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2 16:42: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件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反思一:数学课件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吗?
两年前,我曾自制一个《质数与合数》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在这个课件中,我将所有要写的板书、要提的问题、要操作的过程甚至要思考的关键细节都一五一十地设计进入课件。上课时,我“熟练”地操作课件,满怀期待地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教学中学生也认真地观看我演示的课件。但在做课堂练习,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时,发现不少学生对知识要点仍有不理解的地方。为此,我深感不解,课后找了几位学生收集反馈信息,查找原因。学生甲说:“课件是好,只是课件中的知识太多,我好像有些湖涂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弄不清楚”。学生乙说:“跟看电影似的,不用我们动手、动脑。问题有了,答案也有了,我们轻松得很,只是我还没有完全弄懂这节课的知识”。两位同学的回答一语惊醒了我。于是仔细回忆了这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原来,在这一节课中,我没说上几句过渡语,也没口头提出几个问题,甚至连板书也没写几个字。难怪学生说是看了一次电影。最后检讨分析原因: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我赋予课件太多的功能,将自己的主导作用让给了课件,在上课时我只是成为一个播放电影的播影员。从这一个课例可以得出:在设计与应用课件时,无论课件是多么充实,多么完美,多么细致,课件在教学中都只能是起辅助作用,决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反思二:数学课件能替代学生的主体作用吗?
制作与应用数学课件时,许多老师往往会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将不少的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重点与难点,用电脑演示,替代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年11月,我就进行了一次对比教学实验。那是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在1班我利用闪现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每排摆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3排共摆了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以此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魏螅苑⑾钟薪傻难悦婊酵频嫉娜现嬖谝赡?。在我代课的另一个班同样教学这一课时,我没有使用数学课件,而是用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足够的边长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填补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面积推导过程??魏蠼屑觳榉蠢?。发现效果比用课件演示要好得多,学生对推导过程、公式内含都说得有条有理。事后我与同行教师对这个比教学实验进行研讨认为:用数学课件演示长方形面积推导公式过程,虽然有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省去学具准备,组织学生实践等麻烦,但学生没有动脑更没有动手,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是成为课件演示的附和者。其对面积公式的理解远远没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细致动脑思维产生深刻效果来得快。因此,在制作与应用数学课件时,要注意尽量不要让课件替代学生,剥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教学效果肯定是达不到理想状态的。
反思三:数学课件能应用于所有知识课的传授吗?
数学课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用课件辅助教学呢?其实不然,我在观摩一位教师用课件教学《面积单位及进率》时,就遇到过这么一个事例: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老师为了让学生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花时间让学生看实际面积,用手摸实际面积??墒窃诮裁婊ノ患涞慕适保鲜υ诳渭谢嬷频拿婊?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图形经投影放大后,与学生刚刚建立的面积表象产生了冲突,当时就有学生对两个不同的面积图形提出异议。尽管老师对图形作了解释说明,事实上还是产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这样的例子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最为常见。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制作与应用数学课件时,要先认真审慎所授知识是否适合使用课件来表述。从而避免多媒体课件表述的意义与客观标准产生不相符的负面影响。
反思四:数学课件能成为练习题库吗?
在我观摩的课件辅助教学的50余节课中,没有把数学练习题目列入的只有几节,绝大多数课件都把练习题目作为重要的一部分纳入其中,纯粹将课件用于展示练习题的课却不少,比例远远高于将课件用于辅助新知新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一节课是:课件中练习题多达到口算题12道,应用题8道,做完一题又一题,让学生忙得团团转。在听课时,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师在处理教材上的功夫。知识系统面面具到,练习题目层次分明,知识拓展颇有深度。课后,我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时,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练习容量太大,学生对知识不一定都掌握了,教学效果不一定好。但我认为这节课不仅是练习过多的问题,而是歪曲了多媒体课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因些,数学课件制作与应用时又一个值得的反思是:数学课件不是练习题库,不要走进数学教学用“电灌”的误区。
反思五:数学课件有必要制作得尽善尽美吗?
