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管理论文

网络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8: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管理论文

第1篇

SNMP以UserDatagramProtocol作为管理者与者之间传递信息的传输协议,之所以会选择UDP而不使用TCP的原因在于,UDP采用非连接方式的传输,也就是管理者与代管物件并未建立连接,因此判断datagram是否遗失以及在必要时重传成为了SNMP协议的责任,通常是以超时作为重传的依据,可以设定等待的时间以及重新传递的次数。但是对于TrapMessage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代管物件传送了一个TrapMessage给管理端,但是管理端并没有收到,这时代管物件甚至不知道是否该重新传递TrapMessage,因为管理端收到TrapMessage之后是不用告知待管物件的,虽然UDP不可靠但是它的负担低,因此可降低对网络性能的影响。SNMP使用端口编号为161的UDPport来传送与接收请求信息,以及使用编号16213的UDPport来接收来自待管物件的TrapMessage,每个安装了SNMP协议的设备必须以这些端口值作为预设值,不过它是可以被更改的。

2本文主要工作

本文所构建的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与拓扑分析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核心功能,分别是网段搜寻、网络拓扑分析。网段搜寻功能是以使用者输入的IP地址作为基准,并搜寻此网段中所有的网络设备,并对搜寻到的设备查询相关信息以提供给网管人员使用;网络拓扑分析则是以一台路由器或是交换器的IP地址作为起点,搜索网络拓扑的状况,并利用分析得到的拓扑信息来描绘出将整个网络拓扑的树状图。

2.1网段搜寻

对网络管理人员来说,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例如一间公司里有上百台的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去区分不同网段上的网络设备并加以管理是很重要的,通过本系统所构建的网段搜寻功能,可以轻松的搜寻某一网段中所有的网络设备,并且对搜寻到的设备再进一步的查询其信息,包括设备的IP地址、设备的描述信息以及位置等,网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状况,此外还可以针对个别的设备进行查询与设定。本系统所构建的网段搜寻功能是通过SNMP的操作,再搭配MIB-II中的system群组的信息所构建的,利用SNMP的get操作来探测某个IP地址是否有网络设备的存在,而不是以ping的方式来检测,因为ping的方式较为费时,对于侦测到设备也无法得知其相关信息。网段搜寻功能是以使用者所输入的一个IP地址为起点,再通过程序分析出其所属网段,接下来使用SNMPgetoperation来探测出所有IP地址中是否有网络设备的存在,最后再对设备进一步地取得更多信息,执行流程的步骤如下:步骤1:取得IPAddress与community以使用者所输入的IP地址为程序执行的起点,再搭配community才可执行SNMP所提供的getoperation,在取得IP地址之后,由程序来实现所属的网段的判断。步骤2:探测网络设备;通过步骤1所得到的所有IP地址进行侦测,对每个IP地址执行getoperation,并指定OID为sysName(1.3.6.1.2.1.1.5),对于不存在网络设备的IP地址进行get操作会得到timeup的响应,反之则会得到sysDescr的正确信息,以此探测网络设备是否存在,并记录有设备存在的IP地址。步骤3:取得设备的sysDescr与sysLocation信息针对在步骤2中所探测到的网络设备再进行更进一步的查询,通过getoperation并指定OID为1.3.6.1.2.1.1.1(sysDescr)来取得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硬件信息等,再将OID指定为1.3.6.1.2.1.1.6(sysLocation)来获得设备所在的位置信息。

2.2网络拓扑分析

本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拓扑分析功能是利用SNMP所构建而成的,通过MIB-II内的群组能够轻松的了解网络的连接状况,此外MIB-II是一种标准的MIB,也就是说只要是支持SNMP协议的网络设备绝大部分都会内含MIB-II,然而使用SNMP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轻松的了解路由状况,并且能够获得设备的种类、名称以及其他重要的管理信息。本系统所构建的网络拓扑系统是以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作为起点,进行对路由路径的查询,通过递归的方式找出路径上所有的路由器,再对各个路由器查询其连接状况,可找到其它新的网络节点,如此一来便可以分析出网络拓扑的概况,最后对所有节点逐个进行遍历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1:利用ipRouteNextHop来获得路由的路径;针对路由器的IP地址进行getnext的操作,并且将其OID设定为1.3.6.1.2.1.4.21.1.7(ipRouteNextHop),以取得相邻路由器的IP地址,取得IP地址之后再查询其ipRouteType(1.3.6.1.2.1.4.21.1.8),如果其值为indirect,则表示其路径上的其它路由器,并将其记录至未访问的路由器表格之中,并将此次访问过的路由器记录于第一层路由路径表中。从未访问的路由器表格之中取出路由器IP地址,并执行上述动作,直到无其它路由器为止。步骤2:利用ipNetToMediaPhysAddress与ipNetToMediaNetAddress来侦测网络中新的节点;从路由路径表中取出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将OID设定为1.3.6.1.2.1.4.22.1.2(ipNetToMediaPhysAddress)与1.3.6.1.2.1.4.22.1.3(ipNetToMediaNetAddress),并执行getnextoperation,以此探测出此路由器上所有介面的连接情况,内容包括连接至此路由器的网络设备的MAC地址以及IP地址,并记录至第二层装置表格中,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所有路由器皆被遍历过。步骤3:从步骤1到步骤2的过程中,记录已经侦测出所有的网络节点,在这个步骤中,对每个网络节点进行三次的get操作,OID分别设置为1.3.6.1.2.1.1.1、1.3.6.1.2.1.1.5与1.3.6.1.2.1.1.6以取得每个节点的详细信息。

