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8 15:27: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装饰艺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装饰是一种表现的方法,是人类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按照对美的一种惯有规律进行整理总结,应用与生活并且美化生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属于人类的精神领域范畴内的生产活动,装饰这种产物归根到底还是属于人类意识形态的结晶。装饰,是一种充满想象力和意境的风格化的美。装饰性,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成了“装扮和修饰”。之所以有人说“装饰是可有可无的”,大概就是只从字面上来理解装饰的缘故。要理解装饰就应该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装饰是一种属于人类的精神领域范畴内的生产活动,装饰这种产物归根到底还是属于人类意识形态的结晶,是一种对于人类来说感受最为强烈的对美的感受,是一种表达自己对感受的美的表现方式,并且使得这种方式具象化的能力与技巧。
二、装饰与装饰画
装饰绘画——广义指凡属于器物装饰方面的绘画。狭义上的来说指的是一些装饰风格的壁画、广告绘画等等。装饰绘画作为绘画样式的一种,和与写实有所区别,前者主要偏重于表现的形式以及装饰性。装饰画可以用工具材料的不同来划分,亦可以用社会文化功能来划分,前面说的这两类只要是用装饰技巧手段来制作便可以称作装饰画。而以装饰绘画的体裁不同,又可以分成很多种形式。装饰画与一般绘画之所以有所不同,主要是体现在它的装饰性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构图上它突破了真是的时间和空间的构成限制,使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去表现造型特征,在色彩的运用上的主观化。不受现实绘画的诸多定式思维条件限制,在创作上有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用富有想象力的创作手法去对物品的“关系型”的表达。装饰绘画具有“关系性”,即绘画作品的题材内容须包括主题性、情节性或场景。
三、《凯尔经的秘密》与动画的装饰性
仅仅是纹理和图形这种装饰办法比较传统,需要利用点、线、面的视觉形状来为产品营造细节,让产品显得更加立体和动感,因为点、线、面这种形状本身就体现着不同的变化和张力,利用这种视觉形状的效果可以提升产品的设计效果。比如,点的设计就可以运用到产品的按钮、开关和商标等部位,可以起到突出产品的具体功能,为产品的使用起到导向性或者单纯的点缀性作用;点连成线或者点线结合的这种办法则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流动或者切割作用,比如点线结合的装饰手段能够为产品营造出的风格简明的几何面、形式特别的自由面和变化丰富的综合面,让产品的功能区更加的突出和和谐;线条的粗细、长短和硬软程度又能凸显产品的属性,让产品具有质感。
一般来说这种点、线、面的装饰图形手段比较适用于很多的高科技产品的装饰设计中,这种理性化的图形能体现科技产品的严谨性和技术性,而这种点、线、面的变化带来的装饰效果又体现了科技产品的创造性和新颖性。
2.装饰色彩的协调与心理联想
一个产品的色彩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因素,功能齐备、造型良好的产品还需要与之相搭配的色彩作为装饰。装饰色彩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装饰色彩也是美化产品的重要手段,能让产品的外观更加具有个性和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色彩装饰从提高产品外观质量的方面提高着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感受,装饰色彩是吸引消费者注意,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之一。比如,过去的汽车外壳都选用黑色,但是现在生产商对每款车型都设计了竟可能多的备选色彩,丰富的色彩让汽车显得更加有型更加具有魅力,吸引着不同的消费者前来购车;另一方面来讲,装饰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使用能够展现产品的特性和内涵,产品的内涵需要通过人的思维联想和视觉感受才能体现出来,而颜色的使用则是让人产生心理联想和视觉冲击的必要手段,比如很多使用红色和黄色这种暖色调的家电产品就容易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情,采用灰色和蓝色这种冷色调的电子产品容易让人感到简洁轻巧,当然很多高科技产品也在装饰色彩中丰富起来,目的就是打破古板的造型设计,增强产品的艺术效果。
