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5:48: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级经济师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国经济论文城市经济发展”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中国经济论文城市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城市经济发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一、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发展问题
1.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各国经济、技术实力普遍较强,因而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的国家,同时也是设置TBT最严重的国家。调查表明TBT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 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欧盟是最早发起对华反倾销的地区,也是外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案诉讼最多的国家。截止2003年底,欧盟已发动98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申诉。进入2004年,这一势头有增无减,年度立案数量大幅度增加到9起,涉及产品包括手动叉车、铸铁井盖、碳酸钡、聚酯长纤维面料、三氯异氰尿酸、镁砖、不锈钢紧固件、颗粒状聚四氟乙烯树脂、酒石酸等,这些产品均属中国出口欧盟的重要产品。 取消普惠制待遇。从1995年开始,欧盟分两阶段(19951998年和19982004年)逐渐了削减对中国产品的普惠制待遇。一些产品从2003年11月1日起,在原优惠安排的基础上,削减50%的优惠幅度,并从2004年5月1日起,取消了全部优惠安排。这意味着大量的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关税的大幅度提高,必将影响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中国多欧盟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对策
从目前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衰退已成定局,依赖国外经济的出口和投资则会出现滑落,那么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选。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网络,让城乡居民拥有同等的养老保障,这样可以将城乡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其次,开拓农村市场,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收效的过程;最后,加大农村、城镇、小城市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西部的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平衡中国地域的经济发展。 提供政府信用担保,协助出口企业融资。
[关键词]经济体系国际贸易。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40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等。
一、金融自由化的风险。
金融全球化的本质是金融资本的全球高速流动以寻求最大利润。巨额资本的快速流动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潜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健全、具体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产生金融危机的诱因可以说无处不存,无时不在。主要是因为:
1.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国际游资频繁在各国外汇、股票市场流动,具有投资、投机两重性。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造成了经济结构性失衡,形成“泡沫经济”,一旦出现逆差或货币贬值,资金便迅速抽逃,导致国际信用?;?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便是典型例子。据IMF估计,国际短期游资多达7.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额的20%。其投机性、流动性和逐利性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严重威胁。
2.作为资本流动载体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大特点便是其“杠杆效应”,能以较少“定金”买卖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于定金合约金额的金融产品,如远期合同、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形成以证券料汇、利率和商品行情的信息预期为客体的金融衍生资本。一家金融机构的少量交易即可牵动整个国家经济甚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链条上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使整个金融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
3.“对冲基金”规模不大,但借贷能力特别强,能够迅速筹集资金投放市场。一批基金联手再加上众多世界级银行财团的支持及其在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中的强大游说能力,足以将任何一个市场置于危机之中。
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美元霸权霸权。
虽然从理论上说,国际美元本位像任何关键货币一样,对于提高国际交换效率和降低国际交易成本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中,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美元毕竟只是由美国政府法令强制使用的一种纯粹的、完全不兑现纸币,它的“生产”完全受到美国国家机器的控制,它所服从的完全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制订者所愿意奉行的任何国内规则。所以美国不会,也没有义务把别的国家的利益置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之上。
三、货币一体化理论。
货币一体化就是各成员国联合起来,结成固定的汇率,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西方学者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一体化进行了划分:(1)汇率同盟。(2)假汇率同盟。(3)货币一体化。(4)货币联盟。
货币一体化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越不能靠经常的汇率变动来改变相互之间的贸易条件和本国的国际收支地位,这两国(或多国)走向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具体说来又主要是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①相同或相似的通货膨胀率;②要素流动的程度;③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开放程度;④商品多样化的程度;⑤工资、价格的(变动浮度);⑥商品市场一体化的程度;⑦财政一体化程度;⑧政治因素?;醣乙惶寤闹饕找胬醋杂诨懵饰榷??;懵示>P员涠嵊跋煺C骋缀屯蹲实目梗褂玫ヒ换醣夷芗跎偻饣惴缦?,而外汇风险会象交易成本一样减少一国的进出口,同时单一货币能减少外汇风险,而外汇风险会象交易成本一样减少一国的进出口。当前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就是运用理性预期的形成,时间不一致性,信誉问题以及汇率决定等宏观经济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及分析方法对货币一体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在货币中立问题方面:弗里德曼和卢卡认为因为有理性预期的存在,长期来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应该存在着与通货膨胀率毫不相关的自然失业率。在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方面,在对“货币中立建议”西方学者进一步运用时间不一致性观点来考察货币一体化的成本。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中,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作为全球化的核心,跨国公司总体上毕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反映了当今世界资本和技术流动快而劳动力相对不流动趋势下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笔者认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和安全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跨国公司,还不如说取决于本国的政策。对跨国公司既要加以利用,又必须予以限制。而且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商业行销、科研开发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巨大复合体,是一种时代潮流。发展中国家只有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参与全球经济,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有利地位,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困境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88-01
