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一_久久综合激情_亚洲97_午夜影院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福利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首页 优秀范文 原型设计论文

原型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7: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原型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原型设计论文

第1篇

飞机装配工装设计描述

飞机产品与一般机械产品不同,其装配过程不能单独依靠零件自身形状和尺寸加工的准确性来装配出合格的产品,必须采用装配工艺装备(简称装配工装)来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飞机装配工装是飞机产品在完成从零组件到部件的装配及总装配过程中,用以控制其形状几何参数,且具有定位功能的专用工艺装备,一般包括骨架、定位和夹紧装置、辅助设备等组成结构。

飞机研制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逐步逼近的过程,现代飞机研制正在由过去的串行开发模式向数字化产品、工艺和工装协同设计的方向发展。在飞机制造企业,工艺设计部门根据下发的产品设计数模,进行装配工艺方案设计,并提出工装设计申请。工装设计部门依据数字化产品定义和装配工艺要求完成设计,可根据产品设计成熟度状态及时调整和修改装配工艺方案和工装设计方案,并及时反馈工装设计对工艺规划和产品设计的需求。因此,飞机装配工装设计问题可描述为产品设计、工艺规划与工装设计融合与迭代的过程,如图1所示。

信息视域表示

飞机装配工艺设计需对装配工艺装备的功用、结构和性能提出设计技术要求,需明确给出需要定位和夹紧的部位及相关特征。在数字化环境下,这些部位和特征即为工装设计的原始几何依据,工装设计通过提取这些部位和特征来完成。因此,定义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三个阶段的信息构成,包括几何信息和语义信息,为建立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奠定基础。

1设计信息域

飞机设计所发放的飞机设计模型是面向功能描述的,表达了按设计分离面划分的结构和零部件之间的组成关系,是进行后续工艺设计和产品生产的依据。

设计信息域是基于产品设计结构表示的各种关键设计数据的数字化定义和表示,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设计信息域包括产品设计结构描述、设计基准和除设计基准外的设计特征(几何形状及相关属性描述),用表示;产品设计结构模型即产品结构树,用表示;设计基准是对部件设计中的部件轴线、设计基准面、结构轴线等信息的数字化定义和表示,用表示;设计特征是待装配零部件的数模构成特征的定义和表示,用DdSdDdF表示。D可表示为

2工艺信息域

工艺信息域是基于装配工艺结构表示,反映装配工艺意图的结构形状的工艺信息集合。飞机部件装配工艺设计包含众多研究内容,本文的工艺信息域仅包含与工装申请和工装设计相关的工艺信息描述。工艺信息域包括装配工艺结构表示、装配工艺基准及关键部位或特征,用表示;装配工艺结构即装配工艺树,是对装配单元划分和装配顺序的数字化表示,用PpS表示;装配工艺基准是对零部件的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和混合基准及其定位方式的描述,用pD表示;关键部位或特征是对关键型面、结构交点等能够对装配准确度产生影响的互换协调部位或特征的定义和表示,用pF表示。数学表达式为

3工装信息域

工装信息域是面向装配任务的,由用于支持工装概念设计的一组结构形状及其相关工艺描述构成的工艺信息集合。工装信息域起两个作用:辅助工艺设计人员制定工装申请单和为工装概念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工装信息域包括工装设计基准、定位及夹紧信息和辅助装置信息,用T表示。工装设计基准包括安装基准和构件制造基准,尽量与产品设计基准保持一致,用表示定位及夹紧信息是对产品上需要工装定位的关键部位或特征的数字化定义和描述,包括该类结构的几何信息、位置信息和精度信息等,用tL表示,是工装定位件、夹紧件和骨架的设计参考;辅助装置信息是对产品上需要使用辅助装置支承或调整的部位或特征的数字化描述,用ttD。A表示。工装信息域的数学描述为

基于多色集合的映射模型

1多色集合理论

俄罗斯Pavlov教授于1995年提出多色集合的概念,并于2002年提出多色集合的体系结构。多色集合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使用相同的数学模型来仿真不同的对象,例如设计过程、工艺规划和生产系统等,描绘元素间的层次结构和复杂关系。多色集合理论在问题的形式化研究方面前进了一步,主要应用于产品概念设计建模、公差信息模型构建、零件加工工艺建模、装配工艺建模和过程建模等研究领域。