1.1自然因素
安徽因地处中国东部的内陆,地形幅度变化小,大多数地形为平原、低山和丘陵。长江淮河跨省而过。处于温带与亚热带交界的安徽,受东部季风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湿润的气候,徽州地区又处于安徽的南部,因其山清水秀林木茂盛,占主要面积的为山峰与丘陵,河流与盆地散布其间,人口聚集的盆地只占全域的一成,以“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著称。因其温和多雨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房屋营建中会因湿润性气候降水多而考虑雨水排泄功能的需求。徽商的起源是因山多地少的徽州,耕地空间很少,无法全部从事传统的农业,所以较多数的人从事山地种茶与商业。徽商衣锦还乡后大兴土木,并将经商所见的各个地域建筑与当地地域环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徽派建筑。
1.2社会因素
自古以来徽州地区人民重视教育,尊崇儒家思想与文化,有尚读之民风,曾经出现过“父子宰相”“四世一品”“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盛景。徽州商人被广泛称为儒商,他们重视道德礼仪,认为在生活和商业上传统的道德礼仪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商人民居空间和建筑的设计中充分的体现了对传统道德礼仪的尊重。明代中期到清代前期(乾隆时期)是徽商的兴盛期,且在清朝中期成为了中国商帮的翘楚,商路遍天下。有几方面原因促使了徽商产生与兴盛:在地理上,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具有占大部分面积的山地,大面积的山地拥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徽州盛产木料与茶叶。在历史背景上,徽州地形复杂,而且居住在山间盆地中,难攻易守,很多在战乱中的中原人口迁入徽州,使徽州更加无法在农耕上自给自足,进而促使徽州人民寻找新的生存方式。徽商是在人多地少的自然条件下徽州人多从事手工业,并且走出故土谋生而产生的。自古就有深厚的文化沉淀的徽州地区,受儒家的礼仪教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徽商乡土观念浓厚,在外经商取得成功后多“衣锦还乡”,回到徽州兴建宅舍,留下了在中国民居建筑与装饰艺术上都大放异彩的西递、宏村等建筑。设宗族祠堂为家族建筑群中的重中之重,宗祠是为后世族人提供祭祀祖先、传承家族文化、谨记等级礼法的场所。在建设期间不仅在建筑选址、构造以及布局层面上非常注重,而且装饰层面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不追求奢华和过度修饰,仅在匾额和碑刻上有基本的装饰,有劝勉后辈勤俭持家本分做人之意。在伦理礼教上的教化和约束,是对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在徽州的建筑、书画以及手工业等等多方面有所体现的刚柔并济并且兼容并包的审美特征,是因为避乱的中原百姓与土著居民的混居,形成的多元文化与徽州的自然环境完美的结合而形成的。
2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
徽商民居的典型特征与建筑色彩便是“青瓦出檐长,马头白粉墙”。黑、白、灰三色是徽商民居建筑的色彩,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体,显得分外质朴与优美,徽派民居建筑单色调的色彩使人产生宁静和释然的情怀。内部空间的装饰色调,要比外部丰富很多,主要以古朴天然的木材材料本色为主,并配合精彩的木雕,布局疏密有度,雕饰形成的肌理和阴影效果表现自然的肌理,豪华宅邸为显示主人的经济实力在重要装饰部位还施以金粉,以显得富丽堂皇。
2.1木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木雕艺术的顶峰时期是在明清时期,木雕的精品不胜枚举且出神入化。木雕在民居装饰艺术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且成就最高,因木材的质感相对柔和且带有生机,加之木材质地柔软、可塑性极强,不仅可以刻画出复杂的图案而且在层次上也可以达到玲珑剔透的效果。因此木雕的题材也最为广泛。在地理环境和工艺水平上所存在的差异,使得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造型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徽州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徽商民居中所体现出的木雕艺术,在明代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在清朝时进入了鼎盛时期。