3结论

第2篇

基于SNMP网管系统是由管理平台与两部分组成,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管理平台中,前台界面负责提供图形用户接口,帮助用户顺利进行网络管理操作。需要Windows中的图形用户界面辅助完成此项技术,界面菜单进行设计环节时,其管理功能需要合理分类。后台负责及时控制程序,使得通信协议、数据口接口、管理功能进程等都得到其有效控制。管理功能进程主要职责是收集与处理数据。主控进程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进程调度、处理来自的各种异常事件报告、动作守护进程要对已发出的SNMP请求进行管理。网络协议由IP、UDP、SNMP组成,系统通信的通道除了它们,还由通信模板组成。应用进程的运行过程是: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VRTX之上,采用主进程启动多个线程同时运行的方法,体现网管功能的多样化。

2SDH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

2.1通信模块组成结构与实现过程

网络接口与路由协议是通信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通信模块功能包含:网元与其它网元通过DCC通道通信、网元通过本地串口与网络平台通信、告警监视单元通信、网元通过串口与告警监视单元通信。实现此模板需要对系统通信控制模块采取初始化配置;以太网、多通道串口等驱动器,完成IP协议栈的挂接;路由协议与协议栈的衔接工作完成,用SNMP的方式呈现路由信息,方便查询。路由协议是通信模板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用途很大。一般路由协议都是通过广播机制先显示出来,需要不断发现或者更新路由,共享路由表信息。它保障了网络平台通道,在网关网元和途径网元路由的帮助下,使得目标网元的网管操作顺利实现。

2.2SNMP协议流程与转移

SNMP的进程有一个过程,一般是先在完成初始化配置数据,然后了解接口参数,观察管理信息库变量,完成这些系统的初始化工作之后,程序会自动进入一个循环过程中[2]。在某端口,等待接收数据,接收的SNMP报文,系统会进行检查并作出分析报告,根据报文命令执行任务,调用其它系统操作,使得例程顺利完成,最后获得SNMP报文,将报文以UDP的形式封装好,最终通过SNMP端口发送出去。把SNMP协议代码转移到硬件平台中去,将代号MPC860的处理器与VRTX实行嵌入式系统操作,SNMP的职责是嵌入。具体操作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熟知管理内容,将MIB变量定义清楚;翻译工作由MIB完成,自动生成本地数据结构与程序结构,帮助系统调用及编程;在MIB编译器中,直接输出程序文件,文件会与UDP等协议衔接,只需要将相应参数稍加修改,SNMP协议层到UDP协议层的胶联工作即可完成;完成MIB变量操作,支持例程代码编写;将进程进行测试。

2.3操作支持例程的实现步骤

对象一般是操作请求、存在性检查、操作类型检查、执行操作一整套操作步骤。整个过程的目的只有一个,准确判定请求对象是否在进程的MIB中,判定完毕之后,进一步验证对象访问方式,再根据对象所在位置,在规定范围内设置对象值。操作支持例程与应用进程的接口类型有三种:一种是函数,其作用是支持例程调用应用进程,利用这样的函数需要在配置管理需要较高时效性的时候;一种接口用于支持例程和应用进程两者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时的情况,两者之间对时效性要求不高,主要作用是网络进行初始化配置及性能管理;最后一种是利用进程调用支持例程的函数,需要告警方面的管理时,才会采用此种方式。

2.4应用进程实现步骤

SDH网管系统实现的核心取决于应用进程,主要靠其实现SDH所需的网管功能。主要程序运作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机初始化配置过程为:系统会自动读取设备清单,单元格需要根据设备具体情况进行配置,同时,整个过程还要将其缺省值初始化MIB以及相关数据结构进行参照[3,4]。性能管理的过程为:进行定期数据刷新时,一般都会利用参数收集模块,然后再从单元盘中收集性能参数,完成收集工作之后,就可直接在NIB中记录下来。保护切换与恢复的过程为:理解APS协议的基础之上,编应与之相关的代码。告警管理的过程为:利用应用层直接响应单元盘的中断要求,将其中的告警信息读出,利用支持例程的函数,把告警信息传达给网管。

3结束语

第3篇

一、当前局域网网络安全现状

主要的网络安全威胁有以下几方面: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内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网络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一是网络共享与恶意代码防控。网络共享方便了不同用户、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等之间的信息交换,但是,恶意代码利用信息共享、网络环境扩散等漏洞,影响越来越大。二是信息化建设超速与安全规范不协调。网络安全建设缺乏规范操作,常常采取“亡羊补牢”之策,导致信息安全共享难度递增,也留下安全隐患。三是信息产品国外引进与安全自主控制。国内信息化技术严重依赖国外,从硬件到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人。这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四是IT产品单一性和大规模攻击问题。信息系统中软硬件产品单一性,如同一版本的操作系统、同一版本的数据库软件等,这样一来攻击者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攻击过程的自动化,从而常导致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五是IT系统复杂性和漏洞管理。多协议、多系统、多应用、多用户组成的网络环境,复杂性高,存在难以避免的安全漏洞。六是网络攻击突发性和防范响应滞后。网络攻击者常常掌握主动权,而防守者被动应付。攻击者处于暗处,而攻击目标则处于明处。这就导致网络攻击很难被防范。七是内外网络隔离安全和数据交换方便性的矛盾。这两者之间是必然会存在矛盾的。由于网络攻击技术不断增强,恶意入侵内部网络的风险性也相应急剧提高。网络入侵者可以涉透到内部网络系统,窃取数据或恶意破坏数据。八是安全岗位设置和安全管理策略实施难题。在企业中即使网络管理人员有再好的建议,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上级部门的响应。

