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7 03:28: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药学分析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げ∪嗣庥谝┖χ?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1]。
1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
1987年,Hepler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a中,药师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PC是卫生保健的必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以保证PC的质量。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PC的基本目标、过程和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中”。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3]。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社会药学的要求,社会药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药学问题,研究社会因素与药学系统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社会药学的内容1药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药学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3药学工作者在药学系统中的作用4社会用药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带来社会问题)。
2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2.4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5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3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药学监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护。概括起来,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主要职责是:
3.1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PC不仅涉及药物治疗(实际提供药品),而且涉及每个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光决定是否用药,而且判断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和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情报和咨询服务。药师必须综合、分析信息,根据与其他服务人员交谈所获得的信息、病人情况、疾病类型和医生提出的治疗观点拿出用药方案。
3.2综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3.3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药师提供PC的具体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4]。
3.4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5]。
4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4.1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4.2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打破药学内部的分工,如“普通药师”、“临床药师”、“供应药师”、“药房药师”和“制剂药师”。要求所有药师承担为病人保健的职责,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6]。(与国际接轨监管药师将从卫生系统分离,专门从事药品的检验和有关药品法规的检查与执法)
5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从实践情况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药师的收入。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有些医院虽然也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但仍停留在实验室或信息资料收集阶段,至于药学监护工作则处于宣传时期。但是,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分严重。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可以预见,药学监护必将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形成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6我国实施PC的障碍[4~6]
6.1观念上的障碍
6.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实施PC,药师授权参与用药决策,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测病人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药师传统工作是面对药物,一下改为面对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1.2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现在评价药物治疗结果的指标只是一些观测到的数据,例如,对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药物时,以病人生命延长多少年为评价治疗好坏的指标。但是,在抗癌药物发生药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质量恶化)并未考虑在内。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6.1.4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应关心照顾各种医疗机构中病人的药物治疗,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6.1.5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6.2药学资源方面障碍
6.2.1时间不足目前我国药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常规的药物供应上,即使是与临床接触最多的药房药师,也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参加会议、查阅病历、提供药物咨询、开展药物监测、建议调整和监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上,另外,药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在给药后24h内看完所有病人的病历及时发现用药方面的问题。