徽商民居能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繁盛,木雕装饰大量运用在徽商民居建筑的结构和装饰材料中。古拙朴美、造型饱满、神态生动夸张是徽商木雕在造型上的特征。木雕浅、深、透三种技法结合使用,不仅仅体现出工匠们精湛的雕刻工艺,而且充分表达出木雕层次丰富分明,并且处理出前后虚实各种效果,艺术性观赏性极强,可以在木材上构造出许多精美的造型。富有张力的形态,流畅细腻的线条,将硬质的木材雕刻出柔美的缠枝造型,且脉络清晰,立体感极强。在充分的写实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抽象加工,使得纹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并富有强烈的自然气息。如同儒学教育课堂的徽派木雕,每一个木雕都是在述说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在耳濡目染中学到理学的思想精髓。一件件木雕的精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传承的载体。总体来说,木雕的装饰艺术性在徽商民居中运用的最为广泛,不仅拥有繁多的品类,各异的题材,徽商民居木雕装饰从整体来说,繁复细腻是清代木雕的主要特征,整体上的感觉“谋篇”不足,但对于细节的刻画往往游刃有余。只要目光所及的厅堂内皆是木雕,整体处理的过于繁密,失去了重点,但是局部观察却完美无痕。流传至今的徽商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仍然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2.2石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工艺上和技术上都有很高成就的石雕艺术,因石质材料具有坚硬耐磨、经久耐用、防潮防水等特质,多用在建筑中需要防潮和受力的构件中,能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如柱础、台基、石鼓、石狮等,但石雕相对木雕和砖雕难雕,因此在民居建筑中不如木雕、砖雕装饰运用的广泛。远远不及木雕的装饰范围广的石雕因受限于石材本身的特质,徽商民居中石雕常出现于台基、柱础、石狮、漏窗和牌坊,石材对雕刻工艺的要求很高,相对难雕,其中透雕最为精美和绚丽,因此一些制作工艺复杂精彩的透雕只有在财力雄厚的商人民居建筑中才能欣赏到。无论是华丽还是朴素,精巧还是古拙的徽商民居石雕艺术,都显示出了雕饰工艺的精湛以及徽商雄厚的经济基础。其装饰图案也是以民间最为朴素的表达吉祥幸福寓意的题材最为广泛,表现出了强烈的乡土情结。
2.3砖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以砖为原材料的雕饰艺术是砖雕,它模仿石雕,却远比石雕经济和易雕刻,而且具有石雕坚硬、耐磨、防腐等特性。选题包罗万象的民居砖雕内容,主要为吉祥寓意的图案,不仅有几何纹样、花草鸟兽还有神话传说等等。其中,最经典也最精美的代表性作品是以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的砖雕。徽州地区重要的民间工艺形式是徽商民居中运用的砖雕装饰手法。徽州的民间匠人,不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赋予其装饰美感,运用了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却创造出精美装饰的艺术表达形式。表达形式非常灵活的砖雕,达到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的装饰效果。出现在徽商民居中最早的砖雕,简单不精细的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艺术趣味;随着徽商的崛起,其财富也在飞速增加,对工匠酬金成本没有了约束,砖雕的艺术向着内容复杂多样、线条华美、层次感丰富的方向发展,成为了最具典型的徽州砖雕艺术形式。在清代徽商成为了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家宅建造的资金充沛,砖雕技艺则向着更复杂和细腻的方向发展。工匠砖雕精巧的技艺可以塑造出更为丰富的情节和层次上的变化,远近景的表达更加的细腻,最多时有八九个层次。现代,因其地域性的审美传统和砖雕本身的观赏价值,徽州地区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仍是砖雕。很多的徽州民间艺术家至今仍掌握着这种精湛的技艺。便于取材、形态精美的砖雕,深受人们的喜爱,已经彻底融入了徽州人的生活。总的来说,徽州民居建筑中的砖雕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高超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3结语