1.引言
中学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承担着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即汉语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语言培养和文化灌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之下,其中的问题显得越来越明显,严重的时候会让语文教学陷入某种困境。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寻找应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分析
当前,中学语文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其困境表现如下:
(1)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心理素质仍然不够高,这种非健康心理引发的学习状况就会极大的阻碍学生的正常学习。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忽略了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引导,甚至对于部分内向的学生加以责备,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2)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只有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够博览群书,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现行语文教学中往往以追求升学率为指挥棒,不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提倡个性化的阅读,从而使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把阅读当成了一种负担;
(3)忽视了对于听说的训练工作。一般来说,语文能力包含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且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听和说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放到社会中去,就是人们对于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是非常看重的。但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还是看重书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不是太重视,他们的听说能力偏低;
(4)缺乏必要的语文理论指导。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自己读然后自行理解材料的内容,并不会经常性的身必躬亲的读给学生听,然后引导进行阅读材料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只是更多的局限于形式主义,并不会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即使有些时候,教师会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但是,那种指导只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给予学生实质上的科学指导;
(5)缺乏与高级语文衔接的意识和行动。当前,有些地方的中学语文考试题目中已经取消了对语音和字词的考查,虽然说这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但是,它会直接影响到以后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因为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语文基础知识作为依托的,并连续性的运用到后期的语文学习当中去。因此,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淡化识记、强调理解和应用的导向并不适合后期的高中语文学习。
3.中学语文教学困境的应对措施分析
鉴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频出,比如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忽视基础,缺乏耐心、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课堂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效果不佳等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师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未把握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度,有的滥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当然,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因素之一,导致了他们对于语文课程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那么,我们应该尽快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来帮助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尽快更新教学观念。当前,中学语文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他们往往更为看重升学率,不知不觉的又被应试教育的绳索给束缚住了。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的语文考试更多在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更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参与到生活体验中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语文素养。此外,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进来,还要优化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夯实自己的语文基?。?/p>
(2)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科学引导和监督。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境之一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够强,往往仍然习惯于教师、学校和家长甚至社会的外在压力,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注定是有问题的,无法真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针对这种情况,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引导,并配合以全程学习的监控,不能使得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这种学习模式中的作用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策划者、领导者以及参与者,并在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遵守一定的教学规范并进行合理的监控,以知识为本位,张弛有度,从而切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中学语文教师要恰当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手段还偏于落后,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还有待加强。传统意义上的中学语文课堂就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这种教学手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辅助手段,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
总之,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陷入某种困境。因此,我们有必要解析导致这种教学困境的原因所在,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来及时调整问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这就是说,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细节,夯实基础,同质异构,和谐竞争,多元评价,实施鼓励。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在大语文教学观念的指引之下,才能够体现人文关怀,才能够切实的改革教学内容,从而引领中学语文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魏威.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活动课”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冯铁山.试论语文教学论改革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 2004(07)
