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3 16:21: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智慧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将不再是技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简单辅助应用,而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深入课堂教学中去。“教―学―评一致性”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探索,其实践层面的开展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W、学习和评价环境。通过探究“教―学―评一致性”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开展现状和对其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智慧教育理念分析与运用,形成真正适合于学校实施的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学―评一致性;智慧校园;智慧评价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与实施,学生在课程和教师的引领下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是广大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在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智慧教育。传统的数字教育是把技术作为工具与教育教学进行应用融合,而智慧教育是用技术营造环境与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融合创新。因此,如何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将我们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与教学同智慧教育环境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
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已有20年时间,把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已有十余年时间。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新境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旨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创造具有感知、适配、关爱、公平、和谐特征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卓越型智慧型人才。杨现民教授等人将智慧教育环境分为两类,分别包括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智慧城区。本文探讨的智慧教育及智慧教育环境指的是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及相关环境建设。
智慧教育在学校的实施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智慧校园作为智慧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物联网与环境感知、移动互联与移动应用、基于云平台的教育资源整合与组织、社交网络与学习协作、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智慧课堂与未来教室六大技术载体,每种技术载体又有不同的智能技术工具支持,如云平台下的同步备课、网络评估、知识图谱分析,智慧教室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过程记录、实时交互评价等。基于以上分析,智慧校园在应用层面上主要有以下四类功能:
1.教学者视角的智慧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渗透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或者某一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展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思考新技术形势下如何将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们与我们传统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深度的融合创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智慧教学下,教师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在共同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支持下的教师―教师共同体、教师―学生共同体和学生―学生共同体中的一员。在共同体下,教师可以通过检测、讨论、问卷和查阅学习记录对学生进行预评估,充分了解学情,也可以与共同体内其他教师实现同步教研和同步备课,改“游击战”“独立作战”为“协同作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通过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课后教师通过实时检测和课堂学习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制定下节课的教学策略和进度。
2.学习者视角的智慧学习
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智慧教育下的智慧学习将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并最终促进学习者智慧的提升。
祝智庭教授认为,实施智慧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应该具有记录学习历史数据、感知学习情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和学习服务、拥有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智慧性学习活动设计、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等特征。基于此,本文认为,智慧学习将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记录、评价和反馈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为所有的学习记录和学习资源都是开放的,教师作为辅导者的身份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和答疑解惑,所以学习者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根据学习记录(如课堂录像中的自我表现、教师笔记、学生笔记、课堂实时评价结果等)的自我学习,还可以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体下的智慧评价
没有评价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教与学的提高和进步。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把尺子,没有依据目标进行评价的教与学是盲目的。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而是“师―生”共同体下的评价,评价工具更加多样,评价的维度更加全面。以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学生进行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经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个性化地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和交流讨论;课堂中可以结合大数据收集、电子书包、网络学习平台等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与反馈,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目前在班级中所处的水平,进而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测验、论坛交流、教学录像回放等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并为下节课学习做相应的调整和准备。
总之,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真正实现从单一走向全面,从结果走向过程,是依靠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新型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与掌握是教师课前备课的核心工作。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云平台,利用同步备课、集体备课、网上教研、电子教材、精准导学等,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由独立“作战”转为协同“作战”,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分享以及精准合适的教学资源不仅保证了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教师在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本身也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利用网上作业、学习行为分析、知识图谱、学习成绩记录等,教师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学情,进而把握教学重难点,实现课堂上的有的放矢。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向学生推送预习通知,具体应该包括课程内容预习建议、学习目标以及学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将会学什么,将会达到什么程度,将会怎么学。学生通过平台预习,并可以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课前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课中:基于智慧教室的精准教学和高效学习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中,课堂上对学生和教师行为信息及时地观察、记录、分析和反馈是确保教学和学习始终围绕目标进行的重要措施。智慧教育下,以智慧教室为依托,利用电子书包、云录播、答题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对学生学习行为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确保课堂的高效与目标的达成,学生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反馈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课堂测试成绩、教师建议等,以此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进度和方式等做出适当调整。总之,智慧教室下,教师和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及时调整全部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精确调整,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丰富的经验和个别指导。
3.课后: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的多元评价
传统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很难做到全方位的基于数据的评价,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证据不容易获得与分析。智慧教育下,基于云录播下对课堂的实施记录和分析,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主动与被动可以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课堂实时测验成绩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等。教师运用视频分析技术也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判断,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提供科学依据,而不仅仅是再依靠于反思和经验。
五、总结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不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智慧环境的全方位创设,也是对“教―学―评一致性”中的教学、学习、评价全方位的支持与变革。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智慧教育下“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不仅仅需要智慧环境创设下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和智慧评价的实施,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观、学习观和评价观,这才是“教―学―评一致性”能够真正实施的根本所在,也是智慧教育的智慧性之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崔允t,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1.
