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交换旅行

交换旅行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交换旅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交换旅行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541.4、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5-0396-01

急性冠脉事件后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后焦虑抑郁症状的早期识别意义重大。本文调查ACS患者焦虑、抑郁现患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6年10月~2007年2月,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3家教学医院心内科及CCU病房连续住院的ACS患者共计602例,因在入院1周内病情危重死亡者8例,因入院后同时合并急性脑梗塞无法配合量表填写者3例,在告知研究目的后拒绝入组者42例,最后连续录入ACS患者549例(男353例,女196例,平均年龄 67±11岁),脱落率8.8%。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7 例,占45%;不稳定型心绞痛302例,占55%;有糖尿病史者237例,占43.1%;有高血压病史者442例,占80.5%;有血脂代谢紊乱史者260例,占47.4%;有吸烟史者333例,占60.7%。入选标准:明确诊断ACS患者,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1]。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等在入院一周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存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及意识障碍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受教育程度低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原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既往史者。

1.2工具与方法 在入院1周内,对每位入组者均经过知情同意后进行一般人口学调查和情绪调查。本调查经同济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综合医院情绪测量表(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s, HADS)[ 2] 。HADS 包括抑郁情绪测量表(HADa)和焦虑情绪测量表(HADd)两个分量表,有很好的信效度。评分越高表明情绪障碍程度越重。HADa≥6为焦虑障碍,HADd≥7为抑郁障碍,HADa +HADd=HADt≥15为焦虑抑郁障碍。

1.3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类变量用频数分布表示。

2 结 果

549例ACS患者中因量表问题回答不全剔除8例,其余541例中具有焦虑者104例,占19.2 %;抑郁者57例,占10.5 %;焦虑抑郁障碍者199例,占36.8 %。焦虑障碍时点现患率56.0%,抑郁障碍时点现患率47.3%,焦虑并抑郁时点现患率36.8%,见表1。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上海5家医院的ACS住院患者中,抑郁时点现患率为47.3 %,焦虑时点现患率为56.0%,且焦虑抑郁共病者发生率为36.8%,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因为本研究对ACS患者情绪的测评均在住院1周之内完成,ACS作为常见的急性冠脉事件之一,疾病本身对于患者就是应激源,会导致生理及心理双方面应激反应。生物性反应具体包括体内发生血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经激活、炎性反应增强、血小板活化等病理生理学变化等。心理反应则包括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前述生物性反应可能是患者焦虑、抑郁发生增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5]。生理和心理两种反应很可能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待深入研究。面对ACS后如此高发率的焦虑抑郁,心内科医师应该提高早期识别率并及时有效干预,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Erhardt L, Herlitz J, Bossaert L,et al.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chest pain (Task Force Report ) . Eur Heart J,2002,23:1153-1176.

2 季建林.主编.医学心理学. 第4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34.

3 John SR, Michael P.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Call For Recognition. Circulation, 2005,111:250-253.

4 Lesperance F, FrasureSmith N, Théroux P,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jor Depression and Levels o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m J Psychiatry, 2004,161:271-277.

第2篇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根据新准则第3条规定,在不涉及交换补价的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成本与交换损益的确定如下: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交换损益=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新准则第7条规定,在发生补价且仍属于非货币换的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成本与交换损益的确定如下:

支付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交换损益=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收到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交换损益=换人资产的成本+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可推导出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与交换损益的两个公式。

换入资产的成本=企业为取得换入资产而付出的公允代价 (公式1)

交换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公式2)

公式1中“公允代价”可理解为企业所付出代价的公允价值,企业为取得换入资产而付出的公允代价等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总额。

二、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根据新准则第8条规定,企业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的情况下,不论是否涉及补价,均不确认交换损益,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如下:

不涉及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支付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可推导出在以账面价值计量情况下确定换人资产成本的公式:

换入资产的成本=企业为取得换入资产而付出的账面代价 (公式3)

公式3中“账面代价”可理解为企业所付出代价的账面价值,企业为取得换入资产而付出的账面价值等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总额。