关键词:宋代;陶瓷;装饰技法
一、宋代瓷器装饰艺术的主要手段技法
1.瓶体作画提到磁州窑,白地黑绘是经典的代表性装饰种类。磁州窑的绘画装饰主要以黑色的坚硬轮廓表现画面,这是因为受到制作工艺的制约,瓶体绘画时需要在刚刚塑好的泥坯上进行创作,绘画必须保证在瓶体干燥之前,如此短暂的时间要求制作工匠具有十分熟练的技法,一气呵成地描绘装饰图样。运用这种瓶身绘画的技法制作出的瓷器看起来豪放自如,行云流水,十分洒脱。2.划花宋代瓷器装饰艺术的装饰种类中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法——划花,也就是在绘画的基础上增加“划”的工序,即在尚未干透的瓷器表面纹饰上,用尖的或者篦子形的工具(木刀、竹条、铜铁器等)轻轻画出一些细小的装饰图案。定窑的莲瓣纹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莲瓣纹装饰纹样多种多样,有一花独秀也有双莲并蒂,还有荷塘竞艳等。不管何种纹样,划花技法都是锦上添花的重点,简洁而富有变化,纹饰秀美。3.刻花刻花是在划花的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器刻花装饰是指在已干或者半干的陶瓷泥坯表面上,通过竹制或者铁制工具制作出深浅不一、面积不同的纹案装饰。这种技法多作用于青瓷,龙泉窑和耀州窑是最具代表性的。将花纹刻掉,使瓶身出现凹陷,之后瓶身上釉入窑,凹陷的地方会显示出比其他地方稍暗一些的颜色,从而使整个瓷器产生了朦胧的美感,装饰感十足但又低调含蓄,温文尔雅的气质蕴含其中。定窑的刻花纹饰刻划坯体表面,大大增加了纹饰的立体感。4.印花陶瓷印花技法是在还未干透的泥坯上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印出花纹,或者直接使用刻有纹样的印模制坯,这就使胎体表面带有了花纹。印花纹饰在定窑陶瓷制品中大放异彩。定窑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丰富而不繁杂。动物纹神采奕奕,栩栩如生;花卉纹讲求对称,华丽丰富。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种主要技法之外,还有剔花、贴花、剪纸贴花、捏塑、堆贴、镂空、金银扣等,制作匠人利用自身的经验和创造力,为宋代的陶瓷艺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二、宋代瓷器中的独特符号——书法装饰
书法是一种极具艺术魅力的文字书写方式,宋代的磁州窑发展了书法的艺术形式。宋代的书画艺术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陶瓷书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美感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水平。不同于文人墨客的书法,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书法别具一格。制作陶瓷器的工匠并不能潜心练习书法,但日积月累的绘画功底使他们不仅能领略到书法大家的精髓,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书写装饰。
三、宋代瓷器装饰绘画对现代装饰绘画的影响
宋代的瓷器装饰绘画是我国博大精深的艺术家族中的一员,这种来源于人民智慧、兴起于人民起居生活的独特装饰,流露出生生不息的生活气息,散发出单纯朴素的艺术之美。这种真实的生活艺术才具有经久不衰的顽强的生命力,无数后人从中获得启发,如从明朝徐渭、清朝石涛等人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宋代磁州窑装饰绘画的影子。还有一些近现代画家受到这种装饰风格的影响,如林风眠、韩美林等。林风眠描绘的一些乡间小景都折射出瓷器装饰绘画的影子。同时,当代艺术家也能从宋代陶瓷装饰绘画中汲取更多的精华,其装饰技法、用色特点、风格内涵都值得研究。在创作作品时,大胆运用这些传统技法,能使画面更加丰富。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能为画作增光添彩,装饰绘画的发展历程就是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进步的。
参考文献:
[1]王兴.磁州窑史话.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曾广义,吴定贤.广东惠州北宋窑址清理简报.文物,1977(8).
[3]王建华.从故宫藏瓷谈宋代瓷塑艺术.文物,1992(1).