传统集合是元素的全体,集合中的元素仅名字不同,元素的其他性质都没有表示出来。在多色集合中,集合整体本身和它的组成元素都能够同时被涂上一些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研究对象和它的元素性质。对应于多色集合整体性质的着色称为统一颜色,对应于元素性质的着色称为个人颜色。元素个人颜色的存在是多色集合统一颜色存在的首要原因,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其中,若个人颜色if影响到统一颜色jF的存在,则1ijc=,否则=0。ijc

2映射过程描述

设计域向工装域的映射包含两个过程:产品设计结构向装配工艺结构的转换和设计特征向工装信息的映射。本文着重论述后者。工装信息主要是明确产品在工装上需要控制的部位、特征或方向,通过提取这些信息的几何特征及其工艺属性描述完成工装设计。当产品信息更改时,相应的工艺属性和工装信息也要发生变化。映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首先由待装配零件的典型设计结构推理出该结构所包含的工艺特征信息,根据特征几何属性推理出每个特征所对应的特征元及其约束信息;第二阶段,提炼工装申请语义信息,结合第一阶段的推理结果,得到工装信息,建立产品设计信息、装配工艺信息与工装信息三者之间的派生关系。两个阶段的映射模型如图2和图3所示。给映射模型的每层节点和边着色,采用多色集合层次结构模型来表示上述映射模型。关于多色集合层次模型的相关介绍请参阅文献。第一阶段的映射过程如下:(1)从待装配零件抽取典型设计结构,得到第一层的统一颜色值,具有该类型的部位或特征对应的颜色值为1,否则为0。(2)根据工艺基准和需要控制的关键部位或特征定义第二层颜色。作为工艺基准的部位和关键部位及特征对应的颜色值为1,否则为0。(3)将工艺特征所包含的特征元作为第三层颜色。在第二阶段,给出工装申请语义信息,建立特征元信息与工装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工装信息。

3映射关系建立

通过分析与飞机设计、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相关的领域知识,并与工艺设计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建立各层之间的颜色及映射关系。

(1)第一阶段

第一层:通过对文献给出的一般装配工艺基准选择依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装配工艺基准通常为零件外形、孔、叉耳等。因此,按上述结构形状对零件结构进行归类,为工艺特征的确定奠定基础。建立典型设计结构与工艺特征以及工艺特征与特征元之间的映射关系矩阵如表1和表2所示。利用表1与表2所表示的映射关系,得到零件典型结构所对应的工艺特征和特征元信息。特征元的信息附带了相关约束信息:①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平行于Y轴的直线、平行于Z轴的直线或其他直线;②平面:垂直于X轴的平面、垂直于Y轴的平面、垂直于Z轴的平面或其他平面;③自由曲面。

(2)第二阶段

工装申请语义由工艺专家给出,需指出待定位零件部位及需要约束的方向,根据此类语义信息,遍历第一阶段形成的设计-工艺-特征元之间的映射关系,从中抽取与工装设计相关的知识形成工装信息。

实例应用

某公司飞机舱门骨架装配模型如图5所示。

基于上述建模方法和流程,以CATIA系统为平台,采用CAA工具开发相关信息映射工具。应用该工具为公司构建了某机型舱门骨架从产品设计到工装信息的映射机制,完成了骨架设计信息向其工装信息的映射,建立了骨架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及其工装信息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几何关系。并运用该工具生成工装申请单,构建工装概念信息模型。应用过程如图5所示。骨架装配工装设计基准采用与骨架相同的设计基准。以骨架上口框为例说明设计信息域向工装信息域的映射过程。

(1)给出工装申请语义,骨架上口框需要控制其外形和Z方向。

(2)上口框的典型结构包括:外形面、孔。上口框外形与蒙皮贴合,是需要控制的关键部位。根据表1和表2的映射关系,控制外形的定位方式可以选择外形面(平面或曲面)、工艺孔或工艺接头定位。因要严格控制上口框外形准确度,故选择整个外形面作为控制对象,并设置压紧装置。

(3)搜索特征元信息,找到Z轴垂直的面作为Z方向的定位特征;若没有,则需通过其他形状特征定位该方向。

(4)提取相关零件设计特征及其属性信息(精度要求、功能要求等),建立与工装信息之间的关系。

(5)按照上述过程完成其他待装配零件与其工装元件之间的语义和几何关系的建立。

结论

(1)针对飞机制造企业需求,建立针对飞机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和装配工装概念的信息域,并对各域之间的映射机理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设计-工艺-工装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2篇

