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学杂志简介
《中国乡村振兴学》自2022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诞生与发展紧密契合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需求,旨在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全面推动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这门学科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为广大乡村地区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开辟了广阔空间。
杂志融合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它关注乡村发展的多元维度,从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到乡村治理创新等多个层面,全面剖析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通过深入调研和案例分析,该学科致力于揭示乡村发展的内在规律,提炼成功经验,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学术交流与实践分享的平台,它促进了学者、政策制定者及实践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学者们通过理论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和策略,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政策制定者则依据这些研究成果,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而广大乡村的实践者,则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的乡村振兴模式。这种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极大地加速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
中国乡村振兴学收录信息
中国乡村振兴学杂志荣誉
中国乡村振兴学杂志特色
1、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
2、注释序号用[1]、[2]、[3]……标识。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的右上角。
3、凡涉及国内外版权问题,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和有关国际法规执行。本刊刊登的所有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和翻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4、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为了便于检索,一般应选取稿件中的关键性词组,数量要适中,3~8个。
5、题名以不超过20个字为宜。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另外,如果为系列论文、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特定内容。
6、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单位名之前加注相应的数字;作者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7、文章(包括正文、图、表、注释)中出现的英文(包括名词、作者姓名、其他)请翻译成中文,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英文放在括号当中。如果只是在括弧中出现,可以不翻译成中文。
8、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5年公开文献为限,按引用先后顺序排于文末,用小方括号将序号标在引用处右上角处。
9、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金背景。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获得基金项目的文章应注明其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10、文章类型:征稿活动可能接受各类文章形式,如论文、科普文章、科技评论、科技新闻报道、科技趋势分析等。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文章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