论文摘要:文章从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论述了中国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 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思路。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三)大力发展 农业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 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必须研究农业的可持续问题,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 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二是把现代科学成果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 环境 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三是加强 林业 资源保护,建设绿色文明,大力提高森林率。四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抓好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突出区域特色,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既能形成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也能从总体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放眼国际 市场 ,努力扩大内需
当前, 国际经济 形势风云突变,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已成为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每个企业都把兼并、重组行为作为增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传统产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每个企业面对新形势,必须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上档次和效益,力争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开创“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思路。努力激活民间 投资 需求。明确民间投资方向,政府应运用各种经济政策等来加以引导,使这些“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到 中国经济 的发展。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性拉动力量,是经济启动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应分析当前消费需求的结构与特点,理清思路,大力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与升级,以确保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道路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通过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和加强 管理 ,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 管理体制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整个经济领域中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源与节流并重, 预防 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水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才型 工业 生产体系及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六)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国土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实现永续利用。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施海洋开发,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加强近岸海域水质?;ぁQ芯吭し?、控制和治理赤潮,抓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和管理。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整顿矿业秩序,使之产权清晰、规则完善、调控有力、运行规范、依法维护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利用国外资源与维护中国资源安全的关系,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七)要以关停和淘汰、压缩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推动污染防治
巩固和提高工业排放污染物达标成果,淘汰关停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严重污染环境、达不到经济规模的水泥、火电、化工、造纸和电解铝,要坚决按期关停淘汰;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转向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低污染配套服务,并向城镇适度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
(八)继续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要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工业生产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污染的“末端管理”是被动的管理模式。而清洁生产则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
关键词:城市生态建设;植物景观;城市规划
城市生态基础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面对中国未来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植物景观规划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植物是园林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园林景观要素,能使城市景观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景观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圣经”旧约全书,泛指陆地上的自然风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与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是一种精神的展示。景观规划是将不同植物材料组成一个有机体的过程,是以植物为媒介的外在艺术表达,是在发挥基本功能要求,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合理搭配,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的过程。
景观是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协调人与环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城市绿化是人类精神和理想在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随着时展,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绿化美化已成为大众追求的新目标。18世纪Olmsted调整了英国田园式园林,以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占地8.6km,以种植大型乔术为主,草地只占l,5左右)为代表,开创了在城市中刨造人与自然充分融合的新纪元。这里的水体、阳光、植被、动物都给人以自然野趣的感受,而且对城市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此后,欧美各城市相继掀起了一场城市环境美化运动,对于改善城市形象。尤其是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素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非常重视,各城市都在花大力气改善环境,如在太原就可看到一系列街道、广场、公园、居住区绿化环境的改变。久居都市的人们大都向往自然,希望让城市的阳光、空气、水体、树木都披上自然的色彩。
三、城市植物景观的规划
3.1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木的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优先考虑城市整体环境,立足科学,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地、人文、自然资源。
(3)?;ぁ⒒指春驮僭斐鞘凶匀换肪常谌斯せ肪持信ο韵肿匀?。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益。增加植物生态多样性。
(5)环境管理与生态工程相结合。