二、对网络问题进行防范的管理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

域网络的安全防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个该工程并不是仅仅依赖使用各种技术先进的安全设备就能够实现的,它更加注重的是通过正确合理的网络结构设计、规划和组织的整体性。同时还需要制定出严密完善的安全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并且配备高水平且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的安全技术人才队伍。

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一个由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网管软件及其他如过滤系统、桌面管理系统等组成的全方位安全防范系统。

1防火墙系统

防火墙系统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在逻辑上,它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在网络的入口部署防火墙是防范来自外部网络攻击最常用的方法。

2入侵检测系统

它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的不同之处便在于,IDS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假如防火墙是一幢大楼的门卫,那么IDS就是这幢大楼里的监视系统。一旦小偷爬窗进入大楼,或内部人员有越界行为,只有实时监视系统才能发现情况并发出警告。IDS在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在:(1)尽可能靠近攻击源;(2)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这些位置通常在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

3过滤系统

现在网络安全产品越来越成熟,部署这些系统时,在INTERET网关上配置硬件的病毒过滤网关,实现全网分布式的病毒防护。但是必须建立起各系统之间的联动,配合使用,这样当一个系统发现问题时其他系统能够立刻响应进行相关的防范。

(二)加强日常维护

进行局域网日常维护时,主要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确定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策略需要事先就制定好,不能够等到发生入侵之后才想起来制定那个策略。

检测防火墙的配置是否正确合理。虽然局域网硬件配置了硬件防火墙,各客户端也配制了软件防火墙。但是其中任何一种防火墙都有可能被攻破,甚至是失去效用。因此,必须要定期进行检查,让防火墙能够正常工作。

及时更防病毒系统。虽然在网关里建立起防病毒机制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在企业的整个防病毒战线中,只能够将网关防病毒当作是一种附加的防线,不能够将其作为一个防病毒的主要工具。所以必须要及时的升级防病毒库,以保证其是最新的。

加强服务器建设。服务器是整个局域网的核心,所以必须要加强服务器的安全设置。要及时的删除或者禁用不需要的东西,将服务器安装到最精简的程度(不能够放过必要的安全设置)。删除或者修改设备和软件通常配置的默认用户名密码访问、来宾和匿名账户以及默认共享。

三、提高局域网网络管理效率

在进行网络维护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多方面出发,提高局域网网络维护的工作效率。

(一)学会利用“本地连接”,提高网络维护效率

在平时的网络维护过程中,我们会经常与“本地连接”打交道。如此一来网络维护的效率,就与“本地连接”息息相关了。

利用本地连接解决网络访问隐性故障。某局域网中有一台计算机不能正常访问内网中的文件服务器,笔者进入该计算机的“本地连接”属性设置对话框,发现该计算机不但可以正常向外面发送数据信息,而且也能正常从外面接受数据信息,可是该计算机却始终不能访问内网中的文件服务器。经过仔细观察,笔者看到故障计算机的网卡设备信号灯状态有点不正常,这说明网卡的工作状态也是不正常的。笔者通过各种方法都没有检测到问题,最后是通过重新创建了一个网络访问连接解决问题。

利用“本地连接”通透本地网络流量状态。我们可以使用第三方专业工具,来让计算机系统的“本地连接”图标显示更加详细的本地网络流量状态内容,比方说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使用“DUMeter”这样的专业工具,来让系统托盘区域处的“本地连接”图标显示更多的网络流量状态信息,成功安装好该专业工具后,“本地连接”图标既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在任意一个时间段内的本地网络流量大小信息,又能显示出每天、每周或者每月的本地网络流量大小。

利用“本地连接”追踪潜在网络访问错误。当我们选中了“本地连接”图标的“连接后在通知区域显示图标”属性选项后,日后就可以从系统任务栏右下角处的“本地连接”图标上看到各种网络访问状态信息,依照这些信息能够快速追踪到本地系统的网络错误。

(二)即时监控让网络管理效率更高效

在规模较大的局域网环境中,单纯依靠网络管理员手工力量管理、维护网络时,那工作量无疑是相当巨大的,而且网络管理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来对网络进行即时监控,从而减少工作量,例如NetControl工具。网络维护人员可以将自己单位局域网中的所有工作站以及其他重要网络设备全部加入到一个电子拓扑图中,之后NetControl工具会对电子拓扑图中的每一台工作站网络连通状态进行即时、动态监控,并且还会自动将动态监控出来的结果显示出来,从电子拓扑图中就能一眼看出此时局域网网络究竟什么位置发生了连通性故障,这样一来网络维护人员就能快速、高效地解决网络故障了。

(三)利用局域网管理辅助软件提高网络维护效率

要想提高网络维护效率,必然就会必须借助各种辅助软件,例如“网络执法官”、上面所介绍的NetControl。“网络执法官”是一款局域网管理辅助软件,采用网络底层协议,能穿透各客户端防火墙对网络中的每一台主机(本文中主机指各种计算机、交换机等配有IP的网络设备)进行监控;采用网卡号(MAC)识别用户,可靠性高;软件本身占用网络资源少,对网络没有不良影响。软件不需运行于指定的服务器,在网内任一台主机上运行即可有效监控所有本机连接到的网络(支持多网段监控)。

第4篇

网络管理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这五大功能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系统中,故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核心;配置管理是实现各个管理功能的前提和信息保障;性能、安全和计费管理相比之下独立性更强。五大功能协同合作,保证网络管理稳定进行。目前网络管理协议中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是基于TCP/IP协议的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很容易应用到大型的网络系统中。其建立所需时间不长,对网络所加的压力也不大,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互连硬件制造商都支持该协议。简单化的设计,给它带来了强大的扩展能力,方便进行网络扩展。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国外的网络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IEEE通信学会所属的网络运营与管理专业委员会(CNOM),从1988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学界的研讨会。国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多种网络管理方案,其中包括SGMP、CMIS/CMIO等。在网络管理方面,国外已经开发出很多较为成熟的产品,其中以HP公司、SunSoft公司和IBM公司最为活跃。总体来说国内方面的网络管理起步较晚,水平还比较低,目前为止也没有开发出一套完整的通用网络管理平台。

