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软件项目工作经验总结

软件项目工作经验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5: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软件项目工作经验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软件项目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独立院校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一、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内实验用实验室等硬件到位但专业软件匮乏

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是近年来新办的学校,在教学楼、实验室、电脑等硬件方面的投入都很充分,然而,在硬件到位的情况下却暴露出软件方面准备不足的缺陷。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财务管理涉及的教学软件种类繁多且价格高昂,对于独立学院紧张的办学经费而言,确实难以如数购买。比如ERP、CRM、SCM、物流软件、交易平台、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报关系统等,有些专业软件的售价动辄以十万,甚至上百万计算。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实验室中所使用的专业软件大部分跟实际商业活动相脱节,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系统后,难以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

2.缺少具备实践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

独立院校自身培养的青年专职教师大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士博士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指导实践教学的效果通常不够理想。此外,多数院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过多强调学历、职称等“纸”条件,客观上弱化了对实践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检验,进而致使其所引进的教师达不到“双师”标准。教职员工素质不达标已成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瓶颈。

3.校外财务管理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财务管理实践基地能为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供最理想的环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事业单位会以工作忙为理由拒不接收实习生的到访。还有的单位接收了实习生但不积极配合,使学生拿不到相关资料,达不到预期的实习目的。

二、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基于前文的分析,我们对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若干意见:

1.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积极争取院校支持,加大对教学用财务管理软件的购买和研发力度。比如根据院校实际的经济能力购买部分ERP、CRM、SCM、物流软件、交易平台、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报关系统等,就基本可以满足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发小型的专业财务管理软件,学生在开发过程中不单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观测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独产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2.有计划地增设专业课外活动

专业课外活动是学生更容易接受的“第二课堂”,教师可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规定其占一定学分,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院校按照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品的质量、获得的奖项、评定成绩、给予学分。比如,学生的实习态度(20%);案例报告质量(30%) ;研讨发言情况(20%);现场实习成果的评价(30%) ,前三项成绩由校内指导老师给出。毕业实习成绩由校外指导老师给出。

3.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理论研究先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和完善独立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独立院校应该计划地安排年轻的专职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以便将社会的需求引入教学。另一方面,可尝试聘请一批社会知名度高、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事务所、税务财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其他院校的总经理、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业务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全过程参与专业改革、教学、专题讲座,指导实训、指导论文写作、参与论文答辩,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独立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

4.鼓励并引导学生创业公司

在独立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打破在校学生不能经商的“”,鼓励学生进行在校创业,但要必须谨慎地加强管理和引导。

建议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中心下的创业公司应是学生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产生价值的产业孵化基地。

5.重视专业实训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比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财务分析工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我们设立一些题目,要学生在两周时间内,使用Excel、Access 等软件工具对财务工作的特定项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种专业实训活动可能够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智群.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合格人才[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6.(3)

[2]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2009.(3)

第2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方向;问题;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A

1 施工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涉及范围广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周期长复杂程度高的工程中,影响因素繁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质量技术措施管理系统等。在这些因素中不管是其中的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相比较于其他的工程,电力工程的施工一般规模较大,不可能像其他工程那样流水线施工,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基于这一原因,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另外,电力工程的施工不会像其他普通工程那样,当发生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弥补,但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只有一种结果:成功或是失败,它所产生的结果是相当严重的。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一直在全国的工程项目质量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施工单位一直将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对工程质量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方法,利用培训管理检测监测整改等手段,不断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工艺机械材料及环境等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

2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素质不齐

在电力工程项目部中,很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投资效益了解不深,观念淡薄,对施工的合同意识、造价控制等知识比较欠缺。同时,新组建的项目部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相互的了解,相互的配合力度不足。所以导致了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上,造成了造价过高等问题的出现,尤其是面对着电气设备不断更新、施工工艺不断创新等新情况,导致高效的管理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最终导致了设备虚假价格的出现。

2.2内部沟通存在障碍

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起到推动作用的是施工管理团队,它起到了一定的领头作用。在电力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部门常常会出现与业务部、财务部、行政管理等部门断联系或出现意见分歧等现象。业务部表现出来的是其通常都不能够按照施工管理者的要求及时的与业主进行相关细节的沟通,尤其是一些缺乏经验多的业务人员,在没有良好沟通的情况下,答应业主一些要求,这就给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财务部则表现为对施工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配套款项脱节,施工设备和材料等不能及时供应。以上都是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所造成的,这种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工期被拖延,最后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所以,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者要时刻保持着与企业中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为工程施工做好全方位的保障。

2.3工程结尾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除了以上存在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小的缺陷,比如说工程交工时的验收工作,应该通过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并且要经过审核之后,才能够向用户进行余款的收取,同时还要与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等进行余款的清除,但是,实际施工中,这些细节问题往往都被人们所忽视,就导致了该工作的操作程序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3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方法

3.1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寻找一切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和劳务人员素质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我能力及修养。对各专业脱颖而出的人才进行勉励。并做好各部门的跨专业培训,预算部可以像技术工程施工部门介绍节约的经验,技术施工部门可以向预算部门反映现场施工时可以做精简的地方及相关浪费情况,相互监督,相互学习进步。并设定一定激励政策,对在工程造价控制上有贡献的员工予以奖励。

3.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完善,可以加强员工的企业责任心。因此,做好企业内部各部门标准化建设,建立技术标准、沟通流程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和个人工作标准,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管理有依据,工作有思路。为了企业发展,必须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让员工认识到公司与个人的依附关系,培养全员服务意识。公司应做到以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和施工管理规范为基础,以实现精品工程为唯一目标。

3.3推进企业现代化办公管理升级以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现代化的改造可以给企业管理带来质的飞跃,企业应该积极推进以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为基础,对施工进度、费用、资源建立有效监管及跟踪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办公软件可以将进度、资源、资源限量和资源平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施工进度计划不再凭经验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目标规划来胡乱制定,最后所谓的施工进度计划成为一纸空谈。现代化的管理施工进度计划是基于要完成的工程量(或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商的人材机资源而制定出来的定量的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优秀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及管理软件都仅仅是一种工具,都是需要通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相反再强大的管理软件也只能是一种摆设。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目标要求和人、财、物的投入等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可行的、科学合理的应用规划和管理方法,对于切实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3.4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

公司应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使其更高效,更规范。招标公司开标公告后,招标公司通知电力工程公司业务部,业务部保存中标通知书。业务部把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转给工程技术部门。由公司业务部和工程技术管理部组织尽早与业主用户、配套施工单位、供应商和电力设备供应商召开施工前的碰头会,预算审查部门对各配套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进行审查。公司应该和甲方业主进行沟通,收取业主工程款的50%作为预付款。并与配套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由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向各配套施工单位、供应商和电力设备供应商拨付工程预付款。保证配套企业的供货周期,并进行跟踪,确保施工进度计划有效实施。由电力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材料供应商和电力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和设备要经过电力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和用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4 结语

领导和管理都是电力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领导者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要做好施工中的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等的管理,要积极的协调好各个部门,为电力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各个方面的保障。只有通过有效的工程管理,才能够从全方面来提高工程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提升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蒋宗记.浅谈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第3篇

N种现象

都说现在工作难找,可是,雇主们最近也发现,有些刚走上职场岗位的年轻人,对给了他工作的老板却并不买账,稍有不满便递辞呈。《申江服务导报》归纳出几大“雷人”辞职现象。雷人辞职现象一:一名新员工第一天上班手机在路上被偷,故认为“开头不顺”,连招呼都不与单位打,从半路折回了家,单位打电话过去才知她不来工作了。雷人辞职现象二:一家500强企业的员工因女朋友与之分手,所以“现阶段没有心思上班”,坚决辞掉了本来不错的工作。雷人辞职现象三:一名应届生,上班第三天就辞职,理由是公司没有地方停车。迟到、路远、看人不顺眼、小小的波折……都能决定一份工作的去留。在“雷人”的辞职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年轻人怎样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高收入者“生物年龄”