6.2.2人员编制限制我国医院的药剂人员编制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8%,这样原本人手就少,更无力进行费时费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员中,缺少提供PC必备的临床知识、交际能力、工作热情、自信心和业务素质。目前主要是药剂科主任和骨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人才,积极组织力量,克服困难,稳步开展PC工作。
6.2.3工作场所有限PC工作,登记病人病历,向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收集用药信息等活动都需要在治疗病人现场,这就必须在各病区都要设有PC药师的工作场所。
6.2.4技术条件有限虽然许多自动化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启用,但严格地讲,还没有完全适合开展PC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供使用,此外,目前,医院的经济状况普遍无条件引进昂贵的新技术设备。
6.2.5劳动报酬得不到补偿和回报药师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规工作更多精力和时间,但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和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药师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投资无法收回,难保此项工作的长久坚持下去。
6.3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医疗分属不同部门,药剂科也将药师分为制剂、调剂、临床,各司其责,互不相干,而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必须改变这种分工。
6.4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6.4.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录、治疗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PC工作要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简述电脑无纸化管理及局域网加以实现)。
6.4.2药师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6.5法规方面障碍
医院药师的传统任务主要是,采购供应药品和收方发药,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条件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如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科管理条例)。推行PC业务必须制定《药师法》和在有关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文(简单介绍国外有关法规如医院药师拿出用药方案错误使病人残废要负法律责任,把药师的职责、任务,地位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即考察开展PC的真正价值,药师应当参与制订临床药物治疗标准,明确规定合理用药适应证、剂量和应该达到的治疗效果。
6.6行政领导方面障碍
开展业务活动必然会增加基础设施,人员、场所、仪器设备、活动经费的投入,PC的开展增大医院财力投入,且无法收回。当然随着法规、制度等的出台,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开展PC绝不是药师或药剂科人员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必须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首要的关键是药师下临床要取得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同。医生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药师经常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样医生可能是反对药师直接干预病人治疗的最大阻力。另外,护士也会对药师出现在治疗现场不适应。一个单位临床药学开展成功的,这方面障碍会大为减少。但如果一个医院的领导能充分肯定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责任,重视PC活动,对医院其它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褂幸坏惚匦胫赋?,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不了解这一点就免不了会与医护人员发生职权范围的争执。
7PC势在必行[1,4]
PC在我国虽还处于宣传介绍阶段,实施的难度很大,虽然目前尚无实施的条件,但PC已得到药学界和医院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理由(1)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健康保健特别是对用药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的高度,因此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2)医院传统供药模式改变;我国制药工业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医院制剂将会逐渐减少、萎缩;加之医院药剂科现代化管理,根本改变医院传统供药模式;(3)电脑的使用,药剂人员剩余。因此,如果我们不思改革进取,固步自封,“下岗”的命运将会落到传统的药师头上,人们需要PC,PC也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下一步出路。我们应当从更新自己的观念做起,正确宣传PC,理解PC,自觉主动加强自身学习,适应PC,为在我国施行PC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营造让PC逐渐深入人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8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许多药学领域的领导者已经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计划和实施使药房从单纯的调配功能向临床专业的转化[7]。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单剂量作业、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9]。
参考文献
高世嘉.药学发展的新阶段——药师监护.中国药学杂志,1995,30(2):97
唐镜波.药学监护的发展与策略.中国药房,1995,6(1):7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69
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
胡晋红,蔡溱.美国的药学服务.中国药房,1998,9(6):283~285
唐镜波.药品管供用的监督指导一体化.中国药房,1998,9(5):198~201
杨樟卫,张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药学实践杂志,1998,16(1):5~9
