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西医论文

西医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2: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西医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西医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在发展中,就一直不断融合其他的医学实践,至今仍是如此,中医临床直接面对大量的西方医学的数理检查及疾病诊断,在工作中已不能回避,甚至已紧密联系。为此,对传统中医学的一些工作准则及工作的程序,应结合西方医学的认识,重新加以思考,现举例之,以抛砖引玉。

1中医药治疗西医疾病时的靶点如何认识

重症急性胰腺炎表现为中医的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此时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腹中切痛甚至拒按。中医药采用通腑导滞的方法进行治疗,代表方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对这种情况中病即止、得快利即止[1],即在临床症状缓解后,停止通腑导滞,以免伤正气。这种指导思想如是针对单纯性肠梗阻,还是合适,但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就未必恰当。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分三期,即急性炎症反应期、继发全身感染期、残余感染期,提示患者在急性炎症反应期痞满燥实的症状缓解后,有可能进入感染期,使病情反复,重入凶险。出现这种变化,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细菌移位、造成对靶器官的“二次打击”是密切相关的。已有的研究已提示通腑导滞法能保护受损的肠黏膜、促进肠蠕动、拮抗肠道细菌移位[2],因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急性炎症反应期的痞满燥实症状缓解后,不仅不能停止通腑导滞,反而要继续给予通腑导滞,那么这种通腑导滞的靶点在哪呢,应该结合胰腺CT、血CRP、血Ca2+、血气分析等,进行综合评估,比如胰腺CT的分级应该恢复在C级以上等,通过这种靶点设立,进行相应的治疗评估,来决定通腑导滞中病即止的时刻,是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的,才能降低感染期的出现,降低死亡率,对此已有多项报道,开展中医通腑导滞治疗重症胰腺炎能明显降低死亡率[3]。因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靶点的设立不能仅局限于急性炎症反应期,而是要放眼于防止可能出现的感染期,不能局限痞满燥实的临床外在症状的改善,还应关注内在的实验数据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较完善地处理好重症急性胰腺炎。

2对一些西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应结合西医的研究认识

如胆石症,其属中医胁痛、腹痛、黄疸范畴,中医采用疏肝利胆的方法,其具有溶石、排石,促使胆汁分泌,促使胆囊收缩,松弛奥迪氏括约肌的作用[3],但是,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从临床的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胆结石都要采纳中医药治疗。如对胆总管的结石,术前中药排石处理未必是适宜的,因为有可能会使结石移行嵌顿在胆总管下端或排石中损伤肌,导致胆胰管压力增高,发生阻塞性黄疸、胰腺炎等,加重病情,诱导并发症,从而使病情复杂化。对这种情况,应在EST后,考虑中药应用,以促进残余结石的排放,即中药的应用应放在术后考虑;对胆囊结石,如为静止结石,特别是大的结石,溶石周期长,成功概率低,远期疗效不确切,开展中药溶石并非是必要的选择,除非患者知情,且溶石意愿坚定,经济条件可,可考虑中药溶石;对发作性胆囊结石应首先考虑手术,除非患者年龄,身体基础条件不佳,可有选择地开展中药治疗;而胆泥患者,临床上也可引起胆道系统炎症、胰腺炎等,且这类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常不佳,又未有胆石的形成,则应首先开展中药治疗。

3利用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来处理相关的问题

如针对胃癌前病变合并HP感染,应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来处理癌前病变,用三联一周疗法根治HP;如肝硬化患者,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法有助于控制肝硬化的发展、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如出现SBP,则用西药抗感染;对腹泻型IBS合并GERD的患者,可以用健脾温肾、疏肝升清等方法治疗IBS,用西药PPI制剂处理GERD的症状。

对不同的西医疾病,根据中医药处理的优势所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对中医处理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有些疾病要求全程的中医药治疗,如前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腑导滞的中医药治疗应涵盖病期全程,不仅缓解急性炎症反应期,还要防治继发的感染期;有些可能仅需处理某个时期,如不全性肠梗阻,先期给予通腑导滞的中医药缓解肠梗阻,然后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病因治疗,如为肠肿瘤,则行手术治疗。

对一些西医疾病,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整个病程中分不同的时期,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也应产生相应的变应,如溃疡性结肠炎在疾病活动期,清热利湿为主法,以控制症状,而进入缓解期,则健脾补肾为主法,以防止复发[4];有些西医疾病,不同的时期,病理特点不同,如对急性胰腺炎,中药在治疗原则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时期,给药的途径就不同,初起时,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大便秘结,肠蠕动减慢甚至肠麻痹,此时给予中药口服以通腑导滞,往往因胃气上逆,口服不下,格药于外,影响疗效。因此,此阶段中药的给药途径以灌肠给予为宜,使中药从直肠内吸收,发挥通腑导滞的作用。腑气通畅,阳明腑实证缓解,此时再给予口服,胃气顺降,药达病所,发挥疗效。

综上,中医药对西医疾病的处理,涉及到治疗靶点的确立;疾病不同时期对中医药处理的不同要求,这种要求,可以是同一治则下的疾病全过程治疗,也可是某一阶段或时期的治疗;或者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时期中医药的治则也作相应改变;在同一病人身上,用中医药、西医药的方法处理疾病不同的面等等。而这些认识,应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内涵所在,根据这种内涵的存在,针对西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应在传统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标准与指南,中医界应就一些西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达成一些共识意见,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范永生.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7.

