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5 16:29: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疗市场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燃料乙醇 市场 建议
1.燃料乙醇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
2006年我国着手调整燃料乙醇的发展模式,2007年国务院叫停粮食乙醇项目;鼓励发展以甜高粱茎秆(东北、山东等劣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薯类作物(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及纤维素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燃料乙醇。 在国家发改委的布局下,燃料乙醇的产量呈几何增长。2003年全国的产量只有7万吨,2004年达到20万吨,在扩大试点后的2005年达到75万吨,2006年达到133万吨,2007年达到145万吨,2008年达到165万吨,2009年达到171万吨,2010年燃料乙醇的产量大约175.7万吨。2010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
目前,许多地方计划上非粮燃料乙醇项目,未来几年新、扩建燃料乙醇项目有八个项目,包括中石化海南椰岛项目、中石化江西东乡项目、中粮集团、湖北金龙泉啤酒集团公司与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合股投资、四川宜宾项目、湛江燃料乙醇项目、云南新鑫燃料乙醇项目、浙江舟山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情况见表2。如果以上项目能如期完成,预计2015年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25万吨/年,其中,非粮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61万吨/年。
2.燃料乙醇市场消费需求现状及预测
根据《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要求,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国家在部分省份试点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从2008年4月15日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在全境封闭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我国借鉴国外的经验,选择不改变汽车供油装置,不影响动力性能E10车用乙醇汽油,即国内的乙醇汽油是由燃料乙醇与普通汽油按照体积比1:9的比例调和。2008年我国汽油消耗量约为6500万吨,以10%的比例混配,燃料乙醇需求量超过600万吨,另外,汽油销量每年以6.1%的速度增长。自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以来,燃料乙醇的进出口都很少,可忽略不计,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即为产量。2009年我国燃料乙醇消费量149.3万吨,和需求量600万吨相比,供需缺口达到将近450万吨。据国家规划,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由此可见,燃料乙醇产业在我国市场前景广阔。
3.我国燃料乙醇发展建议
3.1我国燃料乙醇发展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燃料乙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从产业起步到形成,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财税扶持政策;对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产地进行合理规划,支持原料生产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利用低质地,就近开发利用非农田种植能源作物,收集利用农业物秸秆、林地及木材加工剩余物,确保资源稳定供应。
建立有效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标准,制定产品设备可靠性标准、规范及测试程序,加大力度规范市场。对工厂布局要综合考虑原料资源、产地、集散运输、燃料厂附近油品销售市场范围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最经济合理方案。
3.2我国燃料乙醇产量发展规划建议
近期内,以木薯等非粮食淀粉为主生产乙醇,主要通过改进淀粉糖化技术、提高发酵水平,改进乙醇分离工艺;甜高粱是高产能作物,可以作为理想的乙醇生产原料,但因其转化为乙醇的技术需要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后尽快实现商业化生产;加紧研发纤维素乙醇发酵技术,到2015年后开始用农林废弃物类木质纤维素试商业化生产燃料乙醇。
2010年-2015年,700万吨乙醇/年。
原料:薯类为主,甜高粱、菊芋、甜菜以及甘蔗等。
技术:常规淀粉乙醇生产技术、先进固体发酵及改良的液体发酵。
2015年-2020年,200万吨乙醇/年。
原料:秸秆类农林废弃物。
技术:酶水解纤维素的生化转化技术,或气化后化学合成乙醇的热化学转化技术。
理想目标:到2020年达到2500万吨乙醇/年生产能力。
保守目标:到2020年达到1000万吨乙醇/年生产能力。
3.3我国燃料乙醇技术研发动向建议
技术进步在燃料乙醇产业推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改进使美国玉米乙醇、巴西甘蔗乙醇成本基本与汽油价格持平。
3.3.1非粮作物原料生产乙醇技术
目前广西中粮木薯装置成熟醪乙醇浓度已经达到14%,先进的高浓度液化技术和同步糖化浓醪发酵技术可使成熟醪乙醇浓度18%-21%,提高了装置产能,也减少了后续生产的能耗和水耗,是将来木薯乙醇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另外通过发酵和精馏过程中换热网络集成技术和新型塔件技术,对生产工艺能量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3.3.2甜高粱原料生产乙醇技术
一是借鉴巴西成熟的甘蔗乙醇生产工艺-甜高粱茎秆液态发酵;二是固态发酵研究,把重点放在工程放大、生产过程连续性、设备自动化方面。
3.3.3木质纤维素乙醇
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技术难度大,目前世界上还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有酸法和酶法两种工艺,目前酶解纤维素乙醇技术面临三大技术瓶颈:高效生物质预处理技术;低成本纤维素酶的生产技术;高耐受性的代谢C5产乙醇的微生物菌种。
木质纤维预处理技术主流工艺有稀酸蒸汽汽爆工艺和氨法氨爆预处理工艺,两者都取得实质性进展,纤维酶技术,美国杰能科和诺维信两家酶制剂公司大力研究,成果显著。诺维信筛选复配制出新的酶制剂,提高酶系的降解能力,秸秆乙醇用酶的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30。
纤维素乙醇发酵工艺最可行的是联合生物加工工艺,该工艺可将纤维素酶、水解、发酵组合在一步里完成。
由于国内在预处理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据理性估测,中国纤维素乙醇形成规模化生产至少还要3-5年,目前,对于纤维素乙醇应该加大科研力度而非产业化开发力度。
