闭。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配备洗手液、干手物品、墙上贴七步洗手示意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二、减少职业暴露,加强个体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比如锐器伤害,生物性职业暴露和化学性职业暴露。为了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工作需注意的是:不得重新套装针头;不得故意弯曲或折断针头;使用易碎玻璃等锐器物品时应提高警惕。生物职业暴露时特别需要注意气溶胶的吸入。Sulkin和Pike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进一步分析认为,有65%以上的感染是由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实验室工作人员因吸入被污染的空气而感染发病。比如我们在标本离心时,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时加热玻片时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那么工作中离心时、加热玻片时需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待离心结束后打开离心机。不能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需使用安全密封的专用离心杯,同时也可做面部的防护,戴手套,衣服袖口砸死。在检验科我们经常要遇到各种具有强酸、强碱、强腐蚀性的化学试剂及消毒剂,长期的皮肤接触以及吸入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在有可能发生化学性职业暴露时,我们需要使用自身防护用品,并且要小心操作。如果一旦发现职业暴露,我们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加强个体防护是基于标准预防基础上进行。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以及接触所有可能污染的材料、仪器、容器、特殊表面物体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所以要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体防护。个体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帽子、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特别注意的是:仅在工作区域穿戴防护用品,不能穿着防护用品到临床其他科室以及值班室休息区等地方。

三、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纵程序和规程

按照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所规定的安全操纵规程,包括标准的安全操纵规程和特殊的安全操纵规程。

四、治理制度

实验室内的布置和准进制度,以及实验室工作职员的资格和培训。比如在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工作职员在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

五、生物危害风险评估

根据危险度评估的结果,可确定所有计划开展工作的生物安全级别,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设备,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制定操作规程。比如结核分枝杆菌的繁殖和培养必须在BSL-3实验室内完成。

第4篇

>> 探索高校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论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浅谈实验室内废弃物处理的探究 关于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探讨 实验室化学污染废弃物处理研究 论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处理分析 浅谈加强实验室管理防范废弃物危害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实验室废弃物料收集装置的改进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的研究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废弃物的处理 农业高职院校实验室废弃物的危害与处理 理化实验室常见化学废弃物处理的几点办法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生物学实验废弃物处置方法与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血液透析室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探讨 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 高校实验室废弃物规范化处理研究 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废弃物处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董军军,刘云,耿小红.加强放射性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4):144-146.

[7] Biological Waste [EB/OL].(2013-04-30)[2013-11-20].http://purdue.edu/rem/eh/biowaste.htm,2013-04-30.

[8] Laboratory Waste Disposal Guidelines[EB/OL].(2012-12-06)[2013-11-20].http://staff.uow.edu.au/content/groups/public/@web/@ohs/docu ments/ doc/ uow136684.pdf.

[9] Waste Disposal?Guidelines [EB/OL].(2013-04-26)[2013-11-20].http://staff.uow.edu.au/content/groups/public/@web/@ohs/documents/doc/uow 017032.Pdf.

[10] Laboratory Waste Disposal[EB/OL].(2009-09-02)[2013-11-20].http://uow.edu.au/content/groups/public/@web/@sci/@chem/ docu ments/doc/uow016883.pdf.

[11] Ethidium Bromide [EB/OL].(2013-04-30)[2013-11-20].http://purdue.edu/rem/hmm/ethidbr.htm.

[12]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Guidelines [EB/OL].(2013-04-26)[2013-11-20].http://staff.uow.edu.au/content/groups/public/@web/@ohs/ docu ments/doc/uow 017056.pdf.

[13] 惠参军,査光明,吴文峰,等.教学实验用动物生物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09-211,221.