3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策略分析

1)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

作为网络管理联系各个模块实现管理功能的重要基础,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显得非常重要,而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流无时无刻不受着安全威胁。首先,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在每个节点互相连接,网络的这种互联特性决定了计算机病毒从一台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向另一台计算机传播,在网络管理系统中,一旦某个节点的计算机被病毒侵蚀,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流会遭到破坏,导致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其次,Internet底层的TCP/IP协议本身的不完善,程序与协议之间的冲突,会导致来自系统内部的安全威胁,致使系统运行不稳定,信息传递混乱等问题的发生;再次,网络内部的用户一般都有权限级别的划分,当网络用户的安全配置不当导致漏洞,使用户权限发生混乱或者权限乱用,就会发生越权操作,致使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丢失或者实现恶意操作;此外,网络管理系统有时也会面对人为的恶意攻击,分为主动和被动攻击,黑客在不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链路上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截获、攻击、修改,达到窃取重要机密等目的;另外,跟其他计算机软件一样,网络软件同样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完成编写,所以网络软件也同样存在漏洞,这为黑客提供了攻击的入口。不仅如此,计算机软件一般都会给编程人员留下“后门”,以方便日后对软件的维护和升级等工作,一旦“后门”被打开,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策略。

面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所面临的诸多安全风险,开发和维护人员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于来自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防范,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目前网络病毒传播是侵蚀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途径,但网络病毒的防范并没有通用性可言,没有任何一套网络杀毒软件和防护工具能够适应任何种类的病毒,所以应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多层次的设防,采用杀毒和防毒相结合的策略,应该对所有的入口和出口进行安全防护,保证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为了保护网络资源不被别有用心的人非法使用和访问,对访问用户进行控制是维护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法。访问控制主要体现在:入网访问的控制、网络权限的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和防火墙控制。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血液,为了防止数据丢失等故障问题,应该让存储设备和网络系统独立开来,增加对对数据的备份和对存储设备的保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要想使系统信息的交流处于封闭状态,就应该对信息进行较高级别的加密保护,并设置不同密级安全机制,以此来保证系统信息不被截获、修改或破坏。网络加密常在链路、端点和节点三个位置进行加密设置。为了防止人为的攻击或误操作导致的系统破坏,应加入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这样网络系统能够对外来的攻击做出反应并进行抵抗。

4结束语

第5篇

继顺序式多点燃油喷射控制装置在汽车上应用后,电控自动变速器、ABS、车身及水平悬架控制等相继出现。为了提高控制装置对汽车控制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一些高档轿车还运用了微机区域网络控制系统,它是将一些控制组件、传感器、执行器联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局域网。在网络中,所有组件都由两条平行的线路连接用于交换数据,数据则是以信息块的形式快速不停地进行交换,一个控制组件、传感器或执行器发送的信息,其他控制组件也会接收,但只破译自身所需的信息。网络还会自动将多余的传感器要求删除,以确保控制的协调性和适当的存储空间,以便下一轮数据交换。网络也具有自适应特性,例如当发动机磨损时,会发生象进气泄露或喷油器磨损等问题,在自适应过程中,网络会不断计算修正因素值,并将之永久储存。

汽车微机区域网络控制技术将汽车电子技术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给其故障检测诊断增加了难度。当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时,大都很难直接找出具体的故障点,从表面看,某一部位发生了故障,可故障原因却在似乎不相干的地方,一般也不会有故障代码被记录下来,只有通过对整体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才可能看出一些端倪。下面,就将我们在维修实践中碰到的两例网络系统故障检测诊断过程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例一:93年款奔驰300SE轿车,装备热线式顺序多点燃油喷射系统(LH—SFI),带防爆震延迟的电子点火系统(EZL/AKR)。由别的修理厂转来维修,故障现象是: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动机转速只能维持在1100h/min—2000h/min来回波动,周期约2—3S,有时又正常,没有储存故障代码。当故障出现时,用波许故障诊断仪(BOSCHKTS—300)读取动态数据流,从数据流分析发现两个问题:一是KTS--300显示基本组件(GM电脑)缺少一根火线;二是怠速时总有两个缸交替着不喷油,持续1—2S,当踩下加速踏板,发动机转速刚上去,又变成三个缸交替着不喷油,使转速马上掉下来,如此循环往复,来回波动。

按一般诊断程序判断,喷油不好,应首先检查燃油系统,如喷油器、油泵、压力调节器、滤清器等。其实不然,燃油泵和燃油压力调节器在别的厂都换过了,故障依旧。奔驰300SE轿车是由基本组件、热线(LH)控制组件、电子加速器控制组件、巡航及怠速控制组件、故障诊断组件和点火组件等控制装置共同组成一个区域控制网络(见系统框图)。网络设置在四种情况下会自动切断供油:(1)减速切断供油;(2)点火失败切断供油;(3)汽缸甑别切断供油;(4)安全切断供油。安全切断供油的原理是:在电子加速器执行器(俗称电子节气门)内装有一个安全触点开关,正常情况下,发动机怠速或正常行驶时开关是接通的,网络发出12V电压通过开关送给基本组件一个正信号。如果节气门开度大于加速踏板位置,并且巡航控制还没有起作用,出于安全考虑,网络会通过电子加速器控制组件将这个开关断开接地,发送给基本组件一个接地信号,该信号会使热线(LH)控制装置关闭部分喷油器。