参考文献:
1方法
(1)将568份名老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验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应用其统计功能中的频率表得到名老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用药频率表,选出频率≥10%的中药,共38种;(2)再应用验案分析系统统计功能中的回归与聚类分析,得到聚类结果;(3)将得到的聚类结果复制出来,为文本文档格式,再通过SAS的数据导入将文本文档导入到SAS统计软件中;(4)应用SAS统计软件的varclus过程对用药频率≥10%的38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
2结果
38种中药共分为9类,其中变量最多的为第6类,含有6个变量;变量最少的为第3类,含有2个变量;其余的都含有3~5个变量。具体分类情况见表1。表中R-squaredwithOwnCluster表示该变量与所在类的类分量之间相关系数的平方,R-squaredwithNextClosest表示该变量与具有第二相关的另一类分量的相关系数的平方,1-R2比率=(1-R-squaredwithOwnCluster)/(1-R-squaredwithNextClosest)。
3讨论
varclus聚类分析是根据观察指标所表现的数量特征、相似程度的大小加以归类,而分析结果要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符合实际。本研究中,用药频率≥10%的38种中药通过varclus聚类分析,可分为9类。第1类包含5种中药,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人参补气生津,安神益智;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名老中医多将此组合应用于气阴两虚且以心慌胸闷、气短乏力、便干主要临床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第2类包含5种中药,其中远志R-squaredwithOwnCluster值偏小,1-R2比率值偏大,结合用药实际,予以舍弃;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炒枣仁养心安神;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名老中医多将此组合应用于热扰心神且以心慌胸闷、心烦少寐、口干咽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第3类包含2种中药,生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生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名老中医多将此组合应用于肝阳上亢且以心烦易惊、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多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第4类包含3种中药,其中白芍R-squaredwithOwnCluster值偏小,1-R2比率值偏大,结合用药实际,予以舍弃;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宁心安神,名老中医多将此组合应用于肺胃阴虚且以心慌汗出、心烦不眠、咽干口渴、干咳、大便燥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第5类包含5种中药,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清肺化痰;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名老中医常将此组合应用于水湿内停且以心悸、水肿、憋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第6类包含6种中药,其中桂枝、当归R-squaredwithOwnCluster值均偏小,1-R2比率值偏大,结合用药实际,予以舍弃;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党参益气,生津,养血;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名老中医常将此组合应用于气虚血瘀热毒且以心慌、发热、烦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第7类包含3种中药,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健脾止呕;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名老中医常将此组合应用于痰湿阻滞且以胸膈满闷、咳嗽痰多、头晕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第8类包含4种中药,其中黄芩R-squaredwithOwnCluster值偏小,1-R2比率值偏大,结合用药实际,予以舍弃;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丹参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名老中医常将此组合应用于血热瘀滞且以心胸刺痛、心神不宁、唇舌紫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第9类包含5种中药,川芎活血行气,祛瘀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枳壳破气,行痰,消积;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名老中医常将此组合应用于气滞血瘀且以胸闷不舒、或有刺痛、暖气频作、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具体情况见表2。
4结论
【关键词】 “蚁族”;医疗保险;影响因素。
“蚁族”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 ,代表那些聚居于城中、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人群[1]。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转型等一系列变化,“蚁族”的规模正日益扩大,据报道,全国“蚁族”大约在一百万左右,且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2]“蚁族”因其年轻化、学历高、收入低,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蚁族”成员多从事不稳定工作,大多数没有“五险一金”,其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险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就目前各项对“蚁族”的调查来看,还没有专门针对“蚁族”医疗保险发面的数据和文献。本项目旨在调查长沙市“蚁族” 医疗保险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参加医疗保险的因素,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完善长沙市医疗保险政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先在长沙市内整群抽取4 个调研地点 :天马大学城(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汽车南站(洞井铺小区)、四方坪和望月湖小区,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访问对象进行调研活动。