基金项目 内蒙古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基金项目(115106)。

第5篇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及其安全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各大高校均拥有一些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以及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等,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用较为频繁,耗材情况复杂,安全管理和控制难度较大。那么,高校生物实验室因其仪器设备的精密贵重,使用多种生化试剂、有毒化学物品,而且存放着较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涉及实验项目较多,实验条件较为复杂等等,其具有更加显著的特点。高校生物实验室受到来自于硬件投入不足、软件运行不佳等方面安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同时,还会受到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实验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及其废弃物、实验器械与耗材等等诸多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影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极大危害,迫切需要相关人员加强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另外,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分工不明确,个人素质较低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质量。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加大对生物实验室减少的投资力度,有效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使整个生物实验室的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对生物实验室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努力构建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标准,对旧实验室的水电暖气等线路、管道进行专业性的更新与改造,配备符合国家防火标准的消防栓、灭火器等等,并更新、改造一些生物实验室通风系统和安全监控设备,努力促使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较为完善、布局较为合理,进一步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水平。

(二)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还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环保意识。首先,要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岗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备综合素质的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队伍;其次,要对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实验规程与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操作性失误;最后还要对实验教师强化安全、环保知识学习,尤其是要明确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危害性,才能真正保证生物实验的安全性、环保性。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针对生物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制定、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制定和完善具备高实操性的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定,比如:“实验用活体材料管理办法”、“实验室贵重及危险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等等,以确保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还要逐级签订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责任书,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有效提高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努力做到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

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也是有效加强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先,对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尤其是细胞和微生物等等,要进行及时的灭活与消毒处理,以免造成细菌、病毒的外泄。其次,对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要进行分级分类封存,及时送交具备处理资质的部门加以处理,而不能随意丢弃、掩埋。最后,对放射性废弃物按照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进行分别处理,同时要做到及时用同位素探测仪检查污染状况,由专业部门进行统一回收与处理,以避免放射性废弃物出现二次污染危害。

第6篇

关键词:分子生理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梁宏伟(1976-),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讲师;王玉兵(1977-),男,湖北恩施人,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讲师。(湖北宜昌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地方综合性高校生物类专业实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09192)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92-02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设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它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实验基地。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验技术和技能的学科,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涉及的贵重仪器设备和有毒有害生化试剂种类繁多。目前,大部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缺乏专职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加强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安全管理以及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其中的作用对整个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作为高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和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其安全正常运转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公共财产安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育培训是分子生物学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及生命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实验室的使用、人员流动和内部管理都产生了许多新情况,这些都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形势,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外一些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多年前就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3年第一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及生化试剂、水电安全进行详细阐述,随后在新版本中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更新。为加强我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该标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等硬件和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文件等软件管理做出通用性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法规性文件的实施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可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发挥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尽管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人们的环保和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仍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有些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规章制度未能获得有效执行、实验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将食物带进实验室等。再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很多高校尚未对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甚至对于产生的废弃物不知该如何处理而丢入普通垃圾桶或倾倒入下水道。就此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使其能够安全、高效地为生命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

二、分子生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1.有毒有害生化试剂的使用及废弃处理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所用到的生化试剂大多具有挥发性、强毒性、腐蚀性、致癌性等,如氯仿(CHCl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溴化乙锭(EB)、丙烯酰胺、NN-亚甲双丙烯酰胺、焦碳酸二乙酯(DEPC)、IPTG、Trizol、二甲基亚砜(DMSO)、二硫苏糖醇(DTT)、四甲基乙二胺(TEMED)、苯甲基磺酰氟(PMSF)、过硫酸铵等。这类物品不仅对实验操作人员毒性大、危险性高,而且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也极大。在取用这类生化试剂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在化学通风橱内完成相关操作,防止试剂溢洒并接触皮肤,防止挥发性、粉末试剂吸入呼吸道及对眼睛黏膜造成毒害。对用完和废弃的有毒有害试剂要及时进行无害化或净化处理,然后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并做醒目标识,防止对他人造成毒害和环境污染。如溴化乙锭(EB)是强诱变剂,具有高致癌性,实验结束后应对含EB的溶液进行净化处理再行弃置。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先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 KMnO4,小心混匀后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匀后置室温数小时,再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 NaOH,小心混匀后可丢弃。[1]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使用时要避免其挥发,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1%~5%稀氨水洗涤。丙烯酰胺和NN-亚甲双丙烯酰胺具神经毒性,操作时戴手套在通风橱内进行,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没有毒性,可随普通垃圾一起扔掉。