许多老师在制作与应用课件时,大都会把课件的美观放在取舍的比较重要位置。殊不知,课件美到了极至时也是一种错误。在一次数学优质竞赛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一幕,当授课老师刚展示课件,在场的所有师生都被吸引住了:淡淡的蓝天白云,淡绿与淡黄的渐变背景,五颜六色的鲜艳花朵排在一条浅灰色的公路两边,还有青绿的树,漂亮的小汽车。整个画面是那么的鲜艳、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精致。在这美景的陶醉中,授课老师开始了《相遇的行程问题》的讲解。课件演示得那么准确、学生听得那么认真、观摩者也是那么专注。可是在巩固与扩展练习时,学生却遇到了多重困难。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虽然高度集中,但是许多的注意力不是在观看课件演示相遇的情形上,而是在欣赏课件的美丽景色。造成注意力错位,课件的美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因而,在制作与应用数学课件时,不要刻意地去过份美化课件,以免产生意外的干扰因素。
反思六:数学课件必须文、图、音、动画等元素齐全吗?
虽然当前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网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其资料和文件的传输信息化程度还不够,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强力的系统和技术支撑,即便一些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但没能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也会降低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制约企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展。
二、促进档案管理科技建设创新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企业管理者及档案人员要转变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建设和创新发展纳入企业的工作重点内,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要加大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各级领导要发挥引导作用,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来技术调整和完善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设备,建立科学化、创新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吸收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科学化和创新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企业在构建档案管理相关制度时,要遵循《档案管理整理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所制定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符合国家的制度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生产服务要求,通过与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召开会议研讨,进行全面的讨论后,起草初步的档案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制定好的档案管理制度采用试行的方式,在某部门先试用,发现不足即可进行针对性的更改,以确保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创新化。
3.电子化发展,重视电子文件管理
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普及发展,促进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的方式向电子化模式转变,即由传统的可视记录识别转换为机器识别代码型发展,机器识别代码型即所谓的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文件材料相比,电子档案管理下的电子文件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修改形成后,即可贮存到办公的信息数据中,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即可实现信息的共享,弱化了档案和文件的界限。同时,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凭借其快捷、精确的特点正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电子图纸也以巨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手段和辅助工具设计的电子图纸,不仅易于存储和查询,还更加形象具体。此外,传统的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和人事档案等分类被取代,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流程和管理??榈纳柚煤头⒄?。利用电子文件管理,能将分散在各个管理系统中的档案信息通过利用计算机规定的指令来随机调整和设置分类方案。因此,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科技建设创新工作,必须加强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化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课程建设;方法;质量管理体系
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的经管类课程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后,面临着稳定、持续地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由于经管类课程教学质量是多种资源的集合体,因此,必须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开展经管类课程质量分析。在明晰该课程各种质量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的方法构建该课程质量管理体系。
一、构建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经管类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即涉及宏观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内容,又以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具有内容广、信息量大的特点。经管类课程的教育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决定着该课程的授课质量。构建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是我们稳定、持续地提升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
1.构建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质量管理实践的需求
教学服务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从高校质量管理适用的理论方法看,目前已走出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5年一轮的高校的质量评估使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高校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已使教学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但具体执行环节要素多、部门散、运行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削弱了高校组织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迫切要求以课程为对象,研究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最终达到提升高校组织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2.课程质量管理体系与高校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联系
目前已有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分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分人才种类的质量管理体系两类:(1)全面的质量体系是以高校组织整体为研究对象而建立的,就是对“教育服务”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所形成的过程网络实施控制,通过识别与体系相关的过程,确定过程相互作用并确保过程有效运行和受控,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方法,以实现策划结果和持续改进;(2)分人才种类和层次的质量体系是以产品为对象建立的,就是对某种类人才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为基础的“教育服务”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所形成的过程网络实施控制。