[2]胡仕祥.下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9,29(8):472.

第2篇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00例产后抑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护理组和中西医结合护理组,每组100例。产妇年龄(29.32±4.25)岁,孕周(38.28±3.03)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体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对象

本组所有患者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制定的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产后两周内出现5条或者5条以上症状,其中(1)和(2)必须具备:

(1)情绪抑郁;

(2)对多数活动缺乏明显的兴趣或者愉悦感;

(3)失眠或睡眠过度;

(4)精神运动型兴奋或阻滞;

(5)疲劳或乏力;

(6)体重显著下降;

(7)思维能力减退;

(8)反复出现死亡想法。排除精神病史和严重并发症患者;所有患者为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通过电话等方式随访。

1.3方法

1.3.1西医护理方案提供妊娠分娩知识的心理咨询,减轻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提供安全、舒适分娩环境,陪伴分娩,减轻分娩时的紧张、焦虑心情。指导正确的喂养技巧,宣传新生儿护理知识。住院期间,同时对住院产妇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充分利用家庭支持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干预。哺乳期用药较为谨慎,抑郁症患者可适当服用安定药物。用药时间需严格限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

1.3.2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在单纯西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积极调动患者的内在积极因素,发挥自我控制能力。与此同时,进行中医膳食指导,必要时进行针灸、按摩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情志护理:由于产后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很易激惹。因此对产后产妇开展护理时,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注意倾听产妇的想法以及感受,积极鼓励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教会他们护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消除其自认为无能的态度。

(2)合理膳食指导:叮嘱产妇食用清淡而有营养的产后食物,同时还应叮嘱产妇禁止吸烟、喝酒、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可以提妇一些粗细荤素搭配恰当的食物,食量适宜,既要保证营养丰富,同时又不可过肥腻厚味,不能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同时还要注意起居有常,既不可过于操劳而耗气伤血,同时也不可久卧床而导致败血痰浊的残留。

(3)穴位按摩:产后抑郁症产妇应注意按摩百会、肝俞、脾俞、合谷、太冲、内关等穴位,同时应保证每一个穴位按摩时间为2~5min,各个穴位按摩间隔时间大约在5~10s。同时在穴位按摩的过程中,按摩手法采用揉法,按法,并辅以心理暗示,引导呼吸。另外,还应该教会家属选穴以及按摩方法,在产妇出院后由家属进行穴位按摩。

1.4干预效果评价标准

使用EPDS分别在孕晚期(面对面访谈)、产后6周(随访)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心境、乐趣、自责、抑郁、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每个条目分4个等级,症状从无到重,分别赋值0~3分。以上述10个条目的代数和为总分,作为评价产后抑郁的评分。本研究根据文献推荐使用9.5分为筛查产后抑郁患者临界值。抑郁率=抑郁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EPDS评分比较

研究结束时,失访12例,失访率6%。其中单纯西医组失访5例,中西结合组失访7例。两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EPDS评分均比入院时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单纯西医组干预后抑郁发生率为10.53%(10/95),高于中西医结合组7.53%(7/93),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4,P=0.473)。

3讨论

第3篇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可互为补充,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明确痛风病的诊断,建立包括中西医临床综合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应熟悉和关注的问题。笔者在痛风专科跟师学习期间,对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病积累了点滴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与同道交流。

1痛风病诊断经验

1.1临床症状与鉴别

痛风初起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突发红肿疼痛,具有以下特点:典型部位疼痛,多累及第1跖趾关节、手指和膝关节,其他关节也有发生,但多为单关节;夜间突发或加重,疼痛多在1天内达高峰,部分患者能自行缓解;多发年龄一般为40~50岁,老年人也是重要的患病人群;男性多发,女性少见,大多与绝经期有关;口服秋水仙碱有明显止痛效果;疼痛具游走性特征,部位多变,有时伴发热;寒、湿、冷、劳累、外伤、饮酒、饮食、情绪是重要诱因。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痛风关节炎的诊断是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提出的9条拟诊标准。关节症状是痛风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病、外伤性关节病及假性痛风病等鉴别。痛风病的分期不同,症状多变,常累及肾脏,出现腰痛、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夜尿多等,往往与其他肾脏病并存。在无尿酸结晶的确切诊断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肾病,如高血压肾病、肾小管疾病、肾炎、高血脂肾损伤等,考虑高尿酸血症肾损伤。痛风结石患者发作时有明显的肾区剧烈疼痛、血尿、尿痛等,确诊需检出尿酸盐结晶,并与其他肾脏病和尿路结石鉴别。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往往不具有内科病主症,现代医学对血尿酸高于500μmol/L,主张予以药物干预,寻找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中医辨证治疗。有较长痛风史患者多伴有痛风石沉积,而缓解期无症状。