超10岁

“中国城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健康状况白皮书”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极低(不到3%),35~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日历年龄”10年左右。精英人群比较突出的健康问题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属于代谢紊乱疾病,第二类是疲劳、失眠、心理障碍等亚健康问题严重。专家分析,这类疾病的形成除工作紧张、经常加班等压力因素之外,长时间上网、应酬过多、饮食不科学、作息无规律、缺少体育锻炼以及家庭不和睦、精神压抑等都是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外企管理人员过劳现象最多,国企高层、私营企业主、新闻媒体、IT等行业过劳现象最普遍。

省委书记求职因“年龄大”遭拒

1月7日一大早,河南焦作市某公司媒体客户经理庞佳接到一个女性打来的电话,说是一位59岁的男子要应聘发展专员这一职位,因其“年龄大”庞佳一口拒绝。而这位求职者不是别人,他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

1月7日上午9点多,卢展工视察了焦作市人力资源市场,随手翻阅了一下招工简章,抽出一份河南省纳海广告有限公司的招聘表,然后对一名工作人员说,“这个公司要招聘媒体发展代表2名,没年龄限制,你打电话问问看行不行。我59岁了,姓卢。”遭到对方拒绝后,卢展工又说:“我年龄虽然大,但是经验很丰富,我与媒体联系很多,看看他们要不要。”结果又被拒绝。其实,别说59岁,就是49岁的人去求职,恐怕也得碰壁。

“90后”增强危机感为就业早准备

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们的“90后”,他们不可能立即投身招聘会的洪流,但很多人已经开始为就业做各种准备。北京交通大学大一的郭欢就选了针对就业的选修课《就业与职业规划》。入学后,郭欢想也没想就加入了校学生会科协创业部,关注大学生创业。她还和另外5个“90后”组成了一个团队,报名参加学校的创业大赛,参赛的项目是“博思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就业课程”火爆、提前准备实习、积极考虑创业……就业压力对“90后”的大学生活改变并不仅限于此。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生活应该是轻松而又有激情的,现在“90后”的大学生活虽然不乏激情,但“轻松”二字却很难和他们联系到一起了,即使是选择社团也不再是为“娱乐”。“大家感觉目的性都很强,刚入学就开始筹划以后工作的事情。”

职场会议多,参会人多走神

开会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交流工作进度,鼓励员工工作,碰出创意火花。但会议过多,也许会成“灾”。从事客户服务工作的职场人中有六成职场人表示会议多;排在第二位的是从事财会或审计的职场人,比例为58.8%;从事传媒行业的职场人认为工作会议比较多的比例同样为58.5%。调查显示,高达五成的职场人认为原因是领导喜欢开会,比例为47.8%,而认为工作真的需要的比例仅为16.3%。因此,会议的效率大打折扣。除了一部分职场人表示自己在开会时会记笔记外,50.3%的职场人表示自己开会时会走神,42.2%的职场人表示自己会在本子上涂鸦,还有23.4%的职场人表示自己会玩手机。

工作经验多了企业不要

“工作经验在三年以上”“至少五年相关工作经验”……在很多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多将工作经验作为基本要求。但工作经验丰富未必是求职法宝,沈阳的一家招聘企业就针对不同岗位,要求应聘者工作经验要在“三年以下”。一位应届毕业生认为,可能是企业怕留不住经验丰富的人才,才设定的这个条件。但他觉得这个企业相当于给工作经验少的就业者降低了“门槛”,提供了就业机会。该公司外贸部经理赵小姐介绍,首先因为企业较小,对于工作经验丰富者来说,这里有点“水浅”,即使他们来了,流动性也比较大。此外,工作经验多的人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工作模式和惯性,不容易改变。而工作经验少的年轻人则不同,他们充满活力,可塑性比较强,接受企业营销文化的能力强,“这是根据以往招聘经验总结出来的。”

成都职员流行“带饭”自助

这段时间以来,家住成都肖家河的小麦每天都是一大早就起床,除了做早饭,还要准备午饭。小麦是三个月前才开始成为“带饭族”的,原因就是同办公室的几个女孩都开始自己带午饭了,单位也专门为大家配置了两台微波炉。自带午饭到单位,一直以来都是工薪阶层节省开支的行为。专家认为,白领加入“带饭族”,引发了很多令人深思的东西,尤其是对社会颇有争议的“80后”白领来说,“饭盒”对他们也许是一个难得的历练契机。从前不少“80后”白领,吃饭时前呼后拥到饭馆酒楼,任意潇洒。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80后”来说,在经济危机这个特殊时期,如不想依赖父母,只有学会“算计”生活,琢磨合理、经济地花钱。

长沙白领时兴走路上班

“走路上班是最安全、最有效的减肥方式。”在一家知名日系化妆品公司上班的周小姐说,因为平时上班忙,匀不出时间运动。她索性决定,每天早起20分钟,走路上下班,如此两个月后,已从130斤减到了最标准的110斤。周女士建议,即使不能全程走路上下班,也可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提前下车,尽可能多的步行走完剩余路程。由于工作节奏快,往往养成不良的早间生活习惯。睡懒觉,不吃早餐或草草打发,更不用说锻炼身体了。一位快餐店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媒体和餐饮企业的平台和优势,在广大市民中宣传推广科学合理的生活理念,早起十分钟,读一份早报,吃一份早餐,做一次早锻炼,共同打造健康的早间生活方式。

职业追星族按“粉技”明码标价

他们“拼死拼活”簇拥在明星周围,哭红双眼、疯狂尖叫……明星是真明星,粉丝可不见得全是真粉丝。几年前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催生的“秀场粉丝”,现在已彻底职业化。现在的这帮粉丝里,十有八九是职业的,他们“一哭、二闹、三上吊”可都是有金钱当诱饵的,想以此为职业,必须很敬业。据媒体报道,当“职粉”得有职业精神,也就是给钱了才去追星,痴迷程度明码实价。职业粉丝的行规是,“举举牌子20元、喉咙嘶哑50元、泪流满面100元、哭到昏厥200元”…… 2005、2006年火爆异常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催生了大批“秀场粉丝”。随着演艺圈的起起伏伏,“秀场粉丝”逐渐演变为职业粉丝,并出现了粉丝经纪人和粉丝经纪公司,专门为明星、选秀活动等提供各项粉丝服务。

“世界最好工作”其实很累人

从3万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竞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旅游局“世界最好工作”的本?绍索尔,日前结束了6个月的工作。绍索尔称这是一份很累的工作,但必须有人去做。

绍索尔上岗后负责管理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汉密尔顿岛,这部分区域有300多个小岛屿,绍索尔每周要工作7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需要喂鱼、清理池塘、收发邮件、观察鲸鱼,因此足够绍索尔忙的。但是他承认,领取14万美元的高薪照顾一个小岛,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即将离开大堡礁的他说:“我在这6个月里做的事情,恐怕比过去34年做的还多。能够在这个美丽海岛工作,感觉非常美妙。”

工程师带“机器人女友”见双亲

现年34岁的李忠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布兰普敦市的一名前软件程序师,由于工作忙碌,他压根没有时间约会谈恋爱,所以年过三十,至今仍然形单影只。3年前,李忠彻底厌倦了这种“孤家寡人”式的生活,为了能有一个伴侣和自己朝夕相处,精通电脑程序和人工智能的李忠竟决定亲手为自己打造一个“机器人女友”――爱子。李忠为了打造这个“机器人女友”,花费了30000英镑。爱子具有不可思议的人工智能,能为李忠管理家庭财务,可以一天24小时做家务;能够辨认脸庞、和人对话,为李忠朗读报纸头条新闻;而对“非礼”的男人会甩巴掌。李忠发誓要将爱子打造成一个完美的机器人,然后将爱子的克隆产品推向市场销售。李忠称,他这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找其他女友,而是会和爱子相伴一生,不离不弃。

代人“偷菜”引发强迫症

第4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实践 隐性知识 组织学习

分类号:G302

引用格式:VASANTHAPRIYAN S, 田Z, 吴建国. 软件产业中的知识建构――斯里兰卡软件公司调研[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1): 32-45[引用日期]. http:///p/1/64/.