当发动机转速降到1100h/min时,被关闭的喷油器又重新开启。如果故障持续发生,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动机转速就只能在1100h/min—2000h/min来回波动。

经部件测试,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与节气门开度是一致的,问题就只能出在电子节气门内的安全触点开关上。再测试线束,12V电压到了开关的输入端,输出端则量不到电压。故障消失时,输出端能量到8V左右的电压(网络内用电器均衡了一部分电压)。断开线束,在开关输出端加入1000Ω电阻(目的为减小电流,避免损害系统内元件)与输入端搭通,故障马上消失。由于电子节气门价格近万元,车主要求:就这麽着了。但这样做“安全切断供油”功能就丧失了。

例二:94年款奔驰S500轿车,因仪表板电路烧损更换仪表总成,这家修理厂便委托配件商从香港订购了一个仪表总成,装上后其他部分没有问题,唯独车速表和里程表不工作。按以往经验分析,是变速器末端的速度传感器信号影响车速里程表工作。于是修理工便检查变速器上的两个速度传感器,发现是好的,电阻值在规定范围内,其脉冲信号也随变速器转速增加而增加。再检视仪表总成外观,新、旧部件有三处不同:一是旧仪表总成为机械转动显示里程数,新仪表总成为液晶块显示里程数;二是线束插接器一样,但新部件比旧部件多出三个接线柱;三是两个部件零件号码不一致。因此断定为两个部件??配件供应商则解释为旧件已经不生产了,零件号也已更新;查询过香港的供应商,说肯定能互换,在香港都是这麽换的;零件价格近万,又是从香港订货,没法退换。一方要求退货,另一方不予退换,于是便产生了纠纷。

那麽两个部件到底能不能互换?能互换为何车速里程表不工作呢?奔驰S500轿车也是由区域网络控制的,ABS控制组件将ABS系统左前轮(是从动轮)轮速传感器信号传递给网络(模拟信号),网络将该信号转换后(数字信号)再通过仪表控制组件(模拟信号)驱动车速表和里程表工作。其信号转换、传输方式与其他车系不同,共有三个特点:(1)是模拟信号,并且由ABS系统左前轮速传感器(从动轮)给出;(2)经过多次转换;(3)有多个控制组件参与。

第6篇

(一)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且还很不平衡经过对部分地区的调查发现,很多已经开始使用有线电视的农民群众对安装有线电视的态度都是认可的,他们都觉得有线电视对他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到外来信息,还能够消磨时间,但是有线电视对于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人来讲,却是一种负担。加之我国农村居民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消费不稳定现象,很多五保户、单亲户等自身生计都存在问题,也不可能会安装有线电视,这就阻碍了有线电视在农村的发展。另外,雷电、冰雪等自然灾害也容易对农村有线电视的稳步发展造成影响。(二)村落分散,大小不一范围广乡镇农村地区的村落较为分散,居民住所不集中,居民居住的整体范围较广泛,给安装有线电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三)农户居住比较分散农村地区除了村落分散之外,其居所也较为分散,各个居民之间的房屋间距较大,不宜管理。(四)地势较为复杂联网费用高部分农村地区的环境较差、道路不通,地势复杂,信号接收能力较差,需要在此安装信号接收站,使得联网的费用不得不提升,这对部分农民造成了影响。(五)农民较低的素质、薄弱的法律知识,无法集中管理农村地区部分居民素质不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也不够深入,当安装了有线电视以后,他们不懂得去保护,不利于管理。

二、对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思考

(一)制定好发展规划,确立用户接入网络结构模式依照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以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经济收入都存在着较大区别,那么针对农村地区的这种不平衡发展的现象,先对家庭条件较好的用户进行安装,再对家庭条件较差的用户进行安装,先在人口居住较为密集的地区安装,逐步向周围扩散,对于新旧客户,则应该采用一户一线分配式入户,能够帮助站点有效管理,也能够降低网络故障,获得较好的信号,且所花费的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少,实践证明,在部分新网安装途中,运用一户一线分配方式能够保证用户获取较好的信号,效果很理想。不过,部分村还应该根据乡镇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用户接入网络结构模式。(二)提高网络质量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最基本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段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部分农村地区来讲,大量采用光接点模式,所运用的模式能够获得在最低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最大的利润,对于面积较广阔,人口较为集中的部分村落,就可以安装光接点,放大器一般在3-5级之间,面积较小、居民不集中的村落则可以根据其环境、地势等将周边的几个村联合起来安装一个光接点,光接点的服务半径至少要小于等于2千米,并通过光接点向四周逐步扩散,不断的增加有线电视最终覆盖范围。(三)要提高服务质量当部分用户的网络出现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其检查线路,查找原因,保证用户能够享受到较高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平时也要加大对信号传输设备等的检查和维护力度,减少损失。(四)要依法办事广播电视局应该成立专门的执法组织,对部分毁坏有线电视信号、设备等人员应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分。(五)收费方式要灵活有线电视的收费可由广播电视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的制定收费制度。(六)登记建档在农村地区落实架设、安装、验收环节后,对于各个设备等都应该进行编号,并将部分技术参数认真登记,并存档,妥善保管,方便管理与查询。(七)广泛宣传广播电视局还应该增强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到有线电视网络是国家所有,每个公民和企业都有权利和责任对其进行保护。另外,对于网络工程的脚架上则应该印上“维护有线电视网络,人人有责”等字样,来提醒人们要将网络保护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尽可能的减少有线网络的损失。(八)实行管理人员责任制对于广播电视局的管理人员应该做到职责明确、公私分明,倘若因为管理人员失职而让网络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其他事件,则应该给予其责任人严厉的处分。(九)聘请业余监督员乡镇地区的监督员则应该由当地的村干部来担任,乡镇干部的文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与周围群众相处的时间较长,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当有线网络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实现预防与对策的双效合一。(十一)对用户实行承诺制倘若用户的信号出现问题,经过再三核实,确定了问题不在于电视机之后,就应该及时向上面反映,较小区域内的问题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开始维修,尽可能的使其在24小时内抢修成功,主干线地区则应该在3-7天时间段内得到修复,倘若有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用户也就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相应的收视费,否则,相关部门有权利对其进行作出暂停信号的处理。(十二)落实好与农电、电信、村的关系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条件等因素,使得农村部分用户的电线杆上面的线路较多,有电话线、农电、电信等多种线路,所以,广播电视局还应该做好与农电、电信、村的关系,做好各个线路之间、器件之间的和谐工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十三)严肃查处偷接、私接户现阶段,很多用户都有多台电视,为了能够方便自己,他们开始偷接、私接电缆,形成分支,这样就能够让两台电视机都同时播放,但是电视节目质量较差,倘若不对这些现象高度重视,将会为这些偷接、私接电缆的用户提供条件,更加为所欲为。所以,对于这类现象,一经发现则应该按照广播电视保护条例6依法严处,从各个方面促进老、新网的稳定发展。

