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5:50: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色彩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市建筑外部环境色彩作为组成我们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日趋明显,因此,对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发展历史与渊源进行探讨,对我们改善城市环境所做的大规模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古代建筑环境色彩探源
色彩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运用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祖先就采用红、黄、褐色和黑色颜料来装饰洞穴,发现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最突出的是用红、黑、褐画出各种姿势的野牛,生动而精致,这说明原始时代的人类就会用色彩点缀他们的生活环境。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埃及法老胡佛陵墓的大金字塔,用浅灰黄色的石材砌筑的锥体建筑与蓝色的天空在色相与质感上形成对比,使景物愈加鲜明。巨大的金字塔与浩瀚的沙漠相结合,增加了统一的协调感,显得雄伟壮观、稳定宁静,给人以庄严神秘的印象。还有古埃及人为了预防耀眼的阳光,建筑中很少开窗,他们通过将墙壁用明亮而强烈的白、绿、蓝和金色等进行装饰,来满足使用的采光要求。这说明古埃及人以使用效果为目的,使色彩起到对环境条件的改善功能。公元前6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建筑色调具有富贵、威赫、显耀和强权的特点,明暗对比强,彩度高而鲜明,喜好大面积的白色,常用的是金、白、黄、青、胭脂色和黑色等颜色。后来统治过两河流域的波斯帝国有很多石头建筑及浮雕,其文化也受巴比伦、古埃及、亚述的影响,赤、橙、白、绿、金色的瓷砖在当时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因此形成了这一地区辉煌、华丽的城市色彩风格。
作为欧洲文化摇篮的希腊,神殿是建筑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在神殿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丽的色,建筑色彩与其造型非常协调。仿男人体的陶立克柱式的柱头上涂有蓝色与红色,显得庄重、壮实和朴素;仿女人体的爱奥尼柱式除蓝与红之外,还有金色,显得优雅、秀美、轻巧;科林斯式柱式则是以上两种柱式进一步演变而来,它盛行使用金色,使建筑显得富丽华美。这些经典柱式与色彩的完美结合,后来被古罗马继承和发展,并影响到全世界的建筑。从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撰写的《建筑十书》中,可以了解到古罗马建筑色彩十分丰富:黄土色、胭脂色、淡红色、红褐色、鲜红色、朱红色、灰绿色、蓝绿色、深蓝色、白色、乳白色、黑色、金色等。当时的古希腊和罗马的一些城市,由于当地盛产石材,城市建筑大多由灰白色或黄褐色的大理石及花岗岩砌成,建筑外表,仅在局部的壁画或雕刻装饰部分施有彩色,形成了古希腊和罗马城市建筑典雅单纯的环境色彩基调。
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文化圈,辐射和影响了以后整个西方的城市建筑艺术。无论中世纪欧洲的拜占庭建筑艺术、哥特式建筑艺术、还是欧洲的文艺复兴建筑艺术,以及后来的巴洛克、洛可可建筑样式,无不被建筑环境艺术家饰以丰富的色彩。
二、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色彩探源
远古时期,中国的山顶洞人和虎头梁人就曾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做染色材料。这说明原始人类开始用色彩来点缀和装饰他们的生活环境,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之情。中国古典建筑素以色彩丰富、用色鲜明、设色大胆而著称于世界。利用色彩来加强建筑造型,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也是常见的。如屋顶采用暖色调的黄色琉璃瓦屋面,背光部分檐口、斗拱等选用丰富的蓝、绿色等冷色调,就是利用色彩的冷暖感、明暗感来加强建筑造型的性格和表现力。例如北京故宫中金碧辉煌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处理,可以说在世界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色上达到极致,红色的宫墙,汉白玉色的石基与精致富丽的建筑彩画色彩,特别是建筑屋黄色的琉璃屋顶,使得运用了环境色彩的故宫建筑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我国各民族的建筑环境色彩也各具特色,如江南民居就运用层层叠落的马头山墙、白墙青瓦的色彩对比,创造出清新隽逸、色彩清丽的民居建筑环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环境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示方位和等级差别,当我们谈及中国传统建筑的深厚传统时,当然也应该包括它的色彩表现。
三、当代建筑环境色彩设计