1 引言

软件开发是一项知识密集型协作活动[1],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开发人员的知识和经验。软件开发人员必须积累新技术和领域知识,学习组织政策,开展实践活动,达成文化共识,积极参与软件开发活动。因此,该过程中存在大量可以被捕获和存储的知识,并在需要之时加以应用。如此看来,知识管理(KM)实践适用于软件工程中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更加高效地管理知识,使知识能够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形式被提供给适当的人员[2]。由此可见,知识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人员更好地进行软件开发。

知识管理活动是指所有具有上述过程特征的基本活动及其子活动,且每个组织的特征都不尽相同。本研究涉及到了知识管理实践中的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存储以及知识应用等,涵盖了大多数不同研究人员在文献中提到的知识管理活动。在这一背景下,知识管理系统(KMS)作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推动因素很自然地被应用起来。

本研究对斯里兰卡3家软件公司进行了调研,这3家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应用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工具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管理。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它们的实践活动、不满和期望、积极性以及开展知识管理实践的障碍等。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隐藏的问题和障碍,并揭示了其根本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种经验对软件产业的知识管理和创造力支持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中所呈现的绝大多数统计数据都是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后的结果。尤其是表格中的描述性数据,它有助于我们详细地分析调查软件开发人员的特点和答案。

2 方法论

2.1 组织中的知识管理

信息和知识的区分至关重要。数据是离散的,是创造信息之根本,当赋予它意义时,数据就成为了信息,同时也具有了有意义的结构。知识是在信息范围内定义的,它是人们感知、学习和推理的结果。知识促使企业作出决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他们的商业目标。有文献采用一种迭代的分层周期结构来描述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功能关系[2]。此外,日本一所研究型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转换周期呈螺旋状[3]。

根据M. Polanyi[3]的定义,知识可分为两种,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直观的、难以言明的、很难进行明确表述的甚至是不能用语言所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人通过自身的内部认知如经验、反思、内部升华或个人才能而获得的,因此它不能像显性知识一样被管理和传播。显性知识是能够被明确表达的知识,既可以存储在文件和文件夹中,也可以存储在数据库、文档、电子邮件和软件代码等中,对其的处理更为客观、理性并且有技术性。

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通常是学术知识的创造地。A. P. Wierzbicki和Y. Nakamori等[4]提出了EDIS螺旋理论(启示-辩论-浸化-选择)来描述学术界普遍的知识创造过程。

2.2 软件工程中的知识管理

学界对知识管理在软件工程中的贡献,如不同领域的案例研究、实验和调查分析等方面有不少的研究[5-9]。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10]所著的《创新求胜》 试图说明日本企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知识创造能力。比昂松[11]提出了软件工程知识管理中中小型企业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事后回顾和经验总结这两种方法非常适合收集软件开发知识,尤其是收集轻量级的经验报告。

此外,信息和通信技术(ICT)[12]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时也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A. Aurum等对澳大利亚两个软件公司有关知识管理实践的调研表明,领导力、技术、文化及其影响的测量方法等已成为澳大利亚软件公司知识管理过程的推动器[13]。软件开发者之间的团队合作产生大量的知识,这也是个体间有效知识共享的意义所在[14]。有定性实证研究分析了软件新人获得知识的方式以及在小型软件产业的初期活动中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11]。

R. Ruggles[15]进一步提出了软件产业知识管理的负面观点。他调查了美国和欧洲431个软件产业管理人员对知识管理目前的理念、态度和方法,发现软件行业在知识的转移和产生方面缺乏信心。S. Komi-Sirvio[16]研究了基于需求的知识管理。他们对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员工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初步结果显示如“经验数据库”和“数据传输日”这类被推荐的方法并不奏 效。K.C. Desouza等[17]提出了为软件过程管理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将增加软件公司产品的成熟度,使产品开发具有更高质量和更多收益。

本研究以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存储和知识应用作为知识管理的活动。

2.3 知识构建方法

知识融合的主要模型是Y. Nakamori等[18]提出的“i-系统”,如图1所示。本文探讨3家软件公司知识管理实践的现状。在这里,新知识是由3个子系统构建的,即智能(科学前沿)、参与(社会前沿)和想象力(认知前沿)。此外,起始点是干预(问题被作为行为给出),最后的节点是整合(构建新知识)。

Y. Nakamori等[18-20]提出的知识构建体系理论运用了该观点并指出该如何构建必要的知识来解决当今复杂的问题。

“干预”是在问题没有处理之前采取行动。本文通过以下3个子系统探索斯里兰卡软件公司的知识管理实践:科学前沿――“智能”,通过与这3家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来收集数据和信息;社会前沿――“参与”,通过与已有知识管理实践经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他们的实践活动、不满、期望和想法来收集数据和信息;认知前沿――“想象”,是在新的或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身的知识。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软件开发人员对知识管理活动的看法、实施时的困难与合作意愿,最后一个阶段“整合”是创造性过程的系统融合,包含了研究成果(内容,结果和发现),调查结果(成功或失败,新问题)以及新研究计划(项目的下一个阶段)。

该框架是一个过程化知识构建方法,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该如何构建必要的知识来解决当今复杂的问题。Y. Nakamori等运用该模型构建了一些知识应用,如生物量城市计划,它是日本一个城市的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因此,构建的新知识包括在知识管理实践中隐藏的问题、障碍和其根本原因。该构建知识也将有助于决策。

3 调查概况

本研究主要探索软件产业中的知识管理实践。为此,应该从正在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不同人员处收集相关信息。首先,从公司管理层处收集信息以了解其动机和阻止促进知识管理实践的障碍;其次,从有知识管理活动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处收集信息以了解他们的经验、不满、期望和看法;最后,收集3家公司所有软件开发人员的意见,以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管理活动的看法、困扰、困难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引入了混合法来收集数据。C. Teddlie和A. Tashakkori [21]认为混合法能为解答研究问题提供更多机会,可以更好的评估研究结果及其推论的可信度。

调查问卷由8个部分构成,是基于文献综述和行业研究专家的意见用英语编写的。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验、职位描述、工作能力)。其他部分包括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存储、知识应用、知识管理工具和知识管理障碍的相关问题。我们引用五点李克特量表来收集受访者的具体态度,包括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数分别为5、4、3、2、1。本次调研决策标准的平均值为3。

笔者通过联系SLASSCOM(斯里兰卡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获得了斯里兰卡IT公司名单。根据2014年SLASSCOM年报,笔者与正在运用知识管理实践的公司进行了沟通交流,有7家公司回应了我们的研究请求,笔者在仔细研究了回复中的公司概况后,考虑到公司规模、业界声望、员工经验和项目数量方面的因素, 选择了其中的3家公司开展调研。这3家公司都拥有相当大的人口基数(见表1),名声卓著,并拥有经验丰富的员工和大量软件项目。此外,这3家公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用于改善知识管理实践活动。遵循研究道德规范,将3家公司分别标记为A、B、C。A公司是全球信息技术(IT)公司,提供IT咨询、技术和外包服务,是银行和金融服务、保险、电信、科技和媒体行业领先的软件供应商。B公司是全球公认的开发和交付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的领导者。C公司是一家电信、金融和企业市场应用和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人力资源应用和企业无线移动应用市场。对这些公司的进一步分析见本研究的调查结果部分(见4.1)。