1、古典园林的道路景观铺装

在进行古典风格的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在道路铺装景观设计中选择原生态的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的基本原则,为景观设计塑造良好的环境和生态循环,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尽量保持水土质量,提升系统的新陈代谢能力。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将古典因素和园林的主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现代美与古典美的融合,做到和而不同。

2、城市公园的道路景观铺装

城市公园铺装设计工作必须具备独特的风格,在设计中要展现出现代特色。公园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会在闲暇的时间在公园放松身心,尤其是老年人经常去的地方,因此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公园设计还应该统一协调规划,将空间功能版块相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且将环境特点充分考虑在内,根据公园的实际特征选择最合适的设计类型对公园道路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特色和空间感,塑造出具备层次感的视觉效果以实现景观设计的整体层次美感,与此同时采取原装的辅助材料进行组合,营造出不同变化的组合方式突出园林设计的空间感和丰富性。

二、结语

第3篇

1.1时间短,与考研就业冲突

目前大部分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的安排时间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以毕业答辩时间六月中旬为例,毕业论文撰写需要半个月左右,毕业实习则需要一个月时间,真正用来进行实验研究的时间大概只有不到三个月,这其中又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同时毕业设计和考研、就业冲突: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和学校对考研的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加入考研大军的行列,而考研时间正好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末,为了考上理想的院校,很多学生在大三就开始进行考研准备,尤其是大四第一学期,基本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考研复习中,无心关注其他的事情,直接导致大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到了第二学期还将要面临四月份的复试,因此又需要准备复试而没有心情和精力开展毕业设计。另外对于不参加考研的学生,这段时间也正是毕业生急于求职的时间,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找工作压力大,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实验工作,经常请假外出到全国各地进行工作面试,因此毕业设计时间进一步压缩,而且隔三差五地出去导致毕业设计没有连贯性。

1.2毕业设计经费少

绝大多数的实验研究型毕业设计工作涉及了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的分析、测试等环节,而且目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普遍是一人一题,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比以往更加丰富,但这也决定了学生将要使用的原材料与仪器更加多元化,实验的结果需要进行大量的表征检测,目前检测分析费用普遍较高,毕业设计能用来支配的经费很少,在200~400元左右,因此毕业设计经费很难满足样品检测的需求,这也造成毕业设计中很多数据的不完善,不能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形成的论文类似于一份实习报告,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

1.3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毕业设计题目是教师提出并让学生开展的,那么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就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个人能力不足,毕业设计题目设计不当,指导起来力不从心,必然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高效地开展实验;第二,有的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带的学生过多,由于本身教学科研工作的影响,指导每个学生设计的时间必然减少,且投入精力不足,对学生每天的设计工作不了解,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监督、指导;第三,责任心不够,有的老师甚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不闻不问,没有尽到自己应有的监督指导责任;而有的老师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题目过于雷同,甚至同组内同学的设计题目只是简单的参数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实验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精力投入不足。比如在毕业设计前期过于懒散,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文献的调研和实验的设计,到了后期才急急忙忙地投入实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操作不够熟练,因此与最初的预期有很大的差异,导致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下降。有些考上研究生或找到理想工作的学生过于放松,对毕业设计抱着能过就行的心理,实验过程中敷衍了事、流于形式,这也必然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1.4毕业设计考核问题

虽然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越来越重视,对于毕业设计制定了详细完整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并有教学检查组的督导,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实际执行起来却流于形式,毕业设计的审核、答辩和成绩评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比如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最终是通过毕业答辩时学生的表现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好坏来评定的,而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只能通过指导教师来评判。因此这里面存在很多人为的影响因素,论文以结果定好坏,而忽视了毕业设计中工作量的大小,这对一些实验难度大、工作量大,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却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的学生来说有失公平。

2解决理工院校实验研究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关对策

2.1大学生结合指导教师,提前进入实验室

针对大四学生面临考研、就业及时间短的问题,提出学生结合指导教师,在大二或大三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指导教师的项目研究。这有几方面的好处:第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都是一些空洞的基础理论,进入实验室之后通过早期的简单实验,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第二,通过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了毕业设计时间短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工作具有延续性。

2.2选题结合科研,开放实验室

针对毕业设计经费少的问题,提出选题结合科研,开放实验室的方法。指导教师都有着或大或小的科研项目,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时,考虑将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与科研相结合,不仅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科研工作的压力,而且可以弥补毕业设计试验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针对性地面对毕业学生开放一些实验室,通过毕业学生申请的方式降低或部分减免毕业设计试验中的测试费用,或者学校适当增加毕业设计环节的经费投入,使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实验研究有比较充足的经费支持,通过这些手段切实解决毕业设计环节经费少的问题。