1.2病史

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急性发作后数天内自行缓解,间隔数月甚至数年再发的特点,易被漏诊。药物致血尿酸升高、痛风发作,属继发性痛风病范畴,最常见是噻嗪类利尿药,作为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长期服用易导致痛风发作。此外,阿司匹林对血尿酸的影响,有认为低剂量升高血尿酸,而高剂量则降低,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未有定论[1]。较常见继发因素还有癌症放化疗、血液病、其他原因导致肾功能损伤引起血尿酸升高。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系多基因遗传病,可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并发,其机理与胰岛素抵抗有关[2]。家族史有助于诊断,受凉、劳累、饮食、手术等,均能诱发关节炎。

1.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痛风确诊需实验室检查:血尿酸超过正常值,男:339~417μmol/L,女:256~357μmol/L;尿常规,pH降低,常在6.0以下,或有红、白细胞;24h尿检查:尿量减少,尿酸减少或正常,也可增多,有尿酸盐或尿酸结晶为诊断标准;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异常有助于痛风肾病诊断,正常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尿酸排泄分数的计算,可早期发现并确诊痛风肾损害,进行早期干预;同时排查继发性痛风,加强原发病的治疗;X线摄片检查,轻者有组织水肿和关节腔积液,关节改变不明显,重者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和骨质的穿凿样变,是与其他关节炎的鉴别要点;排查相关内科疾病,常规血压、血脂、血糖、血钙、CRP(C反应蛋白)、RF(类风湿因子)的检查也十分重要。

2治疗经验

2.1生活调理

痛风病患者不宜饮酒,尤其在发作期;饮食低嘌呤,忌吃动物内脏、海产品、火锅汤、毛豆,少食豆制品,蔬菜类除菠菜、韭菜、芹菜、菜花、蘑菇等,一般均可食用;牛奶、鸡蛋等可作为摄取蛋白食物,研究认为[1],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少量蛋白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根本上解决代谢综合征;增加每天摄水量,保持每天尿量2000ml以上;急性期冷敷可缓解疼痛,绝对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循证医学已证实了这两点[1];减少心理应激,保持平和心态,痛风发病的年轻化与社会压力有关[3];缓解期适当运动,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指数。

2.2西医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是针对症状和高血尿酸。用药宜从低剂量、循序渐进,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急性期不用降尿酸药物,以防诱发和加重关节症状。①非甾体类抗炎药:急性关节炎发作主要用芬必得、扶他林等,本着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小、用量少的原则;②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特效药,缓解疼痛疗效确切,但副作用大,有报道缓解期和慢性期小剂量使用可预防痛风发作[4];③别嘌醇:减少血尿酸合成,用于非急性期,从低剂量、低频次使用,如无副作用,逐渐加量,维持血尿酸在较低水平,减少痛风发作和促进痛风石缩小或消除,血尿酸水平稳定维持3月后逐渐减量;肾功能异常者相应减量,注意监测肝肾功能,每月1次;④苯溴马隆:增加尿酸排泄,对低排泄型痛风患者可与别嘌醇合用,有痛风结石者慎用,以免加重病情;⑤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结晶沉积,尿pH值保持在6.2~6.8之间,适用于各期患者,也可用碱性合剂;⑥对血糖、血脂、血压等异常者要针对性治疗,避免使用减少尿酸排泄的药物;⑦消除痛风诱发因素,继发性痛风者,积极治疗原发病;⑧联合应用抗痛风药[5],如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别嘌醇与非甾体抗炎药、别嘌醇与秋水仙碱等,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小剂量联合用药,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2.3导师经验