三、规律总结及例解

笔者认为,本文归纳总结所得的三个公式不但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简化了计算过程,较易于理解,同时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明晰性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中,若判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可运用公式1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运用公式2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若判定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则可运用公式3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例1]A公司以一台办公用设备换入B公司的一辆小轿车,该设备的账面原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70万元,至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0万元;B公司小轿车的账面原值为70万元,公允价值为60万元,已提折旧6万元。在这项交易中,A公司支付相关税费7.85万元,B公司支付相关税费3.3万元,B公司支付给A公司10万元补价。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1,可确定换入资产小轿车入账价值=A公司为取得小轿车而付出的公允代价=70-10+7.85=67.85(万元)

根据公式2,可确定交换损益=换出设备公允价值-换出设备账面价值=70-60=10(万元)

借:固定资产――小轿车 678500

银行存款 21500

累计折旧 400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 10000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换收益 100000

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1,可确定换入资产设备入账价值=B公司为取得设备而付出的公允代价=60+10+3.3=73.3(万元)

根据公式2,可确定交换损益=换出小轿车公允价值-换出小轿车账面价值=60-64=-4(万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 733000

累计折旧 60000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换损失 40000

贷:固定资产――小轿车 700000

银行存款 133000

[例2]承例1,如果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只能按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基础。

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3,可确定换入资产小轿车入账价值=A公司为取得小轿车而付出的账面代价=60-10+7.85=57.85(万元)

借:固定资产――小轿车 578500

银行存款 21500

累计折旧 400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 1000000

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3,可确定换入资产设备入账价值=B公司为取得设备而付出的账面代价=64+10+3.3=77.3(万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 773000

累计折旧 60000

第3篇

【关键词】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一、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爱惜水资源

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认同,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的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案例:《世界水日》主题活动。3月28日结合“世界水日”的到来,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开展了小水滴、大世界主题活动,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护水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给孩子们讲解有关水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到世界上的水是有限的,教育幼儿要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从而达到关爱地球生命之源的目的。

首先让幼儿讲讲水有什么用?谁需要水?除了人需要水,还有谁也离不开水?教师出示盆景和金鱼缸,教师示范浇水和给鱼儿换水,了解水对动植物的意义。幼儿知道世界上一切的生物都需要水,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然后看ppt,幼儿讨论:我们人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教师小结:人们喝的水则是通过各种办法把水从江河中引过来,经过多次处理,才能饮用,所以呀我们大家都要节药用水。播放水污染的图片,了解水源缺乏的情况。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哪些?洗手时开小水,将水用盆留下来浇花,水管坏了赶紧修好,洗菜水、洗手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或拖地板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使幼儿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懂得了惜水、节水的重要性,懂得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二、环保行为,关注环境从小事做起

好习惯的养成会让每个幼儿受益终生。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环保契机,只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可以将这些小事转变成为我们服务的良好教育素材。

例如:课间休息的时,天天小朋友将橡皮泥的塑料小袋子随意丢在了地上,云云马上跑过来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样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孩子们七嘴巴八舌的讲了起来,有的说:“这是不对的,垃圾扔在地上,脏死了。”“有的说:“老师刚扫完地,地上本来很干净,垃圾扔在地上就弄脏了……”有的说:“老是乱扔垃圾,垃圾越来越多,我们教室就像我们家门前的垃圾箱了……” 在孩子们的议论声中,难为情的低下了头,我因势利导,又让孩子们想一想,在洗手的时候,水龙头开的很大会怎么样?在孩子的讨论中,知道了良好的行为是要时刻关注,从小事做起。

三、体验活动,初步萌发环保意识

秋天来到了,熬不住风霜的树叶枯萎了,一片片往下落,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幼儿园院子里的草坪上飘落了很多树叶,孩子们只要在院子里活动,就会不由自主地捡起落叶观察一下,为了顺应孩子的兴趣,更为了让孩子们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体验秋天的特征,从小学习保护我们的环境,我开展捡落叶的活动。