第7篇

主动节点,又具体划分为主动应用、执行环境、节点操作系统3个层次,在主动应用层次的主要功能是针对某项特定业务来获取可执行代码;而在执行环境层次(被定义的可编程接口)中,其主要负责对主动包的处理、解释;处在执行环境层次、底层物理资源层次之间的便是节点操作系统层次,主要由内存、线程、通道3种资源组成,其负责针对执行环境的请求服务进行处理,进而实现通道和访问控制资源,满足公共服务的提供。

2.主动网络技术

主动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来了诸多益处,一方面对网络服务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网络体系结构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用户利用主动网络技术并结合网络需求来实现代码的创建,从而提高了用户服务质量和网络管理效率。用户利用主动网络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网络拥挤的现象,从而实现网络管理的高效性,其主要的解决原理是:①在技术支持下主动网络具有智能分辨重复信息的功能,因而在主动网络管理中可以避免出现信息重复发送而造成的堆叠状况,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②根据网络拥塞情况,主动网络中的可编程节点可以对数据流的传播速度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在节点中嵌入程度来调整代码,以此来实现对拥塞周期的压缩,进而提升网络速率、提高网络性能,实现对网络服务资粮的有效改善,最终高效监控和控制网络服务质量。

3.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模型

3.1拓扑发现

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模型的构建,首先第一步就是完成拓扑发现,即寻找主动网络技术与网络管理最为匹配的拓扑结构,以实现主动节点与网络管理节点的相互对应,发现管理网络及诶单、节点之间的对应通路。通过这个强连通无向图可以了解主动网络的整个拓扑发现过程,其运行的模式是当每个主动包驻留在节点收集拓扑信息后,其会定时返回上级反馈收集到的拓扑信息,而后上级不断向上级反馈,直至将拓扑信息传达到总管理站,最终由管理站统一汇总所有的拓扑信息。

3.2生成树

在网络管理模式的建设中,还需要完成另一道操作程序——生成树。而网络管理新的生成树的获取要由舍弃算法来实现,不过舍弃算法的得出需要遵循一个既定的规则:权值大小决定节点间的连接速度,需要舍弃最小的权值来有限选择最大值的连接速度。研究者通过抽象处理获得网络拓扑结构图,这时需要消除拓扑图中每个节点间的回路使其与权值相连接,而后根据两节点之间的连接状况、舍弃算法规则来决定权值大小与连接速度,以获得舍弃算法,最后再利用舍弃算法生成新的网络管理生成树。

3.3生成网络管理模型

在完成拓扑发现与生成树这2个操作程序之后,网络便以分层结构的形式存在,V0相当于一个总管理站的节点,V1、V4是V0直接管理范围下的节点,而其他的节点属于V0间接管理下的节点。若是将V2作为管理节点,V2下的V1便是被直接管理的节点,但V1、V2所执行的管理任务都由V0决定,V1与V2相当于子管理站的节点。根据这一原理,研究者可以在主动节点上设置一个主动代码,结合主动节点与节点特性来完成自动分配实施,将管理节点封层化,使得每个节点一方面被管理着,另一方面又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进而最大化提高管理站的管理效率。

4.结语

第8篇

络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内容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统一的网管系统SNMPCMIP面向对象CORBA

MethodofImplementIntegratedNetworkManagementSystem

AbstractThenecessityofintegratednetworkmanagementsystemsisdiscussedindetailinthispaper.Andthenthelevelandcontentsofintegrationareinvestigated,thestrategiestoimplementanintegratednetworkmanagementsystemarepresented.

Keywordsintegrationnetworkmanagementsystem,SNMP,CMIP,objectoriented,CORBA

1引言

当今网络越来越重要,网络的规模、复杂度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网络有良好的性能,必须使用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监视和控制网络,即对网络进行配置,获取信息,监视网络性能,监视和管理故障以及进行安全控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的网络管理系统存在着缺陷,不同的网络运营商拥有各自分割的网管系统,有些厂商发展自己专用的协议。同时,针对不同的网络管理功能,存在着大量功能单一的网络管理系统。这些管理功能相互独立,甚至不同厂家同类设备间的管理系统也做不到很好的统一。这些情况致使网络协议不兼容,管理信息分离,不能更好的共享管理资源,缺乏对整个网络的统一管理,从技术方面看,管理内容庞杂、操作界面多种多样,从管理方面看,不同的网管系统需要更多的人员学习、维护,浪费人力,同时随着网络的复杂度增加,分散管理,不容易进行问题定位和对网络的优化。