导师曹克光教授认为,本病发病特征为湿热内生,郁久成毒,不得泄利;初始未甚可不发病,积渐日久,或与外邪相合,终致淤结,闭阻经络而致骨节剧痛,兼夹凝痰变生结节,久之溃流脂浊,痰瘀胶固,以致僵肿畸形;湿热下注,煎熬津液,可见石淋、尿血;瘀阻肾络,可见腰痛、水肿、虚劳等。韦绪性[6]提出痛风湿热蕴壅、瘀血阻络的主要病机,目前湿热和血瘀在肾脏疾病病机的重要性也已确立。痛风不同阶段病机不同: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多为湿热痹阻证;间歇期多表现为脾虚湿困证;慢性关节炎期,多为脾肾亏虚,痰湿瘀阻;痛风长期不愈发展至后期,约1/3患者合并肾脏损害,此期可分肝肾阴虚和脾肾气虚,日久则阴虚及气,气阴两虚较多见。①急性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采用痛风合剂(萆薢、土茯苓、山慈姑)治疗,缓解疼痛疗效显著,可替代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血淤加鸡血藤、当归等;风盛加威灵仙、防己、秦皮;热重加黄连、牡丹皮;气滞加陈皮、枳壳等。痛风合剂有明确的降尿酸作用,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症状,防止复发,并能增加尿酸泄分数,抑制患者血清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7]。②慢性尿酸盐肾病属中医学水肿、腰痛、淋证、关格等范畴,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采用痛风合剂合四物汤治疗,适加扶助正气之品;如并发关节炎按急性期治疗;缓解期及慢性期邪气已祛,以调理脾肾为主,脾肾阳虚用济生肾气丸加巴戟天、羊藿、菟丝子等,肝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加女贞子、旱莲草等,脾虚湿重者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③尿酸性肾结石属中医学淋证、尿浊、尿血等范畴,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痛风合剂加海金沙、车前子等,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用青皮、金钱草等,碱化尿液,增加尿酸排泄,减少尿酸在肾小管内的聚集和结石发生。④针对降尿酸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出现血细胞减少时,宜选用鸡血藤、黄芪、当归、大枣等益气养血、扶助正气;肝功能指数升高,酌情停用西药,单用中药治疗,以痛风合剂合四逆散清利湿热、养血疏肝柔肝。治疗痛风病虽有相对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应以中医理论指导为原则,灵活组方用药,因人而异、不拘泥于教条,与西医提倡的痛风病个体化治疗的观点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姜林娣,PeterTugwell.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处理中的循证医学观点[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2):120.

[2]李宏超,伍沪生.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与代谢综合征[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2):797.

[3]赵圣川.痛风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8.

[4]曾学军,郑文洁.由病例分析看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4):246.

[5]劳志英.原发性痛风关节炎的诊断和药物治疗[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9):632.

第4篇

强直性脊柱(AS)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多发于青状年男性,发病年龄在10~35岁,20岁左右是发病的高峰.首次发病多在30岁以前,30岁以后很少发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并不同程度累及周围各大关节(如髋膝踝肩等)的慢性炎症,破坏性疾病.受累关节有骨性强直的倾向,一般先侵犯骶骼关节逐渐累积及腰胸颈椎,出现小关节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致残率高危害性大,我院从2001~200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病人5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强直性脊柱炎(AS)修正纽约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5例、男女比例9.5:1、年龄12~40岁,平均24.8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0年平均3.4年。

1.2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有腰背僵硬,疼痛。髋关节痛19例、膝踝关节痛17例、颈肩疼痛26例,转颈困难9例,弯腰前屈受限者15例,下蹲不能者20例,背伸不能者13例,侧弯受限者11例。初治28例复治25例,复治者均用过非甾体抗炎药物。其中12例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低热,体温高达37.8℃、50%以上病例有口干。

1.3实验室检查53例病例中41例HLA-B27阳性、血沉快者39例。30°/h以下者8例,50°/h以下者17例,50°/h小时以上者14例,类风湿因子阳性者5例,C反应蛋白阳性者38例,血清补体IgA,和血清C3、C4水平显著增高者40例,X线骶髂关节炎分级有争议者行CT扫描。骶髂关节炎CT扫描示:II级30例、III级15例、IV级8例各占总数之63%、25.8%和11.2%所有病例治疗前均为活动性AS。

2治疗方法

2.1全部病例均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第一周,0.25日二次,第二周0.25日三次,第三周0.5日二次,第四周0.5日三次,第五周1.0日三次维持,在疾病初期或疾性期,病情较重,疼病明显时,暂服非甾体类药物,缓解症状。用药后10~15天查血像一次,尿常规一次,三个月查肝功能,尿素氮一次,观察肝肾功能。

2.2配服中药如下熟地15~20g、鹿角胶10g(洋化)、川断10g、独活各10g、桂桂10g赤白芍各15g、知母12g、黄柏12~15g、金狗脊20g、防风10g、牛膝12g、黄柏12g、生地15g、地骨皮12g、白僵蚕9g、元胡15g,证状缓解后改用以颈肩强痛为主加葛根20g,下蹲不能者加白芍用量至30-50g脾胃虚弱者减熟地用量,加砂仁6g或三仙各10g,每半年、一年、一年半总结一次。

2.3功能锻炼①胸运动:直立位双肩平举展开及双手交叉上举,头后仰,做挺胸收腹行深呼吸,各练习五六次,每次4~5分钟,多做腹部呼吸。②颈椎活动:缓慢做左右侧屈,侧曲时持续用力,待肌肉疲劳加大侧曲角度;前屈,后伸运动,头部尽力前曲后仰持续4~5分钟③腰椎活动:站立弯腰两手用力摸地;双手后背交叉支撑腰部挺胸过伸腰椎;左右旋转;五点支持法和飞燕式锻炼。以保持脊柱生理弯曲、可采用背着墙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势。④下蹲活动:屈髋屈膝下蹲,自然下蹲或扶物下蹲,待肌肉疲劳加大下蹲角度,总之功能锻炼应根据受累关节选择训练重点,关节完全强直,有骨桥通过的关节禁止功能锻炼,避免造成损伤。