摘 要:本文运用抽样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了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的不同。在理论上,分别采用引言-方法-结论-讨论的模式及Swale的语步-步骤模式分析了英文摘要的宏观与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英语非本民族语言人把引言语步当作英文摘要的必要部分,而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把引言和结论语步当作必要部分。
关键词:体裁结构;语轮; 语步
1. 引言
人们通常将“体裁”这一概念与文学和修辞学联系起来。但随着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研究领域的扩大,“体裁”这一术语已进入语篇分析领域?!疤宀谩北蝗衔且恢帜诓拷峁固卣飨拭鳌⒏叨仍级ㄋ壮傻某鱿衷谔囟ǖ闹耙祷蜓跎缤欧段У慕患适录˙hatia,1993:13-16)。因此,在建构语篇时,应充分了解其体裁特点并遵循这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以便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作为学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应短小精悍,能够客观准确地描述科学研究,使科研人员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并向同行展示研究成果。但针对摘要语篇的分析却比较有限。鉴于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抽样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方面的不同,旨在使读者了解较为规范的英文摘要的特征并在今后的学术论文写作中加以运用。
2.研究方法
2.1 语料收集
考虑到学术论文语篇结构的一致程度受到学科领域的限制(Gnutzmann & Oldenburg,1991),本文并没有选择多种学科的英文摘要,而是从语言学领域选择了相关材料。因为先前的学者对语言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研究非常有限,使之成为被忽略的领域。此外,作者对语言学领域的内容较为熟悉,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其语篇结构,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为进行此项研究,本文随机抽取了八十篇英文摘要,其中有 40篇由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撰写的发表在一些知名国际期刊的英文摘要,另外40篇是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来源于中文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教育》、《山东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研究》等等。
2.2 研究步骤
本文旨在探索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的不同。因此,论文分析也紧紧围绕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这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运用广泛接受的引言-方法-结论-讨论的模式来确定所研究语料所使用的语轮种类及数量。其次,用Swale的语轮-语步模式来具体分析其微观结构。仔细核实所讨论的英文摘要采用语轮和语步的数目,以及各自所起的作用。最后,对于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体裁结构
3.1.1 宏观结构
根据研究结果,语料中英文摘要的宏观结构与广泛接受的引言-方法-结论-讨论模式有显著的偏差。研究表明,非英语本民族语言人只用一或两个语步,这两种情况各占一半;而英语本民族语言人会用两到四个语步,分别占到50%,40% 和 10%。为了对比不同作者在英文摘要中语步使用的差异,将语料中语步的使用进一步细化,字母I代表引言语步;M代表方法语步; R 代表结论语步;D代表讨论语步。那么IMR就代表了引言-方法-结论这一模式,以此类推。对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来说,引言和结论语步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步顺序上,通常也遵照引言-方法-结论-讨论这一顺序,只有10%的情况将方法和结论语步顺序颠倒。然而,非英语本民族语言人倾向于使用更加简便单一的语步,且只有引言语步是不可或缺的。
造成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语言书面表达能力的差异。就篇幅长短来看,英语本民族语言人的摘要大概在100到200词之间;而中国学者的摘要只用50到150词。在有限的篇幅内,不同作者会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摘要中的内容,导致四个语步并没有完全出现。二是母语的影响。非英语本民族语言人倾向于直接把源语言(在本文中为汉语)翻译成目标语(在本文中为英语)。因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特点,这种直译必然导致体裁结构上的偏差。
3.1.2 微观结构
语步决定了语篇的宏观结构,而语步是由不同步骤构成的。不同语步的使用实现了不同的交际目的,也决定了语篇的微观结构。引言语步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具体的步骤主要包括概括主题、陈述目的、阐明中心议题、回顾相关概念、揭示研究本质以及解释研究重要性。英语非本民族语言人会用1或2个步骤,而英语本民族语言人会用最多3个步骤。概括主题和陈述目的是最常用的步骤内容,体现了摘要需要重点突出,能使读者快速了解作者文中所要探讨的问题,以判断是否阅读。与引言语步相比,方法语步的步骤构成非常简单,包括介绍分析方法、解释研究本质、描述研究设计以及描述语料。非英语本民族语言人仅用了介绍分析方法这一个步骤,且出现频率较低,只有10%。相形之下,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更加重视方法语步,有70%的文章包含这个部分。并且在方法语步的实现上使用了更多的步骤,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本质及研究设计等等。结论语步则是拥有最为简单的结构,仅由说明主要研究成果这一个步骤构成。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本民族语言人将这一语步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出现频率为100%,而非本民族语言人却不太重视这一语步,使之出现频率较低,仅为40%。讨论语步在本研究英文摘要里出现频率很低,只有10%的英语本民族语言人运用了该语步,且只用了分析研究结果这一步骤进行实现。而英语非本民族语言人没有使用这一语步。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的不同,揭示了语轮使用的频率及其实现语步的特点。本研究对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意图,接受研究成果,同时也会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Askehave,I. and Swales,J.M. Genre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ve Purpose:A Problem and A Possible Solu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2001 (22):195-212.
[2] Barton,E.,Dickson,B.,& Kinloch,V. Discourse Research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ntrastive Rhetoric and Genre Analysis [J]. Word,1999,50 (3):375-386.