在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置中,为了以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体现专科学校职业特色,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牢牢抓住了企业工作模式这一项目过程为主轴线,统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用企业中的真实项目贯穿整个课时,既具有工作的连续性,又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我们在具体教学时选择了一个实际工作项目“某餐饮空间的室内设计”作为情境,并将该项目在企业工作模式中的分过程作为时间节点,合理安排相应理论与实践任务,根据各工作任务的逐步展开,从而最终完成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由于该课程项目化教学设置是以企业工作模式作为时间节点安排课程内容的,因此课程设置以:设计前准备、设计立项、设计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设计输出六部分进行实践教学任务编排,依此为基础,适时插入与该工作模式节点上实践教学相对应的理论知识点。如在“方案设计”工作模式节点上,子任务实践教学是“餐饮空间室内设计项目的工程图纸设计”,涉及的理论教学是“室内空间的界面设计、色彩、光环境”等。结合企业需求,在企业工作模式与课程理论内容上找到契合点,通过企业实际项目的完成,紧密地与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达到教、学、做的高度一致性。理论知识的安排与企业工作模式的高度结合,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该课程知识点和该职业需求,这既是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也是专科课程项目化教学设置的较好选择。
(二)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完成情况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已经在我校2012级学生第二学期课程建筑与室内设计基础中实施。从整个项目化教学的完成过程来看,通过“某餐饮空间的室内设计”总项目及各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效果基本满意,并对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主要体现在:1.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的结合使理论课程不再枯燥,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相应的职业素养;2.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的结合让学生能更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项目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并能初步掌握该行业的工作流程;3.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能较早的接触企业文化,做出调整以适应行业要求;4.本课程与后续课程设置相联系,形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套路,让学生在企业工作模式的重复强化训练下,更能适应企业职业要求。当然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完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如:1.关注项目本身还是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本课程是在第二学期开设的,前导课程主要是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缺乏专业基础课程的铺垫,因此学生在没有专业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项目设计往往无所适从,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自暴自弃随便应付,从而丧失学习兴趣,直至放弃对该专业的学习。这就要求专任教师必须拥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足够的耐心,做好学生的专业指导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逐步完成项目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自身的健康的职业发展规划。2.先完成实践项目还是先完成理论教。在教学内容的实际编排中,由于课时量有限,在原本的理论课程中,还要加入一定量的实践项目和任务,我们往往会感叹,课时不够用,教学组织比较困难,而且会面临一个问题,是先完成理论教学,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进行项目,还是先布置项目任务,等学生遇到未知的知识点了在进行理论补充教学?理论与项目到底谁先谁后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不解决,在课程教学编排中,理论与项目的编排就容易出现一边倒,一头重的现象,这就要求专任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行业经验和理论知识,做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中游刃有余,在实践环节中适时加入理论知识,而在理论教学中也能恰当的结合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高度一体化。3.强调设计还是强调项目完成的规范。室内设计专业既具有理工科的专业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艺术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的同时,既要强调设计的规范化,同时也要考虑到设计本身的艺术理念,这对于刚刚接触该专业的大一学生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首先应解决学生的设计规范化要求,一方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必须让学生在最先接触专业时按规范进行设计,从而有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专科学生在行业中的职业岗位也大多是从绘图员开始,设计规范化可以使得他们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更容易上手。同时,作为专科生较为缺乏的项目中的艺术设计也很重要,这时就需要专任教师积极的正确引导,要求专任教师能快速准确的在学生设计中寻找闪光点,去芜存菁,帮助提炼出学生自身的设计意识并进行艺术化设计。
(三)学生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接受情况
一、古代服装的演变
