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史学杂志简介
《西部史学》自2017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它致力于成为历史研究领域内的重要交流平台,杂志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前沿性,旨在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并特别关注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同时也不局限于地域限制,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历史议题。杂志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民族史、经济史、历史地理以及史学理论等。这些栏目不仅反映了编辑部对传统历史研究的关注,也体现了对新兴领域的重视,比如跨学科研究专题,结合了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力求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历史问题。
本刊还非常注重国际视野,收录的文章既包括对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深度挖掘,也有对世界其他地区历史文化的比较研究。例如,其世界史研究部分会探讨如美国首次反核污染运动这样的具体案例,为国内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背景知识。除了常规的研究论文外,西部史学还包括读书与思考、学术动态等板块,前者是对新出版的历史著作进行评价,后者则追踪报道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及最新研究趋势。这些特色使得杂志不仅是学者们发表研究成果的地方,也是他们获取最新学术资讯的好去处。
西部史学收录信息
西部史学杂志荣誉
西部史学杂志特色
1、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2、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关键词一般选用3~5个叙词,中英文相一致。
3、文后须列出参考文献条目(序号和文中出现的顺序相对应)。主要责任者如超过3人,可在第三个责任者后加“,等”,否则需列出全部著、译者。
4、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1,1.2;1.1.1,1.1.2……的顺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顺序结构撰写。
5、来稿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需征求作者意见。修改稿逾期不返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
6、正文一级标题采用汉字数字“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二级标题采用汉字数字加括号“(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1、2、3……”形式排序,正文四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①、②、③……”形式排序。
7、引征注释以页下脚注形式连续编排,翻译文章中,译者需要对专有名词进行解释说明,并以【*译注】的方式在脚注中表明;如译者对原文内容进行实质性补充论述或举出相反例证的,应以【*译按】的方式在脚注中表明。
8、文章摘要篇幅以200~300 字为宜。摘要的作用是补充题名的不足,介绍文章主要内容以引导读者阅读全文。摘要一般要求: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素,采用第三人称表述。
9、为检索需要,文章应给3—8个关键词,关键词标引应建立在对全文进行主题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反映文献特征、内容规范的词、词组。
10、稿件必须注明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简介,简介均应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不写),籍贯,(注明省、市或县),职称,主要从事什么研究或工作,E-mail,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