[关键词]仪器分析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多媒体仿真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医药、化工、生物工程、食品保健等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应运而产生了各种分析仪器,仪器分析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卫生检验、医学检验、新药开发、食品保健、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仪器分析》已成为高等院校许多专业教学中一门必修基础课。本人几年来皆从事医学检验、药学专业的仪器分析教学,现将一些心得体会归纳整理出来,以期同行商榷与指导。
一、根据不同专业,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不同,本科学生基础好,时间充裕,要求理论基础扎实。而专科生入学时的基础要差一点,在理解接受能力方面和安排的课程学习时间方面都不如本科,侧重点也不同。在大专课程的理论教学中要坚持理论“够用”就行原则,避免过多的纯理论灌输,教学重点应围绕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基本原理结论的应用来进行,让学生对结论的适用对象、应用条件、应用范围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就可以了。
另外,仪器分析中有许多种分析方法,每种分析方法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不同,在对这些方法的教学时,不同的专业侧重点应不同。
二、精心组织好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一个优化了的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合理表达,另一方面是精美的教学内容组织,两者相得益彰。对于前者,人们很重视,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归纳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回顾与课终小结、对照比较、启发式提问、讲授与讨论结合等。而对于后者,研究见报道的却很少。在这里,笔者主要是从另一个角度——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上进行探讨。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尝试发现,教学内容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组织内容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在仪器分析教学中通用并且教学效果较好的,还是按人们的普遍思维规律(即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来组织教学内容效果最好。按这种思路组织的教学内容符合人们的普遍思维模式,易于为大多数人接受,因而教学效果好,很值得提倡。
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
要想上好一节多媒体课,课前对课件的精心准备是很重要的。在制作课件时,为确??渭闹柿?,我们一定要坚持如下原则:每张幻灯片中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文字叙述尽量少而精,凡是能用图表代替的宜尽量用图表表示,幻灯片使用的颜色不宜太多。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教学内容安排,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内容的主题性是否明确,每个问题要从哪些方面讲才讲得清楚,内容之间逻辑关系是否强,上课时如何表达,等等。主题性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讲清楚,学生学得明白,易抓住重点,学生学习的信心自然增强,学习激情也就自然高涨。内容之间逻辑性强,便于老师课堂表达的流畅性和确保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能避免学生因思维的跳跃而引起的迷惑,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时出于教学的需要,还可借助flash技术制作一些小动画,或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资源,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此外,要上好一节多媒体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在教学中,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锤炼,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声音要抑扬顿挫,不要始终高音,学生会听得很累,也不要一味的低音,后面的学生可能听不清楚;不能照着幻灯片念而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现一张新幻灯片时,应稍作停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浏览,使可视信息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步起来,等等。这些是一些细节,但细节中饱含着教学规律,只有遵循教学规律,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效果,才能真正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
四、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教学手段
因为仪器设备昂贵及每次实验耗材开销大,目前许多国内高校普遍存在仪器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匮乏,这必然给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增大了难度。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两难的状况呢?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把仿真教学手段引入仪器分析教学中是当前最经济和最有实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值得借鉴和推广。
当然,利用计算机进行仪器操作模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计算机水平高的可进行这方面软件开发,很有市场前景。对大多数计算机水平低的,可借助别人的科研成果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国外有许多公司或机构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值得借鉴和利用。如ChemSW软件公司推出了ChemicalTrainingSeries教学辅助课件:给出了化学电池结构,模拟了电化学操作过程,以及电子流向,使得高深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了。
笔者在教学中曾利用美国马里兰大学分析化学系开发的SimulationofUV-Vis.Photometer课件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教学效果很好,很受学生欢迎。
五、重视实验操作,同时也要重视操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长期的实践证明,仪器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往往至少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是因为操作者不正确的实验准备、不规范的基本操作引起的,而并非一定是仪器操作不当引起。因此,仪器分析既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然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特别是基础操作的规范性训练。但是,我们同时也要重视操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要让学生“干得明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操作训练才能使学生感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操作步骤,提高操作的准确性。例如,在学习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时,除了帮助学生对朗伯比尔定律有透彻的理解外,还要讲清楚每步操作的目的和意义。如对测样品前的“开盖调零,闭盖调百”操作,就要讲明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对仪器进行校正。可就势提问“为什么这么操作起到校正仪器的目的呢?”让同学们讨论,学生回答不出老师再作解释。另外,老师还要讲清楚吸光度和透光率的关系,测样品浓度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入射光波长等。经过这样的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才会融会贯通,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才能准确、牢靠。
总之,仪器分析内容丰富,涉及的仪器分析方法较多,而安排的教学课时量偏少,如何在这样偏少的教学时间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我们的努力探索与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2000]2号附件.来源:教育部文件颁布日期:2000-1-17.