2.3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指导教师而言,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自身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而且通过毕业设计既能强化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又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另外高校要制定政策与规定,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学生要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对学生而言,应端正毕业设计的态度,转变观念。在思想上要把毕业设计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在思想上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要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毕业设计中锻炼自己,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4制定明确量化的考核指标

第4篇

1.1形式美使得园林景观中各个要素井然有序

园林景观的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体、材质和颜色等,只有把这些要素合理排列组合后才能构成完美的园林景观。在对这些园林要素进行排列时,形式美原则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设计者遵循着形式和内容在变化中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多样性,风格、整体、线条、材料和质地的变化统一,对空间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使得各种要素既能突出自身特征,又能符合整体布局,才能创造出给人美感的园林艺术作品。

1.2园林设计追求形与神的统一

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具体形式和抽象精神的统一,形式和精神的统一也是哲学里的一对矛盾,在马克思哲学里,形式和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内容就是指山川、河流、植被和建筑等实体存在,而形式则是指对内容实体进行不同方式的排列组合,使得园林景观产生各样美的关系。形式上的美与内容实体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实体的内容存在是形式美存在的物质基础,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内容实体的形式美。内容实体的美是固定的,增加园林设计的美感就要从形式美上着手,形式美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突破口和主要方式。美感都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形式上的千变万化,也就没有各种各样美的形式展现。所以,园林设计者在进行每一个园林设计作品时,既要关注内容实体的美,又要关注形式美,并且充分发挥对园林景观形式美的追求。园林景观设计者对形式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往往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作品的风格和自身对形式美的创造能力。然而决定设计者形式美的因素包括很多,形式美并不是简单就能够获得的,它需要设计者对形式美的深刻理解,需要设计者天赋和灵感,也需要设计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敏感,还需要设计者自身的艺术修养等。

2形式美原则在园林设计里的体现

2.1园林景观中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平衡性和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这里的平衡与稳定是指能带给人们心理上的舒服和协调感,在视觉上感觉到安全与稳定。因为它符合人们的视觉效果和心理适应性,所以,它是园林景观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园林设计上,平衡包括绝对性对称平衡和非绝对性对称平衡。绝对性对称平衡是指在人的心理和视觉上呈现出完整的对称效果,比如学校的花坛都是规则的几何图形,甚至花草树木都修剪的形状统一、菱角分明。这种绝对性对称平衡多体现在西方的作品里或者现代化的设计中。中国的古代建筑更多的要求自然美感,在园林设计里体现非绝对性对称平衡多一些,中国的建筑风格总体特点是在总体的平衡里追求自然性和自然美感。

2.2园林景观的比例性和尺寸度

比例性就是指园林中各物体的局部和局部,物体的局部和整体,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物体和园林景观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在园林景观构建中,利用数学上美学分割原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点的比例性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们的审美角度,按照黄金分割点进行比例分配园林景观的整体与局部,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更加受到人们的喜欢。尺寸度则包括园林景观的自然景物,人工建筑等实体大小和人们所习惯的标准之间的关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尺寸度的把握和比例性一样重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尺寸的大小,这样园林景观里的局部才不会过于突显,不会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

2.3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园林景观的多样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园林的构思风格、园林的主题思想、园林的整体材质和色彩、园林景观中各种要素的不同排列组合等,都是园林景观多样性的体现。统一性是指园林的主体风格和主题思想,统一性是宏观的和大体性的。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多样性里蕴含着统一的元素。

3总结

第5篇

(1)薪酬计划及分配不合理。

科研设计企业普遍存在着偏向机关管理阶层的现象,专业技术人员未得到足够重视,知识型员工感觉自身价值得不到企业认可;即便一些企业目前开始认识到引进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但仍然采用的是单一的高薪酬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现金流量,否则,员工一旦得知其他企业具有更高报酬,便会跳槽。

(2)不重视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

目前大多数科研设计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当知识型员工从基层操作人员晋升为管理者时,基本是不顾及其是否能够继续发挥其自身专业优势的这种传统的金字塔型的发展通道,不利于知识型员工潜力发挥。