我们拟建立的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上述两种质量体系的具体落脚点,是组织整体和分人才种类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执行系统。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过程原则,为保证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结果,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资源进行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管理子系统。与其他课程质量体系相互并列,支撑着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3.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是多层次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由于经管类本科生课程是硕、博课程的基础。构建的经管类本科生课程质量管理体系能稳定地提升多层次课程质量,在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等方面起到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指为该课程教学服务应具有技术和功能性方面内容建立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体系,是指为实现该课程教学服务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集合。与组织整体质量体系不同,它是保证实现该课程优质教学服务质量而建立的,由任课教师组成的、按课程纵向流程设置的全过程管理的所需资源构成的系统。
二、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以课程为对象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便于进行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措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完备的教学流程、文件和制度,严格的监管措施等是基??;教学质量管理的自动化装备与设施、教师的全员参与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等是必备的资源条件。因此,分析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构成要素,找出教学资源配置、管理上的差距,便于在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
经管类课程教学服务的质量是学校系统向学生提供的一种利益,其服务产品从结果看具有无形性、非储存、提供和支付的同时性、服务对象产品的差异性等特性;从过程看具有技术性、功能性等质量特性。因此,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构成要素从内容分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管理等要素;从教学服务的本质可分为结果质量要素和过程质量要素。
1.经管类课程教学服务结果质量要素分析
经管类课程教学服务结果质量既教学服务的质量标准、环境条件、以及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设备等是否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经管类课程教学服务结果质量表现为课堂教学和网站教学两种载体。课堂教学服务是在一定时期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按计划提供教学服务的综合载体,是适时性的服务;而将该课程教学资源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形成的该课程网站是新颖的表现形式,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虚拟课堂。
目前支撑经管类课程结果质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课程教学内容资料及其管理水平。经管类课程教学内容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库、教材、参考文献等。将课程教学资料在网络教学平台适时上传形成虚拟课堂。
2.经管类课程教学过程服务质量要素分析
教师的仪态仪表、教学态度、教学程序、教学行为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
教师是教学资源中的重要资源,他即参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准备过程,也综合运用其他教学资源完成课堂教学服务过程??吻暗淖急腹?、综合其他资源过程和开课过程中的使用之的过程,构成经管类课程教学过程服务全过程。其中,开课前的准备过程、综合其他资源过程是过程服务质量要素内容。
在教学资源准备过程中,例如教师能力的准备包括:教学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教师队伍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丰富。一方面,积极为中青年教师学习深造、攻读学位、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争取和承担教学研究、校青年基金项目、博士基金项目和纵、横向科研课题;另一方面积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教学观摩的机会和条件,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法活动,研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所承担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论证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差与衔接,正确处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该阶段是保证教学服务结果质量的基础,其质量特性表现为教学资源齐备。
教学资源综合过程,是将教师、教学资料、地点等资源按教学纲要形成拟开课程的教学进度计划表,其质量表现多个教学课程任务,要达到就某一课程看要求各种资源关系明确、比例适当。该阶段是保证服务结果质量的关键环节。
综上所述,课程教学服务结果质量及其教学过程服务质量是互相作用、相互支撑的关系。过程服务两个过程的质量是教学资源使用过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保证。因此,系统地、综合运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其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及时、准确、流畅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三、确定构建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针对目前高校课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系统管理意识不强、过程管理能力薄弱、工作接口缺少明确规定和控制机制等问题。本文在前两节系统地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提出建立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应用其可提升课程教学管理水平,并支承高校组织质量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经管类课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高校提供教育服务的特殊性,都要求认真研究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形成的过程、规律和管理方法,制定解决各种经管类课程建设问题的措施,并持续地进行质量控制。以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创新的同时将课程建设与现代学习方式联系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轻松愉悦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因此,经管类课程课程质量体系建设的原则方法是规范化和制度化、系统综合性、树状网路化。
1.经管类课程教学文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遵循课程建设评价标准,应用PDCA循环方法在逐项分析后,制定该课程质量提升方案。形成经管类课程教学资源的规范化文件和主讲教师培养的制度化文件。既包括教学资源的规范化,又包括主讲教师培养流程制度化。
(1)课经管类课教学资源的规范化。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教材、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经过多次完善,走过了从初级质量向高级的研磨,并在经管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适时公布。
(2)经管类课程主讲教师培养流程制度化。经管类课程教学是多种教学资源质量的综合,其中人力资源是关键因素。凡进入经管类课程建设小组的主讲教师需经过培训。其流程包括:①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②为青年教师指定教学导师;③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具体的培养发展计划;④全面熟悉各教学环节;⑤进行开课前验收试讲;⑥助课;⑦独立开课;⑧质量跟踪,培养提高。
2.经管类课程质量要素的系统化
课程教学服务质量体系是一个把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组织结构、过程和资源等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强调系统性和协调性。其理论核心是质量控制过程。即对形成最终成果的全过程实施过程控制,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纠错、反馈、修正,以保证每一过程质量在严格的监控之下运行。这种管理方式既构建起高校内部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相互联系和沟通的网络式管理模式,又通过对于人才产品质量形成的每个环节质量管理程序和要求的规范,达到合理地配置资源、协调生产关系、实行有效监督、建立反馈和持续改进其质量的目的。