【关键词】 最短距离;代数化
在初中数学的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习题中和高中数学必修2的立体几何的习题教学中都设计了类似如下的问题:
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的长、宽、高分别为5,4,3,则从A点沿表面到C1点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这一问题许多人都是用分类的方法,利用旋转的方法或把长方体沿某一条棱展开,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由于长方体有三条不同的棱,于是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解法如下:
解 将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有下列三种情况:
(1) (2)
(3)
(1)如图(1),把侧面BCC1B1绕BB1旋转至与侧面ABB1A1共面,此时AC1= (5+4)2+32 =3 10 .
(2)如图(2),把侧面DCC1D1绕DC旋转至与面ABCD共面,此时AC1= 52+(3+4)2 = 74 .
(3)如图(3),把侧面BCC1B1绕BC旋转至于面ABCD共面,此时AC1= (5+3)2+42 =4 5
因为 74
从上面的解法可以看出,用分类的方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自然非常清晰,但每次用这种方法去解决,大多数学生认为比较麻烦.有没有简洁的方法呢?我们只需对上面的解法稍微加以分析、推理,用代数的方法去解答就可以得到一个一般的结论,轻松解决我们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如果把长方体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设为a、b、c,那么利用上面的解法可以得到以下三种情况:
①AC1= a+b 2+c2 = a2+b2+c2+2ab ;
②AC1= b+c 2+a2 = a2+b2+c2+2bc ;
③AC1= a+c 2+b2 = a2+b2+c2+2ac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不良反应。通过ADR监测、分析,将报告反馈临床,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并对药物上市再评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集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238例患者ADR资料来源于医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呈报院内的报告。男性患者134例,女性患者104例;年龄3~88岁。其中静脉滴注给药218例,口服给药11例,肌内注射给药5例,药物外4例。按患者一般情况,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系统、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238例患者治愈60例(25.2%),好转178例(74.8%)。0~30岁43例(18.07%), 31~6O岁115例(48.32%),61岁及以上80例(33.61%)。
2.2本组中单一用药发生ADR183例(76.9%),两种或两种以上用药55例(23.1%)。用抗感染药患者ADR占152例(63.9%),其中青霉素类42例(27.6%),头孢菌素类35例(23%),喹诺酮类32例(21.1%);其次是中成药制剂32例(13.4%)。见表1。
表1 ADR的药品种类构成比
药物分类 例数 构成比(%)
抗感染药 152 63.9
中成药 32 13.4
神经系统用药 7 2.9
抗肿瘤用药 5 2.1
血液系统用药 4 1.7
免疫制剂 3 1.3
消化系统用药 7 2.9
营养药 5 2.1
糖尿病用药 8 3.4
泌尿系统用药 7 2.9
循环系统用药 6 2.5
关键词:药学;毕业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61-02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1]。但在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整体下滑趋势。为此教育部曾于2004年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2]。近十年来,高等院校为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选题、论文格式、论文内容、论文答辩的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使得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也得以强化[3]。但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通过抄录、拼凑、剪贴等手段对现有的文档资料进行简单编辑而成,没有学术价值,根本不具备参考意义,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依旧是高校教育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潍坊医学院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药学专业近几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一、药学专业毕业本科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以我学院为例,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学生人数扩招,近年来每年招生的人数均较多。药学专业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80人和250人,而我学院教师人数仅仅大约为60人,平均每位教师需要指导4~5人,精力上无法保证,且我学院教师50%以上为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自身指导论文的知识匮乏,没有指导学生完成论文设计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授课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实施、科研文章撰写、课题结题等工作,在毕业论文每生一题的形势下,与学生接触很少,仅仅通过Email或电话指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本没有在一起共同解决论文中相关问题的时间,造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2.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我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是大四上学期进行开题,这时学生仍有大量的专业课程未完成,学习时间紧张,且学生面临研究生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重心放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考试上,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少之又少,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总结资料的工作不能高效地完成,使毕业论文的开题不能到达预期目的。次年1月至5月是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研究生面试的时间,也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黄金时间,很多学生会积极参与招聘单位的考试,从而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而我学院学生真正的毕业论文实验时间只有三周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严重降低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高等院校大多面临资金的压力,在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上以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为原则,教学资源相对滞后。