[3]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支撑[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5]祝智庭,R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一、当年将被开除的学生,现在当了企业经理
追忆到十五年前,当时我曾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小灵她个子矮小,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是班上外貌最丑的一位同学,同学给她安了个外号“丑小鸭”。小灵同学的性格是:固执、内向、孤僻。她学习成绩很差,考试除语文科及格外,其他科目从不超过20分。然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农村孩子所特有的倔强脾气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语文、数学、政治四门学科小灵的总分才146分,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初二第一学期她辍学了,因此我曾三次动员该生返校。在家访中我了解到,小灵读到四年级时丧失母亲,三个兄弟姐妹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由父亲一人抚养,父亲为了让小灵尽快初中毕业,故叫她从小学四年级直接升上初中。
这些情况激起了我对她的关爱和呵护。有一次她在校园内捡到一支铅笔后交公了,我故意“小题大做”,在校园“好人好事”墙报栏上为她写了一封简短的表扬信。平时测验或考试,我给她打的分略比其他同学高,她的作文质量和其他同学同等的情况下,我竟然打到高过其他同学15分。这样树立了她在同学中的威信,也暗中鼓励她进步与成长。
一个学期后,小灵语文进步相当快,每次参加语文或作文竞赛均获年级一、二等奖。
然而,—件意外的事又降临到她的头上。
一天中午,小灵同学一个人在教室看书,突然想起班上小清同学有一本厚厚的《中学生优秀作文精选》,她便从抽屉里随手拿来翻,被书中优美的文章迷住,不料上课时间已到,还没有来得及还书,一放晚学,她又匆匆赶回家了。放晚学后,小清同学已汇报给校长:说她的书被人偷了,且据说小灵同学午休时间一直在教室里看书。当天晚上,小灵同学刚跨进校门,校长就请她到办公室狠狠地训斥:“小灵同学,你今天到底做错了什么事?必须老实交代……”这个瘦小的女孩一时不知所措,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双腿颤抖,吞吞吐吐地说:“校长,今天我什么坏事也没做,真的。胡说!”“嘭”一声,校长恶狠狠地拍着桌子说道。“给你5分钟时间考虑。”校长又愤愤地说。5分钟过去了,她只是委屈地哭,满眼是泪……这时,她的心灵受到的是多大的伤害呀!
第二天晚上,学校专门为这件事召开班子会议,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列席了会议。经班子讨论认为:该生确实有偷盗行为,且不承认错误,须作为自动退学处理。顿时,我站起来说:“各位领导,给小灵同学作自动退学处理实在过分,我以我的性命担保她是一名好学生:”在我的再三恳求之下,小灵同学背着留校察看的处分在校继续学习。
小灵同学,她的心灵又受到极大的伤害!
小灵,因受不了学校的留校察看处分,辍学了。痛定思痛,我又登门家访,动员她再次重返校园。到初三第二个学期,她各科均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写作水平,确实有质的飞跃,她曾先后有许多文章发表在报刊上,我亲自推荐发表在《今日巴马》报的,就有《谈美》、《感受母爱》、《秋雨潇潇》……
当年小灵同学参加中考,总分获516分,考取县级高中重点班。
然而,不幸的事往往会降临到不幸孩子的身上!初三时,因她父亲得了—场重病,故中考一结束,小灵就南下打工,当我拿高中录取通知书到她家后,她已经走了,留给我的又是深深的遗憾。
七年后的教师节前两天,我收到她的来信,信中写道:“尊敬的韦老师,我不是你最好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好的老师,你曾用性命担保我,说我是一位好学生……”信中说她到深圳找工作,因参加竞聘一家企业经理秘书,被聘用了,待遇相当好!