2.4药物熏蒸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吸收分泌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我院采用美国进口蒸气设备,将舒筋活血通络中药散剂溶入在现代高技术治疗中,通过恒温持续加热,,对全身进行药物熏蒸,扩张全身皮肤毛细血管,使含有大量中药成分的蒸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全身,以温通阳气,散寒化瘀,疏通筋络,进而达到舒筋活血止痛,改善关节功能,药物熏蒸,每次30分钟,每周三次,对高血压心脏病,重度贫血及呼吸道传染,伤口或感染患者及年老体弱,处于发热月经期,妊娠等患者,不宜进行中药熏蒸[3]。

3疗效观察

3.1观察方法治疗前记录晨僵、夜间痛等症状,功能检查包括腰椎前屈,后伸和侧弯等3个方向的活动度(用脊柱测量器侧量),胸廓扩张和指一地距等。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CRP)和LgG、LgA、LgM等。半年内每月随防一次,以后视情况1~3个月随防一次记录症状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3.2疗效评价①显效:晨僵、夜间疼痛消失,功能改善:ESR<20mm/h(男)或<30mm/h(女),CRP正常范围,CT扫描或X线示改善或无明显加重者,②有效:夜间不痛、晨僵时间<15分钟、功能改善:ESR、CRP下降50%以上[(治前值一治后值)/(治前值-正常值)]%;X线或CT扫描无明显变化者。③无效:症状功能实验室指标改善不明显,CT或X线表现,骶髂关节炎进展不足I级者。④加重:临床或实验室指标进展或CT/X线骶髂关节炎加重I级以上者。

3.3疗效53例AS临床疗效情况其总的临床疗效分别为:显效46例(89.6%)、有效6例(9.5%),无效1例(1.2%)加重0,总有效率97.8%。

4讨论

4.1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机制与遗传、感染、免疫、理化因素有关,为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及其它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常用药。柳氮横胺吡啶(SASP)为5-氨基水杨酸(ASA)与磺胺吡啶(SP)的偶氮复合物,5-氨基水杨酸可以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环节来抑制结缔组织部位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能起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免疫佐剂诱发的关节炎,还可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功能[1],是一种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免疫制剂,虽然不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作用性强,但该药无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是一种相对安全,疗效可靠,宜于较长时间服用。A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有关[2]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肠道中,肺炎克雷伯什菌检出率高于正常人。患者血清中克雷伯杆菌的滴度也比正常人高且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有关,SASP具有抑制细菌繁殖代谢作用。

4.2本病祖国医学属痹证范围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但又有肾虚、寒、邪深侵和久痹不已复感三邪内合肝肾的特点,治疗时以补肝肾强腰膝,祛风除湿、温阳散寒为大法,兼以清理痰火,该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热象故配以清血热利湿热药:生地、地骨皮,知母黄柏,其中熟地补肾填精配麻黄,补而不滞又可通血脉、温腠理,该病患者,颈腰背强痛为督脉循行部位,再者督为诸阳之会,故用补肾强督的金狗脊,四肢曲伸不利为肝血不足,筋肉失荣所致,故下蹲不能者用白芍,养肝柔筋运用中西药物合用治疗AS,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总有效率与国内学者单纯使用SASP一年有效率66%,二年有效率74%,三年有效率90%的结论相比之下,提高了疗效,循短了病程,确为治疗AS的一种好方法。

4.3中医本着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针对不同致病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达到祛病痛,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且可对抗西药的毒副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互协同,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即可祛除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素,又能改善全身状态,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康复功能锻练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强直性脊柱炎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是恢复患者免疫功能,消除关节末端筋腱炎症,停止筋腱继续骨化。药蒸及功能锻炼尽可能恢复各个关节功能,保持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功能,大大降低强直性脊柱炎致残率,达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烽,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及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6