2.生物安全及其防护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人们通常只关注到有毒有害生化药品、防火及水电安全,往往忽视生物安全的管理。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实验室不太可能发生感染,即使感染也没有很严重的后果。虽然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实验室不多,但实验室感染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尤其是从事致病性或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如2004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实验室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实验人员的感染;近期报道的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因活体动物实验而被布鲁氏杆菌感染等。从事致病性或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实验人员应经专项培训,建立健康监测制度,配备适当水平的个人防护装备;对此类实验室建立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配备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柜等专用设备,并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普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菌株往往具有抗生素抗性,在药物存在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长。在微生物相关试验中首先要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对菌体进行灭活处理,防止对人身造成感染及环境污染。试验中用到的动植物材料也可能携带致病源,在实验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病菌和疾病的传播。对于转基因动植物材料应严格控制其栽培或养殖环境,防止基因飘移扩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3.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及水火电的安全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到高速离心机、高温高压灭菌容器、紫外光源、烘箱、微波炉、超声波处理器等仪器设备。首先要保证不同规格型号仪器的用电安全性、线路荷载承受能力;其次要经常检查各种仪器的自动控制装置是否运转正常。如对高速离心机的使用一定要确保转子上离心管的配平,否则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转子飞出伤人;对高温高压灭菌容器应定期检查其压力和温度控制、定时装置是否正常,对非全自动压力灭菌容器在运转时应全程看护;对烘箱除确认自动控温装置是否可靠,同时还需要人工检测温度,以免温度过高,在使用时严禁把易燃易爆溶剂及物品送入烘箱或微波炉中。紫外光或紫外线可损伤眼视网膜,皮肤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导致损伤及诱发皮肤癌,切勿用裸眼观察和使用没有防护装置的紫外光源,在紫外光下操作时要戴合适的防护性手套。对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生化试剂的仪器设备(如凝胶电泳系统)应划定专用操作区,同时还要防止在操作观察中与其他设备的交叉污染。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设立之初应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遵照国际通用及国家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通用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安排。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实验室内严禁乱接电线、电源,动力电源和普通照明电源分开使用。要经常检修、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在实验结束时,要及时切断电源、火源、水源等。

4.个人防护装备及求助对象

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是指用于防止工作人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这些器材和用品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暴露于生物危害物质(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避免实验室相关感染。[2]有毒有害试剂及感染性材料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溢洒,从而可能发生身体接触,此时个人防护就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所在。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物理防护设备的保护功能都有一定限度,都不是绝对的。

需要防护的身体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呼吸道、手、躯体、耳(听力)等。对于眼睛的防护采用护目镜,实验室配备的洗眼装置应安装在明显和易取的地方,并保持洗眼水管的通畅,便于工作人员紧急时使用。对头面部及呼吸道保护主要是口罩、防毒面罩及帽子,装有过滤器的防毒面具可以保护佩戴者免受气体、蒸汽、颗粒和微生物以及气溶胶损害的影响。[3]对躯体的保护采用实验服、防护服,对手部的保护需要配备手套等,如取用有毒试剂的一次性手套、高温高压灭菌器及焚烧炉上卸载物品的隔热手套等。对耳的保护主要采用听力保护器,如对超声波处理时产生的分频谐波对听力的伤害。

此外,实验室内应配备国际通用的急救箱和急救手册,在醒目的位置标明就近的急救中心位置及联系方式。

三、研究生在实验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人员上,而研究生作为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在实验室完成,日常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当中要使用实验室的各种生化试剂和仪器设备,其对实验室的了解程度和待在实验室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教师。如果他们缺乏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与生化药品,这些仪器设备与药品的潜在危险性将会被诱发出来,并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制订合理的研究生安全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转。