本项目共发放问卷570 份,有效问卷为 553 份,有效率为 97.0%,其中满足“蚁族”划分标准的被调查者 373 人,研究对象划分标准如下:⑴高校毕业生(毕业 5 年以内);⑵群体年龄段在15-30 岁之间; ⑶月均收入 2000 元以下(2010 年长沙市月平均工资为 2013.8)。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与多位专家反复推敲,选取望月湖小区作为预调查地点(60 份问卷), 结合预调查的结果和受访者的意见制定自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访谈了解“蚁族”对自身健康及医疗保险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研究内容包括:⑴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籍贯、户口所在地、职业、月收入、学历、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毕业学校所在地、是否打算长留长沙、解决住房途径等;⑵医疗保险状况:每月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周围卫生及治安情况、所在单位是否组织员工购买医保、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医保服务工作是否满意、是否参加了医疗保险、目前参保类型、参保途径、是否关系医保政策、国家是否应该加大医保宣传力度以及如何加大等。
1.3 资料处理。
应用Epidata 双核双录法建立数据库, 将查对象的所有资料导入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单因素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若无特殊说明 α=0.05,所有 P 值均为双侧概率。
2 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
本次调研中满足“蚁族”划分标准的被调查者共373 人,其中男性 128 人,女性 245 人,男女性别比为0.52:1;被调查者年龄在 15~30 岁之间 ,其中“21~25”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 76.4%;被调查者籍贯为长沙的占24.4%, 湖南省 (除长沙) 的人数占63.8%,省外的只有 11.7%;长沙市“蚁族”主要从事销售(23.5%)、技术人员(18.6%)、文员(9.5%)、自由职业(9.2%)、广告制作(3.2%)和餐饮服务(2.7%)等非固定工作;其平均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1500 元”和“1500~2000 元”,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 34.3%和39.2%;被调查者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9.4%和 37.8%,其中 ,毕业于长沙本地院校的占50.8% , 选择会继续留在长沙的占35.9%。
2.2 单因素分析。
长沙市“蚁族”的参保率为 57.9%,对不同性别、年龄、籍贯、职业、月收入、学历、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对医保的关注度、单位是否购买医疗保险等11 个可能影响因素的参保情况进行 检验,结果见表 1 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性别、年龄、学历、母亲学历、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关注长沙的医保政策、单位是否组织员工购买保险等7 个因素对参保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7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入保情况Y(入保=1,没入保=0)作为因变量,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引入变量水准为=0.05,剔除变量水准 =0.10,采用向前似然法筛选自变量,结果见表 2,表 3。 结果表明,性别、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关注城镇的医保政策、单位是否组织员工购买保险4 个因素对参保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性别为男性、每月医疗费用支出越多、 对城镇医保政策关注程度越大、单位组织员工购买医疗保险者更容易参加医保。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蚁族”参保率仅57.9%,与欧阳静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 。 “蚁族”中男性参保率高于女性, 其原因可能是男性和女性在从事的职业、工作时间以及经济负担方面都显示出不同的特征[3],男性可能会选择劳动强度相对更大的的职业,也就可能面临更多意外伤害的危险,其参保率也就会更高。 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越高的“蚁族”参保率越高,这一结果客观反映了“蚁族”这一群体对医疗服务需求越大者,更愿意参加医疗保险以帮助他们弥补医疗花费,减轻经济负担。同时,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越高的人群健康风险意识也普遍高于其他人群。 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和新闻的关注越多,参保率越高。 医疗保险相当于一项长期的投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贵这一问题,越是关注医保政策和新闻,就越了解医保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参保率也就越高。 单位有主动组织员工购买医疗保险的群体入保率明显高单位没有主动组织员工购买医疗保险的群体。 因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长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2000 年 3 月 6 日长政发[2000]3 号)》[5]规定,加大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让人人树立基本医疗保障的意识单位组织员工参保,一方面可以提高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让员工树立基本医疗保障的意识,维护了员工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司的利益。长沙市“蚁族”参保率仅 57.9%,普遍偏低。性别、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关注城镇的医保政策、单位是否组织员工购买保险 4 个因素对长沙市“蚁族”参保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长沙市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并督促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主动组织员工购买医疗保险,加强落实长沙市医保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1]国际劳工组织.2010 年全球就业趋势[M].2010.