捡落叶的活动,既可以引导孩子们萌发环保意识,又能认识各种树叶,还能把捡来的树叶在以后的活动中进行粘贴画、拓印画等,此活动能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捡落叶的时间是短暂的,而留给孩子们的想象却又是无限的。大自然的多变与孩子们跃动的心灵天然的契合,又给孩子们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充分利用了每一次机会,让孩子们不仅在实际体验中,识别了各种不同的落叶,感知了气候与植物的密切关系,更直观的感受了秋天的美,而且还让孩子们在互动合作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四、家园互动,有效提高环保意识

当前,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为了减少“白色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幼儿园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我们将通过本次“心灵手巧、变废为宝”的亲子环保袋制作,增强家长和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我们相信,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在于今天制作一个环保袋,而是将环保的意识渗透在每一天,每一个行为中,为了保护地球妈妈的健康,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总之,在《纲要》的指导下,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方式在改变,从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到现在探索体验式的学习;尤其实在环保教育行动的实施中,进一步帮助孩子形成与自然界的情感联系,同时不间断地激发孩子关爱生命的情感。孩子的知识经验积累是呈螺旋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经验会从浅层次的了解,到理解,再用行动去实践。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的证明我们的理念:我们需要环保的教育。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绿色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自行车 换乘

中图分类号:U492.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19-02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污染低,准时,占地少等特点,我国各大城市目前也正在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根据我国国务院首轮批准的1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至2015年前后,我国内地将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62条,新建线路里程1733 km。可见,我国轨道交通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与此相比,中国传统的自行车出行比例却在逐年下降。据相关统计,杭州市的自行车比例从2000年的42.8%下降到了2007年的33.5%。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少,自行车市场在逐年萎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虽然有效地缓解了大城市的交通压力,但因全出入只能在站点进行,不够灵活。自行车出行方式十分灵活,但因速度限制,只适用于近距离的出行。两种出行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互补,故本文接下来试论证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的可行性。

1 轨道交通出行特点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准时,节约土地资源,污染小,安全等特点,结合绿色交通,这里主要介绍其能耗低的特点。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如表1),即便在承载率只有25%的情况下,轨道交通的单位能耗都远低于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而随着承载率的提高,其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可见,轨道交通是一种十分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线封闭,仅有线路上各站点可以进出,使得轨道交通的灵活性较差。通常来说,轨道交通站的直接服务范围只有500~800m,对于直接服务范围之外的人,只能通过机动车的方式实现与轨道交通线路的接驳,一方面使人们出行不方便;另一方面机动车的排放也会导致空气的污染。

2 自行车出行特点

(1)环保: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不消耗能源,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2)健康:骑自行车可以强健身体,有利于改善中国人亚健康的状态。(3)经济:与私家车相比,自行车价格低廉,且维修保养方便。(4)灵活:自行车可以由出行者自行掌握时间,提供门到门的服务。当然,自行车出行也有其局限性:根据相关研究[5],自行车的适宜出行距离一般为1km―3km,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出行平均距离也随之增加,自行车也渐渐的不能再适应人们的交通需求。

3 可行性分析

3.1 自行车与轨道交通能耗较低,符合绿色交通理念

根据表1所示,在满载的情况下,轨道交通的单位能耗是私家车的10%,是铰链公交车的50%,自行车出行则更为绿色环保。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引导人们使用这两种方式出行,将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轨道交通与自行车出行优势互补

轨道交通适宜长距离的出行,但直接服务范围较小。自行车出行则十分灵活,但速度较慢,只适用于中短距离出行。若能采用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换乘的方式,两者可以优势互补,为人们提供便利,快捷的出行服务。

3.3 我国自行车持有量大

我国曾经是著名的“自行车王国”。现阶段虽然自行车出行率有了一定的下降,但仍处在较高水平。而较高的自行车持有量也是实现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一个必要条件。

3.4 自行车停车场占地较小,在原有的车站上可进行补建

自行车体积小,对停车位要求不高,对于已建成的车站,也可以利用一些边角部位补建自行车停车场,对于还未建设的车站,也可以在设计阶段预留出自行车的停车场,方便日后建设。