对上述公司采用模块导向和项目导向的试点研究方法(每个公司10位参与者),使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来建立和确认大规模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成功地进行了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后,得出了该方法的最终版本。如表2所示:

网上调查问卷共回收了459份数据,包括333位男性受访者和126位女性受访者(见表1)。利用SPSS 2.0的缺失值分析帮助解决了因受访者回应数据不全造成的一些问题,本研究使用参考文献[22]中提出的缺失值填充技术来进行缺失值的平均代替。

一个离群值就是远远偏离其他观测数据的一个观测值,以至于会使人怀疑它是由和大多数数据不同的机制产生的数据。真正的离群值与其他观测数据有很大不同,并违反变量间的合理关系。为了对此进行分析,可引进数据挖掘,它能够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对其中不容忽视的、隐藏的、有意思的数据进行发掘。孤立点检测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基本问题[23]。本文使用基于聚类分析的孤立点检测来检测和删除数据中的异常对象。

把半结构式访谈分为“管理层”和“高级软件工程师”两个角度,与高级软件工程师和公司管理层的半结构式访谈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问题并收集信息。分别对3家公司的总共12位受访者进行了访谈,其中针对每个角度调查每个公司的两名受访者,从而获得知识管理实践各方面的定性数据,这有利于获得公司更多更详细的信息,也可以将其作为使受访者深入回答后续跟进问题的手段。

4 调查结果

4.1 概况和统计

需要确定参与调查人员的概况和统计人口结构,包括受访者类型、每个公司的受访率、受访者教育程度以及其行业工作经验。

4.1.1 受访者概况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的职位分布如图2所示:

4.1.2 所在公司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记录了受访者的工作单位,受访者的人数足够确保各个类型的受访者都参与到了我们的调查中。受访者公司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为了保护公司隐私,公司名字分别用A、B、C代替。

4.1.3 软件开发工作经验

图4展示了受访者在软件公司的工作年限分布情况。

从图4中,不难发现经验不足的受访者响应调查的积极性更高。只有19.39%的受访者有超^5年的工作经验,大约16.99%的受访者有3-5年的工作经验。由于参与者对调查的回答与工作经验有关,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泛的人群中得到有价值的数据。

4.1.4 最高学历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记录了受访者的教育背景,其最高学历分布情况见图5。结果表明,69.28%和27.02%的受访者分别拥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而14%的受访者教育程度是高中,只有4%拥有博士学位。

4.2 知识管理实践

4.2.1 对知识管理概念和工具的熟悉程度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了解知识管理实践的现状,即了解目前各个公司知识管理实践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组织结构(见表3)。A公司软件开发人员对知识管理实践的认知、经验和熟悉程度处于一个相对不利的水平。相反,B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对知识管理有更多的认知、更丰富的经验,熟悉度也更高,其平均水平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4.3 基于经验的学习

知识是在以前的项目和开发经验中形成的,这一过程称为知识转移。大约有79.74%的受访者表示,过去的开发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为了更好地创造、获取和共享知识,应该给予软件开发人员更多的技术支持。

4.4 团队合作

有效的软件开发依赖于知识协作和软件工程师的创造力。软件工程的知识分散在不同的领域资源中,包括显性知识和人脑中储存的知识。因此,团队合作是进行有效组织学习的关键。团队合作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他们互相协作,共享信息,共同讨论和产生新想法。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受访者的质疑(见表4)。调查发现,B公司的受访者更愿意在软件开发活动中与他人分享信息或寻求他人帮助来解决问题;而C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对上述情况都不感兴趣;A公司的结果处于中间水平。此项调查结果表明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5 组织知识的利用

组织知识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从经验和项目中获得的,存在于组织内部的知识集合。此类知识是组织所“拥有”的、可以被收集并归纳整理的知识,即使员工离开公司,也能将它以某种形式保存在组织内部中。前面提到,显性知识很容易被整理和保存。然而,隐性知识却很难被整理出来,很可能更难被识别出来。

调查中要求受访者针对组织知识利用的满意度回答下面的问题(见表5)。很显然,软件开发人员更倾向于借鉴以前的经验,运用已有的项目文档,但仅仅是存储库中保存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未来必须认真考虑这一点。

4.6 性别行为差异

表6显示了本研究所考虑的各个维度基于性别的比较。各个维度中两个性别的均值几乎相等,这表示性别差异对该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大。

4.7 相关性分析

对知识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测试与相关性分析,从表7可以看到,知识存储除了与知识共享的相关性仅为0.05外,与其他所有维度都显著相关,与知识应用之间的关联系数更是达到了0.75。此外,相关结果清楚地表明了知识共享维度与其他维度相关性不大。笔者猜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个人、组织或技术问题有关。

4.8 管理软件知识

图7给出了3家公司知识维度的总体平均值,可以看出,B公司具有更强的知识获取、知识创造和知识存储能力。C公司应当寻找部署知识库的方法,可以用强大的搜索引擎和知识管理系统来帮助其软件开发人员。此外,B公司知识共享平均值为3.04,小于知识创造平均值(4.40)和知识获取平均值(4.00)。笔者分析3家公司知识共享维度平均值都偏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强大的存取方法、ICT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受组织文化的影响。组织文化会影响开发人员的意愿和行为,鼓励或阻碍员工进行知识共享活动。

4.9 知识管理工具

知识管理工具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协调软件开发人员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义上讲,知识管理工具属于技术,可以加快知识的产生、归纳整理和转化。知识管理工具与其他工具一样,都是为了减轻工作负担而设计,允许使用者将其有效应用到最适合的任务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提到的知识工具并不都是基于计算机的。

结果(见图8及附录A之表12)证实,最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是门户网站,其次是搜索检索与局域网,在线论坛也是软件开发人员经常使用的基于计算机的知识管理工具。公司为了项目数据安全,规避诈骗、身份盗窃和隐私泄露的风险,使用即时消息、维基百科、博客和社交媒体的机率不多。此外,群件、知识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使用频率极低或根本不使用,原因是知识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的ICT基础设施还在建设中。不使用故事版块和实践社区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缺少知识分享的奖励体系,专家和参与者都没有动力去参加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议。

4.10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检验方法,用来确定样本数据是否有足够证据以推断出某个条件相对总体成立。假设检验需提出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a),并且两种假设互相独立。

对于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而言,假设形式如下:

H0: 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Ha: 两个变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通常情况下,这涉及到比较P值和显著性水平,且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时,拒绝零假设。

如表8结果所示,性别和经验与选定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影响。而最高学历和知识获取(0.000

我还进一步得到了6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如表9所示:

如表9结果所示,变量知识应用的平均值为3.754 2,标准方差为0.429 99。此外,其他变量的平均值都在3.0左右,知识存储的标准方差最高,为1.124 46。由此可见,受访者对相关问题作出了积极的回答。

4.11 矩阵图

图9说明了用来同时评估几组变量关系的矩阵图。例如,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关系。

4.12 知识管理中的问题

在调查中要求受访者评定在软件行业中实施的知识管理的各项活动,如表10所示:

4.13 组织的参与

知识管理可以建立知识能力,从而影响和提高组织绩效。作者从受访者处获知其所在公司对知识管理的投资兴趣。

基于图10的结果描述,3家公司的管理层都理解知识管理是软件开发活动的关键,对它的支持十分必要(ORGP1)。此外,A公司缺乏适当的、能将知识映射到价值创造上的知识策略(平均值为2.69)(ORGP2),几乎处在一个不利的水平,应当认真思考。尽管A公司的管理层无法识别组织内部的专长资源(ORGP5),却能有效利用包括客户知识在内(ORGP6)的外部资源。另外,3家公司的管理层都承担了帮助学习的责任,包括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持续不断的转化(ORGP3)以及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ORGP4)。