1.安全组织和培训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应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和生物防护培训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包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类仪器设备操作手册的学习、实验室安全紧急状况的处理和应急程序的演练,如洗眼装置的正确使用、紧急逃生能力等,创建实验室的安全文化。只有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要确保每一名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学生受到良好的安全意识培训。实验室中还应定期组织实验技能的培训、仪器设备的安全正确的操作及有毒有害试剂的取用等方面的培训。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也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2.建立制度约束、利益基础的安全管理制度

研究生可以协助导师对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生化试剂及水电暖等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隐患排查。针对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研究生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侧重点和不同的工作阶段,可以指定一名研究生对特定仪器设备等进行具体的管理和维护,这样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有毒有害试剂以及水火电的安全管理分别委派到具体的研究生。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具体的负责人应熟悉该仪器设备或试剂的操作方法及销售维修人员的联系方式,其他研究生在进行相关实验前都必须找该负责人进行登记和咨询。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高年级研究生对低年级研究生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导师指导、监督师弟师妹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为使研究生的管理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激励措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院系可以在实验室设立研究生助管岗位,提供一定的经费作为其劳动报酬,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付出。[4]导师也应对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补助,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还应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对工作出色的研究生在评优过程中予以加分,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整个高校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要针对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特点和现状来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谨认真地遵照执行,就一定能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辉.生物实验室常见有害物质处理的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9,

(5):140-141.

[2]李勇,实验室生物安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

1 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因素

血站实验室检测的标本,都是来自无偿献血者,易使检验者放松警惕,认为都是健康人,不像医院实验室病原体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各种防护措施常不能认真执行:在实验室内抽烟,吃东西放置个人物品;一些人在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重要的操作不戴防护眼镜,不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不按要求对工作现场进行有效的消毒,废弃物不按规定正确处理等。

检测献血者的血样时,乙肝、丙肝经常被检出,梅毒、艾滋病也时有发现,还有许多没有列入检测项目的细菌、病毒 、许多目前人类未知的微生物、处在窗口期的肝炎、艾滋病、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血清、质控血清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

日常工作中,实验人员如果不能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皮肤黏膜就有可能受到污染.采集样本时针头的刺伤、离心标本时试管破裂溢出的血液,离心标本时形成的气溶胶、仪器设备和工作环境没有进行正确有效的消毒、废弃物不按规定正确处理等等,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实验室还存在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这些都是造成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2 积极培训,制定措施

血站业务部门应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全员培训和“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新进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工作。

实验室要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首先要建立实验室人员健康检查及免疫制度,每年要对实验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注射(或加强)乙肝疫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实验室进入人员管理制度,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特殊情况时如设备维修人员需进入时,要进行登记。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不能戴首饰等饰品,要穿工作衣、工作鞋,戴工作帽,乳胶手套,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吸烟、接待外部人员。

实验室要“建立和实施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覆盖从标本采集到检测报告整个血液检测过程[2]。” 要建立锐器具安全使用和检验标本安全处理制度,一次性采血针用后应小心置于利器盒内,达到2/3时应更换。操作时对所有的检验标本、试剂和质控品都应按传染物对待,进行可能发生溅出的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要建立实验环境及仪器设备消毒管理制度,每天检验完成后要用消毒液对工作台、地面和使用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用消毒机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应科学配置消毒设备,有关部门应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实验室内的所有的废物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密封防漏容器中,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处理。还要建立意外暴露的应急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制定的制度可操作性强,才能使大家易于执行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配置设备,加强监管

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各项生物安全制度进行规范操作,血站应及时配置合格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有效的消毒用品、与实验室级别相匹配的生物安全设备。

血站还要积极为实验室配置自动化程度高的检测设备,不仅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接触标本的机会,也是一项增加生物安全的有效手段。