第八年收到她的来信,她已通过自学考试获大学毕业文凭,并已提升到副总经理的职位。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为人师者不易。退一万步而言,如果小灵同学真的有意偷一本书,我们应给年幼无知的心灵播撒阳光,给她指明方向,这才是为师的做法。“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在这方面徐特立先生曾给我们做了榜样,曾有几位学生和食堂工友闹事,一怒之下,打破了食堂一篮碗,班主任老师、食堂工友告状给徐校长,强烈要求把这几位师范生开除。徐校长想,如果开除他们,把其推向社会,一者断送他们前程;二者又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呢?第二天,徐校长就在校园内张贴了一首诗:“我愿众生青胜蓝,人力物力莫摧残。昨夜不知缘何事,打破厨房碗一篮。”这几位学生见了徐先生的诗句,并非是开除通告,而是道出了一位校长以坦诚的胸怀要求学生改正错误并给学生殷切的期望,他们自觉向校长认错,毕业之后,他们各自走向工作岗位,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当年的调皮生.现在成了高中教师
有十多年教学生涯的我,—幕幕的往事仍那样掀动人心。曾记得,几年前我班有.位特别调皮的学生——小斌。这位学生除了喜欢体育以外,其他科目从不听课,科任教师对他都没有好感。而我却主动地和他交朋友,班上开展的各项活动我都放手让他主持。在一次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上,他努力拼搏,为班集体争得了100米、1500米两项年级冠军。
为了鼓励这位学生,抓住其闪光的一面,在期末的操行评定中,我这样写道:“小斌同学,老师看到你在运动场上,一马当先,努力拼搏,远远地把对手抛在后面,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你的精神可嘉可敬,你太棒了。如果你在学习上也拿出像在运动场上的干劲,刻苦拼搏,老师就放心了,我相信以后你会让老师放心的,对吗?老师等着你。”
当这位学生看到我写给他的操行评定时,他泪如泉涌。新学期后,他慢慢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学习更自觉、更努力了,经过一年拼搏和他体育上具有的天赋,该生作为一名体育考生,考取了市重点高中,现在已成为某高级中学一名出色的体育教师。
【关键词】智慧型;教学艺术
中华院博士生导师张梅指出:“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具体体现就是上有效的课,做有效的教育。”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以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善于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运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任何教育艺术都不能机械地搬用,也不能简单地模仿,而只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反思性探索,辛勤的耕耘,才能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智慧化的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现选择三位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具体事例,供教师同行学习借鉴。
1.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的教育艺术。①
在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中,最能看到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新课程讲求动态生成,智慧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突然出现的动态生成时,都能沉着、冷静,并借机将教学进一步引向深入。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做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百分数……”,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既然有百分数,那么有千分数、万分数吗?”
这个问题是教师没有想到的动态生成,如果教师简单地说:“千分数、万分数是有的,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学,你坐下吧。”那么这个教师不管前面的课讲得如何好,在处理这个动态生成问题的表现实在不够“聪明”。请看这位教师的处理:“嗯,真不错,你能从今天学到的百分数想到千分数、万分数,这说明你很善于思考。那么,同学们,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你们在练习本上‘发明’一下千分数、万分数吧。”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发问,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先对千分数、万分数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的思考适度向前发展。这5分钟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过了5分钟本身的价值,因为,这位教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智慧得到了发展。
2.一位班主任老师别出心裁地“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②
一位班主任去学生宿舍检查,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几个香烟头。又有人吸烟!老师很生气,一定要惩罚。是扣分、罚款?还是叫学生写检查?上报学校教育处?或者干脆把家长叫来,领他们回去反省? 转贴于
几个吸烟的学生被查出来了,他们惴惴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求老师原谅。老师瞪着他们半天不说话,琢磨着怎样处理他们才好。偶然间,老师看到校门口的警示牌,校内禁止吸烟。老师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束智慧的火花,表现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给你们两周时间,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我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
学生面面相观,眼睛里充满新奇。
两周后的一个艳阳天,他们兴奋地来请老师去看展览。来到学生宣传栏前,老师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感到惊讶。几个学生充分发挥了美术特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诫人们吸烟的危害性,还介绍了各种戒烟措施,不仅有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和漫画,而且还有一些发人深醒的警句:“绅士风度无需用吸烟来诠释”、“买烟何如买书?”等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老师很难相信这是出自几个学生之手。望着不断前来观看展览的学生,老师由衷地为他们骄傲。而他们的眼神里,老师也发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他们中的一个偷偷问老师。
老师指着宣传栏笑着说:“这不是很好的‘处罚’吗?”