第5篇

小儿厌食症为小儿常见的症状,长期厌食可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严重者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2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根据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厌食症诊断标准[1]: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降低、食量减少,持续2周以上,伴腹胀、恶心、呕吐、口臭、大便稀或便秘,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性因素及药物因素的影响,诊断为小儿厌食症。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儿科门诊厌食症患儿235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1~7岁(平均4.7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2.3个月)。纯西医治疗组:115例,男51例,女64例,年龄1~8岁(平均4.9岁),病程1~34个月(平均12.1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用自拟健脾助运汤:太子参5~10g,白术5~10g,茯苓5~10g,甘草1~3g,炒谷麦芽各5~10g,莱菔子3~6g,炮甲1~3g,三棱1~3g,蓬术1~3g。随证加减:偏湿者加藿香、佩兰,肝郁加柴胡、郁金,食滞加榔、焦楂,偏热者加胡黄连、芦根;气虚者加黄芪、怀山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同时服用西药葡萄糖酸锌片每天5~10mg/kg,2周为1个疗程。纯西医治疗组:口服多酶片,每次1片,每日3次;吗丁啉片5~10mg/次,每日3次;葡萄糖酸锌片每天5~10mg/kg,疗程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1.3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与食量恢复正常水平;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明显恢复,食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3/4;好转:食欲好转,食量有所恢复,但未达到正常的3/4;无效:食欲与食量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20例,痊愈78例,显效35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7%,平均疗程18d。纯西药治疗组115例,痊愈54例,显效32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78%,平均疗程34d。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好于纯西医治疗组,平均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短于纯西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典型病例举例患儿,女,4岁,2006年5月10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平素偏食,不爱吃蔬菜、水果,唯喜吃甜食。近4个月来逐渐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痛、大便稀溏、夜寐不安,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腻,脉滑。实验室检查:血清锌9.38μmol/L,Hb8.5g/L,RBC2.9×1012/L。证属脾胃失调、乳食内伤之厌食症。治宜健脾和胃、消食助运,处方:太子参10g,炒白术6g,茯苓6g,甘草3g,炒谷麦芽各10g,焦楂10g,胡黄连2g,炮甲2g,三棱3g,蓬术3g,鸡内金6g。1剂/d,水煎,分2次温服。葡萄糖酸锌片每天5mg/kg,3次/d。服药1个疗程,患儿食欲和进食量显著增加,其他症状均见消失,继续服药1个疗程,实验室查空腹血清锌15.03μmol/L,Hb126g/L,RBC3.8×1012/L。病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讨论

近年来儿科门诊小儿厌食症常见,西医认为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原因与饮食习惯、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锌的缺乏有关。缺锌一方面使患儿味蕾功能减退,味觉敏锐度降低,摄食量减少,另一方面含锌消化酶活力降低,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发生。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素有饮食不节、偏食多食、饥饱不匀,家长过于溺爱,任其过食生冷肥甘厚味之品,久而久之损伤脾胃,导致脾运胃纳功能失调。治疗以健脾和胃、消食助运之法,方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补后天之本。鸡内金、炒谷麦芽、莱菔子和胃消食导滞,炮甲、三棱、蓬术醒脾行瘀助运,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开胃助运之功。配合葡萄糖酸锌,改善味觉功能,增强食欲[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无单纯西药治疗那样的药物依赖性及毒副反应,而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程可比纯西药治疗明显缩短,因此,作者认为,中药健脾助运汤与西药葡萄糖酸锌合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诸福棠编.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76~1077.

第6篇

1 试验中使用的药物

在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研究与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使用的主要药物包括:链霉素100万U/瓶,批号为20070510;地塞米松磷酸钠5mg/支,批号061028;青霉素钠80万/瓶,批号为20060820;奥奇咳喘素10ml/支,批号为061210;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10ml/支,批号为2007050,土霉素注射液2g/支,批号为200703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ml/支,批号为20070130;500ml 0.9%盐水,批号为070301;试验治疗中所用的中草药从某医药公司批发部买进。

2 试验情况

2.1 西药治疗

將10只试验病羊分为5个组,对每组病羊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得出有效处方。首先对每一只病羊测量体温、听诊心跳、呼吸,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处方对病羊进行治疗,连用2d,观察疗效。

试验效果表明,为了避免产生耐药性,可以采用有效处方进行交替治疗。对于病情轻微的羊只采用青霉素240万U,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ml,混合肌肉注射,并与土霉素进行交替治疗,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在羊体内土注射霉素后,由于其吸收较慢,有可能引起注射部位的肌肉僵硬,因此,土霉素要与和卡那霉素交替使用[1]。

2.2 中药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且采用西药治疗已基本痊愈的病羊,可以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中药处方为:麦冬10g,百合30g,生地15g,沙参10g,山药15g,玄参10g,桑皮10g,黄芩10g,郁金香10g,鱼腥草10g,石苇15g,黄芪10g。每只羊1d服用1剂,水煎3次候凉,1d灌服3次。

2.3 自家血疗法

自家血疗法是在病羊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迁延不愈的情况下首选的治疗的方法,具体的方法为:取10ml颈静脉血,在病羊颈部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治疗2d。

2.4 试验结果对比

从试验治疗的疗效看,中药治疗的疗效最好,自家血疗法与最优的西药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不大。不同的西药治疗方法的疗效会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青霉素240万U,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ml,混合肌肉注射的治疗方法,收到的治疗效果最佳。

3 总结与讨论

羊传染性胸膜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高的疾病,目前仍缺少预防本疾病的疫苗,因而对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对本次试验治疗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羊传染性胸膜炎治疗的最佳时期为发病的早期,病情进一步恶化后治愈率就会极大降低,因此,养殖人员要随时观察羊的状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情发生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羊在感染了羊传染性胸膜炎后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密集,达到4O~7O次/min,肺部肺泡呼吸音增强,无啰音,心跳在90~110次/min,并且被毛无光泽,疾病发展到后期,病羊气管呼吸声明显,不用听诊器都能直接听到,并且喜卧地,心跳也明显加快。剖检肺部主要病变表现为:肺部出现大面积化脓,胸膜与肺脏表面出现黏连[2]。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2~79岁,平均(59.868.24)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2例,高血压14例,风湿性心脏病23例,心肌梗死17例,心律失常13例,心绞痛11例;合并症:糖尿病17例,COPD 9例。实验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1~80岁,平均(61.248.36)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4例,高血压18例,风湿性心脏病21例,心肌梗死14例,心律失常14例,心绞痛9例;合并症:糖尿病12例,COPD 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压疮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后,由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压疮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责任护士要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的变化情况,尤其针对长期受压迫的部位要给予重点观察,评估内容有皮肤颜色,温润,皮肤潮湿度、周围皮肤是否受污染等[4]。另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包括卧具、心理状态、营养情况、基础疾病等,了解患者局部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利用评分制进行评估,评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越大[5]。