4 存在问题

通过表2可以发现,27%的人是因为距离太远或太近而不选择自行车,这是由于自行车出行方式本身的局限性所致,所以这条原因不列入考虑范围。再除去因自身原因无法骑自行车的20%人后,不易携带,停车不方便,以及自行车容易被盗是人们不愿意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三大原因。

5 改善方法

针对现阶段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来引导人们选择自行车作为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主要方式。

5.1 在地铁站附近增加自行车停车场

在城市中心区的地铁车站,因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宝贵,一般不设有非机动车道,使用自行车出行极为不便,同时公交线路网密集,所以即便在站点修建了自行车停车场,也难以吸引到足够的出行者选择自行车接驳的方式。故在城市中心区可不修建停车场。对于位于市郊的地铁站,可以选择修建自行车停车场。但要注意停车场应尽量靠近地铁站的出入口,以方便人们的换乘。同时,对于已经建好的地铁站,可以利用一些边角的部位修建停车场,注意不要妨碍正常的交通。对于未建设的地铁站,应在设计时将停车场考虑进去,根据预测的自行车换乘客流量设计停车场的大小。

5.2 加大治安管理措施

在地铁站内自行车停车场内,可设专门人负责车辆安全。为了鼓励自行车出行,还可通过政府补贴,免收停车费。

5.3 提供自行车的免费租赁服务

针对自行车不易携带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出资的形式,在地铁出入口和各个小区内设置租赁点,提供自行车的免费租赁服务。出行者可以在任何一个租赁点通过公交一卡通免费租到自行车,并在任意租赁点归还自行车。为了防止自行车的失窃,可以在租借的时候在其一卡通中扣除相应的资金,在归还的时候将该笔资金打入到卡内。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一些设想,具体的实施还有待论证。

参考文献

[1] 顾保南,叶霞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4):8-10.

[2] 潘海啸.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政策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1.

[3] 张铁映.城市不同交通方式能源消耗比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第5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7-0076-02

【摘 要】目的 探讨观察护理干预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通过自评、焦虑、抑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一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的心理状态以抑郁占46%和焦虑占73%为主。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乙型肝炎病知识缺乏、外界压力、经济负担等。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DS、SAS总分显著下降(P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焦虑 抑郁 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是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反复发作、复治率高、难治愈,加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转阴率低,药品价格昂贵,随着病程延长医疗费用不断累加,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作为一种严重的生活事件,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歧视传染病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当家庭某一成员患此病时患者家属往往表现出紧张、害怕、悲伤、忧虑、羞耻等不良心理反应。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康复,也会降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而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更好地回报社会而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来源

2006~2008收治我院传染病区56例患者,经生化实验指标检查,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修订的标准。a.

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b.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c.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2 研究对象

56例患者分别为人父母、配偶与子女,长期与家人居住在一起,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阅读及回答问题。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3.50± 12.67岁。

3 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水平进行调查,多数为边远山区,缺医少药,卫生条件极差,对疾病无保健意识。

采用自评抑郁(SDS)、自评焦虑(SAS)对56例乙型肝炎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业责任组长统一宣传、教育、指导,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护理干预。月末再进行SDS、SAS测评,比较干预前后SDS和SAS程度。SDS、SAS均包含十几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分值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明显。由专业组长用医学术语指导患者根据最近1W的实际

情况填写。对干预前后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配对t经验。

4 护理干预

4.1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用药方法、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对应方法、饮食治疗方法,疾病传播途径等。给患者宣传、教育并实施消毒隔离知识。

4.2 对患者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

4.3 及时正确的给与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分析各种情绪障碍发生的原因、性质,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和不健康行为进行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情绪障碍的辨认能力,正确面对各种生活事件,从而提高心理的耐受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娱乐、体育、社交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摆脱精神烦恼。

4.4 鼓励患者将烦恼、苦衷向医护人员及亲朋好友倾诉,是郁闷的心情得以发泄。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情绪传递,医务人员高涨的热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患者能够受到感染。所以我们要用美好的言语、良好的激情、微笑的服务去感染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降低。