4.14 访谈相关解释

表11展示了与管理层的访谈摘要,表12展示了与高级软件工程师的访谈摘要。

5 讨论和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研斯里兰卡软件公司的知识管理实践情况。为了保持软件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当认识到在组织内部应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公司还没有建立ICT基础设施,但是软件开发人员愿意访问包括公共网页、内部网络、项目文档和源代码在内的多种知识源。同时,存储在知识库里的软件知识对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助益良多,能使他们更具创造性,然而并非所有的软件工程师们都会利用现有的知识。此外,建立足够的搜索检索设施以及丰富知识库内容是未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总而言之,尽管软件开发人员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但现有的工具、技术和方法对软件开发行业来说,不能有效解决其中的知识管理问题。调研中参与者的反映情况突出了组织知识结构和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另外,除了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议,能够用来分享专家隐性知识的机制或方法屈指可数。调查结果证明组织文化会影响知识共享,软件公司在未来必须对该问题加以重视并认真考虑。除此以外,本研究还为未来针对软件产业知识管理实践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佐证,有利于推动未来的研究。笔者还计划执行额外的定量和定性数据收集,旨在了解更多的组织和其他情况,以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管理,为软件行业的组织学习找出支持策略。

致谢

衷心感谢武汉理工大学向剑文教授富有成效的讨论与交流及其对本文提出的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1] RUS I, LINDVALL M.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oftware engineering[J]. IEEE software, 2002, 19(3): 26-38.

[2] WIERZBICKI AP. Creative space: models of creative processes for the knowledge civilization age[M]. Belin: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5.

[3] POLANYI M. The tacit dimension[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6.

[4] TIAN J, NAKAMORI Y, WIERZBICKI AP.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creation in academia: a study based on surveys in a Japanese research university[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9,13(2):76-92.

[5] LINDVALL M, RUS I, JAMMALAMADAKA R, THAKKER R. Software tool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M]. Mary land: Fraunhofer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1.

[6] BJORNSON FO, DINGSOYR T.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d concepts, findings and research methods used[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08, 50(11): 55-68.

[7] FEHER P, GABOR A. The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upporters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companies[J]. Journal of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practice, 2006, 11(3): 251-260.

[8] MEEHAN B, RICHARDSON I. Identification of software process knowledge management[J]. Journal of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practice, 2002, 7(2): 47-55.

[9] VASANTHAPRIYAN S, TIAN J, XIANG J. A survey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oftware engineering[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quality,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companion (QRS-C). Vancouver: IEEE, 2015: 237-244.

[10] NONAKA I,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1] VIANA D, CONTE T, DE SOUZA C.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senior and novice software engineers: a qualitative analysis[C]//proceedings of the 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Vancouver: SEKE, 2014: 235C240.

[12] Palacios M D, Soto A P, Merigó J M.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organizational and competition factors on Web knowledge exchange in SMEs[J]. Journal of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15, 32(1): 23-32.

[13] AURUM A, JEFFERY R, WOHLIN C, HANDZIC M. Manag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knowledge[M].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3.

[14] SLAUGHTER S A, KIRSCH L J. The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portfolios in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 field study [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6, 17(3): 301-320.

[15] RUGGLES R. Knowledge tools: using technology to manage knowledge better[M]. New York: Ernst & Young Center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1997.

[16] KOMI-SIRVIC S, MANTYNIEMI A, SEPPANEN V. Towards a practical solution for capturing knowledge for software projects[J]. IEEE software, 2002,19 (3) :60C62.

[17] DESOUZA KC, AWAZU Y. Knowledge management at SMEs: five peculiarities[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6, 10(1): 32-43.

[18] NAKANORI Y, WIERZBICKI AP, ZHU Z. A theory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systems[J]. Journal of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1, 28(1):15-39.

[19] NAKAMORI Y, TAKAGI M. Technology cre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science[C]//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strategic creation of technology. JAIST: COE Press,2004:1-10.

[20] NAKAMORI Y.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 enabling systemic knowledge synthesis[M]. New York: CRC Press, 2013.

[21] TEDDLIE C, TASHAKKJORI A. Foundations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ntegr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M].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9.

[22] HAIR J F.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M]. New York: Pearson, 2009.

[23] AGGARWAL CC, YU PS. Outlier detection for high dimensional data [J]. ACM Sigmod Record, 2001, 30(2): 37-46.

作者献说明:

Shanmuganathan Vasanthapriyan:负责研究构思及设计、数据收集及论文撰写;

田 Z:负责研究框架设计、论文修订及最终定稿审批;

吴建国:负责数据分析及解释。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Software Industries- A Study from Sri Lankan Industrial Perspective

Shanmuganathan Vasanthapriyan Tian Jing Wu Jianguo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辅助设计;案例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65-02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精准,已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担忧。由此,众多教学改革方案纷纷出炉,归根结底其目的在于化枯燥讲授为生动运用,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回课堂[1]。此外,还要正确运用考核方式,以便既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能将所学知识成功应用到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正确途径。

长春工业大学长期致力于本科教育改革,本研究即来源于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时的经验总结。

一、三维制图的作用

大学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培养目标要瞄准学生为适应未来岗位所需的技能。机械工程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多数要从事机械制造或机械设计工作,其中机械产品由设计转为成品的过程必须通过工程图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扎实的工程制图基本功,才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加之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全面甩掉图板,广泛应用二维和三维CAD绘图进行机械产品设计,这更为企业生产带来了深刻变化,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针对现代机械设计中遇到的产品结构复杂问题,三维CAD软件的优势就显露出来,它能将一些在工程图学中难于表达的相贯、截交线及曲面轮廓方便地表达出来,成为越来越多院校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2]。

如何将传统的工程制图知识与现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相结合,是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教法改进

相同的知识领域和技能在应用不同的教法情况下,学生领会的程度就会有差异,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潜心研究教育理论、研讨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和课程。

1.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法是长期教学的总结成果,对于我国师生比严重偏低的现状是必要的,然而对于一些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则不适用。譬如软件应用课程,教师若在讲台上讲授软件的起源和用法,而后逐条讲述各功能模块内的命令,形式呆板且内容枯燥,结果只有部分学生能记得几个模块中包含哪几个命令,至于命令的应用到了实际运用时记得的已经所剩无几。由此可以看出以往逐条讲授命令的传统教学方式此时已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能徒劳浪费课时,反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已。

意识到传统讲授方式并不是万能的之后,一些教育工作者早已开始通过自身工作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尝试新教法,逐渐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门,案例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

2.案例教学方法。软件应用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需要以实际操作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培养方案、保障学习效果[3]。学生在校学习,已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教师若以工程实际为引导,即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鉴于此,在计算机辅助及应用课程中我们应广泛采用案例法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要求选择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的项目,强调项目来源使学生认识到课堂讲授的即是将来工作能够用到的技能,学生的专注度愈发增强,教学效果应付迅速好转[4]。考核也以实际案例为对象进行测试,很容易就能测得学生的掌握水平。针对当前机械行业的生产特点――多以大规模加工汽车零部件为主,面向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应用》课程,以CATIA软件的CAD和CAM模块为主要讲授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以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为主线,设置以连杆和活塞的三维造型设计为案例,着重讲授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和运动仿真模块的应用。

三、实施过程

考虑到软件应用课程的特点,首先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主动的讲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机房师生的互动教学方式,这样便于学生及时消化理解操作原理和绘制方法,遇到操作难题即可当堂解决。