[2]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安琳,高燕秋,郭春晖。北京 、青岛两市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11(26):6-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笔者自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对11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的55例作对比观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10例中,男70例,女4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7岁,平均38岁;胃幽门螺杆菌(Hp)阳性81例,阴性29例。对照组55例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平均36岁; Hp阳性39例,Hp阴性16例。两组年龄、性别、Hp感染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有规律性上腹部疼痛病史;②食欲下降,腹胀吐酸,背胀,伴灼热不适,嗳气消瘦,体倦乏力;③不同程度的便血与黑便;同时胃镜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奥美拉唑20 mg,2次/d;丽珠得乐冲剂10 g冲服,3次/d;有Hp感染者三联七日疗法杀Hp。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① 脾胃虚寒:以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寒痛剧,饥时痛甚,得食痛减,四肢不温,胃纳减少,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口淡不渴,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为主症。治以健脾温中、理气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党参30 g,白术15 g,茯苓15 g,炙甘草6 g,黄芪15 g,肉桂8 g,陈皮10 g,木香6 g,砂仁10 g,乌贼30 g,神曲15 g,田七粉6 g(冲服)。水煎服,1剂/d;② 肝胃不和:多由肝气郁滞诱发,以胃脘呈走窜性胀痛,痛连两胁,嗳气则舒,呃逆吞酸,善太息,口干口苦,性急易怒,时觉眩晕,胸闷纳呆,舌质淡,苔薄黄,脉弦为主症。治宜疏肝理气和胃,缓急止痛,方用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党参20 g,白术12 g,茯苓15 g,甘草6 g,陈皮8 g,法半夏10 g,川莲12 g,吴茱萸12 g,青皮10 g,神曲15 g,乌贼30 g,元胡15 g。水煎服,1剂/d;③瘀血阻滞,久痛人络:以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纳后痛增,夜间痛甚,或有呕血,便黑如墨,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象弦涩或沉涩为主症。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味。方用一贯煎加减:玉竹15 g,麦冬15 g,党参20 g,白术10 g,玄参20 g,甘草6 g,茯苓15 g,蒲公英20 g。元胡15 g,田七粉6 g(冲服),乌贼骨30 g。水煎服,1剂/d;④ 胃阴虚:以胃脘灼热隐痛,夜间加重,口干咽燥,心烦不适,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宜滋阴养胃理气,方用黄土汤合独参汤加减:人参15 g,甘草10 g,熟地20 g,炒白术15 g,阿胶15 g(烊化),黄芩炭15 g,灶心黄土20 g,田七粉10 g(冲服),白及粉10 g(冲服),川贝10 g,元胡15 g。水煎服,1剂/d。
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胃镜及钡餐检查溃疡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肠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溃疡基本消失,尚有黏膜红斑、充血等情况;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上腹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胃肠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仍有炎症改变;无效: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无改善。
3.2 治疗效果 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4 讨论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酸性胃液、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以及Hp感染有密切关系,所以又称消化性溃疡[1]。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作用强,持续时间可达24 h。丽珠得乐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且有杀Hp作用[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一般病程较长,发作频繁。中医认为其病症主要在脾胃,但与其它脏腑关系密切。其病机为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脉络失和,气血瘀滞,故致本病;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气不降,气机阻滞,亦发本病。故其关键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脉络失和。因此,在辨证治疗时,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临床上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热、血瘀四型,各种证候错杂,缠绵难愈。中医总的治疗原则为益气健脾、疏肝和胃、清热活血、理气止痛。其中益气健脾和胃、制酸止痛、活血化瘀生新之品始终贯穿各个证型之中。肝胃不和型以六君子丸益气健脾,合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元胡、青皮、神曲加强理气消食止痛,乌贼收敛制酸,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脾胃虚寒型以香砂六君子丸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黄芪建中汤温补脾胃,田七粉、川贝、川连、乌贼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制酸消炎止痛,全方寒热并用,起到温补脾胃消炎化瘀止痛之功效。胃热型以气阴两虚多见,一贯煎以滋胃养阴,沙参改用党参加强健脾补气,田七粉、蒲公英、元胡、乌贼合用可加强清热、化瘀、制酸止痛之功效。血瘀型临床多见,黄土汤加人参大补元气,温阳健脾养血止痛,加田七粉、白及粉、川贝、元胡可加强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之效[3]。临床上不论中医辨证属于何种证型,只要纤维胃镜检查有Hp阳性,均可选用蒲公英、黄连、大黄等药,以加大对胃幽门弯曲菌的治疗作用。另外西药治疗的疗程亦不能太短,特别是HP阳性者,一般不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优势互补,标本兼顾,相得益彰,复发率低,比单用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郑芝田,黄萃庭,王志均,等.胃肠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12-313,318-323.