而毕业论文数据和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和验证,因此实验室是毕业论文完成的前提保障。实际很多高等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可以提供给本科毕业生进行论文设计。以我学院为例,在保证在校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本没有固定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只能挑选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造成实验仓促,师生普遍感觉不合理。此外,我学院在论文方面没有经费的投入,这样在论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药品等均需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解决。以上原因从根本上又大大降低了论文的质量,使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无法保证。
4.学生素质有待提高。扩招政策的出现,使得一方面高校的录取门槛降低,造成部分大学学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欠缺,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两方面因素均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质量不高,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存在极大影响。表现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科研的角度对论文的设计、材料组织等进行构思,写出的论文内容不规范、论据不充分、表达不清晰。更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论文只要过关就可以了,所以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足够的重视程度,不愿意花时间去查阅资料,更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造成撰写论文时粗制滥造现象的出现。
二、提高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设置合理的毕业论文工作时间。首先从课程设置上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纬叹×堪才旁谇傲鲅?,第七个学期专门设置为毕业论文时间,也可安排一些与毕业论文工作有关的查阅文献课程以及科研论文撰写课程,这样可以为学生前期查找资料以及开展文献调研活动提供帮助。
2.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检验,需要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我学院现在推行的本科生“助研”活动有显著效果,学生在“助研”中接触到本专业的科研前沿,了解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激发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强大动力。但此项活动目前参与人数不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亟需将“助研”活动推广,让更多学生参与,得到科研锻炼,提高科研能力。此外,改革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多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学年论文的撰写,可以从对某一专题写综述开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鉴别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3.推行毕业论文“导师负责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思维还未培养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从开题、实验操作到论文撰写均需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如果这个关把不好,论文质量层次是上不去的。首先,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可主要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在操作时可将课题分解为小的子项目,降低本科生难以胜任的问题。对于无课题的老师,要明确论文选题不能盲目,不能缺乏创新性,更不能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无法操作。其次,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跟踪实验,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并且可固定教师与学生联系时间,例如隔一天汇报一次结果。在最重要的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可首先安排一名研究生对四五名本科生进行论文撰写指导,学生论文上交之后,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通读几遍,大到论文整体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进程。学院及指导教师所在教研室实行两级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该项工作可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期检查、中期检查以及后期检查。初期检查工作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报送完毕业论文选题之后,学院及教研室应就教师申报的论文选题的实验工作量以及实验可操作性进行检查,并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期检查主要是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学院及教研室抽调有经验的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收集的合理性等,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主要是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标准,对论文的结构框架、文献资料使用、论述的正确性、基础理论知识、文字表达等逐项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当即指出,要求学生改正,并明确不合格不予论文答辩的政策。
5.完善毕业论文评定体系和表彰制度。毕业论文成绩可由指导老师评分、院系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综合组成,从而确保成绩的客观性。除了评选本科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学校更要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可作为教学评优及职称晋升的首推对象,为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通过对潍坊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论文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四个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相信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会得到有效保证和提高。做好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其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研究,不断总结,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毕业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11):69-71.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于中草药教育重视不够,使得台湾中药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才有较大的发展。现将主要的中药高等教育院校的办学理念、师资、课程设置概况介绍如下。