这位教师“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实在高明,在宣传戒烟的创造性活动中达到戒烟的目的,产生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3.教育家陶行知的“诗教艺术”。③
关键词:医学英语 词汇教学 教学策略
词汇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犹如水之于鱼。无水,鱼之不存。没有一定量的词汇,英语学习也将无从谈起。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入学成绩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就中职生目前的英语学习状况来看,由于词汇学习的问题,许多学生已渐渐地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挫折感,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面对这一问题,语言学家Nation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给学习者学习单词的策略,而不是单词本身。”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如下四种词汇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
一、词根词缀
很多英语词汇看似复杂,其实仔细研究起来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医学英语词汇中有75%的词汇都是在希腊或拉丁词根上通过加前缀或后缀构成的。如inspiration(吸气),expiration(呼气),respiration(呼吸)这三个词。其共有一个词根spir(呼吸),再加上不同的前缀in-(里面的), ex-(向外的), re-(重复的)构成而来的。再如,词根tension(压力),加上前缀hyper-(亢进的),就变成了hypertension,表示“高血压”;若加上前缀hypo-(低下的),就变成了hypotension,表示“低血压”。
再举后缀为例,后缀-itis表示“炎症”,于是就是有了gastritis(胃炎), hepatitis(肝炎), bronchitis(支气管炎), nephritis(肾炎)这几个词。学生若是知道-itis这个后缀的含义,即使不知道这几个词的确切含义,也能猜出个大概,表示炎症,某种疾病。
通过上述词汇的构成不难发现,只要掌握了有关医学的常见词根、前缀和后缀,学生就可在不需要查字典的情况下,既能迅速猜测词义,快速记忆单词,又能提高阅读医学英语文献的效率,扩大医学英语的词汇量。
二、归类记忆
由于一半以上的医学英语词汇来源于希腊语或是拉丁语,很多英语词汇又是派生或复合而来的,这就导致了部分词汇冗长复杂,枯燥无味,难于记忆。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建议学生将学过的同一类词归纳在一起,按话题整理,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事半功倍。正如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Trier)提出的语义场理论认为,“语义场是词和整个词汇之间的现实存在。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它们具有与词相同的特征,即可以在语言结构中被组合,它们同时还具有词汇系统的性质,即由更小的单位组成。因此,在实际词汇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语义场理论中的两个主要语义义场:上下义义场和同义义场指导词汇教学。归类总结同义义场,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识词、解词的敏感性,提升阅读速度,而且有助于其在写作中使用丰富的词汇来陈述事实,表达观点,以避免语言的单调乏味。如按医院科室、部门整理的词:emergency department(急诊),outpatient department(门诊),inpatient /admitting department(住院部),ward(病房),pharmacy(药房);按医院医护人员的类别整理的词:RN/registered nurse(注册护士),GP /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医生),specialist(专科医生),内科医生(physician),surgeon(外科医生);按疾病名称整理的词:cardiac disease(心脏病),diabetes(糖尿病),stroke(中风),pneumonia(肺炎),bronchitis(支气管炎)。
三、对比记忆
在医学英语领域,会使用很多行话或术语。这些术语或专业词汇的使用方式,通常会区别于常规英语词汇的意义表达,这种区别主要在于意义上,类似于汉语当中的一词多义的概念。稍微不同的是,这种意义上的不同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类词我们称作双栖词汇。以下是几个双栖词汇在生活用语和医学专业用语上的意义区别在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搜集和整理双栖词汇,辨别其生活常用语义和医学常用语义,对于更好地理解医学文献,准确地翻译语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Should constipation be a feature of illness, the bowel should be washed out every second day.