1.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紧紧扣住工程实际应用这条线,首先简要描述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相关术语,掌握曲轴、连杆、活塞等基本零件的作用及工作特点,对整体产品结构也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再对其进行零件绘制、装配及运动仿真,非常形象生动地学习运转机构的设计和绘制流程。以一款488发动机为例[5],设置其主要参数为活塞行程S=92mm,曲轴主轴颈与连杆轴颈分别为56和42mm等,选择连杆作为案例1,在零件设计模块完成连杆的实体造型,将文件名保存为rod.Part。对于案例2――活塞零件,以与缸径配合的外径为基准尺寸,结合活塞销座孔与连杆小头相互配合等条件进行绘制,绘制过程中使学生重温活塞与气缸的间隙配合及销座孔与连杆小头需要用过盈配合的原理,同时学生也领会了零件加工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完成后,将零件赋予相应的铝合金材料以具备相应机械性能,文件则另存为piston备用。

新建装配体Engine.Product,调入已绘制的连杆和活塞至合理位置,以此为基础,在装配模块新建曲活塞销、活塞环等零件。督促学生应用同样方法,依据机械设计的原理和规则在课后完成曲轴、箱体等零件的绘制,从而调动学生重温机械设计中箱体的注意事项。应用命令固定箱体,合理装配后期绘制的零件。

机构设计完成,即可进入DMU Kinetics模块进行机构仿真。新建一个运动机构,按照发动机工作原理在I缸设置箱体轴承座孔与曲轴间、曲轴与连杆间的转动副,继续设置连杆与活塞在小头活塞销孔处进行相对转动,进而推动活塞在气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同理,依次对其余三缸进行设置,即完成曲柄连杆机构的仿真的运动副设置。

然后进行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仿真,通过设置相应传感器来获得活塞的运动速度、加速度,曲柄与连杆间的夹角变化以及各连接轴径处的受力等状态值,分析结果可用于运转机构的技术改进,验证机构设计是否正确等方面的工作。

分别以静态和动态模式观察机构,清晰掌握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进入工程图模块转化生成零件及装配体的二维工程图,进一步验证了理论上的投影关系,使得以往那些令人头痛的复杂零件投影问题得以解决。指导学生结合运动件工作原理,进一步掌握运动配合和机械加工原理,对图纸进行合理标注,同时养成合格规范绘图的好习惯。

2.课堂扩展。随着我国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方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当前大学生普遍表现为见识宽广,在课堂上显得思维活跃,互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大不相同。由此,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千变万化,导致好多时间在为学生纠错,这就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广,对各类错误应对自如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授课过程中结合工厂加工的实际问题,提醒学生回忆在工程训练和生产实习中曾经做过或考查的项目,联想相关的减速、变速及差速机构,阐述并解决机构运转过程中诸多疑难,不自觉地将学生引入到机械加工环境中,与教师形成交互式的教学氛围,双方都受益匪浅。

课后为学生布置相近作业,按组分配给学生不同运动机构。学生信心满满地钻研,总结在课下所遇的诸多疑点和难点,及时与教师反馈沟通,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迅速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

四、教学体会

本轮教学结束后,师生都体会到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乐趣。期末考核过程中,部分同学积极转换思路,绘制步骤与教师讲授有了较大改进,说明创新教育在他们身上起到了作用、达到了初步目的,在求职应聘期间也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气质。

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深深体会到距离成功实施还有一定差距,很多工作不够细致合理,需要逐步改进一些具体内容。

1.案例内容要更新。教学改革是一项挑战,应紧抓时代脉搏,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及时扩展授课内容甚至更新案例,以开拓学生视野和激发学习热情。

2.题库覆盖面要广。在验收终端,除了已授内容,也要在考试内容及具体环节中做足文章;除了变更参数,在具体结构形式、类似机构方面也要适当扩展,并逐年扩充题库题量,以充分考核学生的掌握水平和创新能力。

3.教师要公正严谨。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切实有用的知识之外,更要尽心督促,考试过程中更要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才会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环节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娄延常.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湖北省大学生学情调查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4,(2).

[2]屈文涛,任涛,康晓清.工科学生制图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3]张德江.论教谈学话育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

[5]于志新.CATIA实例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第6篇

失速管理系统是关系飞行安全的重要系统,下文将详细分析B737NG飞机的失速警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失速警告系统的常见故障成因进行剖析,以帮助飞机维修人员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该系统,保障飞行安全。

一、B737NG飞机失速管理系统的组成

B737NG飞机的失速管理系统组成并不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件:失速管理偏航阻尼器(SMYD)、驾驶杆抖杆器、失速警告测试面板和方向舵感觉力变化模组(EFSM)。

二、失速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失速管理系统由两部SMYD计算机控制自动工作,一套系统主用另一套系统为备用。SMYD计算机不仅提供失速管理(SM)功能,还提供偏航阻尼控制、协调转弯控制以及副翼方向舵互联控制等功能。其中失速管理功能又包括失速警告、升降舵感觉力变化、自动缝翼以及保护参数计算等四个功能。

1.失速警告功能,只有当飞机在空中模式时才有效,如下图所示当条件满足时,计算机将锁定为空中模式,当攻角小于5度以及空速小于105节时,空中模式被复位,失速警告功能失效。正常的失速警告功能,计算机自动对比飞机实际攻角与失速临界攻角,当实际攻角大于临界攻角便会发出信号,作动抖杆马达发出警告。失速临界攻角的值与后缘襟翼位置有关系,不同的襟翼位置对应的临界攻角值不同,基于不同的后缘襟翼位置,B737NG飞机的临界攻角值在13-23.5度之间变化。另外,当处于一些特殊情况时,如大翼和发动机热防冰接通、前缘装置故障出现位置不一致或非指令运动、飞机低速发动机高推力构型等,飞机将会在更低的临界攻角就发生失速,此时SMYD会自动计算所有偏量,并选用最高值,从正常临界攻角值减去最高的偏量值,从而获得新的失速临界攻角值,来判断飞机是否失速。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一种最低速度失速警告,它的判定与飞机攻角无关,仅与特定后缘襟翼位置对应的最低空速值有关,一旦空速过低,计算机立即发出指令产生抖杆警告。

2.升降舵感觉力变换功能,同样也是只有在空中模式才有效,当无线电高度低于100英尺时,该功能是被抑制的。EFS功能发生在失速抖杆警告产生后,实际攻角继续增大到临界攻角8-11度时(基于后缘襟翼位置),SMYD发出控制信号作动EFSM模组为升降舵感觉定中机构增加一个额外的850PSI的计量液压压力,以此来增大驾驶杆的感觉力,使驾驶员不能轻易地通过操作驾驶杆打断飞机自动的低头配平。

3.自动缝翼功能:当后缘襟翼位置在1、2、5度的时候,SMYD发现飞机临近失速,就会发出信号控制自动缝翼活门工作,让前缘缝翼自动从半伸出位放出到全伸出位,来改善失速时的翼型,增加升力。

4.飞行保护参数计算功能:SMYD计算飞机俯仰限制(PLI)和多个最大/最小安全飞行空速,PLI参数符号显示在CDS上的电子姿态指引仪上,安全空速符号显示在空速带的上方或下方。

三、失速警告系统故障分析和处理思路

通过上述对系统基本原理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其实NG飞机的失速警告系统控制逻辑并不十分复杂,结合前面的系统原理和实际维修工作经验总结,失速警告系统的故障来源主要也就四个:

1、其他相关系统故障,提供给SMYD错误的输入信号,导致SMYD错误的产生失速警告。在之前的维修工作中就曾碰到飞机在低攻角爬升时产生失速抖杆的故障,机组报告误认为是失速警告系统工作不正常,但测试检查后发现失速故障出现的同时还有前缘位置指示的故障现象,经分析和测试很容易就判断出故障是由于前缘位置传感故障,给SMYD提供了错误的输入信号,导致不正常抖杆,更换传感器后故障就消失了。因此此类故障其实并非真实的失速管理系统故障,故障发生时往往伴随其它系统的故障现象,我们只要认真分析,找准故障源就比较容易排除故障。