质量体系既是一种理念、原则,又是一种管理方法。我国的大众化人才培养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服务质量体系满足大众化教育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3.经管类课程质量因素之间树状网路化统的观念,找出各功能间的内在关系,摸清该经管类课程的所有功能,并表明该活动对象的最终目的和实现该目的的全部手段,功能系统如图1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构建方法研究,明确了构建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对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的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就建设一优质的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制度等提出了理论方法支持等,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创建是质量管理里理论在教学服务的实践应用,正是高等教育服务的质量管理理论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茂勋.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及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04,2:56~59
高职及大学的少部分学??够だ斫】到逃д饷趴纬?,中职卫生学校目前还处在空白,而中职医学学生临床接触少,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造成以后工作中的极大的障碍,埋下护患沟通不良及不被信任的隐患。
2目前制约护生提高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2.1医学教师对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
目前由于地域以及传统观念影响,医学教师观念更新落后,对医学健康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教学工作仍旧停留在生物医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重视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没有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教学,或者按照书本照本宣科,一带而过。
2.2护生缺乏护理健康教育意识:
因传统观念影响,多数护生认为护士只是打针发药,或者协助医师进行治疗护理,从而忽视了患者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和在新的护理模式中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教育过程中,护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健康评估、护理实施上,将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或者认为是宣传教育可以忽略。而目前中职护理实施整体护理教学,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内容、模式发生更多变化,儿科护士更多的承?;级凹沂舻淖裳呒敖】到逃叩闹匾巧?。患儿家长渴望了解更多健康教育知识,但护生健康教育知识匮乏,从而产生护患不信任?;饩痛偈够ど枰岣呷现潭?,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3护生缺乏相应专业素质:
由于中专护理学生多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学习中,基础知识薄弱。中职护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不能有效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现代护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因而缺乏关心和照顾别人的习惯。作为未来的的护士,很多护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能力。
2.4健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患儿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范围为儿童保健常识及儿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措施、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儿科健康教育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这是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则。由于父母是患儿的看护者,他们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家长的素质也影响整体护理的实施。家长因孩子生病面临心理压力,存在明显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往往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因此,护士要充分了解患儿及患儿家长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主动并详尽的向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3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对策
3.1教师及护生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认识儿科护士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者、实施者、健康教育者,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给学生讲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情景教学、病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完善健康教育的讲解,并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及患儿家长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所以更要要求护生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服务新理念,履行护士的基本职责,并自觉履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3.2提高护生学习健康教育的能动性。
中职护生起点低,基础差,缺乏健康教育意识、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要不断提高护生知识基础和健康教育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护生从认识上、行动上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提高为患儿及患儿家长服务的积极性,能够主动、积极、高效地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每一位患儿和家长。
3.3加强护生表达及沟通能力,学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儿科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治疗、护理的基础,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良好的沟通,而健康教育可以作为护患沟通的切入点和桥梁,积极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恢复健康信念,并能做到遵守医疗程序的行为。由于患儿年龄、性格及家长知识层次等各方面的差异,使患儿及家长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护生交流意识和沟通技巧,包括提问、倾听等语言性沟通技巧和体态、触摸等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讲解。
3.4加强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做好健康教育,先要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学习如何评估患儿,收集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找出患儿及患儿家长真正关心的问题,作为教育的内容。学习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实际情况、认知程度,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随时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动态地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ど敖】到逃?,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素质,另外一方面要鼓励护生广泛学习,自由提问,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便更好地适应医院及社区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3.5学习建立儿科护理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路径是指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上,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评估,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文化等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教师可以运用展示法、讨论法、临床模拟等教会学生讨论制定儿科护理路径,填充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热情。