4.5 给予精神支持、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给与心理疏导、分析和解释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消除顾虑和悲观、失望心理,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念不断加强。

4.6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使患者有依赖医院行为,康复期甚至不愿出院。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影响患者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取得家庭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而减缓各种压力。

5 结果

表一显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抑郁和焦虑最突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4%和73%。

表2显示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家人、亲朋好友及患者对乙型肝炎疾病知识的缺乏及来自外界舆论的压力、经济上的负担以及对此病愈后的担心等。

从表3可得出结论,心理干预后SDS、SAS总分值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及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6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多发生焦虑、抑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SDS、SAS较干预前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绪障碍的改善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给予杜绝,并转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或恢复患者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功能,增强自尊、自信,不断矫正错误的信念和消极的动机,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痛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有利于疾病的好转与康复。

参考文献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高血压是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均为发病原因不明确的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若不能有效的进行治疗与控制血压水平,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血管硬化等情况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态,缓解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此次针对心理护理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影响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首发高血压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过CT等相关检查确诊,符合首发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7.6±1.1)岁,大部分患者并发有其他疾病。排除标准:脏器发生病变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性的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改善其心理情绪的关键点。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心里测试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2)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对其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3)在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多巡视和沟通,向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进展。在沟通时能够通过患者的表情动作以及语言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科学的测量方法,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的情况[2]。(4)与患者多谈康复的后规划,激发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对以后生活的向往,能够提高患者的求生欲望,自愿的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言语安慰能够在患者心理脆弱时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将内心的恐惧心理排除。(5)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水平,能够改善患者对待治疗疾病的心态,同时以娱乐性的方式,为患者的住院环境增添乐趣,转移其注意力。例如播放英语、影视节目等,舒缓的心理情绪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情况,使用SAS评分进行记录和统计,同时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测量观察。SAS评分的满分为100分,分值结果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一般分值大于50分的患者,心理焦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血压的变化也可以反应出患者实时的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设定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对其SAS评分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评分(49.37±2.87)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评分为(40.38±3.16)分,组间数据比较p

3.讨论

第7篇

1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相关因素分析有如下几方面

①本组病例中听力恢复的程度对于患者情绪变化影响最大,所占比例为80.2%。目前,我院治疗突发性耳聋常规治疗2w,患者在第1w治疗阶段内,都希望尽快恢复听力,对药物治疗效果期望高,过分关注自身变化而产生焦虑;患者进入第2w治疗阶段,部分患者经过1w的治疗后,听力恢复的程度未达患者预期目标,又急于回归原社会角色而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还有部分患者刚恢复部分听力就急于停止治疗恢复社会工作,但内心担忧听力反复下降,于是产生焦虑。②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引起的,常伴有眩晕,平衡功能差。耳鸣多出现在突发性耳聋之前,为高调蝉鸣音,机器轰鸣声等。高调的耳鸣影响患者的睡眠,如伴有眩晕,平衡功能失调等症状,患者易有恶心、呕吐等不适,需卧床休息,无法完全自理生活,容易产生烦躁,同时紧张的情绪及睡眠不佳也加重耳鸣。因此耳鸣、眩晕的因素也是引发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③患者对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知识及治疗信息缺乏,如对发病原因、治疗常规、如何配合、各项检查项目意义、听力恢复程度等不了解也导致患者焦虑情绪产生。④患者听力下降或丧失,影响学习、工作、生活及与外界的正常交流,短时间内未能适应听力丧失带来生活的改变,心境悲观,引起自身体验不佳,导致情绪低落。⑤另外,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困难不能完成常规治疗,也加重患者焦虑程度。

2护理对策

2.1 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防御能力 心理护理能较好地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负面情绪与心理问题。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阶段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焦虑程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①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患者,通过语言、书面或手势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情感、想法,表示充分理解。②护士与患者接触时表现自信平静,鼓励患者表达出不安的想法及感觉,帮助患者找到焦虑的原因,提高患者对不良个性的认知,如情绪低落、易激动、依赖性强、性情急躁等,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和自我心理疏导,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等方法,帮助患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如面临工作压力大、夫妻不和睦、子女管教困难等事件。同时,鼓励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转移患者对听力变化的过分注意,从而减少患者因为听力变化引起的负面情绪。