2、SMYD计算机故障。SMYD计算机是核心控制部件,如果计算机内部失速管理控制逻辑出错就会导致系统故障。根据实际经验,计算机故障往往体现为瞬时故障,例如失速警告测试时不抖杆,此类故障只要不是持续出现,通过拔跳开关重置计算机即可解决。另外,计算机软件版本功能不稳定也会引起故障,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当出现机队故障现象时,厂家一般会及时更新软件,工程技术部门也会相关的技术资料,作为维修人员只需要在处理故障或更换部件时仔细查询技术资料,按要求检查或更新软件即可解决。

3、系统作动部件故障,不能正确执行控制指令。失速管理系统的作动部件较少,而且其结构和原理都比较简单,可靠性较高,故障率并不大,实际维护中较容易出现故障的就是抖杆马达被烧坏,马达安装在驾驶杆下方,更换比较容易。

4、线路故障。线路故障一般处理都比较麻烦,尤其是故障现象时有时无时很难一次性准确判断。线路故障一般出现在机龄较老的飞机上,如果多次出现相同的重复性瞬时故障,维修者应及时考虑线路问题,参考线路图册结合故障现象逐段进行线路测量。

上述只是简单分析和阐述了NG飞机失速警告系统故障处理的通用思路,另外由于NG飞机有两套独立的失速管理系统,MEL中给出了单系统故障时的故障保留说明,M项中分了两种情况,其保留条件差异巨大,需要我们对故障现象准确进行判断。如果只是抖杆不工作,保护参数计算功能正常,只需拔出并套住STICK SHAKER LEFT(RIGHT)跳开关,在测试按钮边贴上抖杆不工作标牌即可放行,对其他系统无影响。但如果相应侧的PLI,下部警告带或下部琥珀色带标志显示错误数据,说明是保护参数计算功能失效引起的失速警告失效,这就需要拔出并套住SMYD-1 SNSR EXC AC 或SMYD-2 SNSR EXC AC跳开关。这样就会引起相应侧(机长或副驾)的自动缝翼系统、马赫/空速警告系统、俯仰限制指示、自动驾驶系统、马赫配平系统、飞行指引系统、偏航阻尼失效并且PSEU还将将显示可放行的故障,因此在进行失速警告系统保留的同时,还需要去参照其它失效系统的MEL项目完成相应的保留工作。

第7篇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金融专学业;教学团队;人才引进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11-03

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推行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有效组织形式。作为高校教师之间缄默知识传送、转化的纽带,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因而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主题之一。相较财经类院校、综合性大学等其他类型高校,理工科院校所设的金融学专业一般起步相对较晚、投入有限,体现金融专业特色的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力度、教学深度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影响[1],但也同时具备数理基础雄厚、突出实践能力发展、注重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等优势特征。相应的,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也处于探索阶段,需结合其院校优势、教师特质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相关的教学团队组建方式、团队规模和结构以及引才与考核机制等。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研究

1.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上世纪80年代,团队研究开始被应用于教育体系,美国学者Joyce B.和Showers S.率先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概念,他们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认为教师应协同互助,形成同伴关系共同对教学进行研讨,并实行系统的教学训练与反馈,相互学习并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2]。我国学者对于“教学团队”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定义。马廷奇从高校发展的任务需求角度出发,认为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3]。孙丽娜、贺立军将教学团队定义为,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4]。张意忠则指出,教学团队是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分工明确、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的队伍[5]。上述研究虽对教学团队的界定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了教学团队的两大基本特征:一、目标同一性,教学团队需具备明确、一致的团队建设目标;二、责任互担性,教学团队成员应相互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团队建设的责任。

2.教学团队的组建模式。作为一类非正式教学组织,教学团队的组建模式有很多种,如基于教学研究室组建,基于课题组建,基于一级、二级学科组建,基于课程组组建等。根据学科方向、教学内容要求和培养模式等,成立数个由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组,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这一组建模式不仅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要求,同时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数据显示,我国2007~2009年来批准的205个国家教学团队中,课程(群)型教学团队数平均占90%,并逐年升高,2009年提升到100%。这种比例构成及变化说明,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组建模式,是各高校教学团队通过逐步探索而形成的共识[6]。

3.专业教学团队研究。专业教学团队研究即以某一具体专业的教学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其实践过程进行提炼与归纳,进而对相关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经验总结。专业教学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李静敏通过对目前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人才引进机制、绩效考核和科研激励机制改革等相关意见[7],葛欣、许望和卢德馨总结了南京大学大理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新探索和新成果[8],但目前尚无针对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行的专门研究。

二、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长期坚持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培养建设方针,依托理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以课程组为核心,组建了一支专业知识基础雄厚、国际化视野开阔、实践指导能力强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本文将以该教学团队为例,对其建设过程及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丰富相关研究内容,并为同类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提供一定借鉴。

1.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团队围绕金融学专业的课程组进行建设,以数理与金融基础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模块,组建了一支由数理与金融交叉、国际化双语和实践能力培养等三支子教学团队构成的、综合能力较强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①数理与金融交叉教学团队。根据院校特点,利用数理工程学科优势,以传授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为目标,建立涵盖数理基础知识(包括工科数学分析、计量金融学等课程)和金融专业知识(包括公司金融、证券投资等课程)两大课程组全部师资力量的教学团队。②国际化双语教学团队。以国内教师双语授课、海外学者英文授课为主要教学模式,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英语能力强的国际化双语教学团队,该团队涵盖国际化(英语能力)课程组(包括专业英语、国际金融等全英或双语课程)的师资力量。③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团队。以培养学生从事金融活动的技能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组建涵盖金融专业实践(包括企业调研、综合实习等课程)和实践拓展(包括金融学案例分析、金融创新讲座等课程)两大课程组全部师资力量的教学团队。

2.专业教学团队的人才引进与培养。①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金融学专业采用“三大引才模式”,构筑教学团队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通过“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完善教学团队,依靠“海天学者”基金计划及国际会议等吸引海外学者,利用校企合作机会聘请企业金融管理人才。首先,专业教师队伍引进。设立“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作教学团队在海内外长期宣传人才招聘计划的费用,以及聘用教师的安置费用;其次,吸引海外知名学者。外聘“海天学者”、客座教授。依托院校“海天学者”基金项目,每年聘任1~2名优秀海外学者,作为特聘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来校承担全英语授课、金融知识讲座等短期工作。依托国际会议,吸引海外人才讲座。每年定期举办“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利用会议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外知名学者、教育专家前来与教学团队进行交流互动,并为学生举办英语讲座;此外,吸纳金融管理人才。强化与大连银行、广发证券大连分公司、泰富(大连)投资公司等金融型企业的双向合作,从每个企业选聘2~4名学历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层或基层管理人员,作为教学团队的毕业生实习指导教师,选聘1~2名高层管理者作为金融实践讲座客座教师,将具有丰富金融管理经验的相关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个体需求,打造教学团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和“教师合作导师制度”,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组织双语教学培训和教学实验实训,提高教师双语授课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首先,青年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依托国家基金委、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教学团队内部,每年至少选派2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合作交流院校进行半年以上的学习或进修,使青年教师通过海外交流平台获取专业基础知识、前沿金融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合作导师制度”为教学团队内新入校的青年教师配备1~2名教授级导师,从基础教学、课程实践及专业研究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引导,以迅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其次,培育双语教学团队。与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外语学院等部门配合,为教学团队成员举办教师双语授课能力培训学习班,聘请2位外籍教师、2位国内教师承担约60个小时的课时量,对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进行系统化培训,并协助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课程的设计或改革。最后,以训促教指导实践。利用每年寒暑假,邀请大连金蝶软件公司、世华国际金融信息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模拟仿真实验室和软件的提供方,为教学团队成员进行全面实训,使教师深入了解实验室、软件的操作程序及更新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教学实验。

作为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理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需与高校学科优势、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紧密贴合,通过借助相关理论研究,探寻其建设规律及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探索、修正,寻找有效的团队组建方式和教师引进及培养模式,进而不断充实专业教学队伍,推动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确保高校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英,徐彬,崔兵.工科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思考[J].文教资料,2007,(3):10-15.