秦朝统一了中国,在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之后,经济开始发展,政权逐步稳固,封建社会成熟,服制也更加严格。秦尚黑,始皇规定大礼服为黑色祭服,衣色以黑为最上,三品以上的官员用绿色,平民用白色。衣料重锦绣,纹样繁复。秦汉时期深衣的发展,使“深衣广袖”极具古代服饰的代表性。深衣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占有重要的主导位置。汉朝沿袭了深衣的形式,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西汉时期建立的“丝绸之路”对古代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景之治”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汉朝服饰由俭入奢。丝绸出换进来的珠玉犀象、琥珀玳瑁等饰品,织绣工业的发达,使汉代的衣着水平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宽衣广袖成为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服装力求俊逸潇洒。文帝曹丕制定了九品官阶服制,用紫绯绿三色区分九品。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元明时代。隋文帝结束战乱,统一中国,政治稳定,厉行节俭,不注重服制等级,服装制度杂乱。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结合前朝制度建立了本朝的服制制度。妇女戴幂罗的外出装扮,皆吸收融合了南北朝时期胡服的特色,对唐代女服有很大影响。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繁荣,服饰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唐朝经济的对外开放,使得“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形成了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变革。此时黄色成为皇帝专用色,是帝王的象征。由于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唐代妇女服制形式开放,汲取了北方民族服饰的特点,尤其胡服盛行。在唐代的壁画中,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妇女形象。《簪花仕女图》中高腰襦裙,半抹胸,外披大袖纱罗衫,衣料透明,肌肤若隐若现,足见当时的开放程度。日本的和服、朝鲜服、韩服均吸取了唐、明时代的精华。日本和服更是继承了大袖衫的服饰特征。唐装多变、服饰大胆,成为中国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宋代沿袭继承了唐代服制,稍有革新,出现了褙子。辽金元为少数民族掌权,各自继承了民族特性。明代恢复了唐代冠服制度,女子上衣比唐代拉长。由于明代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推广棉业,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得到了改善。明朝因帝姓,以红为正色,但平民禁用大红色。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官员的品阶。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清兵入关后,推行“剃发易服”,男子服饰按满族习俗,官服为长袍马褂。清代女着旗装,外罩坎肩,花样翻新,颇为流行。
二、近现代服装的演变
1840年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我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同时,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西式服装流入中国。但男子的服装还是以长袍、马褂为主,一般用于交际,妇女普遍着满式旗袍。后来旗袍经过改良,已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服饰。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成为女性的主要服饰之一。衣袖的宽窄、长短;衣领的高低;下摆由长至短,由短至长;衣料由俭入奢,由奢就俭,都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而后,受革新思潮文化的影响,男子服装中出现了中山装。但主要服装还是长袍、马褂。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香港来的洋装,喇叭裤、牛仔装,西方的西装逐渐占领了市场。而今,随着经济的繁荣、世界服饰的融合发展,带有政治色彩的服制制度早已不复存在,现代人在服饰上追求个性、时尚、多变。人类服饰文明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凝结了民族审美和文化。现今人类需要思考的服饰问题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再发展,服饰也终将进入新的文化领域。
作者:刘秀东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
一、新中式元素的特点
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风格,主要原因是其具备了其它东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传统,而且它的装修风格与其它装修风格截然不同,所营造的格局也是不尽相同。就文化氛围来说,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最注重文化氛围的体现,将文化作为它的精神支撑,由此将人们所追求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其所表达的空间色彩包含了一系列的木制家具以及工艺品等,室内的摆设体现出了中国的中式风韵之美。新中式传统风格在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多本质意义上的变化,融合了现代元素,表达出极富设计表现力的一面。
二、新中式元素符号在现代餐厅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一)传统元素的摒弃方面
现代设计更加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因此,如何将现代室内设计的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体现的更加完美不光是要导入中式元素的具有价值的一面,而且还应该摒弃那些旧式的、落后的元素,这些元素的体现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色彩元素的摒弃,如图1所示的室内空间是以餐厅为主,其将中式传统色彩引入空间,整体色系采用的是黄色系和檀色系,简单的木制色和现代化的黑、白色系是主打色,为了打造出更加时尚的气息,又能够将中式色彩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此外,无论是座椅还是沙发、地板的色系都注入了超强的时尚气息,尤其是背景墙的装饰图案,米黄色系为主打色,加上线条的烘托,整个餐厅空间尽显时尚之感。
(二)家具选择方面
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具的选择,选择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的传统色彩和时尚设计相结合的装饰家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体现现代美的一方面。家具作为室内空间中的主要存在,对整个室内风格、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具主要涉及到餐厅中的桌椅。在现在家具市场中,新中式元素又含有中国风的家具依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三)色彩搭配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学流传至今,也有了自己独有的色彩搭配,整体上来讲,中国建筑设计中色彩的搭配突出一种大气与庄重,它不拘泥细腻的颜色,而是用夺目和粗犷的搭配来突出自己的特点。在我国建筑设计中,三个基本颜色为红、金、黑。其中红色是一种喜庆色彩的表达,象征着红红火火,金色是一种富贵色,是中华民族财富的象征。黑通过简单又赋内涵的方式搭配红色、金色,更使整个家居设计的颜色搭配多了一分内敛与低调。同时,这些色彩搭配中式家具的天然木色,能给人带来一种天人合一的奇妙境界。