(3)工作缺乏自主性和团队性。

知识型员工往往追求自主性,他们不习惯被指挥、操纵,而现今科研设计企业仍然把知识型员工当成普通员工,没有提供给他们工作的自主性和在组织中的参与权,这样压制了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开发其潜力。由于科研设计人员的知识层次非常接近,因此在工作中人人都想争第一,人人都想做主角,所以他们更忠于自我,缺乏团队和合作意识。

(4)科研人员流动率高。

一直以来,科研人员流动意识比较强、流动率也比较高。科研设计企业花费高成本引进了一些高精尖专业人才,而其中的部分人才却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匆匆过客”,单位无法拥有和控制,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损失。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科研设计企业在引进科研人员时,往往只重视专业技术水平,而忽视了科研人员的道德因素和社会责任心,这部分人因为个人收入、工作兴趣等原因很容易流失;另一方面,有些科研设计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退休工资制度、公费医疗保障和创收压力等方面的变化,使得科研设计人员缺乏工作的安全感和稳定性;此外,科研设计企业在人员使用、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和晋升制度等方面不完善,使科研设计人员感受不到公平与成就,也是导致科研人员流动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5)存在“劣才驱逐良才”现象。

一方面,部分科研设计企业为了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采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办法裁减冗员。然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低素质人员不愿走、高素质人才不愿留的不良局面,造成了“劣才驱逐良才”的后果。另一方面,部分科研设计企业在选人用人机制之中,不是论业绩,而是论背景、论关系、论资历,有时甚至出现了庸才排挤能人的现象。

二、科研设计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方式探讨

(1)公平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

一改知识型员工单一的薪酬模式,实行岗位等级与薪酬紧密挂钩。实行岗位薪级工资制,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岗位的工资,岗位越重要、贡献越大的地方,工资越高。科研设计企业可通过公开透明的过程,实行岗位管理、任务管理、项目管理等相结合的绩效模式,建立相对公平合理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奖励体系,同工同酬,不同工则不同酬。

(2)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及培训。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防止科研设计企业知识型员工出现职业枯燥,保持对职业的激情;有利于建立企业人才梯队,使不同的员工对应于不同的发展和上升空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即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员工也需要在相近的专业中进行学习,以此来完成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更新速度迅速,因此,企业所提供的培训与教育将会成为知识型员工管理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3)富有挑战的工作和目标。

对科研设计企业而言,为知识型员工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非常必要。科研设计企业每年都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整个组织需要达到的目标细化分解,使每一名知识型员工都明确自己年内要按时保质完成哪些工作,应保证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并注重知识型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知识型员工更多的自我安排、自我发挥的空间。

(4)给予更多的自及尊重。

科研设计企业不仅仅是归属于股东,而是归属于企业包括员工在内的相对利益主体。给予知识型员工较高的工资奖金等经济报酬已不是最重要的条件,他们似乎更关心来自管理者的尊重与理解,如实行弹性工作制,这样既可以减少缺勤率、迟到率和员工的流失,又保证员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来降压解压。由于员工感到个人的权益得到了尊重,满足了社交和尊重等高层次的需要因而产生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和士气。

(5)打通成长发展通道。

根据科研设计企业实际特点,可划分为操作技能、专业技术、行政管理等通道,每个通道垂直划分为多个层级和等级。当员工希望全面发展或认为当前的职业通道不适合自己时,可以选择转换。这样既拓宽了知识型员工成长通道横向的可选择性,又延长了其持续发展性,使其在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上不断进步、成长。

(6)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科研设计企业应当营造相互尊重、清新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学习、合作、创新、共享”型的企业文化。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自主创新、有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也有责任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和价值存量提升等提供宽松平台。