1.3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①促使患者活动或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经常变换卧位,2 h定时协助翻身,必要时半小时1次。翻身时注意技巧,勿拖拉以免损伤皮肤,应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给予按摩。建立翻身登记卡,对于能够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肢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6]。②对于消瘦、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根据情况给予气垫床、软枕,保护骨隆突处给予泡沫垫、气圈可减少或舒缓局部压力[7]。③保持床铺平,干燥,清洁,无渣屑,被服,病号服干燥,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加强基础护理。④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水肿患者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对于不能迸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外营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中医护理对策。①观察病情:祖国医学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和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所以应用四诊,及时、仔细的观察长期卧床或久病体衰的患者的病情,以便积极评估患者情况和及时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因人制宜、辨证施护的个性化护理。②防压工具:中医取用天然食药作为材料制作各种防压工具以减少局部组织的压力,有些甚至还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采用北方盛产的糜子制成糜袋子;将荞麦皮装入棉布袋内制成直径为20 cm,中心直徑为10 cm的空心圆枕;采用自制黍子(未脱壳的黄米)褥垫预防压疮,取得满意效果[8]。用将谷粒制成谷粒袋,中医认为谷粒性情温和,加之其圆润光滑灵活,对皮肤也有轻微的按摩作用,故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还可以使患者的受压部位不会固定在一个点。③中医调理:压疮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患者活动不便、长期卧床,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所造成,故平时应加强调理,重视饮食,增强体质,情志舒畅,防止发病。a.起居调理:病室应整洁、安静、室温适宜、通风良好;床单应平整干燥、被褥柔软、床面不得有碎屑或渣子,以免磨损皮肤;由于患者体质较差,要经常作按摩、抹身、翻身,所以还得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须消除其原发病因。b.饮食调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气血虚衰,湿邪困脾,故饮食上宜清淡,忌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加强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人,以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来预防压疮的发生。c.劳逸结合:压疮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大手术后或恶病质患者,尤其是昏迷、瘫痪患者高发的并发症,所以这些高危人群需要足够的休息,以减少体力的消耗。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对压疮的预防有很好的作用。在原发病允许和不影响疾病治疗情况下,应鼓励患者积极活动,如患者自己经常更换卧位、做些简单的减压运动、早期下床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采用劳逸结合的休息方式。这样既可预防压疮的发生,又能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其它各种并发症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9]。d.中药制剂:选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瘀功效的活络油;将中药红花30 g加入50%乙醇800 ml 浸泡,浸泡液变为桔黄色即可使用;采用自制红花酒精局部按摩,防治丁字鞋压疮;采用自制中药洗剂湿敷受压处皮肤,取得了预防压疮的显著效果。另选用山茶油、龙血竭粉混合,调和成糊状,用无菌纱布包扎,效果显著[10-12]。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分析压疮发生率。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分级评价标准,8~10分为满意、5~7分为一般、4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难免压疮是指虽经精心护理,但因患者自身条件,如严重水肿、恶病质、有医嘱禁翻身等,难免要发生的压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压疮是临床住院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压疮的发生可作为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利于充分展现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水平。祖国医学在总结古代劳动人民与压疮作斗争的经验中,中医对压疮的治疗原则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经认识到了预防压疮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所以,国内观点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院内压疮发生率应为0。目前,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压疮通过护理干预,能够得到有效预防,针对院外带入压疮的病患,也可促使其创面得以愈合[13]。压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摩擦力、剪切力、压力等因素,除此之外,患者的运动受限、营养状况、皮肤、感知、精神状态、年龄等因素也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