3.2利用植物景观体现城市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即地方风格特色。如华盛顿林阴景观大道、纽约中央公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莫斯科红场等都已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利用园林植物配置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以植物景观展示传统的城市文化,如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以及我国北京的香山红叶(黄栌)、杭州的柳浪闻莺(垂柳)、海口的椰风海韵(椰子),这些植物景观都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在树种选择上,首先应考虑适地适树的原则,如太原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因此在树种应用方面也要体现地方特色,应以落叶树种为主。有的树种春花烂漫具有姹紫嫣红的特色,有的树种秋色艳丽,形成层林尽染的风格,季相变化十分明显,在太原汾河公园,就充分利用了植物的这种变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市花、市树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已上升为当地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如太原的国槐蕴含着三晋文化的底蕴、扬州的琼花和香港的紫荆花都是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深刻的文化内涵的植物。树龄在百年以上或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是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许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乡土树种、花卉而留给旅游者深刻的印象,应动员全社会?;ず凸芾砗谜庑┦髦?。
3.3利用各种手法创造意境美
植物不仅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多彩、寓意深长的内容美。景观规划是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蒲Ш侠淼赜τ寐袒髦帧R苑⒒铀堑穆袒δ芎凸凵吞匦浴?/p>
(1)困势利导,合理安排空间。巧妙地利用地形特点。如起伏的地形、弯曲的水面等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立地条件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欲“扬”则“扬”,欲“抑”则“抑”,以达到“自成天然之趣”的目的。
(2)合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具有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我们应利用植物造景,分隔划分空间,尊重植物生物学特性。构建近于自然的植物群落环境。形成多样植物的统一合理组合,合理利用空间??占渲参镉Ψ岣欢簧⒙?。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3)植物组合主次分明,疏落有致。植物造景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分清主次。突出主题,确定骨干树和伴生树,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群体配置。虚实结合,若隐若现,充分体现自然环境美。
(4)保持植物景观的均衡韵律和优美轮廓。植物应具有优美的林冠、林缘线。植物空间的轮廓,要有平有直,有弯有曲。行道树以整齐为美。而风景林以自然为美。
(5)植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涮,使建筑环境与植物景观相得益彰。植物应与其周围的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相和谐,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美的线条以及优美的风姿会给建筑以美感,使建筑与自然协调统一起来。无论何种水体,其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可借助植物来丰富其景观。水巾、水旁的植物姿态、色彩均可增加水体的美感。水中倒影,波光粼粼,自成景象。
(6)充分利用植物时间和空间的季相感。植物随季节、年龄而异,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使其产生不同的季相变化,形成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相感。
3.4应用各类园林植物构建植物景观
用于植物造景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植物反映着不同的景观(1)彩叶植物。彩叶植物因具有花朵一样绚丽的色彩,且枝叶茂盛,易形成大面积的群体景观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巾大量应用。彩叶植物一般分为常色、春色和秋色叶植物。常见的春色叶植物有卫矛、臭椿等;常见的秋色叶植物有元宝枫、银杏、鸡爪械、鹅掌楸、黄栌、火炬树、漆树等;常见的常色叶植物有金叶女贞、紫叶李、紫叶桃、紫叶小檗等。一般的栽植方式有孤植、丛植、基础种植、群植和片植、彩篱或模纹花坛。如北京的“香山红叶”主要栽种的是大片的黄栌,形成壮观的红色森林景观。
(2)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是植物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划分空间、林缘线处理、营造主景、隔离树丛、背景树组合、草坪植物色彩与季相的装饰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可营造多种生态景观。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层次上的变化,而且易于造型修饰成模纹图案。在树木下、溪水边、山坡上、岩石旁、草坪上均可栽植,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
(3)攀缘植物。攀缘植物在园林中主要应用于垂直绿化,占地少,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的立体效果,通过美化光秃的墙面、土坡等提高环境质量。攀缘植物可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附着于墙体造景的可用于各种墙面、挡土墙、桥梁、楼房、篱架、栏杆、铁丝网、栅栏、矮墙、花格等垂直侧面的绿化。如爬山虎、五叶地锦、络石、凌霄、牵牛、金银花、蔷薇等植物可附着于棚架进行造景。可“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棚架可以是木架、石架和水泥架,也可以和亭、廊、水榭、圊门、园桥相结合。点缀装饰小游园、庭院等。
(4)水生植物。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晨光晚霞中湖光倒影,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另外,水生植物也是营造野趣的上好材料,在河岸密植芦苇林和大片的香蒲、水葱、浮萍等能使水景野趣盎然。
四、结语
植物景观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景观规划应适地适树。近远结合,速慢生搭配。常绿树和落叶树按比例栽植。讲究季相变化。景观规划的共同目标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为大众创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通过经济、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使城市开发利用与生态?;は嗯浜?。生产、生活与生态建设相适应,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5-142.
[2]南希.植物景观设计[M].卓丽环,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2;81—83.
[3]刘曼.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77,
[4]房义福.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以济南为例[J].世界林业研究,2007(特刊):412-414~
[5]席亚娟.植物造景若干问题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7(3):113一l14.
[6]肖随丽,贾黎明.景观林业内涵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7(特刊):263—266.
[7]阑银鼎.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园林,2003(11):36—38.
1.1南疆地区中小学教师身体健康状况表4结果显示,在涉及健康状况的18项条目中,被调查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平均值在6.00~6.44之间,汉族教师最低6.00,维吾尔族教师略高6.44,依次为塔吉克族6.42,柯尔克孜族6.27.结果显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均处在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视力减弱、食欲差、睡眠不好、易感疲劳、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等方面.
1.2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心理健康状况有16项条目,教师根据自身状况评价,统计结果发现(见表4),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均值在6.11~6.84之间,柯尔克孜族教师最低6.11,汉族教师最高6.84,依次为维吾尔族6.68,塔吉克族6.35.根据心理健康评估的综合判断,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的心里健康状况均处在向负向情绪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精神紧张、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心情、情绪不高、自信心差、安全感、幸福感不足、思考或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等.