[2]Joyce B.& Showers S.The Coaching of Teach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2,40,(1):4-10.

[3]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4]孙丽娜,贺立军.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河北学刊,2007,(5):162-165.

[5]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2):40-43.

[6]陈晓林.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2-74.

[7]李静敏.对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1,(3):100-101.

[8]葛欣,许望,卢德馨.大理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6):16-19.

第8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招投标问题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速进行。一些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公开招投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招投标法》的颁布和实施,招投标的市场在不断的完善和稳定发展,在市场体制、监督体系相对完善的情况下,仍有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强招投标管理工作,对违法行为及时的发现和整治。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中发现的招投标相关问题和经验总结,提出了招投标工作中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对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和相关法律规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最终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参考和帮助。

2 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不公平的竞标。现行的市场自由竞争的体制下,投标单位以最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主要目标,难免出现不公平的竞标。正常的自由竞争体制是让各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对市场进行公平自由的开拓,为的是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然而企业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少违规现象体现在市政工程的投标竞争中,如市政道路建设、市政管网建设等工程竞标上,虚假的竞标手段,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排挤其他投标人;投标人对项目现场情况不熟悉,得不到最准确的招标信息,不能及时的进行的投标费用测算等;这都使得工程招标建立在虚假的不公平竞争基础之上。其中,围标、串标手段是个别投标企业联盟常用的手段,为达到中标的目的,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进行投标和陪标,中标之后进行利益的分配。对围标、串标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2)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的开标有发改委、建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招标文件到开标的全过程监督和监控。开标时还有检察院的犯罪、廉政查询等,个别地区实行了企业诚信评分系统来对企业进行监管。随着这些监督机制的完善和监控,工程建设方面的经济腐败案件呈下降趋势,但是该领域的腐败现象和经济案件仍未能杜绝。在相对完善的市场体制、监督机制下,出现腐败经济案件的情况原因就是人的问题,这说明某些从业人员、执法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有待提高。因此,要时常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3)评标工作量大。由于各个项目内容不同,复杂程度也有差异,多数复杂项目也都属公开招标的范围,投标人多,工程量清单复杂等原因,导致评标人员的工作量太大,强度高,主观上也容易疲惫,容易导致评标过程中会有小的疏忽等,难以达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也不能选出最好的工程标。

3 工程招投标的对策

1)建立公平公正的自由竞争体制,规范企业的竞争手段。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容易产生不公平的竞争,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例子。因此,要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想方设法让各个企业公平竞争,首先要为投标竞标企业提供详细的信息资料(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地勘资料、施工设计图),招标文件的要尽可能让每个投标企业详细内容和要求,可以通过先进的互联网传播技术进行及时的传递和更新,使投标企业能全面的了解招标信息;同时,也能够在阔大的信息平台上有自主选择适合该工程项目建设的企业。其次,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为政府招标和投标企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规范化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应规范要求工作流程,加强政府的指导功能,在工作环境、规范流程方面提供良好的平台,保证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要加改变招标人一味追求费用的控制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也是很重要的,要将三者合理的统一起来。再次要加强对施工企业对招投标的正确认识,改变某些人传统的“中标靠低价,利润靠索赔”的观念,真正做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合理的组织施工等来达到中标和得到适当利润。

2)做好工程项目的执法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监管水平和个人素养。在监管体制相对完善和健全的情况下,要加强工作人员、监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治业务素质、判断能力和执法能力、水平,要严格依法执行,正确行使执法权力。对于违法行为能更准确的抓出来并进行处理。现代的信息科技手段发达,要善于运用影像科技,实现对招投标工作全过程的监督。

3)从招标过程防止和控制围标现象。公开招投标过程中围标行为本身隐蔽性较高,容易规避监管,造成实际的招投标中难以查证认定。主要针对投标者之间的串通行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①加大招标信息的宣传,增加投标单位。将招标信息在法律规定的正规网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有效时间,尽可能让更多企业参与投标,让围标成本增加。

②合理增加潜在投标人。招标文件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资质等级和企业业绩要求,不得提出高于实际工程需要的限制性条款,以此标准来增加潜在的投标人。

③缴纳一定数额的财务能力证明金。资格预审阶段,通过要求投标人缴纳等同于投标保证金数额的财务能力证明金,来变相增加围标的成本和难度。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人,其财务能力证明金自动转化为投标保证金,不通过的则按规定退还,对于被发现的违法行为人的加大处罚力度,不能仅限于不退还保证金、限制其在某一时间段内不能参与投标活动。要由司法部门追求其扰乱招投标秩序的刑事责任。

④避免投标人相互见面,取消集中踏勘和答疑。对施工现场描述详尽,潜在投标人根据需要自行安排踏勘。对于答疑,通过无记名的电子邮件互动,避免了投标人之间的见面,减少围标机会。

⑤对疑似围标、串标按照废标处理。评价和对比标准按如下情况进行废标处理:价格构成全部或者部分雷同(人工、材料、机械使用、利润等费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基本雷同,通过电子评标来判断其相同部分的比例来确定你是否属于围标;投标文件中出现编制、审核、审定人具有相同项或是同一单位的人;有举报信息且与实际情况吻合;评标专家认定雷同等。对以上疑似围标情况,均按废标处理。

另外,中标公示期间要适当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考察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中标时期提供的主要业绩审查是否属实,项目成员有无在建工程等等。

3)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挂靠及违法转包、分包现象的发生。招标人不能随意抬高投标人资质等级要求。若因工程需要必须提高资质等级,应报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和备案。建议依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招投标过程中按工程所需的最低资质等级要求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限定,有特殊需要的工程,应经建设主管部门同意。

给资质等级低但能够承包相应工程的投标人留有市场空间。各种资质等级的单位混合竞争时,可以根据金额来限定分级,此举来规范竞争,而非限制性竞争。

对中标单位人员的管理是规避转包和分包的一个重要手段,中标后,中标人不得随意更换其在投标时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五大员等。对以上人员进行必要的考勤,要求在现场的时间等来杜绝转包和分包。

4)对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及时的修正和完善。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让招投标工作有法可依,不允许投标单位钻法律漏洞。因此,要在诸多的案例和实际招投标工作中及时的找出并总结相关的条文漏洞,完善《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招投标工作在完善健全的法律环境下进行。对于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对于违规的企业和评审人员应依法严惩,保证工程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稳定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5)为评标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招标文件中虽有明确条款来规定评标方法和评分标准,且最终评分的确定,关系到最终的中标企业。但是评标工作存在评标时间有限、评审专家工作量大且对经济不甚了解的情况,对评标方法和依据进行完善和补充,帮助专家在评审时减少工作量。例如,推行计算机辅助评标,在工程量清单报价的项目上推广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辅助评价,提高评标效率,减少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遏制不规范不合理的报价行为的产生。

4 结束语

工程招投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对投标企业的实力提高也起到推动作用。诚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工程招投标工作中难免出现非正常现象,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市场自由竞争环境,对围标串标的恶劣行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坚决予以打击和整治,同时提高监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最终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卫权. 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思考[J]. 市政技术,2009,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干片网| 91视频最新网站 |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九九热免费精品视频 | 九九热免费视频 | 在线一区国产 |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 亚洲国产激情 | 91视频在线网站 | 久久福利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 九色视频精品 | 国产深夜福利在线观看 | 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精品久久久 |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91高清视频在线 | 91高清完整版 | 国产中的精品av涩差av | 99热精品免费 | 91热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激情91久久精品导航 |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91官网视频| 99热精品免费| 日本网站在线 |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 91国产精品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 | 91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www.国产精品.com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久草aa|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 全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女教师久久二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二三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