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理论与实践杂志简介
《视听理论与实践》自202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405/G2,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是一份专注于视听媒体领域的学术期刊,旨在探讨视听技术的发展、理论研究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杂志不仅涵盖了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形式,也深入研究新媒体技术如流媒体、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数字音频和视频制作等领域。它为学者、研究人员、行业专家及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每期都会发关于最新视听技术进展的文章,这些文章讨论了从高清到超高清、3D音频技术到沉浸式视频体验等方面的技术突破。通过介绍新技术的应用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将这些创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除了关注技术层面,视听理论与实践也非常重视视听媒介的理论研究。这里会发布关于传播学、叙事结构、受众分析等方面的深度论文,探讨视听内容如何影响观众的情感反应和社会行为模式。定期邀请业内知名人士撰写专栏或进行专访,分享他们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看法和建议。
视听理论与实践收录信息
视听理论与实践杂志荣誉
视听理论与实践历史收录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视听理论与实践杂志特色
1、前言须简要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说明论文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点明主题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结果,应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引言内容应避免与摘要和结论雷同。
2、行文中的注释一律使用脚注,每页连续编号,脚注符号用①②……,其位置在标点符号前(引号除外)文字的右上角。注释应是对正文的附加解释或者补充说明,仅是参考或引用的文献等内容一般不作为注释出现。脚注请用宋体小5号。
3、论文为课题项目者,须在标题末尾处标注*(上标),并与当页末尾*链接,*后写明:本文系某年度某立项单位课题(课题编号:)阶段性成果。
4、参考文献应保持在5条及以上。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为1~3位时应全部列出,多于3位时只写前3位,后面加“,等”即可;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顺序要规范。
5、关键词应反映论文主题、研究对象及所属学科范畴,一般选3~8个。
6、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英译)、作者单位(英译)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7、量和单位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文稿中出现的外文字母的大小写、上下角标、符号和位置高低要有明显区别,请注意正斜体。
8、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作者通讯地址、电话。
9、正文中标题层次格式:一级标题用“一”,居中;二级标题用“(一)”;三级标题用“1”。尽量不要超过三级标题。
10、表要简明,采用三线表,应有表序与表题。图要精选,应有图序与图题。插图要求布局合理,比例适当,大小适中,线条精细均匀,主副线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