当我们谈到建筑环境色彩设计时,不能不提及产生于20世纪的色彩调节技术。它利用色彩所具有的物理、生理、心理性质,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舒适、高效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现在,色彩调节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领域,色彩学已成为环境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建筑热学、建筑光学、建筑声学等学科一样,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城市色彩”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以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旧城保护和复原为契机,后来逐渐扩展为对“色彩因素”在城市景观的作用的全方位研究,诸如城市色彩对地区文化的重要性,城市色彩的视觉美学问题,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因素的总体设计、控制和管理等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世界上的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对城市环境色彩的研究机构。目前在国外的一些城市建设规范中,专门设有城市色彩的章节,以强调整个城市色彩的协调。如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京都、大阪等城市就有较为系统的色彩规划方案,科学的规划使得这些城市呈现出和谐有机的整体面貌。法国巴黎因为以黑色屋顶、茶色玻璃作为基本色调,也就非常成功地取得了整座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协调,而日本京都以古建筑色彩作为参照,规定了沿街建筑以淡茶色为基调。但我国城市建筑色彩则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特别是对城市的色彩规划,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出现单体建筑色彩亮丽、突出,彼此之间缺乏色彩的联系与呼应,从而形成整个城市色彩不协调的局面。城市建筑色彩需要规划设计、规范的操作方式和相关的法规制约,对于一个不重视色彩规划设计的现代城市就难免充斥着色彩方面的污染。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的迅猛发展,我国关于城市色彩的研究已开始探索,通过色彩规划设计来美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引起我国许多新一代设计师们的重视。国内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管理部门纷纷将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纳入城市建设和整治工作之中。城市建筑环境色彩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已逐渐引起足够的重视,展望未来,我们的城市也必将因为对建筑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的日益重视而更加舒适、美好。
参考文献:
[1]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1
工业脱硫石膏板、再生铝合金、废弃彩钢夹心板、可再生的玻璃、粉煤灰再生瓦、废旧塑料、再生的混凝土空心砖是常见的再生围护材料。首先,具体的控制性指标。(1)放射性:在判断的时候可以按照GB6566———2001进行;(2)经济性:与再生的结构材料上有着同样的判断标准;(3)每项基本应用性能的具体指标,在被取代的有材料的一些产品标准基础上,来有效的检测再生结构材料,对标准中规定的每项要求上,产品的性能都要给予满足,控制的全部项目中,只要存在一项对于6分的,就会导致最后的得分为0。优先选择的指标:一,单位产品的带来的废气量、原材料固废应用率、单位产品的带来的废水量和单位产品的低能量;二、隔声的性能、保温的性能、清洁的施工、轻质和快速的进行施工。
2再生装修装饰性材料的绿色化评价标准
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存在于再生的装修装饰材料中,比如,旧木板拼接而成的地板、有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拆卸材料、塑料的再生木材、碎木料再生刨花板和木塑复合材料等。首先,具体的控制性标准:放射性,还是按照上文中的标准进行评判;按照再生结构材料的标准对经济性进行判断;每项的基础应用性能指标,依据被取代材料的有关产品规则进行,在检测再生材料结构的过程中,对标准的规定上产品的全部性能上一定要给予满足;对有害物质的释放,在进行判断的时候,主要按照GB6566-2011和GB18580-18588-2001中十项屋内装修装饰材料有毒害物质限量进行,在具体的项目当中,同上文一致,只要有一项出现低于6分的情况,最后的得分就会被记为0分。其次,有选性的主要指标。(1)原材料固废的利用率、单位产品产生废水量、单位产品耗能量、单位产品产生的废弃量。(2)文化价值、美观的情况、容易拆卸可循环、调节湿度、污染的情况等。
3再生的功能建筑材料的绿色性评价标准
首先,控制性的评价标准,放射性同上文,经济性仍然根据再生结构材料的情况,每项基础应用性能的指标情况,在被取代材料的有关产品标准执行,进而有效的检测再生结构材料,对标准的规定上,材料的全部性能上都要给予满足,最终的评分标准如上文所述。其次,有选性的主要指标,(1)原材料固废的利用率、单位产品产生废水量、单位产品耗能量、单位产品产生的废弃量;(2)多功能性和耐久性。上面所阐述的几种建筑结构材料的最后评分情况,要依据每项指标加权的平均分,在这当中,控制和优选指标中,1.0为第一组的权重,0.7为优选指标第二组的权重,合格的为评分在6分以上的,良好的为1.5分以上,优秀的为8.5分以上。
4分析具体的评价示例
在某电厂脱硫工艺之后产生了一种废弃物即为免煅烧脱硫石膏干混砂浆,利用水泥、人工砂(石灰石废料、炉渣、钢渣)、脱硫石膏等将抹灰砂浆制作出来,这样材料为可再生的装修装饰材料,对控制性指标上先给予一定的评价,根据<预拌砂浆》JG/T230———1007的判断方法进行评判,评分控制指标合格了之后,继续评价优选指标。优选指标的第一组评价,这种产品是由水泥、人工砂、助剂、脱硫石膏等一句相应的比例进行搅拌制作出来的,如此一来,二次污染的情况就不会出现在当中,废水和废气也就不会出现在其中。
5结语