4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都是市场需求比较大,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大学生们往往最终成为建设工程的主力军,在建设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发挥自己的才华,因此可以说他们的专业能力决定了中国未来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由于近几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的建设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而人们对建设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建设的原材料、工艺、手法等等多个方面都在不断改进,但是安全问题也逐渐随之而来,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让人们痛心疾首,也越来越重视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同时,应当时刻审视社会的要求,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革,让大学生注重安全管理的内容,并掌握具体的行为方式,在建设工程当中将危险防患于未然。目前在高校的安全管理课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应当进行梳理并改进。(1)安全管理的教学没有落实:通过对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很少有高校设立工程安全管理的专门课程,所有的学校都将重点放在的专业的工程课程当中,并将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内容与职业健康等课程进行杂糅,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介绍具体的知识内容的时候,顺便提一下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比如教师在介绍施工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教材中提及到而来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教师会在课堂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简单介绍与施工技术有关的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学生对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接受的比较零散,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系统。(2)实践运用机会少: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课程的认真学习,对基本的建筑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还应当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书面上,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工程安全管理的学习机会是非常少的。一方面,学校的环境比较闭塞,很多学生并没有尝试过自己走出校园,走向工地,锻炼自己,还有的是因为大学生的身份原因,不愿意从基层干起,总觉得自己毕业之后应当不会从事地层劳动而放弃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并不多,和企业的交流比较少,实习的机会非常少,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教学工作?;褂械钠笠刀岳词迪暗拇笱ё乓恢钟Ω兜男奶?,认为大学生也不能成真正的员工,就让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跑腿打杂,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场所都不让大学生进去,以防止出现危险难以交代,很多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的收获。(3)学校与企业的衔接脱节: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和生产规范等方面,一些具体涉及到的机械和设备都是很久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长时间都没有进行更新,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已经被企业所淘汰,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之后,对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完全没有相关的理念,在学校学习的那些知识已经逐渐被企业所淘汰。
2剖析原因
(1)重视性不足:目前高校的关注主要重点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好职位,因此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投入能够收获比较高的就业率,带动学校的发展,但是工程安全管理技能并不能像专业素质一样获得很明显的回报,学??悸堑娇问钡确矫娴脑?,就不会安排工程安全管理的课程,实际上还是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重视不足的原因。(2)认知有限: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的问题不够重视,施工单位比较注重的是完成工作的时间和投入的成本,对于一些安全问题也认识不足,政府的监管力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监督效果并不显著,一些施工单位出现安全事故就隐瞒,政府发现的不够及时,而且不能大力惩处,如此循环往复,各方对工程安全管理的观念都认知不足,导致工程安全管理不能得到重视和实施。(3)师资力量不足: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应当对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背景,然后还要对实践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有自己切身的体验,这样才能在教导学生的过程当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真正让学生们学有所成。
3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进策略
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对我国高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是对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革的几条建议。(1)引起高校的重视:在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中需要开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专业课,首先学校必须对工程安全管理足够重视,看中它在未来的建设工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目前重要地位,然后做好传达工作,让高校中的教师也足够重视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最后在设立专业课的同时,要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在给孩子们讲课的同时,也要注重介绍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之后,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去学习[6]。(2)项目法:运用项目法进行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安全管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能学会团队协作,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3)教学方法多样化:由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困难,很多问题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这也加大的教师教学的难度,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当中,容易分心,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8]。(4)优化师资力量:对于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多提供学习的机会,可以是到国外短期学习,吸收国外的优秀指导意见,还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真正学习到实践知识,不断提高高校中教师的工程安全管理的专业能力,在学校里面逐渐培养出能够教授学生的优秀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对于教师而言,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是成长的契机。