三、结语

第6篇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就校园文化的概念来说,由于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一直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相关研究仍然相当模糊,并不能给出十分明确的说法。概括而言,校园文化是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受到熏陶,令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学生接受德育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亚文化,它集物质、知识和心理于一体,是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以校园为活动和建设空间,主要目的是育人,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等内容的群体性文化。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我国的校园文化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理论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当然,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如何构建仍在研究。目前,针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已越来越多,相对完整的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构建应指日可待。综合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现象学和思政研究角度的分析,从大局的角度深入探讨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学术界对高职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分类不明晰,其所涵括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所涉及的范畴在不同的研究成果中存在相互交叉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脱离了高职教育应用型的特点,建设理念仍停留在传统大学的建设思路上,未能体现出高职特色,甚至忽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未放在整体办学的大方向和整体建设策划中实施。以校企结合、职业素养育人、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等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少。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界定,学界有许多不同的表述,但就其实质而言是相同的。有的学者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为受教育者特意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化氛围,并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认之,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有的学者认为:“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一种不具备独立的学科形式存在而是附着、渗透、隐含于其他载体中的教育,其性质不够明显,不直接,不暴露。”有的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即无意识教育,是指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教育形式,把无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实质上就是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学者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组织管理、职业活动、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有的学者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之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综合以上各种观点,笔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做如下定义: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利用教育主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等方面的隐性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无意识被教育的情况下获得教育者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内化之,是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二者是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共同教育目的引导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校园文化建设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宣传、党校培训课程的开展、校园学术报告等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它是校园文化的一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方面。本文所研究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园文化为教育载体,实现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当它有了明确的教育指向性,蕴含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时,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才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也正需要多种教育形式充当其载体,传递不同的信息给受教育者,这是一个复杂的且必须可控的过程。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好其载体的作用,充当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让两者能够互相参与、互相作用,为它们提供相互作用的形式和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既然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更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面。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利用高校文化互动性高、渗透性强等特点,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影响着在校师生,乃至影响着整个学校,这是对原本枯燥乏味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补充,会使原本缺乏生机的校园变得更具动力、更具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气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会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与高校校园环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合到一起。如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活动,对参与其中的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与此同时,覆盖面广是校园文化的特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能使其隐性教育的作用得到全面实现。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现状

高职院校当前处于高速发展期,这是国家管理和发展46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它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国家未来的技术精英,还是具备相当职业素养、道德修养的技术精英,这确实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更离不开与校风、学生关系更为密切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投入大,设备齐全,但缺乏个性高校底蕴之所在是个性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人校之初对学校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对校园文化的了解之上,学校的师资、教学软硬件等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了解清楚,因此,学生了解学校是通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来实现的。可以说,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优秀,就看学生置身其中,能否就被它独特的、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所触动。

(二)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受到忽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直占主导地位,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却受到严重的忽视,一些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这一方式的重要性。尤其利用校园文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利用更是难以实现,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并不能完整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地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直接导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量闲置浪费,开发利用不足。因此,必须增强教育者的自觉开发和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意识,树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要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由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大学生置身于大学校园中,所接受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理性且正规的那一部分内容,还包括其他各种非正式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而又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要认识到高校自身校园文化建设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

(三)校园活动形式多样,但内容相对贫乏高校是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生平时除了接触专业知识,丰富的校园活动还可以起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的作用,它不仅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好处,也是学生培养其兴趣爱好、发挥特长的重要途径,更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但高校校园活动存在数量多、样式多、质量档次不佳的现状,从活动内容来说,只能用贫乏两字形容,多种雷同的活动开展在各地的校园里,校园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正被不断弱化。

(四)校园文化建设未利用好网络宣传主阵地网络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正是学知识、接轨社会的重要时期,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宽带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世界中的生活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虽然现在各大职业院校都在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硬件和覆盖面都得到最大提升,但在网络页面、信息传播速度上仍然较慢,不但不能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要求,同时也弱化了网络传播正能量的速度和效果。

五、基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增强教育者开发利用高校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能力,它是教育者运用各种知识,独立有效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课程本身设置具有很强的宣传性,学生难免有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而其他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也应积极拓展、创新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因此,高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融于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这需要提高教育者的创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首先,教育者要发挥其创造性,将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资源结合并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看似无意却是有意地提及校园文化中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爱校热情和自豪感,进而上升到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次,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学校校园文化的哪些方面感兴趣,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学生的兴趣策划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最后,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彩内容讲授得有声有色、合情合理、精辟透彻,使学生听的有兴趣,并将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资源融人思想政治教育后完整地见诸文字,通过报刊、广播、文件、网络等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因此,要求教育者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断加强开发和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一些传统载体,还要善于开发利用一些现代新载体,通过这些种类繁多的载体将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营造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周围,以合力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譬如校园广播、校园橱窗海报、校园网络论坛等,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奋斗历史、宣传校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各样的载体形式增加与学生接触的频率和覆盖面,反复地、综合地、累积地宣传强化,把教育的时空延伸到课堂之外,真正做到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三)发挥师生群体的行为示范效应,实现行为育人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如何规范广大师生的日常言行,主要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教师和个别学生为榜样对身边每位学生的思想教育影响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教师要举止庄重、谈吐有理,学生才能尊重教师,这才会相信他教授的知识。因此,实现行为育人。必须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必须树立身教为先、身教为重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是指用自身的行动来得到学生的敬重,使学生视其为表率,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讲授。同时,学生“朋辈”影响也会起到相当的群体行为试范效应。朋辈之中行为得体、思想高尚者,将其先进事迹当作典型,形成相应材料,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冲击受教育者的认知系统,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7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 专业设置 应用型人才