1 台湾中药高等教育现状
1.1 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该所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2005年3月经台湾“教育部”审查通过。该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若入学前具有药学学士学位者则授予药学硕士学位,其余则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1.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中药教学理念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建立能结合中药方剂研究与临床疗效评估的研究团队,使中草药科技早日升级。为此,在课程设制中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学习,在研究上建立临床与基础整合的研究发展模式。为了配合台湾省发展中医药的重点计划,结合先进的农业及制药科技,该所以中医的经验法则来确定其研究目标:中医药信息系统化、中草药种源标准化、药用植物育种及组织培养、药材有效成分最佳化、中草药最佳化。
1.1.2 师资队伍
该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1人,其中包括教授5人(专职2人、兼职3人),副教授3人(专职1人、兼职2人),助理教授3人(专职2人、兼职1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药理学、生化/分子生物;肿瘤药物化学、药物输送系统设计;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理;药用植物学、本草学等方面。
1.1.3 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理学组和药学组的区分,其公共必修课设有:生物药学特论、天然药物学特论。公共主要选修课设有:分离技术、中医药基础理论、有机光谱学、科学研究方法、醣类分子免疫学等。理学组设“六选三”科目,即从仪器分析、药效学特论、基础药学研究方法、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物分析方法、药效筛选等6门课程中选择3门课程。药学组设“八选四”科目,即从药用植物学、药效筛选、讯号传递、中药药理学、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效学特论、中药信息研究(一)、中药信息研究(二)等8门课程中选择4门课程。
1.2 中国医药大学
1.2.1 中国药学研究所
该所创立于1974年5月1日,创立时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1992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药学研究所博士班”。
1.2.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办学理念是:以固有中国传统药学为经,从历代的丰富文献资料中整理、探讨、研究药学。以现代药学为纬,即以现代的科学方法、现代的药学理论,从各个药材的原植物调查、采集、鉴定,确定真品来源,进而从化学、药理学分析,探讨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探讨其效价,改良剂型,扩展其应用范围,开创新有效方剂。
1.2.1.2 主要课程设置
药学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35学分(硕士论文6学分另计)才能毕业。硕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专论、药用植物学专论、药用动物学专论、药理学专论、生物统计学、生药学专论、植物化学专论、药局学专论、专题讨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专论、中草药产业技术。药学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20学分(博士论文12学分另计)才能毕业。博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特论、药用植物学特论、药用动物学特论、中国药学特论、中国药学研究方法特论、生药学特论、植物化学特论、药理学特论、药局学特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特论。
1.2.1.3 师资队伍
中国药学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包括教授9人(专职6人、兼职3人),副教授4人(专职3人、兼职1人),助理教授6人(专职4人、兼职2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生药学、植物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质量管理、中药方剂学、中药炮制、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植物生理学、酵素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1.2.2 中药资源学系
该系于2002年成立,并于同年开始招生,主要培育中药专业的本科人才。
1.2.2.1 办学理念
该系以融贯中药系统、建立最新中药学术体系、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为宗旨,培育中草药资源研发人才、中草药生物技术研发人才、中草药资源管理与行销人才等有特色的中药人才。
1.2.2.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的专业课设置为:生理学实验、本草学、生物技术概论、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实验、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及免疫学、药理学、仪器分析、中药药理学、生药学、药用物理化学、生物统计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组织培养、中药炮制学、天然物化学、中药质量管理学、中药质量管理学实验、中药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成药商品学、中草药产品开发研究、中药调剂学、中药栽培学等。
1.3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
1.3.1 办学理念
该系以配合医药及发展生物科技的政策,参酌国际药物发展趋向,旨在培育制药科技人才,为台湾制药工业培养各种制药事务,包括生技药物的研发制造等适用人才为目标。
1.3.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核心课程涵盖制药技术与药剂学、生物技术、生药学及药物化学等4个专业。学生除共同课“生物技术”外,分别依主修专业设专业课程,其中中草药技术专业课程必修课设有:天然物化学特论、高等有机化学、光谱学、中药药理学特论、科学论文写作;选修课设有:仪器分析、分离技术、中药鉴定学特论、中药炮制学特论、毒理学特论、组织培养学特论、生技药品工业制造技术、药用植物学特论、中药方剂学特论。
1.3.3 师资队伍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30人,包括6位教授,18位副教授,6位助理教授,其中有25位具博士学位。
1.4 台北医学大学生物资源技术学系