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对某些地区的地域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使之逐渐消失其原有的色彩,其中重要的体现就是建筑的色彩的地域差异逐渐模糊。相比与国内,许多国家很早就认识到历史建筑的色彩在表现地域文化中所代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在保护历史建筑色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在法国,从七十年代起,就成立专门组织对巴黎进行色彩研究设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巴黎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英国,提出了“城市景观”,以及“色彩景观”的研究概念,把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组成因素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人文、美学。欧洲的其他国家也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美国,《三维空间的色彩设计》的作者科帕茨在其著作中,研究了色彩三维感知的基础理论以及色彩在三维空间上的具体应用,并首次结合建筑材料探索了色彩研究在历史建筑保存、恢复及休整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在亚洲,建筑色彩研究最先进的是日本,对该项研究做了专门法规,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在我国城市色彩的研究方面,仅有哈尔滨、武汉、南京等少数大城市从城市色彩定位、主色调确定等方面做了色彩研究,并且将城市色彩以各种导则或法规颁布。随着城市色彩研究的逐渐深入,国内外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尚无针对历史建筑色彩作具体论述的著作。
2历史建筑色彩的特征与研究
2.1历史建筑色彩的地域特征
建筑的地域特征的定义为“在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或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范围内,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建筑色彩是建筑材料、建筑表面处理方式、、名俗、气候等许多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复杂性决定了建筑色彩的地域特色必然存在,建筑色彩的地域性同时受到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在长期的传承下,形成相对稳定的色彩风格和工艺,并深刻反映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2历史建筑色彩的研究方法
通常,历史建筑色彩的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历史背景信息的收集,包括该历史建筑的基本概况,以及历史沿革等;二是建筑色彩相关信息的收集与获取。历史建筑背景信息的调查收集包括地理区位,历史沿革等。上文已论述了地域的差异将必然造成历史建筑的多样化。该方面的调查方法是以查阅历史资料,记录拍照的方式为主。
2.3历史建筑色彩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从建成至今,历史建筑在自然环境下长久日晒、雨淋、风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变色、脱落等现象。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在原有建筑色彩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修复的过程。除了需要对文献查阅、梳理和总结外,还应该对具体的、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色彩的现状实地考察,进行现场调查。
3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原则及方法
3.1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原则
3.1.1真实性原则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必须遵循真实性,符合其原型,对其的保护也要尽量使其恢复旧貌。否则,若失去真实性,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也将失去意义。
3.1.2整体性原则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单一建筑进行保护,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周边建筑与环境。
3.1.3可持续性原则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还要体现时代性,保护不仅是简单的仿制,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先进工艺来实现。它要求我们要对色彩原型有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合适的方法途径,创造出能够联系与传承原型的新的色彩方案。
3.2保护方法
3.2.1建筑色彩的继承性保护
对于色彩面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历史建筑和色彩比较容易保存的建筑,通常采用继承性保护。具体方法是,剔除固有色中不和谐的部分,保留并提取其建筑色彩的精华部分,建筑色彩的保护方案则要从原始建筑的色彩中提取。
3.2.2唤醒建筑色彩的集体记忆
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群体各自的特征大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逐步形成,这些特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保留下来,一代代的传承,成为一个群体的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构成了一个群体集体认同的基础。历史建筑的色彩,也是构保存集体记忆的一个重要形式。地域色彩的消失,相当于将人们关于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抹去。对建筑色彩的保护,必须要重视这种内在的因素,唤醒人们对建筑色彩的集体认同感,这也是对建筑色彩地域性保护的根本目标-文化的传承。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