总之,通过对目前高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高校改进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策略,希望能为高校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作者:张哲弘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如何建设新农村,现在的理论探讨有些滞后。首先表现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上,现在的提法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保导噬险飧鎏岱ㄓΩ眉由稀吧己谩币幌?,成为“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蔽胰衔屡┐褰ㄉ枳钪匾氖歉纳婆┮瞪跫捅;づ┐迳肪?,而这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可以作为一个工程。农村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问题是主要的农村环境问题。
其次是基础设施,这牵涉到投资结构的问题,即投资的时空分布。区域内的城市形态聚居形态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投资如果和符合规律的城市形态耦合,则会比较合理。否则,如果是撒胡椒面式的投资,则投资的回报率低,且可能有负作用,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村子位于生态脆弱的山区,如果要修路,投资很高,还可能会破坏生态,如果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可能把居民迁出比较合理。
资金是投向大城市,中小城市,还是小城镇,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肥沃的土地上合理密植,也就是把资金投向大中城市,密植的典型例子是“浦东新区”。资金过于集中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使城乡差别过大。现在投向农村有“矫枉过正”的意思。但笔者认为我国城市化过程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应注意与合理的城市形态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合理形态。
要确定城市的合理形态,首先要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区域的景观结构。根据景观异质性原理,依次确定需要?;さ母氐姆段Вㄅ┮涤玫兀?,生态用地的范围及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由此确定基础设施的走向。工业应适当集中于城镇体系结点上,建设生态工业园。
是不是把“华西村”克隆就能建设好新农村?如果全国大部分村庄学“华西村”模式,必然是一种分散发展工业的模式。这种模式会增加环境保护的难度,增加物流成本,降低土地使用效率??梢韵胂?,污染向农村的扩散会恶化农村生态环境?!盎鞔濉蹦J街皇视糜诠こХ稚⒅卫砟J骄哂芯眯缘那榭觥?/p>
较好的城乡一体发展模式是:在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内,根据自然资源及交通区位等条件,合理布局制造业城市(20~80万人),并将在这些制造业城市工作的产业工人转化为城市市民,给予完全的市民待遇,为他们规划住宅,托幼,中小学,医院等公共设施。由于城市的人均占地低于农村人均占地,这种发展模式比分散式发展要更节约用地。
工业适度集中布局便于组织循环经济链,形成生态工业园,也便于一般污水集中处理。只有一些采用清洁工艺实现零排放的绿色工厂可以分散到乡村。因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转向农村,还要分轻重缓急,不宜平均分配,而应重点投入到有工业化城市化潜力的村镇网络结点上,以及联结这些结点的基础设施通道上,以在未来形成城乡一体的,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这样才能体现城乡统筹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鞔逅淙皇浅晒Φ?,但却不能以简单“克隆”华西村来建设新农村。因为农村建设本质上是区域发展问题,必须从区域的角度考虑土地利用。如确定一个区域内水源?;で?,湿地系统,可淹没区范围,生物多样化?;で?,自然和文化景观?;で舾星?,地质灾害多发区等都需要系统的科学研究,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基础设施走廊的选线提出限制,而在村的水平上是无力作出这样的研究和规划的。在一个区域内(至少是县域内)需要对工业有总体布局,避免遍地开花,而这是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最令人担心的,理想的是以流域为单元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转向农村,怎么转值得深入探讨。正确的方式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乡一体的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据此进行新农村建设。
笔者初步归纳了一下,农村发展的投资领域有:
(一)加强基本农田?;?,防治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完善农业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投资。
(二)地质灾害治理国土整治方面的投资。
(三)农村生态环境?;さ钠渌度?。
(四)道路交通,公共交通
(五)信息通讯网络
(六)农村能源及电力建设
(七)农村饮用水工程
(八)文化景观保护
(九)农村科学教育设施
(十)农村医疗设施
(十一)农村文化设施
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对各乡镇进行了分类,并抽样确定了6个乡镇共18所村小作为调查范围,确定了45周岁以下的全体中青年教师共147名作为调查对象。我们首先统一了标准,调查组成员研究确定各项评分标准,减少评定误差,如实客观地评定每一项测试。第二是展开调查,按自评、问卷、考查、实验操作、面试考察、座谈了解、随堂听课、个案调查的顺序进行调查,然后综合评议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兼教体育的教师现状
1.接受调查的兼教体育的教师为35人,其中中年教师11人,青年教师24人;男教师29人,女教师6人;大专学历12人,中师学历18人,专业合格者5人;小高职称15人,小一职称16人,小二职称4人。他们参加了理论知识测试,平均得分75.2分,达到合格标准的29人,表明多数兼教体育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测试不合格的有6人,他们理论知识不足,甚至讲不清各种技术动作的名称术语,不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大纲,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较难适应岗位要求。
2.能用简洁语言说明动作结构的有27人,能准确示范、动作优美并能用简洁的的语言说明动作的结构、教学步骤、练习过程的有19人,表明村小兼教体育教师基本能利用动作示范这一最直观的启发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虽然他们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动作能较好完成的不多,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自身示范,让学生认识、模仿教师掌握的动作体现较好。
3.全体被调查的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相比,水平结构不一样。中年教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但理论知识欠佳;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
4.韵律舞蹈和民族体育对于中年教师和一部分男教师来说则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在基本动作、基本舞步的测试中,绝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能根据测试者的动作模仿或自我演示,达到合格水平。能自编小律动的有8人,他们懂得一些体育舞蹈的常识,基本能适应当前村小的韵舞和游戏教学的需要。
5.接受调查的教师校际间分布不匀,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领导是否重视体育。重视的学校配备了1名体育课程相对集中的兼教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实际工作中也注重培养和锻炼体育兼职教师;不够重视的学校存在体育课随意安排或分摊现象,评价考核制度也不健全,体育课随意被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6.从座谈情况看,乐意从事体育教学的有32人,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的有30人,说明村小兼教体育的教师对该学科的认识是端正的。在对“如何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能切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9人,不能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思考缺乏深度的有27人,说明村小兼教体育的教师对体育学科的研究还不够,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还不到位。
思考和建议