2.2 加强健康教育,避免焦虑情绪产生 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可避免或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焦虑情绪的产生,还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因此,我们应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日常护理中,可以在输液时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所使用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及时讲解各种听力检查报告的意义;指导患者高压氧治疗需知的注意事项等并帮助患者掌握耳保健的正确信息。使患者理解突发性耳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听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发病初期及时、正确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3 加强生活指导,减轻不良情绪 ①指导患者注意预防感冒,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病毒及细菌感染。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忌烟、酒等。②除耳鸣外如伴有眩晕平衡功能差的患者,护士应该指导患者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头部。③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充足,枕头不宜过高,临睡前忌饮浓茶、咖啡等兴奋神经的饮料。④戒除挖耳、掏耳的不良习惯,避免长时间高音量使用随身听耳机及长时间使用手机通话。

2.4 改善住院环境,病房里温度适宜在21~25℃,湿度40%~60%,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的刺激。护士安排治疗检查项目、护理操作相对集中在日间时段,尽量避免在患者入睡后频繁进出病房。护士出入房间开关门动作轻巧,治疗车轮要上油,避免晚间推车时发出噪声,为患者创造整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第8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心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伴有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而焦虑是出现最早而且最严重的心理反应之一[1]。大量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还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这些表现都可使梗死面积扩大,并发症增多,造成预后差[2]。因此,对AMI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笔者对42例患者的焦虑情绪产生原因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7月在我院心内科CCU病房首次住院的AMI患者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42~76岁。以上病例采用国际认证的Zung焦虑量表(SAS)测评,SAS总分均达50分以上,且无智力障碍,有认知能力,能进行语言沟通。

2 情绪焦虑产生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患者因为经历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气促,出汗甚至强烈的濒死感,产生生死未卜的紧张和恐惧。紧急住院后又因为环境的改变,CCU的监护与治疗以及家庭经济,自我概念改变而焦虑不安,这一切可成为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诱因,而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更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3 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首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2)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包括AMI基础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宣教,如疾病预防、饮食控制、血脂控制、康复与运动、起居与养生等,视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疾病状况,阶梯式进行,并向家属交代病情,争取得到理解与合作。(3)每日询问患者的饮食、休息、胸痛与胸闷情况,评估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及疏导,随时发现患者焦虑、紧张等心理危机征象及时干预,在患者面前应表现镇静、自然和有信心,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4)每日参加医疗查房,协调医患关系,向患者讲解医疗措施的目的及意义、药物治疗的原理及作用,并鼓励患者参与决策。(5)暗示、放松疗法:恰当运用共情、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指导患者用语言及视觉想象诱导心理放松,或用深呼吸配合全身整体放松训练,1日2次,15~20min/次。向患者讲解平静的心境、乐观自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6)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患者收听广播、轻音乐,阅读报刊、杂志,以减少严格的探视制度所产生的孤独感。(7)经过2周的心理护理干预,出院前再次协助患者完成SAS的测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者的差异。

经过给予上述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AMI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同时,护士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克服了以往关于AMI护理中只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患者心理状况的缺点,促进护士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增加了护患、医患沟通,医患、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患者、陪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精品一区 | 亚洲综合套图 | 嫩草你懂的 | 国产aa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九伊在人线综合2023 | 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免费成人 | 久久天堂网站 |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91视频在线免费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涩涩爱 | www.日本在线视频 | 男人网站视频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 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中国字幕 | 国产极品久久久 | 91网络视频| 91热热热| 久久1区2区3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 99热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 麻豆91精品91久久久 | 亚洲中国字幕 | 91av电影在线观看 | 51久久成人国产精品麻豆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入口 | 成年免费在线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入口 | 91视频在线免费 | 99国产一区| 久热草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伦理电影91| 亚洲美女自拍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