1.3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社会适应状况调查问卷中社会适应状况有13项条目,教师根据自身状况评价,统计结果发现(见表4),被调查教师社会适应状况的平均值在6.31~6.86之间,柯尔克孜族教师最低6.31,汉族教师最高6.86,依次为维吾尔族6.83,塔吉克族6.71.根据健康评估社会适应综合判断,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均有社会适应困难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的能力减弱,与亲戚、好友联系减少,参加社会、集体活动减少,妥善地处理事情的能力下降等.
1.4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总体健康状况有4项条目,教师根据自身状况评价,统计结果发现(见表4),被调查教师总体健康状况的平均值在6.48~6.88之间,维吾尔族教师最低6.48,塔吉克族教师最高6.88,依次为汉族6.59,柯尔克孜族6.52.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健康状况也均处在亚健康状态.四个民族中小学教师总体健康状况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与不同民族教师的工作、生活地域、环境,民族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学校教师的民族构成及学校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1.5南疆四地州中小学男、女教师的健康状况从表5明显反映出不同民族男、女教师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状况的平均值存在着差异,各民族男教师的各项平均值都大于女教师.男教师总体健康状况平均最高值是6.98,最低值是6.71,女教师最高值是6.51,最低值是6.02.说明各民族男教师的健康状都略好于女教师.这与女教师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所处的地位、角色和承担的工作(劳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1.6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状况的平均值也存在着差异,小学教师的各项平均值都大于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总体健康状况平均最高值是7.49,最低值是6.53,中学教师最高值是7.06,最低值是6.17.说明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均好于中学教师.这与中、小学对教师的总体工作要求、工作压力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
1.7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情况我们从教师在学校的正常工作时间、周课时量、课外用于备课批改作业等加班时间三个方面调查了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情况.
1.7.1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从表7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较长(除中午休息时间外),8小时以下的仅占5.7%,8~9小时占43.6%,9~10小时的占45.9%,10小时的占4.8%.在学校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教师比例最高的是中学教师,占20.1%.这与中考、高考和中学工作量大尤其是高中部的教师工作量大有直接的关系.
1.7.2中、小学教师周课时量大教师的周课时量普遍较大,10节课以下的占10.1%,10~15节课的占63%,16节课以上的占26.8%.在统计调查数据中发现,中学教师10~15节课的比例最高,占77.9%,小学教师16节课的比例最高,占38%.这与我们教师座谈会、访谈了解的情况基本相符.这些与师生比差较大、学生人数多、教室容量有限、教师严重缺编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1.7.3中、小学教师课外加班时间多中、小学教师除了正常的上课、辅导以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制作课件、教研组活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学生思想工作、家访、在职进修、职称论文、优质课评选、基本功大赛等,这些工作基本上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加班时间在0.5小时的教师比例占5%,0.5~1小时的占26.5%,1~1.5小时的占30.8%,1.5~2小时的是占37.8%.中学教师1.5~2小时的比例最高,占47%,小学教师占31.6%.
2影响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健康的主要原因
2.1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心理负担重从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期望来看,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基础教育受到各民族家长的高度关注.面对着社会竞争、人才培养需要而赋予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学术知识,精深的专业修养,高超的教学技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教师们承受着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从中小学内部管理来看,每年的“中考”、“高考”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许多学校将学生的升学率与教师的考评挂钩,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及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学生的成绩排名、班级排名、年级排名,都是变相的对教师施压.迫使教师陪着学生起早贪黑,有53.7%的中学教师、38.6%的小学教师每天要工作9~10小时以上,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其它行业.教师们除了正常的上课、辅导、学生思想工作以外,业余时间要按时完成批改作业、备课等多项工作,还要应付各种培训、考试.从教师的工作强度来讲,一是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滞后,造成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二是按教育部对教师工作量(师生比)的规定,普通中学为1:13.5,小学为1:19.我们调查的城市中小学的师生比均在1:20以上,县乡中小学师生比均在1:25以上,这无疑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从心理学角度说,有的教师抗焦虑程度低,不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有的教师人际关系不和谐,适应环境能力不强,不能接受新事物等,使自己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长期积压的心理压力,正吞噬着教师们的健康.