针对以上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网络运营商希望能够在目前网络管理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实现网络管理的统一。这就有了综合网络管理的需求,即把现有的独立的不同网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兼容和互操作性,形成一个界面友好、功能齐全的网络管理系统。

2网络管理概要

网络由互相连接的诸如路由器、交换机、网桥、工作站等网络设备组成。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进行监视对网络设备进行控制。网络监视是指在不加影响的情况下对网络的状态进行监视,而网络设备的控制包括主动地参与和影响网络的状态。

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网络管理站(NMS),运行在网络设备上的管理,协议和管理信息集。NMS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他执行网络管理功能,对不同设备提供了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一个典型的NMS有以下部件组成:

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

管理进程

NMS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信息处理机制

管理协议

GUI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使用NMS的界面。NMS使用标准的方法去请求网络设备,从不同网络设备中收集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存放在DBMS中,管理应用使用DBMS进行存储信息和建立间的联系,用于网络分析和维护。NMS使用管理协议和运行在被管理节点上的管理进行通信。NMS和管理间进行通信的信息由管理信息库(MIB)来定义。使用的管理协议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通用管理信息协议(CMIP)。

3统一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

3.1统一的不同层面

网络管理的统一存在三个层次。

站点级的统计,这是最低级的统一,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在同一服务器上运行,相互独立,是不同的NMS。

GUI级的统一,指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操作界面风格统一,运用的术语相同,管理员面对的是一种操作语言,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统一,具有友好的一次性学习的界面。

管理应用级的统一,这是最高级别的统一。在这个级别上,不但实现了GUI的统一,各种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应用程序按照统一标准设计,应用程序间可进行信息共享和关联操作。在这一层面上的统一实现了对异构网的综合分析与管理,进行关联操作,网管系统可具有推理判断能力。

3.2统一的内容

网络管理系统统一可从三个方面依次去实现,即操作界面的统一、网管协议的统一、网管功能的统一。

界面的统一

网络管理系统是管理的工具,但归根到底是要人去操作管理,操作界面的优劣会对管理员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网管系统具有不同的操作界面,要求管理员分别学习,或增加管理员人数,形成人力浪费。现在没有统一的网管用户界面的统一标准。现有的网管系统几乎都实现了图形界面,但既有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又有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且界面的格式千差万别,给管理员的工作增加困难。

网管协议的统一

管理协议是NMS核心和管理之间进行信息交换遵循的标准,是网管

系统统一的关键所在。目前流行的两种网管协议为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al)和CMIS/CMIP(CommonMangementInformationProtocal).SNMP是由互联网活动委员会IAB提出的基于TCP/IP网管协议,CMIP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发的基于网络互联的网管协议。网管协议的统一就是指这两种协议的统一

网管功能的统一

在ISO标准中定义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等领域。现有的网管系统在网管规范尚未成熟就进行了开发,大都是实现了部分模块的部分功能。这些网管系统功能单一,相互独立,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不能从宏观上实现管理,不利于网络的综合管理。

3.3统一的策略

将多个网络管理系统统一在一起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格式转换法,即各个子网管理系统通过程序进行格式的转换,以便相互识别和共享资源,是一种分散式管理方式。另一种使用分层网管平台,即建立更高级的管理系统,高级网管系统和低级网管系统间进行通信,分层管理,是一种分布式管理方式。第三种是标准化方法,是遵循标准的规范和协议,建立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使用分层的网管平台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方法,如现在广泛研究和讨论的基于CORBA的TMN(TelecomunicationManagementNetwork)就是将TMN中的管理者通过ORB(ObjectRequestBroker)连接起来,实现不同管理系统的统一。

格式转换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如运营商要求网管系统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收集、告警信息。

协议标准化方法是统一网络管理系统的趋势和方向,电信管理网TMN就是在电信领域内的一种标准协议,使得不同的厂商、不同的软硬件网管产品的统一管理成为可能。标准化实现统一的网管功能,包括网管协议的标准化、管理信息集模型的标准化和高层管理应用程序功能的统一规划。

格式转换和应用网管平台的策略是基于现有网管系统的基础上统一网管系统,而标准法策略则不考虑现有网管系统而重新设计一套新的标准,或是对现有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较大改进,考虑到我们当前的网络管理发展的现状,还是以格式转换和应用网管平台方式统一网络系统。

4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的方法

当前网络管理的统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管协议的统一。另一种是分布系统的统一,即在CORBA环境下的统一。它是基于面向对象的网管平台和格式转换的策略。

4.1网络管理协议SNMP和CMIP的统一

SNMP和CMIP在它们的范围、复杂性、以及解决网络管理问题的方法方面有很大的不同。SNMP被设计的很简单,使它非常易于在TCP/IP系统中普及。目前这已经成为事实。可是这一特点也不太适合大型的、复杂的、多企业的网络。相对应的,CMIP被设计的比较通用和灵活。但这也同时提高了复杂性。SNMP和CMIP的统一是指分别支持这两种协议的网络管理系统信息互通,互相兼容。