三、新中式元素符号在现代餐厅室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一)更多的人性
任何设计都不能离开人性化这一概说,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更是如此,无论是何种元素在室内设计中怎样运用,都不能脱离人性的理念,如果人性这一理念缺失,这个设计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在室内设计中,人性也应该融入更多,也就是说应该有更多的人性融入室内设计中才能够称得上是完整的设计。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人心化,人性化是必不可少的,在新中式元素在室内设计中融入时,应该考虑更多的人性化是否能够达到人性化的需求,为现代室内设计带去更多的人性化。
(二)丰富的艺术感
目前,艺术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充满艺术感的设计是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艺术发挥了自身的极致美,创造出符合现代感的设计行为,一系列的设计无不融合了艺术。就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来说,其打造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同时打造出了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让人透过室内设计感受到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的文化意识。各种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的展现是一种艺术性挖掘,也是一种设计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创新性的发展
设计需要创新,有了好的创新方法就应该积极去表现,创新也是所有课题的必要构成部分,也是设计师苦苦研究的课题,室内设计也是如此,如何构思出更符合现代室内发展的中式传统与现代设计结合案例,如何实现时尚化、艺术化的设计发展,通过当下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摆脱不了创新的设计力量,必须通过创新不断促进室内设计发展。
四、结语
如今这个各国元素融合的时代,不同的人们对中式传统风格的运用要求也不相同,尤其在色彩的处理方面要求颇高,这也体现了人们新的时尚眼光。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能了解客户的需求、对新中式装饰艺术风格有较深的理解、分析,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实际运用的方案,为自身创造更大的价值,也为客户带来便利。
作者:何玮 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钱开亚.古韵新风—中国元素与居室设计.美术大观,2008第2期.110-111
[2]唐开军.当代中国家具主流探讨.装饰,2005第1期.114-115
人机工程学和室内环境设计都是为了创造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而存在的,这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营造出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人机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确定室内空间的范围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来确定室内空间的范围。
1.2确定家具设施的造型和使用范围
家具设施作为人的实用工具,在设计造型和尺寸时,必须符合使用者的身体尺度,同时还要兼顾到它的使用范围,在这些设施周围必须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1.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多种多样,对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有了对室内热环境、声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的科学参数后,就能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室内环境。
1.4进行视觉要素计测
人眼的视觉要素包括视力、视野、光觉、色觉等,对这些要素数据的计测,能够对室内光照设计、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设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人机工程学中行为心理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人的行为心理常常因为文化、社会制度、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这也就影响了人对室内设计的要求。
2.1心理空间
人们在衡量空间范围时,不仅是通过生理的角度,也通过心理的角度。对空间的满意程度以及使用方式取决于人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理空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一个个人空间,并随着现实位置的移动而移动。比个人空间更加私密的则是每个人的领域性。这两点使得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时区域的划分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
2.2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有人观察研究过,不论是在车站候车还是在剧场和门厅,人们总是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远离人们行走的路线。这就是人们在空间中对自己的定位,选择视野开阔而本身不受注意,又不至于受到他人干扰的地方。
2.3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
通过对不同布局空间中发生的人际交流类型的研究,发现位于住宅群体布局中央的人有较多的朋友,这也就说明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空间的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2.4捷径效应
所谓捷径效应是指,人们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即使有其他因素影响,也会选择捷径。
2.5幽闭恐惧症
对于幽闭空间的恐惧感,人们在生活中多少都会有一些,有些人重,有些人轻,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建立这一空间与外界的联系,尽可能缓解人在空间中的危机感。阿尔特曼指出“可以认为空间的使用是由人决定,同时又决定人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方式,对空间环境的形态设计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