该系为2年制在职进修专班,于1999年起招生。
1.4.1 办学理念
将“传统中国医药融合现代制造技术,使中药科学得以传承发扬”作为该系办学理念。
1.4.2 师资队伍
该系现有教师10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2人。
1.4.3 专业课程设置
必修60学分,公共选修10学分,专业选修18学分,毕业共计需88学分。必修课设有:生物科技讲座、传统医药概论、普通化学、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学、天然物化妆品学、仪器分析、物种鉴别、分子生物学、生物制剂学、药膳食疗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生理学、生物技术、有机化学、炮制学、方剂学、基因工程概论、天然物分析。选修课设有:生物技术信息、生物技术专利法规、酵素学、蛋白化学、海洋生物资源、微生物免疫学、企业管理、组织培养技术、药物食品法规、生物活性分析、细胞生物学、酦酵学、标准研究室规划、优良制造规范、医药法律与实务、醣生物学。
2 台湾中药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据上述,台湾中药高等教育已涉及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中药人才的培养。但台湾在中草药相关教学方面,普遍缺乏深入的中药教学。如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明确指出其中药教学理念就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可见其自身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2.1 向“西化”趋势发展
台湾在中草药专业培养人才方面有向“西化”发展的趋势。由于对培养中药研究的中药学专业科技人才的传统中医药理论不够重视,各医学院校的药学系教学大都以西药为主,即使是中药专业培养人才也以“用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为理念。随着中药现代药理、化学成分研究的日趋深入,却丢失了中药“汤剂”的特色。许多中医师也直接将现代药理、药化的有关理论移植并指导中医临床治疗,严重地干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特色的发挥。
【关键词】非洛地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07-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的常见性疾病。伴随近些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同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明显上升,因此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逐渐获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患者162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均明确诊断,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选择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常规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4.50±3.50)岁;非洛地平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4.50±3.5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药物过敏等情况。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 常规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治疗;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分别进行抗生素、止咳、化痰、氧疗治疗,在患者病情加重或是必要时可短时间应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在发生左心衰竭时可适当应用洋地黄治疗,但应谨慎应用利尿剂药物,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保持水电解酸碱平衡。
1.2.2联合治疗: 非洛地平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法与常规组相同,同时进行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一次一片,一天一次。
1.3疗效评价的标准: 在进行1周的治疗后,依据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心功能改善II级为显效;I级为好转;没有心功能改善的患者是为无效治疗[1]。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临床疗效: 非洛地平组患者显效72例、好转6例、无效4例,临床有效率78(95.12%)明显优越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显效54例、好转8例、无效18例,临床有效率62(77.5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 非洛地平组患者治疗前存在心悸、气短82例;哮喘、哮鸣音患者78例;肺部罗音及下肢水肿患者75例,治疗一周后缓解率为77(93.70%)、78(100.00%)、74(90.24%)均明显优越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心悸、气短75例;哮喘、哮鸣音患者72例;肺部罗音及下肢水肿患者79例,治疗一周后缓解率为58(72.50%)、45(56.25%)、50(62.2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已公认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标准治疗。钙离子拮抗剂(CCB)由于其负性肌力作用,一般避免应用于收缩功能障碍的CHF,然而是否所有的CCB 对心衰患者都有不利的影是微生物或酶直接转化,或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水解酶、羟化酶、环氧化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 种复杂的手性化合物[3]。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曾为心力衰竭的治疗开辟了新纪元。近20年来 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证 明血管扩张剂不仅改善心功能,而且增加心肌活动能力,延长病人存活时间[4]。作为血管扩张剂之一的CCB 类药其药物学发展迅速,新一代更高效、长效、副作用小的制剂不断涌现。非洛地平作为第二代二氢毗吮类CCB对小动脉平滑肌力和心脏传导无直接作有高度选择性,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用,是用于 CHF 治疗的较为理想的CCB[5]。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无不良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上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英.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药学分析[期刊论文]-北方药学,2011,8(1):43-44.
[2] 曾韬.对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药学效果探讨[期刊论文]-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135-137.
[3] .徐利.郭俊 强化利尿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疗效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