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压疮的发生主要受到局限性因素、全身性因素的影响。①局限性因素如下。a.局部潮湿:如果受压迫的部位出现引流液、分泌物、出汗等现象,则会导致局部潮湿,从而促使患者皮肤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皮肤污染、皮肤浸润的情况。研究表明,如果患者的皮肤温度每上升1℃,便会增加10%的组织代谢氧需量,在受到持续压力的影响下,容易发生组织缺血,皮肤温度上升,便会增加压疮发生风险[14]。b.摩擦力、剪切力、压力的影响:在心血管内科压疮的发生中,大部分患者都是由垂直压力所致,其次是剪切力,一旦人的身体同一部位受到不同方向作用力的影响,便会导致剪切力产生。摩擦力会对患者的上皮组织产生影响,将外层保护角化皮肤去除,促使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另外,在搬运患者身体时,也会有摩擦力产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操作时动作轻柔,不可弄伤患者。②全身性因素如下。a.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因长期受病痛折磨的影响,导致患者身心疲惫,极易出现悲观情绪,例如精神萎靡、态度消极等,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致使患者不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操作,从而增加压疮风险。b.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减少患者的机体皮下脂肪,降低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患者抗压能力、皮肤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引起压疮[15]。c.感觉功能丧失:针对已经丧失感觉功能的患者而言,因患者无法感受到压迫刺激,从而未能及时更换,导致压疮风险加大,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时,要注重压疮预防护理,评估其压疮发生的风险。在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预防压疮的护理时,首先要对患者的压疮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对于高危人群,要制定严格的预防护理计划,并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在对于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和勤交换。对于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可采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创面愈合。护士在评估患者病情时,需为其建立压疮翻身卡,并将翻身卡置于床头,对患者的皮肤受压状况进行记录,每日交接班时,护理人员都需向交接人员讲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因患者长期卧床,的更换至关重要,每隔2 h需指导患者更换1次,并观察皮肤部位有无红斑形成,如果出现红斑,则要将更换时间缩短。针对骨隆突部位,护理人员在该处放置支撑物,促使局部受压减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使用辅助器具,例如气垫床,气垫床的应用能够保证病患身体受压均匀,预防压疮。针对高危人群,护理人员要给予重点观察和护理。

第8篇

就事例论据而言,对论据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画龙点睛式。例如: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他一点一点的写作,带给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武用他一点一点的坚持,展现给我们北海朔风中高尚的形象;开普勒用他一点一点的计算,揭示了行星运行亘古的真谛。

“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成功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在人生中竖立的高高的塔,基石实际是小小的石块。但是他们不懈地积累石块,于是一块块的小石子,也能筑就他们的丰碑。”(2010年四川卷高考优秀作文《那一“点”,那无数“点”》)

这段文字,先叙述了三个名人事例,然后对这些事例作了归纳分析,这分析就是画龙点睛式。

其次是叙析交融式。例如: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巴山楚水凄凉地’长达二十三年。这是多么巨大的痛苦!可他没有消极沉沦,而是豪放地唱出了处于社会之秋的自勉之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正是这种对人生的珍视使他明白,在困境要耐得住寂寞。于是他开始像屈原写《楚辞》一样,用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改写当地民歌。”(2007年四川卷高考优秀作文《一步与一生》)

这段文字一边叙述一边进行分析,属于叙析交融式。

此外,还有假设反推式。例如:

“尽其才而添之香。‘诸葛孔明,神人也。’一句赞叹与三顾茅庐的坚持,刘备请出了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诸葛孔明。在一场场战斗中,他用智慧与计谋为刘备开拓出了能够三分天下的势力。而后,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种种佳话随时间而流转于世人之口,每有听到他的佳话时亦感慨是尽其才而添之芳香四溢。如果他没有出世还在草庐的话,最终也只是好为《梁父吟》的隐者,何谈那些流传于世的佳话。”(2010年安徽卷高考优秀作文《尽其才而添之香》)

这段文字先概叙事例,然后,用假设从反面推理的方法谈看法,进行分析,这是假设反推式。

这种方法,在我们所学课文中也有运用。如苏洵的《六国论》,在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后,接着,用假设从反面进行推理分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以上这几种方法,同学们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倘若能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品味、多练习,未尝不能熟练运用。

议论文中的分析,不光是指对事例论据的分析,也包括对道理论据的分析,例如: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的心中,有着一股强大的毅力,促使他们顽强地与不幸进行斗争,从而最终取得胜利,获得幸福。而弱者,由于缺乏这种毅力,才会被压下万丈深渊而无法脱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顶住它!当它向你认输,你的毅力也就更加坚强了。

这段文字,第一句是巴尔扎克的名言,接下来的是对这句名言的分析议论。

又如:

罗丹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皆知之,其实,古语中也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警世之句。试想,倘若千里马未能遇上伯乐,恐怕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辱没于奴隶人之手,默默无闻,郁郁而终了。(2010年福建卷高考优秀作文《千里之行,始于伯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三区 | 九九热免费精品视频 | 一本久道竹内纱里奈中文字幕 |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看毛片 |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 | 日韩精品小视频 | 男人网站视频 |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 | 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 九九热国产在线 | 91成人在线看 | 中文字幕第二色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国产精选久久久 | 99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 | 竹内纱里奈中文久久精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久久片老牛 | 91免费高清 | 97超碰电影|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蝌蚪网 |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电影久久久久久久 | 91亚洲精品久久久 | 999偷拍精品视频 | 91成品网站w灬源码16章节 | 在线蜜桃视频 | 人人干影院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蜜桃女 | 人体一区| 嫩草懂你的 |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 91免费视频在线 | 在线一区国产 | 91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美女视频 | a毛片免费观看 | 91成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