SNMP和CMIP统一有两种思想,一种是两种协议共存,一种是两种协议的互作用。

协议共存可有三种方法实现,一是建立双协议栈,二是建立混合协议栈,三是通用应用程序接口(APIs)。双协议栈的方法要求被管设备同时支持两种体系结构,但这要求被管设备要有很高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开销大,不实用。混合协议栈就是建立一种底层协议栈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这样运行在该协议栈上的管理系统可同时管理支持SNMP的设备和支持CMIP的设备,为了使CMIP能在内存有限的设备上运行,IBM和3COM联合为IEEE802.1b开发了一个特殊的逻辑链路控制上的CMIP(CMOL),因为它取消了很多高层协议开销,减少了对设备处理能力和内存的需求,并且不需要考虑底层的协议,但同时由于缺少网络层,失去了跨越互联网络的能力。多厂商管理平台定义了一套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APIs),允许开发商开发管理软件而不用关心管理协议的一些细节描述、数据定义、和特殊的用户接口。如图2所示为HPOpenView利用XMP(X/OpenManagementProtocol)API来实现多协议管理平台的结构。其中Postmaster用来管理在网络对象间的通信,如管理者和之间的请求和相应,而ORS(ObjectRegistrationServices)为每个产生一个目录,纪录它们的位置和采用的协议。

协议共存虽然能实现SNMP和CMIP的综合,但协议之间没有互作用能力不能很好的实现协作对网络的分布式管理。对于SNMP内部不支持SNMP的设

备可采用委托PROXY的方式解决。对于TMN/CMIP内部非Q3或Qx接口的设备可通过增加适配器进行转换。因此可通过增加中间的方式来解决SNMP和CMIP之间统一问题。由于CMIP的强大的对等能力和对复杂系统的模型能力即事件驱动机制,使得它更适于跨管理域实现对等实体间的互作用,以分层分布的方

式管理网络,由于它对设备的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在这种层次结构中,可充当中央管理站和中间管理站,而SNMP可用于下层管理简单设备。如图3给出了协议互作用的管理模型。

4.2基于CORBA的网管系统的统一

利用面向对象的的技术对网络资源进行描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分层的网络管理平台上,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网络资源和网络管理资源进行抽象。管理平台为不同应用系统和高层管理者提供的是一组管理对象,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

成。利用对象的封装性可以使管理应用和高层管理者面对在较高层次上进行抽象的管理对象,屏蔽了实现各种管理功能的细节。为应用提供了对网络资源进行描述和管理的高级抽象,易于实现各种管理功能。而对象类的继承性便于扩充和增加管理对象类,继承性支持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可重用性。

在应用环境中,管理应用和高层管理节点与管理平台是基于C/S(顾客/服务器)模式的分布式结构,即管理应用节点和高层管理者节点与他们所以来的平台节点可能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考虑基于何种结构,采用什么样的协议实现分布对象的访问。

多厂商设备的环境的网络管理一直是网络管理研究和实现的难点。鉴于CORBA的分布式面向对象的特点,在网管系统的开发中加以引用。

本文采用OMG的CORBA(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做为实现分布管理对象访问的设施。CORBA是很有应用前景的系统集成标准,它提供了面向对象应用的互操作标准。CORBA位分布对象环境描述了面向对象的设施-----对象请求,他提供了分布对象进行请求和应答的机制。这样CORBA提供了在异构分布环境下不同机器的不同应用的互操作能力和将多个对象系统无缝互连接的能力。CORBA机制是独立于任何程序设计语言的,对象的接口描述在IDL(InterfaceDescriptionLanguage)中。CORBA支持两种标准协议-----GIOP和IIOP。GIOP是信息表示协议,描述了所传输信息的格式,而IIOP则描述了CORBA所支持的传输协议,即GIOP信息如何进行交换

管理不同厂商应用和高层管理者如何使用CORBA机制访问相应的管理平台所提供的管理对象。使得处于不同节点的不同厂商的管理应用和高层管理者能无缝使用分布对象提供的功能。在这两种情况下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功能不同,在第一种情况下,不同厂商的管理应用脚本程序通过CORBA机制访问管理平台上的应用管理对象,以实现同一层次上的管理功能。在第二种情况下,高层管理平台上的脚本进程通过CORBA机制访问底层管理者为高层提供的管理对象以实现高层对底层的网络管理功能。

CORBA机制除支持客户端对服务器端所提供的分布对象的访问外,还提供分布对象服务功能------COSS,它包括分布对象访问的安全机制、事件机制等。在网络管理应用中,除主动询问网络管理信息以管理、监视网络的运行状态外,还有一种应用是被管理对象在发生故障和事件时,向管理者提出事件处理请求。CORBA中的事件服务机制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5结束语

现在,网络管理系统统一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业界的重视,并且已有了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朗讯、诺基亚、富士通等电信设备厂商都在研究将CORBA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如朗讯的CDMS2000的网络管理系统就是基于CORBA技术并且在实际中也得到了应用,但统一网管的发展还不规范,没有标准规范和体系可借鉴,应该说尚处在起步阶段,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261—263

2MeyerK.ErlingerM.Betser,J.etal.Decentralisingcontrolandintelligenceinnetworkmanagement.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tegratedNetworkManagement,May1995

3So,Y,Durfee,E.DistributedBigBrother.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Applications,1992

4Coldszmidt,German.Distributedmanagementbydelegation.Proceedingsof1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DistributedComputerSystem,June

6胡谷雨.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 | 国产高清成人久久| 精品天堂 | 97操碰 | 91手机精品视频 | 91传媒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国产欧美 | 中文字幕五区 | 少妇3p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91观看在线视频 | 91av在线视频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中文字幕 | 91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免费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亚洲成人999| 久久久久又大又湿又高潮 | 亚洲在线视频网站 | 干片网在线观看 | 和老外做的h文 | 国产区久久 | 91视频免费高清 | 亚洲视频国产视频 | 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无套呻吟在线 | 91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一级片亚洲 | 亚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一区免费 | 久久久成人999亚洲区美女 | 久久1区2区3区 | 99视频在线看 | 91视频免费看. | a一级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二三区红杏 |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 | 日本成人网址 | 久草999| 国产成人啪午夜精品网站男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