译文1:如果便秘是此病的一种特征,应隔天清洗肠子一次。
译文2:如果便秘是此病的一种特征,应隔天灌肠一次。
以上两版译文中,“清洗肠子”太过口语化,而“灌肠”这一术语的表述显得比较正式、准确。
四、图像记忆
医学英语词汇中有很多是与人体各个部位相关的词汇,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仔细观察人体解剖图,通过图像记忆相关单词。如chest(胸腔),throat(咽喉),lung(肺),liver(肝脏),stomach(胃),kidney(肾),appendix(阑尾)。图像记忆法与传统的声音刺激记忆相比,效率要提高3~10倍。当然,英语中的其他词汇也可以采用图像记忆法。这种方法记忆单词,学生更易掌握,也更于在今后学习中自主应用。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所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么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因此,笔者意识到,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训练的必要性,词汇学习策略的训练应该纳入课堂教学内容。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有意识让学生获得运用多种词汇学习策略的技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运用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科学提高词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同时,通过词汇学习策略培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Nation 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 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发挥;情感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教学活动的双方是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教师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所以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是由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个经纬线交织而成的信息传输和接收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性信息交流,而忽视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意发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致限制了教学潜能的发掘,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力求知情合一,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其性质与特殊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情感功能,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努力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促教
教师工作是一个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无私献身精神的工作,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户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敬、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激昂高涨的情绪,决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做到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热爱教学工作,心中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欢欣;只有真正爱学生,对学生才会有说不清的亲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热爱所教学科,在讲授过程中才会充满愉悦。若要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教师必须通过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学生,在对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自己对本学科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带给他们,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
二、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境生情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可充分调动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节、结构、词句打动,所感染,诱发其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1.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往往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把学生诱导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中去。如在教六年级语文《歌~两首》时,先播放《我的中国心》中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片断,然后深情地说:“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几千年来,有无数名人志士纵情地赞美过她。今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赞美之词,来感受长江、黄河的伟大壮美。”从而初步激发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教《西湖的绿》时,先朗诵几首前人咏赞西湖的诗词,并简析其写作的角度与景物特点,然后提问:本文又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既感受到了西湖之美,又激起了阅读兴趣。
2.借助音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多种手段,适度渲染课堂气氛,创造浓郁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例如,在讲授六年级《》一课时,首先介绍这首诗的有关知识、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运用《》的歌曲为背景音乐,以营造与诗词相同的磅礴壮美的气氛。再如讲解三国演义的片段时,可先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着刘欢那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很快唤起学生对电视剧《三国演义》有关情节、场面的回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奠定鉴赏的基调。在学白的《静夜思》时,采用“月夜思故乡”的多媒体镜头并配以节奏舒缓、音调低沉的乐曲来诱发学生对思乡情的体验。在教九年级《沁园春?雪》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借助声、光、影等手段,将词句融进课件之中。使学生对词句中的英雄豪情领悟得更深、更透,让教材提供的审美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通往深层的生命结构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完成从教学关系向审美关系的转化和升华,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当教师或录音磁带中进入角色的朗读课文时,那抑扬顿挫的节奏、富有魅力,既能使学生“郁郁乎情生”、又能帮助学生引发兴趣、理解课文内容。另外,许多课文中的情感是通过文中的重点词语表现出来的,教师通过深情的朗读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例如,讲授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朗读前,首先酝酿好思想感情,尽量用低沉缓慢的基调范读;当读到小女孩见到种种幻想充满希望,表现喜悦、惊奇,语调稍快,进入童话角色。然后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贫富悬殊的旧社会的强烈不满。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将学生带进了令人悲痛的氛围里,学生对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种情感下让学生去审视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伟人,学生的审美随着情感的激发而产生,学生的审美体验也随着对总理的爱戴怀思之情而升腾。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千万不可以滔滔不绝的讲解代替必要的朗读。另外,在中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如《沁园春?雪》、《春》、《最后一课》、《最后一次讲演》等都很适宜朗读。
四、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