与典型的商业领域不同,在美国医疗领域判定行为主体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力量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这与美国复杂多变的医疗支付体系和医疗政策有关。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是通过医疗保险来支付医疗费用的,根据美国统计署2002年的调查显示,85%的美国人都享受了不同程度的医疗保险。总的看来,支付医疗费用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1.政府资助的计划。这种计划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MEDICARE,另一种是MEDICAID,前者的受益对象是年老和残疾的美国人,后者的受益对象是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孩子和孕妇以及低收入的成年人。
2.雇主提供的保险。雇主通过各种途径向其雇员和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险,这些途径既包括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的保险,也包括雇主自助的计划,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如果雇主选择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保险,那么雇主将会代表雇员与保险公司进行谈判以获取最佳的投保条件。
3.个人的保险。在1999年,大约有一千六百万达到工作年龄的成年人和孩子(这部分人占了65岁以下人口的7%)是通过自己投保来支付医疗费用的。当然,这部分人口比例较低,因为雇主提供保险是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而且自己投保费率也较高。
4.没有参加保险的。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完全依靠自己来支付医疗费用,据统计,大约有15%,也就是四千四百万美国人在某个阶段没有参加医疗保险计划。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感觉到美国医疗领域的支付关系比较复杂,与传统商业领域简单的买方(产品或服务需求方)—卖方(产品或服务供给方)两者关系相比,医疗领域的关系用较为简单的模式可以划分为买方(医疗服务需求方)—支付方—卖方(医疗服务供给方)三者的关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支付方的私人保险机构和政府计划对于患者或雇主而言是卖方,但对于医院或医生而言则是买方。
一、医疗服务需求方的联盟
医疗服务需求方的联盟包括为其员工购买保险的雇主,当然也包括个人或小业主,他们通过参加医疗计划获得他们需要的服务。如果这种联盟是作为政府的一部分,那么可能获得反垄断法的豁免,这种豁免主要是通过法律明示的方式或采取州行为豁免的原则获得的。
作为买方的联合体,他们通常都集中了买方的所有功能,如协调各成员的行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买方的谈判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卖方降低价格。无论对于买方还是卖方来说,这种联盟的存在都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因为它可以集体收取买方的资金,同时它还是买方集体的经纪人,可以集中地与医疗计划和个体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谈判协商。另外,该联盟也可以向它的成员各种医疗计划的优惠信息,便于成员就各个医疗计划进行比较,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计划。由于联盟代表了买方的集体利益,因此还可以承担监控医疗计划的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符合预期的责任,这一点是单个购买者无法有效做到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买方联盟的存在对于消费者也就是患者而言是有利的,因此,一般不会太受到反垄断法的关注。但是,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里面,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可能或多或少的触犯到反垄断法,因此并不是说只要代表消费者就可以绝对地得到反垄断法的豁免。
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是存在单一个联盟好呢,还是存在多个联盟对消费者更有利,或者是部分购买者加入联盟,而部分购买者游离在联盟之外才能使到联盟更加有效率地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实际上这是反垄断法关心的问题,因为从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来看,其执法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更好地提高消费者的福利。理论上说,单一联盟的存在对消费者更有利,因为,只有存在一个联盟,这个联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代表消费者,才不会由于存在另一联盟的竞争而削弱买方的谈判力量。 另外一个原因是单一联盟不会造成消费者选择上的混乱,因为在多联盟存在的条件下,消费者不但要选择医疗计划,还要选择联盟,这比单单选择医疗计划要困难复杂的多。
当然,这种单一联盟的存在也是有明显弊端的,主要在于联盟强大的买方力量。这种谈判力量可能会迫使卖方在价格上作出让步,但是却可能以牺牲一定的服务质量和减少服务项目为代价的。如果这种联盟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盈利,那么也可能会逐渐变得官僚,而失去为消费者争取最有利条件的工作动力。这时如果存在部分联盟外的单个购买者,联盟为了吸引这部分人的加入,就会更加有效率地工作。
如果存在两个或多个由购买者组成的联盟,那么这些联盟联合起来限制支付的价格,集体对付特定的医疗服务供给者,迫使消费者接受较高的费率,或者划分地理范围,这些都属于反垄断法规定的典型的自身违法行为,毫无疑问也是要受到反垄断法的惩罚。
二、支付方形成的市场力量
保险机构在美国医疗支付体系中处于中介的作用,一方面向患者出售医疗保险计划和产品,另一方面又向医院和医生支付各种有关的费用。因此,保险机构的行为既可能造成垄断(monopoly),也可能造成买主垄断(monopsony)。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消化二科,广东省茂 525000
[摘要]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及甘草酸二胺等综合性护肝、保肝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BiL、ALT及AST的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同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及AST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50±1.51)分、(6.08±0.9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31±1.68)分、(4.19±1.04)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关键词 ] 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015-02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tec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ZHONG Xiongli ZHOU Chunxian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Guangdong Maoming People’s Hospital, Maoming, Guangdong Province, 5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tec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Methods 90 case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April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educed glutathione,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and 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liver protection treatment. 