一、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行政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这恰恰是因为经济社会领域的简单、粗放的管理,越来越被不断精细化管理分工所替代,这一过程不仅使很多领域需要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譬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组织内部的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需要行管专业人才的加入;而且这一过程还派生出大量的公益、慈善、社团等非赢利性组织需要改进管理。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行管专业的建设甚至比其他很多其他热门学科的发展都快,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步向涉及到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组织等公共管理演变。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第一,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二、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最早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既要兼有政治学的学科内容,又要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场和社会需求相融合。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普遍来看,很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对管理规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状况,或许导致行政管理专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某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44门主要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只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文写作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和管理学原理,诸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感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在学科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它首先是管理学科,有关管理中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方法,管理实践具备的调查、统计、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等,这些基本管理知识常识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中被置于非主要地位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招聘单位面试的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碰到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欠缺。

第8篇

【关键词】 CIS 中医院 文化建设

【Abstract】With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edical market, the role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ospitals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hospitals. Now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ospitals,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been affected by formalization and utilitarian, western-oriented construction and repetitions are found in many different place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TCM hospitals i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CM hospitals, so as to create a good image and promote hospital development. Successful experiences gained in the image design of enterprises by using 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 theory can provide a valuable lesson for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ospitals. Based on the research data collected from 81 TCM hospital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important role of CIS i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CM hospitals and its applica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Key words】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我国医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医院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中医院文化建设是一个富有卓见的策略。如何构建凸显中医特色、符合时代需求的中医院文化是当前中医院思考的重要问题。

1.中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关于医院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正在稳步展开,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把中医院打造成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并在2009年制订了《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对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导。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医院文化建设发展不够平衡:

1.1 医院文化形式化、肤浅化

主要表现在:①把中医院文化建设等同于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参观旅游等职工文体活动;②文化建设没有上升到医院管理层面,医院文化与医院管理结合不够理想;③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深入开展到基层,缺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2 追求效益功利化、短期化

首先,在定位中医院文化建设功能时,往往偏向于文化建设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文化建设的其他功能。当医院文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不对等时,对医院文化建设的热情便随之减少,重视程度也随之减弱。

1.3 文化建设西医化、雷同化

由于客观经济因素,目前很少有中医院能脱离西医的技术和设备,导致了中医院为“西医”而代言,在中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中难免带有西医色彩。另一方面,中医院之间的文化建设雷同化严重,千院一面是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中医院文化建设引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回顾我国中医院的发展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时中医医院由西医模式管理和传统经验管理开始引进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2],由此可见,中医院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企业化组织管理方式转型。医院与企业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但在功能表标上存在着差异性,这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CIS)理论体系导入中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行性空间。

2.1 组织结构的相似性DD借鉴企业CIS经验

企业组织结构的制度形式主要包括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委员会制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中医院需要建立一套权责明确、高效合理的组织结构作为载体。

2.2 功能目标的差异性DD创新医院CIS体系

企业最终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主要衡量指标,因此企业在进行形象设计与策划过程中充分结合了营销学的理论,带有明确的推销导向,即以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虽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医院与西医院、中医院之间都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竞争,但是医疗行业毕竟不同于企业,中医院不仅以盈利为目的,自身还具有公益性质。

3.中医院文化建设运用CIS理论的重要性

3.1 树立正宗中医的医院形象

我国中医院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医院的“医院”功能得到了巩固,但“正宗”中医院文化传承却面临后继乏人乏术,有些中医医院的科室设置、就诊方式和医院环境已经完全“西医化”,甚至可以说中医院挂羊头卖狗肉。面临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中医药在中医人手里逐渐丢失,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在中医人手里慢慢隐失。要使中医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中医药特色,不变味、不走样,就必须要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创新。

3.2 应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医疗机构彼此之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设备竞争、技术竞争上升为服务竞争和文化竞争。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认识到,医院文化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医院提供一种长期的牵引力,与医院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等共同构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中医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就是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将是提升中医院市场竞争力,获取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