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情感世界。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充满激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为了达到以情促知、知情并茂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如在教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通过投影圆明园的全景图,再配以优美的乐曲,学生的情感就被牵动起来了,随即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边听录音朗读,边思考问题。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的情感已经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了,有如身临其境。在抓住时机问学生喜不喜欢圆明园,为什么?让学生结合图来组织讨论。学生此刻已经产生对圆明园景致的向往和对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热爱。然后,介绍圆明园遭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的破坏,又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又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时,在学生理解了电脑的多种功能及说明方法后,因势利导,插入了一段简短的谈话:电脑虽好,但要靠人脑创造。因此希望大家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争取创造出具有更多功能的电脑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材料,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有些课文,因学生未曾感受到当时的情景,需要教师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情感。如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最先与最后》,若不讲清写作背景,学生就不能感受作者针对时弊,反对中庸,提倡改革、创新和韧性战斗,争当“中国将来的脊梁”的精神。另外,也可鼓励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或图片材料。如上《扶摇直上九天》时,让学生通过网上查找,了解和收集我火箭与卫星发射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体现、挖掘、创设情感,发挥情感的特殊功能,能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 成功,2010,(02)
摘要 受到经济大潮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如今大多数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力,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忽略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特殊作用。为此,本文试着从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克服困难的情境、竞争机制、合作竞技项目以及积极的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意志的作用,希望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意志 情境 竞争 合作 评价
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吃苦。特别是如今许多中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导致家长只重视孩子身体的发育以及他们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其心理素质、劳动技能方面的培养,从未经历过艰苦和劳累的磨砺,学生依赖性过强,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又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校过分看重升学率,加重了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这与时展对人的强健体魄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怎样解决学生缺乏毅力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等体育精神的教育和这方面的训练,能够较好地磨砺学生的意志,强健学生的体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不畏艰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呢?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克服困难的情境,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挑战自我、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意志还体现在练习过程的目标和克服困难的行动当中。意志力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只有进行强而有力的体育运动,让学生不断感受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才会得以养成,也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承担起重任。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且普遍存在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等现象,然而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状态的改变过程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多年以来,我在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点,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堂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练习内容,我都刻意加入了克服困难的情景。比如在寒冷的冬天长跑,凛冽刺骨的寒风总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去适应的;在炎热的夏天上课,火辣辣的太阳光烤晒总是不能够避免的。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坚持对学生进行锻炼,借此来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力争第一的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中学生都有着争强好胜的性格,他们希望得到同伴或老师的赞扬。例如,在体育课上,定期开展短跑、中长跑、长跑、跳高、跳远、跳绳、爬竿、武术、个人体操等传统个人竞技项目的比赛,挑选出优秀选手,进行口头表扬或者给予物质奖励等,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学生对于各种运动项目的技能技巧,都有一个从一点不会到基本掌握,再到完全熟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付出自己努力的汗水和心血,尽全力达成既定的目标。当既定的目标达之后,他们就会有一份成功的喜悦。另外,学生之间产生这样相互竞争意识后,会互相促进,达到共同发展。比如,在立定跳远项目的比赛中,取得第二、三名的同学会主动与取得第一名的同学交流讨论立定跳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这个项目的成绩会不断地被刷新。
所以,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营造这样的一种竞争的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去磨砺自己的意志,树立起不甘落后、勇争第一的体育思想。
三、在体育教学中添入合作竞技项目,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严守纪律、团结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项目众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在平时的体育训练过程中,除了进行一些个人的体育训练和比赛项目以外,老师还应开展一些集体性的体育运动。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这些都是集体合作的项目,要想在此类比赛中取得优胜,就必须要求全体队员团结协力、全力以赴,不然,在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时就有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在平时进行的集体比赛项目当中,当遇到实力明显占据上风的对手时,也要求参赛学生调整好心态,尽全体队员最大的努力去打好每一场比赛。适时举行这样的集体性的体育竞赛能够培养学生强烈的上进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拼搏、不惧强手的意志品质。
四、在体育教学中导入积极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战胜困难、坚持到底、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及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或督促学生坚持练习。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能坚持长时间练习,心理上承受困难、克服困难的毅力明显增强。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地对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进行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完成动作的质量,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此外,学生在课余训练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困难,有的来自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兴趣爱好;有的来自客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训练内容本身固有的困难和客观条件带来的困难。学生在训练中与主观困难作斗争,并非一斗就胜,屡斗屡败的现象也很常见,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一挫再挫,最后以失败告终。否则,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严重挫伤,使他们丧失继续与困难作斗争的决心。体育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屡遭失败而退却时,想尽办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学习目标,使学生得以享受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达到培养其意志品质的目的。
总而言之,因学科特点,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意志的特殊作用。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创新,充分发掘体育对学生意志力培养的素材,积极努力开展好各类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意志力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最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曾令格,禹明.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1.