血站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按照国家和卫生部的相关文件,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才能使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生物安全对医疗机构实验室来说,是一个以前长期被忽视而现在急需加强的工作。SARS实验室的沉痛教训给我们再次敲响警钟,这不仅是我们自身安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事,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们许多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随着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我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提高,相信我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会不断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全员参与

《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在学校相关时间和空间的学生安全管理责任。强烈的安全工作责任心,是教师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就谈不上教育教学。第一,教师必须牢记“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责任,切实做到安全工作时时讲、处处讲、人人讲,牢记“千好万好,师生平安最好”的安全理念。第二,让每一位学生明确安全重于一切,适时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等,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及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让每位学生知道,遵守校规校纪是安全保障的前提。第三,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安全。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问题普遍不够重视,学校要通过定期给家长讲安全知识,引导家长及时与教师交流情况,形成家校合力,共织学生成长的安全网。

二、全方位管理

安全管理要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学生在,教师在,上课有教师;课间有教师巡视,督导;上下学时段有教师定点值岗,校园每个部位有教师管理。

1.明确每位教职工的安全责任,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安全要求,增强师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2.认真检查每个岗位教职工的履职情况,做到认真履职,不留管理空白。3.每天检查各项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对校内一些隐蔽的地方要加强管理,防止学生中出现伤害事故。4.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外出活动走正规化程序,并报上级批准,事先要认真审核活动细则,实地勘察,排除一切隐患,确保师生安全。5.为全体学生投保,以便出险时能尽量减少损失。

三、全时段视导

学校要对课堂教学、室外教学及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的安全负责。从时间上看,学校组织的活动或学生在校时间,学校均应对学生的安全负责。

第一,校门口要有教师值岗且教师要持有应对突发暴力事件时所需的安全器械,避免或减少校门附近的暴力伤害。第二,课堂有教师管理,课间每层楼楼道口都设专门教师视导,在容易发生事故的厕所等地方安排专人视导,可有效预防学生在打闹时出现安全事故。第三,中午休息时学生宿舍、图书室等地方有专人管理,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有特异体质、特异行为的学生要及时引导,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自伤及伤及他人的事故。第四,值日教师要对学生上下学过程中乘坐的交通工具进行检查,教育学生不要驾驶机动车上下学,不乘坐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交通工具。

四、全过程督导

学校安全事故往往就是由于对一个小细节或者一个小环节的疏忽而引发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每位教师都做到能管理、会管理,及时掌握各方面的安全动态。

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位教师真正领会“安全无小事”的意义,真正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第二,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避免或减少因师德、管理方法粗暴等引发的师生冲突的出现。

五、全天候的应急预案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在尽力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安全问题的准备。

第一,对学生间发生的矛盾,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让小矛盾发酵,避免家长偏听、偏信而导致问题的复杂化。第二,如果事件中有人受伤,应首先与医疗机构联系,让伤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同时上报上级领导及公安机关,为事件的后续解决做好充分准备。第三,对安全事件要坚持“快讲事实,慎讲原因”,及时了解实情,向上级汇报请示,不推卸责任,既要为学生家长考虑,也要保证公平。第四,发生事故时,学校要指定了解全过程的领导同媒体沟通,避免媒体进行不实报道,不利于后期问题的解决。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传媒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精品一区 | 亚洲国产欧美91 | 99热精品免费 | 99国产99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 91免费版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臀 | 伦理电影91 | 国产亚洲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91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啪午夜精品网站男同 | 999在线观看精品免费不卡网站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 91av手机在线 |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 91视频在线网站 | 999在线精品 | 91最新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五区 |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1亚洲成人|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 污视频网站入口 | 91手机在线播放 | 91精品专区| 91最新视频在线观看 |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蝌蚪网 | 国产福利在线小视频 | 91国自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 91电影| 91精品在线观| 国产真实夫妇交换视频 | 在线电影91 | 91www在线观看 | 九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97操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