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研究辑刊杂志简介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自2014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它旨在为学者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关于语言如何反映、塑造及影响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不仅涵盖了语言学理论方面的探讨,还深入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多样性及其社会意义。目标读者群体广泛,既包括从事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专业学者,也面向对语言与文化交叉领域感兴趣的教师、学生以及其他专业人士。
它不仅是学术界内部知识分享的重要渠道,也为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例如,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语言文化研究辑刊中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问题。特别强调实证研究的重要性,鼓励作者提交基于实际调查或数据分析的研究成果。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也使得理论探讨更加贴近现实世界的应用场景。除了传统的语言学和文化研究外,还鼓励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语言与文化的问题。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收录信息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杂志荣誉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杂志特色
1、中文题名一般不允许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要求有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全称及其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邮政编码等信息。
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位于文尾,按首字的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序,用序号[1]、[2]、[3]、[4]……标示,若只有一个参考文献,则文献前不加序号。
3、中文摘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5个要素,内容尽可能详细,即应写出论文的重要研究背景,主要研究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结果和结论,重点描述研究中的创新内容。
4、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以3-5个为宜,其间均用“;”隔开。
5、来稿字数以10000-12000字为宜,所论重大学术问题的论文篇幅可不受此限。所有来稿均通过在线采编系统以附件形式投递。来稿请务必标明详细的通讯地址(包括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及Email地址。请勿一稿多投,来稿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录用或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6、通信地址须详尽开列所在省(市、区)、城市、街道、门牌号码、邮编(邮寄样刊);身份证号码、联系方法须注明手机号码、QQ邮箱或其他电子邮箱。
7、行文中的注释可使用脚注,注释应是对正文的附加解释或者补充说明,每页连续编号,脚注符号用①②……,如果参考文献中已经有完备信息的,可采用文中简注,注释内容置于()内。
8、请酌情考虑文中图表的取舍,只保留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图表,请务必提供清楚的插图,图形符号及制图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图表紧跟在相应文字段之后,并给出图号、图名。
9、论文视角新颖、观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论证严密,材料翔实可靠;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行文规范。
10、引言:概述与本文立题相关的有关报道及当前存在的问题,重点说明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阐述本文的目的,简述立题调研、文献分析,以及查阅方法、结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