关键词:百科观;原型观;隐喻观;象似观;词汇教学
引言: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armer(1990)指出,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是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Michael(1993)也说过,语言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而不是由词汇化的语法组成。这足以说明词汇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直把语法置于优先地位,词汇教学往往属于附属地位(徐密娥,李炯英,2007)。一方面,教师在讲解词汇时主要分析词汇的构成,或将词汇置于小句中讲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也一般靠死记硬背,效果可想而知。认知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研究人类的概念系统(Lakoff&Johnson)。而概念又是与语义密切相关的,这样认知语言学必将认知语义学作为其研究的核心内容(王寅,2001)。认知语义学基本观点如下:经验观、概念观、百科观、原型观、意象图式观、隐喻观、象似观等。笔者拟从百科观、原型观、隐喻观和象似观出发,探索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百科观与英语词汇语义教学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语义是基于人们自身对客观世界感知体验之上的,是概念化的结果,与心智结构密切相关。这也就是说,研究语义不能单从客观世界出发,也不能仅从主观意识去理解,而应是两者的结合。在自然语言中,意义存在于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之中(王寅,2006),因此,语义就与人类自身的主观认识、背景知识、社会文化等百科知识息息相关。在一定意义上,人们对语义的识解能力跟其自身百科知识成正比。然而,由于课堂教学任务的诸多限制,教师在词汇教学层面上仅注重词汇的发音、拼写以及一对一的形意结合,学生在采取记忆去也就只能死记硬背了。这种对意义的记忆方式仅停留在表层理解上,也就出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词汇的表层意义,但是不知道如何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或者在使用时出现词汇误用的情况。而百科观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观认识能力、背景知识以及文化背景等,在词汇教学上会给学生一个全面的理解。比如,在讲解wolf这个单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他们的经验知识,不管是电视上看到的,还是去动物园看到的,亦或是书上了解到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狼的“完形”概念:有生命的、长尾巴、全身长毛、狡猾、有耐力、凶狠等。因此,在碰到一个句子,如:He is a wolf时,如果把它翻译成“他是一只狼”,就会显得有点片面,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翻译成“他是一个狡猾的人”、“他是一个凶狠的人”,这样就显得更具体更准确。
二、原型观与英语词汇拓展教学
范畴理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原型范畴与基本层次范畴。对于原型的理解,可以把它视为范畴中的典型事例,即在某一范畴中,在一定区域内人们普遍认可的或最为常见的事体。比如在鸟这一范畴中,在中国其原型当属麻雀,而在美国则为知更鸟。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往往是从基本层次范畴开始的,这是因为基本层次范畴具有如下特征:(1)经验感觉上的完整性。基础层次范畴的形成依赖于人们与客观外界的互动,人们通过经验原型来认识基础层次范畴;(2)心理认识的易辨性。基本层次范畴相对上位层次范畴和下位层次范畴具有最多的信息量,因此也具有最大的区分性。(3)地位等级上的优先性。基本层次处于该范畴的中心地位,如谈到鸟这一范畴时,首先想到的是麻雀和鸽子,而不是企鹅和鸡鸭之类的。(4)行为反应的一致性。即谈到某次基本范畴时,人们会产生大致相同的反映。(5)语言交际上的常用型。这一特征与上面的完形性和优先性分不开,人们通常用基础层次范畴中的原型,使表达更加明确。(6)相关线索的有效性。人们可以通过基本层次范畴向上向下拓展,从而引发出相关概念(7)知识和思维的组织性。人们可以通过原型形成基础层次意象,使思维更加清晰。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基本层次范畴和原型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具有辩证性。同时,以上特征也为词汇教学提供了启示。正因为人们的认识是基于基本层次范畴,而基本层次范畴的认识又依赖于原型,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当教师遇到某一范畴词汇时,可以通过该范畴中的原型对此范畴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然后通过原型范畴展开,引出相关熟悉的范畴成员,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词汇量,可谓是一举两得。比如,教师在讲解meat这个词汇时,学生最熟悉的应该是猪肉了,因此可以用pork这一具体的典型的成员来例示meat这一抽象概念,然后通过pork这一中心成员引发出chicken、duck、beef、mutton等非典型成员。因此,在碰到范畴性词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原型理论进行拓展教学,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词汇量。
三、隐喻与英语多义词教学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隐喻不仅仅是传统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本质在于用对某事物的理解和经历去认识另一事物(Lakoff&Johnson,1980)。隐喻涉及源域、目标域和辐射范畴,其工作机制为由源域通过辐射范畴映射到目标域上,一般而言,源域是具体易懂的事体,而目标域是抽象模糊的事体。这一机制也为词汇教学方面提供了启示。束定芳和汤本庆(2002)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隐喻为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即其它义项是通过本义映射而来。随着语言的进化,单一词义的词汇基本已经消失,每个词汇都有若干义项,有些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因此,在多义词记忆中,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这样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词汇意义在头脑中的无序性,使得头脑出现混乱,经常导致意义混乱。而隐喻的运用可以将无序的词义通过相似性组织起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英语词汇中,head的基本词义是(人或动物的)“头部”。通过隐喻,可以理解为“物体的顶部”、“水的源头”、“首脑”、“部门主管”等,其辐射范畴为head是人体的最上端、头是最重要部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分析一词多义的产生,学生在记忆多义词时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象似观与英语词汇形态教学
象似性的提出是与索绪尔的任意性相对的。索绪尔提出能指和所指概念,用来说明声音符号和意义之间的任意性。而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任意性不是绝对的,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词汇在语音、形态、语法等都具有象似性。象似性对词汇形态教学大有裨益,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产生,便于记忆。象似性在汉语尤为常见,因为汉语源于象形字,常常直接以形表意。而在英语也有这种现象。比如:wave中字母W就像一层一层的水波;hedge中字母H就像两根树枝做成的篱笆;mountain中字母M像山的形状;oral中字母O像嘴的形状;cover中字母C就像把某物包裹覆盖一样;snake中字母S像蛇弯曲状等。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也为学生词汇记忆方法提供了理据性。