4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ntecavir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6 months. The changes of hepatic function indexes, Child-Pugh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values of TBiL, ALT and AST of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in the values of TBiL, ALT and A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r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in improvement degree of TBiL, ALT and AST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Child-Pugh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50±1.51) points,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31±1.68) points, after treatment, the Child-Pugh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08±0.91) points,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19±1.04) points, the Child-Pugh score of both groups wa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y comparison, P<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entecavir given to the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s good with high safety, which is deserved to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ntecavir; Hepatitis B cirrhosis; Decompensation; Clinical efficacy
[作者简介] 钟雄利(1978.6-),男,广东茂名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的弥漫性肝脏损害。我国导致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为乙型肝炎,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1-2]。临床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缓乙肝患者疾病进展。目前,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评价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符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符合以下要求:①PCR检测显示HBeAg炎性患者HBV DNA每毫升≥105拷贝,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每毫升≥104拷贝;②ALT达正常值上限的1.5~10倍;③肝硬化处于失代偿期;④未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⑤排除其他类型肝炎;⑥无明显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排除标准:①伴消化道出血、II度以上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及重度黄疸;②合并其他类型肝炎重叠感染;③Child-pugh评分A级和B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5~61岁,平均(47.2±3.8)岁,病程1~9年,平均(5.0±1.3)年;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5~62岁,平均(47.8±3.0)岁,病程1~8年,平均(5.0±1.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肝、护肝综合治疗,包括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白蛋白、新鲜血浆,并同时行利尿、止血、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100019)口服,0.5mg/d,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BiL、ALT及AST的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同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及AST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50±1.51)分、(6.08±0.9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31±1.68)分、(4.19±1.04)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少数出现乳酸酸中毒,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的弥漫性肝脏损害。我国导致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为乙型肝炎,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3-4]。乙型肝炎主要由于HBV感染人体后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坏死,可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乙肝预后较好,成年人患病后多数可自愈,而慢性乙肝久治不愈逐渐发展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5-6]。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延缓乙肝病程进展,延长患者寿命。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类,前者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而后者包括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7-8]。干扰素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不良反应多,安全性差,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起效慢,作用延缓,疗效欠佳[9-11]。恩替卡韦是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是一种环戊酰鸟苷类似物,它可取代三磷酸脱氧鸟苷嘌呤核苷与HBV逆转录酶活性位点结合,具有起效快、变异率低等特点,可有效抑制HBV DNA多聚酶,阻止病毒核苷酸合成,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12-13]。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BiL、ALT及AST的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同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及AST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50±1.51)分、(6.08±0.9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31±1.68)分、(4.19±1.04)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参考文献]
[1] 张勤俭,张建,李燕,等.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60-62.
[2] 董艳玲.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197-198.
[3] 杨阳,戚合德,韩丽红.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2 年随访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789-1790.
[4] 姚钦江, 马卫国. 替比夫定治疗高 ALT 水平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27(6):615.
[5] 路秀萍. 恩替卡韦治疗 68 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3(6):64-65.