村小布点多,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重,在担任语文、数学任务的同时还需兼教体育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在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针对各地农村实际,合理调整布局,收缩布点,扩大办学规模,选配体育专职教师,为体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条件。要根据村小教师的不同年龄、不同学科和教学基本功的不同现状,分层次、划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优、一专多能的小学教师队伍,为在村小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
师范学校要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从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加强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丰富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使师范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合格的新师资,在教好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同时,也能教好其他兼教学科,为小学教师队伍输送新的血液。
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调配好各乡镇的教师结构,制订政策和措施,完善教师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在教师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至诚晋升、选拔任用等方面体现对优秀骨干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的倾斜,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教研部门、教育科研机构要努力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活动普及到每所村小、每门学科、每位教师,让教师做中学,用中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操作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
教师进修学校要针对村小教师的现状,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能力上台阶培训,面向农村,在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培养足够数量的、能胜任村小教学工作的教师,一方面要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的全员培训,另一方面要切实把好新师资培训的教学入门关,逐步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
践行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全部工作对本行政区域的发展具有强力影响。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找准人大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把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
(一)人大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上下功夫??蒲Х⒄构矍康骷岢值车牧斓肌⑷嗣竦奔易髦?、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因此,人大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履职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具体要把握好三个关系:把握党委决策与人大决定的关系,坚持党委行使决策权与人大行使决定权的内在统一性,使党委决策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把握围绕党委中心与开展人大工作的关系,根据党委决策意图确定人大的工作方向,根据党委总体部署安排人大的主要任务,做到人大工作与党委工作同心、同向、同步;把握贯彻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意愿的关系,既要始终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确保人大工作的正确方向,又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二)人大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在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人大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着眼经济发展质量、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把人大监督经济运行的切入点,放在优化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结构、优化招商项目上,通过开展调查视察、听取专项报告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城市经济、镇域经济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支持,努力促成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并重、利用外资与直接融资并重、资源利用和资源节约并重、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并重的科学发展新格局。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强对高新技术、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さ裙ぷ鞯募喽剑С终哟蠡繁AΧ?,从严查处违规排放行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人大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上下功夫。民主法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障,也是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务。人大践行科学发展观,要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发挥代表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保证城乡居民选举权的平等;健全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畅通民意诉求和民情反映渠道。要努力发展基层民主,以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抓手,引导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加强对“五五”普法的监督检查,强化对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深化执法责任制,加强平安建设,努力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人大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在创新履职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永恒主题。人大工作要永葆生机活力,就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在履职方式上有所创新。要创新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决定之前重调查、决定过程讲民主、决定内容求实效的决策机制。要创新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方法,认真研究分析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规范统一监督行为、深化细化监督程序、拓展丰富监督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要创新行使人事任免权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任前考法、供职发言、任职宣誓、颁发任命书等程序,实现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的统一;探索实行对被任命干部进行年度工作评议,开展部门负责人向人大代表述职述事活动,实现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的有机统一。
(五)人大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上下功夫。社会和谐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又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听取专项报告、开展调查视察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快捷、高效的社区化服务。要抓住教育教学、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就业再就业、劳动保障等重点问题实施监督,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民生工作的难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要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对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