五、结语
词汇好比做房子的砖头,没有了砖头,房子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应当把词汇教学置于重要地位。传统语言教学侧重语法分析,各语言理论也是侧重语言结构和功能,忽视了词汇这一最基础成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研究,学者们逐渐发现其与语言教学的联系,并在各个层面如词汇、语法、语篇都发挥着作用,特别是百科观、原型观、隐喻观和象似观在词汇教学应用层面。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教学事业服务。(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密娥,李炯英.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回顾和前沿.[M].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7,(3):69
[2]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0
[3]Lewis,Michael.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4]Lakoff,G&M.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5]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词汇量的积累和扩充是英语学习中的最重要一环,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学生无法进行语言交际。以往的词汇作业主要以抄写背诵为主,机械抄写、枯燥背诵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积累词汇的积极性。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本身特点,作业布置恰当,让学生通过适量的习题训练,掌握和巩固课本知识,并得到分析、综合、类比、归纳等方法的训练,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完全有可能。灵活的词汇作业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作演示单词
布置学生尽量借助肢体语言演示单词,句子和句型。教现在进行时,可以学生相互做一个动作来猜。如做一个切蛋糕动作问:“What am I doing ? Guess.”学生猜:“Are you drawing a picture? ”或“Are you doing your homework?”教现在完成时,让学生回想已经做了什么?有的说:“I have had breakfas.”有的说:“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already.”有的说:“I have learned two English words .”让学生在回忆与联想中学会使用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用法和掌握相关单词。这样,不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画图作业
在教完表示颜色的单词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找喜欢的同学组成小组,一起画画,涂上颜色,然后互相猜一猜:“What color is it?”一切以“学生为主”,既培养了学生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在趣味中巩固了所学单词。
在教There be 句型时,让善于画画的学生按要求画出来:
(1)There is a boat on the river.该学生就在黑板上画一条河。
(2)What’s near the river ? There is a house.学生就在附近画一栋房子。
(3)Near the house there is a big tree.学生就在房子附近画一棵大树。
学生画画时还可相互监督画得是否正确、漂亮,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就很快掌握了该句型的基本用法。运用图画进行语言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激发所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加深加印象,强化记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英语小贴士
许多英语单词与生活密切相关,可让学生适时制作小贴士贴与相关的物件上。这类作业可让他们多接触英语单词,还可以锻炼书写,一举两得。如学了文具用品、家居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名称等单词后,布置学生为物品贴上英语标签。由于此类作业更具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单词,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书写水平及审美能力。
对于单词还可以设计动手制作的作业。当学到日期表达法时,教师可布置制作英文日历并配上精美的图画,并挑选精致的日历赠送其他班级。学习Public Signs 时,制作有创意的贴片贴于教室。
四、词汇收集本
词汇的积累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老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收集本,以容易查阅为标准,将每天碰到的单词记下来。生词的来源主要是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师可大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二十一世纪报》、《英语画刊》及原版英文小说都是首选。
课外查阅生词的读音、拼写、词义、用法等。例如学习attention ,词义为“注意,留心”,相关词组有pay attention to sb/doing sth(注意某事/ 做某事),pay one’s attention to sb(向某人献殷勤),attract/draw sb’s attention(引起某人的注意)。通过这样的查阅,学生可自己掌握一个词的多种用法及相关词组,日积月累将会积累相当数量的词汇。
五、单词故事
给学生一定量的单词卡片,让学生从中选择8~10 个单词,每个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单词组成一个故事并在小组中相互讲述。例如,学生从所给单词中选出6 个单词:sunny,swim,decide,take, luckily ,in the end 作了如下故事组合:It was a sunny day of the summer holiday. The weather was hot. My little brother and I decided to go to the reservoir to swim by bike. It took us half an hour when we got there. Many people were swimming. Then we ped into the water …… About an hour later, suddenly somebody called:“help! help!”We were surprised to see a boy struggling in the deep water.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e swam towards him and pulled him to the shore. He lost his consciousness.We sent him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at o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