[6] 冯继红.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与哲学: 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32(4):29-30.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88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48周治疗,治疗组(103例)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及Child-Pugh改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8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天晴甘平 乙肝 肝硬化失代偿期 疗效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entecavir combined with gan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103 cases of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fter hepatitis B
Zhang Ying
The Health Career Academy of Tieling,Liaoning 112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entecavir combined with gan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103 cases of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fter hepatitis B.Methods:191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tic after hepatitis B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103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88 case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ir clinical datas.Results:After 48 weeks of treatment,The 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BIL)total bilirubin and the Child-Pugh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103 cases)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8 case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ntecavir;TianQing GanPing;Hepatitis B;Decompensated cirrhosis;Curative effect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均有着较为严重的流行趋势。由于乙型肝炎的较高发病率,有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往往发展到肝硬化,继而进入失代偿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一种慢性形成的病程,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长期复制,对肝脏产生持续性的损害所致,一般患者疾病发展到这种程度,会发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治疗十分困难,预后不佳。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除了最为基本的对症支持以外,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它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恩替卡韦(ETV)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也是目前药效最强的药物[1]。为了研究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治疗该类疾病的效果,笔者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1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治疗和常规的保肝治疗两种治疗手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1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于2010年12月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8例,男52例,女36例;年龄33~71岁,平均(51.5±6.5)岁;病程5~12年,平均(5.5±3.5)年;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10例、B级43例、C级35例。治疗组103例,男72例,女31例;年龄31~69岁,平均(49.5±8.6)岁;病程3~11年,平均(5.8±3.7)年;根据Child-Pugh分级分A级11例、B级51例、C级4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本研究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静滴白蛋白、门冬氨酸钾镁、丹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24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贺普丁,0.1g/次,1次/日。治疗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0.5mg/次,1次/日;加用天晴甘平,0.15g/次。3次/日;连续治疗48周后对两组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
检测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查甲胎蛋白(AFP)、Child-Pugh改良评分、HBV-DNA定量、肝脏超声、乙肝六项、PTA、电解质及肝功能。每3个月进行1次HBV-DNA定量、AFP、乙肝六项相关指标的检查;每6个月进行1次肝脏超声、PTA、肝功能相关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检查。治疗期间密切注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对于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这些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经过48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96,P
两组治疗前后的Child-Pugh改良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无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治疗组的Child-Pugh改良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ChildPugh改良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04,P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48周末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出现病毒学突破,死亡2例,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在治疗48周末出现5例血清淀粉酶升高,10例病毒学突破,死亡5例,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肝性脑病,无肝癌并发。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毒学突破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乙型肝炎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然后病毒在人体中发生复制,长期的病毒活动对肝脏细胞会产生严重的损害,引起肝细胞坏死、炎症及纤维化等,从而导致疾病。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按感染的病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3]。对于成年人,如果感染了急性乙型肝炎,则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达到自愈的效果,但是如果感染的是慢性乙型肝炎,则通常治疗不能够彻底,病情缓慢进展,久而久之,就会发展至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导致疾病发展到这种程度的主要原因是在乙肝病毒的作用下,患者的肝细胞发生反复炎性坏死所致。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他们血清中HBV-DNA水平的不断升高是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4]。对于病情发展至终末期肝硬化的患者,进行传统的抗病毒治疗往往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但是进行恰当的抗病毒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增加患者肝脏的功能,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必须进行肝移植的几率。干扰素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药物,它对于治疗乙肝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于疾病发展到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所以,对于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最为常用和有效的药物则是核苷酸类似物[5]。
恩替卡韦(ETV)在肝细胞内抑制HBV-DNA聚合酶的活性形式。它是一种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最早用于治疗疱疹病毒。三磷酸恩替卡韦的作用靶点在HBV-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主要抑制HBV多聚酶的启动、前基因组mRNA逆转录负链的形成及HBV-DNA正链的合成,达到抑制HBV复制的作用。ETV对HBV的抑制作用强,所需药物浓度很低,且不容易耐药,有研究表明,其3年耐药率1.7%[6~8]。
天晴甘平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它是甘草酸二铵与磷脂酰胆碱形成的脂质复合物,所以它的生物利用度有着比较明显的提升。甘草酸二铵是一种亲脂性的物质,它能够较为容易地和体内的受体蛋白等结合,从而有效地抑制前列环素E2等炎性介质的合成及释放,它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水肿和坏死,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9,10]。
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的ALT、TBIL、AST以及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用于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结果显示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发挥作用十分迅速,安全性良好,不易产生病毒学突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长江,徐伟松,刘玉峰,等.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858-2860.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
3 里惠.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159-160.
4 吴国春.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3年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2010,36(15):1835-1836.
5 杨阳,戚合德,韩丽红.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2年随访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789-1790.
6 Colonno RJ,Rose RE,Pokomowski K,et al.Assessment at three-years shows high barrier to resistance is maintained in entecavir treated nucleoside naive patients while resistance emergence increases over time in lamivudine refractory patients[J].J Hepatol,2006,44(4):229-230.
7 赵攀,钟彦伟,徐东平.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BV逆转录酶区单独A181位点突变的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3):289-291.
