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走廊研究杂志简介
《藏羌彝走廊研究》自2018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杂志聚焦于中国西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地理区域——藏羌彝走廊,这是一个涵盖了藏族、羌族、彝族以及其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带。杂志致力于探索和传播关于这一地区的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以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对藏羌彝走廊区域内文化的深度理解和跨文化交流。
杂志内容广泛,深入探讨藏羌彝走廊内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如宗教信仰、节庆习俗、传统服饰、建筑风格等,揭示这些文化元素背后的意义及其相互影响。关注藏羌彝走廊中丰富的语言资源和口头文学遗产,研究语言演变规律、方言差异以及口传文学的价值。藏羌彝走廊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也面向广大读者群体,包括文化爱好者、旅游者以及任何对该地区感兴趣的人士。通过发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田野调查报告、书评、访谈等内容,杂志力求成为连接学者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增进社会各界对藏羌彝走廊丰富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藏羌彝走廊研究收录信息
藏羌彝走廊研究杂志荣誉
藏羌彝走廊研究杂志特色
1、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标注于文章参考文献后,书写内容包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或影印件。
2、列出至少5个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放在中文摘要后,英文关键词放在英文摘要后,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
4、文题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等所遵循的原则,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
5、注释放置于文后(尾注)。注释序号用[1],[2],[3]……标识,全文统一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的右上角。
6、请作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文稿内容进行适当修改或提出建议,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申明。
7、配图请统一打包文件夹发送。图片文件名中须标明图片信息,其中作品的信息包括作者名、作品名、材质、尺寸、年代、藏地等。
8、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用带圈数字注于当页页脚;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内容的出处,用带方括号的数字(如[])按顺序编码标明,并与文末编码对应。
9、来稿论文书写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与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10、引言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