2.2南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地域环境特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高速发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尤其是新疆南、北部的发展差距也开始拉大,区域性的不平衡在新疆境内加速显现.占新疆面积1/3、人口42%以上的新疆南疆四地州,其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南疆四地州地处天山以南,呈“C”字型环绕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部、北部和南部,跨越了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三大山系,绵延数千公里,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气候,水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天然植物稀少,并处在严酷的干早环境中,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风、沙(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在经济相对落后、工资待遇滞后、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的影响下,使南疆四地州中小学各族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害.
2.3中小学教师的饮食时间、质量得不到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南疆少数民族人口占80%以上,本次调研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占调查教师的77%.民以食为天,营养是确保身体健康的基础和重要因素.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基本相似,多年生活在南疆地区的汉族教师也基本习惯了少数民族的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鸡蛋,饮茯茶(砖茶),蔬菜品种较少,水果(干果)丰富.以上所述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从营养学来说,各种营养素都不缺乏.但是,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因工作时间、性质、压力和家务负担等因素的影响,根本保证不了一日做三餐的时间,饮食结构和质量就无从谈起.在座谈和访谈中多数教师反映,为了完成学校安排和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几乎没有时间在家做饭,多数情况下是在饭店或学校食堂吃快餐.根据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工作情况调查显示,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较长(出中午休息时间外),8小时以下的仅占5.7%,8~9小时占43.6%,9~10小时的占45.9%,10小时的占4.8%.在学校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教师比例最高的是中学教师,占20.1%.加班时间在0.5~1小时的占教师比例的26.5%,1~1.5小时的占30.8%,1.5~2小时的是占37.8%.中学教师每天加班1.5~2小时的比例最高,占47%,小学教师占31.6%.
2.4中小学教师的保健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健身运动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们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常常是勤勤恳恳,忘我地工作,使教师们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一是自身缺乏保健意识和基本的保健措施,膳食不合理,生活没有规律,经常加班熬夜,过度工作,过度透支,缺乏(睡眠)休息,缺乏运动和体力活动,不善于调节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二是缺乏锻炼意识和有效的健身运动,多因忙于工作、家务没时间运动,由于工作累而不想锻炼,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运动,也不知道如何选择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尤其是少数民族女教师基本没有锻炼的意识和行为,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3提高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健康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3.1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目前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教师健康状况的严重性,把关心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舒适、宽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调整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更有效地引导教师注重提高教学效率.要把教师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考核项目和继续教育的内容,在中小学校开辟教师心理咨询室,开通教师健康保健咨询热线,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要严格按照《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坚持1~2年定期为教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联合社会有关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营造有利于确保教师健康的内部、外部环境.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强教职工体育、娱乐场地与设施建设.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积极推行人性化“弹性”管理,保证中小学教师自由支配时间,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
3.2中小学校领导应以教师为本,进行民主管理中小学校领导应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信任教师,确立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要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建立起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要科学地制定和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校竞争环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教师.同时,要创设和谐宽松的校园心理氛围,帮助教师将心理压力转化为激励性动力,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3重视教师身体健康,强化健身意识,提供健身条件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缩短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尽可能不占用教师的下班时间,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对教师进行身体锻炼和保健类知识的讲座及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自我保健和锻炼意识.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和提供身体锻炼、健身娱乐场所和必要的运动器材,方便教师随时健身,以供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娱乐.要逐步健全教师健身的机制,明确固定的健身时间,开展健身竞赛活动,为教师展示健身成果和特长搭建平台,增加教师健身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逐步形成教师自觉健身的良好习惯.要有计划、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为教师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和条件.
3.4重视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校领导要高度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要深入了解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在政治、学习、职称、体现自我价值、生活等的需要.学校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直接管理者,各中小学校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学校任何制度的制定、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健康”这一问题,考虑到教师也会出现“心理?;闭庖幌质担⑶野汛蟛糠种行⊙Ы淌Φ男睦沓惺苣芰ψ魑紫?
3.5教师自身应注重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首先,教师自身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注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质量,建立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和科学的饮食习惯.其次,教师要学会妥善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要努力增强自我保健和锻炼意识,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第三,教师要学习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采取适当手段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保持良好的心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主动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提高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