8 Daniel J,Ronald E,Carl J,et al.Long-term monitoring shows hepatitis B virus resistance to entecavir in nucleoside-naive patients is rare through 5 years of therapy[J].Hepatology,2009,49(5):1503-1514.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干预措施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社会资源消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产生的负担不断增加。为有效识别、预防并控制此类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我们对辖区内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能分类脑卒中)病例每月收集一次,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病率不低于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通化市东昌区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上报的共1485例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能分类脑卒中)病例进行登记分析。
1.2 研究方法 ①填写统一格式的心脑血管疾病报告卡,报告卡内容包括病种、病例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居住地、职业等一般信息和疾病名称、确诊日期、诊断单位、诊断医师、诊断依据等相关信息。②认真查询并准确记录报告卡内容。2 诊断依据
疾病诊断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进行。报告病种为冠心病:①急性心肌梗塞;②典型心绞痛;③心律失常、心力衰竭;④心脏性猝死。脑卒中: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脑梗塞;③脑出血;④蛛网膜下腔出血;⑤未能分类脑卒中。3 数据分析
表1 2011年通化市东昌区心脑血管疾病男女发病情况表
单位名称 冠心病 脑卒中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光华 19 12 31 20 17 37
金斗 11 6 17 19 16 35
英额布 21 10 31 22 15 37
三棵榆树 25 16 41 23 19 42
东来 9 4 13 17 15 32
石湖 6 3 9 15 11 26
都岭 22 11 33 20 16 36
大泉 27 19 46 21 17 38
兴林 15 9 24 17 18 35
干沟 13 11 24 15 15 30
果松 27 21 48 28 17 45
大川 17 15 32 19 15 34
社区服务中心 20 32 52 89 42 131
大安 17 8 25 21 13 34
二密 22 15 37 19 20 39
七道沟 7 5 12 19 16 35
四棚 20 14 34 19 21 40
马当 8 6 14 17 14 31
富江 16 10 26 21 17 38
葫芦套 4 2 6 9 4 13
江甸子 25 16 41 32 19 51
总计 401 285 646 482 357 839
表2 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患病人数情况表
单位名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岁以上 合计
光华 0 1 3 10 10 14 20 7 3 68
金斗 0 1 2 8 8 16 10 5 2 52
英额布 0 0 5 6 13 24 14 5 1 68
三棵榆树 0 1 3 5 6 25 22 14 7 83
东来 0 0 2 3 5 15 13 4 3 45
石湖 0 0 1 2 8 12 10 2 0 35
都岭 0 0 1 4 9 25 20 7 3 69
大泉 0 0 2 11 16 30 17 6 2 84
兴林 0 0 1 8 10 17 13 7 3 59
干沟 0 0 2 6 8 16 14 6 2 54
果松 0 0 1 6 9 23 24 23 7 93
大川 0 0 0 7 10 16 17 12 4 66
社区服务中心 0 3 4 18 42 50 61 35 20 233
大安 0 0 0 0 14 23 20 2 0 59
二密 0 0 2 8 10 20 20 13 3 76
七道沟 0 0 0 5 2 10 12 15 3 47
四棚 0 0 0 4 10 15 20 15 10 74
马当 0 0 0 0 8 8 15 10 5 46
富江 0 0 0 4 10 14 20 15 1 64
葫芦套 0 0 0 0 1 6 8 4 0 19
江甸子 0 0 0 2 19 23 20 20 8 92
合计 0 6 29 117 228 402 390 227 86 1485
表3 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不同地区、不同性别死亡人数及死亡率情况表
单位名称 冠心病 脑猝中
男 女 男 女
合计死亡率
(1/10万)
光华 4 5 8 2 19 7.8
金斗 3 1 5 1 10 4.1
英额布 2 4 8 2 16 6.5
三棵榆树 3 3 14 4 20 8.2
东来 4 2 2 1 9 3.7
石湖 2 3 2 1 8 3.3
都岭 3 6 4 3 16 6.5
大泉 2 0 12 6 20 8.2
兴林 3 2 7 5 17 6.9
干沟 1 0 2 0 3 1.2
果松 5 2 7 3 17 6.9
大川 2 0 4 3 9 3.7
社区服务中心 4 2 22 10 38 15.5
大安 5 2 8 2 17 6.9
二密 3 4 8 2 17 6.9
七道沟 2 4 4 1 11 4.5
四棚 3 9 10 3 25 10.2
马当 2 0 2 0 4 1.6
富江 2 1 7 3 13 5.3
葫芦套 3 2 2 0 7 2.9
江甸子 4 1 18 6 29 11.8
总计 62 53 156 58 325 132.6
4 结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