3.3 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医院的文化形象建设要突出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元素,中医药文化是中医的文化基因,中医院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要充分表现出中医药的文化底蕴。中医院文化建设的特色在于将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文化与当代的文化观念相融合,以塑造当代中医院的文化品格,便于现代人能够直观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和认同中医药。

4.CIS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CIS是由理念识别(mend 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fication,VI)三大子系统组成,其中理念识别是CIS的灵魂和核心,行为识别是CIS的实现途径,视觉识别是CIS的传播手段。为了认真了解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实施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繁荣发展江苏省中医药文化,2013年6~7月,由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联合设计了调查问卷,展开对江苏省81所中医院进行中医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对医院职工和患者采用了了问卷调查法,得到了大量一手材料。本研究结合调研数据深入分析了CIS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全面了解了中医药文化在医院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环境形象3个方面的建设情况。

4.1 理念识别建设情况调研及分析

4.1.1 概念 CIS体系中的理念识别是确定企业组织独特的发展理念,以及组织发展、管理等经营理念的识别系统。医院理念识别系统是中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医院全体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是指导医院管理者如何运营医院的一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来源于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文化的理性正确的思考、对医院情况的全面科学的诊断,对于医院文化建设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4.1.2 调研情况 调研问题:“您认为医院的院训或宗旨是否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可供选项:A.体现得非常好;B.体现得较好;C.一般;D.不能体现;E.完全不体现。经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发现,中医院职工认为医院的院训或宗旨对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得非常好”的有1720人,占有效回答总数的54.4%;“体现得较好”的有1222人,占38.6%;“一般”的有202人,占6.4%;“不能体现”的有18人,占0.6%;“完全不体现”的仅有1人。

4.1.3 分析与思考 医院的院训或宗旨是理念识别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调研的81所中医院中,93%的职员认为本院的院训或宗旨能够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4.3 视觉识别建设情况调研及分析

4.3.1 概念 视觉识别主要是传达中医院理念,是中医院表层的形象,是将医院办院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行为规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符合和形象,塑造出独特的医院形象。视觉识别在CIS理论系统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社会公众所接收,所以通过视觉识别设计展示中医院文化,是塑造医院良好形象的最佳途径。

4.3.2 调研情况 调研问题一:“您认为医院的环境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等是否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可供选项:A.体现得非常好;B.体现得较好;C.一般;D.不能体现;E.完全不体现。经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发现,中医院职工认为医院的环境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对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得非常好”的有1550人,占有效回答总数的49.0%;“体现得较好”的有1279人,占40.4%;“一般”的有313人,占9.9%;“不能体现”的有19人;占0.6%;仅有4人“完全不体现”,占0.1%。

调研问题二:“您对这所医院的院名、院徽等标识印象深刻吗?”,可供选项:A.非常深刻;B.深刻;C.一般;D.不深刻;E.毫无印象。经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居民对医院的院名、院徽等标识印象“非常深刻”的有327人,占有效回答总数的7.1%,“深刻”的有963人,占20.9%,“一般”的有2185人占47.5%,“不深刻”的有905人,占19.7%,“毫无印象”的有222人,占4.8%。

调研问题三:“您认为这所中医院的就诊环境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吗?”,可供选项:A.体现得非常好;B.体现得较好;C.一般;D.不能体现;E.完全不体现。经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居民认为中医院的就诊环境对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得非常好”的有563人,占有效回答总数的12.2%;“体现得较好”的有2009人,占43.7%;“一般”的有1780人,占38.7%;“不能体现”的有214人,占4.6%;“完全不体现”的有31人,占0.7%。

4.3.3 分析与思考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设计、塑造、展示中医院的环境形象,医院的环境形象是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依据调研结果,我们能清楚了解到不论是医院职工和还是来就医的患者都非常认可中医院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环境形象建设。

优秀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茄子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麻豆v国产 | 在线男人天堂网 | 91视频在线网站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久亚洲高清 | 国产精品九九九 | 一区二区最新免费视频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 懂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av88 | 在线一区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中文字幕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国产精品一二三不卡 | 99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久 | 国产中文一区 | 国产精品女教师久久二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伊免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91免费电影| 91国自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亚洲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 aa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美女午夜一区二区亚洲精品 | 国产aa|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手机版 | 久久久成人999亚洲区美女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 |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天堂 | 亚洲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 97操操| 91视频免费看网站 | 免费观看麻豆视频 | 91制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