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6 16:08: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司法考试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问题化;教学设计;思考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创新首先要强化问题意识,因此设计优良的问题集进行教学是教师必备的技能。当今的课堂上,许多时候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真正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致使教学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得不到很好的实现。如今信息技术成为课堂不可或缺的工具,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问题化教学设计能力非常有必要。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问题化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新的教学形态。迄今为止,教育创新、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主流,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新的契机。
一方面,教育创新首先要强化问题意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的根本出发点正是问题。因此,采用问题化教学理念,通过设计优良的教学引导问题来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创新意识,是教师必备的技能。
另一方面,大量的实践探索表明,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对于教学的积极作用最终体现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基石,将技术有效地整合到课程教学中,促进学习者的高效学习。在这种背景下,将问题化教学的思路与信息技术的支持相融合,其理论价值体现在丰富和完善信息技术支持下问题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其实践价值是借助信息技术,教师采用问题化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情境问题,提升其高级思维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态度的转变。
二、教师问题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问题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对问题化学习的理解与意识程度,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教学内容梳理问题层次的能力,为解决问题提供合适支架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的能力,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能力。
要实现问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首先强化问题意识,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使问题化教学更加深入课堂教学;教师设计时要以解决教学问题、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并通过提供真实的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支架来实现教学效果;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以及教学活动等方面来设计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等学习支持服务。
1.提升教师的问题化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继承良好的传统教育方式之余更要学会摒弃和变革。据此,教师应该提升问题化意识,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中组织知识结构,鼓励学生探究真实的情景问题,促使学生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教师参加问题化专题报告培训和观摩优质问题教学课堂,是提升教师的问题化意识比较好的方式。
2.提升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
教师设计问题化教学时应该熟悉以下内容:①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②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梳理,设计出有层次的问题;③为解决问题提供合适的支架,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④从教师设问过渡到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等。相关培训部门应开展各方面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教学应用,从以上方面提升教师的能力。
3.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的能力
Jonassen(1998)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主要由问题、个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学习共同体和社会情境支持等六要素构成。Oliver & Hannafin(1999)认为,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构成部分:情境、资源、工具和支架。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下,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信息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条件优化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架,优化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效果。
4.提升教师问题化教学评价的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